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区域经济学论文_第1页
影响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区域经济学论文_第2页
影响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区域经济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研究结论与以下为参考文献,区域经济学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结论/以下为参考文献】影响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研究结论与以下为参考文献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一、研究结论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单位,采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方法,采用单一指标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河西地区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使用SPSS软件构建模型分析了影响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得出下面结论。〔1〕使用泰尔指数,以作为衡量指标描绘叙述河西地区1998~2020年县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轨迹。总体差异的详细变化趋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2007年,县域经济总差异不断扩大阶段,第二阶段:2007年以后,泰尔指数变化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下降态势。2008~2018年,泰尔指数虽有所上升,但上升的幅度较小,2018~2020年持续下降。泰尔指数的波动下降显示了河西地区县域经济总差异呈缩小态势。区域间差异与总差异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区域内部差异呈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区间差异是河西地区县域经济总差异的主要奉献者。相比于区间差异,区内差异对总差异的奉献率较小,奉献率的平均值为31.2%,讲明河西地区县域内经济发展差异较小。〔2〕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低于区域平均水平的县区占了多数,处于区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在分项得分中,这20个县〔市、区〕之间的差距显着程度一次是:经济发展实力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发展活力水平;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其经济发展实力、动力和活力的水平却未必都高。运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分为四个梯度,华而不实属于第一梯度的肃北县地域辽阔,但人口较少,属于河西地区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的县〔市、区〕,当前已逐步构成了县域工业体系,带动了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较猛,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肃北县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第二梯度:金川区、阿克塞县、嘉峪关市。嘉峪关市和金川区都属于资源型工业城市,嘉峪关境内具有丰富的铁矿资源,金川区则是以镍矿开采为主,两地经济总量高,工业实力雄厚而且发展速度较快,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时机,提高了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也增加了居民储蓄额,推动了两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嘉峪关市着名的旅游景点以及便利的交通也为其经济发展带来了增长点,促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居于较高层次。阿克塞县第三产业产值占比逐年增加,不仅优化了当地经济构造,而且提高了当地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第三梯度:敦煌市、肃南县、玉门市、安西县、肃州区。详细看来:敦煌市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较为发达,经济构造层次较高,呈现出三二一形式,其他地区的经济构造发展形式均为三一二,这些地区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固然较高,但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经济发展中无法起到支柱作用。肃南县、安西县、肃州区农牧业资源丰富,但是对经济的推动气力不强,玉门市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因而,处于这个梯度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综合发展水平都不及前两个梯度,属于经济欠发展地区。第四梯度:古浪县、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金塔县、永昌县、民勤县、凉州区、天祝县、高台县、临泽县。详细而言,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规模小、实力差,经济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差,因此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加之,工业化程度很低,产业构造不合理,生态环境又遭到了严重毁坏,使得这些地区经济发展遭到限制,农民纯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处于较低层次,经济总量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借助GIS软件做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区域分布图后得出河西地区20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了西部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于东部、工矿区和牧区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农区的区域分布特征。〔3〕运用SPPS软件选取相关指标对影响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固定资产与经济发展呈正向关,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会加速经济的发展,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产业构造变动度在5%的水平上显着,系数也为正,讲明产业构造变动度越大,经济发展水平会越高;财政支出占的比重在1%的水平上显着,系数为正,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也通过了显着性检验,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向相关。二、政策建议〔1〕从本文的实证结果看,固定资产投入对各县域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因而要重视资本投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扩大基础建设的投入,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状况,保证充足的水电,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将资金投入到需要发展的地区和发展潜力较大产业,扶持农村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对于依靠优势能矿资源发展起来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要十分其产业构造的多样化,以加强构造弹性。另一方面对于欠发达和落后的农区要积极培植地方经济增长极,重点发展农业、乡镇企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投资。〔2〕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可知,财政支出占的比重对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财政支出代表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好的区域发展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要有效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增加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重视人力资本积累,鼓励社会各方面扶持贫困县域发展,建立公开透明的资金使用机制,能够让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有效的使用财政资金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3〕区域金融发展对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呈正向影响,金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为企业、民众提供了融资渠道,很大程度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因而要大力支持经济欠发达及落后的县域金融发展,在这些地区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村镇银行等其他一些小型金融机构,解决资金不断外流问题,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当地资金能够完全服务于当地居民,解决企业、合作社、居民融资难问题。〔4〕从河西地区当前的生态环境看,矿产资源、水资源等逐年减少,工业的发展,各类化学肥料的过量等使用对河西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河西地区经济发展,增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因而要重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限制经济发展问题,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区,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于依靠工业发展的地区,设立生态环境保卫专项基金,开展生态城市建设,促使企业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工业污染;对于农业经济型地区,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修建大型蓄水库,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于依靠牧业发展经济的地区,着手恢复和治理天然草地,善草地地面状况、草地土壤状况及草群状况,建立草地生态监测网络,及时了解草地的生态变化趋势,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以草定畜。尊重草原生态规律,不能掠夺式的利用草原。加强民众的资源危机意识,树立保卫生态环境意识,重视区域水资源保卫,构成节约发展观念。参考文献[1]RobertE.,LUCAS,JrOntheMechanicsof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8〔22〕:3-42.[2]Jian,Tianlun,JeffreyD.Sachs,AndrewM.WarnerTrendsinRegionalInequalityinChina[J].ChinaEconomicsReview,1996,7〔1〕:1-21.[3]Barro,R.J.,Sala-i-Marti,XTechnologicaldiffusion,convergenceandgrowth[J].JournalofEconomicGrowth,1997,2:1-27.[4]Paul﹒Krugman.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朱文晖,王玉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Aitken,B.J.,Harrison,ADodomesticfirmsbenefitfromdirectforeigninvestment?Evidencefromvenezuela[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9,89:605-618.[6]Carkovic,M.,Levine,RDoesForeignDirectInvestmentAccelerateEconomicGrowth?[R].UniversityofMinnesota,WorkingPaper,2000.[7]Barro,R.J,Sala-I-Martin,X.Converence[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2〔2〕:121-129.[8]S.Coulombe,F.G.Lee.ConvergenceacrossCanadianProvince,1969-1991[J].CanadianJournalofEconomic,1995〔28〕:886-898.[9]H.Hofer,A.Worgotter.RegionalPerCapitalIncomeConvergenceinAustria[J].RegionalStudies,1997〔31〕:1-12.[10]FedorovLeonid.RegionalInequalityandPolarizationinRussia[J].WorldDevelopment,2002〔l〕:443-455.[11]M.Dunford.RegionalInequalities[J].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HumanGeography,2018,236-245.[12]RobertE.Lucas.OnTheMechanicsOf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8〔22〕:3-42.[13]BeltonFleisheret.al.HumanCapital,EconomicGrowth,andRegionalInequalityinChina[J].WilliamDavidsonInstituteWorkingPaper,2007〔5〕:11-125.[14]Becker.G,Murphy,KandTamura,R.Human.Capriati,Fertility,andEconomicGrowth[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10〕:271-311.[15]King,R,Rebelo,S.TransitionalDynamicsandEconomicGrowthintheNeoclassicalModel[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3〔9〕:356-401.[16]AntonyPotterDougWatts,EvolutionaryAgglomerationTheory:IncreasingReturns,DiminishingReturns,andtheIndustryLifeCycle[J].JournalofEconomicGeography,2018〔11〕:417-455.[17]MichaelE.PorterScottStern.Clusters,Convergence,andEconomicPerformance[J].MercedesDelgado,2018〔4〕:55-70.[18]张晓兵,王美昌。关中-天水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演变的空间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18,31〔10〕:1599-1603.[19]刘世薇,张平宇。1989-2018年新疆经济发展差异的区域分析[J].经济地理,2020,32〔9〕。[20]王芳,宋玉祥,王文刚。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化研究[J].经济地理,2020,32〔11〕:1-7.[21]蒋天颖,华明浩,张一青。县域经济差异总体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以浙江为实证[J].经济地理,2020,34〔1〕。[22]赵磊,方成,丁烨。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空间极化研究[J].经济地理,2020,34〔7〕。[23]赵映慧,修春亮,宋戈,等。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8,29〔5〕:726-730.[24]崔长彬,姜石良,张正河。河北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分析--基于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方式方法[J].经济地理,2020,32〔2〕:39-45.[25]柯文前,陆玉麒。基于县域的福建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经济地理,2018,〔07〕:1081-1087.[26]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6〕:36-39.[27]曹芳东,黄震方,吴江,等。1990年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化及其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18,31〔6〕:895-901.[28]刘旭华,王劲峰,孟斌。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J].地理研究,2004,23〔4〕:530-540.[29]卢晓旭,陆玉麒,尚正永。基于锡尔系数的1998~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8〔4〕:5-7.[30]杜茂华,杨刚.基于锡尔系数和基尼系数法的重庆城乡发展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8,30〔5〕:773-777.[31]张瑞寒。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城市经济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2020,5〔14〕:119-120.[32]李佩,王慧,陈园园。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8,31〔2〕:80-84.[33]王坤。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1〕:12-16.[34]韩兆洲,安康,桂文林。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20〔1〕:38-42.[35]岳利萍,严汉平,李冀。我们国家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阶段性特征-基于区域经济政策演变的视角[J].将来与发展,2018〔11〕:94-99.[36]李国璋,张唯实。制度差异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8〔7〕:18-25.[37]韩燕,聂华林。我们国家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20〔4〕:22-26.[38]杨肃昌,方来。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奉献度研究-基于中国四大经济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学习与探寻求索,2020〔12〕:110-113.[39]吴凡,余翔。外国直接投资利用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技术进步的证据[J].国际商务,2018〔5〕:70-77.[40]张敦富。区域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7.[41]高志刚。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评述及研究新进展[J].经济师,2002,〔2〕:38一39.[42]胡福明。中国县域经济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43]孙学文。中国县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44]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高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