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新王牌 同步拓展课程 吴D老师 初二物理 凸透镜成像精炼_第1页
七宝新王牌 同步拓展课程 吴D老师 初二物理 凸透镜成像精炼_第2页
七宝新王牌 同步拓展课程 吴D老师 初二物理 凸透镜成像精炼_第3页
七宝新王牌 同步拓展课程 吴D老师 初二物理 凸透镜成像精炼_第4页
七宝新王牌 同步拓展课程 吴D老师 初二物理 凸透镜成像精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D老师,初二物理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热身练习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2、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物体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20cm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

)A、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

B、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C、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

D、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3、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9cm;C、一定在10cm到8cm之间;

D、一定在9cm到10cm之间.4、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物体只能在(

)A、小于1倍焦距的位置

B、大于1倍焦距的位置

C、大于2倍焦距的位置

D、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蜡烛的像,则蜡烛位于()A、二倍焦距之外

B、一倍焦距以内C、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二倍焦距处6、小明将一只苹果从离凸透镜1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像的大小()A、不变

B、逐渐减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8、有一次小明参加集体照,但奇怪的是,他明明参加了,结果却小明不在集体照中,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拍照时照相的人忘记了()A、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拉长暗箱B、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拉长暗箱C、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缩短暗箱D、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缩短暗箱9、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10、(多选)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的主光轴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物距为15cm,在凸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可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若物距为25cm,在凸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若物距为8cm,在凸透镜右侧的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D、若物距为8cm,在凸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11、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观察者在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虚由于_________形成的_____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__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_____像(填“实”或“虚).12、一个物体经凸透镜成像于光屏上,若用一小圆纸片遮住该凸透镜的中心部分,结果应是()A、像的中心部分消失,其余部分则保存B、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变暗了C、与原来的像完全一样,无任何变化D、中心部分变暗,其余部分无任何变化13、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A.大于20cm

B.等于20cm

C.大于10cm且小于20cmD.小于10cm15、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cm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16、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17、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像A′B′为()A、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粗;B、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粗;C、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粗;D、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粗.1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厚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则她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与未遮住前相比()A、所成的像只是上部一半;

B、所成像只是下部一半;C、所成像没有发生变化;

D、像的大小、正倒、位置无没化,但像更暗些.19、一枝蜡烛立在凸透镜前,调节光屏的位置,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和光屏对调一下位置,则()A、在光屏上仍可呈现缩小的像;

B、隔着透镜可看到蜡烛的像;C、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与蜡烛等大的像.20、小明坐在前排听讲座时,用照相机把由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像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A)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B)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一样(C)看不清投影到屏幕上的图像(D)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21、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cm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凸透镜成像实验1、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当u>2f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

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选填“远离”或“靠近”);2、如图所示,用焦距是10厘米的凸透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应该小于(7)厘米,当蜡烛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大于(8)厘米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9)像。3、如图所示,用焦距是10厘米的凸透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应该小于

厘米,当蜡烛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大于

厘米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

像。(a)图14(b)0102030405060708090cm0102030405060708090cmAB物距为________厘米,光屏中心呈现清晰的烛焰(a)图14(b)0102030405060708090cm0102030405060708090cmAB6、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让凸透镜正对着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用刻度尺出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2)、仪器的安装调整:把___________依次放在___________,先点燃蜡烛,再调整它们的高度,使______________的中心大致放在________。(目的: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3)、实验方法:把烛焰放在直线上(或光具座上)某一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_________的像为止。观察像是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4)、观察到的结果:用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用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1)、若用纸片挡住透镜一半,则所成的像仍是______________。(2)、若物体从远处移近凸透镜的焦点,则所成的像__________。()(3)、若实验时,无论怎样在直线上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的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__________而成的,__________;虚像____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_____用光屏承接。7、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3)凸透镜数据表格题1、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f1<f2<f3)、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他们分别用三个凸透镜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实验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大小情况等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三中。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4)。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增加而增大。③进一步分析比较各表中的数据,寻找物距、像距与成像大小的联系,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5、6、8、9,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物体在凸透镜中成缩小的实像时,(16)。(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2、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中发现:发光物体通过不同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有时是相同的,有时是不同的。为了研究发光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把不同高度的发光物体A、B分别放在焦距为f1和f2的凸透镜前,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u和像距v,测出像的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发光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发光物体的高度(14)(选填“有关”或“无关”)。②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15)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6),像的高度是相同的。(b)分析比较(17)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8)。3、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光屏上不能成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10厘米)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1=12厘米)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像的大小15光屏上不能成像21530放大32020等大43015缩小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像的大小56光屏上不能成像61560放大72424等大83020缩小①分别比较实验序号1或5中的物距与各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②继续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把表格中的物距u与像距v分别与各自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进行比较,发现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时,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当__________________(13)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③请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与4(或6与7与8)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及所成像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④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并经运算后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4、小陆同学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发现老师上课使用幻灯机时,随着老师的调节,同一物体所成像的高度随之变化。小陆由此想到:不同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不同位置处,所成像的高度与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