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区划主报告_第1页
明光区划主报告_第2页
明光区划主报告_第3页
明光区划主报告_第4页
明光区划主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9目录TOC\o"1-3"\h\z序言 1一、目的任务 1二、交通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三、地质灾害灾情 5四、以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7五、工作部署与工作方法 8六、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9第一章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11第一节自然地理 11一、地形地貌 11二、气象与水文 13第二节区域地质环境 14一、地层岩性 14二、岩浆岩 14三、地质构造 17四、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7五、岩土工程地质基本特征 19六、水文地质基本特征 22七、人类工程活动特征 23第二章地质灾害分布与特征 24第一节地质灾害发育概况 24一、地质灾害概况 24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25第二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 26一、崩塌 26二、岸崩 26三、膨胀土危害 28四、软土分布区 29第三节主要影响因素 30一、人类活动因素 30二、气候因素 30第四节地质灾害稳定性及危害程度 31第三章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 32第一节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分布及特征 32第二节地质灾害隐患的稳定性及潜在危害程度 32第三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原则 33一、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原则 33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估 33第四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初步评估与预测 34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38第一节分区原则、方法 38一、分区原则 38二、分区方法 38三、分区结果 40第二节分区评价 41一、古沛—桥头岸崩地质灾害中易发段(Ⅱ) 41二、地质灾害低易发区(Ⅲ) 41三、地质灾害非易发区(Ⅳ) 43第五章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45第一节评估原则、评估要求和方法 45一、评估原则 45二、评估要求、方法 45第二节主要灾种经济损失现状评估 45一、崩塌 45二、不稳定斜坡 46三、岸崩 46四、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 46第三节主要灾种经济损失预测评估 46一、崩塌 47二、不稳定斜坡 47三、岸崩 47四、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 47第六章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49第一节防治目标、原则与要求 49一、总体防治目标 49二、分期防治目标 49三、防治原则与要求 50第二节防治分区与评价 50一、女山湖北岸古沛-桥头湖岸崩塌重点防治段(A) 51二、三界—老嘉山—西桃园林场崩塌次重点防治区(B1) 51三、女山湖—明东—西潘膨胀土变形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2) 52四、涧溪—官山崩塌次重点防治区(B3) 52五、明西—张大山崩塌次重点防治区(B4) 52六、明南—管店膨胀土变形灾害一般防治区(C1) 53七、包集—鲁山—官山膨胀土变形灾害一般防治区(C2) 53八、潘村—古沛—桥头膨胀土变形灾害一般防治区(C3) 53九、中淮—太平—安淮软土变形灾害一般防治区(C4) 54第三节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对象 54一、城镇 54二、重要风景区 54第四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方案 55一、防治措施 55二、防治方案 56第五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58一、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 58二、制定、完善地质灾害责任追究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59三、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59四、组织监测、报警、疏散工作,建立应急抢险的防灾减灾队伍 59第七章结论 61一、主要成果 61二、工作质量综述 62三、防灾减灾效益评述 62四、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63参考资料 64附照片 65附表:安徽省明光市地质灾害防治汇总表附件:1.安徽省明光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建议稿)2.安徽省明光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报告3.安徽省明光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报告4.项目成果电子文档(光盘)附图:1.安徽省明光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际材料图(1/10万)2.3.安徽省明光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1/10万)序言2007年8月3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发布了《2007年度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立项公告》(皖国土资公告[2007]41号),对项目进行全省公开招标。根据公告精神,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编制了《安徽省滁州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设计书》参加投标,省国土资源厅以会审的形式批准了该项目设计。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以“关于下达2007年度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任务和投资计划的通知”(皖国土资[2007]174号文),明确了《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明光市、凤阳县、定远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由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承担。按174号文要求,《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明光市、凤阳县、定远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分(区)县提交成果报告。项目名称:安徽省明光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编号:2007-16项目工作标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2000年1月《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国土资源部2006年4月《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1年7月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膨胀土、软土)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补充意见》,安徽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11月工作年限:2007年9月—2008年9月一、目的任务(一)目的通过开展安徽省明光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查明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划出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系统,协助明光市政府制定防灾预案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灾害损失,发挥防灾减灾效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二)任务1.查明明光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突出“以人为本”,对工作区城镇、厂矿、村庄(包括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集中居民区)、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分布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程度和潜在危害(险情)进行初步评价。2.分析明光市地质灾害现状。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膨胀土变形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稳定性、危害性(灾情)及潜在危害性(险情)进行评价。3.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4.协助明光市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5.结合调查结果,对明光市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6.协助明光市政府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7.建立明光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二、交通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一)交通位置明光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边缘,地处东经117°49′40″至118°25′12″,北纬32°26′48″至33°13′15″之间。东邻盱眙县(江苏);西接定远、凤阳两县;南连滁州市南谯区;北濒淮河与五河县接壤,并与泗洪县(江苏)隔河相望(图0-1)。行政上隶属安徽省滁州市管辖,下辖12个镇、1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347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2335km2,全市总人口64.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1万人。工作区范围地跨6个1:10万图幅,图幅编号:9-50-104、9-50-105、9-50-117、9-50-118、9-50-128、9-50-129。明光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有京沪铁路穿境而过,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市乡道路通车总里程达1589km。南洛高速公路在境内总长为53.3km;104国道纵贯南北(境内总长74km),307、309省道横穿东西。市乡道路纵横交错,“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正在实施,2007年已建成路面总长240km,已有150个行政村贯通水泥路。明光市境内河流、湖泊众多,航道开阔、水运便利。淮河航道41km、池河航道67km,单船最大通航能力300吨。(二)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可耕地120万亩,山场50万亩,水面40万亩,是国家商品粮和小杂粮基地。盛产水稻、小麦、绿豆、花生、黑瓜子、芝麻、冬瓜、银杏等。全市林地总面积约63万亩,林木总蓄积量80万方左右,森林覆盖率22.6%,是皖东人工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植被以人工针叶(马尾松、湿地松)和阔叶(杨树)纯林为主,黄檀、山槐、黄连木、朴树、棠梨等原生森林植被(残次林),经长期保护逐步得以恢复。明光市现有养殖水面49万亩,其中有湖泊面积26万亩,盛产河蟹、银鱼、虾、鳝、鳖以及芡实、莲籽、菱角等。2007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发展到34.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6.4万吨,总产值突破10亿元。“女山湖”牌大闸蟹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初步建立了以河蟹出口基地为主的五大水产品养殖基地,即以女山湖为重点的10万亩河蟹养殖出口示范基地;以泊岗淮河故道、分水岭、林东、石坝和燕子湾水库为重点的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加州鲈、鳜鱼等名特优水产品基地;以女山湖渔场为中心的万亩池塘名特优养殖基地;以紫阳牛滩圩为重点的千亩河蟹良种培育基地;以三湖四库增殖放流为主的黄鲢生产基地。明光市地处郯庐断裂带东侧边缘,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发育,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目前已发现20多种矿产,为贵重金属矿产、黑色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微量元素补充剂原料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七大类。境内有非金属矿十几种,已探明凹凸棒远景储量5000万吨,居全国之冠;膨润土、绢云母、伊利石已探明储量分别为3000万吨、100万吨、4000万吨,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普通矿种石英岩矿、长石矿、花岗岩矿、大理石、玄武岩矿、黄砂等储量也很丰富。明光市灵山秀水,景致宜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北部多湖泊,境内女山湖是安徽省第二大湖,湖畔的女山(位于女山湖镇西北部,又名玉环山或女儿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火山口之一,2003年被定为省级地质公园。南部多丘陵,老嘉山主峰海拔332米,有巨石横亘,名仙人桥,大雨聚至,桥上瀑布如帘;众山环抱之间,素有皖东明珠之称的分水岭水库(又称白鹭湖)镶嵌其中,并与国家级黄寨牧场相接,草场山林,牧歌声声,九曲湖水,白鹭齐飞,引人入胜。另外,明光镇的朱元璋出生地跃龙岗、尿布滩、女山湖镇的宋朝嘉祐院、古戏楼、火神庙等遗址和横山乡的元代兴慈宝塔、管店镇境内的林东水库也都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光。明光市“九五”期间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市,大批外商和外地客商先后来投资贸易,并获得快速发展。“十五”末,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7亿元,年均递增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26元。五年累计实现财政收入7.71亿元,较“九五”时期增长8.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保持了不断上升的势头。到200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产值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分别增长6.7%、15.2%、15.7%,二、三产业贡献率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达1.9亿元,比上年净增3700万元。(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三、地质灾害灾情根据以往资料和本次野外调查结果,明光市丘陵区存在崩塌地质灾害及其隐患,沿女山湖周边的古沛镇湖岸崩塌较为严重,波状平原区膨胀土变形灾害则较为普遍。据统计,全市共发现崩塌(隐患)及岸崩等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及其隐患19处,其中,崩塌5处、不稳定斜坡4处(其中1处已治理)、河流(湖)岸崩10处,崩塌、不稳定斜坡规模为小型、河流(湖)岸崩规模8处中型、2处小型。此次共调查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128处(涉及242个自然村)(表0-3)、软土分布6处(表0-4)。各类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共造成经济损失8104.14万元,威胁人口170人,威胁财产948.1万元,其中以河流(湖)岸崩及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造成的灾情较为严重(表0-2)。表0-1明光市十一五期间部分类别重点项目表表0-2明光市地质灾害(隐患)灾情统计表表0-3明光市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统计表调查单位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调查时间2008年1月-2008年4月省名县名面积(km2)人口(万人)乡镇(个)行政村(个)国民生产总值(万元)安徽省明光市233564.317357482000调查面积(km2)调查乡镇(个)调查行政村(个)调查路线(km)2335173571300地质灾害点总数滑坡崩塌地面塌陷膨胀土河流岸崩147054012810无直接损失(万元)8104.14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崩塌岸崩1940510威胁人口(人)170威胁财产(万元)948.10群测群防点(个)14专业监测点(个)0防灾预案点(个)5备注:各类调查访问点597个,建卡片531张四、以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一)区域地质工作程度(二)区域水工环地质工作程度1979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3地质队完成1/20万定远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0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3地质队及江苏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完成的1/20万南京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6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的1/20万蚌埠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5年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二水文地质地质地质大队完成盱眙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93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的安徽省地质灾害调查,2000年由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牵头两单位合作完成的安徽省环境区域地质调查,对区内环境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生、发育情况作了概述。2005年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的安徽省地貌图说明书,对本区地形地貌进行了划分,对地貌形态及其成因作了论述,为研究本区地质灾害形成提供了背景资料。五、工作部署与工作方法依据项目任务书与《市(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国土资源部,2006年。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本次工作部署原则是:1.以人为本的原则紧密结合明光市地质灾害防灾需要,突出“以人为本”,不按测图比例尺定额平均布设调查点,而是围绕有受灾危险的居民点及重要设施(交通干线、水利设施、矿区、旅游线路和名胜古迹等)进行调查。2.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以丘陵及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带)为重点调查区,兼顾平原及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地区;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和隐患点为重点,兼顾河湖地质灾害调查及调查访问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的危害。3.专业调查与群众查险报灾相结合的原则地质灾害调查方式采取专业人员调查与当地群众查险、有关部门报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04国道和南洛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为工作技术路线为:搜集并研究资料→编制项目设计书→报批项目设计书→野外调查→综合研究→报告编制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法按《实施细则》要求进行。成立由明光市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在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专业调查小组开展工作。专业调查小组由总站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小组在明光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的陪同协调下,到各乡镇、村、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作。工作小组每到一处,都向群众散发地质灾害宣传材料,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出初步的监测和防治措施建议。做到了既是地质灾害调查队,又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队,并按《实施细则》要求,对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测绘工作,填写各类调查卡片,做好野外调查记录,必要时进行拍照。六、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质量评述1、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在项目野外工作期间,共完成各类调查点597处(个),填写各类调查卡片531份,其中乡镇村及矿山、风景点等基本情况调查表382份,地质灾害调查点153个,采取膨胀土样54个,并初步落实14处群测群防点。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0-3。表0-3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览表完成的主要工作单位工作量野外调查调查面积km22335调查路线长km1300群测群防个14各类调查点乡、镇、街道办事处个17行政村(居委会)个357个10地质灾害(隐患)调查点处153膨胀土调查取样点个54软土处6合计个(处)597填写各类调查卡片份531填写野外记录本本6发放地质灾害宣传材料张350拍摄照片张280完成成果明光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份1明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份1明光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份1明光市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报告份1实际材料图(1/10万)份1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1/10万)份1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10万)份1成果电子文档份12、质量评述本次野外调查,是按照设计书要求,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工作的,调查人员由具有丰富地质灾害调查经验的6位技术人员组成。野外工作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每个乡、镇、行政村及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矿山、自然村、道路沿线、河岸等均进行了调查,共完成调查面积2335km2,各类调查点597个、调查路线1300km、拍摄照片280张,实物工作量达到了设计要求。野外工作中重点调查了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烈,可能存在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东南部包含中高丘陵的乡镇,包括自来桥镇、三界镇、张八岭镇等。对其它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较少的低丘、平原区主要调查了河流(湖)岸崩、膨胀土变形危害等,调查工作重点与设计符合。野外调查中,工作人员采用GPS定位,工作手图为加绘地质界线的1/5万地理底图。各类卡片填写完整翔实,并与野外记录本相对应,平面图和剖面图均已着墨,调查点在手图上均有标注。项目组分阶段对野外资料进行了自检和互检,自检率和互检率达到100%,检查中所发现问题均已及时整改,完成野外调查后,总站专业技术委员会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了全面检查,并随机抽查了2处地质灾害点;省国土资源厅专家质量验收小组之后进行了验收,对全区的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抽检,抽检率符合要求,做到无假点,验收质量良好。野外调查过程中,项目组及时与市国土资源局进行沟通和联系,向乡、镇、村各级领导及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知识,发放宣传材料,对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亦已初步选定了监测人,并上报给明光市国土资源局以进一步加紧落实,对新发现的重要地质灾害点及时通报给市国土资源局,群测群防网络已初步建立。报告附图和插图采用MapGis、AutoCAD等专业软件按《实施细则》要求进行数字化成图。在室内综合研究、成果报告编制阶段,总站组建了由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按《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进行建设。项目在野外工作期间,得到明光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明光市国土资源局的大力相助,在此致以最诚挚的感谢。第一章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第一节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明光市位于安徽省江淮波状平原与沿江丘陵平原区的交汇处,海拔高度10~332m,南部为起伏不平的丘陵区,海拔高度300m以上的高丘有老嘉山(332m)、中嘉山(305.8m);中部为岗丘洼地相间的波状平原区;北部为地势平缓的河谷平原,整个地势自南向北倾斜。(一)地貌类型依据地貌形态特征,工作区可进一步划分为河谷平原、波状平原、低丘、中丘、高丘5种地貌类型(图1-1-1)。1.河谷平原(Ⅰ1):该地貌类型区地面标高5~20m,相对高差小于10m,由第四纪全新世冲积物组成,主要分布在区内东北部泊岗乡及潘村镇,微地貌类型属河间平地,沿淮河两岸展布。2.波状平原(Ⅰ2):地面标高20~50m,相对高差10~20m,由第四纪中晚更新世坡积、冲洪积物组成,分布面积占三分之一,微地貌类型属岗坡地,主要分布女山湖、七里湖及花园湖周边地带,东南部微地貌类型属坡积洪积裙。3.低丘(Ⅱ1):地面标高50~100m,相对高差30~50m,分布在区内南部的管店—石坝—涧溪以南地带,分布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西北部的桥头镇、柳巷镇也有分布。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变质石英角斑岩及千枚岩等组成。4.中丘(Ⅱ2):地面标高60~150m,相对高差50~100m,主要分布于东南部自来桥镇、西部管店镇及北部古沛镇,女山湖镇有零星分布。主要由寒武纪灰岩及中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类组成。5.高丘(Ⅱ3):地面标高60~332m,相对高差100~200m,分布在区内东南部沿涧溪自来桥一带;张八岭石坝一带也有分布,主要由寒武纪灰岩及中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类组成,主要有老嘉山、中嘉山等(图1-1-1地貌图)。二、气象与水文(一)气象明光市属于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5.4℃,7、8月份为高温期,12月及翌年1月为低温期(图1-1-2)。明光市多年(近10年)平均蒸发量1484.6mm,多年平均降水量953.8mm,最大年降水量(1991年)1506.2mm、最小年降水量(2001年)604.3mm。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份,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历年最大月降水量为424.1mm(2003年7月)。(二)水文明光市北部和中部属淮河流域,南部属于长江流域。降水适中,地表迳流通畅。区内主要河流有淮河、池河、涧溪河、南沙河、泊岗引河及护岗河等。湖泊众多,主要有女山湖、花园湖、七里湖、猫耳湖等。现共有各类水库169座,中型水库4座(分水岭水库、石坝水库、林东水库和燕子湾水库),小型水库165座,塘坝1.7万面,总蓄水量达8.7亿立方米。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区内北部,自浮山至小柳巷后,沿泊岗新引河由张风滩转入江苏盱眙,境内流程40km,河床坡降平缓,最大河床宽约500m,浮山站水深约10m。池河:发源于肥东县,流经明光市,在大横山脚下流入本区,境内长约36km。一条支流为南沙河。南沙河发源于老嘉山西麓南部地区,流域面积406km2,流程85km,河床坡降较大,在明光南三叉河与池河汇合,经明光市区流入女山湖。涧溪河发源于明光市杏山北麓,向北流经涧溪镇,在西官山北端流入七里湖及淮河,流域面积455.5km2(其中250.9km2属于明光市),流程41.1km,河道走向弯曲,河水旱季干涸,汛期易泛滥成灾。泊岗引河:1951年治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确定淮河在五河以下干支流分治的原则,要求五河内外水分流,将淮河干流在浮山窑河口、泊岗集和下草湾三处分别堵断。淮河另由泊岗以南开挖引河下泻,引河长7.35km,底宽262m,中泓水深9.26m。女山湖:位于区内西北部,是区内最大的湖泊,也是安徽省著名湖泊之一。湖泊面积为80km2,湖泊水面为12万亩。1983年前湖底高程11.0m,平均水深2.7m。1983年女山湖节制闸建成后,正常蓄水位14.5m,相应蓄水量2.16亿m3。是本区和皖东地区重要水产品基地及重要的旅游区。七里湖:位于女山湖下游,湖的面积46.5km2,湖底高程10.5m,水位在13.0m时,蓄水容量0.72亿m3。花园湖:位于区内西北部的淮河中游,为明光、凤阳共有,共有5万亩水面,本区约2万亩,湖水深2m左右。第二节区域地质环境一、地层岩性区内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徐淮地层分区淮南地层小区与属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交界地带,发育有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中生代白垩纪、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图1-2-1、表1-2-1)。二、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以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侵入岩体零星出露为主,分布面积较小,分布于区内桥头镇、潘村镇、自来桥镇、管店镇范围内,东南部张八岭镇有零星出露,出露面积99.3km2。岩性为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斑岩、辉绿岩、玄武玢岩等。表1-2-1明光市地层表界系统地层名称及符号厚度(m)主要岩性分布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丰乐镇组(Qhf)0-20为灰黄亚砂土与亚粘土互层,局部直接与与基岩接触,其底部为砂砾层及粉细砂。上部为浅黄、灰黄色亚粘土,现代湖泊周围分布的全新统,主要淤泥质亚粘土或淤泥质亚砂土沿淮及其它流的河谷地带上更新统戚咀组(Q3pq)8-25下部为含砾亚粘土,上部为灰黄色亚粘土。普遍含有铁锰质结核。在残丘的坡麓地带为棕黄及黄色亚粘土;在山前平原地带。中部及其它波状平原区上第三系上新统桂五组(N2g)>179灰、棕灰、灰黑色块状橄榄玄武岩、橄榄粗玄岩等分布于中部及东南部中新统洞玄观组(N1d)52上部为棕黄、浅灰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泥岩;中部为灰绿、棕灰、灰白色粉砂岩,含砾岩屑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下部为灰黄、黄绿色砾岩夹含砾岩屑砂岩分布于中部及东南部下第三系始新统土金山组(E2t)张山集组(E2)542109上部为浅红、棕红、砖红色厚玄武质砾岩,砂砾岩与砂质钙质泥岩;下部浅灰色玄武岩、安山质玄武岩和砖红色厚层砂砾岩,钙质砂砾岩;与下伏地层定远组呈假整合接触为砖红、粉红色砂砾岩、含砾砂岩、含砂砾质泥岩、含钙砂质泥岩主要分布于区内西部,沿女山湖南岸有分布仅在区内东南部有少量分布古新统定远组(E1dy)舜山集组(E1s)ss)694119-1621上部为棕红、棕褐色泥质粉砂岩、下部为棕褐色含砾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含砾岩屑砂岩,与下伏地层张桥组呈整合接触上部为灰、灰黄色泥岩、粉沙钙质泥岩,底部为泥砾岩,顶部夹泥灰岩西北部有少量分布东南部少量分布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张桥组(K2)>986上部为砖红色砂岩、粉砂岩,下部为紫红色砂砾岩、砾岩,具水平层理、大型交错层理、微波状层理。与下伏邱庄组呈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区内西南、南及东南部下统邱庄组(K1-2q)2434上段上部为棕红色、灰绿色岩屑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下部为棕红色厚层砾岩,砂砾岩夹岩屑细砂岩;下段为棕红色、紫红、灰绿色岩屑细砂岩、粉砂岩夹钙质泥岩、泥灰岩主要分布在区内东南部新庄组(K1x)>1100上段为灰黄、黄绿色中厚层中细粒岩屑砂岩、粉砂岩等;下段为灰紫、灰黄色厚层砾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夹薄层泥质砂岩主要分布区内北部中元古界张八岭群(Pt1Z)西冷(岩)组(Pt2-3x)>878上部为杂色千枚岩(变熔凝灰岩)及变细碧岩;下部以灰白、灰绿色石英角斑岩、变质凝灰岩为主,夹少量变细碧岩和千枚岩主要分布在区内中部及南部地区北将军(岩)组(Pt2-3bj)>1239上部为绢云石英片岩、千枚岩夹石墨片岩;中部为绢云石英片岩、千枚岩、变质砂岩;下部为白云质大理岩夹少量千枚岩、变质砂岩主要分布在区内南部地区早元古界凤阳群(Pt1FY)白云山组(Pt1b)259—489岩性为中薄层石英岩,底部为含粗砂(或细砾)绢云石英片岩与五河杂岩分界。下伏地层五河杂岩呈平行不整合或不整接触仅在西北部零星分布晚太古界五河杂岩(Ar3WC)>3000主要由变质表壳岩及变形变质侵入体组成的杂岩,岩性以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浅粒岩、变粒岩为主的中深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区内西北部地区PAGE1PAGE74三、地质构造该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以郯庐断裂为界,西北部属中朝准地台的南缘部分,东南部属扬子准地台,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一)褶皱区内主要发育北东向褶皱,东南部处于张浦营背斜,张八岭复背斜位于南部,出露不完整;中部处于嘉山坳陷;西南部处于三界复式向斜;西北部处于古沛断陷盆地及紫阳山向斜(表1-2-2)。(二)断裂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北北东向、北西向。北北东向断裂较为发育,有石门山断裂及嘉(山)—庐(江)深断裂,北西断裂有老嘉山断裂,一般规模较大,性质为壳断裂(表1-2-3)。表1-2-2明光市主要褶皱一览表褶皱名称轴向(°)地层倾角(°)出露长度(km)两翼核部张浦营背斜NEPt2-3XPt2-3bj9--207张八岭背斜NNEPt2-3XPt2-3bj35-5513三界复式向斜SN--NWPt2-3XPt2-3X15—2511紫阳山背斜SNK1-2qK1x2116古沛断陷盆地SNK1-2qK1x2020嘉山坳陷EWE2tE1ss40表1-2-3明光市主要断裂一览表NW四、新构造运动与地震(一)新构造运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在本区表现为差异性的升降运动,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本区地壳稳定上升,河流的下切加大了地面的起伏;中更新世末晚至更新世初,本区表现为全面下降;全新世以来,区内地壳以缓慢的上升为主。(二)地震据地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图(2001)》及其说明(图1-2-2、表1-2-4),工作区明光地震基本烈度属Ⅶ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15,据县志记载,1977年9月21日35分51秒,区内司巷(现属于桥头镇)发生2.1级地震。邻近地区历史上发生5.0-5.5级地震3次,地震活动较为强烈(表1-2-5)。表1-2-4序号时间地点震级震情1(1491.914)5.0地震动摇房屋2(1500.11.18)4.75地震有声3(1552.3.5)4.0地震有声4(1617.6.13-14)4.05(1643.10.13-11.2)4.06(1643.11.28)4.57(1644.2.8)5.5皇陵附近庐塌坏8(1644.11.8,)4.5小震群9(1647.5.15-7.15)4.0小震群、有感55次10(1654.1.11)4.011(1831.11.4-12.3)4.012(1868.10.30)5.5131960.8.114.0141966.7.274.0151970.10.284.2五、岩土工程地质基本特征根据工作区地层的岩性、结构、工程力学性质等,将区内和地质灾害关系密切的地质体划分为岩体、土体、特殊土体三大类,六种工程地质岩组:(一)岩体1.岩浆岩建造(1)坚硬块裂状花岗岩为主侵入岩岩组(γ)主要分布在区内中南部及东南部地区,新鲜岩石强度高,抗压强度75~215MPa,抗水能力好,表层现状多已风化。在本区一般形成中低丘地形,其中以花岗闪长岩构成的斜坡局部风化最为严重、松散盖层往往较厚,在山坡坡度较陡,强降水及居民建房切坡诱发下,可发生滑坡或崩塌灾害。(2)坚硬块裂状玄武岩为主喷出岩岩组()局部分布于明光市东南部,新鲜岩石强度较高,抗压强度160~250MPa,气孔状构造,抗水能力好,不易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在高陡人工切坡处易发生崩塌灾害。(3)坚硬层状凝灰岩为主火山碎屑岩岩组(Pt)主要分布于区内南部的中低丘陵区,女山湖北岸及西部有零星分布。岩石抗压强度120~250MPa,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该岩组抗风化能力低且易于软化,一般形成土质坡,在自然和人为形成的陡坡处,在强降水的诱发下易于发生滑坡及崩塌灾害。2.碎屑岩建造(1)坚硬~较坚硬中厚-巨厚层砂砾岩为主红层碎屑岩岩组(K)广布全区,岩石抗压强度47~130MPa,该工程地质岩组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差,一般风化层较厚,属于易于软化的岩石。一般形成土质斜坡但坡度较缓,不易于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3.变质岩建造(1)坚硬厚-中厚层片麻岩为主的深变质岩岩组(Ar)该岩组主要在区内西北部桥头镇范围内。岩石易于风化,新鲜岩石抗压强度80~220MPa,软化系数0.3~1.3,为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浅粒岩、变粒岩等。一般形成强风化土层构成的斜坡,当土层较厚时易于发生崩塌等地质灾害。(2)坚硬中薄层石英岩为主的浅变质岩岩组(Ptb)仅分布在区内桥头镇范围内。岩石易于风化,新鲜岩石抗压强度80~220MPa。一般形成强风化土层构成的斜坡,当土层较厚时易于发生崩塌等地质灾害。(3)坚硬薄层片岩为主的浅变质岩岩组(Ptj)分布于区内张八岭镇范围内。岩层抗风化能力低,岩石抗压强度120~250MPa,其中的千枚岩为强度低最易于风化的软弱夹层,一般形成土质坡,在自然和人为形成的陡坡处,在强降水的诱发下易于发生滑坡及崩塌灾害。(二)土体1.松散粉细砂土(Qa)该岩组主要分布于东北部淮河沿岸及其它河流的河谷地带,时代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丰乐镇组上部的粉细砂层,结构松散,厚度一般小于5m,与上覆全新统粉质粘土构成二元结构,该岩组抗河流侵蚀能力低,易于发生河湖岸崩。2.高压缩性粉质粘土(Qa)该岩组主要分布于东北部淮河沿岸及其它河流的河谷地带,时代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丰乐镇组上部的粉质粘土,厚度小于5m,一般具高压缩性,软塑~可塑,与下覆全新统粉细砂土构成二元结构,该岩组抗河流侵蚀能力较低,较易于发生河流岸崩。(三)特殊土体(1)弱膨胀潜势土(Qb)主要分布于区内中部的波状平原范围内,岩性以中晚更新统粘土及粉质粘土为主,结构较紧密,可塑硬塑,地基承载力较高,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该岩组具弱膨胀性,根据取样测试结果,岩土自由膨胀率一般40%-60%,最高可达78%(中等膨胀潜势),可造成民房不同程度开裂变形损毁。(2)软土(Qr)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潘村镇范围内,岩性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软塑~流塑,承载力50~80KPa。软土埋藏深度0.5~15m不等,厚度0.5~1.5m,压缩性高,地基承载力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造成地面建筑物沉降变形破坏。六、水文地质基本特征根据地下水含水介质特征,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红层)孔隙裂隙水、玄武岩裂隙孔洞水、基岩裂隙水5类。(一)松散岩类孔隙水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沿淮河及其它河流的河谷平原地带,含水层厚度一般为3—10m,含水层顶板埋深5—15m,含水层岩性以粉细砂为主;沿淮河及其它河流的河谷平原地带单井涌水量可达100-1000m3/d,水量较丰富;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l—Ca·Na型水,溶解性总固体小于1g波状平原区含水层以粉质粘土为主,富水性很差,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0m3/d,属HCO3—Ca·Mg型水,溶解性总固体小于1g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为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而以蒸发及人工开采排泄为主,根据野外调查,地下水位埋深一般2-10m。(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分布于区内南部张浦营—老嘉山一带。埋藏于巨厚的西冷组变质岩之下,一般大于250m(据312地质队在此找矿施工ZK02孔资料)。岩性为上元古代北将军组(Pt3pj)纹层状大理岩,厚度一般大于100m,裂隙岩溶发育。江苏一水在张浦营西北为部队找水,在约350m的钻孔中揭露部分北将军组地层,抽水降深27.91m,水量可达463.97m3/d。(三)碎屑岩(红层)孔隙裂隙水分布于区内中北部平原区。碎屑岩(红层)孔隙裂隙水赋存于白垩系-第三系的碎屑岩的孔隙和裂隙中,以砂岩为主的岩性富水性相对较大,水量10-100m3/d,HCO3—Na·Ca或HCO3·Cl—Ca·Na型水,溶解性总固体0.3-0.7g/l;砂岩及泥岩含水岩组富水性相对较弱,水量一般小于50m3/d;以泥岩为主的岩性含水极弱,一般为不含水层。(四)玄武岩裂隙孔洞水零星分布于区内东南部自来桥、涧溪、涝口、三关等地。地层为上第三系桂五组(N2g)的气孔状玄武岩和块状玄武岩。前者气孔、节理、裂隙较为育,具有一定的连通性,富水程度相对较好,是主要含水层。在一些露头地段,当地下水运移遇到泥岩或致密状玄武岩等隔水层时,呈泉水溢出,形成接触下降泉,流量一般10-100m3/d,如三关泉、官山泉。地下水位埋深2.0-4.0m,年水位变幅1.6-3.6m。(五)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区内南部及北部司巷镇,地貌上属侵蚀丘陵,为缺水地区。基岩为上太古界—上元古界的一套中等变质岩夹中酸性侵入岩体和岩脉。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呈带状和块状分布,在褶皱的轴部及张性断裂带上,富水性相对较强,其它地段较差。地下水属裂隙型潜水,水位埋深2.0-6.0m,年水位变幅1.2-3.5m。区内基岩裂隙水亦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一般以下降泉形式排泄。七、人类工程活动特征女山湖中有大约300多艘采砂船在湖中采砂,近千艘船从事河砂运输,不合理和过量的采砂活动导致古沛镇、桥头镇女山湖沿岸发生不同程度的湖岸崩塌。明光市人口较多,经济相对发达,人类工程活动比较强烈,境内有京沪铁路、104国道和南洛高速公路通过,所辖的12镇1个乡及4个街道办事处亦均有乡村公路相连,丘陵区铁路公路沿线局部存在不合理切坡现象,这是诱发崩塌的一个因素。明光市目前地下开采矿山仅有2处金矿,开采规模均为小型,开采方式为充填式,尚未诱发地面塌陷。露天开采有60余处凹凸棒石粘土、建筑材料、玄武岩、花岗岩等。涧溪镇官山采石场(在采)可能破坏山体稳定性(表1-2-5)。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区内闭坑矿山均不存在地质灾害隐患。表1-2-5明光市矿山开采情况一览表矿数开采规模生产矿山闭坑矿山铁矿2小型2玄武岩6小型61凹凸棒粘土15小型15建筑材料40小型2812石英岩1小型1花岗岩1小型1第二章地质灾害分布与特征第一节地质灾害发育概况一、地质灾害概况明光市位于安徽省江淮波状平原与沿江丘陵平原的交汇处,东南部为起伏不平的丘陵,中部为岗丘洼地相间的波状平原,北部为地势平缓的河谷平原,整个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区内道路、城镇、水利工程建设、矿山开采、河湖内采砂等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通过本次调查,明光市共发生崩塌、岸崩等15处,地质灾害种类有二种,其中:崩塌5处、岸崩10处。灾害规模小型7处、中型8处,此次调查未发现有滑坡、地面塌陷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此次调查发现了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共128处(242个自然村),有6处软土分布。区内三界-老嘉山-西桃园林场、涧溪-官山、明南-大横山地带,地貌类型以中低丘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工程地质岩组以坚硬层状凝灰岩为主火山碎屑岩岩(Pt)为主,次为坚硬-较坚硬中厚-巨厚层砂砾岩为主红层碎屑岩岩组(K)。明西-张大山地带,地貌类型为中丘,地形起伏较大。工程地质岩组以以坚硬厚-中厚层片麻岩为主的深变质岩岩组(Ar)为主,及坚硬-较坚硬中厚-巨厚层砂砾岩为主红层碎屑岩岩组(K)。表2-1-1明光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览表单位:处河流岸崩规模按平均每年崩塌方量比照山体崩塌规模标准划分,小型<1万m3、中型1万-10万m3、大型10万-100万m3、巨型≥100万m3。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1、空间分布中部岗丘洼地相间的波状平原区;软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潘村镇,女山湖镇、柳巷镇有少量分布。2、时间分布表2-1-2明光市各乡镇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统计表管店镇70.932000451三界镇135.621000155明南街道办事处83.101500018190.1089张八岭镇1203600030020.01711自来桥镇172.33200018610.0011石坝镇27051000189100.03710涧溪镇23050000217190.083118泊岗乡2218000818柳巷镇583100053460.121(1)6女山湖镇186.741000220100.059(1)10苏巷镇1092400022060.0556潘村镇21061000290300.162(4)30古沛镇126.130000238220.174715桥头镇1343100023190.06718明西街道办事处130.63000023080.04626明东街道办事处193.52000010330.0163明光街道办事处83.2120000144280.07226合计=SUM(ABOVE)2335=SUM(ABOVE)643000143510(6)=SUM(ABOVE)128第二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一、崩塌本次调查共发现崩塌5处,1处位于张八岭镇嘉山村管田组,由于修南洛高速机耕路通道切坡修所致;稳定性差。规模等级为小型,坡高6m、坡宽30m、坡度78°、坡向330°,崩塌规模约200m3,为岩质斜坡,斜坡结构类型属逆向坡,地层岩性为石英角斑岩(表2-2-1)。崩塌组成物为石英角斑岩强风化的残坡积物(图2-2-1、图2-2-2)。该处崩塌,处于高速公路边人工切坡处,切坡、强降水是崩塌的主要诱发因素,各类切坡体上残坡积土体厚或岩石破碎是崩塌发生的基本地质条件。另有4处崩塌位于石门山-卞庄站京沪铁路边,发生时间均在1991年6-7月,崩塌物均为为残坡积粘性土,属于强降水诱发的路堑崩塌。通过本次调查访问,4处崩塌隐患点均已进行治理。明光市5处崩塌均处于道路人工切坡处,切坡、强降水是崩塌的主要诱发因素,各类切坡体上残坡积土体厚或岩石破碎是崩塌发生的基本地质条件。二、岸崩本次共调查岸崩10处,其中河流岸崩2处,湖岸岸崩8处。2处河流岸崩均为小型(岸崩方量按平均每年汛期河岸崩塌量计),分别发生于张八岭镇二道河和涧溪镇白果河沿岸;8处湖岸岸崩均为中型,发生于女山湖北岸(表2-2-2)。表2-2-1崩塌基本地质环境表表2-2-2岸崩基本地质环境表地理位置涧溪镇鲁峰村古沛镇姚陈村古沛镇白阳村古沛镇卢咀村古沛镇亮山村古沛镇楼张村楼张古沛镇大夏村古沛镇林咀村桥头镇查渡村前郢湖岸崩塌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湖内众多采砂船过量采砂造成岸坡失稳所致,时间上多发生于九十年代之后,每年汛期均有发生,已造成农田损失约4103亩。目前该湖段采砂活动仍在继续,湖岸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野外调查,明光市淮河其它河段基本无采砂活动,河岸亦以人工堤坝为主,这些河段基本无岸崩发生。三、膨胀土危害明光市膨胀土分布于北部波状平原区,膨胀土变形灾害较为普遍。此次调查共采取第四系膨胀土样54个,样点主要布置于有膨胀土变形灾害的自然村,部分对照性布置于无膨胀土变形灾害的自然村,取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样深度1.0—2.0m,根据测试结果,中上更新统粘土及粉质粘土自由膨胀率一般40%-50%,最大78%(该取样处位于中丘地带,取样点高程32.8m),多属弱膨胀土(表2-2-3)。总体上中北部波状平原区土体膨胀率相对较大,而以女山湖镇、苏巷镇、明东办事处、明南办事处及石坝镇一带土体膨胀率高,膨胀土变形灾害相对严重;而南部中高丘及北部低中丘地带土体膨胀率较低。表2-2-3第四系更新统土样自由膨胀率统计表最大最小〈2020-4040-5050-6565-80180021421802160011011000200200522100=SUM(ABOVE)542=SUM(ABOVE)5=SUM(ABOVE)31=SUM(ABOVE)14=SUM(ABOVE)2除城镇之外,明光市居民建房主要为砖瓦结构的瓦房与平房,基础埋深0.5~1.5m,平原区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大于2m,民房基础在地下水位之上,存在遭受膨胀土的危害的基本地质条件。据此次调查访问结果综合分析,明光市膨胀土危害具有如下特征:1.有膨胀土危害的自然村呈星散状或局部的块状分布。一般以一个或几个自然村相连存在膨胀土危害。而相邻村庄基本无膨胀土危害。2.膨胀土危害主要造成民房不同程度开裂,按房屋开裂特征和程度将房屋损毁程度划为三度:轻度损毁的,房屋裂缝宽小于2cm,垂向及斜向非贯穿型为主,多发生于门窗等建筑结构薄弱处;中度损毁的,裂缝宽2-5cm,贯穿型和非贯穿型,以斜向或倒八字型为主;重度损毁的,裂缝宽度大于5cm,倒八字贯穿型裂缝为主。依据上述划分标准,明光市膨胀土危害以轻-中度为主,少数为重度(见附照片2)。3、受膨胀土危害损毁的房屋多为2000年以前尤其是80年代建的老瓦房,这期间居民建房地基开挖深度一般小于1m很浅,多为毛石结构或三合土处理,抗膨胀变形破坏的能力差;2000年之后建的平房或楼房,地基开挖深度大,一般以钢筋圈梁处理,抗膨胀土变形破坏的能力较强。4.膨胀土危害的自然村多分布于岗坡地及岗地、地下水位埋深大变幅大的地带。这些地带一般土体的膨胀性较强,另外地下水位埋深大变幅大使饱气带土体含水量变化增大亦加大了膨胀土变形程度。四、软土分布区据本次调查访问,软土分布区区位于明光市东北部女山湖及淮河沿岸地带,主要分布在潘村镇范围内,柳巷镇及女山湖镇有少量分布,面积100.52km2。该区地貌属河谷平原,据勘查和调查访问,软土埋深0.5~15m,厚度一般0.5~1.5m,孔隙比1.45~1.64。人类工程活动以村镇建设及河流圩堤修筑为主,目前未造成损失。第三节主要影响因素一、人类活动因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是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逐年加剧,对地质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明光市与地质灾害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公路切坡、矿山开采、河床采砂等。(一)公(铁)路切坡(二)矿山开采(二)湖床采砂湖床采砂易导致湖岸斜坡失稳,从而诱发湖岸崩塌的发生,根据此次调查及访问,在古沛镇及桥头镇沿女山湖约14.5km的湖岸段,自1991年以来,大量的采砂船一直从事采砂活动,由此,造成该段湖岸岸坡失稳,每年汛期均发生岸崩,最严重的桥头镇查渡村前郢组湖岸强降水年份可后退约5-6m。二、气候因素明光市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份,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明光市多年平均蒸发量1484.6mm,蒸发量大,地下水垂向交替作用强烈,饱气带膨胀性土体含水量变化大变化频繁,本区大气影响极剧层深度约为1.40m,居民建房一般在该深度以浅,易于受膨胀土变形危害。第四节地质灾害稳定性及危害程度表2-4-2崩塌、岸崩稳定性及潜在危害程度表

第三章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第一节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分布及特征通过本次调查,明光市已发生的5处崩塌、10处河流(湖)岸崩,除4处铁路沿线崩塌稳定性好外,其余均处于稳定性差状态,即仍存在隐患,其分布及特征第二章已作论述。区内4处不稳定斜坡均是由于人工切坡所造成,均为岩质小型斜坡,切坡面一般岩石破碎,坡度较陡,其中桃源巷斜坡(MG442)已进行工程治理。桃源巷斜坡(MG442)位于明光街道韩山社区桃园巷113号,斜坡坡高8m、坡宽50m、坡度75°坡向165°。该斜坡于2005年4月发生局部塌方,坡顶围墙出现开裂,造成失稳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人工采石,切坡后未采取防护措施。该斜坡现已进行治理,无地质灾害隐患。管田斜坡位于张八岭镇嘉山村管田组,由于修南洛高速公路的过路涵洞,山体切坡所致。坡高7m、坡宽25m、坡度75°坡向320°。于2007年7月10日发生局部塌方,主要崩塌物为石英角斑岩风化形成的残破积物。大巷斜坡位于三界镇梅郢村大巷组,由于人工切坡修路建房所致。坡高10m、坡宽120m、坡度55°坡向280°。斜坡岩性为石英角斑岩,岩体节理较发育,岩体破碎,风化强烈。岗集斜坡位于明西街道办事处岗集村104国道边,由于切坡修公路所致,坡高10m、坡宽120m、坡度78°坡向290°。斜坡岩性为辉绿玢岩,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局部节理密集,坡脚有少量剥坠落物堆积。第二节地质灾害隐患的稳定性及潜在危害程度区内所调查3处斜坡均处于稳定性差或较差状态,因此这些不稳定斜坡均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主要威胁行人及车辆通行的安全,各隐患点稳定性及潜在危害程度如下表3-2-1所示。表3-2-1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及险情表野外编号名称地理位置目前稳定状态今后变化趋势威胁人口威胁财产(万元)险情规模等级MG462管田斜坡张八岭镇嘉山村差差行人车辆小型小型MG461大巷斜坡三界镇梅郢村较差较差行人车辆小型小型MG631岗集斜坡光市明西街道办事处岗集村较差较差行人车辆小型小型第三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原则一、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原则依据“以人为本”的总原则和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要调查灾种的设计要求,使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工作有所侧重,并能较好的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危险性特点,确定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原则:选取危险性大、稳定性差,有代表性的重要地质灾害点;3、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不作为重要地质灾害点。根据以上原则、方法,选取4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预测评估(见表3-3-1)。表3-3-1明光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估综合分析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形成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地表水活动等)、主要影响因素、实地调查的变形迹象等,判定其现状稳定性和趋势稳定性;依据实际调查访问结果,确定其威胁的人数和财产数额;根据受威胁对象与地质灾害体的空间关系及地质灾害体类型、规模、稳定性等分析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第四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初步评估与预测一、姚陈湖岸崩塌姚陈湖岸崩塌处于古沛镇姚陈村(调查点坐标E:118°02′00″、N:32°56′12″),该崩塌每年汛期均有发生,崩塌物为粉质粘土。湖岸坡高4m、坡宽1000m,规模8000m3(照片MG598),受威胁人口50人,威胁财产5万元,毁坏农田近300亩。据现场调查和访问,附近有人工采砂活动。造成湖岸崩主要原因是吸砂船抽吸女山湖湖底砂土诱发岸坡失稳。岸崩造成大量良田被毁,危胁着农业生产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禁止吸砂船采砂,同时应采取治理措施。二、卢咀湖岸崩塌Qp卢咀湖岸崩塌处于古沛镇卢咀村(调查点坐标E:118°03′01″、N:32°57′17″),该崩塌每年汛期均有发生,崩塌物为粉质粘土。该崩塌最早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每年汛期湖岸后退近3m。湖岸坡高5m、坡宽1500m,规模15000m3,受威胁人口40人(照片MG600)、威胁财产10万元,已造成危害为毁坏房屋300间,毁坏农田近400亩。Qp据现场调查和访问,岸崩已造成卢咀自然村原址整体搬迁。造成湖岸崩原因主要是吸砂船抽吸女山湖底砂土诱发湖岸崩塌。岸崩造成大量良田被毁,危胁着农业生产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禁止吸砂船采砂,同时应采取治理措施。三、楼张湖岸崩塌楼张湖岸崩塌处于古沛镇楼张村(调查点坐标E:118°01′44″、N:32°57′43″),该崩塌每年汛期均有发生,崩塌物为粉质粘土。该崩塌最早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每年汛期湖岸均发生崩塌,已累计毁坏农田1000余亩。该岸崩湖岸坡高5m,坡宽2000m,规模20000m3,受威胁人口35人(照片MG604)、威胁财产10万元QpQpQp3q造成湖岸崩原因是吸砂船抽吸女山湖砂土引起及未护坡所致。岸崩造成大量良田被毁,危胁着农业生产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部门加强监管,Qp3q四、大夏湖岸崩塌大夏湖岸崩塌处于古沛镇大夏村(调查点坐标E:118°04′04″、N:32°59′17″),该岸崩湖岸坡高4m、坡宽1500m、规模12000m3,受威胁人口45人(照片MG606)、威胁财产10万元QpQp造成湖岸崩原因是吸砂船抽吸女山湖砂土引起及未护坡所致。岸崩造成大量良田被毁,危胁着农业生产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禁止吸砂船采砂,同时应采取治理措施。Qp3q

第四章Qp3q第一节分区原则、方法一、分区原则二、分区方法因此现状崩塌、滑坡灾害强度指数Zx取为0,其权值r2取为0.2,则r1取为0.8,即Z=Zq0.8。表4-1-1潜在崩滑地质灾害形成条件表度分值赋值表年平均降水量单位为mm;林木覆盖率单位为%,但草、竹、茶地不计入林木覆盖面积;村庄密度是以单元格内村庄的集中程度为依据,单位为个/单元格;矿山开采密度:是以单元格内矿山的集中程度为依据,单位为个/单元格断层密度是以单元格内主要断层的长度为依据,单位为km/单元格;道路密度是以单元格内公路和铁路的长度为依据,单位为km/单元格。各表度分值的权重如下:根据软土厚度进行软土危害易发程度划分,软土厚度≥0.5m的作为软土变形灾害易发区,软土厚度<0.5m的作为软土变形灾害非易发区。三、分区结果1.地质灾害中易发段(Ⅱ)古沛—桥头湖岸岸崩地质灾害中易发段(Ⅱ)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Ⅲ)(1)三界—老嘉山—西桃园林场崩塌低易发区(Ⅲ1);(2)涧溪—官山崩塌低易发区(Ⅲ2);(3)明南—大横山崩塌低易发区(Ⅲ3);(4)明西—张大山崩塌低易发区(Ⅲ4);(5)女山湖—明东—西潘膨胀土变形灾害易发区(Ⅲ5);(6)中淮—太平—安淮软土变形灾害易发区(Ⅲ6)3.地质灾害非易发区(Ⅳ)(1)泊岗—苏巷—明南地质灾害非易发区(Ⅳ1);(2)东郢—明南—小路—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