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9《红楼梦《红楼梦》的方言及难解词《》词典》方言及难解词词典《红楼梦》方言及难解词词典《红楼梦》方言及难解词词典《红楼梦》的方言及难解词词典《红楼梦》方言及难解词理解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饫甘餍肥
【拼音】yùgānyànféi
【解释】饫:饱食;餍:吃饱。饱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奢侈。
【原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
2.偈
【拼音】jì
【解释】〔~陀〕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简作“偈”。
3.倩
【解释】请;央求
【原文】后面又有一偈云:……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4.空、色、情
【解释】佛教认为“空”乃天地万物的本体,一切皆属空虚;“色”乃万物本体(空)的瞬息生灭的假象;“情”乃对此等假象(色)所产生的种种感情,如爱、憎等。
5.淹蹇
【拼音】yānjiǎn
【解释】原指境遇困顿,不得意。这里是“耽搁、阻滞”的意思。蹇,这是里“跛”、“不顺利”的意思。
6.诓驾
【解释】“诓”即“骗”;“驾”是对客人(来访)行动的敬辞。这里是“失陪”的意思。
7.敛额
【解释】皱眉头
8.俦
【解释】伴侣
9.芹意
【解释】古时传说,有人自吃并不足珍贵的芹菜,觉得味美,还郑重地送给别人。后世借来作为“对人有所赠送”或“请客”的谦词。
10.孺人
【解释】《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孺人在明清时为七品官之母或妻的封号,后也通用为妇人的尊称。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11.鹾政
【拼音】cuo2
【解释】这里指朝廷派到地方管理盐务的官员,带原衔品级。鹾:盐。
12.西席
【解释】又称“西宾”。古代以西东分宾主。家塾教师和做官僚们私人秘书的“幕客”,都称为“西宾”,又称“西席”;主人称为“东家”。
13.胡羼
【拼音】chan4
【解释】也说“胡缠”。胡闹、瞎闹。
14.致知格物
【解释】宋以后儒者对此语解释颇多分歧。清末讲西学的人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认识,并用它作物理、化学等科学的总称。
15.祚永运隆
【拼音】zuo4
【解释】皇位传世久远,国运兴隆。
16.笞楚
【拼音】chi1
【解释】即鞭打,抽打;也说笞打。笞:竹板;楚:荆条,都是打人的工具。这里作动词用。
17.一舍之地
【解释】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18.夤缘
【拼音】yin2
【解释】樊附权要,以求升迁。
19.邸报
【解释】又名“抵抄”、“宫门钞”,是古代公布政令的一种“公报”,内容包括传钞的诏令、奏章和其他新闻记事等,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报纸,起于汉代。后世亦称政府官报为邸报。
20.干渎
【解释】又作“干黩”,冒犯的意思
21.敕造:
【解释】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为自上命下之词,南北朝以前,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之后,则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用词。
22.仪门
【解释】旧时官衙、府第大门之内的门,有“威仪”点缀的作用。一说旁门也可称“仪门”。
23.鹿顶、耳门
【解释】东西房和南北房连接转角的地方叫“鹿顶”。一说鹿顶单独用时指平屋顶。耳门:正院或正房的角门叫“耳门”。
24.堂屋
【解释】正房的居中一间。也泛指正房。
25.“万几宸翰”之宝
【解释】前四字是皇帝的印文。万几:犹“万机”,表示皇帝办理事务的繁多;宸:指帝王住的地方,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翰:原指羽毛,后借指毛笔、文字、书信等。宸翰:表示是皇帝的笔迹。宝:这里是帝王所用的印章的专称。
26.珠玑
【解释】珍珠。玑:不圆的珠子。
27.黼黻
【拼音】fu3fu2
【解释】古时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半青半黑的花纹。
28.罽
【拼音】ji4
【解释】毛织的毯子。
29.总角
【解释】古时小儿头发刚刚长够长度,可以总起梳成发髻,称为“总角”,后世常拿“总角”代表人在这种时候的年龄。
30.备懒
【解释】<方>涎皮赖脸的意思。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31.井臼
【解释】指打水、舂米等劳作,也指家务劳动。
32.详
【解释】旧时下属向上司呈报请示的一种公文。这里是动词,作“上报”解。
【原文】(雨村)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
33.海捕文书
【拼音】bu3
【解释】旧时官府通令各地捕拿逃犯的公文,即后来的通缉令。
34.斜签着坐
【解释】侧身直腰坐在凳子边沿,表示谦恭。
35.传点
【解释】旧时衙门或大官僚的私宅,二门旁常设有一种金属的响器叫“点”,击之报时或集众叫“传点”。“点”多铸成云头形状,所以第十三回称它为“云板”。
36.才人赞善
【解释】才人:宫中女官名,品位低于皇帝的妃嫔。初设于魏晋时,南北朝到明代多沿置,清代宫中无此称。赞善:本太子宫中官名,掌侍从、讲授。始置于唐代,设左右赞善大夫,相当于朝廷的谏议大夫。元、明、清皆因之,只称赞善。这里为宫中女官名。
37.边缺
【解释】边疆地方的官职。缺:旧时指官位。
38.契阔
【解释】久别的情愫(真情实意;感情)。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39.参商
【拼音】shen1shang1
【解释】都是星宿名。因两星此出彼落,故常用来比喻两个人分离不得见面;也用以比喻两人之间感情不和。
40.眼饧
【拼音】xing1
【解释】眼似蜜糖般的粘涩,半睁半闭。
41.柳坞
【解释】植柳以为屏障。坞:原指作为屏障的土堡。
42.凤翥龙翔:
【拼音】zhu4
【解释】意即龙飞凤舞,形容仙子体态风度的飘逸。翥:鸟向上飞。
43.随喜
【解释】佛家认为行善事可生“欢喜心”。随人做善事称为“随喜”。引申开来,对到寺庙中的一般行动也称“随喜”。
44.霁月
【拼音】ji4
【解释】即雨(雪)后天晴的月亮。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45.奕世
【解释】一代接一代,世代绵延。奕:次序,在这里是“连绵不断”的意思。
46.唾绒
【拼音】tuo4rong2
【解释】古时妇女刺绣,每当换线停针,用齿咬断绣线,口中沾线绒,随口吐出,俗称“唾绒”。
47.大士
【解释】佛教称佛和菩萨为“大士”。
48.醅、麯
【拼音】pei1qu1
【解释】醅:未经过滤的酒。麯:酿酒用的发酵物,多用大麦麸皮等制成。
49.檀板
【解释】乐器名,即“拍板”,亦名“牙板”。因用檀木制成,故名“檀板”;因其色红,也称“红牙板”。
50.阆苑
【拼音】lang4
【解释】传说中的神仙住处。
51.蒲柳
【解释】即水杨,易生易凋。旧时常用以比喻本性低贱或易于衰朽的东西。
52.觅天和
【解释】犹言“修道养性”。
53.婆娑
【解释】似为梵文“婆颇娑”的省称,意即光明。或谓“婆罗”,一种常绿乔木,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涅槃(实即死亡)。
54.卿卿
【解释】古时夫妇或好朋友间的爱称。亦用为对人亲昵的称呼。用在王熙凤的判词中,有“嘲弄”的意思。
55.阴骘
【拼音】zhi4
【解释】原指默默地使安定,转指阴德(迷信的人指在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
56.箕裘
【拼音】ji1qiu2
【解释】簸箕和皮袍。后人常用来比喻祖先的事业。
57.睚眦
【拼音】ya2zi4
【解释】在这里是“怒目而视”的意思。
【原文】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58.经济
【解释】治国理民、经邦济世的意思。与近代指“财政经济”的含义不同。
59.迷津
【解释】佛家谓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是迷误虚妄的境界,故称“迷津”;世间众生,都陷溺于“迷津”之中,须赖佛家教义,觉迷情海,慈航普度。后用“迷津”比喻人沉溺于迷途之中。津,江河的渡口。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老老一进荣国府
60.卖头卖脚
【解释】<方>犹如“抛头露面”。封建礼教是不许妇女“抛头露面”的。在这一回里指和(生)人见面。
61.倒厅
【解释】古代建筑,大厅多数向南,那些坐南朝北的厅房有有些前面厅房、后面向后院开门的附属部分,都叫倒厅。
62.锁子锦
【解释】用金线织成锁链形图案的锦缎。
63.昭君套
【解释】没有顶的女用皮帽罩,因形同戏曲、图画上昭君出塞所戴式样的帽罩,故名。
64.勒子
【拼音】lei1
【解释】珠玉穿成的帽绊和锦缎做的帽箍都称为“勒子”。
65.舚唇咂嘴
【拼音】tian4
【解释】舚:吐舌貌,这里意“舔”。全意为:用舌舔着唇,咂吧着嘴。
【原文】说话间,刘老老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舚唇咂嘴的道谢。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66.抱厦
【解释】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也指后面毗连着的小房子。
67.秃歪剌
【解释】<方>秃:指光头。歪剌:也说“歪剌骨”、“歪剌货”,即不正经、不正派的人,是稍带骂人的话。也作“歪辣”。
68.递解
【拼音】jie4
【解释】旧时解往远地的犯人,由沿途各地官衙派人一站转一站地轮流押送。
69.表礼
【解释】又作“表里”,旧时赏赐或送礼用的衣料,又称“尺头”。第六十八回,“上色尺头”即指上等的衣料。
70.丹墀
【拼音】chi2
【解释】丹,红色。墀,台阶上的空地;又指台阶。
71.胡唚[吣]
【拼音】qin4
【解释】猫、狗等畜类呕吐叫“唚”。“胡唚”比骂人“胡说”更重。
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72.时乖
【解释】时运不好。
【原文】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73.展放些
【解释】<方>放大些。
【原文】所以略展放些,以便灯下醉中可阅。
74.狼犺
【拼音】lang2kang4
【解释】<方>笨重
【原文】今注明此故,方不至以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为诮。
75.门斗
【解释】在房屋或厅堂的入口处设置的一个必经的小间,起分隔、挡风、隔寒等缓冲作用。
76.饧涩
【拼音】xing2
【解释】饧:1.糖稀;2.糖块、面剂子等发酵变软。饧涩:这里是精神不振,眼睛发涩,半睁半闭。
77.营缮司
【解释】营缮:营造,修理。司:旧时官署的名称。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如现在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
78.贽见礼
【拼音】zhi4
【解释】初次见长辈、师傅所送的礼物。
第九回训劣子李贵承申饬嗔顽童茗烟闹书房
79.虚应故事
【解释】照旧例行事,敷衍应付。故事:成例、老例。
80.膏火
【解释】这里指旧时书院、学校中给学生的津贴费用。
81.诟谇谣诼
【拼音】gou4sui4yao2zhuo2
【解释】诟谇:辱骂斥责。谣诼:造谣诽谤。
82.龙阳
【解释】喜好男色。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嬖臣,是男子而“以色事人”的。后以“龙阳”代指男色。
83.束修
【拼音】shu4
【解释】愿意是一捆干肉,一般作为称给塾师的学费。
84.太平拳
【解释】<方>别人相打时,在旁边趁机会打几下冷拳。因为很安全,所以叫“太平拳”。
85.聒噪
【拼音】guo1
【解释】<方>吵闹;声音杂乱。
86.撕掳
【解释】<方>扯开、解决。由于是交手行动,所以有时“纠缠”也说“撕掳”。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87.发涅
【解释】<方>“涅”也写作“乜”。人的神色痴呆,物体的光彩昏暗。
88.累掯
【拼音】ken4
【解释】<方>强制、勒逼的意思。烦人劳动,也叫“累掯”。第二十二回王熙凤说贾母“累掯我们”,音、义都另和“勒掯”相同,“刁难”的意思。
89.捐官
【解释】始于秦代,自汉代以后,“政府”常公开出卖官职,按纳钱粮数多少定官职大小,叫做“捐纳”,捐纳得官叫做“捐官”。
90.《阴骘文》
【拼音】zhi4
【解释】《文昌帝君阴骘文》是旧时一种“劝善书”。文昌帝群姓张名亚子,道家说他死后成为掌管文昌府事和人间禄籍(科举等事)之神。贾敬来注解、刊印、流传,是为了“积累功德”。
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91.打十番
【解释】合奏音乐名。有两种:纯用打击乐器,钹、大锣、堂鼓、小锣、木鱼、板,碰钟、镗锣、蒲钹、小鼓等十种乐器的叫“素十番”;加用丝、竹乐器的叫“浑十番”。
92.若耶之溪,天台之路
【解释】若耶溪:在浙江省绍兴市南。传说左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西施曾在这里浣纱。天台路:传说汉代的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到两个仙女留住半年。这里借典来形容园中溪水、路径的优美别致,非同一般。
93.暖日常暄
【解释】温和的阳光晒得正暖。暄:暖和。
94.蛩语
【拼音】qiong2
【解释】蟋蟀的鸣声。蛩:蟋蟀。
95.榭、轩
【解释】榭:高台上建筑的房屋。轩:敞亮别致的小屋或小室。
96.笙簧
【解释】笙:乐器,用瓠(音hu4)制,有十三个管筒。簧:指笙管底部安装的发声器。这里用“笙簧”代指笙簧之声以形容流水声的悠扬悦耳。
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97.纶音
【解释】皇帝的命令。后常以“纶音”代指“圣旨”。纶:古代缚印玺或帷幕的带子。
98.嚈气
【拼音】yan4
【解释】即(人死)断气。“嚈”同“咽”。
99.起经
【解释】旧俗,人死后第三天,开始请和尚道士念经,叫“起经”。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100.无虞
【解释】虞,忧虑。无虞:没有忧虑。
101.醮
【拼音】jiao4
【解释】古时婚娶时用酒祭神的礼。这里是道士设坛祭神、念经、祈福消灾、超度亡魂的一种活动。
102.殓
【拼音】lian4
【解释】把死人装进棺材。
103.黉门监生
【拼音】hong2
【解释】黉:古代的学校名。监生:明、清时在国子监肄业的,统称监生,初由学政考取,或由皇帝特许。乾隆以前,加以严格的考课。后则仅存虚名,不被重视。
104.执事
【解释】官僚和他们的“夫人”由门时所排列的仪仗,如旗、伞、官衔牌等。第二十九回说“全副执事”,“全副”是指按官职规定的所应有的数目。侍从左右供差遣的人,有时也称“执事”
105.热照
【解释】新制的或现行的执照。
106.宜人
【解释】封建时代,妇女根据丈夫或子孙的官职品级受封赠。明、清时四品官的妻子叫“恭人”,五品官的妻子叫“宜人”。
107.冢孙
【拼音】zhong3
【解释】嫡长孙。冢:大,引申为“嫡长”之意。
108.僧录司、道纪司
【解释】明、清时期代掌管全国僧道等宗教事务的最高官衙。
109.揭谛
【解释】佛教传说中的护法猛神。
110.诰命
【解释】原指皇帝封官的命令公文。习惯借指受封的官僚夫人们。
111.钤束
【拼音】qian2
【解释】管制,约束。钤:锁。
第十四回林如海灵返苏州郡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112.捐馆
【解释】又称“捐舍”、“捐馆舍”,死亡的讳称。
113.纸劄
【拼音】zha2
【解释】成叠的剪刻有钱形的“烧纸”。纸糊的车、马、楼、库等焚烧的冥器,称为“纸劄”,也写作“纸紮”。
114.蠲
【拼音】juan1
【解释】免除、消除
115.幢幡
【拼音】chuang2fan1
【解释】都是旗子一类的东西。幢:杆头安装宝珠、杆身饰以锦帛的旗子。幡:一种垂直悬挂在高杆上的窄长旗子。
116.伏章申表
【解释】道士斋醮时俯首屈身恭读表章。这里章与表皆系向玉帝奏告的文书。
117.明角灯
【解释】又叫“羊角灯”,灯罩用羊皮胶制成,半透明,能遮风雨。
118.绰灯
【解释】也说“戳灯”,又名“高灯”。是一种竖在地上可以移动的灯笼,有长柄,可插在底座上,也可扛着行走。
119.圈椅
【解释】靠背和扶手接连成半圆形的椅子。
120.偏
【解释】<方>意为占先。这里是表示自己已经吃过的客气话。
【原文】宝玉道:“我们偏了。”
121.阴阳生
【解释】旧时指以星相、占卜、相宅、相墓穴等为业的人。这里特指以办理丧葬中相墓穴、选择吉日等事务为业的人。
122.启帖
【拼音】tie3
【解释】陈述事情的帖子。
【原文】又兼迎春染疾,每日请医服药,看医生启帖。
123.百戏
【解释】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这里专指“杂技”。
124.铭旌
【拼音】ming2jing1
【解释】同“明旌”,也叫“旌铭”,又简称“铭”。旧时丧仪用具,绛帛粉书,上写死者官衔、姓名,用竹竿挑起,竖在灵前右方。
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125.江牙海水
【解释】指袍子下摆处所绣波涛和人字形五色花纹图案。
126.鞓带
【拼音】ting1
【解释】皮革制的腰带。
127.垂青目
【解释】也作“垂青”,意思是用青眼(正眼)看人,表示尊重、看得起。
128.蕶苓香念珠
【拼音】ling2
【解释】蕶:草零落也;草零落,象征草已成熟。蕶零:成熟了的茯苓。熟透了的茯苓,因年岁久远,其核坚硬香浓,用来做念珠,稀有而珍贵。
129.輀
【拼音】er2
【解释】古时称载运灵柩的车子。
130.打尖
【解释】<方>这里指在旅途中休息,下来吃点东西。
131.香火地亩
【解释】旧时富人施舍地亩给寺庙,其收入作为香火之费。
132.撂
【拼音】liao1或liao4
【解释】又写作“撩”。有两义:读一声时作“放开”、“揭过”、“撒手”;读四声时作“放下”。
133.扯篷拉縴(纤)
【拼音】qian4
【解释】<方>指用不正当的手段为人撮合或说情而从中取利的行为。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134.午错
【解释】<方>刚过正午的时候。
135.开脸
【解释】旧习俗,女子结婚后(也说“临出嫁”)才开始绞除脸上汗毛、描画眉毛和修齐鬓角,叫做“开脸”。
136.打饥荒
【解释】<方>书中指争吵、矛盾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纠缠不休。第三十九回的“饥荒”作“困难”“祸患”解。
137.呲牙
【拼音】zi1
【解释】掀唇露齿,形容凶狠的样子。在本回中指引申为开口议论讥诮别人。
138.燥屎
【解释】歇后语:“燥屎——干搁着”。此处指对受托之事漫不经心,搁置未办。
139.椒房
【解释】汉代后妃住的宫室用花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有香气;又因花椒结实多,以表示“多子”的吉利。
140.驻跸关防
【拼音】bi4
【解释】驻跸:皇帝和后妃在宫外的停留驻扎。关防,本章里是“防卫”的意思。
141.銮舆
【拼音】luan2yu2
【解释】皇帝、后妃所乘的宫车。銮:车上的銮铃。
142.坐纛旗儿
【拼音】dao4
【解释】比喻做主帅、领袖,这里措指主事者。纛:古代军中的帅旗。
143.经纪
【解释】买卖。商人称“经纪人”,本回指旧时为买卖双方撮合交易从中赚取佣金的人。
144.名公
【解释】本用以称呼有学识、有地位的人,后泛指对人的尊称,如同“先生”。
145.易箦
【拼音】ze2
【解释】易:更换。箦:竹席。称人之将死为“易箦”;也说后成习俗:人将死立即变换床席,移到灵床上去。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46.筒瓦泥鳅脊
【解释】筒瓦,也说“桶瓦”,半圆桶形的瓦。泥鳅脊:圆背的屋脊,状如泥鳅。
147.崚嶒
【拼音】leng2ceng2
【解释】形容山的高峻。
148.甍
【拼音】meng2
【解释】屋脊。《释名》:“屋脊曰甍。甍,蒙也,在上覆蒙屋也。”
149.杪
【拼音】miao3
【解释】树木禾草的末梢。
150.蕴借
【解释】含蓄不露,耐人寻味。
151.楹
【拼音】ying2
【解释】堂前柱子。房屋一间也叫“一楹”。
152.管窥蠡测
【拼音】li2
【解释】意思是从管子里看天,用瓢量海水,比喻见识短浅。蠡:瓠瓢。
153.桔槔
【拼音】jie2gao1
【解释】亦称“吊杠”,用杠杆原理制作的一种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春秋时代已经应用。用一横木支在井旁的木柱上,一端系水桶,一端系重物,使两端上下运动以汲取井水。关于“桔槔”的记载最早见于《庄子》。
154.茆堂
【拼音】mao2
【解释】即用茅草覆顶的房屋或亭子。“茆”同“茅”。
155.恶赖
【解释】一说庸俗鄙劣;一说极端、过分。
156.蓼汀花溆
【拼音】liao3ting1hua1xu4
【解释】“蓼汀”当从唐代罗邺《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想来。蓼: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淡绿色或淡红色,果实卵形、扁平,茎叶有辣味。汀:汀洲,水边平沙。溆:浦;水边。
157.茝兰
【拼音】chai3
【解释】茝: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读“zhi3”时,则指白芷。兰,即兰草。
158.绿荑
【拼音】ti2
【解释】荑:茅草的嫩芽,芽尖包红褐色;及长成,全株绿色,叶长而柔,是为“绿荑”。
159.丹椒
【解释】或曰“番丹椒”,即花椒。
160.以颜其额
【解释】在匾额上题字。颜:这里作动词用,即题字其上。额:扁。
161.三径
【解释】旧因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后常以“三径”泛指庭院间小路。
162.复道
【解释】楼阁之间架空连接的通道。
163.螭头
【拼音】chi1
【解释】本回指古代建筑中一种螭头形的屋顶装饰。
164.崇光泛彩
【解释】苏轼《海棠》诗有“东风袅袅泛崇光”之句,写月光笼罩下的海棠。
165.集锦
【解释】此处指集合了各种花样的图案。
166.博古
【解释】此处指以古器物的图形装饰成为工艺品,如博古屏。
167.贝叶遗文
【解释】即佛经遗文。贝叶:印度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水沤后可代纸,古代印度人多用以写佛经,后因称佛经为“贝叶经”。
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168.燕坐
【解释】闲坐。燕:休息;这里是“安闲”的意思。
169.凤翣龙旌
【拼音】sha4
【解释】帝后的仪仗用物。翣:用野鸡或孔雀羽毛编成的大掌扇。龙旌:绣有龙的图案的旗子。
170.桂楫兰桡
【拼音】ji2rao2
【解释】用桂木等名贵木质做的华美船只和桨。楫、桡都是船桨,桂、兰都是优质香木。
171.绰约
【解释】美丽多姿。
172.庭燎
【解释】古代贵族庭院中用以照明的大烛,用松、竹、苇等捆扎成束,灌以油脂。
173.月台
【解释】古代建筑正殿前的露天平台,三面有台阶可上。
174.虀[齑]盐布帛
【拼音】ji1
【解释】形容生活的清苦。虀:切碎的腌菜。虀盐:泛指粗茶淡饭。布帛:原指棉织品和丝织品,这里泛指普通的粗布衣服。
175.厥
【拼音】jue2
【解释】其。相当于“他的(自己的)”、“那个”。
176.懑愤金怀
【拼音】men1
【解释】心里烦闷郁愤的意思。金:这里表示尊重的修饰词。
177.旷典
【解释】空前的大恩典。
178.锡
【解释】赐。
179.横拖
【解释】横亘延伸。
180.宸游
【拼音】chen2
【解释】皇帝后妃出外巡游。宸:北辰所成,即帝王所居,代指帝王。
181.孝化
【解释】孝道的教化作用。
182.睿藻
【解释】明智俊美的文辞。睿:明智、机敏。藻:这里指文辞。
183.玉堂人
【解释】玉堂:嫔妃所居之处。此处指元春。
184.秀玉
【解释】喻竹。竹子的别称为“绿玉”。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185.了手
【解释】<方>(事情)办完;结局。
186.卖倒的死契
【解释】旧时妇女被卖作婢妾有“死门”、“活门”的区别。“死门”也叫“死契”,是和娘家永断一切关系,不能赎回;“活门”则可以有往来或可以赎回。
187.明明德
【解释】语出《大学》。前一个“明”字作动词,彰明、发扬的意思;后一个“明”字修饰“德”,“明德”即所谓至德、完美的德行。
188.渥
【拼音】wu4
【解释】覆盖裹藏某物,借以保暖或使之变暖。
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189.排揎
【拼音】xuan1
【解释】<方>高压性的批评;也说数落、责备、训斥。
190.背晦
【解释】也叫“悖晦”。指年老的人神志糊涂。
191.二和药
【解释】中药服法,普通汤药是用水煎药,澄出药汤,叫做“头煎药”或“头和药”,先服;原药材再加水煎,再澄出,叫做“二煎药”或“二和药”,续服。
192.老天拔地
【解释】<方>年老无力、行动不便的状态。
193.上头
【解释】新郎为新妇改梳发髻和加簪饰物叫做“上头”。后文“通头”是指梳通头发。
194.垫踹窝
【解释】<方>第二十一回又作“垫喘儿”,也说“替人垫背”,意思是指替人牺牲、代人受过,也有“受了窝囊气”的意思。踹窝:路面上践踏成的坑窝。
195.亲不隔疏,后不僭先
【拼音】jian4
【解释】僭:超越本分。
196.青肷披风
【拼音】qian3
【解释】青色狐肷的斗篷的外套。肷:身体两旁肋骨的胸骨之间的部分。毛皮业上指狐狸的胸腹部和腋下的毛皮叫“狐肷”。披风:清代妇女礼服的外套,后亦泛指斗篷式的外套。
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197.靸
【拼音】sa3
【解释】原是一种古代深头的草履名。这里借作动词“穿着”。第二十五回“靸拉(读作ta1la1)着鞋”是指“拖着”。
198.打齁
【拼音】hou1
【解释】齁,鼻息声。打齁也叫“打呼噜(打鼾)”
199.绝圣弃知
【解释】抛弃聪明智巧的意思。“圣”在这里是“睿智”、“于事无所不通”的意思。
.擿
【拼音】zhi4
【解释】同“掷”,扔掉。
201.剖斗折衡
【解释】也作“掊(pou3)斗”。把斗击破,把秤折断。剖,切开、切破。衡,秤。
202.殚残
【拼音】dan1
【解释】毁灭。殚,尽。
203.铄绝竽瑟
【解释】销毁乐器。铄:销熔。竽:笙类。笙是古代管乐器,大的名竽,有三十六簧。瑟:琴类。瑟身为长方形木质音箱,一般是二十五弦,每根弦都有一活动支柱,用以调弦,确定音高。这里“竽瑟”泛指乐器。
204.瞽旷
【拼音】gu3kuaug4
【解释】即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目盲。相传他善于审音辨律。瞽:瞎眼。先秦时以盲人为乐官,故“瞽”又为乐官的代称。
205.离朱
【解释】亦作“离娄”,古代传说中视力最强的人。
206.钩绳、规矩
【解释】钩:定曲线的工具。绳:定直线的工具。规:画圆形的工具。矩:画方形的工具。
207.攦工垂之指
【拼音】li4
【解释】折断巧匠工垂的批指。攦:折断。工垂:相传为尧时巧匠。
208.穴其邃
【解释】挖好了陷阱。穴:洞,此处用作动词。义同“挖”。邃:地道。此处引申为“陷阱”。
209.迷眩缠陷
【解释】迷眩:指用声色迷惑人。眩:昏花惑乱。缠陷:指用罗网、陷阱捕捉人。
210.促狭
【拼音】cu4xia2
【解释】<方>指不太严重的刻薄、阴狠的行为;爱捉弄人。
211.绝倒
【解释】形容大笑不能自持,前仰后合。
212.不卯
【解释】<方>不投合的意思。卯:卯眼,器物上安榫头的孔眼。
213.作人
【解释】<方>这里是“作践(人)”、“(拿人)出气”的意思。也说“垫喘儿”、“替人垫背”。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214.笄
【拼音】ji1
【解释】一种簪类的首饰,古代女子十五岁或订婚时才开始戴笄。后来便称女子“成年”的一个代用词汇。
215.累掯
【拼音】ken4
【解释】<方>也说“勒掯”,强迫或故意为难。
216.跐
【拼音】ci3
【解释】为了支撑身体用脚蹬踩(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这里是“踩着人”、沾别人的光“的意思。
217.科诨
【解释】插科打诨的简称,指穿插在戏曲中令人发笑的滑稽动作和对话。诨:指古代戏曲中逗笑的台词。
218.漫揾
【拼音】wen4
【解释】漫:随意,不经意。揾:揩拭。
219.处士
【解释】不做官的隐居之士。这里指七宝村的赵员外。
220.乍
【解释】这里是“仓促”的意思。
221.卷单行
【解释】离寺而去。游方僧人入寺寄寓,须先将衣钵袋挂在僧堂的钩上,得到住持的许可,才能住下,这种手续叫“挂搭”,也叫“挂单”。离寺就叫“卷单”。
220.无能
【解释】在这里是“自忘其能、无所挂碍”的意思。
221.山木自寇
【解释】语出〈庄子·人间世〉,意思是山中的树木因成材而招人来砍伐。
222.源泉自盗
【解释】意思是源泉之水因甘美而惹人来盗饮。
223.道书机锋
【解释】道书:这里指道家的书或用道家思想写的文字。机锋:禅宗僧徒认为用语言文字正面表达禅理是不可能的,主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因而多用比喻或隐语来试探,让人猜度、印证,甚至一言不发,靠某些特定的动作来表达心意。凡此都称为“机锋”。
224.法嗣
【解释】佛门宗派传法的继承人。
225.碓米
【拼音】dui4
【解释】“舂米”,用杵在石臼中捣米。碓:舂米工具。碓分碓窝和碓头(似杵)两大件。把谷放到碓窝里,双手举碓头往谷上砸捣,谷壳破,扬之,则为米。
226.诗筒、茶筅
【拼音】xian3
【解释】宫制诗筒:指宫廷所制装诗笺的封筒。茶筅:用竹子做的刷洗茶具的一种刷帚。这都是不太珍贵而比较“雅致”的东西,所以用作猜谜的奖品。
227.不听菱歌
【解释】看破红尘。乐府诗中菱歌莲曲,内容多属男女情歌。
228.鸡人
【解释】古代宫中头戴“绛帻(ze2)(红布头巾,象征雄鸡鸡冠)、专职司晨报晓的卫士。
229.荏苒
【拼音】ren3ran3
【解释】时间渐渐过去的样子。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230.勒石
【拼音】le4
【解释】在石碑上刻字。
231.烫蜡钉朱
【解释】刻碑时的两道工序。将熔化了的白蜡涂在已经用朱色写好文字的石碑面上,保护朱书,以免擦掉,叫做“汤蜡”,也作“烫蜡”。汤蜡后石工按朱书镌刻,叫做“钉朱”。
232.掌平
【解释】平:指“秤”。掌平:发银管秤。
233.霞绡云幄
【拼音】wo4
【解释】彩色丝衾,轻纱帐幔。绡:轻软的生丝织品。幄:帐幕。
234.荷露滑
【解释】荷露:指酒,以花露为名。滑:这里指酒味醇美。
235.齐纨动
【解释】意谓夏日女子所穿绢绸衫裙随风飘动;又团扇以细绢制成,也可解作纨扇摇动。齐纨:三代齐国出产的细绢。
236.桂魄
【解释】月亮,传说月中有桂。唐代李商隐〈雪〉诗:“侵夜可能争桂魄”。
237.锦罽鹴衾
【拼音】ji4shuang1
【解释】锦罽:织有文彩的毛毯。鹴衾:疑指绣有鹔鹴图案的被子。鹔鹴:雁的一种;也是传说中“五方神鸟”之一。
238.中浣
【解释】唐代规定官吏每十天有一次浣濯、沐浴、休假的日子。引申出每月前十天为“上浣”、中十天为“中浣”、后十天为“下浣”,如现时的上旬、中旬、下旬。
239.癞头鼋
【拼音】yuan2
【解释】鼋:大鳖。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231.容长脸儿
【解释】<方>美观的长型脸,以区别于过长、过瘦等不美观的长型脸。
232.倒扁儿
【解释】<方>即“倒揣”。这里指无货可卖,须到别定铺子去套购货物来应付门面。又临时借货也说“倒扁儿”。
233.叫驴
【解释】<方>公驴、雄性的驴。
234.趔趄
【拼音】lie4qie
【解释】脚步歪斜,站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235.逼着
【解释】<方>即“并着”,把两臂下垂,两手紧贴身体两侧,以示敬畏的样子。
236.黑鬒鬒
【拼音】zhen3
【解释】这里形容头发乌黑。鬒:黑发。
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237.靸(趿)拉
【拼音】靸:sa3趿:ta1
【解释】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拖着。
238.唪诵
【拼音】fent3song4
【解释】佛教徒、道教徒高声念经。
239.送祟
【拼音】sui4
【解释】迷信者焚烧纸钱等物,“送走鬼祟”的仪式。
240.跳神
【解释】用巫人烧香上供,歌舞祭神,号称神来“附体”,以为祈祷或治病,叫做“跳神”。
241.持诵
【解释】操持念诵。
242.阴人
【解释】这里指女人。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243.剔翎
【拼音】ti4ling2
【解释】鸟类用嘴啄刮自己的羽毛。
244.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解释】古人曾用“凤尾”来比美观的竹叶,用“龙吟”来比竹管所做音调好听的笛子。这晨总的用来形容一片竹林及竹林在微风中发出的声音。
245.榧子
【拼音】fei3
【解释】这里是用拇指和其他指肚相拈,发同清脆的声音,是向人调笑的一种动作。一说:拈指声音和剥开硬壳果核类食品“榧子”声音相近,假做剥果食声音给人吃的戏弄行为。又一说:拈指只是代替弹出。总之从前多用作“打情骂俏”的行动。
246.打围
【解释】许多打猎的人从四面围捕野,也泛指打猎。
247.兔鹘
【拼音】hu2
【解释】这里指一种局部羽毛带赭色的白鹰。
248.忒楞楞
【拼音】tei1
【解释】忒:“tui1”的又音。忒楞楞:<方>象声词,形容鸟急促地振动翅膀的声音。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249.干旄旌幢
【拼音】gan1mao2jing1chuang2
【解释】干: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另有五彩折羽装饰。幢:形状像伞的旗子。
250.爖
【拼音】long2(原字的右边为简体字“龙”)
【解释】烧火、升火
251.饶
【解释】<方>和“不但”同义。
252.塌拉
【解释】<方>破烂、破旧。
253.底事
【解释】<方>什么事。底:这里作“何”的意思。
【原文】怪侬底事倍伤神?
254.淖
【拼音】nao4
【解释】烂泥、泥坑。
255.侬
【解释】<方>你。在旧诗文中作“我”解。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256.无明
【解释】佛家用语。意译为“痴”,即“没有智慧”。佛家认为,人的种种烦恼痛苦,都是由“无明”引起的。后也称发火动怒为“无明火起”,无明便成为“愤怒”、“怒火”的代称。
257.为君的药
【解释】中医处方中的各味药,根据不同的作用、药量,分为君、臣、佐、使。在群药中,有一种起主要作用的药,叫“君药”。
258.控着头
【解释】控:使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悬空或处于失去支撑的状态。控着头:就是悬空低着头。
259.三曹对案
【解释】三曹:原作“三造”,指诉讼案件中的原告、被告和证人。审案时,这三方的人同时到场,进行对证,叫做“三曹对案”。
260.门杯
【解释】相对“公杯”而言。酒宴时用以敬酒、罚酒等公用的酒杯叫“公杯”;放在各人面前的酒杯叫“门杯”,也叫“门前杯”。
261.酒面
【解释】斟满一杯酒,不饮,先行酒令,叫“酒面”。“酒面”与“盏面”义近。
262.酒底
【解释】每行完一个酒令时,饮干一杯酒,叫“酒底”。
263.席上生风
【解释】借酒席上的食品或饰品等现成的东西,说一句与此有关的古诗或古文。
264.玉粒金莼
【拼音】chun2
【解释】有的也写作“玉粒金波”,喻上好的米饭。莼:我国江南生长的一种睡莲科水生植物,夏天开赤褐色小花,嫩叶是一种名菜。金莼:泛指美味的菜肴。金波:指美醇的酒。言其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
265.没耳性
【解释】<方>受了告诫之后,没有记在心上,依然犯同样的毛病,叫做“没耳性”。
266.谯楼
【拼音】qiao2
【解释】古代击鼓报时的楼。
267.木樨
【拼音】xi1
【解释】桂。这里指桂花。
268.行子
【拼音】hang2
【解释】<方>犹“黄子”,即“东西”。
269.平安醮
【拼音】jiao4
【解释】“醮”是僧道俑经祈祷的仪式。非丧事的平常祈福诵经,称为“平安醮”。
270.簟
【拼音】dian4
【解释】<方>竹席。
271.锭子药
【解释】中药做成坚硬的小块称“锭子药”或“药锭子”。这里专指“紫金锭”一类的暑药。有时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玩物。做成“十八子”念珠的叫做“香串子”(见第十六回)。夏天佩带,既有香气,又可随时捣碎服食治病。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
272.唱动戏
【解释】<方>唱一次戏,在指不是轻易的,比较繁重的行动次数时常用“动”。
273.过会
【解释】旧时举办“庙会”,类似交易会,但有敬神烧香的活动,要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唱小曲,走村串乡,招引人众,这个过程叫“过会”。
274.法官
【解释】这里是对有职位的道士的尊称。
275.城隍
【解释】这里指道教所传守城池的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隍:没有水的护城壕。
276.剪筒
【解释】存纳蜡烬(蜡花)的筒子。
277.经袱子
【拼音】fu2
【解释】一种用锦缎等做成包裹书卷的小包袱,古代叫做“袱”,僧道用以包裹经卷,所以称为“经袱子”。
278.金璜
【解释】仿璜制成的金饰。璜:玉制的半璧形装饰品(璧:扁平圆形玉器,中有圆孔)。
279.申表、焚钱粮
【解释】“申表”是在神前焚烧“申奏”的“表章”;焚钱粮是焚烧纸钱和金银纸锭等一类东西的总称。
280.点翠
【解释】剪裁翡翠鸟的毛,平贴在金首饰上,构成图案的一部分,叫做“点翠”。
281.煞性子
【拼音】sha1
【解释】<方>出气,耍性子。
282.香薷饮
【拼音】ru2
【解释】是由香薷、厚朴、扁豆制成的一种药剂,治伤暑感冒。香薷:植物名,叶茎也入药。
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划蔷痴及局外
283.夯
【拼音】hang1
【解释】建筑学上的名词,如“夯土”、“砸夯”。在《红楼梦》中指作“拙笨”的“笨”字,音“ben4”.第七十四回写作“笨”。
【原文】黛玉向宝玉道:“……谁都象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284.树阴匝地
【拼音】za1
【解释】树的阴影环绕在地上。匝:周;环绕。
285.药栏
【解释】诸本作“篱笆洞儿”,芍药枝组成的栏栅。
286.记罣
【拼音】gua4
【解释】“罣”同“挂”。惦念;挂念。
287.鸂鶒
【拼音】xi1ch4
【解释】古书上指像鸳鸯的一种水鸟。
288.发闹
【解释】<方>发慌;不舒服。
【原文】袭人只觉肋下疼的心里发闹。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298.黎峒丸
【拼音】li2tong2
【解释】“黎”字原写作“山黎”(打不出这个字)。这里是指主治“跌打损伤”、伤筋动骨、闪腰岔气、淤血作痛“的丸药,因为配方用山羊血,故称“山羊血黎峒丸”。
299.蒲艾簪门
【拼音】zan1
【解释】蒲、艾,都是香草。簪:这里是“插”的意思,旧俗端午节将蒲艾插在门上,可以避邪。
300.虎符
【解释】我国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分两半,右半存朝廷,左半给统兵将帅,调动军队时须持虎符验合,方能生效。后世不再把它分成两半,而是作为避邪的饰物。也有用绫罗制成小老虎,系在儿童臂上,作为端午节避邪的饰物。
301.赏午
【解释】凡端午节吃午饭,饮雄黄酒,吃樱桃、桑椹等时鲜果品,以及赏石榴花等节日活动,统称“赏午”。
302.和息
【解释】<方>调解、调和。也有说“和剂”的。
303.饶
【解释】<口>这里表示让步,跟“虽然、尽管”的意思相近。
304.刮拉
【解释】<方>牵连、带累。
305.湃
【拼音】ba2
【解释】<方>用冰镇或用冷水浸,使东西变冷叫“湃”。苏鲁豫皖交界处及西安地方,人们仍说“湃”。如:天太热,“把西瓜放在井水里湃一湃”。
306.拜影
【解释】旧时代供奉祖先,除木制“神主”(又称“牌位”)外,还有画像,叫做“影像”,简称“影”。新年或一定的时期悬挂,子孙叩拜,称“拜影”。
307.楼子花
【解释】在花蕊里又开出一层花,叫“楼子花”,又叫“重台”,俗称“起楼子”。
308.虼蚤
【拼音】ge4zao
【解释】跳蚤
309.蠓虫
【拼音】meng3
【解释】蠓科昆虫,体呈褐色或黑色,翅短而宽,体极小,雌蠓善吸食人畜血液。
310.牝、牡
【拼音】pin4mu3
【解释】鸟兽雌者叫“牝”,雄者叫“牡”。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311.拿款
【解释】<方>指摆出身份架子来。
312.咳
【拼音】hai1
【解释】作叹词用,与咳嗽的“咳”不同,一般写作“嗐”。
313.鲛帕鸾绦
【拼音】jiao1tao1
【解释】鲛:这里指鲛绡纱。传说南海中有鲛人,即人鱼,能织绡。后以泛称薄纱。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鸾绦:指上面织有凤凰一类图案的丝带。
314.劳怯之症
【解释】劳:即“痨”,一种消耗性疾病。“劳”病包括现代的结核、严重贫血等病。怯:身体怯弱,也指血气不足。
315.不才之事
【解释】<方>如同说“不名誉的事”。
316.经纬
【解释】织机上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此处引申为“道理”、“规矩”的意思。
317.黄天
【解释】农历六月,亦称“长夏”。按五行之说:夏,色赤:长夏,色黄,故大暑天又称“黄天”。
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318.耽耽
【拼音】dan1dan1
【解释】注目而视的样子。
319.笞挞
【拼音】chi1ta4
【解释】用竹板、棍棒打罚
320.潭府
【解释】潭:深渊;深邃貌。因尊称他人的居宅为“潭府”(即贵府),也称“潭第”。
321.见谕
【解释】此处有“命令”、“指示”的意思。
322.相与
【拼音】xiang1
【解释】彼此往来;相处。
323.酿
【解释】酿造;逐渐形成。这里有“娇纵”的意思。
324.藤屉子
【解释】凳面用藤皮编成。
325.春凳
【解释】<方>面比较宽大的长条可卧的凳子。
326.下蛆
【拼音】qu1
【解释】<方>拱动;告状、诬告。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327.沉心
【解释】<方>又作“嗔心”、“吃心”,怀疑旁人指说自己;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因而不愉快。
328.栉沐
【拼音】zhi4
【解释】栉:梳(头发);沐:洗(头发)
329.落个直过儿
【解释】<方>仅仅没有出错误,过得去,但谈不上功劳。
330.湘江旧迹
【解释】代指眼泪。用湘妃哭舜,泪染斑竹的典故。
331.犯舌
【解释】<方>乱说话,惹动口舌纠纷。
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332.象生儿
【解释】今作“相声”,这里说薛蟠的滑稽行动,好似表演“象生儿”,装模作样,引人发笑。
333.炸
【解释】金器旧了,加一次工,使它重添光彩,术语叫“炸”。
334.磨牙
【解释】<方>斗口齿,费唇舌。这里是“费事”、“麻烦”的意思。
335.上个俊儿
【解释】<方>尝个新、沾点光的意思。
336.绦子
【拼音】tao1
【解释】用丝线编织成的圆的或扁平的带子,可以镶衣服、枕头、窗帘等的边。
337.丧谤
【解释】<方>态度不柔和;恶声恶气地对人说话。物件的韧性不够,如厚布、硬皮等,也说“丧谤”。
338.门生
【解释】学生。东汉时原指转相传授学业者。后来不授业而登上门生名录者,也称“门生”。甚至依附名势者,亦称“门生”。晋、南北朝时世家豪族的依附人口,也叫“门生”。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
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339.分定
【解释】缘分命中注定。
340.将养
【解释】休息和调养。
341.峨冠
【拼音】guan1
【解释】高的帽子(古时形容士大夫的帽子)
342.禄鬼
【解释】也叫“禄蠹”。这里指着迷于追求官禄的人。
343.钟灵毓秀
【拼音】yu4
【解释】旧时认为杰出有为的人才,是天地间灵秀之气聚焦培育出来的。钟:聚。毓:养育。
344.分例、关
【解释】在当时封建大家族里成员的每月月费,由管家人发给,叫做“分例”,也说“月钱”、“月例”。领俸、领钱粮等的“领”常说“关”。旧时官府给官吏或军队给官兵发放薪俸也叫“关饷”。
345.倒了核桃的车子
【解释】用装卸车运核桃的撞击声音来比喻、讽刺人的说话一气连贯、不容旁人插言的态度。
346.跐
【拼音】ci3
【解释】脚尖着地,脚跟抬起,叫做“跐脚”。蹬在门槛上叫“跐门槛”,古时认为妇女跐门槛是轻浮的举动。
347.白犀麈
【拼音】zhu3
【解释】一种贵重精致的拂尘。麈:鹿的一种,尾可做拂尘。白犀:这里指白色的犀牛角柄。
348.袅晴丝
【解释】是《牡丹亭·惊梦》中第一支曲《步步娇》的首三字,代指《惊梦》一出曲子。
349.浪事
【解释】<方>放荡、不正经的事。浪:没有约束。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350.霁
【拼音】ji4
【解释】原指雨止。引申为风雪停,云雾散,天放晴。也用来比喻怒气消释,脸色转和。
351.采薪
【解释】《孟子·公孙丑下》:“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后用为自称有病的婉辞。
352.痌瘝
【拼音】tong1guan1
【解释】痌:痛。瘝:病。古代帝王常用“痌瘝乃身”、“痌瘝在抱”一类的话表示其视民间疾苦犹如自身病痛。在这里探春用以表示宝玉对自己生病的关切。
353.些山滴水
【解释】供玩赏的小巧的盆景山水之类。这里指园林泉石。
354.投辖攀辕
【解释】极言留客之殷切。辖:穿在车轴上使轮子不致脱落的零件,多用金属制成。投辖,喻主人好客,将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使客人不得离去。攀辕:牵挽住车辕子不让走。
355.莲社
【解释】东晋名僧远居庐山虎溪东林寺所结成的一个文社,因寺内有白莲,故称“莲社”。
356.造(棹)雪而来
【拼音】棹:zhao4
【解释】冒雪或踏雪而来。棹:<方>划。
357.扫花以俟
【解释】杜甫《客至》诗有“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句子。这里借用诗意表示主人等客人的诚意。俟:si4,等待。
358.平章
【解释】品评;议论。
359.作兴
【解释】<方>一为抬举;纵容。二为应该;习惯上容许。三为(吴方言)可能;或者。在此处指“发动”、“干”、“搞”的意思。
360.序齿
【解释】同在一起的人按照年龄大小来排次序。齿:年龄。
361.附骥
【解释】骥:好马。蚊蝇附在好马的尾巴上,可以远行千里,比喻依附名人而出名。也说“附骥尾”。
362.韵牌匣子
【解释】按诗韵各字分别刻在牌子上,以备作诗“限韵”时抽取和检查韵字的方便。
363.寒草
【解释】经过霜的衰草。带:这里是“连接”的意思。
364.羽化
【解释】一为婉辞,道教徒称人死;一为昆虫由蛹变为成虫。这里是迷信的人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得道成仙叫做“羽化”。
365.白帝
【解释】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天帝”之一,掌管西方之神,五行属白,季节属秋,故常以白帝代指秋天。
366.秋容
【解释】指白海棠素冷的姿容。据“五行”之说秋色属白,故借秋以喻素白。后面的“七节”形容海棠枝节繁多。
367.愁千点
【解释】指枝上盛开的朵朵白花,若含无限哀愁。
368.清砧
【拼音】zhen1
【解释】指清冷的捣衣声。古时妇女为远出的人作寒衣多于秋夜将衣捣平,故砧声多用以表达妇女秋夜捣衣怀念远出的人的意境。
369.缟袂
【拼音】gao3mei4
【解释】代指白绢做的衣服。
370.槅子
【拼音】ge2
【解释】槅子又作“櫊子”,是类似书架式的木器。中分不同样式的许多层小格,格内陈设各种器皿、玩具,名为“十锦槅子”、“集锦槅子”或“多宝槅子”。
371.缠丝白玛瑙
【解释】一种有丝纹的白玛瑙,比较珍贵。
372.联珠瓶
【解释】两瓶相联,取“珠联璧合”的吉祥意思。
373.打牙儿
【解释】<方>斗口齿。这里是“当作笑柄”的意思。
374.摄丝盒子
【解释】细竹丝编成部分加漆的盒子。
375.生受
【解释】<方>说自己的时候,是“受苦”、“活受罪”的意思;对别人说,是“难为”、“辛苦”、“有劳”的意思。
376.霜娥
【解释】青女,神话中司霜雪的女神。
377.秋阴
【解释】秋云。阴:密云。
378.虚廊
【解释】寂静的长廊。
379.险韵
【解释】诗韵各韵部因所属字数的多少不同,特别是容易用来押韵的字多少不同,有宽韵、窄韵和险韵之分。险韵即指最难押的韵部。此外虽用宽韵作诗,而偏择取其中难用的或生僻的字押韵,也叫“用险韵”。好用险韵作诗的人,常常借此炫耀自己作诗的本领。
380.本等
【解释】<方>犹“本分”。也作“本行”。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381.嵌蚌
【拼音】qian4bang4
【解释】利用蚌壳里面有光彩的部分,加以雕琢,拼成图案,嵌入木漆器家具,作为装饰。又名“螺钿”。
382.离了眼
【解释】<方>即红了眼,视觉一时错觉而产生幻象。
383.绣墩
【解释】有文饰彩绣的坐墩,其上或加绣花套子。
384.唼喋
【拼音】sha4zha2
【解释】这里指鱼嘴开合、吞食咂水的声音。
385.雪浪笺
【拼音】jian1
【解释】一种白色诗笺,纸中有波浪形啼纹。此外,还有一种厚的生宣纸,也叫“雪浪纸”。
386.蓼
【拼音】jiao3
【解释】这里指红蓼,杆叶均呈紫红色,夏秋之际开粉红色小花。全草入中药,有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多生于湖滩河边。
387.秋无际
【解释】即“菊无际”,没有菊的意思。
388.淹留
【解释】久留,滞留。
389.蜡屐
【解释】屐:有齿的木底鞋,古时多着以登山。屐上打蜡,可以防湿耐用。
390.得得
【拼音】de2de2
【解释】犹“特特”,特地。这里作“情致很高”解。
【原文】“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391.故故
【解释】故意;特意。也说“处处”。宋代杨万里《癸巳省宿咏南宫小桃》:孤坐南宫悄,桃花故故红。
392.酹
【拼音】lei4
【解释】洒酒以祭。
393.井径
【解释】田间小路,此指种菊处。
394.别圃
【解释】即“远圃”。别:远。
395.科头
【解释】指不戴帽子,表示疏狂不羁。
396.纸帐
【解释】用藤皮茧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397.春风桃李
【解释】这里比喻追求世俗荣利的人。
【原文】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398.无赖
【解释】诗中指“纠缠不舍”的意思。
399.欹石
【拼音】qi1
【解释】倚石。
400.戏笔
【解释】随兴挥笔。
401.丹青
【解释】绘画用的红色和青色的颜料,代指绘画。
402.跳脱
【解释】也作“条脱”、“条达”,手镯的别称,后引申为灵活生动。
403.粘屏
【拼音】zhan1
【解释】把菊画贴在屏风上。
404.孤标
【解释】孤高的风操。标:树梢之最上部,引申为“出众”之意。
405.雁归蛩病
【拼音】qiong2
【解释】秋雁南归,蟋蟀悲鸣。
406.簪菊
【拼音】zan1
【解释】采菊插在头上。古时重阳节民间有簪菊的风俗。
407.休认镜中妆
【解释】不要认为是妇女平常对镜的妆饰,因簪菊是重阳节的风俗。
408.长安公子
【解释】或指晚唐诗人杜牧,因其祖父杜佑在唐德宗、宪宗两朝为相,故称他为“长安公子”。
409.彭泽先生
【解释】指陶渊明,他爱菊,也嗜酒。
410.葛巾
【解释】东晋士人戴的一种用葛布做的便帽。
411.九秋
【解释】秋季三个月九十天,故称秋天为“三秋”或“九秋”。
412.离披
【解释】散乱的样子。
【原文】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413.螯
【拼音】ao2
【解释】螃蟹等节肢动物的变形的第一对脚,状如钳,能开合,用以取食和自卫。
414.饕餮
【拼音】tao1tie4
【解释】一是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号部形状作装饰,叫做“饕餮文”。二是比喻凶恶贪婪的人;也比喻贪吃的人。这里是第二义。
415.长戈
【拼音】ge1
【解释】喻蟹螯和蟹脚。
416.桂霭
【解释】桂花香气。霭:云气。
417.皮里春秋空黑黄
【解释】说蟹壳里仅有黑的膏膜和黄色的蟹黄而已,讽喻世人心里意险。皮里春秋,意即表面上不露好恶而内心深藏褒贬。
418.釜
【拼音】fu3
【解释】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419.浦
【拼音】pu3
【解释】水边。
【原文】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第三十九回村老老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420.团脐
【拼音】qi2
【解释】一指雌蟹;二指螃蟹肚子下面的甲(脐)是圆形的,即雌性的特征;尖脐的则是雄性的特征。
421.打抽风
【解释】假借各种名义向有钱的人讨点财物,意思是说从丰富之中抽取,有“分肥”的意思。由于字音的转变,也写作“打秋风”。
422.瞽目
【拼音】gu3
【解释】指没有识别能力的。这里指眼睛瞎。
423.后起间
【解释】<方>后来,以后。
424.疏头
【解释】疏:原是“逐条书写”的意思引申称书信为“书疏”,称奏章为“奏疏”。这里指为修庙募化钱财的启事文章。
425.香头
【解释】主管一个庙的香火的巫人。
426.蚰蜒
【拼音】you2yan2
【解释】节肢动物,像蜈蚣而略小,黄褐色,触角和脚都很细,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427.杀材
【解释】<方>犹“死棺材”、“死东西”。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428.攒心盒子
【拼音】cuan2
【解释】一种盛菜、果的盘盒,中分许多格子,都攒向中心,所以叫“攒心”盒子。
429.牙子
【解释】这里指镶在几面或凳面边沿的雕花装饰。
430.赾走
【拼音】qin3
【解释】小心地行走。
431.跴
【拼音】cai3
【解释】同“踩”
432.戗金
【拼音】qiang1
【解释】器物漆地上刻画装饰图案,在划痕内填金,称为“戗金”。
433.篾片
【拼音】mie4
【解释】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也叫“清客”。
434.攒盒
【解释】一种像蒸笼的专门盛菜肴的盒子。大的有四五屉,可装一二桌菜肴,用人抬、车拉,送往离饭店或厨房较远的地方就餐用。小的也有五十多厘米高,直径四五十厘米。最小的类似现在盛饭、菜、汤的不锈钢多层手提饭盒。
435.汝窑花囊
【拼音】汝窑:宋代一个著名瓷窑;花囊:这里是指一种瓷制瓶罐类的器皿,周身多孔,中间可插花。
436.比目磬
【拼音】qing4
【解释】比目鱼形的挂磬(磬:一为古代打击乐器,形状象钵,用铜制成,是一种案头陈设的装饰品)。
437.佛手
【解释】亦称“佛手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果实冬季成熟,鲜黄色,基部圆形,上部分裂如掌,成手指状,故名。果肉几乎完全退化,香气浓郁,果实可供观赏,亦可制蜜饯。
438.拔步床
【解释】又称“八步床”,一种高腿大架的床。
439.土定瓶
【解释】古代定州瓷窑所产的瓷器名。世传有粗细两种:细的叫“粉定”,珍贵、价昂;粗的叫“土定”,不够珍贵。
440.一分炉瓶
【解释】炉瓶:焚香用具。一个香炉、一个香盒、一个小瓶,瓶中插香筋、香铲,总称“炉瓶三事”,所以说“一分(份)”。
441.钟馗
【拼音】kui2
【解释】传说唐代开元间人,应举未中,死后托梦给唐玄宗,立誓要除尽天下妖孽。玄宗醒后,命画士吴道子画成图像,告示天下,岁暮时家家挂其像“以祛邪魔”。
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老老醉卧怡红院
442.敁敠
【拼音】dian1duo1
【解释】忖量,盘算。
443.刓
【拼音】wan2
【解释】挖、刻。
444.茄鲞
【拼音】xiang3
【解释】茄干。鲞:剖开晾干的鱼;亦泛指成睛或成个腌腊食品。
445.鑤
【拼音】bao4
【解释】同“刨”。
446.鸡瓜子
【解释】<方>指剥了皮的山鸡肉或鸡的腱子肉和胸脯肉。因其长圆形如瓜形,故称。一说即鸡丁。
447.黑老鸹
【拼音】gua1
【解释】<方>乌鸦。
448.凤头儿
【解释】鸟类头上的羽冠,俗称“凤头”。这里是描写刘老老不认识鸜鹆(音qu2yu4),即八哥。
449.撤茶吃
【解释】<方>撤:有的本子作“飺”(音ci2,同糍),现在习惯说“蹭”。沾光、揩油叫做“拿蹭儿”(北京方言)。这里“撤茶吃”即是“蹭茶吃”。
450.(分瓜)瓟斝
【拼音】ban1bo2jia3(第一个字打不出来)
【解释】斝:是一种古代的大酒杯,也说是“盛酒的器具,圆口,三足”。(分瓜):一说瑞瓜;也说是一种小巧的圆葫芦(当地人叫“油葫芦”)。瓟:小瓜,也说是一种小葫芦。两者成熟后,壳肉即变干硬,可制为饮器,也供玩赏。
451.真字
【解释】楷书字。
452.垂珠篆字
【解释】又称“垂露篆字”。相专为汉郎中曹喜所创,笔画断续成小点,犹如串串垂珠或点点轻露,故名。
453.点犀(乔皿)
【拼音】qiao2
【解释】犀牛角制成的饮器。(乔皿):碗类器皿。一般犀牛角制成的器皿,不论白天或灯光下,都呈不透明的灰褐色,只有上好的犀角制成的器皿,对着光看,呈半透明的杏黄色,但极罕见。
454.蟠虬盏(台皿)
【拼音】pan1qiu2zhan3(hai3)
【解释】蟠:盘曲。虬:《离骚》王逸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一说龙子之有角者曰虬。(台皿):大杯。也说“海”,指大的器皿,今称大碗或海碗。
455.蠲
【解释】这里是“积存”的意思。
456.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
【解释】一种专作璧上饰物的瓶炉,一半扁平,可以和琴剑等一同贴墙悬挂。
457.机括
【解释】这里指机械、机器。旧称弩的发箭器为“机”,矢末扣弦之处为“括”。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458.祟书本子
【拼音】sui4
【解释】指讲论迷信神鬼星命吉凶祸福的书籍,如下文《玉匣记》等。祟:鬼怪或鬼怪为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沟通技能训练》课件-第九章 营销沟通
- 全国安全员报考试题及答案
- 数据结构试题详解及答案
- 数学极值题目及答案
- 四川联考申论试题及答案
- 体质指数题目及答案
- 典当流通管理办法
- 养犬管理暂行办法
- 兽药管理管理办法
- 内派老师管理办法
- 《业务员基本素质》课件
- 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 2024太阳能电池搬运吊装合同
- 成人高考成考英语(高起专)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处理
- GB/T 2423.17-20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 (高清稿)DB44∕T 2515-2024 水利工程水文化设计导则
- 市场调研表格模板
- JJG(交通) 187-2023 水泥混凝土搅拌机
- (高清版)JTG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核设施退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格式和内容(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