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1_第1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1_第2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1_第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1_第4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一页,共87页。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一页,共87页。第二页,共87页。第二页,共87页。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世界形势动荡。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_________阶段。②列强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2)列强矛盾激化。①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___________,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第三页,共87页。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帝国主义发展不②表现:英德矛盾德国把_____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法德矛盾法国与德国因_______________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德俄矛盾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奥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___________,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英国阿尔萨斯—洛林巴尔干半岛第四页,共87页。②表现:英德矛盾德国把_____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3)两大集团形成。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_________表现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_______”,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影响它们竞相_________,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世界霸权同盟国扩军备战第五页,共87页。(3)两大集团形成。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________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_________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2)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_________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3)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_________之战。萨拉热窝塞尔维亚帝国主义第六页,共87页。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萨拉热窝塞尔维亚帝国主义第六页,共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三条战线:表现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_____是决定性战场影响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_______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西线阵地战第七页,共87页。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现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2.战争进程:第八页,共87页。2.战争进程:第八页,共87页。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体系建立:(1)主要会议: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2)缔结条约:以《凡尔赛条约》和《_________》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3)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第九页,共87页。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九国公约第九页,共87页。2.主要内容:___________。(填写正确序号)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①②③④⑤第十页,共87页。2.主要内容:___________。(填写正确序号)①②③3.国际联盟: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_________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___________评价(1)国联形成决议的“_________”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2)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_________、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权国家和平与安全全体一致既得利益第十一页,共87页。3.国际联盟: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4.大战的影响:(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_________。(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_____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_____、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民族觉醒欧洲战争第十二页,共87页。4.大战的影响:民族觉醒欧洲战争第十二页,共87页。·【易错点拨】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1)协约国与同盟国在殖民地掠夺上的矛盾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促成因素,不是根本原因。(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第十三页,共87页。·【易错点拨】第十三页,共87页。·【图解识记】第十四页,共87页。·【图解识记】第十四页,共87页。·【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图片《普林西普被捕》和所学知识,指出普林西普被捕的原因。这件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是什么?提示:原因: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关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第十五页,共87页。·【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第十五页,共87页。·【核心概念】闪电战施里芬是闪电战计划的初步提出者,他认为,在战场上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的做法可以迅速打击敌人,施里芬计划的提出使得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迅速攻入法国。第十六页,共87页。·【核心概念】第十六页,共87页。·【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图片《一战墓地》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提示:战争规模大、危害大、损失大、伤亡惨重。第十七页,共87页。·【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第十七页,共87页。·【核心概念】委任统治委任统治是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维护殖民统治出现了新的形式,即在国际联盟监督下、按国际法貌似公正地解决列强纠纷以避免更大国际冲突的形式。这种形式,取代了过去那种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私下瓜分、直接兼并殖民地的形式。第十八页,共87页。·【核心概念】第十八页,共87页。·【图解识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十九页,共87页。·【图解识记】第十九页,共87页。关键能力·素养探究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唯物史观】◆从经济与政治关系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一事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是必然的。两大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准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第二十页,共87页。关键能力·素养探究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十页,共87页。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第二十一页,共87页。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3.欧洲各国之间矛盾:第二十二页,共87页。3.欧洲各国之间矛盾:第二十二页,共87页。【历史解释】◆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从判断的标准看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分析战争的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从战争的起因看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从战争的进程看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显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第二十三页,共87页。【历史解释】从判断的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在学习“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目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C.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第二十四页,共87页。【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第二十四页,共87页。提示:反对法国吞并萨尔盆地。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_______的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的真实意图是()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___________,使这里成了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各国人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原因。“德军在战争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区,法国政府被迫迁到了波尔多。在学习“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目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完全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埋下了伏笔,不可能促进世界的长久和平。它们竞相_________,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交战国都是以重新瓜分世界为目的,故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解答本题应当深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尤其要抓住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变化和发生矛盾及战争的根源这一基本规律。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结合教材图片《普林西普被捕》和所学知识,指出普林西普被捕的原因。【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材料三《凡尔赛条约》刚刚签订,德国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条约》”的口号。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D不正确。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以下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解析】选B。判断一场战争的性质,主要应看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的目的。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交战国都是以重新瓜分世界为目的,故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十五页,共87页。提示:反对法国吞并萨尔盆地。【解析】选B。判断一场战争的性质【题后点睛】分析战争的性质,要注意区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不能从整体上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第二十六页,共87页。【题后点睛】第二十六页,共87页。【史料实证】1.获取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情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第二十七页,共87页。【史料实证】第二十七页,共87页。发现问题:史料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具有什么积极影响?就这一积极影响,请再举一例。(学业质量水平2)提示:积极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的催化剂。举例:在战争中,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促进了汽车技术的改进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开始取代马车成为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第二十八页,共87页。发现问题:史料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具有什么积极影响?就2.论证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情境】下表选自美国作家亨利·莫利斯的《殖民史》中的殖民地面积表。(单位:万平方千米)第二十九页,共87页。2.论证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第二十九页,共87页发现问题: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学业质量水平3)提示:从纵向看,说明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列强的殖民政策加强,侵占的殖民地增多;从横向看,说明英国占领的殖民地最多,德国占领的殖民地相对较少。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衰落,德国则发展迅速,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会导致战争的爆发。第三十页,共87页。发现问题: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历史解释】◆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三十一页,共87页。主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第三十一页,共87页。凡尔赛体系(1)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是战胜国重新瓜分欧洲和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民族自决原则是为了抵消苏俄民族自决权的影响、惩罚德国和奥匈帝国等战败国、践行战争期间的秘密承诺而实行的(3)既要看到对维持战后和平的积极作用——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等,又要看到其隐藏的矛盾,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华盛顿体系(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呈现出既联合又斗争的特征;其中,英日同盟的存废、海军军备竞赛是美英两国在亚太地区政治斗争上的两大突出问题(2)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是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重新划分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建立亚太地区的新秩序(3)在美国主导下,限制了日本、英国的势力,对中国进行重新瓜分,同巴黎和会一样,体现了分赃性和大国强权政治第三十二页,共87页。凡(1)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是战胜【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迁示意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涉及中国问题,体现分赃性质的条款是(

)A.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给法国B.德国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C.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D.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第三十三页,共87页。【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第三十三页,共87页。【解析】选B。《凡尔赛条约》体现分赃性质的条款是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故选B。第三十四页,共87页。【解析】选B。《凡尔赛条约》体现分赃性质的条款是德国的海外殖【题后点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是因为交战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战争中,各国的战争目标和行动也都是为了争夺和瓜分领土,明显体现了战争的掠夺性;战争的结果也不是正义和公理的胜利,而是战胜方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第三十五页,共87页。【题后点睛】第三十五页,共87页。【史料实证】1.获取信息:巴黎和会各国的斗争【情境】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将萨尔盆地归并法国。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它时时可以对征服者进行报复……为了这些理由,所以我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统治下割给别国。”发现问题:史料中,劳合·乔治主要反对什么?他的理由是什么?(学业质量水平2)第三十六页,共87页。【史料实证】第三十六页,共87页。提示:反对法国吞并萨尔盆地。理由:如果过分割占德国的领土,会使德国感到不公平,从而对征服者“进行报复”。第三十七页,共87页。提示:反对法国吞并萨尔盆地。理由:如果过分割占德国的领土,会2.论证观点:华盛顿体系影响了日本的对外扩张【情境】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了日本的反感。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1618—1945)——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第三十八页,共87页。2.论证观点:华盛顿体系影响了日本的对外扩张第三十八页,共8发现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学业质量水平4)提示:华盛顿会议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军事戒备;美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第三十九页,共87页。发现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家国情怀】第一次世界大战启示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1.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及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战争的根源。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4.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实现和平崛起。第四十页,共87页。【家国情怀】第四十页,共87页。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国际秩序组成主要内容实质及影响背景瓜分世界的争斗两大军事集团现实原因过程空前浩劫民族觉醒世界格局影响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1918年三条战线、三个阶段同盟国失败结束观念改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宗旨实质评价世界大战第四十一页,共87页。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组成主要内容实质及影响背景瓜分世界的争斗两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解析】选C。三国同盟的成员国有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故答案为C。第四十二页,共87页。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2.以下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

)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四十三页,共87页。2.以下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解析】选C。据题干信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1914年”“塞尔维亚”可知,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故选C。第四十四页,共87页。【解析】选C。据题干信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19143.“德军在战争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区,法国政府被迫迁到了波尔多。但德军在协约国军队的抵抗下被迫退却。”以上描述的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萨拉热窝事件【解析】选A。题干材料所指的是德军进攻到巴黎城郊,根据题干信息“战争初期”可知是马恩河战役,故A正确。B、C发生在1916年,属于战争中期,D发生时战争还未爆发。第四十五页,共87页。3.“德军在战争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4.“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这里的“它”指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雅尔塔体系C.布雷顿森林体系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解析】选A。根据信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可推知这一体系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A正确。第四十六页,共87页。4.“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补偿训练】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的真实意图是(

)A.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B.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C.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第四十七页,共87页。【补偿训练】第四十七页,共87页。【解析】选D。英美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并不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故A错误;当时中国国力弱小,英美不可能利用中国牵制日本,故B错误;英美的政策不是针对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故C错误;由于英美与日本争夺势力范围的矛盾,英美要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故D正确。第四十八页,共87页。【解析】选D。英美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并不是维5.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巴黎和会后建立的“新秩序”(

)A.没有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秩序B.彻底消除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C.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D.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第四十九页,共87页。5.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解析】选D。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但是凡尔赛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故答案为D。第五十页,共87页。【解析】选D。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确【拓展延伸】巴黎和会并非和平会议(1)目的: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和反苏的国际会议。(2)内容: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密谋遏制苏俄,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筹建国际联盟。(3)性质: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4)对待中国的态度: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和会上提出的正当要求不但没有受到尊重,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中国要求收回被德国强占的山东权益,但英、美、法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第五十一页,共87页。【拓展延伸】巴黎和会并非和平会议第五十一页,共87页。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产量排位与殖民地面积排位比较表。(见下表)类别英德美法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14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52第五十二页,共87页。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类别英德美法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14材料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示意图。(见右图)材料三1915年5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双方示意图。(见右图)(1)联系所学内容,简析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意大利的立场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第五十三页,共87页。材料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第五十三页,共8【解析】第(1)题,考虑19世纪末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后果。第(2)题,仔细对比材料三和材料二,深入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五十四页,共87页。【解析】第(1)题,考虑19世纪末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答案:(1)联系: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击败主要对手,各国从各自切身利益出发,寻求结盟,最后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2)变化:意大利原来参加同盟国集团,战争爆发后,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了协约国集团作战。根本性问题:国家利益决定外交立场。第五十五页,共87页。答案:(1)联系: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的课时素养评价十四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合格性考试】(30分钟·100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1.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西方列强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排名1860年1870年1890年1900年1英国英国美国美国2法国美国英国德国3美国法国德国英国4德国德国法国法国第五十六页,共87页。课时素养评价十四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排名1860年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落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D.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时间范围1860-1900年可知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国的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国几乎是同时展开,但后来各国的情况并不相同,依据材料可知,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名次处于最前列,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处于最前列,其他各国的名次也有变化,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故选D。第五十七页,共87页。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第五十2.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景是(

)A.普法战争时双方针锋相对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对立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第五十八页,共87页。2.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解析】选B。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立。普法战争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不符,A错误;漫画并未体现殖民地的信息,C错误;D说法错误,两大集团内部仍有利害冲突,故排除。第五十九页,共87页。【解析】选B。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补偿训练】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美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均已制定作战计划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D.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第六十页,共87页。【补偿训练】第六十页,共87页。【解析】选C。美国一开始并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A不正确。世界性经济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B错误。一系列的竞争、矛盾与冲突,不同的利益集团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D不正确。第六十一页,共87页。【解析】选C。美国一开始并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A不正确。3.……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这个“声震全球”的事件是指(

)A.萨拉热窝事件 B.巴尔干战争C.俄国十月革命 D.“施里芬计划”第六十二页,共87页。3.……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解析】选A。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中的“狂热民族主义”“普林西普”和“砰砰几枪”。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即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声震全球”即指它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故选A。第六十三页,共87页。【解析】选A。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中的“狂热民族主义”“普林4.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下列选项对上述两件大事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苏俄退出而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第六十四页,共87页。4.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解析】选D。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和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均是从本国利益出发,都使得协约国阵营发生重大变化,加速了战争的进程。同时,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协约国的力量影响不大。第六十五页,共87页。【解析】选D。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和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均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第六十六页,共87页。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解析】选B。由材料“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故答案为B。第六十七页,共87页。【解析】选B。由材料“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6.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对德宣战不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尽快结束第六十八页,共87页。6.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希拉克的评价,如“勇士”“捍卫”等,由此可得出C最符合题意。A、B、D说法错误。第六十九页,共87页。【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希拉克的评价,如“勇士”“捍7.1918年下半年,德国境内抢劫成风。右图再现了德国士兵守护在一个刚刚遭受抢劫的肉铺前的情景。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战争造成了民众生活的困难B.战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C.战争提高了军人的社会地位D.战争扰乱了社会的正常发展第七十页,共87页。7.1918年下半年,德国境内抢劫成风。右图再现了第七十页,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

)①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②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③建立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④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第七十一页,共87页。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解析】选B。①巴黎和会被法国、英国、美国操纵,华盛顿会议被美国操纵。②巴黎和会上,列强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而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③巴黎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华盛顿体系。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完全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埋下了伏笔,不可能促进世界的长久和平。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第七十二页,共87页。【解析】选B。①巴黎和会被法国、英国、美国操纵,华盛顿会议被9.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各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吵,这反映出(

)A.德国有效地利用了列强之间的矛盾B.美国和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C.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D.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仍存在尖锐的矛盾【解析】选C。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会议,德国等战败国没有资格参加和会,所以,争吵不能反映出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而在这次会议上,不仅美国同欧洲国家有矛盾,而且欧洲战胜国之间也矛盾重重。因此,这次会议的争吵反映出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第七十三页,共87页。9.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各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吵,这反映出(10.有人说美国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益者,其主要依据是(

)A.重新确立了美国倡导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政策B.美国攫取了日本在中国的特权C.使美国海军力量与英国等同,并抑制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膨胀D.美国挽回了在巴黎和会上丢掉的面子,与欧洲列强和日本并驾齐驱【解析】选C。B不符合史实,美国没有攫取日本的在华特权;D表述不准确,美国不是与欧洲列强和日本并驾齐驱,而是超越了除英国以外的欧洲列强和日本。在A、C中,C是最大的影响。第七十四页,共87页。10.有人说美国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益者,其主要依据是(11.(4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六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对世界各族人民而言,亦是如此。——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第七十五页,共87页。11.(4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七十五页,共87页。材料二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七十六页,共87页。材料二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1)根据材料一,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20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各国人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原因。(20分)第七十七页,共87页。(1)根据材料一,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解析】材料一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是支持政府参战;材料二的主旨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随着战争的进行发生了变化。第七十八页,共87页。【解析】材料一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是支持政府参答案:(1)态度:支持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理由:战争能够维护民族利益;战争能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2)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为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第七十九页,共87页。答案:(1)态度:支持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七十九页,共【选择性考试】(15分钟·40分)(选择题每小题5分,非选择题30分,共40分)12.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①→③→⑤C.④→①→②→⑤→③D.①→③→②→④→⑤第八十页,共87页。【选择性考试】(15分钟·40分)(选择题每小题5分,非选择【解析】选D。解答本题应当深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尤其要抓住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变化和发生矛盾及战争的根源这一基本规律。第八十一页,共87页。【解析】选D。解答本题应当深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尤其要抓住13.《九国公约》中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的本质意图(

)A.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B.不得因中国状况……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C.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D.给予中国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解析】选C。《九国公约》主要协调列强在华的矛盾与冲突,在中国问题上列强达成了妥协,形成一致思想,使得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列强实现了“利益均沾”的目的,C符合题意。第八十二页,共87页。13.《九国公约》中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的14.(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1929年英、法、德工业生产状况:——《世界近现代史资料选辑》国别英法德工业平均增长速度3.2%7.1%9.4%第八十三页,共87页。14.(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国别英法德工业平均增材料二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它时时可以对征服者进行报复。——劳合·乔治材料三《凡尔赛条约》刚刚签订,德国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条约》”的口号。——《历史学习精要》第八十四页,共87页。材料二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这与凡尔赛体系有什么关系。(12分)(2)结合材料二、三,你如何评价《凡尔赛条约》?(9分)(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9分)第八十五页,共87页。(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这与凡尔赛体系有什么关【解析】第(1)题要从凡尔赛体系带来的暂时和平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回答,稳定的秩序有利于经济发展。第(2)题要从《凡尔赛条约》产生的民族复仇情绪的消极方面总结。第(3)题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回答认识。第八十六页,共87页。【解析】第(1)题要从凡尔赛体系带来的暂时和平所产生的积极影答案:(1)现象:1921—1929年,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关系:在凡尔赛体系下,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2)《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实行严厉的惩罚和掠夺,激化了战败国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德国民族复仇情绪的高涨。(3)凡尔赛体系在战后一段时间内维持了相对的和平局面,但由于体系内部矛盾重重,随着各国实力的变化、矛盾的发展,凡尔赛体系必然会崩溃。第八十七页,共87页。答案:(1)现象:1921—1929年,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一页,共87页。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一页,共87页。第二页,共87页。第二页,共87页。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世界形势动荡。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_________阶段。②列强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2)列强矛盾激化。①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___________,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第三页,共87页。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帝国主义发展不②表现:英德矛盾德国把_____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法德矛盾法国与德国因_______________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德俄矛盾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奥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___________,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英国阿尔萨斯—洛林巴尔干半岛第四页,共87页。②表现:英德矛盾德国把_____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3)两大集团形成。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_________表现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_______”,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影响它们竞相_________,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世界霸权同盟国扩军备战第五页,共87页。(3)两大集团形成。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________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_________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2)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_________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3)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_________之战。萨拉热窝塞尔维亚帝国主义第六页,共87页。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萨拉热窝塞尔维亚帝国主义第六页,共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三条战线:表现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_____是决定性战场影响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_______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西线阵地战第七页,共87页。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现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2.战争进程:第八页,共87页。2.战争进程:第八页,共87页。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体系建立:(1)主要会议: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2)缔结条约:以《凡尔赛条约》和《_________》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3)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第九页,共87页。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九国公约第九页,共87页。2.主要内容:___________。(填写正确序号)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①②③④⑤第十页,共87页。2.主要内容:___________。(填写正确序号)①②③3.国际联盟: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_________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___________评价(1)国联形成决议的“_________”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2)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_________、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权国家和平与安全全体一致既得利益第十一页,共87页。3.国际联盟: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4.大战的影响:(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_________。(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_____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_____、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民族觉醒欧洲战争第十二页,共87页。4.大战的影响:民族觉醒欧洲战争第十二页,共87页。·【易错点拨】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1)协约国与同盟国在殖民地掠夺上的矛盾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促成因素,不是根本原因。(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第十三页,共87页。·【易错点拨】第十三页,共87页。·【图解识记】第十四页,共87页。·【图解识记】第十四页,共87页。·【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图片《普林西普被捕》和所学知识,指出普林西普被捕的原因。这件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是什么?提示:原因: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关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第十五页,共87页。·【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第十五页,共87页。·【核心概念】闪电战施里芬是闪电战计划的初步提出者,他认为,在战场上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的做法可以迅速打击敌人,施里芬计划的提出使得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迅速攻入法国。第十六页,共87页。·【核心概念】第十六页,共87页。·【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图片《一战墓地》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提示:战争规模大、危害大、损失大、伤亡惨重。第十七页,共87页。·【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第十七页,共87页。·【核心概念】委任统治委任统治是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维护殖民统治出现了新的形式,即在国际联盟监督下、按国际法貌似公正地解决列强纠纷以避免更大国际冲突的形式。这种形式,取代了过去那种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私下瓜分、直接兼并殖民地的形式。第十八页,共87页。·【核心概念】第十八页,共87页。·【图解识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十九页,共87页。·【图解识记】第十九页,共87页。关键能力·素养探究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唯物史观】◆从经济与政治关系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一事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是必然的。两大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准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第二十页,共87页。关键能力·素养探究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十页,共87页。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第二十一页,共87页。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3.欧洲各国之间矛盾:第二十二页,共87页。3.欧洲各国之间矛盾:第二十二页,共87页。【历史解释】◆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从判断的标准看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分析战争的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从战争的起因看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从战争的进程看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显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第二十三页,共87页。【历史解释】从判断的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在学习“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目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C.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第二十四页,共87页。【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第二十四页,共87页。提示:反对法国吞并萨尔盆地。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_______的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的真实意图是()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___________,使这里成了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各国人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原因。“德军在战争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区,法国政府被迫迁到了波尔多。在学习“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目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完全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埋下了伏笔,不可能促进世界的长久和平。它们竞相_________,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交战国都是以重新瓜分世界为目的,故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解答本题应当深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尤其要抓住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变化和发生矛盾及战争的根源这一基本规律。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结合教材图片《普林西普被捕》和所学知识,指出普林西普被捕的原因。【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材料三《凡尔赛条约》刚刚签订,德国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条约》”的口号。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D不正确。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以下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解析】选B。判断一场战争的性质,主要应看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的目的。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交战国都是以重新瓜分世界为目的,故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十五页,共87页。提示:反对法国吞并萨尔盆地。【解析】选B。判断一场战争的性质【题后点睛】分析战争的性质,要注意区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不能从整体上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第二十六页,共87页。【题后点睛】第二十六页,共87页。【史料实证】1.获取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情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第二十七页,共87页。【史料实证】第二十七页,共87页。发现问题:史料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具有什么积极影响?就这一积极影响,请再举一例。(学业质量水平2)提示:积极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的催化剂。举例:在战争中,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促进了汽车技术的改进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开始取代马车成为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第二十八页,共87页。发现问题:史料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具有什么积极影响?就2.论证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情境】下表选自美国作家亨利·莫利斯的《殖民史》中的殖民地面积表。(单位:万平方千米)第二十九页,共87页。2.论证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第二十九页,共87页发现问题: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学业质量水平3)提示:从纵向看,说明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列强的殖民政策加强,侵占的殖民地增多;从横向看,说明英国占领的殖民地最多,德国占领的殖民地相对较少。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衰落,德国则发展迅速,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会导致战争的爆发。第三十页,共87页。发现问题: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历史解释】◆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三十一页,共87页。主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第三十一页,共87页。凡尔赛体系(1)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是战胜国重新瓜分欧洲和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民族自决原则是为了抵消苏俄民族自决权的影响、惩罚德国和奥匈帝国等战败国、践行战争期间的秘密承诺而实行的(3)既要看到对维持战后和平的积极作用——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等,又要看到其隐藏的矛盾,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华盛顿体系(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呈现出既联合又斗争的特征;其中,英日同盟的存废、海军军备竞赛是美英两国在亚太地区政治斗争上的两大突出问题(2)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是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重新划分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建立亚太地区的新秩序(3)在美国主导下,限制了日本、英国的势力,对中国进行重新瓜分,同巴黎和会一样,体现了分赃性和大国强权政治第三十二页,共87页。凡(1)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是战胜【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迁示意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涉及中国问题,体现分赃性质的条款是(

)A.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给法国B.德国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C.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D.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第三十三页,共87页。【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第三十三页,共87页。【解析】选B。《凡尔赛条约》体现分赃性质的条款是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故选B。第三十四页,共87页。【解析】选B。《凡尔赛条约》体现分赃性质的条款是德国的海外殖【题后点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是因为交战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战争中,各国的战争目标和行动也都是为了争夺和瓜分领土,明显体现了战争的掠夺性;战争的结果也不是正义和公理的胜利,而是战胜方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第三十五页,共87页。【题后点睛】第三十五页,共87页。【史料实证】1.获取信息:巴黎和会各国的斗争【情境】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将萨尔盆地归并法国。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它时时可以对征服者进行报复……为了这些理由,所以我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统治下割给别国。”发现问题:史料中,劳合·乔治主要反对什么?他的理由是什么?(学业质量水平2)第三十六页,共87页。【史料实证】第三十六页,共87页。提示:反对法国吞并萨尔盆地。理由:如果过分割占德国的领土,会使德国感到不公平,从而对征服者“进行报复”。第三十七页,共87页。提示:反对法国吞并萨尔盆地。理由:如果过分割占德国的领土,会2.论证观点:华盛顿体系影响了日本的对外扩张【情境】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了日本的反感。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1618—1945)——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第三十八页,共87页。2.论证观点:华盛顿体系影响了日本的对外扩张第三十八页,共8发现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学业质量水平4)提示:华盛顿会议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军事戒备;美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第三十九页,共87页。发现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家国情怀】第一次世界大战启示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1.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及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战争的根源。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4.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实现和平崛起。第四十页,共87页。【家国情怀】第四十页,共87页。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国际秩序组成主要内容实质及影响背景瓜分世界的争斗两大军事集团现实原因过程空前浩劫民族觉醒世界格局影响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1918年三条战线、三个阶段同盟国失败结束观念改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宗旨实质评价世界大战第四十一页,共87页。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组成主要内容实质及影响背景瓜分世界的争斗两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解析】选C。三国同盟的成员国有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故答案为C。第四十二页,共87页。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2.以下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

)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四十三页,共87页。2.以下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解析】选C。据题干信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1914年”“塞尔维亚”可知,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故选C。第四十四页,共87页。【解析】选C。据题干信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19143.“德军在战争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区,法国政府被迫迁到了波尔多。但德军在协约国军队的抵抗下被迫退却。”以上描述的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