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法制学科发展综述【论文】》_第1页
《晚清中国法制学科发展综述【论文】》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晚清中国法制学科发展综述目录TOC\o"1-2"\h\u29784一、晚晴中国法制学科的开端 129715二、晚晴中国法制学科的建立 224159三、晚晴中国法制学科的发展 24534四、总结 321741参考文献 3摘要: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以沈家本为首的改革派发现了西方思想中的先进性,从而将中西方的法学思想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为中国法制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对晚清律法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进程中所作出贡献。关键词:晚清时期;中国法制学科;律法修订晚晴中国法制学科的开端近代中国在被迫打开国门的过程中,无论是魏源提出的西化学习,还是西化时代,都不过是对世界历史的一次反抗,虽然已经有能人志士可以看到开放所带来的优势,但他们的思想仍然是封闭的,对外国文化是带有偏见的,1894年的中日战争真正引起了中国改革开放意识的觉醒,随着国门的逐步打开和外国文明的涌入,中国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法制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中国古代法制史的改革与发展,这时根据当前的改革需要,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新兴法制思想理论。虽然此时已经有学者认识到清代形势的严峻,国力的衰落和法律秩序的颓废已经无可救药,但由于传统封建思想的禁锢,他们始终未能摆脱传统的法制观念,认为如果只注重刑罚而忽视传统孔、孟之学,不利于君主制度的稳定,他们所希望是在不抛弃传统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把儒学思想与律法相结合,从而进行法制改革。在中国保守派与维新派的冲突中,传统封建法律思想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但在清政府的支持下,“西学东渐”成为大势所趋的时,虽然资产阶级的法制思维占据了上峰,但守旧派依然有着一席之地。尽管如此,但由于我国国库空虚、国力薄弱,想要完全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可谓是痴人说梦,所以在这一时代形势下,资产阶级法律文化的发展还并不成熟,无法完全取代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这时,中国法律一方面吸收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形式和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封建文化的糟粕,这种新的文化形态不仅体现在洋务派的“中学为主体,以西学为用”的思想中,而且还体现在了改良派的立宪与革新思想之中。在这一现象中,先是洪秀全、洪仁盖,然后是康有为、梁启超,至于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则是这一新形式改革中的杰出代表。在西方法律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西方法律文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为晚清法律的修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使中国法律改革可以借用世界先进的法制思想以达到改革的目的。晚晴中国法制学科的建立19世纪末,传统封建主义思想慢慢的被西学影响改变着,随着人们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与接受,以清末新政为契机的法制教育渐渐兴起,20世纪初期,中国的一些学堂开始开设法制学科,这一改变,可以证明此时中国已经开始进入法治学科的建立与实践之中。沈家本是清末律法改革的重要代表人物,清末律法的修订贯穿了沈家本整个后半生,之所以说研究法制史就必须说到沈家本,是因为沈家本对于法律改革的看法有着独特性和代表性。沈家本在对晚清时期的律法改革中,看到了西方法律先进的理论,他在“西学东进”上,将中西方的法学思想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为中国法制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他所编写的《历代刑法考》中,可以鲜明的发现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法学思想;以及对中国传统古代封建法律的改革成果。通过沈家本对中国封建律法的改革,剔除掉了传统律法中的糟粕;保留其精华,使得中西法律思想得以更好的融合,成为适应当前时代需要的新型律法,为中国提供了法制上的指导思想。沈家本对晚清律法的改革,推动了法律的近代化发展进程,也引导了后辈学者的先后效仿,从而加速了中国的法制史的建立。所以,在法制史的研究中,沈家本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晚晴中国法制学科的发展由晚清时期开始的律法修订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重要开端,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制度在这时已经逐渐的瓦解,通过法律制度的改革,整个社会从制度上发生率根本性的改变,虽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救亡运动,皆以失败告终,但我们不可否认,新的社会体系随着清王朝的倾覆并未消失,而是在之后的民国时期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在经过晚清时期的律法修订后,直到清朝覆灭,南京政府的建立,这时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大陆法为主题的法律体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斗争伊始便明确提出推翻旧的封建政府,建立革命民主共和国。彻底的革命精神和明确的奋斗目标使其在培育国民民主意识、法律观念以及进行近代民主宪政制度的试验等方面都较前人有明显的进步。虽然法律作为一种制度不能被简单地移植和继承,但先进的法律制度依然适用于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子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家有着丰富的近代法律资源,无论革命所带来的结果如何,革命家都可以依靠着现代法律制度的理论知识,迅速有效地构建现代法律制度。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家模仿现代西方宪政的方法,建立了大量的革命组织和团体,并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为扩大自身影响力,吸引更多新青年学子参加这一活动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开展了大量的民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除了立法,资产阶级革命家非常关心法律的具体实践情况,革命政府虽然在位时间很短,还没有时间建立一个完整的司法制度。但在辛亥革命这一时期法律上的改变,我们仍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总结晚清作为中国法制学科的开端,有着其自身封建思想所带来的局限性,在西方思想大量涌入后,中国政府从思想上的被动接受到主动改变、从对刑罚的抗拒再到中西律法的融合,革命家们在中国法制改革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整个法制史学科的发展上来看,虽然它的进程比较缓慢,但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以及新思想的不断产生,它在其中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参考文献[1]李卫东.参与和实践:辛亥革命与中国法制近代化[C]//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2001.[2]孙丽娟.对中国法制史研究的思考--以商法史研究为范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