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四十六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自由主义运动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正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最现实,”这一观点侧重于从那一个角度解读十月革命的爆发原因()A.政治派别的复杂性
B.无产阶级的革命性C.文化传统的特殊性
D.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参考答案:C题干中并未提到政治派别,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并不能体现出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自由主义运动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等信息可知其原因归纳的是文化传统的特殊性,故C项正确;题干中也并未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故D项错误。2.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参考答案:D3.如右图,英国学者约翰夫·杰弗在《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根据下列强国的特质,a、b、c、d对应顺序准确的应该是A.欧盟、日本|俄国、中国B.俄国、欧盟|日本、中国C.日本、俄国|中国、欧盟D.中国、欧盟|俄国、日本参考答案:A4.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B.“新农村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工潮”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农村建设”、“民工潮”参考答案:A5.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察举制。材料中汉朝朝廷下诏提出,幽州、并州、凉州边界地区人口稀少、边役繁重、士人进仕途径狭窄,主张“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增加在上述地区举荐孝廉的比例,其目的在于笼络边远地区的百姓人心,故选D。A、B两项所述在材料中无体现,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6.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思,由此可见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参考答案:C7.“陵”,其原意为大土山,并不专指古代帝王陵寝。中国古代帝王之墓开始称“陵”始于战国中期以后,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由此而成为帝王墓的专称。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反映了这种现象的本质()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诸子百家争鸣,思想解放C.各国变法图强
D.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参考答案:D8.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A.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的行省制。从材料“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可见中央政府权力并未遭到严重削弱,排除A;“地方与中央相互制衡”的说法错误,排除B;结合材料“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以供中央需要”可知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地方威胁中央,排除D。9.观察右图,图上标有①、②、③、④四个地点。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周公在②地辅政,“制礼作乐”B.北魏孝文帝从③地迁都到②地C.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分别在①地和④地D.元朝的③地及周围地区被称为“腹里”
参考答案:D10.明清之际,山现了有别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外的实学(或新儒学)思潮,下列主张反映了这一新思潮的是(
)A、“束书不观,游谈无根”B、“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C、“崇实黜虚”“废虚求实”D、“天理之正,人心之安”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明末清初李贽思想批判儒家传统思想,被列为异端。明清之际儒学思想变化一直是高考命题集中区域,本题命题意蕴在此。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李贽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观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都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工商业发展等。顾炎武和王夫之还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同时都对旧儒学进行了批判,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如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等。所以应选C。11.“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该引文应出自(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英国的《权利法案》C.美国的《独立宣言》
D.法国的《人权宣言》参考答案:B本题旨在考查《权利法案》。题目显示的内容是规定国王与议会权力的分配,从文本中可知国王的权利受到了限制,因此是B。12.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作全国4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元),据此可以推知
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人均货币收入14.518.723.626.8人均消费品支出14.217.321.624.6A.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B.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C.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D.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参考答案: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49年到1952年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人均消费品支出也在增加,但尚有节余,说明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故C项正确。农村农民收入不一定与土地革命有关,且土地革命是1950年实施,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而不是农业发展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富裕农民的比重的信息,而是反映农民收入支出情况,故D项错误。13.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参考答案:【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古代的戏曲艺术C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了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元朝前期,曾一度停止科举考试,致使文人没有出路,进取无望,心情压抑,故创作杂剧,抒发愁闷情怀,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戏曲——元杂剧。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14.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C.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D.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毛泽东还是蒋介石的做法,都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项正确。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日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真正的停火,排除AC。20世纪80年代,才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排除B。15.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利契机,其主要表现为
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②结束了外来侵略威胁,消除了战乱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
③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有利于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④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16.某学者指出:“欧盟对文化认同的构建是文化民族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新的表现形式,也是一体化与多元化国家矛盾和民族利益的反映,……它是多元与共同文化层次兼容互动的新民族文化。”这里“兼容互动的新民族文化”的突出特点是(
)
A.多元化
B.全球化
C无差异性
D超民族性参考答案:17.明初规定:“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1391年,进一步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主要说明明初官营手工业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参考答案:D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最早出现于私营手工业中,不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状况,与小农经济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的改变,工人有较大的自主权,有利于私营手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说明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有所改变,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18.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B.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C.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D.清政府始终利用围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参考答案:A【详解】据材料提到,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有近代化的趋势,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故B排除。清政府外交观念逐渐与世界接轨,并不等同于出卖国家主权,选项C排除;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过于绝对,故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现象的解读,即从一开始寻求更改条约到“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说明清政府外交观念的变化。19.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意,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参考答案:B20.下列我国古代设置的官职或制定的制度,对官员有监察作用的是①刺史制度
②承宣布政使司
③御史大夫
④察举制度
A.①③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参考答案:D21.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参考答案: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分析:本题考查俄国的十月革命的爆发,关键是掌握十月革命的过程.解答:由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苏维埃组织将建立”可知,这应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本题应选C项;二月革命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政权落入了资产阶级的手中,与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不符,故排除A项;“四月提纲”发表时,掌握政权的仍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不符,故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执行于1918年,此时的苏维埃政权早已建立,故与题目中的信息“苏维埃组织将建立”不符,排除D项.故选C.22.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特区名称转变反映了A.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
B.打破了计划经济束缚C.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
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参考答案:C材料中的“出口特区”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单一性,而经济特区的内涵更丰富,更广泛,因而其变化说明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广度更大,C项正确。出口特区的试办说明已经开始了对外开放政策,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外开放,而不是对内经济体制改革,B项错误。由单一的出口特区发展成为更丰富的经济特区,说明出口特区适应了国情,只不过开放的力度较小,D项错误。23.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儿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参考答案:D24.1950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使人窒息,谁也看不出有什么光明前景。但到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外贸增长达2.8倍,195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达到战前的水平。推动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朝鲜战争“特需订货”的推动C.民主化改革的促进
D.日本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扶植参考答案:B本题旨在考查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切人点是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解题注意提炼“1950年初到1951年底”这一阶段日本经济特别是外贸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再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和出口增加,使日本商业迅速摆脱积压滞销的艰难局面,有约1500亿日元的积压滞销商品顷刻抢购一空,T业生产指数在多年徘徊不前之后,于1950年第一次超过战前水平。据此,选项B符合题意。25.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26.20世纪初,美国人福特提出了“大规模生产”的新管理概念:“大规模生产,就是劳动力、准确性、经济性、系统性、连续性和高速运转等原则集中地运用到制造一种产品的生产方面……其结果就会有这样一种生产组织:用最低限度的成本,大量生产出按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工艺和标准化材料制造的有用商品。”这种管理概念(
)A.激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导致大批工人失业C.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D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参考答案:D27.下图是发表于2018年05月15日的《中国日报》,罗杰创作的《视而不见》,反映了美国搬迁大使馆至耶路撒冷的情况。该漫画的寓意是
A.中东地区冲突缘于错综复杂的矛盾B.美国操纵导致了巴以冲突的升级C.政治多极化是中东地区动荡根源D.美国的插手加剧了中东紧张局势参考答案:D【详解】考查冷战后的世界局势。由漫画中信息“美国大使馆搬往耶路撒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该举动实际上承认了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独占权;由漫画中的“手雷”的引发线的另一端系在搬迁车上,意味着美国大使馆搬往耶路撒冷会拉动引爆线,可知,美国的插手使得原本紧张的中东局势进一步加剧,故D项正确。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固然与其错综复杂的矛盾有关,但这不能揭示漫画的寓意,故A项错误;美国操纵导致了巴以冲突的升级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故排除B项;“政治多极化是中东地区动荡的根源”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28.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参考答案:C新文化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而不是“朝代更迭”足以证明“文学革命”的目的不是去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而是要在思想领域推动人们的的反封建斗争,另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也只可能进行反封建斗争,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29.“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有
①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②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③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④棉布的广泛使用消除了贫富差距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参考答案:A30.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取得任何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
——《元明事类钞<木棉谱>》材料二:
唐宋以来,上下通行之货,一皆以钱而已,未尝用银。……(金)哀宗正大间,但以银市易,此今日上下用银之始。今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而犹谓之钱粮,盖承宋代之名,当时上下皆用钱也。——《日知录》材料三:
成化(明宪宗年号)末年,……(毅庵祖)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币(各种粗布和丝织物),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后四世祖继业,各富至数万金。——《松窗梦语·异闻纪》材料四:
开机之家谓之帐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木苦(hu,不结实)谓之雠货(验货)。其织也,必先之以染经,经以湖丝为之。经既染,分散络工。络工,贫女也,日络三四窠,得钱易米,可供一日食,于佣力之中寓恤贫之意焉。
——陈作霖《风麓小志·记机业第七》请回答:(1)将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10分)(2)上述社会经济现象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2分)参考答案:答案:(1)南北分工日益明显;商业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出现了手工工场;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商人控制手工工场。(学生答出5个要点即可,每个2分)(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衰落。(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洋务运动与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信息1:都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多处于交通便利的东部地区。说明:中国近现代工业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国防建设;交通便利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信息2:洋务运动时期的重工业建设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一五”期间的重工业建设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说明: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学习西方,在沿海地区便于引进技术;东北地区不仅资源丰富,也便于接受苏联的援助。(12分)试题分析:洋务运动;“一五”计划。本题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仔细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答案不唯一,根据题干要求及图片信息,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洋务运动与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仔细观察图片,可以得出如下信息:A.都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工业建设工地多处于交通便利的东部地区。说明:①中国近现代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严重影响了国防建设,国家从而加大了对重工业的投入;②交通便利的东部地区,非常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等。B.近代中国洋务运动时期的重工业建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工业建设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说明:①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东部沿海地区开放,便于引进西方技术;②东北地区不仅资源丰富,“一五”计划主要是在苏联的援助下进行的,毗邻苏联,具有地缘优势,便于接受苏联的援助等。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年82.51957年105.01954年85.61958年141.21955年106.81959年124.71956年127.61960年133.2——樊亢主编、王金存著《苏联社会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年166.831959年169.681954年169.521960年143.851955年183.941961年136.501956年192.751962年154.411957年195.061963年170.001958年197.651964年187.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到1960年中国和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参考答案:信息一:953年到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到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迅速。
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平桂高级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贵州省凯里一中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部分高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联考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注册建筑师考试押题卷: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
- 2025年春季小学数学毕业升学考试重点题型冲刺押题试卷
- 2025年注册测绘工程师考试冲刺押题试卷 测绘技术应用专项强化
- 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试卷 案例分析专项训练
- 2025年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
- 2026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阳逻校区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市场营销(第2版)课件全套 王永贵 第1-17章-市场与市场营销概述及发展-顾客营销学
- 2023年6月英语六级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全3套)
- 高中数学 人教A版 必修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的概念
- 深圳某电厂锅炉维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new(常用版)
- GB/T 4950-2021锌合金牺牲阳极
- 中药调剂技术-课件
- 证券从业考试基础模拟卷二(题目+解析)
- 水轮发电机讲义课件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导数与原函数的对称性 微专题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