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课件_第1页
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课件_第2页
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课件_第3页
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课件_第4页
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1教学指导意见1.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基本原理;2.举例说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4.阅读相关地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教学指导意见1.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基本原理;微专题突破微专题一森林及其保护微专题二草地及其保护微专题三湿地及其保护微专题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微专题五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微专题突破微专题一森林及其保护微专题二草地及其保护微专题微专题一森林及其保护

一、森林图说地理1.特征:森林是陆地上最①

强大

、最复杂、最能②

长久存在

生态系统。微专题一森林及其保护图说地理1.特征:森林是陆地上最①强42.地位: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③

核心

。二、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1.森林面积的历史变化(1)原始社会及其以前,森林自然更新、保存较好。(2)进入农业社会后,森林面积开始减小,具体表现为:2.地位: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③核心

5阶段变化特点原因农业社会逐渐减小无计划④

垦殖

和大量使用⑤

薪柴

工业时代面积锐减大规模⑥

商业性机械

采伐阶段变化特点原因农业社会逐渐减小无计划④垦殖

和大量62.森林现状(1)世界:2000年世界森林面积为38.66亿公顷,覆盖率为⑦

30%

。(2)中国:2000年森林面积为1.58亿公顷,覆盖率为⑧

16.55%

。2.森林现状73.森林的生态功能

3.森林的生态功能84.森林破坏后的生态灾难:洪水频发、⑨

水土流失

加剧、土地沙

化、河道淤塞、⑩

温室效应

增强、物种灭绝等。三、保护森林1.国际: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4.森林破坏后的生态灾难:洪水频发、⑨水土流失

加剧92.国内(1)1984年,我国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2年又公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实施条例

》,为森林保护提供了

法律依据

。(2)许多林业管理部门和大型国有林场的主要功能已经从

林木采伐

转为

森林培育

,加强了对森林的保护。3.民间:积极

植树造林

,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2.国内3.民间:积极 植树造林

,发起各种保护森林10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

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雨林生态系统又具有脆弱性。据此回

答1—2题。典题精练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111.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是

(B)A.地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B.影响地球大气中碳氧平衡C.世界生物基因宝库D.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解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而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

的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是影响地球大气中碳氧平衡。

1.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是 (B122.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A)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积累和补充养分少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④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速度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雨林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土壤积累和补充养分少,再加上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因此土

壤贫瘠。

2.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A)解析雨林地区纬度较133.(2017课标Ⅱ,44,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

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

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

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3.(2017课标Ⅱ,44,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14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

因。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

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

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

15解析本题从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上、地表、地下及稳定性四个方面考

查森林生态系统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地上方面,自然恢复的次

生林乔灌结合,植被结构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方面,自然恢复的

次生林覆盖在地表的丰富草本植物可更有效地延缓地表径流汇集速度,

促进地表水下渗;地下方面,人工松林植被单一,地下根系深度一致,固土

能力较弱,在降水集中的地区易形成滑坡;稳定性方面,自然恢复的次生

林有良好的乔灌草结构,相对于单一的人工松林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解析本题从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上、地表、地下及稳定性四个方面考16微专题二

草地及其保护

一、草地退化图说地理1.草地分布:全球草地面积67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①

51%

,主要分

布在降水量②

不够丰沛

的地带。微专题二

草地及其保护

图说地理1.草地分布:172.草原特征(1)是③

天然草地

中最重要的类型。(2)自然环境比较④

脆弱

,易受⑤

外力

破坏。(3)

2.草原特征183.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

包括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方面。人为因素有超载过

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挖滥采等也会引起草地退化,甚

至导致土地荒漠化。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其中超载过牧和盲目开垦是

造成草地退化的首要原因。其联系如下:3.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19

204.地区差异地区草场退化情况欧洲情况较好。降水均匀,细致管理,载畜量大,自给有余北美逐渐好转。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澳大利亚有所改善。曾经过度放牧,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非洲、南美洲及亚洲大部分问题严重。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超载放牧所致中国严重。超载放牧及鼠害和虫害导致牧场退化、沙化4.地区差异地区草场退化情况欧洲情况较好。降水均匀,细致管理211.牧场退化本质:⑧

社会经济

问题。二、保护草地1.牧场退化二、保护草地222.保护草地(1)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2)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2.保护草地23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草地资源都存在着草地退化现象。回答1—2

题。典题精练1.下列地区,草场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的是

(

C)①西欧②北美③非洲④中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典题精练1.下列地区,草场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的是 (

C24解析目前草场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

洲及亚洲。西欧的草场由于气候温和湿润,管理细致,情况较好,而北美

牧场状况已逐渐好转。解析目前草场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

洲252.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A)①对草地的盲目垦耕②超载放牧③实行轮牧制度④大水漫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对草地的盲目垦耕、超载放牧等,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

因。

2.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A)解析对草地的盲263.读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3.读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7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

乎全部的上游来水。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生态极度脆弱,草本植物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

余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度30年间降低了50%至80%;亩均生物量

不足20公斤;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材料四

灌溉“草库伦”的主要做法: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选择

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

2公顷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28饲料、草料为主,进行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1)图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2)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3)分析额济纳旗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4)建设“草库伦”的意义有哪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额济纳旗草场的生态环境问题?饲料、草料为主,进行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29答案(1)草场退化土地沙化(2)B(3)①黑河中游地区过度用水,使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因缺水而退化;②

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4)意义:防止草场退化,增加牧民收入。措施: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增强牧民保护草场

的意识;②科学协调黑河流域的用水,充分节约、利用水资源;③实行禁

牧、轮牧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答案(1)草场退化土地沙化30解析从图示及材料可以看出:

解析从图示及材料可以看出:31微专题三湿地及其保护

一、湿地的概念及作用图说地理1.定义(1)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只包括一般意义

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

面的浅海部分。微专题三湿地及其保护图说地理1.定义32(2)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①

人工

、永久或暂时、静止或②

流动

、淡水或咸水,由③

沼泽

、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

包括低潮时水深④

6米以内

的海域。——世界《湿地公约》对湿

地的定义。对湿地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

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状态:天

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2)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①人工

、永久或暂时、静止332.湿地的价值价值美称作用经济价值资源宝库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生态价值⑤

地球之肾

净化水体

生命的摇篮保护生物多样性

天然空调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⑥

释放氧气

天然水库涵养水源、⑦

调蓄水量

鸟类的乐园为各种野生鸟类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社会效益—参观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2.湿地的价值价值美称作用经济价值资源宝库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343.中国湿地现状(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

世界湿地的⑧

10%

左右,位居亚洲⑨

第一

位,世界⑩

第四

位。(2)特点:中国湿地具有类型多、

绝对数量大

、分布广、

区域差异显著

、生物

多样性

丰富等特点。(3)分布:东北

三江平原

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

青藏高原

上有着世界

海拔最高

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涵养3.中国湿地现状35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湿地减少的原因及危害1.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减少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示如下;

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湿地减少的原因36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课件372.湖泊面积减小中国的五大淡水湖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主要分

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这一地带的湖泊面积约占

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国湖泊面积减小的情况相当严重,其原

因主要是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2.湖泊面积减小383.产生的影响湖泊面积减少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

水)、美化环境(旅游胜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

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

矿化度

增加。三、保护湿地3.产生的影响391.破坏实例

2.导致后果: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

水文联系

和生态联系。1.破坏实例 2.导致后果: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 403.采取措施:(1)100多个国家加入

《湿地公约》

,旨在通过

国际合作

,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2)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

恢复和重建

。3.采取措施:(1)100多个国家加入 《湿地公约》

41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读下表,据此完成1—2题。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表典题精练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读下表,据此完成1—2题。典题精42年份(年)湖泊面积(km2)容积(亿m3)1949435029319543915268195831412281971282018819772740178198426911741995262516719972145150年份(年)湖泊面积(km2)容积(亿m3)19494350431.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C)A.水体富营养化

B.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小C.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D.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解析湖泊面积的减小,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易引发洪涝

灾害。

1.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C442.洞庭湖地区今后发展的方向是

(A)①退田还湖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③加快城市化建设④发展生态旅游业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解析针对洞庭湖面积逐年减小的趋势,今后应退田还湖;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改农民为渔民;加快城市化建设,减少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和压

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洞庭湖地区今后发展的方向是 (A)解析针对洞庭453.(2018课标Ⅱ,44,10分)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

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

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

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

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3.(2018课标Ⅱ,44,10分)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46(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4分)答案(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

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

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

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47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作用。(1)芦苇在生长过程中会

吸收水体与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富营养化过程;同时还吸收有害物

质,净化水体,提高水环境质量。芦苇长成后高出水面,能为鸟类等多种

动物提供栖息地。(2)注意材料中“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

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由此说明芦苇出现倒伏、腐烂现

象,从而影响水质,降低湿地生态功能。管护、收割芦苇的意义,可从减

少负面影响,提高水质角度分析。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作用。(1)芦苇在生长过程48微专题四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图说地理1.内涵:包括①

遗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②

生态系统

多样性

三个层次。微专题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图说地理1.内涵:包括①遗传

492.现状:③

物种灭绝

加速和④

生物多样性

减少,使保护生物多样

性成为⑤

生态环境保护

的重要内容。3.分布:约⑥

3/4

的物种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⑦

热带雨林

和⑧

珊瑚礁

中的物种最为丰富。二、物种减少原因2.现状:③物种灭绝

加速和④生物多样性

减501.自然原因:物种有⑨

发生、发育和消亡

的过程,平均寿命约为500

万年,平均⑩

1.1

年灭绝一个物种。2.人为原因:300万年的

狩猎

历史,使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

1.自然原因:物种有⑨发生、发育和消亡

的过程,平均511.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价值体现(1)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品、能源、工业原料

等物资,以及为丰富人类精神生活所提供的观赏对象和艺术灵感。(2)间接使用价值:指其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吸附污

尘、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等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指生物及其遗传资源潜在的价值及用途。素能提升1.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价值体现素能提升52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措施,具体如

下:(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

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

源。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53此外还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乱砍滥伐,重新植树造林,退耕还

林;严禁滥捕乱杀,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处理生活垃圾,防止“三废”污

染;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

特别提示当前加速物种灭绝的人类活动(1)滥砍乱伐森林植被;(2)草场超载放牧;(3)对动植物资源过量开发利用及偷猎偷采;(4)不断发展的环境污染;此外还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乱砍滥伐,重新植树造林,退54(5)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6)外来物种入侵;(7)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8)旅游、采矿、围垦湿地等其他活动。(5)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55

读下图,完成1—2题。典题精练 读下图,完成1—2题。典题精练561.下列各地物种最丰富的是

(A)A.①B.④C.⑤D.⑥解析纬度越低,物种越丰富。①地位于热带,纬度最低,物种最丰

富。

1.下列各地物种最丰富的是 (A)解析纬度越低,物57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A.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所以物种较丰富B.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C.中国人口很多,所以物种较丰富D.美国经济十分发达,所以物种较丰富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58解析生物学家估计生物物种有500万—5000万种,其中约3∕4生

活在热带地区。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但处于高纬地区,所以物种较少;

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中国物种

较丰富,但和人口无关;美国物种较丰富和经济无关。解析生物学家估计生物物种有500万—5000万种,其中约593.(2018课标Ⅰ,44,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

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

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

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

全达百年以上。3.(2018课标Ⅰ,44,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60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

的环境风险。

61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

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

(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状态下保存种子样本应考虑该地

区的气温、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全球变暖会改变该地气温条件,进而

威胁种子样本安全。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62微专题五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图说地理微专题五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图说地理63地区名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大兴安岭西侧①

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草地退化严重气候较干,降水较少②

过垦、过伐、过牧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地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气候较干,降水较少过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地区名称主要生态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大兴安岭西侧①64黄淮海平原区土壤侵蚀严重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人口稠密,过垦南方③

低山丘陵

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区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

性锐减④

地质条件复杂

,地形崎岖,降水集中人民生活贫困,过垦、过伐青藏高原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土壤侵蚀高寒气候区,降水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⑤

气候变暖

过牧、过垦黄淮海平原区土壤侵蚀严重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人口稠密,过垦65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1)⑥

地域广大

,受季风影响显著,气候和地势差别明显;⑦

地形复杂

,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较小,⑧

植被覆盖率低

,生态环境脆弱。(2)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最主要的是⑨

人为因素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66

672.保护措施

重点生态工程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防治工程长江、黄河上中游⑩

水土保持林

工程重点保护区建设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环保法制建设

生态农业

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稳步发展

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2.保护措施 重点生态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681.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平原低地、湖滨、海滨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素能提升1.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69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属半湿润、湿润的高原、丘陵地区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耕地为梯田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生物多样性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扩大自然保护区,建702.我国的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分布范围保护措施影响长江上游工程区以三峡库区为界,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六个省区出台国家扶持政策,增加工程建设投资等生态环境大为改观,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工程建

设已对区域经济和林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黄河上中游工程区以小浪底水库为界,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七个省区

东北、内蒙古等工程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海南、新疆五个省区

2.我国的防护林工程天然林分布范围保护措施影响长江上游以三峡71

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典题精练 典题精练721.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B)A.森林破坏B.水土流失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解析据图可判断两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左图是黄土高原地区,右

图是东南丘陵地区,故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1.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B732.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

做法是

(D)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大力发展水电建设C.提高炉灶技术水平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解析黄土高原地区虽有大量煤炭资源,但燃烧煤炭会造成环境污

染;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不适合发展水电;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既可充分

利用生物能,又能减轻环境污染。

2.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最74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

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红水河的红色来自上游

的红土地,其含沙量居广西诸大江河之首。材料二

红水河流域开发图。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5

(1)有人戏称红水河险些成为“黑”水河,简要分析其原因。(2)根据图文材料,提出治理红水河上游水土流失的对策。

76答案(1)红水河上游云南和贵州境内多锰矿和锡矿,在矿产资源的开

发和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污水失控排放会导致红水河受到严重

污染,颜色变黑。(2)封山育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立体农业;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红水河上游云南和贵州境内多锰矿和锡矿,在矿产资源77解析(1)有人戏称红水河险些成为“黑”水河,主要是由于红水河上

游的云南和贵州境内多锰矿和锡矿,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冶炼过程中会

产生大量废水,污水无节制失控排放会导致红水河受到严重污染,颜色

变黑。(2)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红水河上游水土流失主要是破坏植被、

过度开垦导致的,因此治理对策可以采取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工

程措施等。解析(1)有人戏称红水河险些成为“黑”水河,主要是由于红水78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79教学指导意见1.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基本原理;2.举例说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4.阅读相关地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教学指导意见1.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基本原理;微专题突破微专题一森林及其保护微专题二草地及其保护微专题三湿地及其保护微专题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微专题五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微专题突破微专题一森林及其保护微专题二草地及其保护微专题微专题一森林及其保护

一、森林图说地理1.特征:森林是陆地上最①

强大

、最复杂、最能②

长久存在

生态系统。微专题一森林及其保护图说地理1.特征:森林是陆地上最①强822.地位: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③

核心

。二、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1.森林面积的历史变化(1)原始社会及其以前,森林自然更新、保存较好。(2)进入农业社会后,森林面积开始减小,具体表现为:2.地位: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③核心

83阶段变化特点原因农业社会逐渐减小无计划④

垦殖

和大量使用⑤

薪柴

工业时代面积锐减大规模⑥

商业性机械

采伐阶段变化特点原因农业社会逐渐减小无计划④垦殖

和大量842.森林现状(1)世界:2000年世界森林面积为38.66亿公顷,覆盖率为⑦

30%

。(2)中国:2000年森林面积为1.58亿公顷,覆盖率为⑧

16.55%

。2.森林现状853.森林的生态功能

3.森林的生态功能864.森林破坏后的生态灾难:洪水频发、⑨

水土流失

加剧、土地沙

化、河道淤塞、⑩

温室效应

增强、物种灭绝等。三、保护森林1.国际: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4.森林破坏后的生态灾难:洪水频发、⑨水土流失

加剧872.国内(1)1984年,我国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2年又公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实施条例

》,为森林保护提供了

法律依据

。(2)许多林业管理部门和大型国有林场的主要功能已经从

林木采伐

转为

森林培育

,加强了对森林的保护。3.民间:积极

植树造林

,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2.国内3.民间:积极 植树造林

,发起各种保护森林88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

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雨林生态系统又具有脆弱性。据此回

答1—2题。典题精练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891.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是

(B)A.地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B.影响地球大气中碳氧平衡C.世界生物基因宝库D.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解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而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

的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是影响地球大气中碳氧平衡。

1.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是 (B902.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A)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积累和补充养分少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④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速度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雨林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土壤积累和补充养分少,再加上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因此土

壤贫瘠。

2.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A)解析雨林地区纬度较913.(2017课标Ⅱ,44,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

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

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

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3.(2017课标Ⅱ,44,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92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

因。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

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

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

93解析本题从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上、地表、地下及稳定性四个方面考

查森林生态系统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地上方面,自然恢复的次

生林乔灌结合,植被结构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方面,自然恢复的

次生林覆盖在地表的丰富草本植物可更有效地延缓地表径流汇集速度,

促进地表水下渗;地下方面,人工松林植被单一,地下根系深度一致,固土

能力较弱,在降水集中的地区易形成滑坡;稳定性方面,自然恢复的次生

林有良好的乔灌草结构,相对于单一的人工松林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解析本题从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上、地表、地下及稳定性四个方面考94微专题二

草地及其保护

一、草地退化图说地理1.草地分布:全球草地面积67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①

51%

,主要分

布在降水量②

不够丰沛

的地带。微专题二

草地及其保护

图说地理1.草地分布:952.草原特征(1)是③

天然草地

中最重要的类型。(2)自然环境比较④

脆弱

,易受⑤

外力

破坏。(3)

2.草原特征963.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

包括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方面。人为因素有超载过

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挖滥采等也会引起草地退化,甚

至导致土地荒漠化。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其中超载过牧和盲目开垦是

造成草地退化的首要原因。其联系如下:3.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97

984.地区差异地区草场退化情况欧洲情况较好。降水均匀,细致管理,载畜量大,自给有余北美逐渐好转。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澳大利亚有所改善。曾经过度放牧,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非洲、南美洲及亚洲大部分问题严重。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超载放牧所致中国严重。超载放牧及鼠害和虫害导致牧场退化、沙化4.地区差异地区草场退化情况欧洲情况较好。降水均匀,细致管理991.牧场退化本质:⑧

社会经济

问题。二、保护草地1.牧场退化二、保护草地1002.保护草地(1)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2)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2.保护草地101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草地资源都存在着草地退化现象。回答1—2

题。典题精练1.下列地区,草场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的是

(

C)①西欧②北美③非洲④中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典题精练1.下列地区,草场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的是 (

C102解析目前草场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

洲及亚洲。西欧的草场由于气候温和湿润,管理细致,情况较好,而北美

牧场状况已逐渐好转。解析目前草场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

洲1032.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A)①对草地的盲目垦耕②超载放牧③实行轮牧制度④大水漫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对草地的盲目垦耕、超载放牧等,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

因。

2.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A)解析对草地的盲1043.读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3.读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5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

乎全部的上游来水。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生态极度脆弱,草本植物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

余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度30年间降低了50%至80%;亩均生物量

不足20公斤;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材料四

灌溉“草库伦”的主要做法: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选择

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

2公顷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106饲料、草料为主,进行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1)图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2)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3)分析额济纳旗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4)建设“草库伦”的意义有哪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额济纳旗草场的生态环境问题?饲料、草料为主,进行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107答案(1)草场退化土地沙化(2)B(3)①黑河中游地区过度用水,使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因缺水而退化;②

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4)意义:防止草场退化,增加牧民收入。措施: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增强牧民保护草场

的意识;②科学协调黑河流域的用水,充分节约、利用水资源;③实行禁

牧、轮牧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答案(1)草场退化土地沙化108解析从图示及材料可以看出:

解析从图示及材料可以看出:109微专题三湿地及其保护

一、湿地的概念及作用图说地理1.定义(1)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只包括一般意义

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

面的浅海部分。微专题三湿地及其保护图说地理1.定义110(2)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①

人工

、永久或暂时、静止或②

流动

、淡水或咸水,由③

沼泽

、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

包括低潮时水深④

6米以内

的海域。——世界《湿地公约》对湿

地的定义。对湿地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

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状态:天

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2)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①人工

、永久或暂时、静止1112.湿地的价值价值美称作用经济价值资源宝库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生态价值⑤

地球之肾

净化水体

生命的摇篮保护生物多样性

天然空调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⑥

释放氧气

天然水库涵养水源、⑦

调蓄水量

鸟类的乐园为各种野生鸟类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社会效益—参观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2.湿地的价值价值美称作用经济价值资源宝库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1123.中国湿地现状(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

世界湿地的⑧

10%

左右,位居亚洲⑨

第一

位,世界⑩

第四

位。(2)特点:中国湿地具有类型多、

绝对数量大

、分布广、

区域差异显著

、生物

多样性

丰富等特点。(3)分布:东北

三江平原

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

青藏高原

上有着世界

海拔最高

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涵养3.中国湿地现状113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湿地减少的原因及危害1.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减少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示如下;

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湿地减少的原因114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课件1152.湖泊面积减小中国的五大淡水湖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主要分

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这一地带的湖泊面积约占

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国湖泊面积减小的情况相当严重,其原

因主要是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2.湖泊面积减小1163.产生的影响湖泊面积减少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

水)、美化环境(旅游胜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

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

矿化度

增加。三、保护湿地3.产生的影响1171.破坏实例

2.导致后果: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

水文联系

和生态联系。1.破坏实例 2.导致后果: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 1183.采取措施:(1)100多个国家加入

《湿地公约》

,旨在通过

国际合作

,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2)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

恢复和重建

。3.采取措施:(1)100多个国家加入 《湿地公约》

119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读下表,据此完成1—2题。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表典题精练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读下表,据此完成1—2题。典题精120年份(年)湖泊面积(km2)容积(亿m3)1949435029319543915268195831412281971282018819772740178198426911741995262516719972145150年份(年)湖泊面积(km2)容积(亿m3)194943501211.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C)A.水体富营养化

B.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小C.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D.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解析湖泊面积的减小,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易引发洪涝

灾害。

1.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C1222.洞庭湖地区今后发展的方向是

(A)①退田还湖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③加快城市化建设④发展生态旅游业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解析针对洞庭湖面积逐年减小的趋势,今后应退田还湖;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改农民为渔民;加快城市化建设,减少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和压

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洞庭湖地区今后发展的方向是 (A)解析针对洞庭1233.(2018课标Ⅱ,44,10分)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

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

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

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

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3.(2018课标Ⅱ,44,10分)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124(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4分)答案(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

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

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

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125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作用。(1)芦苇在生长过程中会

吸收水体与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富营养化过程;同时还吸收有害物

质,净化水体,提高水环境质量。芦苇长成后高出水面,能为鸟类等多种

动物提供栖息地。(2)注意材料中“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

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由此说明芦苇出现倒伏、腐烂现

象,从而影响水质,降低湿地生态功能。管护、收割芦苇的意义,可从减

少负面影响,提高水质角度分析。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作用。(1)芦苇在生长过程126微专题四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图说地理1.内涵:包括①

遗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②

生态系统

多样性

三个层次。微专题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图说地理1.内涵:包括①遗传

1272.现状:③

物种灭绝

加速和④

生物多样性

减少,使保护生物多样

性成为⑤

生态环境保护

的重要内容。3.分布:约⑥

3/4

的物种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⑦

热带雨林

和⑧

珊瑚礁

中的物种最为丰富。二、物种减少原因2.现状:③物种灭绝

加速和④生物多样性

减1281.自然原因:物种有⑨

发生、发育和消亡

的过程,平均寿命约为500

万年,平均⑩

1.1

年灭绝一个物种。2.人为原因:300万年的

狩猎

历史,使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

1.自然原因:物种有⑨发生、发育和消亡

的过程,平均1291.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价值体现(1)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品、能源、工业原料

等物资,以及为丰富人类精神生活所提供的观赏对象和艺术灵感。(2)间接使用价值:指其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吸附污

尘、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等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指生物及其遗传资源潜在的价值及用途。素能提升1.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价值体现素能提升130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措施,具体如

下:(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

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

源。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31此外还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乱砍滥伐,重新植树造林,退耕还

林;严禁滥捕乱杀,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处理生活垃圾,防止“三废”污

染;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

特别提示当前加速物种灭绝的人类活动(1)滥砍乱伐森林植被;(2)草场超载放牧;(3)对动植物资源过量开发利用及偷猎偷采;(4)不断发展的环境污染;此外还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乱砍滥伐,重新植树造林,退132(5)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6)外来物种入侵;(7)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8)旅游、采矿、围垦湿地等其他活动。(5)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133

读下图,完成1—2题。典题精练 读下图,完成1—2题。典题精练1341.下列各地物种最丰富的是

(A)A.①B.④C.⑤D.⑥解析纬度越低,物种越丰富。①地位于热带,纬度最低,物种最丰

富。

1.下列各地物种最丰富的是 (A)解析纬度越低,物135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A.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所以物种较丰富B.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C.中国人口很多,所以物种较丰富D.美国经济十分发达,所以物种较丰富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136解析生物学家估计生物物种有500万—5000万种,其中约3∕4生

活在热带地区。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但处于高纬地区,所以物种较少;

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中国物种

较丰富,但和人口无关;美国物种较丰富和经济无关。解析生物学家估计生物物种有500万—5000万种,其中约1373.(2018课标Ⅰ,44,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

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

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

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

全达百年以上。3.(2018课标Ⅰ,44,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138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

的环境风险。

139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

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

(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状态下保存种子样本应考虑该地

区的气温、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全球变暖会改变该地气温条件,进而

威胁种子样本安全。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140微专题五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图说地理微专题五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图说地理141地区名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大兴安岭西侧①

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草地退化严重气候较干,降水较少②

过垦、过伐、过牧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地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气候较干,降水较少过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地区名称主要生态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