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焦化生产及环保技术武剑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09.06
1概述1.1国内焦化生产现状我国焦炭生产企业分布较广,目前除海南省、西藏自治区外,所有省区均有焦炭生产厂。焦炭主要用于钢铁冶炼,因此焦炭生产厂一般附属于钢铁联合企业,但在山西、河北、山东、内蒙、黑龙江等主要产煤省、区也有着大量焦炭生产厂分布,另外由于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是城市主要民用气源,因此在缺少天然气供应的一些城市也有分布。2007年,我国焦炭总产量33553万吨,其中机焦产量30537万吨,半焦(气焦)2244万吨,土焦和改良焦约772万吨。2007年,我国有机械化焦炭生产厂1062家,其中生产能力大于100万吨的焦化厂总产量约13844万吨。我国焦炭生产基本处于供需平衡、需略大于供的状态。受国际市场需求增长及国外对焦炭生产的限制,我国焦炭长期处于净出口状态。2007年我国焦炭出口量1530万吨,约占焦炭总产量的4.5%。据统计,我国机焦产量2007年较2006年增加约16%以上。1.2焦炭的用途焦炭是炼焦生产的主要产品,主要用于高炉冶炼,其次供铸造、气化、有色金属生产和炼制电石。不同用途对焦炭质量有不同要求,其中以高炉冶炼及铸造对焦炭质量要求最高。2焦化生产工艺介绍我国焦炭生产厂绝大多数采用机械化焦炉、化产品回收生产工艺,采用无回收(化产品)生产工艺的仅有34家。目前国内外机械化焦炉、无回收焦炉生产工艺均有采用。但由于无回收焦炭生产工艺没有回收有价值的煤气、苯和焦油等化产品,不符合国家《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属淘汰类生产工艺。机械化焦炉、化产品回收生产焦炭主要由备煤、炼焦、熄焦及煤气净化(化产品回收)等几部分组成。主要产品有焦炭、煤气、粗焦油、粗苯、硫铵、硫磺或硫酸等。2.1备煤系统备煤主要采用机械化煤场贮煤、并按不同的煤种进行自动配煤后作为焦炭生产原料。目前也有少数企业采用封闭煤仓取代传统的煤场贮煤方式,并且有一种发展趋势,如鞍钢、济钢、太钢、江苏沙钢、攀钢、广东韶钢、河北邢钢、重钢、七台河龙洋焦电和山西焦化等。2.2炼焦系统机械化焦炉主要分普通(顶装)焦炉和捣固焦炉,煤料在炭化室内经过一个结焦周期的高温干馏炼制成焦炭和荒煤气。普通(顶装)焦炉和捣固焦炉的区别主要在于煤的装入方式不同:普通(顶装)焦炉装煤方式由装煤车通过炉顶装煤孔装入,而捣固焦炉则通过摇动给料器将煤装入装煤推焦机的煤箱内,将煤捣固成煤饼后,由装煤推焦机从焦炉机侧送入炭化室内。捣固焦炉与普通(顶装)焦炉相比其优点主要在于,在焦炭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多利用粘结性较弱的煤种(气煤或廋煤)。焦炉主要由炉体、工艺设备、焦炉机械及其控制系统和土建构筑物等组成。煤在焦炉炭化室内经高温(约1000℃)干馏后由推焦机将焦炭推出炭化室经拦焦机进入熄焦车焦炉主要以炭化室的高度进行划分,普通(顶装)焦炉炭化室的高度有2.8m、3.3m、4.3m、5m、6m、7m、7.63m等多种炉型,并有向7m及以上发展的趋势。捣固焦炉炭化室的高度有3.2m、3.8m、4.3m、5m、目前我国常用的焦炉炉型及相关的主要参数如下表2-1。表2-1主要炉型的技术参数炉型主要参数JN43-804JNK43—98DJNK43—98FJNDK43—98D(捣固)JN60—6热回收焦炉(捣固)JNDK55—05(捣固)JNX70-2JNDK625—07(捣固)7.63m焦炉炭化室长(mm)140801408014080159801333415980169601700018800炭化室有效长(或捣固焦炉煤饼平均长)(mm)1328013280(13150)15140(12000)(15110)16100(16150)18000炭化室高(mm)430043004300600028885550698061707630炭化室有效高(或捣固焦炉煤饼高)(mm)40004000(4174)5650(1000)(5370)6630(6000)7180炭化室平均宽(或捣固焦炉煤饼宽度)(mm)450500(450)450(3400)(500)450(470)590炭化室有效容积(或捣固焦炉煤饼体积)(m3)23.926.56(24.7)38.5(40.6)48(45.54)76.25装炉煤散密度(或捣固焦炉煤饼密度)(t/m3)0.7490.760.930.741.00.751.0010.75每孔炭化室装干煤量(t)17.920.223.028.54540.63645.657.19焦炉周转时间(h)1820.522.5197025.51924.525.2成焦率0.750.750.720.750.740.740.7650.740.765干全焦炭产量(t/年·孔)6534647464479855416710321126141206515208煤干馏产生的荒煤气送煤气净化系统处理,部分煤气回送焦炉加热用,剩余煤气外供作燃料或其它用途。2.3熄焦系统将焦炉生产的高温炽热焦炭冷却到便于运输和贮存温度的焦炉操作过程。熄焦方式按采用的换热介质可分为干法熄焦和湿法熄焦两大类。湿法熄焦就是水与赤热焦炭的换热过程,期间伴有大量的熄焦水蒸发。常用的湿法熄焦方式有:常规湿法熄焦、新型湿法熄焦(低水分熄焦)以及稳定熄焦(CSQ)。常规湿法熄焦采用小水流喷洒方式熄焦,熄后焦炭水分过高且不均匀、不稳定,另一个问题是伴随熄焦过程产生大量逸散物污染环境。新型湿法熄焦(低水分熄焦工艺),就是熄焦水流从上到下直接喷射到红焦表面,并控制水流先小后大的过程,以获得水分低且均匀稳定的焦炭。车厢底部赤热红焦与熄焦水接触后,激烈汽化瞬时产生大量水蒸汽,凭借其巨大推动力从下至上触及并冷却焦炭,从而使车厢内的焦炭在熄焦过程中处于“沸腾”状态,这样就保证了车箱内的焦炭可以得到均匀冷却。低水分熄焦一般与定点接焦的熄焦车相配合。熄后焦炭水分低且均匀稳定(水分为2~4%);熄焦时间大大缩短(由90~120s缩短至50~80s);熄焦塔上设有水雾捕集装置并设新型折流式结构的捕集装置。稳定熄焦(CSQ)就是大量的水经管道进入特制的定点接焦熄焦车下部的倾斜夹层中,通过斜底上分布的出水口由下至上喷水获得水分低且均匀稳定的焦炭的熄焦过程。稳定熄焦主要是通过熄焦车下部喷出的水熄焦,但为了清洗除尘用的导流板和产生水幕以减少含有粉尘的水蒸汽外逸,在熄焦车的上方还有一部分水喷洒下来。稳定熄焦是通过控制上述两部分熄焦水量以及改变熄焦时间来调节焦炭的水分,焦炭的水分一般控制在3~3.5%。新型湿法熄焦和稳定熄焦(CSQ)这两种新型熄焦方式的相同之处是:均靠大水流熄焦,水与红焦接触产生大量蒸汽,由下至上触及并冷却焦炭;激烈汽化使熄焦车内的焦炭处于沸腾状态实现均匀稳定熄焦,并使多余的水排出熄焦车外。所不同的是二者喷水方式有所不同:低水分熄焦是靠大水流“穿”过焦炭层到达下部被激烈汽化后再由下至上冷却焦炭,而稳定熄焦直接从熄焦车下部通入大水流,上方还有一部分水喷洒下来。干熄焦是利用惰性气体冷却炽热焦炭的工艺。干法熄焦具有三大优点:避免湿熄焦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焦炭质量;同时将焦炭中大量的显热通过循环气体加以回收生产蒸汽并可用于发电和利用。由于干法熄焦生产的焦炭质量较湿法高,故目前国内大多数钢铁企业的焦化厂均采用了干法熄焦技术。
大气炼焦用煤受煤坑大气炼焦用煤受煤坑贮煤塔粉碎机室贮煤塔粉碎机室除尘地面站配煤室除尘地面站配煤室煤烟尘湿熄焦烟尘煤烟尘湿熄焦烟尘除尘装煤车除尘装煤车集尘管道集尘管道焦炭焦炭废气焦炭焦炭废气拦焦车大气烟囱炼焦炉拦焦车大气烟囱炼焦炉熄焦车焦罐车烟尘荒煤气熄焦车焦罐车烟尘荒煤气集气管道上升管集气管道上升管干熄焦焦台干熄焦焦台除尘地面站集气管除尘地面站集气管烟尘烟尘筛焦楼大气吸气管筛焦楼大气吸气管除尘系统除尘系统煤气净化车间煤气净化车间用用户图2-1备煤及炼焦工艺流程图图2-1备煤及炼焦工艺流程图
2.4煤气净化系统(即化产品回收系统)煤在炭化室干馏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汇集到炭化室顶部空间,进入上升管、经桥管进入集气管,约800C的荒煤气在桥管内被氨水喷洒冷却至85煤气净化系统(即化产品回收系统)主要目的是去除煤气中的有害杂质,并回收有价值的化工产品。煤气净化系统主要由冷凝鼓风工段、脱硫工段、氨苯洗涤工段、硫铵或氨分解工段、粗苯蒸馏工段等组成。焦炉产生荒煤气经冷凝回收焦油,脱硫净化、氨苯洗涤生产硫铵和回收粗苯后,净化煤气送用户使用。煤气净化工艺技术的种类主要按脱氨和脱硫工艺进行划分。2.4.1脱氨工艺目前应用于焦化行业的脱氨工艺主要有:水洗氨蒸氨浓氨水工艺、水洗氨蒸氨氨分解工艺、无水氨工艺、半直接法浸没式饱和器硫铵工艺、间接法浸没式饱和器硫铵工艺、喷淋饱和器直接生产硫铵工艺和酸洗法硫铵工艺等。但受制于投资、市场条件和产品质量等因素,近年来主要以水洗氨蒸氨分解工艺和喷淋饱和器生产硫铵工艺为主。2.4.1.1水洗氨蒸氨浓氨水工艺此工艺是用蒸氨废水洗涤煤气,废水吸收煤气中的氨后成为氨水,氨水送蒸氨塔用蒸汽蒸馏,蒸氨塔顶蒸出的氨汽经冷凝冷却后得到18%-20%的浓氨水,蒸氨塔底的蒸氨废水部分返回洗氨,其余送生物脱酚处理。2.4.1.2水洗氨蒸氨氨分解工艺蒸氨后的废水经冷却至22℃左右后送至洗氨塔洗氨,经洗氨后的含氨富液再送至蒸氨塔用直接水蒸汽进行蒸氨(在蒸氨过程中向废水中加碱以脱除其中的固定铵),蒸出的氨汽经分缩后送氨分解炉,氨在高温(通过煤气燃烧提供热量)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氢气和氮气,由于是在还原性条件下进行燃烧,故分解后的尾气中主要含有N2、H2以及少量的H2O、CO、NOX和SO2等。但通常将氨分解后的尾气返回初冷前的吸煤气管道中以增加煤气量2.4.1.3无水氨工艺无水氨工艺又分为冷法无水氨工艺和热法无水氨工艺两种。冷法无水氨工艺是用磷铵溶液洗涤煤气,吸收煤气中氨后的磷铵溶液送解吸塔用蒸汽解吸,解吸出的氨汽经冷凝冷却后成为浓氨水,浓氨水再送精馏塔用蒸汽进行精馏,塔顶精馏出的无水氨气经冷凝后,得到无水氨产品(由于无水氨是液体,必须高压低温贮存,运输不方便)。塔底排出的废水送蒸氨处理。热法无水氨工艺是先用水从煤气中吸收氨成为氨水,然后将氨水中氨用蒸汽蒸出成为氨汽,再用磷铵溶液吸收氨汽中的氨,经解吸、精馏和冷凝后得到无水氨产品。由于此工艺比冷法无水氨工艺流程复杂、投资高,仅当脱硫采用AS脱硫工艺时,才采用热法无水氨工艺。2.4.1.4半直接法浸没式饱和器硫铵工艺这种工艺目前广泛应用于我国很多焦化厂、煤气厂。煤气经过预热器至饱和器的中央管,经分配伞穿过母液层鼓泡而出,煤气中的氨被硫酸吸收生成硫铵,从饱和器出来的煤气经除酸器分离夹带的酸雾后,送入下一个工段。饱和器母液中生成的硫铵结晶沉积于器底,用结晶泵抽至结晶槽,经离心分离、干燥得到成品硫铵。这种饱和器既是吸收设备,又是结晶设备,吸收和结晶的操作条件不能分别控制,不能得到大颗粒的结晶,硫铵质量差。煤气经分配伞穿过母液层鼓泡而出,因此煤气系统阻力大。目前半直接法浸没式饱和器硫铵工艺正在逐渐被喷淋式饱和器硫铵工艺或酸洗法硫铵工艺所取代,新设计已不再采用。2.4.1.5间接法浸没式饱和器硫铵工艺此工艺和半直接法浸没式饱和器硫铵工艺的区别是:半直接法浸没式饱和器硫铵工艺用硫酸直接从煤气中吸收氨,间接法浸没式饱和器硫铵工艺是先用水从煤气中吸收氨成为氨水,然后将氨水中氨用蒸汽蒸出成为氨汽,再用硫酸吸收氨汽中的氨。此工艺比半直接法浸没式饱和器硫铵工艺流程复杂、投资高。当脱硫采用AS脱硫工艺时,氨汽的处理可采用间接法浸没式饱和器硫铵工艺,国内外采用的间接法浸没式饱和器硫铵工艺都是与AS脱硫工艺配合使用的。2.4.1.6喷淋饱和器直接生产硫铵工艺喷淋式饱和器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为吸收室,下段为结晶室。煤气经过预热器进入喷淋式饱和器内与喷洒的含游离酸的母液(含93%的硫酸溶液)接触,以吸收煤气中的氨,吸收氨后的母液至结晶室的底部,用结晶泵将结晶抽至供料槽,经离心分离、干燥后得成品硫铵。煤气进入饱和器中心的旋风分离部分,除去煤气中夹带的酸雾液滴后到下一工段。由于此工艺具有煤气系统阻力小,结晶颗粒较大,硫铵质量较好,产品产值高、原料动力消耗费用低、生产费用和净煤气成本较低等优点,故目前新建焦化厂多采用喷淋式饱和器硫铵工艺。2.4.1.7酸洗法硫铵工艺酸洗法硫铵即无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它分为氨的吸收、蒸发结晶和分离干燥。氨的吸收过程主要在酸洗塔中进行。酸洗塔为两段空喷塔,下段用酸度为2.5%的母液喷洒,上段用酸度为3.0%的母液喷洒。酸洗塔出来的煤气经除酸器分离夹带的酸雾后,送入下一工段。从酸洗塔来的不饱和硫铵母液,送至DTB结晶器,在此进行蒸发、浓缩、结晶,使硫铵母液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并使硫铵结晶长大,经离心分离、干燥得到硫铵产品。由于酸洗法硫铵工艺的吸收和结晶在不同的设备中进行,操作条件可以分别控制,能够得到大颗粒的硫铵结晶,提高了硫铵质量。酸洗塔是空喷塔,煤气系统阻力小。但母液需循环加热真空蒸发,能耗高,工艺流程长、投资大。2.4.2脱硫工艺目前国内外现行的煤气脱硫方式很多,主要采用湿法脱硫工艺。湿法脱硫工艺是利用液体氧化剂或吸附剂脱除煤气中的硫化氢和氰化氢,湿法脱硫一般包含吸收与再生两部分,脱硫的吸收原理分为可逆的物理吸收方法和不可逆的氧化吸收方法,因此,湿法脱硫依吸收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氧化法脱硫和吸收法脱硫两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可分为氨法脱硫(以煤气中的氨为碱源)和外加碱源法脱硫(以外加Na2CO3为碱源)两种。这种工艺的共同优点是脱硫效率高,不足之处主要是在脱硫过程中发生一些副反应而产生一些不希望生成的盐类如硫氰酸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等化合物。氧化法脱硫是以含氨或含Na2CO3的水溶液吸收煤气中的H2S,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空气把H2S氧化成硫并加以回收。氧化法一般因副反应而产生含硫氰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的废液。废液处理方式因脱硫工艺的不同而不同,通常采用:1)回送煤场配入炼焦煤中;2)采用提盐装置提盐;3)送到制酸系统制酸。吸收法脱硫是以含氨或Na2CO3(或K2CO3)或单乙醇胺(或双乙醇胺)的水溶液吸收煤气中的H2S,然后采用加热解吸的方法把H2S解吸加以回收并进一步加工处理。吸收法脱硫一般不产生废液或产生很少量废液,可送到剩余氨水中经蒸氨后送废水处理站处理。目前国内采用的湿法脱硫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2.4.2.1氧化法脱硫A)以煤气中氨为碱源的氧化法脱硫工艺1)HPF法该法属于以煤气中的氨为碱源的氧化法脱硫,采用以对苯二酚、PDS及硫酸亚铁构成的复合催化剂。煤气中的硫化氢在吸收塔被再生塔来的再生液吸收,得到的富液送再生塔用空气进行氧化再生,得到的再生液回送吸收塔循环使用,从溶液中分离出的悬浮硫以熔融硫的形式回收。产生的脱硫废液主要可采用如下方法处理:a)送废水处理装置处理或回兑配煤中处理;b)与从溶液中分离出的悬浮硫一起送入焚烧炉焚烧,采用干接触法制取浓硫酸;c)采用真空蒸发、结晶的方法,提取硫氰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再生尾气接入吸煤气管道中不排放。2)FRC法(目前仅宝钢采用)该法属于以煤气中的氨为碱源的氧化法脱硫,采用苦味酸为催化剂。煤气中的硫化氢在吸收塔被再生塔来的再生液吸收,得到的富液送再生塔用空气进行氧化再生,得到的再生液回送吸收塔循环使用,分离出的硫泡沫经满流口排至缓冲槽。缓冲槽中的悬浮液经超级离心机进行分离,分离出的硫浆及滤液分别收入浆液槽及滤液槽,滤液用泵送浓缩装置浓缩后返回浆液槽,从溶液中分离出的悬浮硫和产生的脱硫废液一起制成硫浆,送入焚烧炉焚烧,采用干接触法制取浓硫酸。浓缩塔排出的含氨尾气送往吸煤气管道。3)T-H法(目前仅宝钢采用)该法属于以煤气中的氨为碱源的氧化法脱硫,采用1.4萘醌二磺酸钠为催化剂。煤气中的硫化氢在吸收塔被再生塔来的再生液吸收,得到的富液送再生塔用空气进行氧化再生,得到的再生液回送吸收塔循环使用。该法可通过控制操作条件控制不产生或少产生悬浮硫,将全部硫以废液的形式送入湿式氧化装置,在高温(~270℃)高压(~7.5Mpa)下氧化成含有硫酸的硫铵母液。但B)外加碱源氧化法脱硫工艺1)ADA法该法曾是我国城市煤气厂应用最早、最多的方法。它属于以Na2CO3为碱源的氧化法脱硫,采用1.4蒽醌二磺酸钠为催化剂。煤气中的硫化氢在吸收塔被再生塔来的再生液吸收,得到的富液送再生塔用空气进行氧化再生,得到的再生液回送吸收塔循环使用,从溶液中分离出的悬浮硫可以熔融硫的形式回收。对产生的废脱硫液可采用:a)送废水处理装置处理;b)采用真空蒸发、结晶的方法,提取硫氰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如梅山焦化和上海焦化等)。[注:目前ADA法的催化剂大多采用栲胶或PDS类(双核或多核酞菁钴类),但装置及工艺流程未变。]2.4.2.2吸收法脱硫A)以煤气中氨为碱源的吸收法脱硫工艺1)氨水法该法属于以煤气中的氨为碱源的吸收法脱硫。因在脱硫的过程中同时脱除氨,故也称氨硫(AS)联合洗涤。氨水法脱硫装置由洗涤装置和脱酸蒸氨装置组成。在洗涤装置的硫化氢洗涤塔和洗氨塔中,煤气中的硫化氢和氨分别被脱酸蒸氨装置来的含氨贫液和汽提水吸收,含氨脱硫富液送脱酸蒸氨装置用蒸汽进行解吸,得到的含氨贫液和汽提水分别送回洗涤装置循环使用,得到的氨汽送去制取硫铵或氨分解,得到的酸汽硫化氢送去制取硫酸或硫磺。B)外加碱源吸收法脱硫工艺1)索尔菲班法(SULFIBAN)法该法属于以乙醇胺溶液为碱源吸收剂的吸收法脱硫。煤气中的硫化氢在吸收塔被解吸装置来的贫液吸收,得到的富液送解吸装置用蒸汽进行解吸,得到的贫液回送吸收塔循环使用,得到的富H2S汽送下一工序制取硫酸或硫磺。该装置一般设在洗苯装置之后。2)真空碳酸盐法该法属于以Na2CO3(或K2CO3)溶液为吸收剂的解吸法脱硫。煤气中的硫化氢在吸收塔被解吸装置来的贫液吸收,得到的富液送解吸装置用蒸汽进行真空解吸,得到的贫液回送吸收塔循环使用,得到的富H2S汽送下一工序制取硫酸或硫磺。所产生的少量废液送至蒸氨塔蒸氨后送废水装置处理。该装置一般设在洗苯装置之后。目前以AS法脱硫、改良ADA、HPF等脱硫工艺应用的最多,技术也比较先进。近年来真空碳酸盐脱硫配以制酸工艺由于其产生的脱硫废液少、副产少量硫酸而被部分生产企业采用,但投资较大限制了其应用。2.4.2.3脱硫后的硫回收1)与氧化法脱硫工艺配套的硫回收工艺A)采用熔硫釜生产硫磺该法主要是将氧化法脱硫后产生的悬浮硫以熔硫釜生产硫磺,但硫磺纯度较低,在93%左右。当采用连续熔硫工艺时,无尾气排放;但当采用间歇熔硫工艺时,则有尾气排放,尾气中主要含有H2S、NH3等。B)CP制酸从脱硫单元来的浓缩浆液经预热并经升压空气雾化后进入燃烧炉与煤气进行燃烧,燃烧后生成的含SO2混合气体经冷却塔和洗净塔(用稀硫酸进行直接冷却)后,再经干燥塔(用95%的浓硫酸除去气体中的水分)后进入转化器,将SO2转化为SO3。再经吸收塔用98%的浓硫酸吸收即得产品硫酸。制酸尾气经排气筒高空排放,尾气中主要含有少量的SO2、SO3、NOX、NH3等。2)与吸收法脱硫工艺配套的硫回收工艺A)采用克劳斯炉生产硫磺吸收了H2S的富液与再生塔底上升的水蒸汽接触使酸性成分解吸,从再生塔顶出来的酸性气体(含有H2S、HCN和少量NH3及CO2)经冷却除水后,送至克劳斯炉,其中三分之一酸性气体进入克劳斯炉上部的燃烧器,使H2S与空气燃烧生成SO2,其余三分之二酸性气体直接进入克劳斯炉,使H2S与燃烧器来的混合气体中的SO2反应,生成元素硫,硫磺纯度较高,可达99.9%以上。克劳斯炉尾气返回吸煤气管道。B)托普索WSA制酸从脱硫液再生塔来的酸气(H2S)进入WSA制酸系统,经过焚烧、催化氧化、吸收等工序,将H2S分步转化为SO2和SO3并经吸收后得到硫酸。制酸尾气由60m高烟囱高空排放,主要含少量的SO2和SO3等
图2-2生产硫铵及真空碳酸盐脱硫制硫磺的煤气净化工艺
图2-3水洗氨氨分解图2-3水洗氨氨分解煤气净化工艺
图2-4生产硫铵及真空碳酸钾脱硫制酸的煤气净化工艺图2-4生产硫铵及真空碳酸钾脱硫制酸的煤气净化工艺
图2-5生产硫铵及HPF脱硫生产硫磺的煤气净化工艺
2.2焦化行业产业政策2.2.2004年12月2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实施了《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准入条件主要从1)生产企业布局;2)工艺装备水平;3)主要产品质量;4)资源、能源消耗及副产品综合利用;5)环保指标和清洁生产指标;6)监督和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限制。其中在工艺装备水平中,要求“新建和改扩建焦化企业必须达到炼焦行业清洁生产标准(HJ/T126-2003)中生产工艺和装备二级标准要求,且新建和改扩建机焦炉炭化室高度必须达到4.3m(含4.3m,但不包括炭化室高3.2m和3.8m的捣固焦炉)以上,年生产能力60万吨及以上;焦炉煤气必须全部回收利用,不得直排或点火炬;同时要配套建设装煤、出焦除尘装置、煤气净化(含脱硫脱氰工艺)回收、废水生化为促进焦化行业产业结构升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节约能(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了新的《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并于2009年1月1日实行。新准入条件的适用范围包括常规焦炉、半焦(兰炭)焦炉和现有的热回收焦炉的生产企业。在新的准入条件中,主要对炼焦工艺装备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规定:1)新建和改扩建焦化企业要达到炼焦行业清洁生产标准(HJ/T126-2003)中生产工艺与装备标准,应满足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要求,实现合理规模经济要求。禁止新建热回收焦炉。2)新建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必须≥6.0米、有效容积≥38.5m33)新建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必须≥5米、捣固煤饼体积≥35m34)半焦(兰炭)焦炉单炉生产能力≥7.5万吨/年,每组生产能力≥30万吨/年,企业生产能力60万吨/年及以上。5)热回收焦炉(对已有企业)生产能力在40万吨/年及以上。6)钢铁企业新建焦炉应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置并匹配除尘装置。7)应同步配套建设煤气净化(含脱硫、脱氰、脱氨工艺)、化产品回收装置与煤气利用设施。8)热回收焦炉应同步配套建设热能回收和烟气脱硫装置。9)半焦(兰炭)生产的氨水循环水池、焦油分离池应建在地面以上。10)焦化企业的煤场、粉碎、装煤、推焦、筛运焦等生产装置应配套建设能满足环保要求的抑尘、除尘设施。11)焦化企业应配套建设生产污水生化处理设施和生产污水事故储槽(池)。12)半焦(兰炭)生产企业应配套建设废水焚烧处理设施和生产污水事故储槽(池)。13)热回收焦炉应配置烟气脱硫除尘设施和二氧化硫在线监控装置。14)焦化企业化工装置区和生产污水槽池等应做防渗漏处理,杜绝外溢和渗漏。15)焦化生产企业的化学产品生产装置区及储存罐区和生产污水槽池等应做规范的防渗漏处理,油库区四周设置围堰,杜绝外溢和渗漏。16)规范排污口的建设,焦炉烟囱、地面除尘站排气烟囱和废水总排口安装连续自动监测和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17)焦化生产企业应建设足够容积事故水池、消防事故水池。18)焦化生产企业生产的焦炉煤气应全部回收利用,不得放散;煤焦油及苯类化学工业产品必须回收,并鼓励集中深加工。19)酚氰废水处理合格后要循环使用,不得外排。外排废水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排入污水处理厂的达到二级,排入环境的达到一级标准。2.2.2炼焦行业清洁生产标准2003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实施了《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HJ/T126-2003),将炼焦行业清洁生产级别规定为三级。该标准对炼焦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或相应指标值。部分主要清洁生产指标见表2-1和表2-2。
表2-1焦炉生产工艺与装备部分清洁生产指标表清洁生产指标一级二级三级生产规模≥100≥60≥40炭化室高度≥6.0≥4.0炭化室容积m3≥38.5≥23.9装煤地面除尘站集气除尘设施,除尘效率≥99%,捕集率≥95%,先进可靠的PLC自动控制系统地面除尘站集气除尘设施,除尘效率≥95%,捕集率≥93%,先进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高压氨水喷射无烟装煤、消烟除尘车等高效除尘设施或装煤车洗涤燃烧装置、集尘烟罩等一般性的控制设施出焦配备地面除尘站集气除尘设施,除尘效率≥99%,捕集率≥90%,先进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配备热浮力罩等较高效除尘设施表2-2资源能源利用部分清洁生产指标表清洁生产指标一级二级三级工序能耗,kg标煤/t焦≤150≤170≤180吨焦耗新水量,m3/t焦≤2.5≤3.5吨焦耗蒸汽量,t/t焦≤0.20≤0.25≤0.40吨焦耗电量,kWh/t焦≤30≤35≤40水循环利用率,%≥95≥85≥753焦化生产的主要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3.1主要废气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3.1.1备煤系统1)贮煤场在风力作用下无组织排放的煤尘。通常对贮煤场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如下三种方式:A)采用封闭式贮煤仓;B)采用防风抑尘网;C)洒水抑尘或采用覆盖剂。2)煤粉碎机室无组织排放的煤尘。通常在煤粉碎机室采用脉冲袋式除尘设施,变无组织排放为有组织达标排放。3)煤的各转运站及运煤通廊等无组织排放的煤尘。通常对煤转运站、运煤通廊等采取封闭措施施,以尽量控制煤尘排放量。3.1.2炼焦系统1)普通焦炉的装煤孔盖(捣固焦炉的导烟孔)、炉门及上升管等处泄漏的烟尘;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苯可溶物、苯并(a)芘、H2S、NH3等,为连续性无组织排放。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A)普通焦炉的装煤孔盖(捣固焦炉的导烟孔)采用密封结构并采用密封材料密封,烟尘控制效率达90%~95%;B)焦炉炉门采用弹性刀边炉门、厚炉门框、大保护板结构,可减少炉门热变形程度,有效防止炉门泄漏,烟尘控制效率达90~95%。C)焦炉上升管盖、桥管承插口等处采用水封装置,烟尘控制效率达90~95%。D)焦炉上升管根部,采用编织石绵绳填塞,特制泥浆封闭,烟尘控制效率达90%。2)焦炉装煤时产生的烟尘,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苯可溶物、苯并(a)芘、H2S、NH3等,为间歇性无组织排放。对装煤烟尘采取的控制措施:在集气管处采用高压氨水喷射等措施,可使烟尘控制效率达60%;同时再采取装煤除尘设施,具体的除尘方式有几种,详见装煤除尘工艺介绍部分。3)焦炉出焦时产生的烟尘,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SO2等,为间歇性无组织排放。对出焦烟尘采取的控制措施:采用出焦除尘,主要采用地面站除尘方式,详见出焦除尘工艺介绍部分。4)焦炉烟囱排放的废气,主要污染物有SO2、NOX及烟尘,为连续性有组织排放。控制措施:采用经过净化后焦炉煤气或高炉煤气做燃料。3.1.3焦处理系统1)采用湿熄焦时,熄焦塔排放的水汽,主要污染物为焦尘,为有组织阵发性排放。控制措施:在熄焦塔顶设有折流式木格捕尘装置,焦尘捕集效率达60%以上。2)采用干法熄焦时,主要为干熄炉装料口、排焦口、预存室放散气排放口、循环气体放散口以及焦炭运输卸料过程等排放的焦尘。控制措施:在干熄炉装焦口、排焦口、干熄炉预存室放散口以及循环气体放散口、转运站胶带机头部及尾部等处设粉尘捕集装置,将各排放口的烟尘收集后送至干熄焦地面除尘站除尘。3)在焦炭的筛贮焦楼及焦转运站产生的焦尘,为连续性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在筛焦楼、贮焦槽、焦转运站等产尘点处均设置相应的脉冲袋式除尘系统除尘,各产尘点的捕集效率均大于95%,除尘效率大于99%。3.1.4煤气净化系统煤气净化系统工艺废气主要为工艺放散尾气、贮槽内液面上气体的挥发尾气等。对于工艺废气控制,早期主要是采用密闭措施,并设呼吸阀以减少废气排放量。在80年代中后期,又开发出了尾气焚烧分解处理技术、尾气洗涤净化技术,处理效率可达80%以上。近年来,又开发出了压力平衡系统处理尾气的新方法,即将所有排放尾气用管道连接后经压力平衡装置接至吸煤气管道返回至煤气系统中,可基本做到尾气不外排。排气洗净处理技术该技术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尾气分别采用洗油、酸性或碱性洗涤液进行洗涤吸收。由于操作管理不便,易产生二次污染,且处理效果不稳定,故目前已很少采用。尾气焚烧分解处理技术该技术主要处理含苯类可燃气体尾气,将粗苯尾气采用微正压引入管式炉焚烧掉。由于操作管理不便,目前已很少采用。煤气压力平衡处理技术此种技术是在罐顶采用压力系统保持微正压,它可解决贮槽的大小呼吸逸散。即原料进槽时,罐内压力增大,尾气即可压入平衡系统,当原料抽出,则罐内负压,平衡系统即可注入煤气介质,保持平衡,并将尾气吸入返回吸煤气管道。采用这种方法基本可做到尾气不外排。目前该技术已在设计中广泛采用。3.1.1)氨水贮槽、焦油贮槽等各槽类设备等的放散气体,主要含NH3、H2S及CmHn等污染物。控制措施:1)将氨水贮槽、焦油贮槽等的放散管分片连接后接至压力平衡装置入吸煤气管道不外排;2)将氨水贮槽、焦油贮槽等的放散管集中接至排气洗净塔经蒸氨后的废水洗涤净化后排入大气。3.1.4.2脱硫工段1)脱硫工段的富液槽排放的气体,主要含NH3、H2S等污染物。控制措施:富液槽采用氮气封或煤气封,并接入压力平衡系统中不排放。2)氧化法脱硫再生塔排放的再生尾气,主要含NH3和少量H2S等污染物。控制措施: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再生尾气接入吸煤气管道中不排放;2)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高空排放(按达标排放速率要求的高度)。3)氧化法脱硫废液蒸发浓缩制酸时浓缩塔排出的含NH3尾气。控制措施:将浓缩塔排出的尾气送吸煤气管道中不排放。4)对于熔硫釜生产硫磺工艺,当采用间歇方式熔硫时,则有尾气排放(以间歇方式),尾气中主要含有H2S、NH3等。5)克劳斯炉生产硫磺时将排放含有少量SO2、NOX、H2S和NH3等污染物的尾气。控制措施:将克劳斯炉排出的尾气送吸煤气管道中不排放。6)制酸系统的氧化转化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尾气中主要含有少量的SO2、SO3、NOX、NH3等污染物。控制措施: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尾气接入吸煤气管道中不排放;2)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按达标排放速率要求的高度直接高空排放。3.1.4.3硫铵或氨分解工段1)硫铵工段干燥系统排放出含NH3等污染物的尾气及硫铵粉尘。控制措施:硫铵工段硫铵干燥器排放的废气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出硫铵粉尘后,尾气再经洗净塔洗涤进一步洗去硫铵后高空排放。2)氨分解炉烟囱排放出含SO2、NOx、CO等污染物。控制措施:氨分解炉燃用脱硫净化后的焦炉煤气,废气经烟囱达标排放。3.1.4.4粗苯蒸馏工段1)从苯槽、油槽等各油槽分离器放散管排出含CmHn等污染物的气体。控制措施:将苯槽、油槽等各油槽分离器放散管排出的气体分片联接后集中送吸煤气管道不外排。2)粗苯管式炉燃烧煤气经烟囱排放出SO2、NOx、CO等污染物。控制措施:粗苯管式炉燃用脱硫净化后的焦炉煤气,燃烧废气经烟囱达标排放。3.1.4.5油库工段1)油库工段的焦油槽、苯槽等各贮槽放散管排出的含CmHn气体。控制措施:将油库工段的焦油槽、苯槽等各贮槽放散管排出的气体集中送压力平衡装置入吸煤气管道不外排,同时在各贮槽上设呼吸阀,以减少废气排放量。3.2主要废水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3.2.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全厂职工食堂、职工洗浴、各车间卫生间等排水。目前设计中均将生活污水集中送到酚氰废水处理站处理。3.2.2生产净废水生产净废水是指未与被冷却介质直接接触且未受到污染的冷却水的排污水,其中包括净化冷却循环水系统排污水和制冷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由于生产净废水基本未受到污染,仅是水温略有升高并含有少量的无机盐类,但可再次用到对使用水质要求较低的场合,多余部分可排放。对于100万吨焦化厂,水重复利用率可达95%,经控制后从上述两个循环系统排出的总的生产净废水量约为90m3/h(未考虑其它场合的用水量情况3.2.煤气净化过程中的工艺废水主要是从煤气和其它工艺介质中分离出来的分离液。由于所采用的煤气净化工艺不同,其废水量和水质也不尽相同。对于焦化厂而言(不包括苯精制和焦油加工等),焦化废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剩余氨水剩余氨水是炼焦煤在焦炉炭化室中受热干馏过程中,由于煤中的显水(通常按煤量的10%计)和煤中的化合水(通常按煤量的2%计)受热汽化后随煤气带出并经煤气冷却后从煤气中分离出来的冷凝液均送到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分离出其中的焦油后即为剩余氨水。对于100万吨焦化厂,其剩余氨水量约为18m3/h,主要含COD、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氨氮等控制措施:A)将剩余氨水送蒸氨处理后为蒸氨废水,再送酚氰废水处理站处理;B)为防止蒸氨系统故障和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剩余氨水得到全部蒸氨处理,在设计中都设置有足够大容积的剩余氨水贮槽以适应一般事故的贮存和调节,防止事故溢流造成污染。2)终冷排污水(仅对含有硫铵的工艺)在生产硫铵的煤气净化工艺中,由于煤气经喷淋饱和器与硫铵母液接触后,煤气温度会升高,在进入洗苯工序前需进一步冷却降温,称为煤气终冷。在硫铵结晶后为降低硫铵中的游离酸含量,需用新水对硫铵晶体进行清洗,此外为防止硫铵系统设备结晶堵塞,需经常用部分新水进行设备清洗,这两部分清洗水均排至硫铵母液中循环使用。由于煤气温度的升高而使硫铵母液中的部分水汽化进入煤气中,这部分水在煤气终冷时又随煤气温度的降低而冷凝下来便成为冷凝液。由于煤气终冷是利用煤气终冷冷凝液进行循环喷洒降温的,当正常运行时便有多余水排出,即成为终冷排污水。对于采用硫铵流程的100万吨焦化厂,其终冷排污水量为3-4m3/h控制措施:将终冷排污水送到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和剩余氨水一起经蒸氨处理后送酚氰废水处理站处理。3)无水氨工艺精馏塔废水(仅对含有无水氨的工艺)当采用无水氨工艺时(包括冷法和热法工艺),由于采用直接蒸汽解吸和浓氨水精馏,故在精馏塔底将排出少量废水。对于采用无水氨工艺的100万吨焦化厂,其精馏塔底废水量约为2m3控制措施:将精馏塔底废水送到机械化氨水澄清槽或直接送蒸氨处理后再送酚氰废水处理站处理。4)粗苯分离水粗苯分离水是在采用直接蒸汽对粗苯进行蒸馏时而冷凝下来的水,该部分废水主要是直接蒸汽的冷凝水,其蒸汽用量为1.5吨蒸汽/吨粗苯。对于100万吨焦化厂,其粗苯分离水量约为3m3/h,主要含COD和控制措施:将粗苯分离水送到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和剩余氨水一起经蒸氨处理后再送酚氰废水处理站处理。5)煤气冷凝水煤气冷凝水主要是从煤气管道和设备(如煤气初冷器、煤气鼓风机等)中冷凝出来的水,并通过煤气水封或冷凝槽排出,该部分水量很少,通常为间歇性排放,主要含挥发酚、氰化物和氨氮等污染物。控制措施:通常设计中将煤气冷凝水收集后用泵或槽车集中送到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和剩余氨水一起经蒸氨处理后再送酚氰废水处理站处理。根据上述分析,从煤气净化系统中排出的所有酚氰废水均需经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后再送到蒸氨系统进行蒸氨处理,只有经蒸氨处理后的废水(即蒸氨废水)才能送到酚氰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由于在蒸氨过程中大多数焦化厂是采用直接蒸汽(也有少数几个焦化厂,如本钢、首钢、新疆大黄山焦化厂是采用间接蒸汽)进行蒸氨的,故经直接蒸汽蒸氨后的废水量要比蒸氨前的废水量略有增加,通常情况下蒸氨后的废水量是蒸氨前废水量的1.15-1.2倍(因每吨废水需要蒸汽量为150-200kg)。6)其它废水其它废水主要包括焦炉上升管水封排水、湿熄焦塔排水、筛焦系统除尘器排水、硫铵干燥尾气洗净塔排水以及化学除盐水站排水等。控制措施:焦炉上升管水封排水直接送至废水处理站处理。湿熄焦塔排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筛焦系统除尘器排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硫铵干燥尾气洗净塔排水送硫铵母液中利用,不外排。化学除盐水站排水经中和池中和后排放。3.3主要固废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焦化厂产生的固废主要有如下几种:1)机械化氨水分离槽进行焦油氨水分离时产生的焦油渣,对于年产10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年产生量约为2000吨;2)蒸氨塔产生的沥青渣,对于年产10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年产生量约为15吨;硫铵工段产生的酸焦油;粗苯蒸馏再生器产生的再生器残渣,对于年产10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年产生量约为1000吨;酚氰废水处理站产生的少量剩余污泥,对于年产10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年产生量约为1000吨(含水约80%);备煤、筛焦、焦炉装煤出焦及干熄焦等除尘系统回收的粉尘。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下:焦油氨水分离装置产生的焦油渣、蒸氨塔排出的沥青渣、粗苯再生器残渣、硫铵工段产生的酸焦油、酚氰废水处理站产生的少量剩余污泥等均集中送备煤车间以机械掺混方式配入炼焦煤中。备煤系统除尘器回收的粉尘回工艺设备,炼焦系统、干熄焦系统各除尘器回收的粉尘定期外运利用,既减少污染又节约能源。
4焦化生产的主要污染控制技术介绍4.1焦炉烟尘污染控制技术4.1.1焦炉在装煤、炼焦、出焦操作过程中污染物从炉门、装煤孔等处外逸排向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有烟(粉)尘、BSO、BaP、H2S、NH3,其中尤以装煤与出焦过程中的烟尘污染最重,主要特点有:1)点多、面广分散的排放源;2)连续性、阵发性与偶发性并存的排放方式;3)污染物种类较多、危害性大;4)烟尘量大、尘源点不固定,且含有焦油、粉尘粘度大,温度高且带有明火,处理难度大;5)现场环境差、缺乏测试条件,基础数据的获得难度较大。由于我国的炼焦化学工业生产规模小,中小型焦化企业数量较多,这给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近年来随着国家环境和相应标准的建立健全,促进并加速了各项治理技术的研制开发过程。目前为止,除了已掌握了60年代开始研制的高压氨水喷射无烟装煤技术和顺序装煤技术外,进入80年代后,通过消化引进和独立开发,焦炉装煤及出焦烟尘治理技术日益成熟,现已掌握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可供各种规模、不同炉型、不同装备水平的新老焦化厂选用的系列焦炉烟尘治理技术。近几年根据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又开发了螺旋机械加煤技术避免烟尘外逸过于集中;装煤套筒球面密封技术,减少装煤烟气外排量,降低运行负荷;焦油预喷涂吸附技术,解决了焦油粘结滤袋问题;接口阀对接技术,解决了移动车辆与地面站烟气导通问题;装煤与出焦除尘二合一技术,解决了少数焦炉除尘的投资和运行浪费问题等等。这些技术均得到了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成熟的技术,其中预喷涂、球面密封、干式除尘装煤车等多项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利用这些新老成熟技术的优良组合,结合多年焦炉烟尘治理的经验,原鞍山焦耐设计院(现已改制为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装煤除尘方面开发的主要系统形式有:1)非燃烧法干式地面站除尘方式(宝钢三期、天津三煤气、太钢等)。2)燃烧法干式地面站除尘方式(本钢一号、二号焦炉)。3)非燃烧法干式除尘装煤车方式(特别适用于双集合管焦炉)。4)非燃烧法湿式除尘装煤车方式。5)燃烧法湿式地面站除尘方式(宝钢二期)。6)装煤与出焦二合一干式地面站除尘方式(青岛煤气厂、太钢4号焦炉等)。在装煤与出焦除尘的系统控制方面全部采用PLC自动控制,除尘系统的运行与对应的生产车辆联锁,有烟尘产生时,除尘风机高速运转;无烟尘产生时,除尘风机低速运转,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调节节能和生产自动化。4.1.2已有的焦炉烟尘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压氨水喷射装煤烟尘控制技术80年代我国推行焦炉双集气管、顺序装煤、保持合适的吸力(上升管底部保持在160~200Pa负压)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高压氨水喷射装煤对烟尘控制率可达到60%。目前所设计的焦炉均采用高压氨水喷射装煤技术。2)双集气管及跨越管式消烟技术双集气管消烟技术:该技术源于我国,目前为止尚有多个焦化厂在较好地使用这项技术进行无烟装煤。这种技术是在机侧和焦侧分别设置上升管并与高压氨水喷射相结合,克服了单侧(仅在机侧设集气管)集气管时由于装煤孔敞开及装煤后期煤料阻挡等原因使得机侧集气管高压氨水喷射形成的负压不能很好地作用到焦侧装煤孔的缺欠,解决了焦侧装煤孔烟气泄露较大的问题,且有关标定显示采用双集气管并配合高压氨水喷射在正常情况下,对烟气的总扑集率可达到80%左右。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消烟效果,但也存在着较大的缺点,就是炉顶通风条件差,岗位工人的操作环境不理想。跨越式消烟技术:与双集气管的原理基本相同的另一种思路是采用跨越管式消烟技术,也叫焦炉矮上升管加导烟管消烟技术,为了不影响炉顶的通风和操作环境,采用机侧正常高度单集气管机侧上升管用以排除炭化室内的荒煤气至回收车间。焦侧设矮上升管(一般在100-600mm以下)取代高上升管,上升管上配以随意开启的密封盖,但上升管之间不设连通的集气管,而设一个可移动的导烟管。在装煤车向炭化室装煤的同时,准备装煤的炭化室焦侧矮上升管与相邻炭化室的上升管以“H”型导烟管联接,利用两炭化室内的压差。同时在各自的桥管处都喷洒高压氨水产生负压使荒煤气排至相邻的焦碳已经半成熟、煤气压力较低的炭化室内,再顺其焦侧上升管、集气管排至回收车间。这种方式需保证“H”型导烟管与两个相邻的矮上升管准确对位、矮上升管盖同时打开或关闭,此时“H”型导烟管也就对好了矮上升管,对好位后在升降机构的帮助下,将“H”该技术源于德国,在欧洲的一些焦化厂有见,在我国现有焦化厂中由于焦炉尺寸、炉顶布局一定,煤塔门洞净宽尺寸限制,导烟管不能设在装煤车上。如果进行这项改造则必须因地制宜,单独设计一台电动导烟小车,安设在焦侧矮上升管上方的轨道上,达到与车载式导烟管相同的目的。3)夏尔克(Schalke)装煤烟尘净化技术德国Schalke装煤法的设计思路不同于前述的无烟装煤形式。它是通过采用控制装煤速度、煤峰高度等一系列手段,对焦炉装煤进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装煤产生的绝大部分烟气进入单集气管系统,其主要技术关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保持炭化室煤峰高度一致,以保证装煤过程中有足够的排烟通道。为做到装煤时煤峰高度一致,装煤螺旋给料器需全过程调速。螺旋给料器采用交流电机传动,配合变频进行调速。理论上可以作到装煤量偏差不大于250L,从煤峰上看,煤峰高度偏差不大于50mm。在每个装煤斗上都安装有称量装置,装煤过程中装煤量信息连续进入PLC。螺旋给料器上有转数计数器,其它信息也连续进入PLC。全过程调速螺旋给料器在装煤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4个装煤孔的炉子采用双煤斗下煤装煤时间约85s。另一种是Schalke推荐的快速装煤方式,即所有装煤孔同时下煤,一般只需55s。快速装煤的优点主要有:a)下煤速度快,向下冲击力大,使煤料密度增加,可多装煤约15%的煤;b)煤的安息角小,烟尘通道大;c)快速大量的煤使炭化室内温度明显降低,产生的烟气量小且温度低。B)设计合理的装煤孔形状及平煤杆上端面至炉顶的距离,以保证装煤后期的煤气通道。大家知道平煤过程也是荒煤气大量产生和外逸的不利时段,而加大炉顶空间高度则可以做到装煤过程不平煤,只在装煤结束后平煤一次,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了烟尘外逸的机会。新设计焦炉其上述做法可以较容易实现,而在现有焦炉上改造,则实现是有难度的,只能在装煤过程中间增加平煤次数或者减少装煤量来保证炉顶空间,以利装煤过程荒煤气的流通,估计不会达到非常理想的烟尘控制效果。C)确保装煤车导套与装煤孔座及装煤车煤斗密封。以上几处的密封尤为重要,如果达不到密封的要求,除非采用吸出净化法,否则无法作到无烟装煤。Schalke装煤车的装煤导套分为上下两个。上导套的作用是:通过柔性石棉布或其他耐温柔性织物将装煤车计量系统与装煤导套分开;可以补偿焦炉炉体在垂直方向的变形,补偿量为60-90mm靠支撑装置向上的作用力使上下活动导套密封。下导套的作用是:通过导套下部的球面密封环与装煤孔座的锥面密封环在下导套升降装置向下的力作用下达到导套与装煤孔的线密封;补偿装煤孔水平方向的偏差,补偿量可达到30mm左右。上述密封措施在正常理想的操作条件下,可形成约200Pa的密封能力,既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装煤时烟尘的外逸,又能避免空气在装煤过程中进入炭化室。正常情况下,提高高压氨水压力可以减少装煤烟气外逸。实际上,如果不能作到导套与装煤孔座密封,只提高氨水喷射压力会使问题变得更严重。这是因为较大的抽吸力使得大量空气从装煤孔进入炭化室内,与装煤产生的烟气发生燃烧反应后,废气体积迅速增大,量也增多,相当于正常烟气量的5-7倍,因此造成大量烟尘外逸是不可避免的。另外上升管的直径不变,烟气量增加,流速增大,带走大量煤尘,使焦油不合格,堵塞回收系统的管道或贮槽。4)湿式地面站烟尘净化技术由于焦炉装煤过程工况非常复杂,而且难以控制,受到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如装煤速度、装煤口密封情况、煤种的挥发份含量、平煤情况、高压氨水喷射情况等等。为了彻底控制烟尘污染外逸,确保在各种因素下烟尘都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外排,必须加大处理装置的能力和净化效率。所以人们有了脱离炉顶的狭小空间在地面建设除尘装置的构思,形成了除尘地面站。我国最早的一套装煤除尘地面站系统是宝钢一期工程从日本全部引进的。宝钢二期工程改为全部国产化设计。当初由于苦于装煤烟尘中含有大量焦油及高温明火等不利因素,而只能采用湿法洗涤的方法,即所谓的湿式除尘方式。湿式地面站除尘系统分为炉顶和地面站两个部分。炉顶部分设于装煤车上,主要由点火燃烧和喷淋水洗两个处理过程构成,其中燃烧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系统内可燃成分太高而引起爆炸,防止荒煤气所含焦油和粘尘凝积而堵塞管道和风机,同时分解并降低BaP等有害物的含量,而喷淋水洗的作用是降温、降尘,减少后部处理负荷,同时将温度降到70℃装煤时产生的烟气由装煤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留有的抽烟尘间隙导入燃烧室经点火器连续地不停点火后,荒煤气在燃烧室内燃烧,燃烧室的温度范围约在500-900℃之间(燃烧状态不同),燃烧后的废气经百叶窗式喷水筛板初洗器降温和除尘,使温度降至45-70℃,含尘由10g/m3降至2烟气进入地面站后,首先进入第一段文丘里粗洗涤并脱掉水洗后进入二段文丘里精洗,再经旋风式脱水器脱水后在两级风机的吸引下排入大气。这种湿式除尘地面站方式的优点是,捕集率高(95%以上)、净化效率高(99.9%)、排放口浓度低于50mg/m3、工况稳定、系统维修量小,但是它的缺点也是难以克服的。首先是有水的二次污染、循环量大、水处理费用高。其次是由于系统阻力大(32000Pa),造成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很高。宝钢一、二期的每个系统主机装机容量为1410kW,这是国内的众多厂家所不能承受的。5)车载式湿法洗涤烟尘净化技术为了降低湿式地面站系统的能耗、水处理和工程投资而开发的车载式装煤烟尘净化装置,在原理和系统构成上与地面站方式无本质区别,仅是将烟气的地面处理装置搬到了装煤车上,降低了系统风量、降低了阻力,装机容量由湿式地面站的1410kW降低到150kW,几乎是原来的1/10。水处理也得到了大幅度降低,运行费用得到非常显著的降低。这套装置在梅山焦化厂安装实验后,总体效果是比较好的。但由于风机操作及局部结构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该装置的运行安全性较低,防碍了该装置的使用。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这种除尘净化方式是可行的。经过对部分构件及设备进行处理后,是完全可以达到设计要求的,也是可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的,同时安全性也能够得到保证。6)车载式干法烟尘净化技术(干式除尘装煤车)为了适应市场的多方面需要,特别是针对我国现有众多双集气管焦炉外逸烟尘相对减少,且拆除焦侧集气管难度较大的特点,开发了干式除尘装煤车,这种装煤车的除尘流程和原理与干式非燃烧法地面站完全相同,实质上就是非燃烧法干式除尘地面站的缩影,目前济钢的4.3m焦炉和昆钢的6m焦炉正在实施过程中。干式除尘装煤车除了具有上述的一些关键技术外,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采用装煤的内套筒与焦炉装煤孔密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吸入系统的可燃气体少,而掺入的空气比例较大,所以可以保证防止爆炸的产生和生产的稳定、安全。这套装置对操作者的责任心要求较高,各项安全自动控制设备的维护要跟得上,只有这样才能使该车的众多优势发挥出来。该车在烟尘的净化效率方面与地面站方式等同,可高达99.5%以上。在烟尘的捕集率方面略低于地面站方式,可高达85-90%,而地面站方式则可达到95%以上,但又明显高于地面站以外的其他几种方式,并且投资省,能耗低,主电机容量4.3m焦炉不高于55kW,6m焦炉不高于75kW。因此受到很多焦化厂的青睐。7)燃烧法干式地面站烟尘净化技术针对湿式除尘存在的上述弊病,原鞍山焦耐设计院在90年代初就着手干式装煤烟尘净化技术的研究开发。装煤烟尘之所以不能用干法袋式除尘器过滤的主要原因是装煤烟尘中含有大量的焦油,同时并存的还有炉火和高温。如果直接用滤袋过滤将势必造成滤袋堵塞及滤袋被烧坏。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在本钢1号焦炉的烟尘治理项目中开发了装煤烟尘吸附及滤袋预喷涂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同时开发了特殊形式的防粘的蓄热式烟气冷却灭火器。该系统与出焦地面站并用,创造可装煤出焦全干式除尘工艺。该项于1996年7月一次投产成功且获得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辽宁省优秀设计一等奖。该项目的开发成功,为我国焦炉装煤烟尘治理开辟了一条新路。干式地面站装煤烟尘净化技术也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设于装煤车上的自动点火燃烧装置及掺风冷却装置,与此配套的还有与装煤孔相适应的球面密封套筒、螺旋机械给料和可伸缩的与焦侧接口翻板自动对接口活动套筒;另一部分是设于地面站的烟气吸附预喷涂装置、灭火冷却器和最终净化用的袋式除尘器。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克服上述设备及管路的阻力最后通过烟囱将净化后的气体排入大气。烟气在车上点火的温度约为800℃。经车上掺风至250℃以下送至地面站。车上燃烧的目的一是为了降低焦油的含量,减轻后部滤袋的负担,二是为了降低从车上导入地面站的低于250℃的烟气首先经蓄热式冷却灭火器,将烟气温度降到120℃以下,再经已预喷涂的袋式除尘器过滤后排入大气。排入大气的净化中含尘浓度设计值低于50mg/m3,实测值均低于20mg/m3,多在10mg/m由于干式流程解决了湿式流程阻力大的缺欠。将系统阻力由32000Pa降到5000-6000Pa,因此装机容量和能耗得到了突破性的降低,不到原1410kW的1/7,再配以运行调速的运行控制,节电效果更加明显。8)非燃烧法干式地面站烟尘净化技术在我国,非燃烧法干式地面站烟尘净化技术是与燃烧法技术几乎是同步开展的一项技术开发,是在宝钢三期建设中与日本合作开发的新技术,系统的总体构成与燃烧法基本相同,但由于减少了装煤车上的燃烧装置,使装煤车体积、重量和点火控制等设施大大削减,投资降低。因此干式非燃烧法地面站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焦化厂所采纳,同时也是我院优先向各大中型焦化厂推荐的除尘方案。该技术采用大量掺入冷风的作法,使烟气中可燃烧爆炸性气体的浓度降到爆炸下限以下,同时采用加大流速的作法,造成气体不可点燃的环境。烟气在大流速下通过时既可防止粉尘沉积,也可防止焦油挂壁。在将烟气掺风至爆炸下限以下时,其炉内烟气与掺入的空气的混合温度同时也降到了常温滤袋可以承受的120℃由于采用非燃烧法,减少了因点火燃烧而产生的二次废气和有害物。非燃烧法较燃烧法减少了两个环节,即车上的燃烧室和地面的冷却器,因此可以相对降低系统阻力500Pa以上,又进一步节省了运行电耗,其烟尘的净化效果不低于以上几种净化方式。9)捣固焦炉装煤烟尘净化技术捣固焦炉采用侧装煤方式,将整体煤饼从焦炉的侧面送入炭化室。它与顶装焦炉将散状的细煤颗粒注入炭化室所产生的烟尘性质差别很大。顶装焦炉装煤时从装煤孔处外逸的粉尘,绝大部分是煤粉颗粒,比重大、颗粒明显、易沉降,虽有粘性,但附着的焦油含量并不太高,而捣固焦炉在侧装煤时从顶部消烟孔外逸的烟尘中,其粉尘部分的比重极低,约0.07t/m3,是顶装煤粉尘比重的1/7-1/10,无明显颗粒,粘度大,微细颗粒之间由焦油连接在一起,形成似雪花非雪花似棉花非棉花状的所谓“大尾巴黑灰”,不易脱落,不易清灰且非常易燃,遇有明火马上燃烧。烟气中水蒸汽含量明显高于顶装焦炉,除尘器及管路易结露,烟气量明显高于顶装方式。捣固焦炉的烟尘污染控制有几种方式,其中以炉顶消烟车为主体和消烟车与地面站相结合的两种方式最为多见。解决捣固焦炉装煤烟尘净化的难题必须注意处理以下几个环节:必须设置良好的预喷涂系统,防止高粘性的粉尘直接接触滤袋;除尘装置的清灰设施必须有足够的力度,并宜采用宽间距短滤袋离线式结构。排灰装置须设置防棚料措施;除尘器应有保温加热层,防止壁板结露;采用装煤出焦二合一除尘方式是解决滤袋结露的最佳方式。因为出焦烟尘总是干燥的,而且量大、温度高并可以强化预喷涂效果。在大量的干燥气体通过滤袋时,可以将装煤时附着在滤袋上的湿气带走,增加其透气性。10)以上两种或几种技术的组合。但随着不断的实践和发展,目前用于焦炉装煤烟尘控制技术主要有高压氨水喷射无烟装煤技术、地面站除尘技术(即非燃烧法干式地面站)和车载式干法烟尘净化技术等。4.1.2.1捣固焦炉常采用1)导烟管式导烟车+地面站方式(非燃烧法)在装煤过程中,先利用炉顶上的导烟管式导烟车将装煤时从炉顶消烟孔逸出的烟尘导入相临炭化室的荒煤气上升竖管中,同时在该炭化室的集气管处进行高压氨水喷射以行成负压。由于捣固焦炉装煤时的废气量较大,仅靠导烟车的消烟方式有限,故又在装煤机侧的上方设有烟尘收集罩,将装煤时从焦炉机侧逸出的烟尘收集后送入装煤除尘地面站进行除尘处理。目前该种除尘方式在攀钢焦化厂(5.5m捣固焦炉)和河北华丰焦化厂(5.5m捣固焦炉)已设计采用(但由于目前还尚未投产,处理效果尚不清楚)。2)导烟车+地面站方式(非燃烧法)在装煤过程中,先利用炉顶上的导烟车将装煤时从炉顶消烟孔逸出的烟尘导入地面站,同时在装煤机侧的上方设有烟尘收集罩,将装煤时从焦炉机侧逸出的烟尘收集后送入装煤除尘地面站进行除尘处理。目前该种除尘方式在济源金马焦化(5.5m捣固焦炉)、中煤旭阳焦化(5.5m捣固焦炉)和河北定州旭阳焦化(5.5m捣固焦炉)等焦化厂已设计采用。非燃烧法烟尘净化技术与燃烧法干式地面站烟尘净化技术的主要区别是取消了导烟车上的燃烧装置。由于从装煤机侧吸入大量炉外空气,使烟尘中煤气等可燃物质的含量降低到爆炸极限以下,同时由于烟尘总流量的增加,管道内流速加大,形成气体不可点燃的环境。烟气在大流速下通过时既可防止粉尘沉积,也可防止焦油挂壁。3)消烟除尘车方式(即燃烧+洗涤法)装煤时产生的烟尘中含有焦油类粘性成分是装煤烟尘难以处理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节省投资,将装煤时从炉顶消烟孔逸出的烟尘直接导入导烟车上的燃烧装置先经燃烧后再用湿法洗涤的方式对装煤烟尘进行处理,在烟尘控制效果不能稳定达到环保要求,且系统阻力大,造成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很高,而且除尘用水造成二次污染、循环量大、水处理费用高,故该技术未能得到普及推广,目前已基本不用。4.1.2.2顶装焦炉常采用的装煤除尘技术1)干式地面站(非燃烧法)非燃烧法干式地面站烟尘净化技术与燃烧法干式地面站烟尘净化技术的主要区别是取消了装煤车上的燃烧装置,非燃烧法在装煤孔处采取了内套筒密封形式,外套筒用于捕集从装煤孔处逸出的烟尘,同时吸入大量的炉外空气。由于采用内套筒密封,逸出的烟尘大大少于外套筒密封收集的烟尘,使得掺入大量炉外空气的烟尘中煤气等可燃物质的含量降低到爆炸极限以下,同时由于烟尘总流量的增加,管道内流速加大,形成气体不可点燃的环境。烟气在大流速下通过时既可防止粉尘沉积,也可防止焦油挂壁。由于减少了装煤车上的燃烧装置,使装煤车体积、重量和点火控制等设施大大削减,投资降低,同时减少了因点火燃烧而产生的二次废气和有害物。因此非燃烧法干式除尘地面站已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可靠的装煤烟尘净化形式。该技术对烟尘的控制效率可达95%以上,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净化后的尾气含尘浓度可控制在低于50mg/m3,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要求。2)干式除尘装煤车(即车载式)为了适应市场的多方面需要,特别是针对我国现有众多双集气管焦炉外逸烟尘相对减少,且拆除焦侧集气管难度较大的特点,开发了干式除尘装煤车,这种装煤车的除尘流程和原理与干式非燃烧法地面站完全相同,实质上就是非燃烧法干式除尘地面站的缩影,在济钢的4.3m焦炉和昆钢的6m焦炉已采用。干式除尘装煤车除了具有上述的一些关键技术外,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采用装煤的内套筒与焦炉装煤孔密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吸入系统的可燃气体少,而掺入的空气比例较大,所以可以保证防止爆炸的产生和生产的稳定、安全。这套装置对操作者的责任心要求较高,各项安全自动控制设备的维护要跟得上,只有这样才能使该车的众多优势发挥出来。该车在烟尘的净化效率方面与地面站方式等同,可高达99.5%以上。在烟尘的捕集率方面略低于地面站方式,可达85%~90%,而地面站方式则可达到95%以上,但又明显高于地面站以外的其他几种方式,并且投资省,能耗低,主电机容量4.3m焦炉不高于55kW,6m焦炉不高于75kW。因此受到很多焦化厂的青睐。3)Proven无烟装煤系统由装煤车上的跨越管捕集后导入相临的炭化室中。由于除尘效果不佳,设计很少采用。4.1.焦炉出焦时,拦焦机与熄焦车处产生的阵发性烟尘,因产尘面积大而且移动作业,难以密封,所以在吸尘的同时要吸入周围大量的空气,红焦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强烈的对流浓烟,产生烟气的高峰期虽不足1min,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如欲控制、治理,则需排烟风机的吸风量在220000-324000m3/h(110℃炭化室高为4.3~6m的焦炉)之间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考虑治理烟尘的同时,还必须从防止烟尘的产生入手,积极贯彻“防”、“治”早期对于推焦过程中的烟尘基本无控制措施。后逐渐开发了焦侧大棚烟尘捕集技术、热浮力罩式烟尘捕集技术和出焦除尘地面站烟尘控制技术。1)热浮力罩式烟尘捕集技术该技术是利用推焦过程中排出的高温烟气,其密度小,具有上升浮力这一原理设计。由于利用烟气自身的热浮力驱动,故具有节能的优点。导焦栅顶(炉头)逸出的热烟气经管道收集借助于风机吸至喷雾淋水室洗涤除尘再经旋风分离后排放,而进入熄焦车顶部热浮力罩中的热烟气在上升过程中经过淋水段净化处理后外排。热浮力罩装置的一侧搭接于拦焦车上,另一侧靠单独架设的第三轨道支撑,随车走动,喷淋洗涤用水是靠架设在焦侧与第三轨道平行布置的供水槽和回水槽供给和排出的。该技术的优点是:设备少,投资及运行操作费用低;缺点是:净化效率偏低,排放浓度达标有难度,热浮力罩除尘在武钢、攀钢有采用,但目前已基本不用。2)出焦除尘地面站烟尘控制技术干式出焦除尘地面站是目前公认的烟尘治理效果最好的治理技术,也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该技术的主要工艺过程是使出焦时产生的大量阵发性烟尘在焦炭热浮力及地面站风机的作用下被吸入设置在拦焦机上的大型吸气罩,然后通过烟气转换阀或胶带密封小车将烟尘导入集尘干管,送入阵发性高温烟尘冷却分离阻火器进行冷却并分离火花后,再经袋式除尘器净化排入大气。该技术焦侧烟尘控制效率可达90%,捕集烟尘在经地面站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后,除尘效率达99%以上,净化后烟尘浓度可控制在低于50mg/m3以下。3)二合一地面除尘站烟尘控制技术在正常生产运行操作过程中,由于焦炉的装煤和出焦不在同一个时间进行,为了节省投资、占地和运行费用等,将装煤、出焦除尘系统合二为一。二合一除尘系统的炉顶装煤车和焦侧拦焦车以及吸气罩等均是分设的,和独立的装煤或出焦除尘地面站没有差别,仅是在进入地面站前将两路管道汇合,通过一根总管接入地面站净化处理,使装煤与出焦共用一个地面站(地面站的所有设备均为一套),故称为二合一除尘系统。由于装煤除尘所需烟气量与出焦除尘所需烟气量差别很大,装煤风量大约是出焦风量的1/4。因此,系统风机必须设计为调速形式的,再配合系统中专门设计的风量平衡调整阀,就可以实现装煤与出焦风量的完全匹配。在装煤时风机低速运行,出焦时风机进入高速大风量运行。为适应装煤、出焦两种风量、风压要求,装煤时风量小、管道风速低,滤袋过滤风速低,因此系统阻力小,这时风机在低速运行。它所能提供的压头也小;出焦时风量大,管道风速高,滤袋过滤风速高,因此系统阻力大。这时风机在高速运行,它所能提供的压头也大,所以风机的两种状态恰好与系统两种状态的特性相吻合,运行是合理的、节能的。二合一除尘系统的第二个特点是适应装煤除尘所要求的预喷涂特性。焦炉出焦时收集的粉尘首先附着在除尘器滤袋的表面上,并在下一炉装煤烟尘过滤之前不进行清灰操作,而将其作为装煤除尘滤袋表面的预涂层,隔离含焦油烟气,不让其与滤袋直接接触,可有效防止滤袋的堵塞。因此,如果能正常地操作,出焦、装煤烟尘交替进入除尘器,原则上可以省去装煤除尘的预喷涂装置,但有时为了确保预喷涂不间断及事故状态的备用,在一些二合一除尘系统中增设可备用预喷涂装置。二合一除尘系统的第三个特点是装煤、出焦烟气交替通过滤袋,解决了装煤烟气中含湿量大,时而出现的结露问题。装煤烟气通过滤袋时,由于湿度大,使滤袋的湿度相应增大,阻力上升,但在出焦烟尘通过时由于不含水分、且温度高、气量大,可以马上将装煤烟尘通过滤袋时积留在滤袋上的水气带走,烘干滤袋,使其恢复正常的过滤阻力状态值。这一点对于捣固焦炉特别重要,原则上捣固焦炉必须使用二合一除尘方式,即便不用,也必须采取良好的防结露措施。尽管二合一除尘系统的优点较多,但在使用的灵活性及备用系数方面还存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当焦炉孔数较多时,装煤除尘和出焦除尘在时间上会发生冲突;二是装煤的除尘风量和出焦除尘风量相差较大,在除尘风机的选用上较困难,且不节能。故目前已很少采用二合一除尘地面站。在方案确定时不可无条件的选择,一般认为单座焦炉或一个炉组小于100孔的焦炉均可选用此种方法。当炉孔过多时,在操作上可能会出现过多的重叠机会,有时还可能会引起爆炸事故或捕集率下降等情况产生。在装煤与出焦除尘的系统控制方面全部采用PLC自动控制,除尘系统的运行与对应的生产车辆联锁,有烟尘产生时,除尘风机高速运转;无烟尘产生时,除尘风机低速运转,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调节节能和生产自动化。各种焦炉的装煤和出焦除尘地面站的除尘风量统计见表4-1。表4-1各种焦炉炉型地面站除尘风量焦炉炉型装煤除尘出焦除尘二合一除尘备注除尘风量
(Nm3/h)排气筒出口直径(mm)除尘风量
(Nm3/h)排气筒出口直径(mm)除尘风量
(Nm3/h)排气筒出口直径(mm)顶装4.3m焦炉7500018002600002200顶装6m焦炉8000015003240002500含干熄焦顶装7m焦炉796602000278424320011500020003800003200顶装7.63m焦炉装煤采用Proven方式40000028005.5m捣固焦炉装煤采用双U形导烟管式导烟车,将烟尘导入结焦中后期的第n+2和n-1炭化室中25600032005.5m捣固焦炉180000190036000026506.25m捣固焦炉装煤采用双U形导烟管式导烟车,将烟尘导入结焦中后期的第n+2和n-1炭化室中3600002800、4.1.4主要除尘工艺的4.1.表4-2 焦炉装煤除尘工艺比较结果一览表除尘工艺
各项指标装煤除尘工艺跨越管夏尔克燃烧法干式地面站非燃烧干式地面站干式车载除尘烟尘捕集率65-80%70-90%93-97%93-97%85-90%烟尘净化效率无指标无指标>99.5%>99.5%>99.5%排放口浓度mg/m3无指标无指标10-5010-5010-50电耗量(kW.h/吨焦)可忽略可忽略0.680.680.16注: 1)以上各种工艺方式均指高压氨水开启并正常工作情况下的指标。2)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理论依据用于相关工程的论证。3)以上数值的计算是以2×60孔4.3米焦炉和2×50孔64)装煤除尘6m焦炉约比4.3m焦炉节能20%。4.1.表4-3 焦炉出焦除尘工艺比较结果一览表除尘工艺
各项指标出焦除尘工艺独立地面站工艺二合一地面站工艺烟尘捕集率(%)≥90≥90烟尘净化率(%)≥90≥90排放口浓度(mg/m3)10-5010-50耗电量(kW.h/吨焦)1.941.98注: 1)本表所列除尘工艺为近年多用并可行的工艺。2)二合一除尘工艺的耗电量为装煤与出焦除尘的合计值。3)出焦除尘6m焦炉约比4.3m焦炉节能10%。
4.2焦化污水污染控制技术4.2.1焦化污水所含污染物包括酚类、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及含氮、氧、硫的杂环化合物等,是一种典型的含有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的工业废水。焦化污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砒咯、萘、呋喃、咪唑类属于可降解类有机物。难降解的有机物主要有砒啶、咔唑、联苯、三联苯等。焦化污水的水质因炼焦煤质及煤气净化工艺的不同而差异很大。详见表4-1和表4-2。表4-1煤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水质一览表单位:mg/l序号项目CODcr挥发酚总氰化物总氨石油类备注1剩余氨水4000-9000400-260030-602500-6000200-8002粗苯分离水7000-12000350-65020-5040-2001403煤气终冷排污水400-700100-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根雕桌椅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航天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管控措施
- 学校安全培训落实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 中国电子签名软件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沟槽支护安全施工专项方案(二)
- 2024年中国人工合成蓝宝石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 中国冻鱼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计划
- 2025年中国高压氧舱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特斯拉项目商业计划书
- 南站商务城二期综合物探报告
- 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申请表2021版
- GB/T 20133-2006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与编码
- GB 6245-2006消防泵
- GA/T 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 2023年贵州水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七年级生物下填图题(识图题)总复习
- 后穹窿穿刺课件
- 同志借调工作鉴定现实表现材料集合5篇
- MDITDI的安全使用与操作课件
- FMEA-潜在失效模式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