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门宴司马迁知人论世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年十岁诵古文,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陈涉起义后,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同为楚怀王所辖的主力军。项梁死,刘项分别战于黄河南北。楚怀王曾与诸将相约,谁先入关,就是关中王。项羽在巨鹿一带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则从黄河以南打进函谷关,攻下咸阳。刘邦攻下咸阳后,吞并霸上,遣将把守函谷关,不纳诸侯,欲称关中王。项羽听说后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举行的,它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这次宴会隐含杀机,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鸿门宴”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写作背景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故事开端(1-2)故事发展、高潮(3-4)故事结束(5-7)
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中与宴后三个部分。《史记》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字词注音欲王wàng关中飨xiǎng士
为wèi击破沛公军崤xiáo山好hào美姬jī
鲰zōu生熟与君少长zhǎng奉卮zhī酒为寿从百余骑jì戮lù力而攻秦范增数shuò目项王樊哙kuài举所佩玉玦jué交戟jǐ之卫士
瞋chēn目视项王目眦zì尽裂按剑而跽jì沛公之参乘shèng赐之彘zhì肩切而啖dàn之
人方为刀俎zǔ何辞为wéi道芷zhǐ阳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
欲王(于)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之)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
犒劳替我打败在这个。当:介词,在。驻扎在劝告
崤山以东称王,名作动让作(他的)国相占有它向……报告
驻军,名作动没有能跟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
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贪图喜爱美女取用宠幸小处看那里的云气是五彩颜色云气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时机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无伤告密亚父定计北东西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舞剑之处南樊哙项庄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①为之奈何:怎么处理这件事呢?为:对。之:这件事。奈何:怎么。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而且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可以古:可以用来今:表允许;能力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①善:好好地。②把:握,抓住。③揕(zhèn):刺。④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见,被。陵,侵犯,欺侮。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好好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既然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好好地既然这样,那么被动句式①为“为……所……”②见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见……于……”例:为我所用例:见笑于大方之家例:见陵之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①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这里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偏袒,袒露一只臂膀。扼:握住。②拊(fǔ)心:捶胸,这里形容非常心痛。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了。偏袒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其中一方第3段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译文: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宫为奴。如今听说(秦国)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悬赏将军的头。(您)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每次想起来,常常痛到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而且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处理这件事呢?”第3段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译文: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好好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了。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第4-6段匕首(bǐ)淬(cuì)濡缕(rúlǚ)装遣(qiǎn)忤视(wǔ)
旺盛、盛大盛动词(chénɡ)(shènɡ)盛饭、盛满形容词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第4-6段匕首(bǐ)淬(cuì)濡缕(rúlǚ)装遣(qiǎn)忤视(wǔ)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第4-6段匕首(bǐ)淬(cuì)濡缕(rúlǚ)遣(qiǎn)忤视(wǔ)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①驰:驾着车②盛(chéng):装。③函封之:用匣(xiá)子封装起来。函,匣子。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已经(这样了),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已经于是用匣子名词作状语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①预求:预先寻求。②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个收藏匕首的人。③工:工匠。④以药淬(cuì)之: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淬,把烧红的铁器浸入水或者其他液体,急速冷却,使之硬化。⑤濡(rú)缕(lǚ):沾湿衣缕。濡,浸湿,沾湿。在这时候,太子预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那把用毒药水淬过的匕首)来试人,血沾湿衣裳,人没有不立马死亡的。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在这时连词于是古:今: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①忤(wǔ)视: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②为副:做助手。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第4-6段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译文:太子听说以后,驾着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已经(这样了),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在这时,太子预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那把用毒药水淬过的匕首)来试人,血沾湿衣裳,人没有不立马死亡的。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第4-6段顷(qǐnɡ)
叱(chì)
变徵(zhǐ)
瞋目(chēn)
ɡuàn
ɡuān
皇冠、衣冠冠冠军桂冠ɡuàn
夺冠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qǐnɡ)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chì)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zhǐ)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第4-6段顷(qǐnɡ)
叱(chì)
变徵(zhǐ)
瞋目(chēn)
hé
hè
曲高和寡和和谐huó
hú
huo
和面和牌暖和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qǐnɡ)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chì)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zhǐ)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第4-6段顷(qǐnɡ)
叱(chì)
变徵(zhǐ)
瞋目(chēn)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①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在遥远的地方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遥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①顷之:不久,短时间。②迟之:嫌荆轲动身迟缓。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于是又去请他,说:“时间已经不多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派遣秦武阳!”认为……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请允许我已经使动用法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阙秦以利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使…侵损、消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1.烛之武退秦师①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③渔人甚异之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她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惊异。①觉得/认为……②对……感到……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①顷之:不久,短时间。②迟之:嫌荆轲动身迟缓。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于是又去请他,说:“时间已经不多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派遣秦武阳!”认为……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请允许我已经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①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反,通“返”,回来。竖子,对人的蔑称。荆轲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回来向太子复命,那是没用的人!“返”,回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①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②请辞决矣:我就辞别了。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那就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于是出发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①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穿衣、戴帽名词作动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①高渐离:荆轲的朋友。②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悲凉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①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②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③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形容意志坚决。又发出激愤的声音,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登上车而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①〔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翻译成“使……成为边境”。③〔肆其西封〕往西扩大边界。意思是晋国灭了郑国以后,必将灭秦。肆,延伸、扩张。③〔阙(quē)秦〕使秦国土地减少。阙,侵损、削减。④〔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焉,在哪里。之,指代土地。(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西边的边境。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在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在东边已经使……成为边境名词作状语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①〔收〕占领。②〔北〕向北(名词用作状语)。③略:掠夺,夺取。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向北进军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到达打败俘虏向北全部;所有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第三段岂()谒()樊()督亢(dūkànɡ)qǐyèfán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①〔收〕占领。②〔北〕向北(名词用作状语)。③略:掠夺,夺取。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向北进军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到达打败俘虏向北全部;所有
《春秋》即《春秋经》,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文学常识:《春秋》《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③〔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过郑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以,因为。④〔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贰:背叛,有二心。⑤〔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军。函陵,郑国地名。⑥〔氾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本义:军队(n→v)驻扎
佚之狐⑦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⑧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⑨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⑦〔佚(yì)之狐〕郑国大夫。⑧〔若〕假如。⑨〔辞〕推辞。⑩〔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⑪〔犹〕尚且。⑫〔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已,同“矣”。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危险了,如果能让烛之武去见秦伯,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②〔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过,过错。③〔然〕然而。④〔许之〕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之,指代(见秦君)这件事。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您也有不利(的地方)啊!”(烛之武)答应了这件事。焉:语气词这您是这判断动词第二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bó)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ɡōnɡ)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fú)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第三段缒()鄙()薄()焦()瑕()肆()阙()盟()杞()逢()
zhuìbǐjiāobóxiásìquēméng阿房宫pángqǐpáng戌(xū)
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薄(bó)
(báo)
单薄、刻薄口语书面语衣服有点薄(bò)
薄荷戍(shù)戊(wù)纪年方法(地支)守卫边疆纪年方法(天干)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020年庚子年2019年乙亥年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bó)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ɡōnɡ)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fú)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第三段缒()鄙()薄()焦()瑕()肆()阙()盟()杞()逢()
zhuìbǐjiāobóxiásìquēméng阿房宫pángqǐpáng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①〔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②〔既〕已经。③〔敢以烦执事〕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已经好处如果您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bó)也。①〔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②〔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③〔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把……当做边邑增加为什么雄厚(n→v)薄弱楚国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放弃(围郑)。②〔行李〕出使的人。③〔共(ɡōnɡ)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共,通“供”,供给。其,指代使者。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把……作为供给放弃认为以为出使的人把……作为以(之)为行李出使的人。出行的人所带的东西。古义:今义:
供奉、供品
供提供、供给(jǐ)
(ɡōnɡ)(ɡòn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①〔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这句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③〔许君焦、瑕〕(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两座城池。恩惠曾经早上(v→n)晚上
在这里;在那里
焉子亦有不利焉
一词多义语气词“啊”疑问词“为什么”焉用亡郑以陪邻
“于此”朝济而夕设版焉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①〔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这句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③〔许君焦、瑕〕(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恩惠曾经早上(v→n)晚上在这里夫晋,何厌之有?①〔夫(fú)〕:放于句首,不翻译。翻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满足满足厌厌恶古义:今义:正常语序:晋,有何厌?主语谓语宾语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典型句式:何……之有?贪得无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①〔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翻译成“使……成为边境”。③〔肆其西封〕往西扩大边界。意思是晋国灭了郑国以后,必将灭秦。肆,延伸、扩张。③〔阙(quē)秦〕使秦国土地减少。阙,侵损、削减。④〔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焉,在哪里。之,指代土地。(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西边的边境。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在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想要在东边使……减少在哪里已经扩张边境使……成为边境
在这里
焉子亦有不利焉
一词多义语气词“啊”“为什么”焉用亡郑以陪邻
“于此”在哪里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朝济而夕设版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①〔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希望考虑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①〔说〕通“悦”,高兴的意思。②〔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国大夫。戍,戍守,即守卫郑国。③〔乃还〕于是秦国就撤军了。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结盟高兴于是(n→v)守卫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bì)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读准字音fufūfú丈夫渔夫、农夫放于句首;这;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①〔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晋国大夫狐偃(晋文公的舅舅)的字。之,指秦军。②〔公〕指晋文公。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微,假如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夫人,那人,指秦穆公。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假如没有请求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损害。⑤〔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⑥〔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易,替代。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损害依靠代替明智结交用吾其还也。亦去之。
⑦〔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⑧〔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离开还是古: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离开去第四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方案
- 防火的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英语写作提升专项训练方案
- 仓储安全培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308护理综合优题库及答案解析
- 脑部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儿童安全常识问答题库及答案解析
- 语文古诗文诵读与赏析方法教案
- 安全灯谜题库及答案解析
- 水城安全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黔西南州民政局公益性岗位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DHCP课件讲述教学课件
- 一国两制课件
- 隔震支座安装施工方案
- 中药生物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4年武汉商学院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捶草印花课件
- vin码打印管理办法
- 银行反电诈培训课件
- tesol考试的样卷及答案
- DB32-T 5156-2025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