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郑伯克段于鄢杨_第1页
yang郑伯克段于鄢杨_第2页
yang郑伯克段于鄢杨_第3页
yang郑伯克段于鄢杨_第4页
yang郑伯克段于鄢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伯克段于鄢思考·探究二思考·探究一思考·探究三1思考·探究一郑庄公母子之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他们母子间感情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郑庄公母子的感情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姜氏因为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这是造成母子冲突的起因;姜氏为共叔段争得京邑,又怂恿他扩充势力,庄公设计圈套,欲擒故纵,使母子兄弟之间感情急剧恶化;姜氏阴谋里应外合帮共叔段弑兄篡位,庄公一举铲除异己,将姜氏流放城颍,矛盾公开激发,母子兄弟反目成仇;经颍考叔的教化,庄公母子隧道里相见,重归于好。他们母子间感情之所以恶化,一方面是姜氏偏爱共叔段,怂恿其谋反,另一方面庄公不劝其母,不教其弟,竟然处心积虑剪除共叔段。后来庄公母子感情之所以能够恢复,是因为庄公人性没有完全泯灭,又有颍考叔的教化帮助。2思考·探究二结合课文情境细读第七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课文的记叙,“段不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郑志”体现了郑庄公怎样的思想性格?3这段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答:修建京邑城墙超过百雉,违反先王规定的规格,公然向庄公挑衅;先命西北二边邑贰属于自己,接着干脆据为己有,肆意扩张势力;修治城郭,招兵买马,打造兵器,极力备战,企图袭击郑国都,起兵弑兄篡位。答:郑庄公表面上步步退让,不动声色,其实是欲擒故纵,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而不是防微杜渐,小惩而大戒之。这就使共叔段一步步陷入不义不忠、篡权夺位的陷阱,终于被赶出郑国。“郑志”集中概括了他工于心计,老谋深算,心毒手辣的思想性格。答:这段语言用议论的形式,解释“春秋笔法”,要言不烦,准确地评价了人物事件;所谓“春秋笔法”就是指行文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着褒贬大义的写法。

3故事简述这题目里含有一个故事:隐公之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4课文的层次结构全文共5段,分4个部分:

一、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公叔段。从而交待了庄公母子不合,兄弟争斗的原因。(矛盾的开端)二、写公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庄公虚伪应对,实怀杀机。(矛盾的激化)

1、公叔段得到京地作封邑。2、公叔段在京地建城,公然超过先王制定的规格。3、公叔段逐步将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三、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矛盾的解决)四、庄共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矛盾的解决)

1、颖考叔设法为庄公排忧解难。2、姜氏、庄公“遂而相见”的经过。3、作者托名君子的评论。51、庄公形象讨论。《古文观止》选其为第一篇,对庄公的评述很有代表性,从前到后共用了“他邑唯命”(四字毒甚)“焉辟害”(毒甚)“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庄公之心愈毒矣)

“无庸,将自及”(毒甚)

“不义不暱,厚将崩”(更加惨毒矣)“尔有母遗,衣我独无”(非复前日含毒恶甚)“其乐也融融”(则知其前之阴毒也)

“其乐也泄泄”(从前一路刻毒惨伤之心)

“毒”字用了九次,归结为一句话“残忍之尤”。

6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他到底是巨奸还是理智明君?请大家发言(讨论)7本文的人物形象:

郑庄公阴险毒辣,杀段是他的夙愿。大臣祭仲、子封等人,都不知道他的阴谋,十分焦急地劝他赶快行动。可见他的确很阴险,而且隐藏内心活动十分成功。“姜氏欲之,焉辟害?”,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再到“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日匿,厚将崩。”,最后到“可矣。”语义由浅到深,由轻到重。前面几句,是量变,最后的“可矣”是质变。庄公的老谋深算,从这里看得十分清楚。可以这样说:共叔段的野心,完全是庄公有意造成的,这样庄公才有可能找到借口灭段。《左传》中所说的“郑志”就是说的庄公的隐藏内心活动,不露声色。庄公对亲生母亲姜氏丝毫不讲情面,一直到将她放逐在外。最后的“既而悔之”以及“隧而相见”那种乐呵呵的戏剧性场面,到底是人性尚未彻底泯灭呢?还是以此表孝道来迷惑人民、笼络人心呢?或者是《左传》的作者有意不指明,让读者自己去独立思考呢?很难说得清楚。8郑庄公的做法也有迫不得已的因素宗法制度下的继承原则:“立嫡以长为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强调正室正统,所以历史上每个朝代新君即位之日,也大都是许多竞争者被杀之时。郑庄公此人由于某些被动的原因,隐忍以久,既可说其心计高,也可说比别的国君高明一点。9

作者用冷峻的"春秋笔法",表面看来不置褒贬,实际上却从字里行间十分成功地刻划出庄公的伪善和阴险,也曲折地反映出他的矛盾心理。刻划了姜氏的自私、刁钻、古怪的残缺、扭曲的性格,她对亲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厌恶、一个却偏爱纵容得不得了,她不是一个好妻子,更不是一个好母亲。文中也十分成功地刻划了共叔段的狂妄、贪婪和愚蠢。(历史上的共叔段可能是一个很不错的政治家,这从《诗经》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诗经·郑风》中的《叔于田》和《大叔于田》都把段作为正面人物来歌颂。)另外,本文还巧妙地刻划了颍考叔的机智和聪明.10总结

1左丘明开出一剂良药;只要孝心永存心中,一切都可变的美好,所以他写了后半截的故事。(182个字)只不过这场宣扬孝心的过程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如同在看一幕丑剧。那种表演令人作呕!反映出儒家的礼教观念的尴尬。

2“为母子如初”,怎样如初的问题,供大家思考。我个人理解是如“没有撕破脸之前”,放逐之前,“心里当寇仇,脸上涂蜜油”那样吧!肮脏的政治角逐,人性的泯灭,哪能是善良而又天真腐迂的儒生们提倡的孝能解决的呢。

111惊姜氏2遂恶之3子姑待之4贰于己5伐诸鄢6有献于公7食舍肉8君何患焉思考·探究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使……惊、惊吓厌恶姑且两属,不忠心相当“之于”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放弃、留下担心12【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译文】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13【原文】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译文】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14【原文】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文】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多行不义之事,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15【原文】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译文】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辛丑那一天,太叔段逃到共国。16【原文】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译文】《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便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这么处理含有责难郑庄公的意思。17【原文】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译文】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颖,并且发誓说:“不到地下泉水(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颖考叔的,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颖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颖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18【原文】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译文】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颖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颖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想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19【原文】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译文】君子说:“颖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颖孝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20【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1【原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哪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22【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23【原文】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译文】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24【原文】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