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论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邓论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邓论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邓论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邓论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介绍邓小平邓小平之所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并不是偶然的,是同他的崇高品格和丰富的革命实践翻不开的。政治上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生涯,使他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传奇人物。一落:“谢古邓毛剩小平”(把“三落三起”的故事简单介绍,这个有点简单)原因: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时间:1933年3-5月一起:当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中央秘书长1935年参加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二落:指挥千军万马的手砸煤洗衣原因:文化大革命时间1966年邓小平被撤销一切职务,保留党籍1969年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二起:1973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1975年,邓小平代替病重的周恩来主持全国事务。三落:“天安门事件总后台”原因:不赞同文化大革命,再次被打倒时间:1976年三起:1977年7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让邓小平的职务全部恢复。邓小平的“三落三起”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探索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是党的曲折发展史的真实写照。发人省心的是邓小平每次陷入逆境,不是因为他个人的失误造成的,相反,是由于他坚持真理而落,所以当真理被人们普遍认识后,邓小平就奇迹般地“崛起”。正是由于他执着地坚持正确的方向,才会有“落”与“起”之间的神奇性。这种大起大落的性格和意志也使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着深刻而特殊的理解。邓小平一生虽“三落三起”却始终无私无畏,坚忍不拔,自信乐观,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他身上具有的那些伟人独有的风范和品质,使得他最终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也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世界人民的尊敬。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不但要学习领袖的光辉思想,而且要学习领袖的崇高风范和革命品格,领悟“立身做人”的道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邓小平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传奇经历、革命风范和党性人格魅力,以及他的政治勇气、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使他自然成为这一理论的创立者,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观条件。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正确认识时代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和依据。邓小平精辟地分析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为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二战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单说一下当时的形势),一是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二是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三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鉴于以上这种种变化,邓小平作出了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判断。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这个判断是对国际形势新特点的总体认识,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认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不开中国。邓小平正是以此为立论的基础,以这种时代眼光和世界历史眼光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发展思路,从而形成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可以说,对世界历史主题变化的深刻把握和准确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时代根据,也使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就其根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而言,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属于同一个思想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不能把他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如何坚决跟毛泽东的故事加一点)邓小平所指出的:“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1980年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就如何评价毛泽东接受了法拉奇的采访。法拉奇: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的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发展中具有批判性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是在批判中实现的,批判是马克思的个性,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到《资本论》,批判精神自始至终贯穿其中。马克思或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著作,总是喜欢把标题或副标题冠之以“批判”两个字,比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神圣家族: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政治经济批判》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①。正是这种大无畏的批判性的、否定性的精神,使他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所以说,没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精神的存在,也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依然靠的是批判性精神。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可以说批判性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原因就在于这种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遵循了批判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为全党树立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榜样。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理论概括为九个方面,其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观点,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观点,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观点,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的观点等。在这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的背后,只要我们稍作比较,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情况作一比较,我们就可深层体悟到邓小平理论内在的那种敢于突破陈规的批判性精神的实质。从邓小平同志批判“两个凡是”到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一步一步的发展,可以说,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处处渗透着批判性精神。波普尔在阐述科学发展模式时认为,科学理论的形成离不开科学家的三种精神,一是不怕犯错误的精神,二是敢于批判的精神,三是敢于否定的精神。邓小平同志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同样具备了包括批判精神在内的这三种精神。批判“两个凡是”,批判“以阶级斗争为纲”,批判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等等。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深圳经验时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敢闯”就是一种对过去和现在的批判。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可以说,正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批判性精神,才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没有邓小平同志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精神的存在,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也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当然,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着的过程,邓小平理论必然也要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列宁主义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着先导的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特别是革命导师思考社会主义的方法,都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依据。邓小平正是抓住了革命导师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中关于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发展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这一关键论述,结合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邓小平一方面没有丢掉老祖宗,另一方面又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立足于新的实践,用新的思想观点去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3、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都要求我们:要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头30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也发生过严重的曲折。建国以来特别是1956年以后党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所的一切积极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正面的历史经验。正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和开放的问题。4、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社会实践,二是人民群众迫切的理论需要。就前者来说,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最新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原则、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了理论的基本框架。就后者来说,邓小平理论是适应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对人民群众的迫切理论需要而做出的积极回应。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社会如何向前发展的问题又十分突出地摆在大家面前:中国的国情到底有什么特点,中国社会到底处在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那个阶段上,社会发展的目标、动力、战略到底应当怎样认定等。这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迫切需要在理论上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回答,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实践的需要呼唤着新理论的诞生。在上面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指导中国实践的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五大明确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大体上经历了20多年时间,其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邓小平理论基本命题的提出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1992年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从酝酿到提出的阶段。邓小平明确反对“两个凡是”的口号,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11月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起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他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这个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开辟新道路、创立新理论的动员令。1978年12月18日至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充分肯定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这个基本命题的提出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这些时间和历史事件有关,要把他的思想的提出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讲)。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这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特别是,党的十三大概括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党的十三大指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国前进的科学轨道。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经过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回答了长时间里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把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