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化学月考复习题_第1页
东城区化学月考复习题_第2页
东城区化学月考复习题_第3页
东城区化学月考复习题_第4页
东城区化学月考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月考复习题9/9月考复习题专题一物质的变化【考点梳理】考点1物质的变化1.宏观上,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2.微观上,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常表现为、、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体现为、、等。考点2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3催化剂1.在化学反应里,能_______其他物质的___________,而自身_______和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都________的物质叫催化剂。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指:,“两不变”指:。3.MnO2:__________(颜色状态),可催化__________________制取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制取________的反应;若不使用MnO2,以上两种物质依然_______制取氧气。4.用“是”、“不是”填空(1)MnO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唯一催化剂;(2)MnO2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5.用“改变”、“不改变”填空(1)催化剂_________反应的过程,即无论是否使用催化剂,反应都能进行;(2)催化剂_________生成物的产量,即生成物的质量不取决于催化剂,只取决于反应物的质量。【巩固练习】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蜡烛燃烧C.冰雪融化D.汽油挥发 2.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 C.食物腐败 D.动物呼吸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的是()A发光、放热 B有颜色变化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气体、沉淀生成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 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HCl+NaOH=NaCl+H2O B.CaO+H2O=Ca(OH)2C.H2+CuO△H2O+Cu D.CaCO3高温CaO+CO2↑点燃MnO26.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点燃MnO2△A.H2+Cl22HClB.2KClO32KCl+3O2↑△C.2HI+Cl22HCl+I2D.2CO2+2Na2O22Na2CO3+O27.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MnO2A.4P+5O22P2O5B.2Fe+6HCl2FeCl2+3H2↑MnO2△C.2KClO32KCl+3O2↑D.Cu+H2SO4CuSO4+H2↑△8.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A.4P+5O2↑2P2O5 B.4Fe+3O22Fe2O3C.Cu+AgNO3CuNO3+Ag D.CaCO3高温CaO+CO2↑9.下列关于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催化剂一定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不加二氧化锰也可以生成氧气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只能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10.如图所示,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B.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发生了变化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专题二物质的性质【考点梳理】考点1物质的性质1.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2.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物质物理性质相关用途化学性质相关用途O2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水中生物可以呼吸供给呼吸助燃性动植物呼吸潜水、爬山、医疗急救气焊、炼钢、助燃剂N2无色无味气体,可液化成液氮。制冷剂化学性质不活泼保护气稀有气体无色无味气体,氦气可液化。通电能发光制冷剂霓虹灯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保护气【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氮气无色无味B.碳酸易分解C.硫具有可燃性D.一氧化碳有剧毒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相关的是()A.双氧水作消毒剂B.天然气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氧气用于炼钢3.化学物质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物质的应用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B.金属铜作导线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 D.金刚石作钻探机钻头4.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用于净水 B.钨用于制灯泡中的灯丝C.氧气可用于炼钢、气焊 D.液氮用于医疗上冷冻麻醉5.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急救B.气焊C.作燃料D.动植物呼吸6.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A.用于灭火B.供给呼吸C.用作气体肥料D.生产碳酸饮料7.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石墨可用作电极 B.氧气可用作燃料C.稀有气体可用于填充霓虹灯 D.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8.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常温下稳定C.氖气可制航标灯通电时能发出带颜色的光D.二氧化碳可制碳酸饮料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A.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制冷剂 B.活性炭—吸附性—防毒面具C.氧气—助燃性—医疗急救 D.木炭—可燃性—做燃料10.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D.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11.能用于鉴别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最简便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加入澄清石灰水 C.用燃着的木条 D.闻气味12.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A.氧气和空气 B.二氧化碳和氮气 C.氢气和空气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13.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依次插入各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继续燃烧、火焰熄灭、燃烧更旺。则三瓶气体依次是()A.氧气、空气、二氧化碳B.空气、二氧化碳、氧气C.二氧化碳、空气、氧气D.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专题三物质的分类【考点梳理】_________物质_________【巩固练习】1.海水通过日晒能得到粗盐,说明海水是()A.纯净物B.化合物C.混合物D.氧化物2.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汽水

C.冰水混合物

D.海水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纯净的空气B.氧气C.石灰水D.加碘盐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汽水B.

水银C.石灰水

D.牛奶专题四实验操作【考点梳理】考点1药品的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即不能____________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_________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___________任何药品的味道。2.节省原则:不作说明液体一般取用________,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也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2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一般存放在瓶内。2.块状的固体可用__________夹取,粉末状的固体药品可用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取用。考点3液体药品的取用1.液体药品一般存放在______瓶内。2.取用大量的液体药品采用。操作时,应注意:第一,瓶塞要在桌面;第二,两个瓶口要;第三,标签要。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应用_______和。正确读取示数的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___________,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如仰视或俯视都将导致读取示数的错误。4.取用少量液体时,要用____________。吸取时,要先捏挤橡胶胶帽,以____________,然后再吸取液体;滴加时,要在容器口上方________滴入,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4酒精灯的使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绝对禁止向__________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___________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____,不可_________________。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_______________。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是_______加热。【巩固练习】1.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反应仪器的是()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集气瓶2.下列仪器能用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集气瓶3.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B.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氧气C.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D.瓶内装适量水,监控气体流速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加热液体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药品B.倾倒液体C.给液体加热D.检查气密性6.通过“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的探究活动,得到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B.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7.点燃蜡烛,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层,_________温度最高;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______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_;将烧杯倒过来后迅速向烧杯中滴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的现象是石灰水变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8.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较: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_______;(填“高”、“低”或“相等”,下同)。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__;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9.甲乙小组按下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猜想】同学们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甲组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固体燃烧,=1\*GB3①,b中溶液变浑浊。乙组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2\*GB3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aab澄清石灰水气体【分析与结论】(1)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由此可推断猜想正确,理由是。(2)甲、乙两组同学所做实验现象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导致这种差异的本质原因是。【反思】(1)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水;蜡烛+氧气(少量)→一氧化碳+水;……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2)甲、乙小组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填字母序号)。A.碳、氢和氧三种元素B.碳和氧两种元素C.碳和氢两种元素专题五空气【考点梳理】考点1空气的组成成分按___________计算,空气中氮气占_____,氧气占_____。(稀有气体占_____,二氧化碳占_____。)考点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该实验的反应原理是。2.实验开始前在集气瓶中预留一些水,其目的是(1);(2)。3.将燃烧匙中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4.待集气瓶后再打开止水夹,(原因是)此时能看到烧杯中的水,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原因是。5.若实验结果小于1/5,则可能的原因有。6.不能用木炭或硫粉替代实验中使用的红磷,其原因是。考点3空气的用途1.氮气的性质:氮气的用途:2.稀有气体的性质:稀有气体的用途:考点4空气的污染和保护1.三大环境问题:、、。2.酸雨的形成原因是:温室效应的元凶是:【巩固练习】1.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氮气D.氧气2.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中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A.氮气B.稀有气体C.氧气D.二氧化碳4.空气污染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没有列入监测范围的是()A.PM2.5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5.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A.冰 B.干冰 C.二氧化硫 D.五氧化二磷6.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常温下稳定C.氖气可制航标灯通电时能发出带颜色的光D.二氧化碳可制碳酸饮料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7.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操作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加入过量的红磷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图I图II8.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中(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不正确图I图IIA.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B.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C.图I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烧杯中水体积的五分之一D.图II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连接鼓气装置盛有红磷的带孔燃烧匙a连接鼓气装置盛有红磷的带孔燃烧匙abI.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1mL;II.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红磷;III.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变为V2mL;IV.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红磷燃烧现象是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红磷过量的原因是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步骤I中,鼓入空气的体积可以是小于200mL的任意体积B.步骤II中,红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a和bC.步骤III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2数值偏高D.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3)步骤IV中,求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4)通过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专题六氧气【考点梳理】考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_____色_____味________,密度______空气,_____溶于水。考点2氧气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1)磷(包括红磷、白磷)燃烧的现象:符号表达式:()预留水的目的:(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符号表达式:()预留水的目的:(3)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符号表达式:()2.与金属单质反应:铁:在空气中不能发生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符号表达式:()预留水的目的:考点3氧气的用途氧气具有___________的_______性质,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具有___________的_______性质,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具有___________的_______性质,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4氧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用________作原料,利用氮气和氧气物理性质(沸点)的差异,属于________变化。2.实验室制法:(1)分解过氧化氢:药品: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氯酸钾:药品: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解高锰酸钾:药品: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当看到______________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入一团棉花的目的是(6)氧气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氧气的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实验开始前,应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AABCD1.填空(1)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其中,A、B属于____________,C、D属于________________。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所需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带铁夹的__________(3)不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所需主要仪器有、。(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于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收集氧气可采用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两种。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_____________法。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A.硫磺B.红磷 C.铁丝 D.木炭3.列质氧中,产大白的是()A木炭 B甲烷 C蜡烛 D红磷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镁条B.木炭C.红磷D.铁丝5.下列关于O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A.O2可用于炼钢B.O2、CO2中都含有氧分子C.O2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呼吸作用D.CO2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6.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急救B.气焊C.作燃料D.动植物呼吸7.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热B.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根据下列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用B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有_______时开始收集。(3)C装置中充满水时,可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填“a”或“b”)端通入。(4)按右图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①中燃烧比在②中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氧气的性质:①_______;②_______。①②1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所选用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主要实验步骤有:①加热②向试管中装药品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7\*GB3⑦固定仪器。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填序号)。试管口要放棉花的原因是,步骤⑤和⑥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是。(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5)已知甲烷(CH4)气体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