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古诗三首课后练习4.古诗三首课后练习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石径斜(xié
xiá)挑促织(tiǎo
tiāo)橙黄橘绿(chén
chéng)••√√•√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二、读拼音,写词语。hánfēngzèngsòngjúhuā
shíjìngjūnzǐshuāngyè
寒风赠送菊花石径君子霜叶二、读拼音,写词语。寒风赠送菊花石径君子霜叶三、写出加点词的意思。1.停车坐爱枫林晚(
)2.荷尽已无擎雨盖(
)3.菊残犹有傲霜枝(
)4.夜书所见(
)5.知有儿童挑促织(
)•••••因为举,向上托还,尚且写下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三、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因为举,向上托还,尚且写下用一、寒山蕴含生气1.比较用字,判断正误。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深处有人家(1)“生”表现出白云的升腾、缭绕和飘浮的动态。(
)(2)“深”表现出“石径”及“人家”的深远。(
)(3)诗句中只能用“生”,如果用“深”就与诗人要表达的意境不相符。(
)枫林霜叶红——《山行》••√√×一、寒山蕴含生气枫林霜叶红——《山行》••√√×2.下面是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判断正误。(1)这两句写了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2)“寒”字点明了深秋时节,突出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
)(3)“石径”是山里人家的通道,“人家”可以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
)√×√2.下面是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判断正误。√×√二、霜叶胜于红花1.理解词语,选择。(1)一个“晚”字说明诗人的山行是(
)A.从白天边走边赏景,直到傍晚。B.从傍晚才开始的。(2)“红于”与“红如”相比较(
)。A.意思相同B.意思不同AB二、霜叶胜于红花AB2.理解后两句,判断。(1)因为傍晚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2)“霜叶红于二月花”仅仅只是比较两者颜色的深与浅,与作者表达的情感无关。(
)(3)“霜叶”与“二月花”相比,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耐寒,经得起风霜的考验。(
)√×√2.理解后两句,判断。√×√三、赏秋天:最美季节1.荷与菊:体会一“尽”一“残”,一“无”一“有”的对比,作选择。(
)A.说明自然的规律,花开花会落,生物都有生长的周期。B.荷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那傲霜挺拔的花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C.作者的用意在于说明夏天和秋天各有特点。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B三、赏秋天:最美季节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B2.秋天的橙黄橘绿:判断。(1)“橙黄橘绿”说明了秋天的色彩丰富。(
)(2)“橙黄橘绿”主要说明作者对这两样水果的喜爱。(
)√×2.秋天的橙黄橘绿:判断。√×四、赠友人:相互勉励1.深入理解“橙黄橘绿时”的含义(
)A.只是指时节,秋末冬初。B.用来说明人生到了谢幕的时节了,要看透一切,放下一切。C.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C四、赠友人:相互勉励C2.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判断。(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色。(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3)诗人将对刘景文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深秋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2.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判断。×√√五、景与情相融判断。1.“寒”既有秋风的寒凉之感,又有漂泊的凄凉之情。(
)2.“客情”是指作客他乡时,受到礼遇的友情。(
)3.“萧萧梧叶”与题目中的“所见”是不相符的,因为萧萧的声音只能听而不可“见”。(
)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五、景与情相融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六、悲与乐相衬1.选择。A.所见B.所想(1)知有儿童挑促织(
)(2)夜深篱落一灯明(
)BA六、悲与乐相衬BA2.理解,判断。(1)挑促织的儿童一定是快乐的,与诗人此时的心情一样。(
)(2)挑促织的儿童玩得快乐,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回忆与思念,与诗人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2.理解,判断。×√一、延伸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延伸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理解词语,选择。(1)“九月九日”是指(
)。A.重阳节 B.佳节(2)“登高”是指(
)。A.家乡的节日风俗B.与兄弟之间的登山比赛(3)“忆”是指(
)。A.回忆 B.思念AAB1.理解词语,选择。AAB2.为什么诗人王维“每逢佳节”就会“倍思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所在的地方过重阳节的时候有什么风俗习惯?写出两个。(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这是因为佳节正是亲人团聚的时候,而王维身在异乡,想到自己不能回到亲人的身边,因而会感觉到“每逢佳节倍思亲”。吃重阳糕饮菊花酒2.为什么诗人王维“每逢佳节”就会“倍思亲”?这是因为佳节正二、百字练笔用一段话描写《夜书所见》中“儿童挑促织”的情景。略。二、百字练笔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课件4.古诗三首课后练习4.古诗三首课后练习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石径斜(xié
xiá)挑促织(tiǎo
tiāo)橙黄橘绿(chén
chéng)••√√•√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二、读拼音,写词语。hánfēngzèngsòngjúhuā
shíjìngjūnzǐshuāngyè
寒风赠送菊花石径君子霜叶二、读拼音,写词语。寒风赠送菊花石径君子霜叶三、写出加点词的意思。1.停车坐爱枫林晚(
)2.荷尽已无擎雨盖(
)3.菊残犹有傲霜枝(
)4.夜书所见(
)5.知有儿童挑促织(
)•••••因为举,向上托还,尚且写下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三、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因为举,向上托还,尚且写下用一、寒山蕴含生气1.比较用字,判断正误。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深处有人家(1)“生”表现出白云的升腾、缭绕和飘浮的动态。(
)(2)“深”表现出“石径”及“人家”的深远。(
)(3)诗句中只能用“生”,如果用“深”就与诗人要表达的意境不相符。(
)枫林霜叶红——《山行》••√√×一、寒山蕴含生气枫林霜叶红——《山行》••√√×2.下面是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判断正误。(1)这两句写了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2)“寒”字点明了深秋时节,突出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
)(3)“石径”是山里人家的通道,“人家”可以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
)√×√2.下面是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判断正误。√×√二、霜叶胜于红花1.理解词语,选择。(1)一个“晚”字说明诗人的山行是(
)A.从白天边走边赏景,直到傍晚。B.从傍晚才开始的。(2)“红于”与“红如”相比较(
)。A.意思相同B.意思不同AB二、霜叶胜于红花AB2.理解后两句,判断。(1)因为傍晚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2)“霜叶红于二月花”仅仅只是比较两者颜色的深与浅,与作者表达的情感无关。(
)(3)“霜叶”与“二月花”相比,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耐寒,经得起风霜的考验。(
)√×√2.理解后两句,判断。√×√三、赏秋天:最美季节1.荷与菊:体会一“尽”一“残”,一“无”一“有”的对比,作选择。(
)A.说明自然的规律,花开花会落,生物都有生长的周期。B.荷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那傲霜挺拔的花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C.作者的用意在于说明夏天和秋天各有特点。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B三、赏秋天:最美季节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B2.秋天的橙黄橘绿:判断。(1)“橙黄橘绿”说明了秋天的色彩丰富。(
)(2)“橙黄橘绿”主要说明作者对这两样水果的喜爱。(
)√×2.秋天的橙黄橘绿:判断。√×四、赠友人:相互勉励1.深入理解“橙黄橘绿时”的含义(
)A.只是指时节,秋末冬初。B.用来说明人生到了谢幕的时节了,要看透一切,放下一切。C.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C四、赠友人:相互勉励C2.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判断。(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色。(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3)诗人将对刘景文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深秋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2.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判断。×√√五、景与情相融判断。1.“寒”既有秋风的寒凉之感,又有漂泊的凄凉之情。(
)2.“客情”是指作客他乡时,受到礼遇的友情。(
)3.“萧萧梧叶”与题目中的“所见”是不相符的,因为萧萧的声音只能听而不可“见”。(
)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五、景与情相融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六、悲与乐相衬1.选择。A.所见B.所想(1)知有儿童挑促织(
)(2)夜深篱落一灯明(
)BA六、悲与乐相衬BA2.理解,判断。(1)挑促织的儿童一定是快乐的,与诗人此时的心情一样。(
)(2)挑促织的儿童玩得快乐,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回忆与思念,与诗人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2.理解,判断。×√一、延伸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延伸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理解词语,选择。(1)“九月九日”是指(
)。A.重阳节 B.佳节(2)“登高”是指(
)。A.家乡的节日风俗B.与兄弟之间的登山比赛(3)“忆”是指(
)。A.回忆 B.思念AAB1.理解词语,选择。AAB2.为什么诗人王维“每逢佳节”就会“倍思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电工的考试题及答案
- 妇科医师定考试题及答案
- 奉节新闻考试题目及答案
- 法考考试题及答案
- 东北说唱考试题目及答案
- 跌倒 坠床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清洁煤项目商业计划书
- 登高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德州中考试题生物及答案
- 导卫工考试题及答案
- 清贫教学课件
- JJF1030-2023温度校准用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五上第17课《发明让生活更美好》课件
- 烘焙食品的健康诉求与功能化研究
- 2021年北京市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 东方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项目 环评报告
- 《法国地理》课件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江南联赛”一等奖
- 报废汽车拆解厂长培训课件
- 2024年铁路运输项目营销策划方案
- 三鞭温阳胶囊国家中成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