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然观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论文3800字)】_第1页
【马克思自然观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论文3800字)】_第2页
【马克思自然观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论文3800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自然观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录TOC\o"1-2"\h\u13317人与自然怎样走向新的和谐 116786引言 120014一、马克思自然观启示人们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关系 116319二、马克思自然观启示人们深刻反思人与人的关系 216207三、马克思自然观启示各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13443四、马克思自然观启示人们深化认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26416五、马克思自然观启示人类共筑命运共同体 43712总结 414325参考文献 5【摘要】传统的工业文明并没有禁止对自然的恶意入侵。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时代的人类文明将走向何方?马克思的自然观可以激发这种问题的讨论。对马克思自然观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马克思的远见卓识已经超越了时代的界限,马克思自然观对解决生态危机,特别是对指导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关键词】人与自然;马克思自然观;新的和谐引言当前,生态危机已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现实问题之一。从这个角度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自然环境恶化的根源,比一般的生态主义更深刻。马克思在系统阐述人与自然的客观关系的同时,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今天,我们把马克思的自然观与全球化问题联系起来,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生态问题,确立生态意识的意义,为我们丰富和弘扬马克思的自然观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一、马克思自然观启示人们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是互利共生的。任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都会影响到人类。在狩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代,虽然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逐步提高,但这种改造对自然影响不大,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保持着平衡。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解放,自然的自觉改造凸显了理性精神的发展。然而,现代综合工业的发展引起了根本性的变化。自然是现代生产的主要资源,是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重要生产。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其“使用价值”具有“有用性”。使用和使用外部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快速扩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使得人类虽然赢得了强大的物质力量,但遗憾的是,人类并不提高保护自然的能力,工业的发展是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排放的工业材料。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人类生活在一个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中。为了实现人类繁衍与发展的共同利益和需要,有必要有意识地保护自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盲目追求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是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破坏,最终将影响到人类自身。面对危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应该相互合作,以保持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严峻的生态问题迫使人类从新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自然观的指导下,首先要杜绝把人置于自然观的对立面的做法。人与自然是共生互动的。我们应该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正确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以人为本,积极反思人在自然中的作用,制定科学的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战略,为人类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二、马克思自然观启示人们深刻反思人与人的关系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物质信息的转化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由于人类追求利润的本性,社会生产只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而忽视了社会经济效益,这就触及了生态红线,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其根本原因是对人类利益的疯狂掠夺。在此背景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反映了人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当代生态问题背后的关键因素,其实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分化和对立。人与自然的冲突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命运和未来。这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越来越深刻地反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当今社会,人类被划分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这反映了人类共同利益与个体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特殊利益一旦与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个人的利益就会压倒人民的利益,成为解决争端的基本原则。可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问题上,所谓的“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没有付诸实施,人类生存的困境也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人际关系的扭曲和利益的竞争,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要调整人际关系的平衡,就必须面对个人利益和人类整体利益以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深远影响。现实和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克服追求利益的本性,人与自然将永远处于紧张对立的状态。没有人能在生态危机中生存下来。我们充分认识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对各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三、马克思自然观启示各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错误的自然观导致了生态危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生存最突出的方式就是占有自然。只有当人与自然不再是征服与征服的关系时,当人主动地、自觉地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时,人与自然和社会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从马克思的实践看,文明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结晶。生态文明是人类通过对现实的反思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下,人与自然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马克思在“现实的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有机体的研究,深刻地反映了他对人的发展的重视。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一,为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一个更高的社会应该包含生态文明。在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着自组织性和系统性,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生态文明作为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密切相关。整个社会的各个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整个人类社会的有序发展。今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方面,发展大大提高了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对自然的无休止的开发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马克思自然观的整体性思考有助于我们解决全球历史时代不断变化的问题。通过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学习,人类应该意识到,在解决生态问题时,应该用有意识的控制来取代自发的行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需要应确保自然的平衡和稳定发展。在社会层面,社会化的社会生产体系是自觉控制自然的前提。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改变人类固有的自然观,从主宰自然转向与自然和谐相处。四、马克思自然观启示人们深化认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马克思自然观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旨在重新发现自然的内在价值,通过人的创造性解放人自身。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马克思的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改变对自然无休止掠夺的旧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与此同时,人类通过生产和劳动逐渐加深了对自然的认识。但是,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实践中逐步完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实践的深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这可以激发人们去思考未知的自然,不断探索自然对人类全面发展的新力量。另一方面,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享受,使他们获得审美情趣。人类的生产生活除了物质追求外,还包括精神追求。美好家园的建设体现了人们对享受自然的追求,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心灵提供了精神食粮。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统一。没有自然,人不能单独生活。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正确处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是人类稳定发展的前提。五、马克思自然观启示人类共筑命运共同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大力推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现代人已经意识到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突出。个人的利益与全人类的利益是分不开的。面对全球生态问题,一个国家的努力不足以改变现状,只能改善局部问题。所以你需要灵感来自马克思的整个自然的观点,和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平等的概念,总体看来,所有人类社会的命运的利益,这是与人类的未来紧密相连,生态建设,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促进人类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任何个体的发展,任何主体都必须面对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国际社会的发展也表现出民族主体性与共生的对立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休戚与共的现代意义。特别是面对世界日益恶化的生态问题,任何国家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主动履行各自义务是共同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关键。生态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构建伙伴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应对全球生态问题的新变化。生态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寻求公平有效的解决办法,构建全球生态文明体系。同时,大国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中国作为大国,对地区发展稳定负有更大责任。作为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中国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战略。中国将承担更多责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国际合作中特别重视生态发展,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发达国家应肩负起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历史使命,提供资金和科学援助,为全球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总结当代生态问题不仅属于自然科学领域,而且是值得全社会反思的严重问题。在关注和反思生态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人类历史的正确选择。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始终有着深切的关注。作为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先驱,马克思的自然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当代社会的许多生态问题。参考文献[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张才国,王艳.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03)[2]《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整体主义意蕴[J].薛勇民,路强.

教学与研究.2014(05)[3]《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启示[J].王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