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永磁行业宁波韵升分析报告_第1页
稀土永磁行业宁波韵升分析报告_第2页
稀土永磁行业宁波韵升分析报告_第3页
稀土永磁行业宁波韵升分析报告_第4页
稀土永磁行业宁波韵升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稀土永磁行业宁波韵升分析报告公司概况:稀土永磁行业龙头历史沿革: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995年进入稀土永磁行业,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是中国少数掌握稀土永磁材料全套装备制造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的品质一致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拥有烧结钕铁硼国际专利许可,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工业装备、汽车、医疗等领域,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股权结构:公司控股股东为韵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持股比例为32.39%,实际控制人为竺韵德。公司下属子公司包括主营磁性材料的宁波韵升磁体元件技术有限公司、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宁波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宁波韵升电子元器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盛磁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韵升高科磁业有限公司、宁波韵升新材料有限公司、宁波韵升粘结磁体有限公司等,及其他主营电机、投资业务的公司。主营业务:公司主要从事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城市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节能家电、风力发电等绿色节能环保领域。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向客户提供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应用的解决方案,并致力于向下游的磁组件应用领域延伸。稀土永磁材料相对金属和铁氧体永磁材料性能优异,Nd-Fe-B(钕铁硼)是到目前为止磁性最强的永磁材料,应用最为广泛。永磁体是在磁化后能够长期保持磁性的磁体,可以分为三大类:金属永磁材料、铁氧体永磁材料和稀土永磁材料。虽然金属永磁材料和铁氧体永磁材料具有价格便宜,原材料充足的优点,但是它们的最大磁能积(B·

H)max通常小于100kJ/m3,磁性相对较差,因此逐步被稀土永磁材料所替代。稀土永磁材料在发展中,经历了第一代SmCo5、第二代SM2Co17、第三代Nd2Fe14B这三个阶段的发展,目前第四代铁氮(碳)永磁体仍然处于研发阶段,距离产业化仍有一定距离。烧结钕铁硼是应用最广的钕铁硼磁材。钕铁硼材料根据制造工艺的不同,可分为粘结钕铁硼、烧结钕铁硼和热压钕铁硼三种。烧结钕铁硼是当前综合性能最好的磁体,也是应用最广的钕铁硼材料,市场份额约90%。粘结钕铁硼磁性能不及烧结钕铁硼,应用范围受限,所占市场份额不到10%;热压钕铁硼制作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原材料价格甚至超过成品价格,批量生产难度大,目前产量较少,应用领域仅限于小微电机等领域。钕铁硼根据下游产品需求差异分为低端和高端两类,公司主营业务处于中游精深加工环节。低端钕铁硼主要应用于磁吸附、磁选、电动自行车、箱包扣、门扣、玩具等领域,而高性能钕铁硼主要应用于高技术壁垒领域中各种型号的电机,在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节能电梯和风力发电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低端钕铁硼技术门槛低,行业产能分散,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无序恶性竞争,供给过剩,高端钕铁硼的性能更优异,具有较高的技术、资金准入门槛,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营收与利润:受益于国内碳中和、碳达峰政策推动,市场消费观念向节能减排方向转变,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普及,稀土永磁材料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幅增长,智能制造、风力发电等领域需求稳定提升。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7.54亿元,同比增长56.5%;归母净利润5.18亿元,同比增长191.5%。分业务来看:

在剥离伺服电机业务后,公司得以聚焦钕铁硼主营业务,2021年钕铁硼业务营收及盈利水平均有较大提升,营业收入为33.62亿元,同比增长65%,占总营收比为89.6%。毛利方面,公司2021年钕铁硼业务毛利润为8.83亿元,同比增长91.7%,毛利率为26.3%,较去年增加3.6个百分点。竞争优势:聚焦主业,顺势而为磁材产能行业领先,充分受益需求爆发磁材产能位居行业前列公司当前磁材产能位列稀土永磁行业第三。公司目前具备年产毛坯12000吨的生产能力,在宁波、包头、北京及青岛拥有四个生产基地,是全球领先的稀土永磁材料应用方案供应商。公司2021年磁性材料毛坯产能排名业内第三,国内仅次于中科三环和金力永磁。从磁性材料销量与产量看,公司行业内位列第四,2020年销量与产量分别为4484吨、4556吨。从产能、销量和产量来看,公司位于稀土永磁产业的头部位置。公司产能有序扩张。根据公司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司拟向包括韵升科技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其中韵升科技为控股股东韵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拟不超过约2.97亿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80亿元,全部用于“包头韵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5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智能制造项目”的建设。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底可实现年产高性能钕铁硼19000吨的生产能力,2024年产能或超3.5万吨,2022-2024年的磁材成品产量分别为11400、15000、21000吨。2021-2025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产量预计保持15%左右的年化增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转引自金力永磁公司公告),全球稀土永磁材料2020年总产量21.74万吨,其中烧结钕铁硼20.55万吨,占比高达94.5%;该机构预计到2025年,稀土永磁材料总产量和烧结钕铁硼产量将分别达到31.02和29.67万吨,2021~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4%和7.6%。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成品的产量从2015年的3.5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6.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4%。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5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成品的产量将达到13万吨,2021~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4%。中国高性能钕铁硼材料产量预计保持高速增长。目前,中国稀土永磁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浙江宁波、京津地区、山西、包头和赣州为主的产业集群。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转引自金力永磁公司公告),2020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总产量达19.62万吨,其中烧结钕铁硼磁体18.55万吨,占比高达94.5%。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将达到28.42万吨,2021~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7.7%;中国高性能稀土永磁成品产量在2020年达到4.62万吨,预计到2025年达到10.51万吨,2021-2025年CAGR高达17.9%。国内稀土永磁龙头扩产,行业集中度或持续提升。目前,国内稀土磁材行业形成了以

中科三环、金力永磁、宁波韵升、正海磁材、英洛华、大地熊、金田铜业、银河磁体等为代表的稀土磁材加工企业,其中除银河磁体主营粘结钕铁硼外,其余公司均主要生产烧结钕铁硼产品。厦门钨业拥有稀土上游开采冶炼能力,已涉足下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业务,同样作为上游稀土开采冶炼厂商的北方稀土与广晟有色也正积极布局自身下游磁性材料业务。全球钕铁硼供应将长期依赖中国。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转引自金力永磁公司公告),2020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其余产量集中在日本的

日立金属、日本东京电气(TDK)、信越化学和德国的真空熔炼公司(VAC)手中,全球的钕铁硼产能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和日本。当前美国与欧洲正谋划拓展其稀土磁材产能,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海外稀土永磁材料的产能增量较小,且重稀土来源受约束,成本竞争力较差,发展阻力较大。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1-2025年海外新增钕铁硼产量不超过5000吨,钕铁硼的新增供应将继续依赖中国厂商。稀土永磁需求将快速增长新能源产业拉动钕铁硼需求快速增长。据百川盈孚数据,2019年全球钕铁硼下游消费中占比最大的是直驱电机占14.1%,汽车行业占比共计13.5%,其中新能源汽车占6.9%,EPS转向系统占6.6%,其次是公铁占比12.1%,电动自行车、风力发电、工业电机、医疗设备和智能机器人分别占全球钕铁硼消费量的10.9%、9.2%、8.6%、7.8%、7.7%。据

金力永磁招股说明书数据,中国钕铁消费中占比最大的是汽车行业,其中2020年传统汽车占37.5%,新能源汽车占11.8%,其次是工业应用占比10.9%,风电占10%,随着全球新能源发展和各国环保政策的推行,尤其是国内“碳达峰”与“碳中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风电节能产业或将迎来高速发展,高性能钕铁硼需求有望释放巨大潜力。新能源汽车:长期驱动,高速增长。稀土永磁体大约占新能源汽车行业稀土应用的60%。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大约使用超过140个小型电机,由于电机使用量增加,单车用稀土永磁量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国内稀土永磁产品的结构优化提供了良机。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稀土消费情况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主要涉及稀土永磁体和稀土储氢材料,分别占比64%和36%。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处于起步阶段的燃料电池汽车,永磁电机都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器件之一。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外多项政策利好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内: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约20%。国外:美国白宫于2021年8月5日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0-50%,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持;欧盟于2021年7月提出于2035年开始在欧盟地区禁售燃油车,其中爱尔兰、瑞典、丹麦、荷兰的禁售燃油车时间将早于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超预期,国内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50万辆,同比增长231.5%,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259%。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新能源汽车组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2313万辆,2030年产量达到4528万辆。假设纯电动乘用车、其他新能源乘用车(混合动力乘用车)、除乘用车外的其他新能源车(商用车)单车用钕铁硼量分别为3.4kg、2.6kg、10kg,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带来约7万吨的钕铁硼永磁材料需求,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贡献约4万吨的需求。工业电机:政策驱动下,稀土永磁工业电机的成为需求新爆点。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1年11月22日联合发布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鼓励使用以稀土永磁电机为代表的节能电机,扩大高效节能电机的绿色供给等,并提出到2023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将达到1.7亿千瓦,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实现年节电量49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00万吨。推进高效节能电机的替代将有力推动中国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稀土永磁电机渗透率仅约为4.33%。若2019与2020年均按照4%的渗透率计算,分别消耗钕铁硼约0.82万吨和0.91万吨。假设2023年稀土永磁电机渗透率分别达到10%、15%、20%,钕铁硼单耗按700kg/MW测算,分别对应2.4/3.6/4.8万吨钕铁硼消费量,工业电机未来有望成为稀土永磁第二大下游应用领域。“双碳”发力,风力发电需求再启航。“双碳”背景下,风力发电将长期处于高速增长状态。根据NavigantResearch及全球风能协会数据,2020年世界新增风电装机容量93.5GW,较2019年增长约60%,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可达130GW。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中国风力发电新增装机量为47.6GW,其中陆地风力发电新增容量约为30.7GW,海上风力发电新增容量约为16.9GW,在硅价维持高位的情况下装机规模仍保持增长。风力发电的高速发展将拉动钕铁硼消费。风力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就是作为核心的风力发电机,稀土永磁是直驱永磁发电机的关键金属原材料。永磁风力发电机采取风机叶轮直接驱动发电机旋转,相比传统的涡轮式风力发电机,取消了传动系统和变速箱,避免了相关设备在运行中的故障和维护。同时,永磁风力发电机无励磁绕组、集电环和电刷,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全球范围内风电发电设备需求的增长将持续拉动钕铁硼的消费,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风力发电领域将带来约3.3万吨的钕铁硼永磁材料需求。变频空调:能效标准提升,渗透率逐年走高。2020年7月1日实施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讲淘汰部分能效较差的三级变频空调,进一步提高变频空调的产销量。据产业在线数据,2020年中国空调产量为14491万台,其中变频空调产量为8336.4万台,占比58%。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每台变频空调所需磁材量为0.1千克,2020年变频空调共需消耗稀土永磁材料约8300吨。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1年1-10月中国变频空调与家用空调产量分别为9011与13052万台,变频空调占比增长至69%。受益于疫情缓解后家电领域消费回升,我们预计国内家用空调产量可维持3%的增速,到2025年中国变频空调占比可达90%,将带来约1.5万吨的钕铁硼永磁材料需求。节能电梯渗透率提升,对钕铁硼需求稳定增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电梯需求量越来越大,节能电梯的渗透率也在逐渐提升。2020年中国电梯产量为128.2万部,同比增长9.3%,电梯保有量为786.55万吨,同比增长10.8%。据电梯招聘网数据,中国节能电梯产量占电梯总产量的比例已经从2006年的30%增长到2020年的85%。由于电梯行业与地产行业景气度较一致,结合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的低迷现状,未来电梯行业增量多来自于旧电梯改造更换、老旧小区加装等,预计未来5年行业平均增长率将在4%的低水平,节能电梯占比可以每年1%的增速增长。节能电梯所采用的曳引机主要为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是其核心原材料。据中国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每部节能电梯所用钕铁硼为6kg,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节能电梯将消耗钕铁硼量约0.9万吨。消费电子:单机用量少,总出货量大。钕铁硼永磁材料因具有高磁能积、高压实密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贡献了消费电子领域钕铁硼材料主要消费量,钕铁硼材料在手机、笔记本电脑中的单耗约为2.5g和3g。据IDC及strategyAnaltics数据,2021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为13.5亿部,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2.68亿部。由于疫情影响及全球经济下行,以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为主的电子消费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Canalys预计2025年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分别可达到14.3亿部和3.2亿部。我们预计到2025年消费电子领域钕铁硼材料需求量可达约0.7万吨。综上预测,受益于以风力发电和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工业电机的新生需求开始放量,变频空调、消费电子等传统领域的稳定增长,钕铁硼需求量将维持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钕铁硼需求量将达26.5万吨,较2020年增长约17万吨,对应五年CAGR为22.8%;2030年全球钕铁硼需求量将达36.5万吨,较2020年增长约27万吨,对应十年CAGR为14.4%。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盈利能力持续走强公司钕铁硼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受益于产销量快速提升和产品结构优化,公司钕铁硼业务的毛利率与吨毛利水平持续回升。钕铁硼业务毛利率从2019年的18.31%提升至2021年的26.3%;吨毛利从2019年的7.6万元/吨提升至2021年11.4万元/吨。公司钕铁硼产品的利润水平位于行业前列。从2020年磁性材料业务的毛利率看,公司位列稀土永磁行业内第三,为22.66%,低于银河磁体(银河磁体主营粘接钕铁硼,产品与其余主营烧结钕铁硼的公司不同)的34.47%。从2020年磁性材料的吨毛利来看,根据已公布数据的业内公司计算,宁波韵升位于行业内首位,达到10.27万元/吨。2021年公司钕铁硼产品毛利率和吨毛利水平继续提升,领先优势预计扩大。公司钕铁硼业务聚焦于汽车应用、消费电子、云计算和大数据以及工业应用四大领域。2021年,公司在汽车应用、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销售收入分别为7/10/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达到289%/25%/36%。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已经与国内前十大主驱电机厂中的六家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打入比亚迪等主流终端客户的供应链;在欧洲市场,目前已向大陆、舍弗勒等主要汽车配套供应商批量供货,获得多个汽车客户项目定点供应商资格。在传统汽车应用方面,已对韩系汽车项目实现批量供应,多个日系汽车电机项目进入样品阶段。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不断加强与主要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保证自身市场份额,同时加大对非苹果供应链的开发力度,不断拓展市场。在工业电机领域,公司在伺服电机、直线电机等市场已经占据主要客户的主要份额,在变频空调市场已成为格力、三菱等空调终端客户的磁钢供应商,在风力发电机市场已经成功进入明阳智能、金风科技等多家主流终端客户供应链。专注高性能钕铁硼,弱化、剥离无关业务为进一步专注钕铁硼磁性材料业务,公司将伺服工控业务剥离至集团公司。公司于2020年将工控事业部与全资子公司宁波韵升伺服科技有限公司转让给宁波韵升电机技术有限公司,仅保留钕铁硼磁性材料业务,避免与下游客户的竞争情况。2021年公司出售了经营业绩不佳、无法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的北京盛磁科技有限公司70%的股权,资产和业务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重视研发推进改革,股权激励降本增效公司的研发投入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995年公司进入稀土永磁行业,二十余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持续推进技术降本活动,加大科技投入与装备技改,在努力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同时,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公司于2020年完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以及市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年度评审申报工作;承担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2项;申报并获得国家工信部项目5项;年度申请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项,其中1项美国发明专利;主持起草国家标准晶界扩散钕铁硼永磁材料和国家标准烧结钕铁硼表面涂层;参与国家标准立项研究8项。近年来公司的研发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公司的研发能力、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推进事业部机制建设,持续提高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2015年,公司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并开始事业部制改革,即通过调研细分市场,以细分市场事业部为载体配置符合市场化的生产要素资源,标志性事件是筹备了移动智能磁钢事业部。2016年公司积极推进事业部制架构建设,完成构建适合各细分市场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技术和管理潜能,抓住各应用领域市场机遇,优化产品设计,改进制造工艺,提升产品性价比与市场竞争力,提升运营效率。2017年以来,公司持续推行与完善事业部机制,以解决与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激发经营活力。公司当前采用生产与销售结合的矩阵事业部制。各事业部与下游各行业客户直接接触,根据市场发展动态,结合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产品工程师与客户的研发深入合作,为客户提供高端钕铁硼磁性材料解决方案。在生产中,毛坯、晶界扩散以及磁组件的生产实现中台化,各事业部采用定制化和专线生产模式,利用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提升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了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将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的利益与公司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从而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于2015年起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20年7月公司发布公告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提出新的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1,730.00万份股票期权,占该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总股本98,911.37万股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