湘教版地理会考复习教案_第1页
湘教版地理会考复习教案_第2页
湘教版地理会考复习教案_第3页
湘教版地理会考复习教案_第4页
湘教版地理会考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9会考复习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2.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3.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①地球的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③海边观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④登高望远⑤月食现象。⑥北极星高度的变化;二、.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和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三、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周期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引起现象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学目标:1.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2.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3.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五带的划分识记、运用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五、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一点,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所有的等长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0度线赤道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赤道向北度数越来越大南纬(S):赤道向南度数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特殊线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本初子午线0°、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西经20度以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到东经160度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地图复习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2.熟记常见的图例。3.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②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③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1、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注:)①经纬线是直线时:横纬(东西)竖经(南北)②经纬线是曲线时:a.无论经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南北方向。b.无论纬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东西方向。4、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注:)①确定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北极点四周只有正南方;南极点四周只有正北方。②确定经线,标出南北方向。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指向北极点的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中指向南极点为南方,相反方向为北方。③确定纬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确定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越靠近北极位置越北,越靠近南极位置越南。二、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量算距离,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和运用;:温差的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3)图例和注记(识记常见的图例)◆课堂小结,随堂练习海洋与陆地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2.亚欧、南北美洲及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一、海陆分布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②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1)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洲界:A、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B、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C、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D、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三、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①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②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课堂小结,随堂练习世界的居民复习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2.掌握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和地区分布一、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的差异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2)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3)。(原因: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②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b、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寒、热、高、干)。如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二、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北部(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课堂小结,随堂练习世界的居民复习教学目标:2.掌握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和地区分布3.识记世界三大宗教和世界主要语言三、语言和宗教(一)主要语言的分布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都起源于亚洲。①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欧洲、美洲、大洋洲。②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③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宗教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佛塔。)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说明:三大人种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次还有各人种混居区或混血人。)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天气与气候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能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3.识记常用天气符号。

世界的气候

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多变的,短时间内发生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长时间。二、天气符号:P58会识别:台风;沙尘暴;晴天;雨;雪;阴天等

气温和降水一.气温1、气温: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北半球气温,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1)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B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C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P61)(2)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洲。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三、降水:1、降水的类型: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3.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的形状即纬度位置太阳高度角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变小——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比运动形式含义方向周期结果及影响自转绕地轴转自西向东一天或24小时昼夜交替、各地时间的差异、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公转绕太阳转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变化、形成五带。2.四季的变化二分二至日期太阳直射点季节地理现象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春季昼夜等长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夏季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秋季昼夜等长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冬季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极圈极昼3.

地球上的五带:热带:23.5°S~23.5°N;有太阳直射现象。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北寒带:66.5°S~90°S;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寒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三、海陆分布: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四、地形地势1、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2、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约降低0。6度。五、人类活动◆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天气与气候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能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3.识记常用天气符号。

一、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1

短时间

2、经常变化1、长时间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二、天气预报图(能看懂天气预报和气候资料图)1.卫星云图判读: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②.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①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②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2、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气温降水纬度位置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最明显)地形位置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课堂小结,随堂练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教学目标:理解主要气候类型一、以“温”定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指标最冷月>15ºC最冷月0ºC—15ºC最冷月<0ºC最热月0ºC—15ºC最热月<10ºC二、以“水”定型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降水总量较少,分旱雨两季热带雨林气候两侧,以非洲最典型、面积最大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总量大,分旱雨两季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地区,以撒哈拉沙漠最典型2.亚热带气候类型3.温带气候类型

4、寒带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5.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等。◆课堂小结,随堂练习世界的发展差异复习教学目标:1.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2.了解联合国的宗旨。第一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不同类型的国家:世界国家面积居世界前十名世界国家人口居世界前十名国家单位(万平方千米)国家单位(亿人)俄罗斯1707中国12.67加拿大997印度9.98中国约960美国2.76美国937印度尼西亚2.09巴西854巴西1.68澳大利亚768巴基斯坦1.52印度297俄罗斯1.45阿根廷278孟加拉国1.27哈萨克斯坦272日本1.27苏丹250尼日利亚1.09二、分布特点1.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分布:发达国家: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第二节

国际合作一、国际间的矛盾和与冲突: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二.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世界三大问题: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三.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第三节

国际组织一、联合国: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成立于1945.10.24,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目前已有188个成员国。联合国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是秘书长,现任秘书长的是韩国人潘基文,任期5年。二、2001年中国加入“WTO”,该组织的全称是世界贸易组织,总部所在地为瑞士日内瓦。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其总部设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的理想是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的精神是“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四、红十字会:标志是白底红十字,它以人道主义为宗旨。◆课堂小结,随堂练习七年级下册认识大洲复习亚洲和欧洲教学目标:一、“亚细亚”和“欧罗巴”洲名的由来亚欧大陆的的含义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2)半球位置,(3)海陆位置二、地形:亚洲:(1)类型上: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起伏上: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上:中部高四周低;(4)最典型的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欧洲:(1)平均海拔最低的洲;(2)地面起伏较小;(3)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4)典型地形:冰川地貌广布三、气候亚洲:(1)类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缺失外,其它气候类型都有(2)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特征显著季风气候典型2、欧洲:(1)类型上: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2)特点: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气候特征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特征显著四、河湖:1、河流:(1)主要河流:长江、湄公河等(2)河网特点:放射状分布;内流区面积广大2、湖泊:课本P10活动题3。五、人口与国家:1、人口:亚洲最多,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欧洲人口密度大自然增长率最低,分布在西部2、人种: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3、国家:亚洲48个,欧洲43个4、时区和日界线:(1)、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2)、东边时区时刻比西边时刻早,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3)、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非洲复习教学目标: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非洲国家最多的洲1、非洲的名称含义2、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西部(2)海陆位置:课文P15(3)经纬度位置:20°W—50°E;35°S—35°N3、政治地图的变化:二战前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亚。地形地形类型: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和海湾典型地形区: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世界最大)、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乞力马扎罗山(非洲屋脊)气候1、特点:(1)普遍暖势(气温高),被称为“热带大陆”;(2)降水分布不均,干旱面积广大;(3)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2、气候农业生产的关系:草原气候—畜牧业;沙漠气候—多绿洲,灌溉农业;地中海气候—柑橘、葡萄、油橄榄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金刚石、黄金、等动植物资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和野生动物水力资源:尼罗河、刚果河流经山区时。经济人口:仅次于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农业:仍是经济的重要部门:(1)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不能自给(2)经济作物出口:咖啡、可可、花生、棉花、剑麻、棕榈油4、河流: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刚果河:世界水量第二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美洲复习教学目标: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洲新大陆1、地理大发现2、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3、中美地峡:(P25)范围:;地形、作物、居民4、白令海峡:亚洲与北美洲、俄罗斯与美国的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三线”穿过5、西印度群岛:(P25)位置、哥伦布6、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的地形特征:(1)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东部:低矮的高原和山地;中部:大平原;西部:高原山地;(2)平均海报较高,地势起伏大;(3)冰川作用显著:格陵兰岛:世界第一大岛屿北美洲的气候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缺失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2)以温带气候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课文P27第一段和P29的活动题。南美洲的地形特征:(1)西部:高大的山地:安第斯山(世界最长的山脉)(2)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4、南美洲的气候特征:(1)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温带面不大,缺失寒带气候。(2)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二、世界四大河流的长度、面积、流量等对比:P30三、移民与经济1、居民组成:(1)、英法等国人移入北美;西班牙葡萄牙人移入拉丁美洲;(2)、南美洲: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3)原住居民:印第安人2、经济发展不平衡:(1)、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2)、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石油,玉米的原产地,墨西哥城;阿根庭:小麦、放牛业。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第二章了解地区复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目标:理运用地图和资料,解东南亚一、东南亚的范围位置与国家: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老挝为内陆国。二、中南半岛:中国以南而得名。1、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2、河流:5条河流的名称,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中缅老泰柬越,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注入南海)3、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4、地形与河流的关系:山区——上游水急,平原——下游水缓三、马来群岛:2万多个岛屿1、地形:地势崎岖,山岭众多,平原少。2、河流:短而急多,3、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4、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随时播种,一年都有收获。四、马六甲海峡:记住位置,重要意义,并能填图。五、富饶的物产:1、热带经济作物重要产地:天然橡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油棕(泰国)、椰子(菲律宾)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矿产:石油——印尼,锡(占世界1/2以上)——马来西亚(第一位),六、海外华人最大聚居地:1、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上。2、华人:2000万以上。3、华人与华侨的区别:侨乡:广东省和福建省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南亚复习教学目标: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南亚一、范围位置与国家:范围位置:喜山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国家:三个临海国(印、巴、孟),二个内陆国(尼、不)二个岛国(马、斯)二、南亚“次大陆”的含义三、地形与河流:三大地形区:北部:喜山,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两大河流:恒河: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经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三季:热季(3-5月)雨季(6-10月)干季(11-次年2月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北部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南部有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