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策略课件_第1页
整本书阅读策略课件_第2页
整本书阅读策略课件_第3页
整本书阅读策略课件_第4页
整本书阅读策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1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目录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怎样指导整书阅读具体阅读书目策略1.《三国演义》目录阅读法2.《觅渡》快速浏览法、序跋阅读法

3

《世说新语》知人论世法

4.《论语》课前辩论法

5.《中国文化读本》通读勾画法

目录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1)当前学生阅读情况堪忧高一学生“每天都看”的只占20%,“从不看”的占到了15%,“很少看”的占65%。学生对自我阅读能力评价优的只占8%,良好的占23%,一般占34%,不好的占35%。读书呈两个极端,经常读,喜欢欢的每学期读书量平均9本,而不喜欢读的一个学期平均0.2本。经常读的同学因为喜欢读的占40%,受家人影响的占31%,受老师影响的只占14%,其它占15%。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1)当前学生阅读情况堪忧高一学生“每天都看”的只占20%,相对于课堂课文精读教学而言,泛读、整体读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教师无方法、备课组无计划、学校无组织、教研部门无指导。(2)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和研究存在严重缺失相对于课堂课文精读教学而言,泛读、整体读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502课标要求(没有素养的知识与技能是可怕的)502(没有素养的知识与技能是可怕的)姜钢2016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提出:

一体四层四翼:为什么考、考什么、怎样考2017年3月:新考纲颁布,高考语文阅读增加2018年最大的变化,放在具体情境中。1.语用题:病句、成语、连贯二、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姜钢2016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提出:

一体四层四翼7.【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建议】

(1)设计专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注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独特感受,帮助学生建立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及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关联。(2018年高考)72017年底《高中语文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

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7.【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建议】72017年底《高中三、新课标及实施指导意见的需要三、新课标及实施指导意见的需要

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9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怎样阅读:整本书阅读整体策略课标要求:

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要求:必修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学术著作,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学习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怎样阅读:整本书阅读整体策略教学提示:1.整体把握其内容,梳理小说架构,理清人物关系;2.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3.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4.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5.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6.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教学提示:整本书阅读整体策略1.读前阅读方法指导2.读中成果展示3.读后期中考试三年的效果:1.会考达A率84%2.高三期初考试成绩3.所带班级成绩整本书阅读整体策略整本书阅读策略课件三年阅读书目高一:上:《三国演义》---长篇章回------目录阅读法

下:《觅渡》-----选文集---------快速浏览法

序跋阅读法高二上:《世说新语》--文言选文----知人论世法下:《论语》--------文言名句------课前辩论法

高三:《中国文化读本》---社会科学-----通读勾画法

(叶朗朱良志》三年阅读一、以《三国演义》为例学习—目录阅读法。

目标:通过阅读目录,了解原著概貌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一【阅读经典·提升素养】一、以《三国演义》为例学习—目录阅读法。

目标:通过阅读一、初读目录,筛选信息2.你平时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长篇章回体的题目有什么作用?【阅读经典·提升素养】1.作为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哪些信息最值得我们关注呢?人物、情节、环境、旨意(创作倾向)一、初读目录,筛选信息2.你平时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长篇二、细读目录,梳理整合1.从目录来看,《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有哪些?【阅读经典·提升素养】2.围绕这些人物又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二、细读目录,梳理整合1.从目录来看,《三国演义》的主要人3.你能不能根据平时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将这些主要事件做一个大致的阶段划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黄巾之乱三分归一赤壁之战【阅读经典·提升素养】二、细读目录,梳理整合3.你能不能根据平时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将这些主要事件做一个4.这些主要事件中,有三场最重要的战役,是哪三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二、细读目录,梳理整合【阅读经典·提升素养】曹操以少胜多,确立了他在北方的霸主地位;孙刘联军以弱胜强,确定了三足鼎立的历史格局;陆逊反败为胜,决定了孙刘两家的命运与走向。4.这些主要事件中,有三场最重要的战役,是哪三场?官渡之战曹操:孟德、曹公、曹操、阿瞒、国贼、汉贼、奸雄刘备:刘皇叔、刘玄德、刘豫州、刘先主、汉王诸葛亮:孔明、卧龙、丞相、武侯、武乡侯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阅读经典·提升素养】曹操:孟德、曹公、曹操、阿瞒、国贼、汉贼、奸雄人物的称谓为什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阅读经典·提升素养】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鈚(pī)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鈚(pī)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阅读经典·提升素养】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三、研读目录,合作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当日帝在后宫,正与伏皇后私论董承之事至今尚无音耗。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操曰:“董承谋反,陛下知否?”帝曰:“董卓已诛矣。”操大声曰:“不是董卓!是董承!”帝战栗曰:“朕实不知。”操曰:“忘了破指修诏耶?”帝不能答。操叱武士擒董妃至。帝告曰:“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怜。”操曰:“若非天败,吾已被害。岂得复留此女,为吾后患!”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阅读经典·提升素养】第二十四回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三、研读目录,合作曹操:孟德、曹公、曹操、阿瞒、国贼、汉贼、奸雄刘备:刘皇叔、刘玄德、刘豫州、刘先主、汉王诸葛亮:孔明、卧龙、丞相、武侯、武乡侯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阅读经典·提升素养】创作倾向:拥刘贬曹,封建正统。曹操:孟德、曹公、曹操、阿瞒、国贼、汉贼、奸雄人物的称谓为什书册阅读法——目录管窥阅读法四、归纳总结,提炼方法【阅读经典·提升素养】(1)提高阅读效率: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大部头的概貌(2)了解原著的整体信息:主要人物、情节线索,结构框架、情感倾向、创作背景、文化内涵书册阅读法——目录管窥阅读法书册阅读法——目录管窥阅读法四、归纳总结,提炼方法【阅读经典二、选文集类整体阅读法——快速浏览法

就是用快速浏览的方式整体把握住具体选文的内容,之后把具体内容一一罗列出来,从中找到选文规律与共特点的一种读书方法。

练习:请大家快速浏览《这思考的窑洞》《大有大无周恩来》《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梳理出文章的主要思路。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二二、选文集类整体阅读法——快速浏览法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二1、利用好目录,把内容概括在目录上:

《这思考的窑洞》:在窑洞中思考,寻找战略的科学依据

在窑洞中读书,武装自己

在窑洞中写作,写成论持久战

窑洞与人民最近,窑洞中的思想最符中国实际。

中国的胜利是窑洞中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大有大无周恩来》:一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

四是党而无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

小院是邓小平被打倒被管制的院子。

院中忍着羞辱劳作、给儿子搓、思考着国家的命运

小路是当钳工是上班走的路

走路时默想,思考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三篇文章在具有怎样的共同点?(整体阅读理念)1、利用好目录,把内容概括在目录上: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作者梁衡简介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有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课本。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主要作品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觅渡觅渡》、《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等。

这些介绍让我们了解到什么?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作者梁衡简介为了更好地理解梁衡创作风格,进一步了解作者的作品特点,建议可以跳跃性阅读,从第六专题“为文之道”部分文章开始阅读。比如《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是作者散文创作的重要依据,形成其独特的“政治散文”风格。

从大事中写人写情写思想体现了时代精神的艺术

为了更好地理解梁衡创作风格,进一步了解作者的作品特3.参照选文所列栏目

以上三篇文章在不同书中有不同的栏目名

家国情怀《梁衡点评历史人物》

伟人如山《觅渡觅渡》

大情大理《觅渡》

思考:不同版本不同栏目名,从哪些方面概括了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3.参照选文所列栏目4.参照选文集的序与跋

我认为一篇散文,如果只是传达了一些信息或知识,还不能叫文章,文者,纹也,要有花纹,要美。又因为文章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往来的方舟,其写作主体和阅读主体都是有思想的人,所以它一定要传递一些新的有个性的思想。这样笔者才吐而后快,读者才开卷有益。散文如专求刺激当然不可取,求休闲、信息和知识也不是它的专长,虽然它也可以描写风景、事件,传递信息、知识等,但这都不是目的。因为,如果仅为了这个目的其他文体完全可以胜任。在散文中风景、事件、知识等只是一种载体,最终它还得落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思想和美感上。自从我悟得了这两条标准,我就这样去追求。照此目标选材、加工、打磨。我前期的散文主要写山水,侧重审美,挖掘山水之美;后期的散文侧重写理性,写政治历史、人生社会,重在挖掘人的思想和人格,都是循着这个认识。勿平勿巧,求美求新,是为好文。在几十年的散文创作中,我一直这样追求着,实验着。现在怀着忐忑不安之情编出第一本自选集,就教于读者。

选自《觅渡》内容简介4.参照选文集的序与跋

《青史如镜》(觅渡觅渡)为什么在《梁衡点评历史人物》中叫做《幽谷回声》?

《梁衡评点历史人物》中编者序:他写的人物大都是有些悲剧色彩的,诸葛亮、韩愈、范仲淹,他们身处命运的逆流却能在逆境中奋起,他们的人生让人在感叹唏嘘之外,更让人体会一种悲壮之美。

逆境如幽谷,但他们的思想却依然如空谷回声一样美丽。《青史如镜》(觅渡觅渡)为什么在《梁衡点评历史人总结:选文集整体阅读方法有四点

1.利用好目录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3.参照选文集的序与跋4.参照选文所列栏目快速浏览寻找规律与共同点。总结:选文集整体阅读方法有四点

第二课时选文类研读整体阅读后,还要有研读研读就是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阅读。研读常见问题:

读后我不知道思考的方向?不知怎样思考?怎么研读?第二课时选文类1、圈点勾画评注,留下阅读痕迹。

书买来是读的,要舍得勾画。

韶山参观毛泽东纪念馆,许多书被圈点勾画无数遍,笔筒里有铅笔钢笔等。

大家为什么不勾画?对书的敬意,进而敬而远之。第一次常用铅笔,担心不好,便改。这时你是以学生心态与作者对话当你敢于用钢笔写,甚至压住书中字时,你已经在精神上超越了这本书,你是在居高临下读,甚至是挑错。这时你才是真正读完了。所以不批注不仅是懒,而是怕,不敢对话,不敢超越。1、圈点勾画评注,留下阅读痕迹。《觅渡觅渡》勾画评点示例

“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选自《觅渡,觅渡,渡何处?》勾画评点:

他有才、却做了革命,所以让我们敬仰如高山,但是如此之好人却被自己人送给敌人,他不仅不怨不背叛,反而写文反思自己多余,精神让我们瞬间仰望。他走下了神坛,却成为了圣人。《觅渡觅渡》勾画评点示例

2、作品与评论结合,进行深度理解。

红楼不好读,读完点评后知其好。

借助阅读《在气势与哲理的背后——梁衡整治散文魅力微探》、《写大事书大情言大理——试论梁衡的政治散文》等评论文章,可以加深对梁衡散文风格的理解。2、作品与评论结合,进行深度理解。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

难点就在这里,如何提炼角度?

看同学之例:

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

栏目名:伟人如山(伟人为什么如山?

毛泽东如山的什么特点,如哪一座山?

周恩来呢?

邓小平呢?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整本书阅读策略课件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

练习:《幽谷回声》中李清照、左宗棠、范仲淹、辛弃疾、柳永等人如幽谷中的什么植物呢?

独立思考,之后写在目录上,小组内交流。

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

学生出现的答案辛弃疾:幽谷青松处境相同气节相同青松还有飘逸辛也有田园之乐

竹笋深埋地下,一旦有机破土而出诸葛亮:红豆杉,日夜放氧日夜操劳珍贵左宗棠:胡杨平定西北为国家建立屏障

千年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

骆驼刺条件好不大生根,到了沙漠大

片生根(不太好,左在朝中也很好)李清照:桂花开在人生之秋天香而不艳学生4、展示阅读成果,交流阅读收获。

阅读30%

交流50%

讲评80%

在班级内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将各自的阅读成果进行交流,思维碰撞,相互借鉴学习,可以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4、展示阅读成果,交流阅读收获。总结研读方法有四点:1、圈点勾画评注,留下阅读痕迹。

2、作品与评论结合,进行深度理解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4、展示阅读成果,交流阅读收获。总结研读方法有四点:《世语新语》导读——知人论世阅读法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三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三学习目标:1.从目录中学会整体把握一本书的内容,进而了解书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况。2.从目录的编排体例把握一本书的情感倾向,进而了解魏晋风骨的具体内涵。学习目标:1.从目录中学会整体把握一本书的内容,进而了解书中《世说新语》简介1.南宋临川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2.三十六卷,一千多则;3.每则文字长短不一,笔记小说“随手而记”以上三点决定了这本书全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状况。

魏晋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世说新语》简介1.南宋临川王刘义庆召集门一、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内容,明确36章目含义。

10.规箴:指规劝告诫11.捷悟:意识迅速领悟。12夙惠:同于夙慧,指从个就聪明过人,即早慧

18.栖逸:指避世隐居。

22.宠礼:指礼遇尊荣,实即指得到帝王将相、三公九卿等的厚待。

24.简傲:指高傲,也就是傲慢失礼,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25.排调:指戏弄嘲笑。一、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内容,明确36章目含义。一、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内容,明确36章目含义。

26.轻诋:指轻视诋毁。27.假谲:指虚假欺诈。30.汰侈:指骄纵奢侈。

31.忿狷(juàn):指愤恨、急躁。本篇所述;多是因一小事而生气。33.尤悔:指罪过和悔恨。35惑溺:指沉迷不悟。一、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内容,明确36章目含义。二、总揽三十六章,三十六章之间是什么关系?

纵: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孔门四科方正(5)---豪爽(13)赞赏9

容止(14)--简傲(24)偏行11

排调(25)--仇隙(36)贬斥12小结1、《世说》经纬都是孔门四科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注重德行,尊重儒学二、总揽三十六章,三十六章之间是什么关系?三、总揽三十六章,哪些章目包含的文章最多,为什么?

赏誉156赏誉指赏识并赞美人物,这是品评人物的风气所形成的。品评是士大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士大夫常在各种情况下评论人物的高下优劣,其中一些正面的、肯定的评语被纪录在本篇里。从中可看出士族阶层追求和情致。

(102)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为用半”。赵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译文】谢安出任桓温的司马时,把几十个门生托付给田曹中郎赵悦子安排职位。悦子把这事告诉桓温,桓温说:“姑且用他一半人。”赵悦子不久就把这些人全部录用了,他说:“过去安石在东山隐居时,郡县的官员敦促、逼迫他出仕,唯恐他不过问政事。况且现在是他自己从家乡选来的人,怎么反而不依从他呢?”三、总揽三十六章,哪些章目包含的文章最多,为什么?《世说新语25排调》26苍生将如卿何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小结2.赞谢安的赵悦子出现在《赏誉》中,嘲讽谢安的高灵为什么出现在《排调》中?

尊崇隐逸

《世说新语25排调》26苍生将如卿何

谢公在东山四、总揽三十六章,包含的文章较多的章目有

文学104文学指文章博学,本篇所载,很多是有关清谈的活动,编纂者以之为文学活动而记述下来。(20)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玠体素赢,恒为母所禁;尔夕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

为了清谈,到了这种地步。

谈什么?怎样谈?请大家继续阅读。四、总揽三十六章,包含的文章较多的章目有四、总揽三十六章,包含的文章较多的章目有

言语108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

反驳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易压倒对方(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译文】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四、总揽三十六章,包含的文章较多的章目有四、总揽三十六章,包含的文章较多的章目有

言语108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古人说话,喜欢引证古代言论、事实或典籍,这是一种时尚。引用恰当,会增强说服力,也能增添许多情趣,活跃气氛,所以认为是能言善辩。(57)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译文】顾悦和简文帝同岁,可是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你为什么头发比我先白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差,一到秋天就凋零了;松柏质地坚实,经历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说者无损,对听者又是赞扬,便能得到人们的欣赏。四、总揽三十六章,包含的文章较多的章目有小结3:文学、言语、品藻三卷较多,反映怎样现实?

崇尚清谈

总结:《世说》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如何理解魏晋风骨?

注重德行,崇尚隐逸,崇尚清谈

小结3:作业布置:期中前阅读进度: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言语: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顾悦与简文同年政事:陈元方年十一时

陶公性检厉

恒公在荆州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

王逸少作会稽

张凭举孝廉作业布置:五、附加题:名著阅读(10分)阅读《世说新语》前四卷,请选出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五个选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A.《世说新语》德行卷中陈仲举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要去探望徐孺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就是赞美他这种礼贤下士的德行。B.《世说新语》德行卷中管宁与华歆割席分坐的原因表面是华歆做事不专,深层次是华歆心动于金钱与权势,在这一点上管宁与他志不同。C.《世说新语》德行卷中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两个人都以孝称。王戎哭泣备礼,和峤鸡骨支床,武帝担扰和峤,仲雄却说认为王戎更让人担心,备礼的意思是礼节完备。D.《世说新语》言语卷中记载了许多文人的清谈,徐孺子反驳月下无物当极明的观点时,以眼中之眸反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顾悦在回答简文帝问他为什么头发先白时,引引证古代名言,增添了许多情趣。E.《世说新语》政事卷中陈元方拜会袁绍时,袁公问他的父亲与袁公谁效仿谁时,元方借周公和孔子不会相互学习的例子,暗示自己的父亲不会学习袁公,借此批评了袁公在政事上的失误。F.《世说新语》政事卷中正月初一恰遇到久雪初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除是“扫除”的意思,这句话说大堂前的雪在扫除后还很湿,陶公就让人把平时收集起来的锯木屑覆盖在上面,方便人们的出入。

G.《世说新语》政事卷中桓温兼任荆州刺史的时候,耻于对百姓使用严刑,但是对于令史犯错,执行刑罚时却过重,结果受到儿子的讥讽。

H.《世说新语》文学卷中马融担心郑玄学成东归后会独享盛名,于是派人追赶,郑玄藏在了桥下,结果马融卜算出“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并据此判断郑玄已经逃走了,没再追赶,郑玄因此得免一死。

五、附加题:名著阅读(10分)

整本书阅读策略四:课前辩论法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二十一世纪的问题,要到中国的古人那里寻找智慧。2.国学的尊重并发现自信。

辩论式演讲:辩论式演讲.mp4

D:\辩论\辩论新闻报道\第一届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第10期青岛VS上海-国语流畅.qsv

时间:课前6-8分钟

方式:用辩论的方式,对抗式演讲。

要求:教师提前(一周)选择话题、提供话题;

讲者限时、限话题、限观点(按学号轮);

听者是评委,演讲前、后两次投票,前后投票的变化决定胜负,前后发生变化者点评并说明理由。

辩论式演讲的定位辩论式演讲:辩论式演讲.mp4D:\辩论\辩论新闻报

辩论式演讲的要求及阶段要求:1.话题选择要求:争议性2.辩论指导要求:及时指导、定时总结3.活动难度提升:限时——脱稿—自然阶段:1.时事2.论语3.经典辩论式演讲的要求及阶段要求:

材料一:

《论语

里仁》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犯的过失,各由于各自的习性。察看人的过失之处,这就知道其仁德如何了。”

材料二:

汉奸汪精卫,仪表堂堂,气质不凡的外表,就连徐志摩都感叹汪精卫真是个美男子,可爱。胡适之更是直接表白,汪若是女人,他一定死心塌地地爱她,他是个男子,也爱!汪精卫的美在于其眼睛,他的眼睛圆活而有异光,仿佛有些青色,灵敏而有侠气。

辩题:正方:仁德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的习性开始

(王祖璇)

反方:仁德的培养要从大是大非开始

(王雪莹)

材料一:

反方王雪莹:仁德的培养要从大是大非开始15-22

什么是仁德?仁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品德,一个伪善的人做了好事并不是仁德;仁德又是坚定的,不随世俗而改变的。讨论从什么开始,并不是说,只培养大是大非而不培养小的习性了,但大是大非更重要。

为什么从大是大非开始才能培养仁德?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从点滴开始的是习性,不一定就是发自内心的仁德。因为人们为了迎合社会与世俗的要求,会被动的守规矩。我们小的时候,父母给我们设定了许多条条框框,我们并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只是因为这样做能得到大人们的认可和赞许。无独有偶,宋明理学在一开始就为人们设置了许多礼仪品行的规范,古人们从小便遵循,到后来我们才明白,这是对人性的束缚,人们没有求得发自内心的不被外界所干扰的仁德。屈原说:“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这就很好地印证了这种仁德是很容易被社会所改变的。

第二,点滴习性范围过广。我们的人生有限,而人事纷繁,过分注重细节,反而忘记了根本的修行。汪精卫仪表堂堂,风度翩翩,但他却是一个大汉奸,他的习性很好很完美,但他并不是一个仁德的人。

第三,只有经过大是大非的锤炼,才能培养真正的仁德。什么是大是大非?它不是是非需要论据和论证,它凌驾于论据论证之上,是非争论的一切在它的面前就会失去效力。它是绝对的真理权威,不会随着世俗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当一个人经历了大是大非的培养与选择,才能追溯过去,将往事看得更加明白通透;才能展望未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它锤炼人们的心智,使其更加坚强而不易被撼动;它培养人的仁德,使人们辨乎荣辱之境,定乎内外之分。

第二,点滴习性范围过广。我们的人生有限,而人

中国当今社会,政治清明,不需要那么多为大是大非献身的人;一个普通人也没有那么多大是大非可以经历。但我们仍应该倡导一种大是大的培养,这就是我们今天仍在培养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的原因。香港大学的女学生,能在众多港独人士的包围之中不畏不惧,伸张正义,是一种大是大非的体现。如果她没有经历过这种培养,那么她很有可能像大多数一样,只想守规矩,不会站出来为祖国说话。培养大是大非,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平凡的生命,在一个不平凡的时刻,横眉冷对千夫指,伸张正义,让默默无闻的生命,发出振聋发聩的鸣响。

谢谢大家!中国当今社会,政治清明,不需要那么多为大是大非献

二、

材料一: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材料二:为了救国,毛泽东先后失去了毛泽建、杨开慧、毛泽覃、毛泽民、毛楚雄五位亲人,并与六个孩子骨肉离散;建国后,他又失去了儿子毛岸英。他在《七律到韶山》中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看法?

正:孝悌是为仁之本

反:孝悌不是为仁之本

反方胜:正方由28-15

反方胜的原因是举了课文中焦仲卿之例,说明讲孝道的人并不一定爱别人,也不一定会爱别人。而且“仁”有“大仁”“小仁”之说,论语中孔子弟子两次问到管仲的事,孔子都肯定了管仲的行为,并且说明那是一种大仁。反方胜:正方由28-15正方:有仁就不怕佞

(温广月)反方:有仁也怕佞

(于潇恬)

材料一:《论语公治长》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呀,他是仁人,可惜短于口才。”先生说:“哪里定要口才呀!专用口快来对付人,只易讨人厌。我不知雍是否得称为仁,但哪里定要口才呀!”正方:有仁就不怕佞

(温广月)《论语》阅读总结

A演讲方法总结B论语体系总结

《论语》阅读总结

A演讲方法总结B期末考试评价题

(3)“君子”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理解了《论语》对“君子”的要求,我们就读懂了《论语》的基本思想。《论语·学而》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君子做事要从根本做起,根本做好了一切自然就做好了。《为政》篇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君子为政时要团结,不要勾结。《里仁》中又从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指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末考试评价题

(3)“君子”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理整本书阅读策略5《中国文化读本》社会科学-----通读勾画法整本书阅读策略5《中国文化读本》

中国文化读本第五章1.禅宗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印度大乘佛学和中国道家学说融合而成的佛教宗派,记载慧能思想的《坛经》是其最重要的著作。【错】(非隋唐兴起,而是发轫于六朝)2.禅宗中的座右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强调当下的体验,亲身经历,而不注重语言传达。【对】3.禅宗认为不应该一心仰望经典和权威,因为这样心和灵魂就跑到别人的生命田地里去了。【错】(心还在自己身上)4.禅宗强调生命体验,而当代人缺少这一特点,因此禅宗对当代人有一定启发。【错】(当代人缺少生命体验的直接性,而不是生命体验)5.庞蕴居士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是对下雪这一事实的解说以及对雪花飘落的评价。【错】(不是解说和评价,而是感受融入世界)6.禅宗强调寂静,大师们多与枯树寒林为伴,不喜活泼生机。【错】(他们强调寂静却不排斥活力)7.佛法大意就是面前生机勃勃的世界。【对】8.我们只有利用世界,忙碌起来,充实自我,才能使世界活泼起来。【错】(这样活泼的世界会离我们远去)9.汉代禅师灵云迟迟不悟,有一年看到盛开的桃花后突然悟到佛法,因为他之前被所成见蒙蔽欺骗。【错】(灵云是唐代的,这是他之前没有看到桃花的原因,不是他迟迟不悟的原因)10.禅宗认为没有超越于心灵之外的佛,要将“自己”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对】中国文化读本第五章整本书阅读策略课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宗强调当下的解会。有一位禅师问他的老师,怎样才能解脱呢,老师反问他:“谁缚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要恢复人生的单纯,在单纯中感受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禅要恢复人生的单纯,在单纯中感受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天道酬勤天道酬勤谢谢谢谢78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1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目录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怎样指导整书阅读具体阅读书目策略1.《三国演义》目录阅读法2.《觅渡》快速浏览法、序跋阅读法

3

《世说新语》知人论世法

4.《论语》课前辩论法

5.《中国文化读本》通读勾画法

目录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1)当前学生阅读情况堪忧高一学生“每天都看”的只占20%,“从不看”的占到了15%,“很少看”的占65%。学生对自我阅读能力评价优的只占8%,良好的占23%,一般占34%,不好的占35%。读书呈两个极端,经常读,喜欢欢的每学期读书量平均9本,而不喜欢读的一个学期平均0.2本。经常读的同学因为喜欢读的占40%,受家人影响的占31%,受老师影响的只占14%,其它占15%。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1)当前学生阅读情况堪忧高一学生“每天都看”的只占20%,相对于课堂课文精读教学而言,泛读、整体读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教师无方法、备课组无计划、学校无组织、教研部门无指导。(2)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和研究存在严重缺失相对于课堂课文精读教学而言,泛读、整体读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8202课标要求(没有素养的知识与技能是可怕的)502(没有素养的知识与技能是可怕的)姜钢2016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提出:

一体四层四翼:为什么考、考什么、怎样考2017年3月:新考纲颁布,高考语文阅读增加2018年最大的变化,放在具体情境中。1.语用题:病句、成语、连贯二、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姜钢2016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提出:

一体四层四翼7.【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建议】

(1)设计专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注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独特感受,帮助学生建立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及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关联。(2018年高考)842017年底《高中语文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

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7.【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建议】72017年底《高中三、新课标及实施指导意见的需要三、新课标及实施指导意见的需要

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86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怎样阅读:整本书阅读整体策略课标要求:

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要求:必修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学术著作,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学习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怎样阅读:整本书阅读整体策略教学提示:1.整体把握其内容,梳理小说架构,理清人物关系;2.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3.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4.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5.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6.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教学提示:整本书阅读整体策略1.读前阅读方法指导2.读中成果展示3.读后期中考试三年的效果:1.会考达A率84%2.高三期初考试成绩3.所带班级成绩整本书阅读整体策略整本书阅读策略课件三年阅读书目高一:上:《三国演义》---长篇章回------目录阅读法

下:《觅渡》-----选文集---------快速浏览法

序跋阅读法高二上:《世说新语》--文言选文----知人论世法下:《论语》--------文言名句------课前辩论法

高三:《中国文化读本》---社会科学-----通读勾画法

(叶朗朱良志》三年阅读一、以《三国演义》为例学习—目录阅读法。

目标:通过阅读目录,了解原著概貌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一【阅读经典·提升素养】一、以《三国演义》为例学习—目录阅读法。

目标:通过阅读一、初读目录,筛选信息2.你平时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长篇章回体的题目有什么作用?【阅读经典·提升素养】1.作为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哪些信息最值得我们关注呢?人物、情节、环境、旨意(创作倾向)一、初读目录,筛选信息2.你平时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长篇二、细读目录,梳理整合1.从目录来看,《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有哪些?【阅读经典·提升素养】2.围绕这些人物又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二、细读目录,梳理整合1.从目录来看,《三国演义》的主要人3.你能不能根据平时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将这些主要事件做一个大致的阶段划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黄巾之乱三分归一赤壁之战【阅读经典·提升素养】二、细读目录,梳理整合3.你能不能根据平时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将这些主要事件做一个4.这些主要事件中,有三场最重要的战役,是哪三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二、细读目录,梳理整合【阅读经典·提升素养】曹操以少胜多,确立了他在北方的霸主地位;孙刘联军以弱胜强,确定了三足鼎立的历史格局;陆逊反败为胜,决定了孙刘两家的命运与走向。4.这些主要事件中,有三场最重要的战役,是哪三场?官渡之战曹操:孟德、曹公、曹操、阿瞒、国贼、汉贼、奸雄刘备:刘皇叔、刘玄德、刘豫州、刘先主、汉王诸葛亮:孔明、卧龙、丞相、武侯、武乡侯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阅读经典·提升素养】曹操:孟德、曹公、曹操、阿瞒、国贼、汉贼、奸雄人物的称谓为什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阅读经典·提升素养】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鈚(pī)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鈚(pī)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阅读经典·提升素养】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三、研读目录,合作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当日帝在后宫,正与伏皇后私论董承之事至今尚无音耗。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操曰:“董承谋反,陛下知否?”帝曰:“董卓已诛矣。”操大声曰:“不是董卓!是董承!”帝战栗曰:“朕实不知。”操曰:“忘了破指修诏耶?”帝不能答。操叱武士擒董妃至。帝告曰:“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怜。”操曰:“若非天败,吾已被害。岂得复留此女,为吾后患!”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阅读经典·提升素养】第二十四回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三、研读目录,合作曹操:孟德、曹公、曹操、阿瞒、国贼、汉贼、奸雄刘备:刘皇叔、刘玄德、刘豫州、刘先主、汉王诸葛亮:孔明、卧龙、丞相、武侯、武乡侯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阅读经典·提升素养】创作倾向:拥刘贬曹,封建正统。曹操:孟德、曹公、曹操、阿瞒、国贼、汉贼、奸雄人物的称谓为什书册阅读法——目录管窥阅读法四、归纳总结,提炼方法【阅读经典·提升素养】(1)提高阅读效率: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大部头的概貌(2)了解原著的整体信息:主要人物、情节线索,结构框架、情感倾向、创作背景、文化内涵书册阅读法——目录管窥阅读法书册阅读法——目录管窥阅读法四、归纳总结,提炼方法【阅读经典二、选文集类整体阅读法——快速浏览法

就是用快速浏览的方式整体把握住具体选文的内容,之后把具体内容一一罗列出来,从中找到选文规律与共特点的一种读书方法。

练习:请大家快速浏览《这思考的窑洞》《大有大无周恩来》《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梳理出文章的主要思路。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二二、选文集类整体阅读法——快速浏览法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二1、利用好目录,把内容概括在目录上:

《这思考的窑洞》:在窑洞中思考,寻找战略的科学依据

在窑洞中读书,武装自己

在窑洞中写作,写成论持久战

窑洞与人民最近,窑洞中的思想最符中国实际。

中国的胜利是窑洞中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大有大无周恩来》:一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

四是党而无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

小院是邓小平被打倒被管制的院子。

院中忍着羞辱劳作、给儿子搓、思考着国家的命运

小路是当钳工是上班走的路

走路时默想,思考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三篇文章在具有怎样的共同点?(整体阅读理念)1、利用好目录,把内容概括在目录上: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作者梁衡简介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有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课本。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主要作品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觅渡觅渡》、《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等。

这些介绍让我们了解到什么?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作者梁衡简介为了更好地理解梁衡创作风格,进一步了解作者的作品特点,建议可以跳跃性阅读,从第六专题“为文之道”部分文章开始阅读。比如《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是作者散文创作的重要依据,形成其独特的“政治散文”风格。

从大事中写人写情写思想体现了时代精神的艺术

为了更好地理解梁衡创作风格,进一步了解作者的作品特3.参照选文所列栏目

以上三篇文章在不同书中有不同的栏目名

家国情怀《梁衡点评历史人物》

伟人如山《觅渡觅渡》

大情大理《觅渡》

思考:不同版本不同栏目名,从哪些方面概括了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3.参照选文所列栏目4.参照选文集的序与跋

我认为一篇散文,如果只是传达了一些信息或知识,还不能叫文章,文者,纹也,要有花纹,要美。又因为文章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往来的方舟,其写作主体和阅读主体都是有思想的人,所以它一定要传递一些新的有个性的思想。这样笔者才吐而后快,读者才开卷有益。散文如专求刺激当然不可取,求休闲、信息和知识也不是它的专长,虽然它也可以描写风景、事件,传递信息、知识等,但这都不是目的。因为,如果仅为了这个目的其他文体完全可以胜任。在散文中风景、事件、知识等只是一种载体,最终它还得落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思想和美感上。自从我悟得了这两条标准,我就这样去追求。照此目标选材、加工、打磨。我前期的散文主要写山水,侧重审美,挖掘山水之美;后期的散文侧重写理性,写政治历史、人生社会,重在挖掘人的思想和人格,都是循着这个认识。勿平勿巧,求美求新,是为好文。在几十年的散文创作中,我一直这样追求着,实验着。现在怀着忐忑不安之情编出第一本自选集,就教于读者。

选自《觅渡》内容简介4.参照选文集的序与跋

《青史如镜》(觅渡觅渡)为什么在《梁衡点评历史人物》中叫做《幽谷回声》?

《梁衡评点历史人物》中编者序:他写的人物大都是有些悲剧色彩的,诸葛亮、韩愈、范仲淹,他们身处命运的逆流却能在逆境中奋起,他们的人生让人在感叹唏嘘之外,更让人体会一种悲壮之美。

逆境如幽谷,但他们的思想却依然如空谷回声一样美丽。《青史如镜》(觅渡觅渡)为什么在《梁衡点评历史人总结:选文集整体阅读方法有四点

1.利用好目录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3.参照选文集的序与跋4.参照选文所列栏目快速浏览寻找规律与共同点。总结:选文集整体阅读方法有四点

第二课时选文类研读整体阅读后,还要有研读研读就是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阅读。研读常见问题:

读后我不知道思考的方向?不知怎样思考?怎么研读?第二课时选文类1、圈点勾画评注,留下阅读痕迹。

书买来是读的,要舍得勾画。

韶山参观毛泽东纪念馆,许多书被圈点勾画无数遍,笔筒里有铅笔钢笔等。

大家为什么不勾画?对书的敬意,进而敬而远之。第一次常用铅笔,担心不好,便改。这时你是以学生心态与作者对话当你敢于用钢笔写,甚至压住书中字时,你已经在精神上超越了这本书,你是在居高临下读,甚至是挑错。这时你才是真正读完了。所以不批注不仅是懒,而是怕,不敢对话,不敢超越。1、圈点勾画评注,留下阅读痕迹。《觅渡觅渡》勾画评点示例

“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选自《觅渡,觅渡,渡何处?》勾画评点:

他有才、却做了革命,所以让我们敬仰如高山,但是如此之好人却被自己人送给敌人,他不仅不怨不背叛,反而写文反思自己多余,精神让我们瞬间仰望。他走下了神坛,却成为了圣人。《觅渡觅渡》勾画评点示例

2、作品与评论结合,进行深度理解。

红楼不好读,读完点评后知其好。

借助阅读《在气势与哲理的背后——梁衡整治散文魅力微探》、《写大事书大情言大理——试论梁衡的政治散文》等评论文章,可以加深对梁衡散文风格的理解。2、作品与评论结合,进行深度理解。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

难点就在这里,如何提炼角度?

看同学之例:

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

栏目名:伟人如山(伟人为什么如山?

毛泽东如山的什么特点,如哪一座山?

周恩来呢?

邓小平呢?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整本书阅读策略课件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

练习:《幽谷回声》中李清照、左宗棠、范仲淹、辛弃疾、柳永等人如幽谷中的什么植物呢?

独立思考,之后写在目录上,小组内交流。

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

学生出现的答案辛弃疾:幽谷青松处境相同气节相同青松还有飘逸辛也有田园之乐

竹笋深埋地下,一旦有机破土而出诸葛亮:红豆杉,日夜放氧日夜操劳珍贵左宗棠:胡杨平定西北为国家建立屏障

千年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

骆驼刺条件好不大生根,到了沙漠大

片生根(不太好,左在朝中也很好)李清照:桂花开在人生之秋天香而不艳学生4、展示阅读成果,交流阅读收获。

阅读30%

交流50%

讲评80%

在班级内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将各自的阅读成果进行交流,思维碰撞,相互借鉴学习,可以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4、展示阅读成果,交流阅读收获。总结研读方法有四点:1、圈点勾画评注,留下阅读痕迹。

2、作品与评论结合,进行深度理解3、提炼研读角度,撰写研读心得4、展示阅读成果,交流阅读收获。总结研读方法有四点:《世语新语》导读——知人论世阅读法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三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三学习目标:1.从目录中学会整体把握一本书的内容,进而了解书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况。2.从目录的编排体例把握一本书的情感倾向,进而了解魏晋风骨的具体内涵。学习目标:1.从目录中学会整体把握一本书的内容,进而了解书中《世说新语》简介1.南宋临川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2.三十六卷,一千多则;3.每则文字长短不一,笔记小说“随手而记”以上三点决定了这本书全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状况。

魏晋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世说新语》简介1.南宋临川王刘义庆召集门一、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内容,明确36章目含义。

10.规箴:指规劝告诫11.捷悟:意识迅速领悟。12夙惠:同于夙慧,指从个就聪明过人,即早慧

18.栖逸:指避世隐居。

22.宠礼:指礼遇尊荣,实即指得到帝王将相、三公九卿等的厚待。

24.简傲:指高傲,也就是傲慢失礼,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25.排调:指戏弄嘲笑。一、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内容,明确36章目含义。一、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内容,明确36章目含义。

26.轻诋:指轻视诋毁。27.假谲:指虚假欺诈。30.汰侈:指骄纵奢侈。

31.忿狷(juàn):指愤恨、急躁。本篇所述;多是因一小事而生气。33.尤悔:指罪过和悔恨。35惑溺:指沉迷不悟。一、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内容,明确36章目含义。二、总揽三十六章,三十六章之间是什么关系?

纵: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孔门四科方正(5)---豪爽(13)赞赏9

容止(14)--简傲(24)偏行11

排调(25)--仇隙(36)贬斥12小结1、《世说》经纬都是孔门四科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注重德行,尊重儒学二、总揽三十六章,三十六章之间是什么关系?三、总揽三十六章,哪些章目包含的文章最多,为什么?

赏誉156赏誉指赏识并赞美人物,这是品评人物的风气所形成的。品评是士大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士大夫常在各种情况下评论人物的高下优劣,其中一些正面的、肯定的评语被纪录在本篇里。从中可看出士族阶层追求和情致。

(102)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为用半”。赵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译文】谢安出任桓温的司马时,把几十个门生托付给田曹中郎赵悦子安排职位。悦子把这事告诉桓温,桓温说:“姑且用他一半人。”赵悦子不久就把这些人全部录用了,他说:“过去安石在东山隐居时,郡县的官员敦促、逼迫他出仕,唯恐他不过问政事。况且现在是他自己从家乡选来的人,怎么反而不依从他呢?”三、总揽三十六章,哪些章目包含的文章最多,为什么?《世说新语25排调》26苍生将如卿何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小结2.赞谢安的赵悦子出现在《赏誉》中,嘲讽谢安的高灵为什么出现在《排调》中?

尊崇隐逸

《世说新语25排调》26苍生将如卿何

谢公在东山四、总揽三十六章,包含的文章较多的章目有

文学104文学指文章博学,本篇所载,很多是有关清谈的活动,编纂者以之为文学活动而记述下来。(20)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玠体素赢,恒为母所禁;尔夕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

为了清谈,到了这种地步。

谈什么?怎样谈?请大家继续阅读。四、总揽三十六章,包含的文章较多的章目有四、总揽三十六章,包含的文章较多的章目有

言语108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

反驳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易压倒对方(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译文】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四、总揽三十六章,包含的文章较多的章目有四、总揽三十六章,包含的文章较多的章目有

言语108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古人说话,喜欢引证古代言论、事实或典籍,这是一种时尚。引用恰当,会增强说服力,也能增添许多情趣,活跃气氛,所以认为是能言善辩。(57)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译文】顾悦和简文帝同岁,可是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你为什么头发比我先白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差,一到秋天就凋零了;松柏质地坚实,经历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说者无损,对听者又是赞扬,便能得到人们的欣赏。四、总揽三十六章,包含的文章较多的章目有小结3:文学、言语、品藻三卷较多,反映怎样现实?

崇尚清谈

总结:《世说》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如何理解魏晋风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