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3课

课程标准: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1931.9.18-1945.9.2)日本侵华1931九一八事变1937七七事变1945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战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局部抗战全面抗战局部侵华全面侵华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国: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日本: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一.目录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日本: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材料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摘自日本三十年代的秘密文件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工业总产值、批发物价下降了30%以上。进口额下降44%。——大岛清:《日本经济危机史论》下卷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极度动荡不安。为求苟安,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实行绥靖政策,大大刺激了日本的嚣张气焰。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材料五:九一八事变前夕,蒋介石调集30万军队并亲任总司令,坐镇江西,指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1932年7月在东北沦丧、日本日益扩大侵华态势的形势下,蒋介石竟仍调集63万部队……发动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历史原因:蓄谋已久,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面临困境国内原因:国共内战,为侵略提供可乘之机国际原因:英美等国推行纵容日本侵略的“绥靖政策”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冲击1、蓄谋已久:侵华缘由1931.9.18九·一八事变1932.1.28一·二八事变1932.3建立伪满洲国1935华北事变1937.7.7卢沟桥事变1933向长城沿线进犯1931.9.18沈阳九一八事变1933向长城沿线进犯1937.7.7卢沟桥事变1932.1.28一二八事变1932.3吉林长春伪满洲国2、侵华进程:步步加深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实质是建立第二个伪满政权。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袭击中国军营、占领沈阳。日本借口失踪士兵要求进宛平城,被拒后射击宛平城、炮轰卢沟桥标志着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日本拉开了侵华序幕!阅读图片结合教材,指出日本侵华的罪行!罪行一:惨绝人寰大屠杀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1932年3月1日吉林长春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45年8月18日)罪行二扶植傀儡

以华制华日军占领东北清点兵工厂的机枪日军掠夺中国棉纺织品、香烟等轻工业产品罪行三以战养战经济掠夺3.罪恶滔天——日军侵华罪行3、罄竹难书:日军暴行罪行四:敌后抗日根据地,三光政策,治安强化罪行五重庆无差别大轰炸罪行八奴化教育罪行六

无视国际法细菌战罪行七

慰安妇制度杀光烧光抢光南京利济巷慰安所3、罄竹难书:日军暴行侵华日军731部队锅炉房遗址3、罄竹难书:日军暴行侵华方式地点(或方针)侵略罪行制造屠杀南京大屠杀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死伤军民30万人以上殖民统治政治侵略“以华制华”方针扶植傀儡政权:1932年,伪满洲国1940年,南京汪伪政权,签订大量卖国协定经济掠夺对占领区实行“以战养战”方针①垄断重点行业、②实行“粮食统制”③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①“三光”政策、②“治安强化运动”、③对抗日根据地“扫荡”思想文化中国东北奴化教育大轰炸陪都重庆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死者过万,多为平民细菌战和毒气战①九一八事变后组建细菌部队;②1938年,731细菌部队(石井四郎)迁至哈尔滨平房镇;③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过万“慰安妇”制度强征随军性奴隶,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性质: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国: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赵尚志杨靖宇1931.9.18九·一八事变1932.1.28一·二八事变1932.3建立伪满洲国1935华北事变1937.7.7卢沟桥事变1933向长城沿线进犯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后,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等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反抗中国军队顽强抵抗1935.12.9,北平学生参与的一二·九运动爆发,宣传了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标志着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中国军民的态度:1936.12.12西安事变亲爱的全国同胞:……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西安事变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②反复劝说蒋抗日主张的努力失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②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背景:过程:1936.12.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结果:影响:①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材料三:苏联: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不希望中国爆发大规模内战。英美:担心国民党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趁机扩大侵华,排挤其在华势力,主张和平解决材料二:(上午)十时许,周又来见余妻……余谓周曰: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之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答曰:红军必受蒋先生之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决不破坏。——《蒋介石日记手稿》转引自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第374页。材料一:中共的斡旋: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问题探究】为什么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①中共正确运用统一战线政策和灵活的策略②当事各方以民族大义为重③英美极力谋求和平解决,维护在华利益综上所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方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④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1935.8.1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考: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两党的态度和做法分别是怎样的?1937.7.8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筑成民族统一战线。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上发表准备抗日的讲话。7月15日,中共向蒋介石提交《国共合作宣言》随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9月23日,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七七事变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中国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8月,中共召开洛川会议,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形成。共产党:率先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为之不断努力国民党:从主张内战,不抵抗政策转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导至此,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意义: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抗日力量,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

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两个阶段:局部抗战、全面抗战四大事变: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四类暴行:屠杀轰炸、殖民措施、细菌战、慰安妇时空坐标卢沟桥事变

全面抗战开始

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