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班文衡)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班文衡)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班文衡)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班文衡)_第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班文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生物教案2014年秋季学期学校:平坝县白云中学姓名:班文衡目录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10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响》……14三、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18四、实验:《练习使用显镜》……………………37五、实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42六、实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46七、实验:《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61八、实验:《观察草履虫》……………………67九、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79十、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89十一、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92十二、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96十三、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110十四、实验:《绿叶在光下制作有机物》……116十五、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122十六、设计:《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135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p40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分组。8人一组,确定组长设计调查路线。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调查记录。归类。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汇报调查结果。调查人班级调查地点调查时间天气情况生物名称数量生活环境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p14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将10条大小形同,健康状况良好的黄粉虫放入一个纸杯,然后倒扣在月饼盒中线中间静置2分钟。绝对保持安静,不要大声说话和拍打桌子(为什么?),待黄粉虫适应一下环境。3、2分钟后拿走纸杯,让黄粉虫自由活动,然后迅速用黑卡纸将月饼盒的一半遮起来,另一半有光线照射。明暗反差越大越好。从黄粉虫自由活动算起,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明处和暗处的黄粉虫数目。共统计10次填入下表。时间/(分钟)环境234567891011明亮处数量/条阴暗处数量/条三、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p18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提出问题: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作出假设: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在裸地、草地或茂密的灌丛中,灌木丛中的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的空气湿度最小。验证实验:1.实验设计:探究植物种类和分布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分早、中、晚三次,每次分草坪、裸地及灌木丛三个地方进行实验,为了准确,每次每个实验进行三次,并取其平均值。2.实验用具:干湿记、记录本。3.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相对湿度时间裸地草地灌丛早晨48%52%62%42%51%60%44%60%56%平均值:41.3%平均值:54.3%平均值:59.3%中午17%20%41%14%38%40%17%33%31%平均值:16%平均值:30.3%平均值:39%晚上49%60%76%47%64%80%38%70%78%平均值:44.7%平均值:64.7%平均值:78%实验结果:从数据记录表可以看出:早晨,不同地方的空气湿度有差异,灌丛中的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的空气湿度最小;中午,不同的地方空气湿度有差异,灌丛的空气湿度最大。实验结构:从表中可以看出早、中、晚三个地方空气湿度均有差异,且都是草地湿度最大,灌丛其次,裸地湿度最小。实验结论支持假设。植物的种类与多少会影响空气湿度。在三种环境中,草地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空气湿度最小。生物对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四、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p37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实验器材:光学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或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实验设计:1、取镜:右手拿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放置于身体正前方偏左侧;2、安放:从镜头盒取出目镜和物镜,安装在镜头上;(拿物镜时手拿橡胶部位)3、对光:转动转换器和遮光器,使物镜和遮光器较大孔对准通光孔,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适当距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从目镜中看到一片白亮的视野。4、放装片并固定:将永久玻片标本(有盖玻片一面向上)观察部分正对通光孔,压片夹固定;5、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玻片靠近(下降过程眼睛注视物镜),通过目镜观察,逆时钟方向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五、实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p42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二)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三)方法步骤: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将载玻片放在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碘液。(3)“撕”。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轻轻划出一个小方格;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4)“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碘液中,用镊子把它展平。(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碘液,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碘液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6)“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周围把多余的碘液吸掉。2、用显微镜观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有:①取镜安放;②对光;③把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到载物台上观察;直到看清楚细胞为止。3、画出细胞简图在显微镜中看到的表皮细胞细胞整齐排列;每个细胞近似长方体;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在视野中选一个明显的细胞,在实验报告上画出细胞结构简图。然后请评委老师查看。4、清洁收镜①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松开压片夹,从载物台上取下临时玻片,清洗干净,放回仪器盒里。②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偏向两旁。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位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注意事项: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一定要用擦镜纸顺着一个方向擦。六、实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p46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姓

科任教师

周凤麟实验名称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目的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器材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主要步骤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4、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汽泡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注意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三、绘图依照学生所观察到的细胞,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并且注出各部分的名称实验时间

七、实验:《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p61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实验目的: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实验器材:显微镜、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设计并进行试验: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2.根据观察,同组间的同学互相讨论,认真填写下表。组织类型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功能举例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八、实验:《观察草履虫》p67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目的:通过对草履虫单细胞动物的观察,掌握单细胞动物的主要特点。学会探索和观察动物的应激性。通过实验,认识和理解单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动物有机体。实验器材: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少许棉花纤维、吸水纸等实验设计:1、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备为限制草履虫的迅速游动以便观察,先将少许棉花纤维撕松放在载玻片中部,再用滴管吸取草履虫培养液滴1滴在棉花纤维之间,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如果草履虫游动仍很快,则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一侧吸去部分水(注意不要吸干),再进行观察。(吸水有利于降低草履虫游动的速度)2、草履虫的外形与运动在低倍镜下,将光线适当调暗点,使草履虫与背景之间有足够的明暗反差。观察草履虫的形态,注意体形、体表纤毛、口沟的位置,草履虫游泳时有什么特点?当遇到阻挡物时,虫体如何游动?3、草履虫的内部构造选择一个比较清晰而又不太活动的草履虫转高倍镜观察其内部构造。注意当草履虫穿过棉花纤维时,其体形可否改变,为什么?观察紧贴表膜的外质,内部的内质及食物泡、伸缩泡,注意前后两个伸缩泡的主泡与收集管之间在收缩上有何规律?细胞核在什么位置,能否区分大、小核?交流评估: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吗?依据是什么?九、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p79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认识种子的结构。2、学习观察种子的方法。3、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二、材料用具:培养皿、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放大镜,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滴管,碘液,铅笔,直尺,纸。三、方法步骤:(一)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1、用镊子从培养皿中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菜豆种子的外形似肾,颜色褐色,表面由种皮覆盖,种皮坚硬致密,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和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内侧凹陷处有一条眉状斑痕的结构,叫种脐,是种子与豆荚脱离时留下的痕迹。在种脐的一端有个不易看到的小孔,是种孔;轻轻挤捏吸水后的菜豆种子的种脐处,可以看到有水滴从种脐附近的种孔里冒出来。种孔是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的地方。2、用镊子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剩下的部分就是胚了。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子叶两片,较肥厚,里面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在其中的一片子叶上,生有两片幼叶的部分是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与胚芽相对的一端是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是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由此可知,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胚由子叶两片、胚芽、胚轴和胚根组成。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发育成一个植物体。3、根据观察到的情况画出菜豆种子的结构简图。(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1、用镊子从培养皿中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玉米种子的外形近似方形,其稍尖的一端是种脐。它的外面只有一层厚皮,这是玉米种子成熟后果皮和种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很难将他们分开。因此,玉米种子实际上是果实。从外面看,中间颜色较浅的部分,内部是胚,黄色部分,内部是胚乳。2、将玉米种子正面朝上平方在载玻片上,让较细的一端对着自己,用镊子夹住,然后用刀片从中央纵向剖开。种皮的里面大部分是较疏松的胚乳,跟胚乳相对的一面是胚。3、用滴管在切面上滴一滴碘液,然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在放大镜下,可以清楚的看到,被染成蓝紫色的部分是胚乳,没有被染成蓝紫色的是果皮和种皮、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胚的各部分就格外清楚了。胚乳遇碘变成蓝紫色,说明它里面储藏着大量的淀粉,在种子萌发时为幼苗提供营养物质。由此可知,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胚的结构包括子叶一片、胚芽、胚轴和胚根。胚芽在胚的上方,靠近种子较宽的一端。胚根在胚芽的下方,靠近种子较细的一端。胚轴在胚芽和胚根的中间。子叶一片,在靠近胚乳的地方,里面不储藏营养物质,所以不肥厚,在种子萌发时,子叶将胚乳内的营养物质转送给胚芽、胚轴和胚根。4、根据观察到的情况画出玉米种子的结构简图。以上我们观察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根据实验现象和观察到的结果,得知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菜豆种子的子叶是两片,子叶里面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没有果皮胚乳;玉米种子的子叶是一片,有果皮和胚乳,胚乳里面储藏着大量的淀粉等营养物质。四、结果与分析: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种子是所有种子植物所特有的。菜豆种子具有两片子叶,像菜豆这样,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将画好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简图展示于黑板上。十、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p89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目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器材:菜豆种子(40粒)、小勺、四个罐头瓶、纸巾、标签、胶水实验设计:准备100颗绿豆种子,4个有盖的罐头,10张纸巾,4标签纸和胶水。在四个标签上分别写上1、2.、3、4,分别贴在四个罐头瓶上,将四个罐头瓶横放,每个瓶中放两张餐巾纸,用小勺在一号瓶中撒10粒种子,将瓶盖拧紧。分别向2、3号瓶中洒一点水,使纸边潮湿,用小勺在4号瓶中洒较多的水用小勺在2、3、4号瓶中撒10粒种子,将瓶盖拧紧1、2、4号瓶的放在橱柜中,3号放在冰箱中。过几天观察。

分析结果

1号瓶________发芽;

2号瓶________发芽;

3号瓶________发芽;

4号瓶________发芽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p92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种子发芽过程比较缓慢,在课堂上不能立竿见影,若放在实验室做,受到实验室管理的限制,学生不可能随意出入,也不可能整天泡在实验室中,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的学习科目多,学习任务繁重,加之生物中考不列入,就没有谁愿意花时间去做《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实验了。怎么让学生能利用课外时间,随时随地,高高兴兴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呢?我作了如下教学设计:探究目标:1、明确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际意义(降低农业生产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不耽误作物生长季节,促进丰收)。2、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种子发芽过程的乐趣。3、初步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4、通过参与本探究实验,从中体会人生的价值,学会自我教育,珍惜生命。在知道了探究目标后,要让学生按照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提出问题: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作出假设: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制订计划:1、材料用具:每个小组随机数100粒小麦(或玉米、黄豆、白菜)种子,1个培养皿(或一次性碗、一次性纸盘)、剪好的吸水纸(或报纸、纸巾),清水。2、实验装置:在培养皿内垫上4—5层吸水纸并洒上水(让纸浸透),每个培养皿里均匀、整齐在摆上100小麦种子(或玉米、黄豆、白菜的种子),再盖上两层湿润的吸水纸,放在教室的生物角里,室温下培养。3、方法步骤:(1)全班学生分为10组,每5-6人一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确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定期观察,及时记录。得出结论:每组按课本上的发芽率公式计算出自己实验结果,然后把全班10组的数值平均作为小麦(或玉米、黄豆、白菜)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结果。表达和交流:让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实验情况,从而懂得种子要发芽除了要满足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外,还要求植物种子必须是活的、结构完整、饱满的、保存时间短、已度过休眠期等自身条件。

同学们想一下,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对我们有何启示:我们也是爸爸和妈妈的一粒种子,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艰辛,我们不要辜负父母的心血,立志成长,发奋学习,做一个国家的有用之材!改进的地方:1、因为初一学生刚进入初中,才第四次进行探究实验,所以本探究实验与课本的方法不同,让学生严格按照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进行,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2、实验场所进行改动,将它放地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地方,探究实验起来便捷、经常可以进行,不跑上跑下的。3、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十二、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观察植物根毛和根尖的结构目的要求:1、用放大镜观察根尖外形及根毛;2、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材料用具:已经生出根毛的小麦幼苗,试管、试管架、棉球、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碘液、根尖永久切片。

方法步骤

一、眼和放大镜观察根毛及根尖外形

1、对着光线用肉眼观察试管内小麦幼根,找到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说明:观察根毛,幼根的前端密布着白色“绒毛”,就是根毛,肉眼可见。如果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则更清楚。)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尖外形,对着光线用肉眼观察根尖,要求学生从根尖端依次向上观察,教师巡回指导,指出观察方法和角度等。对比“根尖模式图”,依据外形、颜色和位置仔细辨认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二、显微镜观察根尖临时装片

制作根尖临时装片:切下带有根毛的一段根尖,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内,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上1块载玻片。用手指轻轻压挤这两片载玻片,把根尖压平。(要注意,用力要均匀,不能过猛,否则盖玻片容易破裂,根尖的组织也要变形甚至破坏。)拿掉盖玻片上的载玻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根尖组织染上颜色。然后进行观察,就能看到根尖各部的结构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依次提出几个问题:1、

根尖的结构?2、

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的细胞体积大小、排列和形态是怎样的?3、

你还观察到那些结构?说明:如果将切下来的根尖放入1份浓盐酸、3份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中浸泡3~5min,当根尖酥软后用清水洗净,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3~5min,将染色的根尖洗一下,再制成装片进行观察,则观察成熟区导管的效果更好。

[讨论]

1.移栽幼苗,为什么带土移栽容易成活?

提示:幼苗的根系尚不发达,根尖比较柔弱,生有大量的根毛.根尖及根毛与土粒紧紧连在一起.移栽幼苗时若除去根部土壤,就会伤及根尖及根毛,因而会使幼苗根部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功能减弱,降低了移栽幼苗的成活率。

2.根的吸收功能主要在根尖的哪一部分?

提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使表皮细胞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纵切面切片时,发现显微镜视野内的物像是(正、倒)像。十三、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目的:1、联系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结构。3、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气孔。实验器材:新鲜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实验设计: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3,刀片的夹缝中春游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且一次,刀片要咱蘸一下税)。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2在显微镜下分清业的表皮,叶肉和叶脉。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如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看一看叶片下表皮的细胞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四,实验结果。交流评估: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十四、实验:《绿叶在光下制作有机物》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初中生物实验报告)一、提出问题: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二、作出假设: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三、小组实验设计(突出创新点):采用水浴锅进行隔水加热,避免了课本实验装置的不安全因素。四、实验内容:五、实验目的: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不是淀粉。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六、实验器材:课本必备的材料用具小组设计需要的材料用具盆栽天竺葵、黑纸片、别针、酒精(70%-80%),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火湿布等。盆栽黑纸片、别针、酒精(70%-80%),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火湿布等。另外,配备水浴锅、大红花叶等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注意正确使用火柴:采用易燃的木材做成火柴梗,在其一端蘸以蜡油和含氯酸钾的药料(火柴头),制成火柴;在包装盒上涂以含赤磷的磷面。使用时,将火柴在磷面上擦划,即能引燃。使用时将火柴棒取出,火柴头紧贴包装盒上磷面,使火柴棒成45-60度角,从下往上(下往上也可)擦划即可点燃。点燃酒精灯后,把它放进有水的收集垃圾的烧杯中,使其熄灭。2、正确使用酒精灯:(1)检查灯芯,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2)检查酒精量,灯里酒精应大于灯容积的1/4,少于2/3;(3)禁止事项: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不可用嘴去吹灭,不要碰倒酒精灯。3、正确使用水浴锅:工作时,按要求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按下调温按钮(调温到100℃),待红灯灭,绿灯亮表示恒温。水温高,注意安全。八、实验步骤:课本实验步骤小组实验步骤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色;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色;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九、实验记录:实验文字记录实验作品展示(用胶水张贴)遮光部分叶片颜色是黄色,没有遮光部分是深蓝色。十、实验结果: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十一、分析和结论: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十二、交流与讨论:1、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答:是淀粉。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答:因为这是对照实验,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只能是光这个单一因素作为变量。3、为什么要提前一昼夜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答:把以前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消耗或转移。十五、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p122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方案举例:实验原理:利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造成同一植株不同叶片所处的气体环境差异(有无二氧化碳),照光后,检测所测叶片是否进行光合作用。(看是否生成淀粉或带有余烬的木条是否复燃)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吗?作出假设:如果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那么就会有淀粉生成,如果二氧化碳不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那么就不会有淀粉的生成。实验步骤:(1)取一株健壮的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2)用一个大三角烧瓶A装入部分枝叶,再在烧瓶内装入一个敞开口的,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瓶,密封大三角烧瓶瓶口;用另一个同样的大三角烧瓶B装入与A瓶中相同的枝叶,再在烧瓶内装入一个敞开口的,盛有清水的小瓶,密封大三角烧瓶瓶口;(3)将两烧瓶置光下一段时间;(4-)检测两瓶中叶片是否形成淀粉。结果预测:A瓶中的叶片不形成淀粉;B瓶中叶片形成淀粉。也可如下装置:2.3、讨论:如果你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请仔细分析原因,然后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a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b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你的试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的;c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2.4、与同学交流从结果得出结论的推理过程,共同分析所做的推理是否符合逻辑。2.5、探究结束后,写出探究报告。这样的设计,由于实验材料的不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有无。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少,对PH值几乎没有影响,更不会影响土壤溶液。教学反思:教材怎么编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教师怎么用。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为此教师要自觉地带着探究意识在学生学习探究、设计实验的过程中给予必要提示和引导,把实验中内涵的单一变量的探究思路提炼出来。另外教师要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增大学生的思考力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情趣以及科学思维的模式,用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欲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展现自我、充分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探究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展示出来。同学之间相互补充、辩论。最后确定最佳.方案。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敏锐的发现、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及时激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体味科学探究的严谨性。教师尽量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落实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多层面、立体化的空间。否则既便使用的是新课标教材,也可能“穿新鞋、走老路”。把探究实验又“讲’’成了验证实验,或者让学生“背”实验。总之,在探究学习中,不仅需要教师对探究问题进行选择、设计,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等方面的指导,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一些探究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o.假如每个生物教师能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素材进行认真思考、分析,从中发现更多的探究思想、探究思路、探究策略,体会到不同的探究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尽量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那对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综合探究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十六、设计:《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各种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应运而生,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然而,我们的城市绿地受到严峻的考验,而绿地的多少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关系,它可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校园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熟悉的地方,因为在学生的时间表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校园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美化校园,建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出谋划策。基于以上原因,我校于2004年开始,以生物学科为切入点,进行了《校园绿化调查与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学期,我们又和学生一起,而且联系了地理、历史、语文、数学、政治、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二)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了解校园内绿化树木的生活习性、特征及用途。②学习设计校园绿化景观图的基本知识,从中体会校园绿化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美学底蕴。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学会请教、合作、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让学生获得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②激发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情感。(三)活动形式主要采取以小组活动为主,分组和集体相结合的办法。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过程1、教师根据自然科学的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提出适当的活动要求或内容。如:在初一生物课中学习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