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亚里士多德对梭伦很有好感,认为梭伦曾“采取最优良的立法(意即抑制最富有的阶层,扶持最贫困的阶层,而强化中等阶层),拯救国家”。这反映出亚里士多德主张A.改革拯救希腊

B.专制的君主制C.确立法制社会

D.温和的民主制参考答案:D题干中材料信息表明,亚里士多德和梭伦都主张通过防止大富极贫的中庸之道来求得稳固统治,其方式为“温和的民主制”,D项正确。2.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A.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B.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实行暴政,导致秦短暂而亡D.采取“焚书坑儒”政策,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参考答案:A3.二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说:“美国不打算在战争结束后背弃为战争折磨而处于贫困状态的国家,而是打算在长期困难的经济重建任务中帮助他们……现在向他们提出保证,就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A.出于结束战争的需要B.援助贫困国家为目的C.稳定国际货币的需要D.挽救经济危机为宗旨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现在向他们提出保证,就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反轴心国家、增强二战胜利的信心,故A正确;材料反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的目的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故B错误;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根据“二战中”可知时间在1939-1945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间是1929-1933年,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并结合所学分析解答即可。4.某纪实文学写道:“7月9日,烈日灼灼,广州东校场,军旗飘飘,10万军民人头涌涌,‘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据此判断,该誓师场景是描述A.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解放战争 D.三元里抗英参考答案:B5.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参考答案:C6.2016年11月l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再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是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

C.“一国两制”

D.两岸“三通”参考答案:答案:B分析:“九二共识”倡导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故B项正确;A项是1979年,是首次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项是统一祖国的原则;D项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7.1900年,义和团在北京庄王府设立总坛,反映了义和团(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驱逐王公,占领王府C.已经控制了北京城

D.得到部分满洲贵族王公支持参考答案:D8.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两大阵营”的界限B.否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成为新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的这一国家外交思想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不以阶级和社会制度为标准,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一边倒”的战略,故B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提出,故C排除。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及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的相关知识,属于高考的热点之一。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交原则;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9.徐珂《清稗类钞》:“上海繁华甲于全国,一衣一服,莫不矜奇鬬(斗)巧,日出新裁。其间由朴素而趋于奢侈,固足证世风之日下,然亦有由繁琐而趋于简便者,亦足见文化之日进也。衣由宽腰博带,变而为轻裾短袖。”材料根本上反映了

A.上海是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B.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C.攀比之风的盛行导致世风日下

D.近代服饰变革体现文明碰撞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上海是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不是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排除A;从材料看不出“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攀比之风”,排除C;材料“其间由朴素而趋于奢侈,固足证世风之日下,然亦有由繁琐而趋于简便者,亦足见文化之日进也”从根本上体现了近代服饰变革中的文明碰撞,故D项正确。10.下面为某校高二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搜集的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B.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D.区域集团化参考答案:B北约的成立和古巴导弹危机反映的是美苏两极格局以及带来的影响,不结盟运动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的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因此四幅图片的主题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故答案为B项。A、C项是政治格局的变化,D项是经济格局的变化,均不能涵盖四幅图片的总体信息,排除。11.“宾萌”是上古时期对游士的称呼,《韩非子·诡使篇》记载:“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藏)匿以为宾萌,付托有威之门以避徭役,而上不得者万数。”材料本质上说明了A.战国时期游士阶层的地位上升 B.生产力进步使游士转行到农业C.新的生产关系在逐渐滋生暗长 D.秦国较早地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

。材料“士卒之逃事状(藏)匿以为宾萌”可知战国时期游士阶层相当低下,故A项错误;由“士卒之逃事状(藏)匿以为宾萌,付托有威之门以避徭役,而上不得者万数”可知游士并未转化为农业生产劳动者,故B项错误;材料“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藏)匿以为宾萌,付托有威之门以避徭役,而上不得者万数”说明游士阶层依托政治庇护脱离社会生产,故C项正确;秦国较早的完成了社会的转型,材料缺乏依据,故D项错误。12.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中国实为下策”。瓦德西持上述观点主要原因是A.充分认识到中国地广人多B.希望各国侵华达成相互谅解与妥协C.认识到中国人民富有反抗精神D.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参考答案:C【详解】A项不是瓦德西的核心观点,排除;由“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故瓜分中国实为下策”,说明八国联军虽然绞杀了义和团运动,但是瓦德西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精神,以致认为列强应该调整对华政策,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故C正确;B、D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13.2016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痛陈美国枪支暴力犯罪顽疾并宣布一系列控枪新举措,以期绕过国会、用行政手段遏制频发的枪支暴力事件。但持枪权在美国向来被视为重要的个人自由权利之一,从最初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民兵,到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持枪成为一种传统。因此,奥巴马总统的控枪令引发了多方的不满情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控枪令涉嫌违宪,交织着传统与现实,利益与党争的冲突B.按照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强制推行其控枪令C.如果奥巴马强行推行其控枪令,参议院可以对其进行弹劾D.公民持枪权是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赋予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材料“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一系列控枪新举措,以期绕过国会”表明控枪令违宪,因为立法权归国会,材料“持枪成为一种传统。因此,奥巴马总统的控枪令引发了多方的不满情绪”表明控枪令交织着传统与现实、利益与党争的冲突,故A项正确;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推行控枪令,需要国会通过,总统不可以强制推行,故B项错误;如果奥巴马强行推行控枪令,对其弹劾的是众议院,故C项错误;材料中“到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表明规定公民持枪权的是宪法第二修正案,故D项错误。14.清末民初,日本“武力派”在中日关系史上造成了“三甲纪念”。“甲午之役”是日本“脱亚”历程的起始,其“入欧”地位因“甲辰之役”得到巩固。“甲寅之役”及其“后幅文章”是日本对华政策和国家目标发生新转折的征兆。下列关于“三甲之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发动“三甲之役”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结果

B.“甲午之役”后签订的苛刻条约远胜于以前西方列强对华的不平等条约C.“甲辰之役”是一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

D.“甲寅之役”是指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参考答案:D15.据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日军死伤有60%是枪伤所致,而苏德战场上德军伤亡中炸伤却占了70%。这一数据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超过苏军 B.苏联军队作战实在浪费弹药C.中国国力孱弱不如苏联发达 D.德日热衷战争中国热爱和平参考答案:C

从材料可分析出,中国战场上日军死伤主要是枪伤所致,而苏德战场上德军伤亡主要是炸伤所致;说明中国战场上的武器装备比苏联战场上的武器装备落后,装备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综合国力落后于苏联。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16.“民主与贵族的国家未必在其性质上就是自由的。政治自由唯有在温和政府中才可以看到。但是,就在温和政府中,也未必经常的可以看到政治自由:唯当权力不致滥用时,才会有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霍布斯参考答案:C17.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材料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A.具有传统与近代混合性特点B.君主是国家象征,权力削弱C.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议员普选充分体现议会至上参考答案:A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宪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故选A;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与经济无关,排除C;D项说法有误,排除。18.“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结束了君主专制在本国的统治B、都使本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D、都深受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参考答案:D19.据钱穆《国史大纲》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B.君权不断被削弱,相权得以强化C.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

D.相权对君权有制约作用参考答案:D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材料反映了在三省六部制下,敕令须经中书门下审议,而武则天未经中书等省议定,直接发出诏令,故刘袆之拒绝。反映该制度下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故选D项20.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参考答案:C21.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②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事的结合史为紧密③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比重要产地④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存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略2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省许多文物古迹受损,纪念古代伟大水利专家的“二王庙”倒塌严重。“二王”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隋大运河

D.会通河参考答案:B23.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参考答案:24.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并迅速执行。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选举法律编纂委员会,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并规定每年公民大会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雅典的这一转变A.推动了社会治理科学化B.强化了民主参与的意识C.确立了法律的绝对权威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可知,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争议法律的裁决更体现科学性,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故A项正确。公民大会的法律审核只是其中的程序之一,民主参与意识的强化和主权在民的原则不是材料的重点,故BD项错误。法律的绝对权威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该材料中“独特实验”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有计划经济建设

D.赫鲁晓夫改革参考答案:C26.“议会采一院制或两院制,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掌握,当日所写之宪法与下面一大群农村组织之关系极微,因为乡民的识字率一般认为只5%,农民只能集体指挥……传统的管制办法着重男人优于女人,年长的优于年幼,读书明理的优于目不识丁,这和全民投票的原则以及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经济之机会不仅不相衔接,而且大相径庭。”这里评论的“宪法”最有可能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考答案:D27.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卢沟桥事变与抗日战争的爆发。蒋介石的这段话着重强调两个转折,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表明其对日本的妥协是有底线的,故A项错误。“被迫自卫”体现了蒋介石准备与日本进行军事对抗,故B项错误。“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体现了蒋介石宣告中方进行军事对抗是出于自卫,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军事策略,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2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参考答案:A29.君臣关系的好坏,应当说是一个政权的政治是否正常和能否稳定的标尺。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代只能“跪奏笔录”,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被废,六部地位极低参考答案:A略30.陆定一于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提到“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①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学术技术问题②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③“双百”方针出台于三大改造完成之际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加速科技发展A.①②B.①③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A从“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的信息可知,陆定一主张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区分开,故①正确;陆定一发表的讲话于与双百方针的精神一致,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故②正确;③④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③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家族中的贫富相恤,除临时性的救助外,又有制度性的义庄,以田产为经济基础,依一定的规矩对族人作经常的赡給。义庄之制,始创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范氏义庄有详细的规矩,由范仲淹所订立,大致上是计口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疋(同“匹”),丧葬嫁娶皆有补助。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确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南宋义庄也多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田产,义庄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摘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来代义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与宋代义庄之制相比,概括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参考答案:(1)特点:赡给制度化,管理严格;以族人为主要赡给对象;以实物赡给为主;以士大夫购置田产所得为主要收入来源。成因: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儒家仁政、德治思想的影响。(2)原因:国家统一,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要。特点:由国家主导;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覆盖对象更广泛;影响更深远。(从组织者、对象、内容、形式、影响等方面作答,意思相近即可。)(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家族中的贫富相恤,除临时性的救助外,又有制度性的义庄,以田产为经济基础,依一定的规矩对族人作经常的赡给”“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确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南宋义庄也多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田产,义庄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等信息即可概括宋代义庄发展的特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具体分析成因:义庄以家族内部救济为主,这与中国古代聚族而居的宗法社会有关;义庄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田产收入,以衣食等实物赡给为主,这与小农经济有关;以士大夫为建立义庄购买义田的主体,则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等思想的反映。(2)第一小问,关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背景,根据材料二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巩固统治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第二小问,与宋代义庄之制相比,关于概括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等信息可从组织者、对象、内容、形式、影响等方面思考作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前工业化时期(15-18世纪),英国乡村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有两大最突出的现象,即乡村工业的广泛兴起和圈地运动的普遍发生。以毛纺织业为主体的乡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横向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人口的互动,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渗透以及城市对乡村经济辐射能力的加强。到工业革命前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遍布广大农村地区,加快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据《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知识分子px“民族自救”为己任,毅然深入偏远落后的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他们开展艰苦细致的扫盲工作,倡导革除陋俗,引进推广农业技术,建立生产、销售、信用等合作社,努力构建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全面抗战爆发后,运动被迫中止。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破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苏雏埃政府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兴办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有计划的发展商品经济一…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据《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乡村建设运动相比,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特点,并对两者分别加以简要评价。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拓展;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小农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大农业;自耕农大量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产生;乡村工业发展,经济结构变迁;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2)特点:工农民主政权主导;根本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生产为核心;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评价:乡村建设运动:反映了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是对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未实现对农村的彻底改造。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粉碎了敌人经济封锁,巩固了苏维埃红色政权;推动民主革命进程;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本题考查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中国近代史上的乡村建设运动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即乡村工业的广泛兴起和圈地运动的普遍发生”“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人口的互动,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渗透以及城市对乡村经济辐射能力的加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遍布广大农村地区”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与乡村建设运动相比,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破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苏雏埃政府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对两者分别加以简要评价,对于乡村建设运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一些知识分子以‘民族自救’为己任”“他们开展艰苦细致的扫盲工作,倡导革除陋俗,引进推广农业技术”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对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破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点睛:本大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3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内容。(4分)并指出其局限性。(3分)(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6分)参考答案:(1)特点: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2分)(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新军队,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文明开化,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4分,两点即可)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3分)(3)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同时,对外侵略扩张,增强了实力。(3分)中国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同时,不断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