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古代诗歌四首六安市金安区中店乡汪神学校杨国梁2016.12.25
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丽。唐诗、宋词、元曲,标记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那喜闻乐见的绝唱,响彻千年仍朝气盎然。今日让我们闲逛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这四首诗,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尝语言,体会诗歌美丽的意境。3.启发学生酷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第一课时
学习《观沧海》和了解有关古诗的文学常识
古诗古体诗近体诗(新体诗)四言五言七言乐府诗
绝句:共4句(五绝、七绝)律诗:共8句(五律、七律)4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头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近体诗(“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古体诗近体诗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绝)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事实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宋)词(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
中调(90字以内)
长调(91字以上)
(元)散曲(按曲数分)
小令套数词(流派):豪放、婉约
文学常识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绝句律诗词曲散曲戏剧小令套数(唐)(宋)(元)唐诗律诗绝句五言
七言律诗的特征1.共有八句2.二、四、六、八句押韵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观沧海曹操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齐,气魄宏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志向,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曹操简介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乐府——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颂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é
dànsǒngzhìsè
准确朗读,感受诗人的雄伟气魄。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向东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的奇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排列,高耸挺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四周是葱郁的树木,丰茂的花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咆哮,(似要将宇宙沉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似乎出自大海的胸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银河里的绚丽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啊,庆幸得很,奇异无比,让我们尽情歌颂,畅抒心中的情怀。内容分析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矗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奇异壮丽。内容分析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宽敞壮丽: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立,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内容分析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呈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假如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志向,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溢信念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德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一、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1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终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实景)_实(想象)_虚二、全诗是以哪个字绽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诗文由“观”字绽开,写登山所见。三、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观沧海》赏析《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概,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志向。四、小结: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勉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这首诗意境开阔,气概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样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本诗结构水——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若出其中星汉——若出其里虚景景观实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统领全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最终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你还知道曹操的哪些诗?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课外拓展其次课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六安市金安区中店乡汪神学校杨国梁2016.12.25
写作背景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挚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季节,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芜,诗人特殊担忧,并深感不平和哀痛,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学习目标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殊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亲密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像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背景简介标题解说查资料,说说你从今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代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劝慰的好诗。标题解说听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依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译文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停地哀啼,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始终走到那夜郎以西!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含飘舞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切合当时情事,渲染了哀伤、凄楚的气氛,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烘托了诗人哀思的心情,也就融情入景(寓情于景)。赏析意象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别的苦痛闻道龙标过五溪。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遭贬之地荒远的深切怜悯。赏析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溢了愁思,无可告知,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挚友都能望见明月;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原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怜悯心的人(拟人),明月将诗人对挚友的怀念和怜悯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怜悯,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寂的一种情怀……全部这些,真实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猛烈的主观感情。探究思索1.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课后习题二)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舞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叫声凄凉哀婉。因此,这样的写景,不着哀思之语,而哀思之意自现,渲染出一种孤独萧条的气氛,也为下文表现作者对故友被贬谪遭遇的怜悯、无奈,以及思念之情做了铺垫。2.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3.本诗主题是什么?写作特色如何?诗人通过对暮春季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怜悯和关切的思想感情。(或:借月抒怀,表达惊异、悲愤、怜悯、关切、劝慰之情。)写作特色:(1)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2)浪漫主义写法,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猛烈,更深厚。全诗解析总结第一句:写景,营造暮春哀痛氛围其次句:记叙,直叙被贬之事3—4句:抒情,借助想象,将明月人格化,抒发对友人被贬的关切与怜悯。(现今常用来表达对远方挚友的慰问。)主题:表达了对挚友的关切和怜悯你还记得哪些关于明月的诗?课外学问拓展延长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第三课时天净沙•秋思六安市金安区中店乡汪神学校杨国梁2016.12.25解题:天净沙,曲牌名。秋思,秋天的思念,曲的题目。作者名片: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他的杂剧代表作是《汉宫秋》,后人将其散曲辑为《东篱乐府》,其中《天净沙.秋思》和《夜行船.秋思》尤为著名。背景资料这首散曲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少年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始终未能得志,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窘况潦倒的羁旅生活。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际。听读课文,说初体验
哪些诗句最能打动你的心扉?哪些诗句最能扣动你的心弦?并说说你宠爱的缘由。枯藤老树昏鸦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首句写秋末之景,渲染出一种萧瑟荒芜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细读课文,说说新的理解和感悟
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次句推出一幅优雅安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显明的对比,但他人有家而我独无,又增一分思乡之情。古道西风瘦马(荒芜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里行着一匹)瘦马。古道荒芜,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此句从侧面写出了游子在客途中孤苦孤独的心情。以上几句用九个微小环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际!(“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上句点明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下句卒章显志,正面抒发感情。“断肠”的愁苦、“天际”的遥远,点明白这首小令的主题。段解: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际游子之悲。“断肠”一语,为全篇主旨所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古道西风瘦马依据画面提示背诵本曲再读课文,总体把握1、归纳主题: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一个飘舞天际的游子在秋天里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2、结构图解天净沙.秋思{写景抒情{枯藤-老树-昏鸦(写景触情)小桥-流水-人家孤苦思乡)古道-西风-瘦马(游子惨状)}秋思悲凉惆怅之情{夕阳——西下(特定时间、环境)断肠人——在天际(点明主旨)}写景铺垫游子之悲孤寂愁苦羁旅之思动静
送别
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旁涉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马致远《天净沙》
其二:
平沙细草斑斑,
曲溪流水潺潺,
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比照其三:西风塞上胡笳,月明马上琵琶,那底昭君恨多。李陵台下.淡烟衰草黄沙。
断肠人为何漂泊天际?请你绽开联想,演绎一段故事。联想发挥你的想像力,重组诗歌意象,复现诗歌意境,将诗中的情景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来。
例: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旅人踽踽独行,朝着夕阳走去,渐行渐远,最终成为一个黑点,消逝在地平线上。想象例:作家像一超群的摄制,先是“枯藤”、“老树”、“昏鸦”的组接,继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推移,又跟“古道西风瘦马”的特写,天际沦落人跃然纸上矣。
“壮丽的乐章,大多是悲凉的韵调”。“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饱蘸着离愁别绪,绘出了一幅凄婉的图景: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惆怅;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无奈……蒹葭苍苍,秋风萧瑟,断鸿声里,想那衰草枯杨,更能消几番风雨?夕阳古道,西风残照,望家乡渺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妙悟次北固山下王湾唐第四课时六安市金安区中店乡汪神学校杨国梁2016.12.2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王湾听读要求:1、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和所压的韵;
2、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4、你能够感觉到全诗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吗?1、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节奏。2、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和所压的韵。3、试着各用两个字来概括这首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所写的内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淡淡的乡愁自然的理趣首联颔联尾联颈联所在所见所见所思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探究(答案仅供参考)之所以提到“客路”,一是与“行舟”构成对应,示意了诗人是浪迹天际的游子;一是表明尽管眼前是青山与绿水,但照旧掩盖不住自己旅途愁闷的情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234-2025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环保技术规范
- GB/T 46136-2025化学品液态粪肥中的厌氧转化试验
- 2025年中国工业级硫酸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工业包装薄膜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新能源市场2025年需求增长与产品技术创新融合报告
- 2025年新能源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报告:技术创新与ESG披露透明度提升路径
- 一把雨伞圆溜溜教学设计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人音版(主编:曹理)
- 2025年中国高纯氢氧化锂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口腔医院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实证研究
- 2025年西藏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及答案(A类)
- 工业园区储能项目商业计划书
- 抗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标准)吊篮移交协议书
- 2025版门头广告位租赁及装修合同范本
- 2024版睡眠障碍神经阻滞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 急性重症胰腺炎个案护理
-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解读2025
- 隧道机电考核管理办法
- 移动学习期刊论文
- 公司事件事故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