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参考答案:C【考点】罗马法【分析】根据材料“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可知:平民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可见其在法律上最终确立了平等的地位,C符合题意;
A错误,贵族特权被取消这种说法本身错误;
B错误,罗马法律体系的形成是在6世纪,查士丁尼编写的《民法大全》,与材料中共和国时期的时间不符;
D错误,共和国时期罗马的法律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不适用于所有自由民;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马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罗马法是在不断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2.意大利学者蒂贝里奥?格拉齐亚尼认为,多极化是新兴国家增强自身在国际领域自由空间的一次机遇。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沈铭辉指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发达国家“抱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将越来越强。这说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A.使新兴国家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
B.促使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合作C.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
D.有利于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合作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多极化为新兴国家提供了增强自身在国际领域自由空间的机遇,表明推动了国际政治秩序的变革,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发达国家“抱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增强,体现的是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故C项正确。多极化只是为新兴国家提供了增强自身在国际领域自由空间的机遇,不能说明其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A项错误;发达国家加强合作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B项表述不全面;材料没有涉及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合作,D项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3.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广了赫鲁晓夫时期已进行过的农业领域小组包工奖励制,包工小组拥有机械设备和几名至几十名固定人员,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超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费用有奖,反之则罚。这一制度A.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B.动摇了集体农庄公有制基础C.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D.使得集体农庄变成国营农场参考答案:A材料反映的勃列日涅夫改革实行农业领域小组包工奖励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故答案为A项。小组包工奖励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B项;这种方式是在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内进行的,排除C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4.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材料“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每年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兼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为完善。所以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5.“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
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
B.君主让权,实行立宪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
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参考答案:A明朝政治体制。从材料“天下不能一人而
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可以分析测出黄宗羲的思想,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应该分散君权。故选A。6.右边是黎明同学搜集的两张图片,由此我们能够推断他应该在学习(
)
A.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过程
C.欧共体的形成
D.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参考答案:B7.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A.秦日纲
B.陈玉成
C.李秀成
D.石达开参考答案:C【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关键信息:1862、上海、洋鬼。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反映的是李秀成攻上海遭洋枪队。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8.“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辨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与材料所述相一致的政治变革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归纳材料信息,该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倡导“理性”,构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格斯评价的是启蒙运动,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不符,故A、B、D三项错误。9.据下表可知,建国初湖北的高等教育从全国来看类别1950年1953年全国湖北全国湖北工科院校272382师范院校121331农林、医科院校533583财经、政法院校150102艺术、体育院校150162——摘编自《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和《湖北教育年鉴(1949—1987)》A.尚未紧跟形势需要
B.高校整体实力较强C.文法教育优势明显
D.苏联模式影响深刻参考答案: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1950、1953年的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全国高等教育除财经、政法院校外都呈增长趋势,而湖北除财经、政法、艺术、体育院校有所增加外工科、师范、农林、医科均未增加,可以看出建国初湖北的高等教育尚未紧跟形势需要,故A项正确;表中不能反映高校整体实力,故B项错误;表中不能看出湖北文法教育的明显优势,故C项错误;苏联模式重理、工、医、农等,表中湖北财经、政法、艺术、体育院校有所增加,而工科、师范、农林、医科均未增加,所以不能说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故D项错误。A10.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参考答案: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943年,中美中英废除旧约,改订新约,这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战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不平等条约并未彻底废除,故B项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才改变,故C项错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是1945年抗战的胜利,故D项错误。A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从此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参考答案:C【详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1992年的十四大提出的,直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确立,因此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就,A选项错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基本确立于三大改造时期,而非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故B选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故C选项符合题意正确;D选项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至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D选项错误。12.近代中国始终存在“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据中共“二大”的最代纲领,“人民大众”包括的是(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民族资产和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参考答案:C13.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临时约法》A.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B.立法与行政没有分权C.政体架构存在严重缺陷D.有利于防止总统专权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临时约法》中追求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立法与行政机关之间相互制约,说明《临时约法》关于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是分析权力分散的影响,排除A项;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临时约》对立法与行政作出分权,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临时约法》中关于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而不是肯定它的积极影响,排除D项。【点睛】由于当时受南北议和的影响,革命党人非常清楚临时大总统职位将由袁世凯继任,因此《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临时约法》的某些制度设计反映了当时斗争形势和力量对比关系,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即将交权让位之际,企图利用《临时约法》制约袁世凯、保卫民主共和成果的苦心和努力。实际上,这也是《临时约法》局限性的表现。这种局限性被称之为“因人设法”,是针对袁世凯而作出的制度设计。14.“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参考答案:B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主张学习西方,以新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起到了一定的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选B。15.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从材料信息可知,柏拉图认为,过度泛滥的直接民主造成许多公民不愿受到任何约束,甚至连法律也不愿去遵守。这说明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因此D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C两项与史实不符。16.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
)A.促进了社会和谐
B.阶级矛盾基本消除C.实现了共同富裕
D.消除了社会不公现象参考答案:A17.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结论()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参考答案:B考察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历程。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英国议会也随之进行不断地改革,如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于是出现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在英国代议制体制下,议会掌握立法权,行政大权掌握在内阁手中。故A项不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正确;C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的超前性无法体现故应选B。18.《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参考答案:C19.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参考答案:D20.当时的发明家大多以获得一个奖金就满足了,而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建立了近代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又建立了10多个工厂并对工厂进行技术改造,1786年被封为爵士,1787年担任德比郡郡长,去世时留下一笔天文数字般的财产。这说明他的成功主要得益于A.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制度
B.英国具有广阔的海外市场C.具备了现代企业家的精神
D.政治地位物质利益的鼓励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建立了近代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又建立了10多个工厂并对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莱特的成功得益于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这是现代企业家所必备的。所以答案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1.读右图——欧洲某历史时期形势图。中国在同一时期发生的事件有A.中国同盟会成立B.南京国民政府成立C.中国共产党诞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参考答案:A22.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下图),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C.象征国共两党准备第一次合作D.表达出“以俄为师”的思想参考答案:D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东西半球两手紧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暗示中国与苏俄团结,可知《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号召先进中国人“以俄为师”,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排除A;《新青年》不是中共的机关刊物,排除B;国共两党合作是1924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C。所以选D点睛:解决本题首先理解图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意思,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是指暗示中国与苏俄团结,号召先进中国人“以俄为师”。23.有人认为“阿里是中国泰始皇的埃及版本”。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统治残暴
④遏制外来侵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参考答案:C24.殷墟甲骨卜辞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考察卜辞可以发现,商代的宗教崇拜经历了从图腾神崇拜到自然神崇拜再到血缘祖先崇拜的过程,这反映了A.宗教信仰逐步确立B.王权统治的神秘性C.人本意识日益显现D.宗法观念的制度化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商朝的人本主义意识。材料中“从图腾神崇拜到自然神崇拜再到血缘祖先崇拜”说明商朝的宗教意识逐渐从自然转移到人,体现出人本意识逐渐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宗教信仰主题的变化,不是说明宗教信仰逐步确立,故A项错误;商代统治方式是实行王权和神权结合,材料并没有说明王权统治的神秘性,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宗教观念在商代逐渐变化,并不是说明宗教观念的制度化,故D项错误。25.乾隆时人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说旁观者谓密勿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A.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B.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C.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D.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参考答案:D“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可知,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军机处设置后,内阁仍处理“兵农礼乐刑赏”等众多重要事务,内阁并非徒有虚名,D项正确,B、C两项错误。故选D项。2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号召:“向宫殿开战,给茅屋和平!”同时代的迪斯雷利在《西比尔》中提出吁请:“给茅屋以面包,给宫廷以和平!”上述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符合当时英国的国情 B.表达了统治集团的忧患C.强调渐进改良的方式 D.蕴含了人文精神的理念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材料中“向宫殿开战”“给宫廷以和平”矛盾,共同之处不可能都符合当时英国的国情,故A项错误;“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号召”不代表统治集团,故B项错误;恩格斯从阶级斗争的思想出发,强调工人阶级应该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反对资产阶级统治,求得自身解放,与“渐进改良”不符,故C项错误;“给茅屋以面包”表明迪斯雷利从改良主义思想出发,主张通过政府改革,提高“穷人”阶级(无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缓和社会矛盾,而恩格斯强调工人阶级应该以暴力革命(武装斗争)的方式反对资产阶级统治,求得自身解放,都蕴含了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27.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日本占领区
C.陕甘宁边区
D.解放区参考答案:A28.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宣称:“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新三民主义”宣称“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上述变化反映出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A.随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而调整
B.以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为转移C.与中国革命任务的联系更紧密
D.具有十分明显的阶级属性特征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根据材料中由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享有民主权力的范围扩大,主要是根据当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决定的,故C项正确;近代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故A、B两项错误;孙中山始终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未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故选C。29.捷克前总统哈维尔曾说:“整个工业部门生产着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却十分匮乏.…我们的前政权,以其狂妄自大和偏狭的意识形态,将人缩减成一种生产力和相当于一个生产工具.”在此,他抨击的是()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化大生产B.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C.政府掌控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经济体制参考答案:答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认识斯大林模式下,排斥市场经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但同时它对社会主义国家初期探索中发挥过积极作用.解答:材料中:“整个工业部门生产着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却十分匮乏”表明工业生产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前政权,以其狂妄自大和偏狭的意识形态,将人缩减成一种生产力和相当于一个生产工具”,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是捷克政权性质发生改变前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故D项符合;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时期,不存在工业生产导致民众需要的东西匮乏,同样,机器大工业时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都不会出现“整个工业部门生产着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却十分匮乏”现象,故排除AB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与史料解读能力,注意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客观评价.30.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A.借助天意加强君权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强调人民力量巨大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着从“大夫——士”到“士大夫”转变。春秋以前为“大夫——士”“士之子恒为士”。“得士者昌,失士则亡”流传于战国时期,“游士”们不但周游列国而且从原有身份中游离出来。“士大夫”这一概念在此时出现,指居官或有职位、社会地位的文人。(1)根据材料概括“士”的“身份”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促成其变化的历史因素。(6分)“科举取士”——国之大事。宋?苏辙在《上皇帝书》称,“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弃旧而为士者也”。“(明末)科举所得,十之八九皆白徒”,“士”的构成继续发生着巨大变化。马克斯·韦伯在谈论官僚系统时谈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开科取士的深层含义绝非关于考试技术层面的层层设计……”(2)归纳宋明时期“士”的特征,分析“开科取士的深层含义”。(6分)从“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15年6月20日)呜呼,中日交涉,今以平和解决告矣……我辈号称士大夫者乎,勿诿过政府,政府不过我辈之产物而已;勿借口于一般国民,一般国民皆最善良之国民,以校他邦,略无愧色……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顾炎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3)梁启超所代表的“我辈号称士大夫”们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6分)参考答案:(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科举制(3)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黄金时代;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
(1)变化:从贵族变为具有一定官职或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2分)因素: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世卿世禄制逐渐被官僚制取代;列国争霸,亟需人才;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4分)(2)特征:来源于社会各阶层;多通过科举选拔。(2分)含义:(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职的垄断)为各阶层人士的晋升提供机会;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完善官僚政治。(4分)(3)局面:民国初年政治动荡,袁世凯加速专制——复辟帝制进程;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6分)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大夫——士”“士之子恒为士”是分封制下,贵族的世卿世禄制,而“士大夫”指居官或有职位、社会地位的文人,由此可得出“身份”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可从材料一中“‘得士者昌,失士则亡’流传于战国时期”的信息可归纳出列国争霸,亟需人才;另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从政治上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世卿世禄制逐渐被官僚制取代;思想上百家争鸣,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来归纳。(2)第一小问特征依据材料二中“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弃旧而为士者也”“科举所得,十之八九皆白徒,士的构成继续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深层含义从科举制的意义来分析,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职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等。(3)抓住题干时间1915年,联系时代背景,从1915年的典型事件来分析即可,从材料三中“中日交涉,今以平和解决告矣”可得出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民族危机加剧;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可得出民国初年政治动荡,袁世凯加速专制——复辟帝制进程,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合计工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文科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解放前最高年10017.86.6——7.713.510.56.411.424.40.41.61951年10031.66.21.613.911.97.85.116.52.80.12.51952年10034.86.91.113.016.57.15.011.52.00.21.91953年10037.76.11.213.718.86.75.86.41.80.51.31957年10037.07.71.411.126.04.46.52.71.90.70.6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示例一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探讨: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国家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工科技术人员,因而高等院校中1952年后工科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服务的特征。示例二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因而此时期为落实“全民教育”的方针,高等院校中师范类学生的数量增加相对较多。示例三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医疗条件极差,广大百姓得不到医疗保证,国家需要大批的医护人员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状况,因而高等院校中医科学生数量相对稳定。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美国第一个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第一个实行联邦制度,用宪法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第一个以成文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制度;第一个完成了政教分离,把宗教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腹腔套管护理规范
- 出血护理措施要点与流程
- 语文学习困难学生个性化辅导计划
- 电气设备升级改造质量保障措施
- 体育爱好者俱乐部活动计划
- 小学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示例
- 缓解疼痛心理护理
- 幼儿户外活动与身心健康的措施
- 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评估计划
- 2025年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社团活动计划
- 智能教育技术驱动的个性化学习路径优化研究
- 帝国的兴衰:修昔底德战争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律文书格式样本-2023修改整理
-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重大隐患排查要点讲义
- GB/T 9116-2010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
- GB/T 31974-2015钝化颗粒镁
- GA 124-2013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 内痔并出血+外痔病历模板
- 学生社会劳动实践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