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群像。【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群像。【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群像。【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国有句俗语,叫“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预设: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既可用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也可以用作是自谦或者自嘲。为什么“刘姥姥进大观园”被赋予这样的含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刘姥姥的步伐,看看她在大观园中都发生了哪些精彩的故事。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夯实基础1.预习检测(1)字音检测调(tiáo)停发怔(zhèng)岔(chà)气促狭(cùxiá)筵(yán)席(2)词义检测清客:旧时称在富豪人家绑线凑趣的人。调停:安排处理。不伏手:不称手,不好用。且得一个儿:这里是弄一个来吃的意思。促狭:爱捉弄人。3.课前阅读检测(1)《红楼梦》作家作品作者——曹雪芹时代——清代主要故事情节——小说以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史湘云……(2)本文故事背景本文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因之前受到王熙凤的资助,送来瓜果蔬菜,恰巧史老太君想找一个积古的人说说话,因此刘姥姥便暂留下来,第二天和老太太一起逛了大观园。设计意图:通过预习检测和点拨,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相关背景,扫清阅读字词和理解的障碍。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1.探究任务浏览课文,将课文分层,并概括每一层主要内容。2.探究方法(1)快速浏览全文,划分结构层次。(2)参照“谁+何时+何地+何事”格式,初步概括情节内容。3.成果展示第一部分: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准备拿刘姥姥“取个笑”。(1-3)第二部分: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和众人的反应。(4-10)第三部分:写刘姥姥的感慨。(11)教师点拨:刘姥姥的笑剧是由哪几个环节组成的呢?明确:评筷子、说俗语、评鸽子蛋、吃鸽子蛋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初步理清故事情节。(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由刘姥姥“主演”的笑剧成功吗?说说你的理由。2.过程安排(1)跳读全文,定位到写众人反应的段落。(2)小组内相互交流,结合课前搜集的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各人物对刘姥姥的笑剧的反应。(3)形成小组结论,指定一位同学在班级内进行分享。3.资料展示(1)林黛玉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林黛玉生性纤细敏感,自来“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同时又心思敏捷,有出口成章之能。(2)薛宝钗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是贾宝玉姨母的女儿,出身“丰年好大雪”的薛家。薛宝钗父亲早亡,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暂住于贾府。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贾府小厮曾评价她是“冰美人”。(3)贾宝玉贾宝玉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贾母和王夫人非常溺爱,自幼混在姐妹中,姐姐元春省亲后,特命其与姐妹们一起搬入大观园。他纯真多情、平等待人、叛逆却又有些软弱无能。(4)史湘云史湘云是金陵十二钗之一,金陵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贾母的内侄孙女,父母在她还是襁褓时就已经亡故,由叔叔婶婶养育。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豪爽女性,虽自幼父母双亡,且由于史家经济拮据,也没有过上贵族小姐的生活;但她生性豁达乐观,恣意潇洒。(5)迎春贾迎春是荣国府贾赦与妾室所生的女儿。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才情差于钗黛,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后来,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便把女儿嫁给孙家。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致死,落得一个悲剧的下场。(6)探春贾探春是荣国府贾政与妾室所生的女儿,有一个同胞兄弟贾环,与贾宝玉是同父兄妹。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才干精明。“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7)惜春贾惜春是贾府四春中年纪最小的。父亲贾敬沉溺修道炼丹,最后死于金丹中毒,母亲也不在,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王夫人身边长大。她孤僻冷漠,“心冷嘴冷”。四大家族的没落和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最终带发修行,缁衣乞食。(8)王熙凤王熙凤,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她外貌美艳,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八面玲珑,敢爱敢恨,做事决绝,原文中描述王熙凤“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9)李纨李纨,字宫裁,系金陵名宦之女。。她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李纨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10)鸳鸯金鸳鸯是贾母的大丫头。甚受信任,因为这个缘故,她在贾府的丫头中有很高的地位。贾母平日倚之若左右手。贾母玩牌,她坐在旁边出主意;贾母摆宴,她入座充当令官。鸳鸯曾被贾赦看中,想讨去做小妾,遭到鸳鸯强烈反抗。(11)贾母贾母,又称史老太君,贾府上下尊称她为“老太太”、“老祖宗”,娘家史氏为四大家族之一。贾母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她是贾赦、贾政和贾敏的母亲,贾宝玉的祖母,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云是其内侄孙女。她是封建贵族的代表人物,一生享尽荣华富贵。虽然享乐主义成了贾母生活的主旋律,但她却并不昏庸糊涂。她掌握着在家族中的威信,大礼严格,小节灵活,通权达变,惜老怜贫。同时,贾母对小辈纵容溺爱,她把孙儿孙女乃至一些亲戚里的小辈都包揽过来,关心他们的吃穿住乐。(12)薛姨妈薛姨妈,薛蟠和薛宝钗之母,王夫人之妹。她出身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嫁入“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金陵首富皇商薛家,是一位世家出身的豪门贵夫人。她以“慈”著称,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对举目无亲的林黛玉也尤为怜爱。4.成果展示刘姥姥的笑剧成功。可以从众人的反应看出来。(1)说的众人都笑起来(2)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的话,虽则粗俗,但生动形象,是豪门深闺的富家夫人小姐们从未听过的,因此先是一愣,又开怀畅笑,可见刘姥姥笑剧之成功。(3)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只忍不住;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4)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各人的笑,也体现了各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写史湘云笑,她豪放大度,一口茶喷出来;写黛玉,笑得文静而有节制,因身体不好而又克制,笑岔了气;写宝玉,有贾母在,他有恃无恐,最为顽皮放肆,笑着滚到贾母怀里;王夫人身份尊贵,高贵典雅,懂得克制,她深知凤姐为人,这时上有老,下有小,只笑着用手指着凤姐,却不好说什么;薛姨妈是客人,所以稍微节制些,但也忍俊不禁,一口茶喷在探春裙子上,因为她是长辈,在晚辈面前自可随便点;探春的茶碗合到迎春身上,因为她们姐妹关系密切,常在一起,衣服弄脏了也没有大关系,笑得干脆,爽利;惜春年纪最小,还带着稚气,所以拉着奶母,叫揉揉肠子,笑得娇柔;贾母是一家之主,高高在上,众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讨她的欢心。贾母的笑骂体现的她的慈爱,也可看出她对刘姥姥的“惜老怜贫”。教师点拨:前面着力描绘的场面中,“笑”的人,是不是少了几个?是不是因为刘姥姥的笑剧不够成功呢?迎春、凤姐、宝钗和李纨没笑,不是笑剧不够成功,而是性格使然。迎春在贾府中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人称“二木头”,所以她自然而然地被忽略了。作践人的凤辣子等不笑,“还只管让刘姥姥”,如此捉弄人而不露声色,可见非等闲之辈!宝钗明明在场,作者却没有提到她。这位冷美人乖巧持重,也未尝没有七情六欲。正是在不写中写出了她的工于心计、故作端庄的大家风范,使人窥见了她未来女主人的面影!李纨没有笑,一来合适她心如“槁木死灰”的形象,二来也与前文中李纨劝阻凤、鸳二人捉弄刘姥姥的情节相契合。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辅以老师适当地点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情节,并结合人物资料,感知人物形象。四、课堂小结这节课,见识了一场笑剧,感受了笑剧的给人带来的欢乐,也从各式各样的笑中体会到了人物形象,感受到了这次笑剧的成功。这场笑剧为何能如此成功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探究。五、拓展延伸1.文学常识:金陵十二钗在《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警幻仙子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副、又副)下橱则又次之”。金陵十二钗正册是警幻情榜上十二个女子的名单,一般认为依次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2.正册人物及判词(1)林黛玉【判词】钗黛合一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花名签】“莫怨东风当自嗟”·风露清愁·芙蓉(2)薛宝钗【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花名签】“任是无情也动人”·艳冠群芳·牡丹(3)贾元春【判词】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曲】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4)贾探春【判词】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曲】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花名签】“日边红杏倚云栽”·瑶池仙品·杏花;签文“必得贵婿”(5)史湘云【判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曲】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花名签】“只恐夜深花睡去”·香梦沉酣·海棠花(6)妙玉【判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曲】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7)贾迎春【判词】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曲】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8)贾惜春【判词】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曲】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9)王熙凤【判词】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10)贾巧姐【判词】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曲】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11)李纨【判词】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曲】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花名签】“竹篱茅舍自甘心”·霜晓寒姿·寒梅(12)秦可卿【判词】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曲】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课件仅展示钗黛二人的判词及曲子,教师也可根据需要展示其他人物的内容。教案中同时有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众人的花名签,教师也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对小说内出现的人物的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六、布置作业1.当堂演练还原现场:跟随情境课文,朗读众人“笑”的部分。2.课后作业课下阅读《红楼梦》39——42回,寻找与刘姥姥相关的内容,做不少于5处批注。【板书设计】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出笑剧众生百态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2.通过节选部分的学习,了解《红楼梦》,加深对名著的热爱。3.拓展阅读相关情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拓展阅读相关情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和“红楼观众”一起欣赏了一出笑剧,从众人的笑态中窥见了大观园众生的出身地位、言行品性。无疑,这出笑剧是成功的。那么,这场笑剧为何能取得成功呢?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这场笑剧为何能取得成功呢?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发现。2.过程安排(1)自主浏览课文,找出这场笑剧得以成功的因素,圈画相关段落。(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形成共识,并整理相关理由。(3)小组指派一名同学进行记录,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3.成果展示这场笑剧显然不是一次巧合,而是由王熙凤和鸳鸯筹划引导,刘姥姥配合“主演”的“大戏”。王熙凤和鸳鸯方面:(1)二人早有谋划: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个女清客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倒不理会;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大奶奶相干,有我呢。”(2)二人准备充分,准备诸多“道具”让刘姥姥笑料百出: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单拿”和“偏拣”极省俭地写出了凤姐是故意让刘姥姥出洋相的。刘姥姥方面:(1)刘姥姥“演技”超群:“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这其中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表演的成分。总之,这些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没见过世面且又世故圆滑的性格特点。“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言不语。这些语言都符合她庄稼户的特点,在这些大户千金们听来,自然是粗俗又不失有趣。而刘姥姥的故作丑态,与语言相配合,更是将这场演出气氛推向最高潮。(2)刘姥姥世故圆滑,对这场“演出”,早有准备。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从刘姥姥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用词看,她语言并不粗俗,可见之前言行确实是故意引人发笑。从她说的内容,也可以看出她早已洞察了凤姐等人的心思,是故意配合这场演出的,可见其世故圆滑。4.活动小结有关刘姥姥的语言描写展现了她的“大智若愚”、朴素实在和机敏圆滑。有关刘姥姥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没见过世面、世故圆滑的性格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对笑剧为何成功,是否巧合的探究,帮助学生了解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为下文的主旨分析做准备。(二)合作探究二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有意安排了此次“笑剧”,你是如何看待这场“笑剧”的?1.探究任务结合了解的人物及作品相关内容,说一说,你对这次笑剧的评价。2.探究过程(1)小组讨论,探究凤、鸳为何筹划这次戏弄,刘姥姥又为何愿意配合。(2)小组成员间交流,对几人的行为进行评价。(3)结合作品相关背景,小组内交流,揣测作者设置这一情节的深意。(4)整理小组结论,选择一位小组成员代表本小组进行发言。3.成果展示凤姐和鸳鸯为了讨贾母欢心,取悦众人,而故意让刘姥姥在众人面前出丑。而刘姥姥去贾府,其实是带着希望得到施舍的愿望。因而处处显得卑微,希望能博得贾府上下一笑,好为自己多争取点实质利益。因为这个原因,刘姥姥不得不放弃尊严,甘心在贾府陪笑。凤姐,是个年轻的少奶奶,鸳鸯只是一个年轻的丫头,按古代长幼有序的礼节,她们本应对刘姥姥表现出尊重。且来者都是客,一个丫头好歹也应该对客人客气些。尤其是诗礼传家的贾府,这些道理与礼节她们不会不懂。但事实却是,她们将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当作取笑的对象。而更令人可悲的是,这个老人却非常乐意配合。这一切的根源都在贫富差异。刘姥姥为了现实生活,采取了现实的态度,由此也可以看出刘姥姥的世故圆滑。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社会底层的农村老妇;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豪奢、腐朽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侧面批判。教师点拨:同学们课下已经阅读了写刘姥姥的相关章节,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设置刘姥姥这一形象?相关资料: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三次: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39回,刘姥姥信口开河;第41回,刘姥姥醉卧恰红院。从篇幅上看,第6回、第40回、第41回三大整回,以及第39回后半回、第42回前半回,都是浓墨重彩的刘姥姥正传。第6回主要写了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来打抽丰,通过刘姥姥写出了荣国府的奢靡繁华;39回——41回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借刘姥姥之行也写进了荣国府的繁华,也借刘姥姥为巧姐取名之事,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从巧姐的判词、脂评来看,后面刘姥姥在贾府败落后还有一次进贾府,并搭救了被舅兄推进火坑的巧姐。明确:刘姥姥的作用——反衬贾府生活的奢侈;写活了许多人物;千里伏线,首尾相应;见证贾府由胜而衰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探讨人物形象,了解作品主题。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贫穷、可怜,而又不失世故圆滑的农妇,感受到了封建贵族生活的奢靡腐朽、对下层人民的不尊重,也感受到了下层人民的无奈和智慧。借助资料,我们也感受到曹公高超的写作技巧,体会到古典名著的魅力。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巩固学习成果。四、拓展延伸《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馀音忽见素云进来说:“我们奶奶请二位姑娘商议要紧的事呢。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姑娘、宝二爷,都等着呢。”宝钗说:“又是什么事?”黛玉道:“咱们到了那里就知道了。”说着,便和宝钗往稻香村来,果见众人都在那里。李纨见了他两个,笑道:“社还没起,就有脱滑儿的了,四丫头要告一年的假呢。”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儿,惹的他乐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别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黛玉忙笑接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