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四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四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四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四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踌躇(chóu)

赋闲(fù)

簌簌(sù)

差使(chā)

B.虬枝qiú

奔丧(sàng)

狼藉(jí)

拣定(jiǎn)

C.典质(zhì)

妥帖(tiě)

举箸(zhù)

秀颀(qí)

D.栅栏(zhà)

游逛(guàng)

蹒跚(shān)

颓唐(tu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琐屑

锤炼

奔弛

参天耸立 B.鲜腴

婆娑

倦怠

纵横绝荡

C.篱笆

洗涤

虬枝

顽固倒退 D.贱视

鸡枞

秀颀

积雪初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身穿铠甲,手提长枪,跨上战马,在战场纵横决荡,无人能敌。B.许多作家写文章都讲究字斟句酌,妙手偶得,反复锤炼语言,才能定稿成文。C.他俩正商议着怎么捉弄上司,没想到转身见上司就在他们身后,他们顿时张目结舌。D.听了老师的宣讲,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而行动的想法在他心里潜滋暗长。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原创节目能获得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B.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C.通过禁毒防毒宣传活动,同学们树立和提高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D.截至7月4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大约130549万剂次左右。5.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比喻)B.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反复)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汉书》,文章塑造了一个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C.李清照的《渔家傲》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7.根据提示填空。(1)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2)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3)曹操在《龟虽寿》中,表现自己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4)《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5)《钱塘湖春行》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迷恋,并照应诗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5分)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李白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妈妈的树佚名①春雨如丝,万物复苏,又是一个栽树的好时节。②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老家的那些树。老家的院子很大,正好适合栽树。每到春天,妈妈在劳作之余都会偷闲裁树,栽过榆钱树、桑树、桐树,还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我不知道妈到底栽过多少棵树,只知道妈对每一棵树都精心栽培,像呵护孩子似的呵护每一棵树。我们把这些树叫做妈妈的树。③离开老家多年,许多树都在记忆中渐渐淡去,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④在我的记忆里,白场树的叶子是我童年最好的玩具。过家家的时候,我们把叶子做成佳肴,用草茎把叶子串成项链。夏日寂寞的午后,白杨树银白色的树皮微微泛出淡青色的光圈。一阵风过,树叶唱起了轻柔的摇篮曲,让我安然入眠。秋天寂静的清晨,白杨树叶随风起舞,飘飘悠悠落了一地,脚踩上云发出“沙沙”的声音,我一圈一圈绕着树走,乐此不疲。⑤弟弟最喜欢香椿树。香椿树长得很高,每年春天发芽的时候,采摘它就很费事,要爬得很高才够得着。而香椿树的树干又很光滑,爬树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弟弟喜欢爬树,每到做饭的时候,不等妈妈采摘,他就小猴子似的哧溜哧溜上去了,这时,妈妈总要急急地从灶台边跑过来,站在树下大声叮嘱:“小心啊!可要踩实啦!”夜晚的饭桌上,在妈妈“不能上树啦”的絮絮叨叨中,我们快乐地吃着香椿炒鸡蛋,那滋味,太美啦!⑥柿子树是我和弟弟都喜欢的一棵树,秋天来临的时候,满树金黄色的柿子挂在树上,黄灿灿的柿子在绿叶的掩映下是那样的美,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那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可是,有一年秋末,后邻的孩子为了摘我家的柿子,从院墙上摔了下去,送进了医院。那天晚上,妈妈。第二天早上,柿子树倒在了院墙边,金黄的柿子滚落一地。⑦如今,妈妈老了,可妈妈依然裁树,家里的院子裁不下就往外栽。院子前的池塘边,院子后的斜坡上,村子边的小山上,都有妈妈的树的身影。妈妈在小山上裁的柿子树已经成林,每年秋天,那里就成了全村孩子的乐园。⑧每次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总是爱和我们说她的树,我一边接着电话,一边望着窗外都市狭小的天空,眼前似乎山现了一片苍翠。在许多年前的春雨里,妈妈已经把她的树裁进了我们的心里。无论我们走了多久,走得多远,那些树,它们总在那里。10、第③段中“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一句中的“故事”有哪些?11..品味第6段“那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一句,请说说“美’的含义。12..请在第⑥段横线上添加一段符合语境的细节描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妈妈”的形象。(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针一线皆关情蔡勋建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①、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有删改)[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14.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1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