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引玉课件_第1页
脉法引玉课件_第2页
脉法引玉课件_第3页
脉法引玉课件_第4页
脉法引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脉法引玉

一、脉法的重要性!1、《五脏生成篇》“能和色脉,可以万全!”刘老渡舟的诊疗特色2、《素问.阴阳别论》“谨熟阴阳,无与众某!”《素问·移精变气论》言:“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素问·经脉别论》即有“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之说,《难经》开篇便提出“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李老士懋的平脉辨证、王雨三《平脉辨证第一书》张润杰《岐轩脉法》、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皆以“辨xx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伤寒论>第十六条)。古脉法的流派1、人迎寸口脉法

武当山—祝华英道长《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董久迪,北京白云观—三申道长,山东齐鲁医院----刘宝义《明于阴阳》、陈茂蒙、王伟,广东--黄建业2、洛书全息脉法系统

许跃远《中华脉神》、王光宇《王光宇脉学带教录》、金伟《金氏脉学》、崔氏脉法、高树中校长脉法3、三部九侯脉法民间膏药外敷法、廖厚泽经方传心录(周潜川、徐文兵)全身遍诊法4、太素脉法连建伟老师、林强、四川快乐道教–云鹤道长三国分晋,上工医国,膏肓之疾,蛊卦诊疾(《落山风》、刘伯温烧饼歌--解“咸丰皇帝”)5、《频湖脉法》于来增(百度)《脉法求真》刘伯祥6、阴阳辨脉法7、心理脉法寿小云《寿氏心理脉学》人迎寸口脉法(二)定位人迎寸口诊法,是对人迎和寸口脉象相互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素问.病能论篇》“人迎者胃脉也,”《灵枢·本输》曰:“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还有《灵枢·寒热病》“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

人迎===颈部的颈总动脉波动处;寸口脉则见于《灵枢·经筋》曰:“手太阴之筋,结于后,行寸口外侧。”《灵枢·经脉》曰:“手太阴之脉,入寸口,上循鱼际”。《灵枢·本输》“经渠,寸口也,动而不居”。《灵枢.终始篇》用“人迎与太阴脉口”

《灵枢.热病篇》有“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指出人迎脉躁寸口脉静,这句话说明人迎寸口脉指的是两根不同的动脉王叔和《脉经》“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人迎脉与寸口脉所代表的临床意义《灵枢.四时气》“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按其寸口人迎,以调阴阳“《灵枢.禁服》“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灵枢.五色》”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在外;其脉口滑以沉者……在内“人迎寸口脉判断机体是否正常

故《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灵枢.禁服》“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灵枢.终始》”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人迎寸口脉判断疾病的难易程度

《灵枢.论疾诊尺》“人病,其寸口之脉,与人迎之脉小大等,及其浮沉等者,病难已也“《灵枢.终始》“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巳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治疗取经病在何经人迎脉病寸口脉病病在何经治疗取经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病在足少阳人迎一盛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泻足太阳而补足少阴病在足太阳人迎二盛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病在足阳明人迎三盛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泻手少阳而补足厥阴病在手少阳一盛而躁一盛而躁在手心主泻手厥阴而补足少阳泻手太阳而补足少阴病在手太阳二盛而躁二盛而躁在手少阴泻手少阴而补足太阳泻手阳明而补足太阴病在手阳明三盛而躁三盛而躁在手太阴泻手太阴而补足阳明人迎寸口脉法在针灸上的应用

《灵枢.终始》“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二盛,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寸口脉法在药物的应用梁某,胃脘抽痛已经两日,昼夜不停,寝食难安,原因不明。医院检查怀疑胃扭转,不能确诊,计划明日下胃镜,患者畏惧,前来就诊。诊脉:气口三盛,病在太阴。桂枝大黄汤一剂。点穴中脘。两日后,患者的妻子带朋友来诊病,说:患者还没走到家,胃就不怎么疼了。服药一剂,完好如初,上班去了,所以没来复诊人迎寸口脉法在药物的应用1某女,40岁,崩漏近30天,量多,有块,色暗。脉气口三盛,为开桂枝加芍药方,3剂血止。

2某女,43岁,皮肤瘙痒,双上肢,下肢为甚,嗜睡,四肢凉。脉气口二盛。左尺弱,

处方:干姜9附子6甘草12枸杞子9菟丝子9

4剂,药后瘙痒止案例一:张某某,腹泻多年,乏力,头晕,余无不适,多处寻医,多是些健脾止泻益气之药,服药无效。余脉之:太阴脉,关尺弦而有力,右寸脉散大,舌诊未看(余临床除了外感病,内伤多不重舌)。余处小剂量的大柴胡汤去大枣(大概其的量为:柴胡9克,白芍5克,枳实5克,生大黄2克,黄芩4克,清半夏5克,加生姜一片)服用两剂后泻止,身亦有力,余嘱停药忌酒。当然如果是临床家,选时方的芍药汤亦可一剂知二剂已。

案例二:黄某某,打嗝,在我省一大型医院住院,医院诊断为糖尿病引起,血糖很高,具体数值不详,邀余去会诊。余见其打嗝有力,甚至打嗝时床亦摇晃,时常嗝出胃内物及一些粘痰,针灸及中药都用,打嗝反倒越来越重。余诊其脉,脉在太阴,滑而无力,中空,微偏数。本打算用小建中汤,怎奈其人正在住院,且血糖高,为防引起争端,余处小剂量参麦饮原方(西洋参5克,麦冬15克,北五味子6克)服药后下午打电话曰仍然打嗝,力量没那么大了,继服,第二日晨起即不打嗝,余嘱继续服用三剂以防复发。至今一周已出院,未复发。河洛全息脉法系统河洛全息脉法系统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

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

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