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题库练习题
绪论
单选题
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E)
A.中枢神经系统B.突触C.感受器D.效应器E.反射弧
2.最早阐述生理学理论的著作是(B)
A.《本草纲目》B.《黄帝内经》C.《金匮要略》
D.《心与血的动物》E.《伤寒论》
3.下列各种实验中,属于急性实验方法的是(A)
A.离体蛙心灌流B.狗食道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泌实验D.血液常规检查E.X光透视
4.下列哪项调节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B)
A.血液凝固 B.降压反射 C.排尿反射D.牵张反射 E.分娩过程
5.下列各项调节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A)
A.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脑血量可保持相对恒定
B.全身动脉压升高时,血压水平下降C.过渡通气后,呼吸暂停
D.水量摄入大时,尿量增加E.机体酸中毒,泌酸增加
6.下列反射中存在正反馈调节的是(D)
A.腱反射B.肺牵张反射C.减压反射D.排尿反射E.屈肌反射
7.反射弧的效应器的主要功能是(C)
A.接受刺激B.整合分析信息C.产生反应
D.传导信息E.接受刺激与产生反应
8.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
A.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应当完全相同D.反射可有体液因素参加
E.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9.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功能是(A)
A.接受刺激 B.仅传导信息C.产生反应 D.分析、整合信息E.接受刺激与产生反应
10.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主要是B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前馈 E.自身调节
11.
任选题
1.下列生理过程属于正反馈的有ACD
A.排尿B.血压相对恒定的维持C.分娩过程D.凝血过程E.骨骼肌的收缩
2.关于生理学这门学科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BDE)
A.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B.是医学的一门基础理论科学
C.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D.主要是从细胞分子、器官系统和整体三个水平研究生命的活动规律
E.与解剖学无关
3.影响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有ABC
A.外环境的强烈变动B.体内温度显著增高或降低
C.体内酸碱度过分变动D.精神紧张E.每天睡眠超过8小时
4.负反馈调节的缺点是BD
A.不敏感B.有波动性C.不可逆D.滞后E.耗费细胞本身能量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比较有以下特点AC
A.较迅速B.较缓慢C.较精确D.较广泛E.作用持续时间长
6.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自身调节的是BDE
A.一定范围内心肌纤维初长度愈长,收缩强度愈大B.人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
C.动脉血压升高时,肾血流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值上升时,尿中泌H+减少E.人在寒冷气候中出现寒战
7.关于条件反射的概念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BCDE
A.是后天获得的B.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C.无固定的反射弧D.可以消退E.数量无限
8.下列哪项属于反射的概念ABDE
A.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B.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C.反射中枢均位于大脑皮层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
E.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进行反射
9.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直接参加体液调节ABCD
A.血中CO2与O2浓度B.消化道内的HClC.血中的葡萄糖与腺苷
D.血中的激素E.血中二价阳离子:Fe2+、Mg2+
10.机体功能处于稳态有赖于ABE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
1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自身调节的是(BDE)
A.一定范围内心肌纤维初长度愈长,收缩强度愈大 B.人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
C.动脉血压升高时,肾血流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值上升时,尿中泌H+减少
E.人在寒冷气候中出现寒战
名词解释
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检测到干扰信息后发出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系统,调节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系统的作用,使输出量保持稳定的调控过程称前馈。
反馈信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不断发生的纠正或影响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作用是双向作用
正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时,称为正反馈。
负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体液调节:机体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化学物质,借助于血液循环以及体液循环到达各器官组织,引起各器官组织的活动发生相应变化。
自身调节: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反馈调节
填空题
1.生理学创立的奠基人应是 ,我国生理学的创造人是 。(哈维(Harvey) T,
林可胜)
2.巴甫洛夫将反射分为 和 反射。(条件,非条件)
3.反射是 调节的基本过程,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称 。(神经,反射弧)
4.人们除可以从整体水平外还可以从 和 水平对机体的功能能进行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及分子)
5.机体的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 系统,该系统是无 能力。(开环,自动控制)
5.受刺激后能较迅速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是神经、 和 ,统称为可兴奋组织。(肌肉,腺体)
6.机体功能活动保持稳态主要有赖于 和 调节实现的。(神经 ,体液)
简答题
1.简述长反馈与短反馈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长反馈:靶腺激素对下丘脑神经肽的反馈及靶腺激素对腺垂体激素的反馈。(3分)
短反馈:腺垂体激素对下丘脑的反馈作用。(2分)
2.试述生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的组成包括控制部分与被控制部分;(2分)
(2)控制信息与反馈信息;(2分)
(3)前馈、正反馈、负反馈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4分)
3.试述生理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它在生物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对象:机体的功能活动。 (3分)
(2)内容: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及其机制。 (2分)
(3)生物学中的地位: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医学基础学科。(2分)
4.简述机体功能的调节控制系统的分类,主要作用和生物学意义。
(1)分类:分为三类,控制系统即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2分)
(2)意义:
①非自动控制系统:使机体产生较强的刺激反应。 (2分)
②反馈控制系统:使机体的功能得以持续进行并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2分)
③使机体活动富有预见性与适应性。 (2分)
论述题
细胞
单选题
1.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是指D
A.每个纵管及其两则的肌小节B.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C.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D.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E.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2.多单位平滑肌的主要特点是D
A.具有自律性B.对被动牵拉敏感C.静息电位不稳定
D.细胞间无直接联系E.不受化学递质的影响
3.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C
A.阿托品B.四乙基铵C.美洲箭毒D.六烃季胺E.胆碱酯酶
4.组织细胞处于相对不应期,其兴奋性为B
A.零B.低于正常C.高于正常D.正常水平E.无限大
5.Na+泵的特异性抑制剂是C
A.异搏定B.D600C.哇巴因D.四乙基铵E.EMn2+
6.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C
A.反射B.兴奋C.刺激D.反应E.应激
7.下列关于兴奋性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
A.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反应能力,称为兴奋性
B.兴奋性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表现之一
C.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具有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D.环境变化时,机体生化机能随之变化的能力
E.兴奋性是机体在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8.骨骼肌或心肌的初长度对收缩力量的调节作用属于D
A.局部神经调节B.体液中ATP的作用
C.等长自身调节D.异长自身调节E.正反馈调节
9.局部兴奋的产生是由于B
A.刺激使细胞膜超极化B.刺激使细胞膜轻度去极化
C.膜自身去极化反应D.刺激激活大量Na+通道E.膜自身超极化反应
10.骨骼肌中Ca2+的结合位点是D
A.肌纤蛋白B.原肌凝蛋白C.肌钙蛋白亚单位I
D.肌钙蛋白亚单位CE.肌钙蛋白亚单位T
11.大多数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C
A.收缩 B.分泌 C.动作电位 D.神经冲动 E.感受器电位
12.筒箭毒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使递是由于它D
A.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量B.增加胆碱酯酶的活性
C.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量D.占据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E.加速乙酰胆碱的重摄取
13.按照滑行学说,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与横桥相结合的物质是E
A.肌钙蛋白C B.肌钙蛋白I C.肌钙蛋白T D.肌凝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4.反射弧的效应器的主要功能是C
A.接受刺激 B.整合分析信息C.产生反应 D.传导信息 E.接受刺激与产生反应
15.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
A.前负荷 B.后负荷C.主动张力D.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E.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
16.膜的去极化表现为D
A.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状态 B.膜电位绝对植加大
C.膜电位绝对值减小 D.膜电位绝对值先减少再增大 E.膜电位绝对值先增大再减小
17.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决定于C
A.刺激方式 B.刺激类型 C.刺激频率 D.刺激时间 E.刺激强度变化率
18.动作电位记录曲线上出现的刺激伪迹是由于E
A.有交流电干扰B.记录仪器的灵敏度太高C.刺激强度超过了阈值
D.刺激的波宽与延迟未调整妥当E.电刺激波沿神经干表面传到记录电极
19.可兴奋组织受到阈上刺激后,首先出现C
A.锋电位B.阈电位C.局部电位D.正后电位E.负后电位
20.物质分子通过细胞膜移动量的大小,通常用下列哪一概念来表示的?B
A.扩散容量B.扩散通量C.扩散体积D.扩散密度E.扩散速度
21.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C
A.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B.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E.骨骼肌终板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22.内环境是指E
A.机体体内的环境B.细胞内液C.血液D.组织液E.细胞外液
23.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B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24.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是指引起膜对以下哪种离子的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
A.K+B.Na+C.Ca2+D.Cl-E.Mg2+
25.当心室肌细胞的膜电位由静息水平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Na+通道处于:C
A.静息状态B.备用状态C.激活状态D.失活状态E.复活状态
26.肌肉收缩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A
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B.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C.明带和暗带长度均缩短D.明带和暗带长度均增加
E.明带和暗带长度无明显变化
27.人工地减少细胞浸溶液中Na+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C
A.增大B.不变C.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E.先减小后增大
28.机体对适宜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称为B
A.兴奋性反应B.抑制性反应C.双向反应D.适应性反应E.应急性反应
29.能引起肌肉完全强直收缩的最低刺激频率取决于E
A.刺激强度B.阈值大小C.肌肉的兴奋性
D.肌肉收缩力的大小E.单收缩的持续时间
30.当一伸肌受到过度拉长时,其张力突然丧失,其原因是:D
A.伸肌肌梭过度兴奋B.屈肌肌梭过度兴奋
C.屈肌肌梭完全失负荷D.伸肌的腱器官兴奋E.伸肌的腱器官完全失负荷
31.“全或无”现象见于:A
A.锋电位B.静息电位C.感受器电位D.终板电位E.突触后电位
32.在记录神经干单向动作电位时,通常使用D
A.细胞内记录B.单级置于正常部位C.双电极均置于损伤部位之前
D.双电极,分别置损伤部位之前和之后E.双电极,一个电极在损伤之后
33.筒箭毒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使递是由于它D
A.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量B.增加胆碱酯酶的活性
C.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量D.占据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E.加速乙酰胆碱的重摄取
34.当动作电位传到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该处C
A.Na+通道关闭B.K+通道关闭C.Ca2+通道开放
D.K+和Na+通道开放E.Cl-通道开放
35.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K+浓度升高是由于A
A.Na+-K+泵活性逐渐消失B.溶血C.缺O2
D.葡萄糖供应不足E.衰老红细胞增多
36.机体对适宜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称为B
A.兴奋性反应B.抑制性反应C.双向反应D.适应性反应E.应急性反应
37.蛙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持续时间为2ms,理论上每秒钟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D
A.200次B.300次C.400次D.500次E.600次
38.终板膜上的受体是(C)
A.M1受体 B.M2受体 C.N受体 D.α受体 E.β受体
39.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的量呈正变关系?(A)
A.Ca2+ B.Mg2+ C.Na+ D.K+ E.Cl-
40.终板膜上的受体是C
A.M1受体B.M2受体C.N受体D.α受体E.β受体
41.人体内O2和CO2进出细胞膜的通过A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42.决定肌肉收缩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E
A.前负荷 B.后负荷 C.横桥数目 D.肌小节的初长度 E.肌肉内部功能状态
43.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是指E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原肌凝蛋白
D.原肌凝蛋白和肌凝蛋白 E.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
44.参与细胞膜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C
A.通道蛋白与调节蛋白 B.泵蛋白与载体蛋白 C.通道蛋白与通道蛋白
D.泵蛋白与通道蛋白 E.调节蛋白与泵蛋白
配伍选择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为每个题干选出1个最佳答案,,每项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几次,或一次也不选用。本大题共10分,共计5小题,每小题2分)
1.(1)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哪种离子内流有关E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后膜对哪种离子通透性升高C
A.钠离子 B.钾离子C.氯离子D.氢离子 E.钙离子
2.(1)刺激引起兴奋地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去极化达到B
(2)生电性钠泵可使膜暂时发生超极化而出现D
A.锋电位 B.阈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任选题
1.主动转运的特点有ACE
A.需要细胞本身消耗生物能B.以离子通道为基础
C.能逆电位梯度转运D.只能顺浓度梯度转运E.能逆浓度梯度转运
2.细胞膜上钠泵活动的意义有ABCDE
A.维持细胞外液的正常钠浓度B.维持细胞内液由正常浓度
C.建立起势能贮备D.维持可兴奋组织的兴奋性E.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
3.证明静息电位是K+平衡电位的方法有ABCE
A.在细胞营养液中改变K+离子浓度B.向细胞营养液中加K+通道阻断剂
C.用膜片钳技术观察K+的电导D.给细胞以阈上刺激
E.测细胞内外K+浓度,按Nernst公式推算EK值
4.下列生理过程属于正反馈的有ACD
A.排尿B.血压相对恒定的维持C.分娩过程D.凝血过程E.骨骼肌的收缩
5.负反馈调节的缺点是BD
A.不敏感B.有波动性C.不可逆D.滞后E.耗费细胞本身能量
6.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是ABCD
A.双向性B.由局部电流引起C.不衰减性扩布
D.传导距离远E.传导速度与刺激强度有关
7.下列能反映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有ABCD
A.时值B.基强度C.阈强度D.强度-时间曲线E.阈下刺激
8.组成细肌丝的蛋白质是(BCD)
A.肌凝蛋白B.原肌凝蛋白 C.肌钙蛋白 D.肌纤蛋白 E.肌红蛋白
9.肌细胞中的收缩蛋白质是指(AB)
A.肌纤蛋白 B.肌凝蛋白 C.原肌凝蛋白 D.肌钙蛋白C E.肌钙蛋白I
10.能降低肌肉收缩能力的因素有DE
A.Ca2+B.肾上腺素C.咖啡因D.缺氧E.酸中毒
1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有ABC
A.结构特异性B.饱和现象C.竞争性抑制
D.不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E.能逆电-化学梯度转运
12.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时,下列能影响轴突末梢束泡释放的因素有ABC
A.细胞外液中的Ca2+B.细胞外液中的Mg2+
C.轴突末梢动作电位幅度D.肌膜动作电位幅度E.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
13.下列属于主动转运过程的是CDE
A.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B.Ca2+由终池进入肌浆
C.肌浆中的Ca2+转运回终池D.复极完毕后Na+出细胞E.复极完毕后K+入细胞
14.关于膜反应曲线ABCDE
A.呈S形
B.反映Na+通道的效率与静息膜电位值的函数关系
C.正常静息膜电位水平时0期去极的最大速率大
D.为膜静息电值降低到-55mV时去极速度几乎为0,即Na+通道失活
E.苯妥英钠可使膜反应曲线左上移位
15.局部兴奋BCD
A.具有“全或无”特征B.可进行时间总和C.可进行空间总和
D.呈电紧张性扩布E.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16.在生理实验中常用电刺激作为人工刺激,其理由是ABCD
A.可重复使用B.一般不造成组织损伤C.可方便地由电刺激器提供刺激
D.刺激强度、时间等参数易控制E.可刺激任何组织或细胞
17.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比较有以下特点AC
A.较迅速B.较缓慢C.较精确D.较广泛E.作用持续时间长
18.局部兴奋的特点有ABCDE
A.去极化的幅度小B.扩布距离近C.扩布有衰减性
D.可以总和E.幅度随阈下刺激的增大而增大
19.下列能反映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有(ABCD)
A.时值 B.基强度 C.阈强度 D.强度-时间曲线 E.阈下刺激
20.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形式是(ABC)
A.靠近膜的内侧面 B.靠近膜的外侧面 C.贯穿整个脂质双层
D.仅在膜的内侧面 E.仅在两层之间
21.当给予骨骼肌连续阈上刺激时,可出现(BCDE)
A.一次单收缩 B.一连串单收缩 C.复合收缩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22.兴奋-收缩耦联的主要步骤是ABC
A.兴奋通过横管传入细胞深处 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C.肌质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集 D.原肌凝蛋白转变为肌凝蛋白
E.肌钙蛋白转变为肌纤蛋白
名词解释
通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当其构型改变时,可形成贯穿膜的水相孔洞,允许某种离子作顺浓度差的移动。
超射:膜受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时,在去极化期,膜内电位由零值净变为正值的过程,称为超射。超射值接近于Na+平衡电位。
入胞:细胞外某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内的过程,称为入胞。
4.等渗溶液。临床或生理实验中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9g/LNaCl溶液。高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相应地称为高渗或低渗溶液。
5.出胞:大分子物质由细胞内排出的过程,称为出胞。
6.体液调节:机体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化学物质,借助于血液循环以及体液循环到达各器官组织,引起各器官组织的活动发生相应变化。
7.低常期:在超常期之后,组织兴奋性轻度降低的一段时间,称为低常期。
8.“全或无”现象:是指:①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而当刺激达到阈强度后,动作电位幅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②动作电位沿细胞膜扩布时,其大小也不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9.终板电位:是一种仅限于终板膜上的去极化电位。它通常可刺激邻近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而产生肌膜动作电位。
10.前负荷:肌肉在收缩之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11.去极化:与静息电位的数值相比较,膜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12.电压门控通道:由膜两侧的电位差决定其机能状态的离子通道,称为电压门控通道。
13.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以及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14.后电位:锋电位在其完全恢复到静息水平之前所经历的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有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15.钠-钾泵
16.完成强直收缩
填空题
1.Na+通道的阻断剂是 ;K+通道的阻断剂是 。(河豚毒,四乙胺)
2.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电位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 ;当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 。(超极化,去极化)
3.易化扩散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载体,通道)
4.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可导致细胞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时可导致 。(皱缩,水肿)
5.细胞膜中的磷脂酶C可使膜结构中的磷脂酰二磷肌醇分解生成两种第二信使物质,即 和 。(IP3,DG)
6.阈电位水平下移,与静息电位之间的距离 ,兴奋性 (减小;升高)
7.肌肉在最适前负荷条件下,当进行等长收缩时产生的 最大;如果进行无负荷收缩,产生的 也最大。(肌张力,收缩速度)
8.受刺激后能较迅速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是神经、 和 ,统称为可兴奋组织。(肌肉,腺体)
9.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受刺激而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可沿纤维 传导,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幅度 。(双向;不衰减)
10.实测的静息电位值比K+平衡电位略 。这是由于细胞膜在静息状态下对 也有较小的通透性所致。(低,Na+)
11.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把细胞内的 移到细胞外,把细胞外的 移入细胞内。(钠离子,钾离子)
12.人体内三种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 和 。(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3.细胞膜中的脂质以 形式存在,在体温条件下呈 ,具有某种程度的流动性。(双分子层,液态)
14.血浆钙离子浓度增高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__________;而钙离子浓度降低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_________。(降低,增高)
15.与骨骼肌相比较,平滑肌细肌丝中不含有 ,但细胞内存在有功能上与之相似的 。(肌钙蛋白;钙调蛋白)
16.细胞膜对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转运方式 是 和。
17.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离阈电位的差距 ,表现为兴奋性 。(减小,增高)
18.在骨骼肌的张力速度关系曲线上,Po所表示的张力称为 ,此时的收缩形式称为 。(最大张力;等长收缩)
19.受刺激后能较迅速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是神经、 和 ,统称为可兴奋组织。(肌肉,腺体)
20.刺激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是:①刺激强度;② ③ 。(刺激的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和时间的变化率)
21.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兴奋通过 传向肌细胞深处, 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和肌浆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横管系统,三联管)
22.钠对单糖的主动转运是必需的。用抑制钠泵的 ,或用能与Na+竟争载体蛋白的 ,均能抑制糖的主动转运。(哇巴因,K+)
23.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一是通过直接激活各种 ,引起磷酸化反应;二是提高胞浆中 浓度。(蛋白激酶;Ca2+)
24.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是通过兴奋部位与 之间产生的 作用的结果。(未兴奋,局部电流)
25.整体内骨骼肌通常呈现的收缩形式是 ,而心肌收缩形式是 。(强直收缩,单收缩)
26.肌肉在最适前负荷条件下,当进行等长收缩时产生的 最大;如果进行无负荷收缩,产生的 也最大。(最大张力(Po);最大缩短速度(Vmax))
27.根据引起通道开放的条件不同,一般将通道分为 通道、 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三类。(电压,化学)
28.刺激的强度既可以通过每条传入纤维上发放的 来反映,也可以通过参与电信号传输的神经纤维的 来反映。(冲动的频率,数回)
29.生物机体的结构单位是 ,功能单位是 。(细胞,细胞)
30.平滑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 ,另一类称为 。(内脏平滑肌;多单元平滑肌)
31.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和______,前者感受肌肉长度改变;后者感受_____变化.(腱器官,肌肉张力)
32.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 的 梯度的转运过程。(耗能的(或依赖于泵活动的);逆电-化学)
33.与骨骼肌相比较,平滑肌细肌丝中不含有 ,但细胞内存在有功能上与之相似的 。(肌钙蛋白;钙调蛋白)
34.细胞生存的环境称 ,机体生存的环境是 。
简答题
1.渗透压与水移动的关系怎样?
渗透压是水分子移动的动力;(2分)水分子总是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半透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移动。(1分)
两侧溶液渗透压差越大,水扩散越多;(1分)
两侧渗透压差减小,水扩散量越少。(1分)
2.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有哪些特点?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有:
结构特异性(选择性);(2分)
②饱和现象;(1分)
③竞争性抑制现象。(1分)
3.简述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球形蛋白质。(3分) 细胞膜所含的糖和脂内脂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或糖蛋白,糖链大部分裸露在膜外侧。(1分) 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细胞的屏障,膜蛋白质的存在使细胞和环境之间可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4.简述平滑肌动作电位的特点
(1)锋电位上升慢,持续时间长 2
(2)产生主要依赖C2+的内流 2
(3)复极化通过K+外流,但K+的外向电流与C2+的内向电流在时间过程上几乎相同,因此锋电位的幅度低且大小不等 2
论述题
1.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
①二者均属被动转运,只消耗势能,不消耗代谢;
②物质只能做顺电-化学梯度的净移动。 3
不同点:
①单纯扩散:仅限于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属于单纯的物理过程。 2
②易化扩散:为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需借助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扩散。 1
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类:
①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其载体有特异性、扩散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2
②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其特点是通道的开闭取决于膜两侧的电位差或某些化学信号的作用。 2
2.试比较以载体为中介和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
①转运的主要是小分子有机物; 1
②有高度特异性; 1
③有饱和现象 1
④有竞争性抑 1
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
①转运的多为无机离子; 1
②相对特异性; 1
③无饱和现象; 1
④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1
⑤通道具有开或关的不同状态 1
3.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过程。
当肌细胞兴奋时,动作电位沿横管传至三联管处,诱发终池内Ca2+释放,使胞浆内Ca2+浓度增高; 2
大量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原肌凝蛋白移位,暴露出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2
粗肌丝的横桥与细肌丝结合而形成横桥联结,激活ATP酶,分解ATP放能,供横桥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心滑行,使肌小节缩短; 3
没有动作电位传来时,肌浆网钙泵回收Ca2+,使胞浆中Ca2+浓度下降,Ca2+与肌钙蛋白解高、原肌凝蛋白回位,阻挡了粗细肌丝间的相互作用,肌肉舒张。 3
4.试述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的第二信使作用。
某些含氮激素作用与膜受体后,可能通过G蛋白的介导,激活细胞膜内的磷酯酶C-->磷脂酰二磷酸分解肌醇分解生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3分)
IP3进入胞浆与内质网膜上相应受体结合-->Ca2+通道开放,Ca2+从内质网进入胞浆;并促使细胞外 >Ca2+内流,使细胞内液 >Ca2+浓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