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二中2012届高三第十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株洲市二中2012届高三第十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株洲市二中2012届高三第十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株洲市二中2012届高三第十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株洲市二中2012届高三第十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株洲市二中2012届高三第十次月考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潜力(qián)

悖谬(bèi)

梦靥(yǎn)

罄竹难书(qìng)B.游说(shuì)牒血(dié)

砥砺(dǐ)

戛然而止(jiá)C.荫蔽

(yīng)

虫豸(zhì)

嫉妒(jí)

返璞归真(pú)D.挫折(cuò)船舷(xuán)靓丽(liàng)令人发指(fā)2、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厂落实了减员增效的方案后,立见成果,当月即扭亏为盈,收到了急功近利之效。B.对于这种形式的小说,专家们不屑一顾,认为这简直就是不刊之论,可是在书城,它们却大为热销,很受广大市民欢迎。C.现在我们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自行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黄绿相间的公共自行车更是成为株洲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始作俑者是我们的市长。D.喜讯传来,首都北京城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活动。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渔政310船20日中午到达南海黄岩岛海域,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在此海域巡航,重点保护中国渔船渔民在该海域正常生产作业的安全。B.国家食药监信息称,浙江新大中山胶囊有限公司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已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对于涉嫌刑事犯罪的相关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C.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其中的两头死亡江豚进行了尸检、解剖。解剖报告认为,一头江豚左侧上方头骨有明显被锐器切割的痕迹,原因可能是被螺旋桨击中导致死亡。D.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收费项目的听证、咨询、发布制度,采取举行听证会、新闻发布会以及通过公共媒体、报纸、电视台、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方式,向社会和群众告知办事服务事项有关信息。4、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曾经有一首歌词这样写道:我们湖南好地方,岳麓潇湘日月长,。我们湖南好地方,湘妃泪染潇湘竹,。①浩瀚洞庭八百里②洞庭沃野鱼米香③屈子身沉汨罗江④贾谊屈傅长沙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述庵文钞序①姚鼐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②。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先生历官多从戎旅,驰驱梁、益③,周览万里,助威国家定绝域之奇功。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其瑰伟之辞为古文,人所未有。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若独异于人。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而先生能自尽其才,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鼐少于京师识先生,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若夫先生之诗集及他著述,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而一以余此言求之,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注】①《述庵文钞》,清王昶所著。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学者称兰泉先生,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②义理:儒家所讲的道理,后世专指程朱理学所倡之理。考证:指对古籍的文字音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进行考证辨析,是清代汉学家研究古籍的主要办法。文章:这里主要指文辞的表达方法。③梁、益:古代州名,均在今四川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端:方面、端绪B.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偏:偏重、偏向C.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贵:崇尚、看重D.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见:表被动,相当于“被”6、下列各组词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也B.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C.若独异于人“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D.而一以余此言求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A.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B.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C.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D.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8、本文是一篇序言,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即天下的读书人读先生的文集,只会“叹服其美”,而或许“不明其所以美”。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回答兰泉先生文章美的原因。(3分)答: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4分)译文:(2)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3分)译文:(3)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3分)译文: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赏析。(8分)鲁山山行(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请试从艺术手法角度对本诗进行鉴赏。(8分)答: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民众对人文学科的兴趣又重新转浓,中文系重新成为诸多考生的选择。近日,笔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中国青年报:很快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请您对文科考生谈谈中文专业的专业方向及职业前景。陈平原:北大中文系目前共设4个本科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专业就业面比较广,这适应全国各大学的中文专业。对于你“心仪”或“可以接受”的大学及专业,请上网查阅,看看这所大学的学术传统、课程设置、师资情况等。警惕那些云山雾罩的“形象设计”以及“跑马圈地”,对于大学来说,有没有好教授,是最关键的。中国青年报:有人认为中文系是培养作家的,有人认为中文系“百无一用”,没有专长。您怎么看待这些的说法?陈平原:中文系的专业训练,对有创作才华的文学青年来说,会是很好的提升。培养作家只是目标之一。至于有无“专长”,如果指实用性的技能,那确实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中文等基础性学科,讲究“厚积薄发”,不能拿来就用,但因其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素质,可以走得比较远。大学的专业设置,各有其宗旨与目标,听起来特别切合当下需求的,往往是“短平快”——有用,但也就到此为止。若是志向远大,当选择基础性学科,因知识深厚、课程广博、探索精微,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但就求职而言,学门现成的手艺也很不错。前者学不好则“一事无成”,后者的陷阱是过早地定型,捆绑住自家手脚,若有才华,难得施展。中国青年报:人文学科经历过一个转型的过程,曾经占据舞台中央的人文学科被社会科学所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志于进入中文系就读的年轻人应当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陈平原:所谓“占据舞台中心”,指的是比较能吸引公众目光,如此而已,不含价值评判。学医学法学金融,毕业后的收入,都比学文学史学哲学的高。这是整个社会需求及工作性质决定的,没什么好抱怨。关键是个人志趣。切忌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因那不见得适合你的性格与才情。假如你真对中国的语言、文学及文献感兴趣,请不要为虚名所累,以坦然的心态,报考各大学中文系。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成绩顶尖而愿意选择北大中文系的,大都是大城市的孩子。对出身于农村或中小城市、家境一般却对中文专业抱有一定兴趣的孩子,您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陈平原:农村或中小城市的孩子可能更多地受家庭影响考虑就业前景。要说学文学,小地方来的,生活感受真切,更容易体贴民生疾苦,与经典作家进行精神对话。上大学和薪水挂钩是错误的想法。家长们不该将明天赌在那些虚无缥缈的“毕业生薪水排行榜”上,而应更多考虑孩子的志趣与才华。12、对原文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学门现成的手艺将会让人过早地定型,难以施展出自己的才华。B.通过专业训练,有了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素质,就能成为作家。C.社会科学较吸引公众目光,但这不能说明其价值高于人文学科。D.大城市的孩子家庭相对富裕,不易体贴民生疾苦,不擅长学文学。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科生报考中文专业的顾虑的一项是()A.中文专业是培养作家的,一旦成不了作家,又不能学到实用性的技能,没有专长,职业前景迷茫。B.曾经占据舞台中央的人文学科被社会科学所取代,中文专业作为人文学科听起来没有热门学科响亮。C.整个社会需求及工作性质决定了学医学法学金融的学生毕业后的收入,大都比学文学史学哲学的高。D.出身农村或中小城市、家境一般却对中文专业抱有兴趣的孩子可能会更多的从就业的角度选择专业。14、尽管陈平原教授接受采访时所谈的内容是针对文科生的,但是他的话对于所有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给你的启示。答: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灯火的温情叶延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幢幢,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盏灯像萤火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地生活于黑暗中,哪管死神正盯着自己。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带给我们的刺激。有时候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对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

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眼,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种境界,能够不与人为伍的独钓又是一种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文章有删改)请理解“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6分)答:

16、作者在文章开头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

17、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要以“灯火的温情”为题?(4分)答:

18、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1题,12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上帝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带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实在爬得太慢。虽然它已经在尽力爬,但还是只挪一点点……我驱赶它,吓唬它,责备它。蜗牛用歉疚的眼光望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粗气往前爬……上帝啊!为什么?要我带一只蜗牛散步!但天上一片安静。喔!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根本不在!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忽然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抬头看,蜗牛也正在悠闲地爬着……读过此文,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12分)答: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孔子关于说话即“言”有颇多论说:①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③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④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阳货》)(1)综合以上几则孔子的话语,概括孔子关于君子“言”的看法。(4分)答:(2)联系自身以及现实社会,谈谈孔子关于君子“言”的看法的现实意义。(8分)答:七、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呼吁大家,不妨读点无用的书。读什么书有用,读什么书无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看重眼前功利,有人看重文化知识,有人看重精神享受,有人看重道德修养,有人只当休闲娱乐……你在阅读某些书时,或许也受到过这样的劝诫:“读那些无用的书干嘛!”所谓有用的书,或能影响你的现在,带给你实惠;所谓无用的书,却可能影响你终生。请你就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株洲市二中2012届高三第十次月考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潜力(qián)

悖谬(bèi)

梦靥(yǎn)

罄竹难书(qìng)B.游说(shuì)牒血(dié)

砥砺(dǐ)

戛然而止(jiá)C.荫蔽

(yīng)

虫豸(zhì)

嫉妒(jí)

返璞归真(pú)D.挫折(cuò)船舷(xuán)靓丽(liàng)令人发指(fā)1、D(A梦魇B喋血C荫蔽yìn)2、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厂落实了减员增效的方案后,立见成果,当月即扭亏为盈,收到了急功近利之效。B.对于这种形式的小说,专家们不屑一顾,认为这简直就是不刊之论,可是在书城,它们却大为热销,很受广大市民欢迎。C.现在我们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自行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黄绿相间的公共自行车更是成为株洲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始作俑者是我们的市长。D.喜讯传来,首都北京城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活动。2、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渔政310船20日中午到达南海黄岩岛海域,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在此海域巡航,重点保护中国渔船渔民在该海域正常生产作业的安全。B.国家食药监信息称,浙江新大中山胶囊有限公司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已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对于涉嫌刑事犯罪的相关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C.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其中的两头死亡江豚进行了尸检、解剖。解剖报告认为,一头江豚左侧上方头骨有明显被锐器切割的痕迹,原因可能是被螺旋桨击中导致死亡。D.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收费项目的听证、咨询、发布制度,采取举行听证会、新闻发布会以及通过公共媒体、报纸、电视台、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方式,向社会和群众告知办事服务事项有关信息。3、B(A语序不当,应为:重点保护在该海域正常生产作业的中国渔船渔民的安全。C结构杂糅,原因可能是被螺旋桨击中导致死亡。D“公共媒体、报纸、电视台、手机短信、互联网”。并列不当。)4、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曾经有一首歌词这样写道:我们湖南好地方,岳麓潇湘日月长,。我们湖南好地方,湘妃泪染潇湘竹,。①浩瀚洞庭八百里②洞庭沃野鱼米香③屈子身沉汨罗江④贾谊屈傅长沙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C(利用对联的对仗原则可知。)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述庵文钞序①姚鼐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②。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先生历官多从戎旅,驰驱梁、益③,周览万里,助威国家定绝域之奇功。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其瑰伟之辞为古文,人所未有。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若独异于人。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而先生能自尽其才,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鼐少于京师识先生,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若夫先生之诗集及他著述,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而一以余此言求之,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注】①《述庵文钞》,清王昶所著。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学者称兰泉先生,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②义理:儒家所讲的道理,后世专指程朱理学所倡之理。考证:指对古籍的文字音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进行考证辨析,是清代汉学家研究古籍的主要办法。文章:这里主要指文辞的表达方法。③梁、益:古代州名,均在今四川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端:方面、端绪B.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偏:偏重、偏向C.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贵:崇尚、看重D.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见:表被动,相当于“被”5、D(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如“慈父见背”)6、下列各组词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也B.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C.若独异于人“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D.而一以余此言求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6、D(D项都是介词,相当于“用、拿”;A项,前者表顺承,“于是、就”,后者表转折,“却”;B项,前者是主谓之间取独,后者是动词“到”;C项,前者是动词“好像”,后者是“比得上”)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A.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B.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C.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D.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7、C(根据句意不难理解)8、本文是一篇序言,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即天下的读书人读先生的文集,只会“叹服其美”,而或许“不明其所以美”。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回答兰泉先生文章美的原因。(3分)答:8、一是先生是三者兼具的人才,且善用上天给他的、能兼长的才能,却不因为自己过分喜欢的缘故妨害文章之美;二是先生独特的经历,即长期随军征战,历览万里之景,有奇异的见闻。(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4分)译文:(2)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3分)译文:(3)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3分)译文:9、(1)原因在于他对喜欢的东西太过份,而在应当选择的东西(事物)上面智性却变得愚钝糊涂了。(得分点:过、智昧、状语后置)(2)他的才能是上天赐予的,是三者兼具的人才.(得分点:与、判断句式)(3)(我)打开来读,自认为能粗略地懂得先生深刻的用意。(得分点:发、谓)参考译文:我曾经谈论过学问的事情,有三个方面,就是义理、考证、文章。这三个方面,如果好好地运用,就能够相辅相成;如果不好好运用,就可能会导致互相妨害。现今博学强识并且有良好的言行的人,其文章本来就高贵;孤陋寡闻并且学识浅薄的人,其文章本来就浅陋。但是世间有过于追求义理的人,他们的言辞杂乱没有条理,粗俗浅显,像语录体,没有文采;有过于追求考证的人,他们的文章就会到了琐碎繁绕的地步,言语没完没了。自以为文章美到了极点,却反而因此成了弊病,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对喜欢的东西喜欢得太过份,而在他应当选择的东西(事物)上面智性却变得愚钝糊涂了。天生有才能的人,他的文章虽美但不能没有偏重,所以能兼有三者长处的是最为宝贵的,然而兼具了众长之中也还是会有不足。(这样看来)难道充分运用上天给的才华,而且不因为才华而自我蒙蔽的人不是很难得的吗?青浦王兰泉先生,他的才能是上天赐予的,是三者兼具的人才。先生写的文章,具有唐宋名家高雅的韵味,飘逸的气度,且文章议论考证,言辞漂亮却不烦琐,内容广博却不繁杂,精细周到却不会把意思说尽。这是因为他善用上天给他的、能兼长的才能,却不因为自己过分喜欢的缘故妨害文章之美。先生当官长期随军征战,在梁州、益州等地奔走,历览万里之景,辅助国家成就安定边疆的杰出功业。于是他取用这些奇异的见闻,阐发成为奇伟、卓异的言辞写成古文,这是别人所不曾有的。世人因此说那是上天帮助而成就了先生文章,好像唯独先生和别人不一样。我却说这并非是先生与众不同之处,先生能用尽自己(三者兼之)的才能,并好好地承受上天给予他的禀赋,这才是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年轻时在京城认识先生,当时先生才三十岁,我心里就很重视崇尚他的才能。到先生官至正卿,年老归来海上,自己修定文章名为《述庵文钞》,共四十卷,从金陵寄给我。打开来读,自认为能粗略地懂得先生深刻的用意。恐怕天下的读书人读先生的文集,只会叹服他优美的文辞,或许不明白个中的原因,所以我不能隐藏自己愚陋的见识,不能不清楚地(把这些见识)告诉天下人。至于先生的诗集和其他著述,体裁虽然不一定和古文相同,但一概用我这些话来探求,也都可以体会到其中极美妙的地方。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赏析(8分)鲁山山行(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请试从艺术手法角度对本诗进行鉴赏。(8分)10、(1)动静结合:从全诗来看,“幽径”“林空”“云外”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静谧的秋山图;“熊升树”“鹿饮溪”“一声鸡”又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情趣。颈联写动景,动中寓静,四野无人,熊才能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饮溪”。尾联,“云外一声鸡”以噪衬静,写出山中人迹罕至、非常幽静的境界,表现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2)移步换景:颔联“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写出诗人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万千,令人神往。(3)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蔚为壮观;正好投合诗人热爱自然景色的情趣;而结尾云外一声鸡,那远居山巅的人家,暗合了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4)设问:“人家在何许”自问自答,亦是无人可问,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评分标准:动静结合必须答到,并且有分析4分,其余三种任答一点2分,2点4分。)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民众对人文学科的兴趣又重新转浓,中文系重新成为诸多考生的选择。近日,笔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中国青年报:很快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请您对文科考生谈谈中文专业的专业方向及职业前景。陈平原:北大中文系目前共设4个本科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专业就业面比较广,这适应全国各大学的中文专业。对于你“心仪”或“可以接受”的大学及专业,请上网查阅,看看这所大学的学术传统、课程设置、师资情况等。警惕那些云山雾罩的“形象设计”以及“跑马圈地”,对于大学来说,有没有好教授,是最关键的。中国青年报:有人认为中文系是培养作家的,有人认为中文系“百无一用”,没有专长。您怎么看待这些的说法?陈平原:中文系的专业训练,对有创作才华的文学青年来说,会是很好的提升。培养作家只是目标之一。至于有无“专长”,如果指实用性的技能,那确实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中文等基础性学科,讲究“厚积薄发”,不能拿来就用,但因其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素质,可以走得比较远。大学的专业设置,各有其宗旨与目标,听起来特别切合当下需求的,往往是“短平快”——有用,但也就到此为止。若是志向远大,当选择基础性学科,因知识深厚、课程广博、探索精微,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但就求职而言,学门现成的手艺也很不错。前者学不好则“一事无成”,后者的陷阱是过早地定型,捆绑住自家手脚,若有才华,难得施展。中国青年报:人文学科经历过一个转型的过程,曾经占据舞台中央的人文学科被社会科学所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志于进入中文系就读的年轻人应当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陈平原:所谓“占据舞台中心”,指的是比较能吸引公众目光,如此而已,不含价值评判。学医学法学金融,毕业后的收入,都比学文学史学哲学的高。这是整个社会需求及工作性质决定的,没什么好抱怨。关键是个人志趣。切忌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因那不见得适合你的性格与才情。假如你真对中国的语言、文学及文献感兴趣,请不要为虚名所累,以坦然的心态,报考各大学中文系。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成绩顶尖而愿意选择北大中文系的,大都是大城市的孩子。对出身于农村或中小城市、家境一般却对中文专业抱有一定兴趣的孩子,您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陈平原:农村或中小城市的孩子可能更多地受家庭影响考虑就业前景。要说学文学,小地方来的,生活感受真切,更容易体贴民生疾苦,与经典作家进行精神对话。上大学和薪水挂钩是错误的想法。家长们不该将明天赌在那些虚无缥缈的“毕业生薪水排行榜”上,而应更多考虑孩子的志趣与才华。12、对原文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学门现成的手艺将会让人过早地定型,难以施展出自己的才华。B.通过专业训练,有了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素质,就能成为作家。C.社会科学较吸引公众目光,但这不能说明其价值高于人文学科。D.大城市的孩子家庭相对富裕,不易体贴民生疾苦,不擅长学文学。12、C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科生报考中文专业的顾虑的一项是()A.中文专业是培养作家的,一旦成不了作家,又不能学到实用性的技能,没有专长,职业前景迷茫。B.曾经占据舞台中央的人文学科被社会科学所取代,中文专业作为人文学科听起来没有热门学科响亮。C.整个社会需求及工作性质决定了学医学法学金融的学生毕业后的收入,大都比学文学史学哲学的高。D.出身农村或中小城市、家境一般却对中文专业抱有兴趣的孩子可能会更多的从就业的角度选择专业。13、D14、尽管陈平原教授接受采访时所谈的内容是针对文科生的,但是他的话对于所有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给你的启示。答:14、①择校择专业警惕那些云山雾罩的“形象设计”以及“跑马圈地”,好教授最关键。②若是志向远大,当选择基础性学科,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③以个人志趣为先,不要为虚名所累,以坦然的心态,报考学校和专业。④不该将明天赌在虚无缥缈的“毕业生薪水排行榜”上。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灯火的温情叶延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幢幢,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盏灯像萤火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地生活于黑暗中,哪管死神正盯着自己。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带给我们的刺激。有时候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对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

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眼,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种境界,能够不与人为伍的独钓又是一种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