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7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版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
二、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1.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相对参考系是否发生位置变化来判断运动或静止。2.同一运动,选取不同参考系,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才有意义。(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方便原则(可任意选择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1.质点只是理想化模型
2.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⑴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可代替整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平动时;⑵不是研究物体自转或物体上某部分运动情况时;⑶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路径或运动规律时;
⑷物体的大小、形状时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小,可以忽略时。
四、时间:在时间轴用线段表示,与物理过程相对应,两时刻间的间隔;
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与物理状态相对应,某一瞬间。区分:“多少秒内,多少秒”指的是时间;“多少秒末、初、时”指的是时刻。五、路程:标量,表示运动物体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
位移:矢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长度为位移大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矢量,有大小,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的物理量。六、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常用工具。
电磁打点计时器:6V交变电流,振针周期性振动t=0.02s,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交变电流,放电针周期性放电t=0.02s。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研究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1.限位孔竖直向下将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电路;
2.纸带与重锤相连,穿过限位孔,竖直上提纸带,拉直并让重物尽可能靠近打点计时器;
3.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
七、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单位(/ms)转换:
1
1//3.6kmhms=
1.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位移S与时间t的
比值,它的方向为物体位移方向,矢量,/vSt=;
2.平均速率:路程
S路
与时间t的比值,标量,
/vSt
=率路;
平均速率一般大于平均速度,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3.瞬时速度: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简称速度,矢量,它的方向为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4.瞬时速率:简称速率,速度的大小,标量。
八、加速度:矢量,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1.加速度定义式:
0()//tavvtvt=-=??,速度变化量v?=0tvv-,/vt??称为速
度的变化率,单位:米每二次方秒,2
/ms。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2.加速度a与速度v、速度的变化量v?之间的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包括大小、方向)的直线运动;
4.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的条件:选初速度
0v方向为正方向,
a增加,v增加快
a与0v、v同向,加速,v增加
aa减小,v增加慢
a与0v、v反向,减速,v减小
注:加速度只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
向上倾斜:正向匀加速直线运动;t轴上方
(正方向)向下倾斜:正向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上倾斜: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t轴下方
(反方向)向下倾斜: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如:速度3m/s与-5/m/s,后者比前者大。
九、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S-t)与速度-时间(v-t)图像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像的分析和比较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
0tvvat=+(速度-时间关系)
;
2.位移公式:2
01
2Svtat=+(位移-时间关系);
3.推论式:22
02tvvaS-=(速度-位移关系);(找出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后运用公式)
a增加,v减小快
a减小,v减小慢
4.平均速度连等式:
22ttvvSvvt+=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5.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与初、末速度的关系式):
2
2ttvvv+=
;
6.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与初、末速度的关系式)
:
2
Sv=
比较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小:2
2St
vv>;(适用于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条件:①初速度为零(即
00v=);②仅受重力作用(加速度ag=)
;
2.自由落体加速度g,大小:2
9.8/ms,粗略2
10/ms,方向竖直向下;g值的变化:A.维度越高g越大;B.高度越高g越小;
3.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由条件推到其规律公式:①
速度公式:
tvgt=(速度-时间关系)
;
②位移公式:
212Sgt=
(位移-时间关系);
③推论式:22tvgS=(速度-位移关系);(找出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后运用公式)
④平均速度连等式:
22t
tvSvvt=
==;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是恒定值:2
SaT?=(匀变速直线运动判别式);
推广:
2
()MNSSaMNT-=
-,1
2NNNSSvT++=(某点速度),用于分析纸带的运动。
⒈求加速度:
奇数段:
31
22SSaT-=
,(在此若为3段时,则去掉中间段);
偶数段:
42312()()
22SSSSaT-+-=
?,(第1个“2”代表项数,第2个“2”代表间隔差);
2.求瞬时速度:
记数点“3”的速度为:
23
32SSvT+=
,(点“3”为点“2”和“4”中间时刻)。
已知“相邻两个记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或“每5个点取一个记数点”,则时间间隔
0.1Ts=,打点计数器的工作频率都是50Hz。
四、行车安全
反应时间0t:在此时间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反应距离
1S:即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初速度为0v,则有100Svt=;
刹车距离2S:即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距离,有2
022vaS-=,即
20
22vSa-=0a+甲乙,追上。
B.若追不上,即
0SSS+甲乙,追上。
B.若追不上,即
0SSS,相对运动;
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接触面相切。注:受到
f静
可以是运动的物体,受到
f动
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示意图:受力分析时用,仅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2.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步骤:⑴选择标度,一般2—5段,同一物体的受力用同一标度;⑵选取作用点;⑶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3.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F和几个力1F、2F、3F……等的作用效果相同,则F称为
这几个力1F、2F、3F……等的合力,这几个力1F、2F、3F……等称为这个力F的分
力。
F可分解为1F、2F、3F……等,1F、2F、3F……等可合成F。
(注:最终合力只有一
个)
4.力的合成(两个分力
1F,2F的情况)
⑴两分力同向,合力有最大值:max12FFF=+;
⑵两分力反向,合力有最小值:min12
FFF=-,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分力同向;
⑶合力范围:
1212
FFFFF-≤≤+,
当两分力的夹角为θ时,合力为
F=
⑷合力随夹角变化:θ增大,F减小;θ减小,F增大,0180θ≤≤
①0θ=,有maxF,同向;
②90θ=,有
F=,组成直角三角形;
③120θ=,当1
2FF=时,有12FFF==,组成等边三角形;
④180θ=,有minF,反向。
⑸合力大小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某一分力。
5.力的分解
⑴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它们组成的方式有唯一解;
⑵已知合力方向和两分力大小,它们的组成方式可有两个解、唯一解或无解;
⑶已知合力、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分力的大小,它们的组成方式可有两个解、唯一解或无解;
⑷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它们的组成方式有唯一解。6.力的正交分解法
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分解到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然后再进行运算的方法,步骤:
①画出受力分析图;
②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③把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坐标轴上;④分别通过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7.“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一切矢量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三维》P76巧用5其步骤如下:
a.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A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称为结点,记下两测力计读数F1、F2,描出两测力计的方向,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
b.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力F′的图示;
c.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求出合力F,比较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d.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①经验得知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
也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θ角取得太大,一般不大于90°为最佳;
②橡皮条、细绳、测力计应在同一平面内,测力计的挂钩应避免与纸面磨擦;
③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每条细线方向的方定是使视线通过细线垂直于纸面,在细线下面的纸上用铅笔点出两个定点的位置,并使这两个点的距离要尽量远些;
④图的比例要尽量大些,要用严格的几何方定作出平行四边形,图旁要画出表示力的比例线段,且注明每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五、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0v=;匀速0a=;
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两个力平衡:两个力等值反向;三个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等值反向,共线,异体,同性,同生同灭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伽利略理想实验结论:外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牛顿第一定律(亦称“惯性定律”)
概念: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①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用速度描述,速度大小、方向任意一者或两者都变时,物体的运动状态都该变)③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由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三、牛顿第二定律
计算公式:Fma=(F为合外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说明:①F一定时,a与m成反比;②m一定时,a与F成正比;③F与a始终同向。
四、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试题及答案
- 工程经济前沿技术试题及答案
- 推动成功的中级经济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政工程考生心得收集试题及答案
- 全面覆盖的市政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的市场竞争态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第17课《松鼠》课件
- 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经济法概论考试前准备试题及答案
- 发现2025年中级经济师备考试题及答案
- 国际投标条款
- 6.1 根结、标本的上下关系
- GB/T 3301-1999日用陶瓷的容积、口径误差、高度误差、重量误差、缺陷尺寸的测定方法
- GB/T 13928-2002微型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
- GB/T 12224-2005钢制阀门一般要求
- 偷影子的人-大学语文PPT
- GB/T 11022-2020高压交流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 装饰窗帘安装内部验收单
- 同等学力哲学学科综合考试大纲思考题汇总
- 象鼻岭无盖重固结灌浆试验大纲修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