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宿州市草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曾经在不同时代各领风骚。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A.城市经济日趋繁荣B.中外文化交流加强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D.民族融合逐渐加深参考答案:A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体现出古代文学的趋势是平民化,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故A正确;中外文化交流不是材料中文学化趋势原因,故A错误;选官制度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D中民族融合不符合材料中原因。点睛: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属于市民文学,其兴起发展的原因均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壮大。明清小说对现实进行批判,体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叛逆。2.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参考答案:考点:国共的十年对峙.分析:本题考查了工农武装割据.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解答:1927年4月国民大革命即将失败,A项表述错误,故排除;人民军队建于1927年8月的南昌起义,不是党员数量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中工人占51%,是由于中共工作的重心在城市;1928年中共党员构成中农民占76%,是由于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故C项正确;抗日统一战线建于1937年9月,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3.毛泽东批评苏联的某一经济现象时说:“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他批评的主要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C.大清洗运动
D.新经济政策参考答案:B4.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樊篱参考答案: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当时改革开放还未进行,与A、B、C项均不符合;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两次讲话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D。5.“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B.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状况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因素,据此排除A;材料虽分析了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却是为了论证明清社会经济未发展到近代工业文明阶段的原因,据此排除C、D两项;B项表述客观,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状况6.《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题材差别很大,一属历史演义,一属英雄传奇;其主人公,一是帝王将相,一是绿林豪杰。然而,明朝人熊飞和杨明琅将二者予以合刻,题曰《英雄谱》,认为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即()A.谄媚于上,以邀荣宠 B.区别尊卑,明确等级C.意主忠义,旨归劝惩 D.修身齐家,治平天卜参考答案:考点:明清小说.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的相关知识.“题曰《英雄谱》,认为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是关键信息.解答:根据材料“题曰《英雄谱》”可知,熊飞和杨明琅对两部小说的主人公从道德层面加以肯定,宣扬其忠义豪杰,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一是帝王将相,一是绿林豪杰”、“创作宗旨是一致的“可知熊飞和杨明琅并非强调等级秩序,故B项错误.’《三国演义》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并不体现谄媚于上,以邀宠,故C项错误.《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的故事,不体现修身齐家,治平天下,故D项错误.故选C.7.《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B.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C.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D.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参考答案:A据材料“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故A项正确;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给事中不属于中书省,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相权不可能与皇权相互制衡,皇权是不断强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封还诏书属于封驳权,但不等于可以否决皇帝诏令,据此即可正确判断。8.古希腊人将神塑迹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可知,古希腊肯定人,这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的思想·人文主义的思想:KS5U]9.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和“天下第二行书”的作品分别是()A.《乐毅论》、《兰亭序》B.《兰亭序》、《祭姪文稿》C.《兰亭序》、《自叙帖》
D.《兰亭序》、《颜氏家庙碑》参考答案:B10.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往往意味着“国色”的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更替背后,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反映出:A.儒学宣扬以德治国B.君权神授深入人心C.维护统治的合法性D.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五德始终说”认为每一朝代的德性与五行规律相匹配,以此证明自己的政权是顺应天命,存在合理性。故答案为C项。以德治国的“德”是指道德,与“五德始终说”的德不是一回事,排除A项;“五德始终说”证明每一政权的确立有其必然规律,与君权神授无关,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理论11.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参考答案:B12.世事进化的生产、劳动、文化、艺术发展之痕迹,咸记录之,由此,后世子孙,乃得见历史进化之真实缩影。下列画作最具有这种特质的是A. B.C. D.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经济繁荣的景象,但不具有连续性,故排除A;《格尔尼卡》为抽象派代表作,《日出·印象》为印象画派代表作,均与题干无关,故排除C、D;B项中的风俗画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生活风俗的变迁,故选B。13.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国经验。下列关于罗马人治国经验探索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公元前5世纪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是习惯法的汇编
B.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与突破,从而更具适用和实用
C.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中包含习惯法
D.自然法的产生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参考答案:B14.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下列关于“不成熟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该理论A.由启蒙运动思想家创立
B.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C.诞生于工业革命之前
D.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答案:B15.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的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的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本段材料体现作者最主要的意图是
A.“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C.信息时代、㈣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参考答案:D16.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A.君权神授的思想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三权分立的学说参考答案:B
考点:百家争鸣;启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孟子强调对由过错的君主纳谏,不听者就另立新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内容有一致性,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B符合题意,而ACD的表述均与题意内容不符,故选B。17.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A.主张简化教规教仪B.强调知识与道德C.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D.构建“理性王国”参考答案:D“大兴土木”是指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绘画了美好的蓝图,构建好了“理性王国”,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主张简化教规教仪属于宗教改革而非启蒙运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强调知识与道德是智者运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是文艺复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8.《新唐书·食货志》卷五十四曰:“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这说明
(
)A.汇兑业务已经出现
B.长途贩运贸易出现
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参考答案:A19.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座灾难深重的城市,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曾占领过天津的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A.①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鸦片战争中英军只是抵达到天津大沽口,并未占领天津,错误;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而进发北京,正确;③甲午中日战争主要集中在海上,日军并未占领过天津,错误;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先是占领天津,后到北京,正确。综上,故选C;ABD均含有错误选项,排除。20.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A.人文主义思想
B.启蒙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参考答案:A21.被称为“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我国古代发明中的(
)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指南针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印刷术参考答案:B22.右图展现的城市景象最先应出现在
A.中世纪
B.电气时代
C.蒸汽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参考答案:C23.日本投降前夕,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美国要单独占领日本B.美国反对苏联实行分区占领,以维护日本的领土完整C.美苏在处理战后日本问题上产生分歧D.美国企图独霸东亚参考答案:B2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共同的历史作用有①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③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25.唐代后期,“远近异法,内外异制,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天下纷纷,遂相兼并。”这表明当时A.农业发展迅猛B.曲辕犁推广C.井田制恢复D.均田制被破坏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土地兼并,并未提到农业发展的内容,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耕犁的内容,故B错误。井田制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后,再未被恢复过,故C错误。根据材料“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天下纷纷,遂相兼并”可知当时土地兼并严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均田制被破坏,故D正确。26.19世纪70年代,若干敏锐的人们已经看出:西人“学校建而志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这反映当时的国人A.认为西方的军事实力取决于教育B.意识到洋务运动已彻底宣告破产C.民主意识觉醒,维新思潮兴起D.对西学的认识由科技延伸至政教参考答案:D【详解】“学校建而志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说明学校教育和政治制度和器物相比重要性。材料显然是突出国人对于西学认识逐渐由器物扩展到政治和教育领域,D正确。材料并不是认为军事实力取决于教育,A错误。洋务运动破产是19世纪90年代之后,B错误。维新思想主张政治改革,材料中主要涉及教育和政治,C错误。27.18世纪,中国的儒家文化在法国广泛传播,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人权宣言》中,第四条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儒家思想比较接近()A.民贵君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克己复礼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参考答案:考点:33:儒家思想的形成;N7:法国《人权宣言》.分析:本题考查西方启蒙思想与儒家思想内容的比较,了解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孔子思想中“仁”的思想,注意两种思想的本质区别.解答:根据“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不难概括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比较接近,故B符合;民贵君轻强调的是君臣关系,与材料强调的自由无关.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与材料无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指的是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CD.故选B.28.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一主张A.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B.体现了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发挥C.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D.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参考答案:B由材料“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可知材料主要指孔子人的思想,故选B;材料与中国早期民本思想无关,排除A;材料为体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排除C;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与材料无关,排除D。29.“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参考答案:B从材料信息可知,“亲亲相隐”的特点是“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其目的是彰显孝道、注重孝悌,加强宗族团结,体现了对人情伦理的关怀,有助于维护当时的社会稳定。这一原则本质上体现了宗法制对法制观念的影响,故本题选B项。“亲亲相隐”原则不能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也未损害明代法律的权威性,故A、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30.在历史上,中国一贯将外国视为“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夷”的提法方被“洋”或“各国”所取代。“洋务”遂成为“一时之世风”,“一时舆论之所趋向”。这一变化反映了()A.近代中国屡败于列强产生畏惧心理B.时人对“技不如人”的体认日益加深C.洋务派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之风气D.西方文明完全取代传统的中华文明参考答案:考点:A6:洋务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中国对外国称呼的变化反映的问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对外国的称呼从“夷”到“洋”或“各国”的变化,这说明中国人对中国技术落后于西方的认识日益加深,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中国人对中国技术落后于西方繁荣认识加深,而不是对列强产生畏惧心理,故A项错误.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之风气是始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故C项错误.D项错误在“完全”,洋务运动是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血缘政治是破解中西古代政治发展的关键密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梭伦既为高贵者亦为卑贱者制订法律。他调节了贵族和平民的利益,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恩格斯称颂梭伦是“以侵犯财产关系的办法开始了一套所谓政治革命”。——应克复《西方民主史》材料二:(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三: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自五季(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
——(南宋)郑樵《通志》(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与梭伦改革相比,伯里克利时期在官职人员选拔机制上有何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并简述该制度的政治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选官制度的变化对当时的政治影响。参考答案:(1)特点:用立法手段推进改革。改革注重调节贵族和平民的利益关系。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采取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的中立政策。新变化: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2)制度:郡县制;历史意义: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3)影响:突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统治基础。加强君主专制。32.(9分)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3分)⑵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4分)⑶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2分)参考答案:(1)有。(1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2分)(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2分)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2分)(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2分)3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朝的司法机构基本沿袭了封建旧制,中央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审判、复核和监察,地方审判权由行政长官兼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19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1907年,在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府(直属州)设地方审判厅,州县设初级审判厅。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参考答案:(1)引进西方司法制度和原则;建立独立司法体系;确立公开公正的诉讼和审判制度;重视司法人员的素质提升。(2)鸦片战争后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传人中国;清政府认识到司法改革的迫切性;清末新政开启近代司法改革。(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司法体系的建立、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2)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主要从“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传人中国、清政府认识到司法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等进行多方面分析。点睛:选修模块的考题一般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相关分析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一般情况下,考查内容均不是选修课本上的基本史实。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回答有关问题。34.(20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风险管理对企业稳定性的作用考核试卷
- 大宇宙java面试题及答案
- 狗狗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工器具考试题及答案
- 德邦java面试题及答案
- 创业家创新思维与市场动态响应机制考核试卷
- 曹操专车考试题及答案
- 跨区域市场主体合作模式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 T/ISEAA 006-2024大模型系统安全测评要求
- 矿山股东协议书
- 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原理2025年考试试卷及答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看拼音写词语全册
- 暑假社会实践安全教育
- 2025年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原版)
- 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总结
- 汽车返利协议书范本
- 植物营养学测试试题及答案
- 植物化学保护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华南农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