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连续三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据此推断这三年是

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第一年19505164.0419.61189.3第二年20000196.9477.01563.1第三年17000170.9410.41214.7A.1949~1951年B.1957~1959年C.1967~1969年D.1978~1980年参考答案:B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三年主要的农产品产量先升后降,并且粮食、油料的产量第三年比第一年有小幅度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和农产品的产量增加,排除;B项是十年建设时期,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使农业有所发展,但1958年左倾错误泛滥,导致农业生产下降,符合题意;C项文革期间,农业生产下降,不符合题意;D项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不符合题意。2.胡适曾提出“五鬼闹中华”之说,认为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五鬼”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敌人;梁漱溟等人认为中国的仇敌是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毛泽东后来将这三者概括为“三座大山”。这场争论在政治上的本质意义在于探索认识A.中国落后的根源

B.学者的阶级立场C.教育的重要性

D.改造国家的根本途径参考答案:D3.“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参考答案:考点: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解答: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忽如一夜春风来”应该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时期,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零落成泥碾作尘”应该是指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1945年侵略中国期间,对中国的经济进行掠夺性破坏,使沦陷区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故选C.4.宋朝通过分散、牵制相权以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有A.设立军机处

B.任参知政事为副相

C.分全国为十三州部

D.由宣政院理财参考答案:B5.右图为著名的洛川会议纪念馆。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A.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决定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D.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参考答案:D6.由明初废丞相设内阁到清初设军机处,其本质反映了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

B.官僚体制的创新C.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加强

D.中央机构的精简参考答案:C7.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普罗泰格拉参考答案:A8.对下图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B.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

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参考答案:C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得以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毫无政治地位

B.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C.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参考答案:B10.某班同学在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讨论出现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B.鸦片战争前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C.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参考答案:A明清时期,我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依然繁荣,故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鸦片战争前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这是因为当时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故BCD的说法都符合史实,所以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反向选择题(也叫否定式选择题),即选择不符合史实或者不正确的说法,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看清题目要求中的“不”或“错误”,判定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或者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这是最重要的;另外,看全选项再选择,也是防止审题错误或者看不清题导致错选的手段,就是把题目设置的ABCD四个选项都看完,才可以作答,这样就会发现选项中会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没看清题目只看了一个选项就感觉表述正确而仓促选择,最终错选而失分的结果。1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参考答案:B12.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参考答案:C材料所述的是在雅典民主之下,领袖人物不是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而是靠人民的喜好而成为领导,所以他们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必须要取悦于人民,这是民主制度弊端的体现,故选C。13.《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参考答案:B14.1908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由此可见A.铁路改变南北经济格局B.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C.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D.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参考答案:B【详解】据材料“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及“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可知,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而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而衰落,因此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B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铁路修建影响城市的兴起与衰落,没有涉及改变南北经济格局,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D错误。1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A.《资政新篇》

B.1954年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参考答案:C16.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该学者的观点()A.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

B.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C.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

D.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参考答案:D据材料“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材料观点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重点揭露八国联军的侵略性,故A项错误;材料一定程度上指出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清朝政府的反动性,故C项错误。故选D。17.“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孝廉,父别居”参考答案:A18.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这种“认祖归宗”的情节源于古代的A.井田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参考答案:C19.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D.保证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虽然汉朝的经济实力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获得了提升,但是王朝统治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诸如内部王国问题、外部匈奴侵扰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汉武帝“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一定程度上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保证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但这些最终都起到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的作用,这才是主要目的。故答案为C项。AB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的程度都不如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深刻,排除。20.观察下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蕴涵信息解读合理的有①这是秦代强化皇权的体现

②右半部由太尉掌管、决策③虎符字体谨严浑厚,风格端庄,笔法圆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④这是秦代调动军队的凭据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B21.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参考答案:C22.1963年,陈云提出著名的“鸟笼经济论。”即“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这一理论实际上是(

)A.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

B.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主张市场和计划不应有主次之分参考答案:A23.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他依据的是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C.万民法

D.自然法参考答案:B24.1956年以来,苏联一直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决定优势地位;1985年以后,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这是因为()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参考答案:D25.《皇朝经世文编》记载:“(清松江府)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之七八。”(乾隆时期)“棉花产自豫省,而商贾贩于江南。”又有“大商贾一年之计,夏丝秋烟”的说法。以上记载说明清朝A.经济作物的种植超过了粮食作物

B.松江和河南是全国的棉花种植中心C.商人群体大商帮主要经营丝和烟草

D.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参考答案: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产品大量的进入市场,从材料“图利种棉者,则有十之七八”即可以看出,故选D。ABC项材料均未能体现。26.蒋廷黻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他的诏书中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原始共产主义:“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规定,并未实行。”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B.旨在利用均田主义消灭地主阶级C.以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改造国家D.出现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参考答案: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意在保证战争的经济来源,这说明了太平天国加强了对经济的领导权,而不是削弱,故可排除A;《天朝田亩制度》是为了满足农民对得到土地的愿望,而不为了消灭地主阶级,故可排除B;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涉及到宗教革命,故可排除C;《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所以这一政策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故本题选D。27.“唐朝(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A.扬州地处交通要B.扬州市场受官府控制C.扬州是繁华的都市D.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参考答案:B从材料中“(扬州)地当冲要”可以看出扬州地处交通要道,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出扬州市场受官府控制的信息,故选B。“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说明扬州是繁华的都市,C项正确。“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说明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D项正确。28.1914年,全国华商纱厂有21家,1921年猛增到51家。拥有的纱锭也从1914年的50万枚增至123万枚。此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A.受到国际国内局势影响

B.结构趋向合理C.基本上不受外国资本的排挤 D.资金技术力量已非常雄厚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由材料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21年迅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国内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的结构趋向合理,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基本不受外国资本排挤,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情况,故D项排除。29.孟德斯鸠(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C.清朝设置军机处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参考答案:C30.读下图,推断图中空缺方框①②最有可能填写是

A.男耕女织、自然经济B.铁犁牛耕、男耕女织C.自然经济、铁犁牛耕D.男耕女织、铁犁牛耕参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由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①是铁犁牛耕,耕作单位由集体劳作向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转变,②是男耕女织,铁犁牛耕推广和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列举题(1)列举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2)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参考答案:考点:91:鸦片战争;92:第二次鸦片战争;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9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FO: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FP:中美关系正常化;FQ:中日邦交正常化.分析:(1)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抗争与探索.考查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需要掌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2)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需要掌握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解答:(1)本小问的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有鸦片战争,条约是《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条约是《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条约是《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条约是《辛丑条约》.(2)本小问的成就,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史实可知,成就是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答案:(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2)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对于市的设置,有明确规定“景龙元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依据唐市令的这一规定,唐代的市可分为四个等级,即都市、府市、州市和县市。都市,通常指西京长安、东京洛阳的市。长安有东西两市,洛阳有南北两市。同时,唐代在各级市均设有专门管理市场的官吏。——摘编自武建国《唐代市场管理制度研究》材料二入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这种空间结构的呆板性和落后性,故而坊市界限被打破,街衢两旁商店林立,店铺“侵街”的现象屡次发生。宋人普遍意识到“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在思想领域引起“功利主义”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农民或主动或被动的进入市场。兼做小商贩,官僚士人也参与商业活动,甚至寺院僧尼经商也普遍化。许多上层士人“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摘编自胡建华《宋代城市场管理简论》材料三明清时期,政府改革赋税制度,从而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束缚,增加农产品产量,还引进高产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等经济作物,并且出现农业作物的分区,农产品逐步向商品化模式发展。手工业领域开始出现了手工作坊,打破以往“男耕女织”的生产局面,并且出现劳动分工现象,为创造更多的社会商品提供了契机,这对促进手工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商业领域,随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的市镇经济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和区域性的商业中心。——摘编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市”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参考答案:(1)特点:县以上设“市”;市与坊界限严格;政府设专门的机构和官吏管辖“市”;经营“市"有时间限制。(2)影响:致使重商观念盛行,各阶层竞相经商,追利求富,金钱至上等“功利主义”产生:推动城市商业发展的同时,促使收府放松对商业发展的限制。(3)表现:农业领域中的农产品逐步走向商品化;手工业领域的分工合作模式发展;商业领域中地域性的商帮的出现,地域性的商业中心的出现,市场的逐步扩大;城市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详解】(1)根据材料“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可知体现的是县以上设“市”;根据材料“唐代在各级市均设有专门管理市场的官吏”可知体现的是政府设专门的机构和官吏管辖“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与坊界限严格、经营“市"有时间限制也是唐代市的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宋人普遍意识到“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可知体现的是致使重商观念盛行,各阶层竞相经商,追利求富;根据材料“僚士人也参与商业活动,甚至寺院僧尼经商也普遍化。许多上层士人“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可知体现的是推动城市商业发展的同时,促使政府放松对商业发展的限制。(3)根据材料“并且出现农业作物的分区,农产品逐步向商品化模式发展”可知体现的是农业领域中的农产品逐步走向商品化;根据材料“手工业领域开始出现了手工作坊,打破以往“男耕女织”的生产局面,并且出现劳动分工现象”可知体现的是手工业领域的分工合作模式发展;根据材料“并且开始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和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可知体现的是商业领域中地域性的商帮的出现,地域性的商业中心的出现,市场的逐步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还体现在城市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3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