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十一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重庆十一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重庆十一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重庆十一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重庆十一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不能传递能量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离音箱近时听到的声音更大,是因为声源振动的更快D.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4.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物质铁水银酒精钨熔点/℃1535-39-1173410沸点℃2750357785927A.铁在1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用金属钨制作白炽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C.在河源地区可以用酒糟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6.在下列生产、生活和科技所涉及到的数值中,最符合或接近事实的是()A.正常人一次眨眼的时间约为2s B.汽车用的防冻液可以在-20℃时不结冰C.水在90℃时不可能沸腾 D.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7.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8.自然及生活中许多光现象都是由于光不同的传播特点而形成。下面光现象与海市蜃楼成因相同的是()A.杯弓蛇影 B.雨后彩虹 C.镜花水月 D.凿壁借光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C.声音和激光都能传递信息,而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只有主人说话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10.现有用同一种材料做成的四个正方体,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边长和质量如图所示,空心的是()A. B. C. D.11.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下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305172液体的体积V/cm3103050A.3.0×103kg/m310g B.1.7×103kg/m310gC.1.05×103kg/m321g D.以上答案都不对12.如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凸透镜,如果焦点恰好成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二、填空题1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路上,从同一出发点沿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跑步时______同学的速度较快,相遇时距离出发点____m,乙同学的速度是_____m/s。14.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有一种精品五粮液ρ酒=0.9×103kg/m3,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600mL,则它所装酒的质量为_______kg;若这酒喝掉半瓶,则剩下的半瓶酒的密度为_______g/cm3。15.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________m/s。16.如图所示是济宁市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加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三、实验题17.(8分)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活动中,小明和小红制作了一个直径为10.00cm的纸锥。提供的器材有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秒表。他们的实验目的有两条:一是会测量纸锥竖直下落时的速度;二是认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1)他们商量了如下的方案来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方案一: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方案二: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方案三:预先不选定时间或距离,直接测定纸锥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上述方案,你认为应该采用方案______;理由是:______;(2)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纸锥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内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他们准备根据照片测量纸锥从A下落到F的速度;①以下是他们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请把下面表格中的栏目补充完整,它们应该是______;______;栏目照片中A到F的长度L/cm▲▲纸锥的平均速度v/(m•s﹣1)数值▲▲▲②上述栏目对应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③纸锥从A下落到F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18.(8分)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小车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框内数据表示的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秒表的显示时间(格式为分:秒,精度为0.01秒)。(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写公式)。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2)小车从B到C运动的距离为________m,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小车从A到C全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__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使用电子秒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19.(8分)小华和小明两位同学想要测量黄豆的密度,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华发现在工业生产中,有堆积密度的概念。在一个容积为V的容器中装满黄豆(密度为ρ),测得黄豆的质量为m,则黄豆的堆积密度ρ堆=。若容器中黄豆间空隙的总体积为V空,则V空∶V=______(用ρ、ρ堆来表示);(2)为了测量黄豆的体积,他将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放在天平的______盘上,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瓶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3)把36g黄豆放入装满水的瓶中,停止溢水后,拧上盖子,擦干沾在瓶上的水,用天平测出瓶、瓶内剩余水和黄豆的总质量为137g,根据数据可求出黄豆的体积为______cm3;(4)由以上数据计算出这种黄豆的密度为______g/cm3;(5)由于黄豆具有吸水性,用这种方法测出黄豆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______。(选填“大”或“小”)四、作图题20.(8分)如图,由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凸透镜上方的焦点,再发生折射,请画出该光线的光路图.(_______)21.(8分)如图所示,光射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光线射入水中后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五、计算题22.(10分)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设当时气温为15℃,无风)23.(12分)钓鱼岛(如图)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我国某海监船从福州附近的海域出发,到钓鱼岛附近执行常态化监视任务,海监船从福州正常到达钓鱼岛共用14h,速度为27km/h。试计算:(1)海监船的速度合多少m/s?(2)海监船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多少m?(3)若海监船在途中因故停留了4小时,其他条件不变,则海监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分析】(1)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4)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详解】A、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

B、振动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B错误;

C、离音箱近时听到的声音更大,是因为声源振动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衰减的少,故C错误;

D、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由于“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吸收噪声,这是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人耳的听觉范围、防治噪声的途径的理解,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2、C【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撞击一定产生声音,但是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听不到声音,故选C。3、A【详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选A.4、D【详解】①双层玻璃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②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③马路两旁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5、B【详解】A、铁属于晶体,熔点为1535℃,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1800℃的铁已经完全熔化完毕,处于液体状态.故A错误;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因此用钨做白炽灯的灯丝.故B正确;C、沸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如果用酒精温度计去测量沸水的温度时,还没等达到水的沸点,酒精已经沸腾了,无法测出沸水的温度.故C不正确;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而水银的凝固点为-38.3℃,没等到测出当地气温,里面的水银已经凝固了,无法使用.故D错误.故选B.6、B【详解】A.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1s,故A不符合题意;B.汽车的防冻液的凝固点较低,可以在-20℃时不凝固,故B符合题意;C.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气压较低时,水在90℃时就可能沸腾,故C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的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详解】A、“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故A正确;B、“冰花”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B错;C、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凝华,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冰花”,故C正确;D、液化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液化,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雾”,故D正确.8、B【详解】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A.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各种彩色光,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凿壁借光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解析】A.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击碎结石,故B正确;C.声音和激光都能传递信息,激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只有主人说话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D错误。10、C【详解】A.B.C.D.所以选C.11、D【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V1=1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30g,当液体体积V2=3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51g,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则:m总1=m1+m杯,30g=ρV1+m杯,-------①m总2=m2+m杯,51g=ρV2+m杯,---------②②-①得:ρ(V2-V1)=51g-30g=21g,ρ(30cm3-10cm3)=21g,解得ρ=1.05g/cm3=1.05×103kg/m3,将ρ=1.05g/cm3代入①得:30g=1.05g/cm3×10cm3+m杯,m杯=19.5g,故选D。12、A【详解】A.薄膜上的积水中间厚,边缘薄,恰好形成了一个大的凸透镜,而此时太阳光通过这个凸透镜发生折射,干草又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就很容易引起干草的燃烧,故A正确;B.透镜可以是固体物质组成的,也可以是液体物质组成的,故B错误;C.塑料薄膜厚度均匀,起不到会聚作用,故C错误;D.塑料薄膜和水共同起到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3、乙2004【详解】[1][2]由图象可知,甲在100s内运动200m,即相遇点距离出发点200m,而乙在100s-50s=50s内运动了200m,通过的路程相同,乙用的时间少,由v=可知乙的速度较快;[3]乙同学的速度v乙===4m/s。14、0.540.9【详解】[1]由可得,酒的质量m=ρV=0.9×103kg/m3×500×10−6m3=0.45kg[2]这瓶酒喝掉半瓶,质量和体积均减小一半,但酒的密度不变,仍为0.9×103kg/m3=0.9g/cm3。15、25【详解】由汽车的速度计读出汽车的行驶速度:v=90km/h=90×m/s=25m/s。16、吸收反射【详解】本题涉及的知识是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而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白色物体反向所有色光.三、实验题17、二纸片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纸锥从A到F实际下落的距离s/cm纸锥下落的时间t/s6.0060.001.25先变大后不变【详解】(1)[1][2]方法二比较好,因为纸片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2)①[3][4]根据速度计算公式知,要测量纸锥从A下落到F的平均速度,必须测出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s和时间t;进而计算出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所以表格中所缺栏目应为“纸锥从A到F实际下落的距离s/cm”“纸锥下落的时间t/s”。②[5]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照片中A到F的长度L=6.00cm[6]已知若纸锥之间实际距离是照片上距离的10倍,所以,由比例关系可知,纸锥从A到F实际下落的距离s=10L=10×6.00cm=60.00cm[7]由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可知纸锥从A到F下落的时间t=5×0.25s=1.25s③[8]由图示照片可以看出,在相等时间内纸锥的路程先变大再不变,由可知纸锥的速度先变大后不变。18、v=小0.5000.43.750.24大【详解】(1)[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越短,计时越困难;因此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2)[3]小车从B到C运动的距离为sBC=6.00dm-1.00dm=5.00dm=0.500m[4]小车从B到C运动的时间为tBC=3.75s-2.50s=1.25s平均速度为(3)[5][6]由图可知,小车从A到C全程所用的时间为3.75s,全程的路程为s=10.00dm-1.00dm=9.00dm=0.900m平均速度为(4)[7]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使用电子秒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根据公式会使的测量的时间t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大。19、(ρ-ρ堆)∶ρ左131301.2大【详解】(1)[1]由题意知,容器中黄豆的质量一定,即m=ρ堆V=ρ(V-V空)则V空∶V=(ρ-ρ堆)∶ρ(2)[2]称量时,应将饮料瓶放在天平的左盘上,砝码放在右盘上。[3]读图可知,标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