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_第1页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_第2页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页共16第16页共16页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学习者特征:高一新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及策略: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媒体:版图教学实施:情景创设:投影图片小组观察交流:①台风发生的季节和区域②台风四周的气流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台风眼处的天气特征如何?为什么?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台风会带来什么影响?(2台绘制)教师精讲:评析学生绘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图(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讲清楚:①等压线的的闭合与中心气压是低压特征,故命名低压②回顾旧知识,标注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气流向中心旋转,中心的气流向上旋转,故命名气旋。③气旋与天气关系④此天气系统与我国的天气关系。典型例子,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和梅雨伏旱天气,特别要讲清副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联系,这是疑难点。突破难点步骤:p46p5归线,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华北与东北等。p41p42上,指图讲解冷暖气团形成的锋面雨带在高压脊以北的特点。p46,讲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3小组活动:每小组成员先自己绘制再交流学习小结:对本天气系统进行知识的系统化:气流状况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旋低气压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台风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外(北顺南逆下沉当堂检测:208(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1)a地气压名称是 ,b地气压名称是 。(2)此时c地吹 风,d地吹 风。(3)a地中心气流作 运动,常出现 天气。共3页,当第1页123(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 自然灾害。(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最现实的措施 答案:(1)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2)偏北风西北风(3)下沉晴朗(4)沙尘暴(5)加强植树造林二.读下面示意图,回答i()a.4~6月b.6-7月c.6~8月d.5~8月7i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教学评价:在教的方面,教师起到了引导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脉络清晰;在学的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合作动手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果从检测看是非常不错的,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学习者特征:高一新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及策略: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媒体:版图教学实施:情景创设:投影图片小组观察交流:①台风发生的季节和区域②台风四周的气流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台风眼处的天气特征如何?为什么?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台风会带来什么影响?(2台绘制)教师精讲:评析学生绘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图(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讲清楚:①等压线的的闭合与中心气压是低压特征,故命名低压②回顾旧知识,标注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气流向中心旋转,中心的气流向上旋转,故命名气旋。③气旋与天气关系④此天气系统与我国的天气关系。典型例子,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和梅雨伏旱天气,特别要讲清副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联系,这是疑难点。突破难点步骤:p46p5归线,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华北与东北等。p4132123p42上,指图讲解冷暖气团形成的锋面雨带在高压脊以北的特点。5.回归课本p46,讲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3小组活动:每小组成员先自己绘制再交流学习小结:对本天气系统进行知识的系统化:气流状况气压实例气旋低气压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台风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外(北顺南逆下沉当堂检测:208(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1)a地气压名称是 ,b地气压名称是 。(2)此时c地吹 风,d地吹 风。(3)a地中心气流作 运动,常出现 天气。(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 自然灾害。(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最现实的措施 答案:(1)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2)偏北风西北风(3)下沉晴朗(4)沙尘暴(5)加强植树造林二.读下面示意图,回答i()a.4~6月b.6-7月c.6~8月d.5~8月7i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教学评价:在教的方面,教师起到了引导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脉络清晰;在学的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合作动手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果从检测看是非常不错的,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一、教材分析与处理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二.三维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欲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四.学法指导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2、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五.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段天气预报的画面)介绍最近几日里齐市的天气变化,阐述要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二)讲授新课:一.锋面系统(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锋面类型与天气(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设计表格,学生填写)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在学习该天气系统之前,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基本的气压类型。1.五种基本的气压类型(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介绍五种基本的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鞍形气压场)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对比(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以及天气特点。然后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完成表格2)(过渡: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那么,锋面与气旋能否同时出现?为什么?)(播放“锋面气旋”图,让学生从图中了解锋面与气旋能同时出现,这种组合叫锋面气旋)介绍锋面气旋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3.锋面气旋(总结新课巩固练习)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最后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布置作业)利用身边的媒体,收集未来几天齐齐哈尔的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课堂结束语)几日来的鹤城阴云密布,阳光难得一见,我们期待着明天有一个好天气,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明天更美好。板书设计2.5锋面系统锋面结构与特点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锋面类型与天气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1基本的气压类型2《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其水平范围从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垂直范围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同1—2℃/100km,变化不大。叫做锋线。锋线与锋面统称为锋特点:(1)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2)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3)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锋面类型:可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分析:该节教材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分别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及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等常见的天气系统,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使学生学习贴近生活、运用于实际。教学思想设计学好地理的兴趣。一、教学目标①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②了解天气变化是不同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及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③理解锋面及高、低气压系统的活动与天气状况④识别常见天气系统2.能力目标①辨别并绘制冷暖锋系统②识读电视节目中常见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地区天气系统及未来的天气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观念。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的关系及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二、教学重点习题训练一、单选题有关天气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不同;B.同一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相同;C.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天气不同;D.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不同。下列有关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C.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D.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3.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区处在()A.冷气团的控制下;B.暖气团的控制下;C.冷暖气团的交界面;D.高气压的中心地区。4.在下述天气系统控制下为晴天的是()A.冷锋天气系统;B.暖锋天气系统;C.低压(气旋)天气系统;D.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主干知识2.3一、锋面系统1、定义:锋、锋面、锋线2、锋面的特征①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暖气团,锋面下方一定是冷气团;②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两侧气团温度、湿度等性质差别愈大,锋面的倾角愈小;③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3、锋的分类与天气特征[分析步骤]总结冷、暖锋控制下的冷、暖气团运动特征的差异总结冷、暖锋面的运动特征的差异比较冷、暖锋控制下天气的变化过程,从两个方面分析:锋前、锋面过境时、锋后天气特征;当冷锋或暖锋运动时,某地天气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