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1页
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2页
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3页
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4页
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高考总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必修三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一单元目标定位方法警示探究基础攻关考点突破课时作业技能提升目标定位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本讲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魏晋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的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出现了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考纲要求(1)宋明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基础攻关一、宋明理学1.理学出现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________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3)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道三教合归儒2.程朱理学(1)思想主张:主张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二程_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封建__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提出“__________”,只有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朱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__________”强调“______,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________而非求科学之真天理伦理道德格物致知三纲五常存天理道德之善(2)地位影响:①地位: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__________的官方哲学。②影响:有力地维护了_________统治,但扼杀了人性;传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3.陆王心学(1)形成背景:①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________统治陷入危机。②王阳明认为只有________,才能挽救统治。统治地位封建专制封建专制整治人心(2)思想主张:(3)地位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主张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南宋)陆九渊“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______________就可得到天理(明朝)王阳明宣扬“________”“心外无理”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________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心反省内心心外无物良知伦理道德[学法引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一个源头:都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一个核心:都承认理的存在二个世界观: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李贽(1)背景:①社会: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尖锐;江南_____________经济实力增强。②个人:目睹官场的黑暗和________的伪善。(2)思想:①是非标准:反对将_________神圣化,是非标准要与时俱进。②反对封建礼教: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________。(3)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时期的要求。市民工商业者道学家儒家经典正当私欲资本主义萌芽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人物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1)揭露______________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________思想为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顾炎武(1)提出“__________________”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2)思想被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一代______________的先河王夫之(1)世界是________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3)事物是可以________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________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__________,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君主专制民主经世致用朴实学风物质认识辩证法思维方法[学法引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三大背景:君主专制空前;资本主义萌芽;程朱理学禁锢。四大思想家:李贽:离经叛道;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唯物主义。[通史链接]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上:明清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理学、心学日益束缚人的思想。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点地位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②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2.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作品《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船山遗书》政治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概括)的观点反对君主专制经济主张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在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认为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历史评价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重视社会现实,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具有爱国思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及评价(1)特点:①反传统、反教条。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他的“异端”思想和狂傲不羁的品行,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惊惧。②反封建专制。黄宗羲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③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主张“经世致用”,提倡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评价A.积极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民族压迫和君主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②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局限: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4.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1)经济因素: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②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1.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理学)的外衣。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主张儒家的三纲五常。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其意思即三纲五常是天理。朱熹主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或天理包括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可见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理学)的外衣。2.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理学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3.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并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上文化专制。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并没有彻底否定儒学的地位。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尽管激烈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成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5.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不是资本主义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但从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内容、影响上看,还不属于资本主义思想。考点突破材料一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拈出来的。——程颢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1.据材料一概括二程对理学建立的理论贡献。提示:(1)最先提出“天理”这一观念;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将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宋明理学材料二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材料三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朱子语类》2.据材料二,就“天理”与儒家道德伦理的关系,朱熹是怎样认识的?据材料三,朱熹认为要“格物”应该怎样做?提示:(1)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天理与儒家传统道德具有一致性、相通性,人世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2)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等层次,重重深入、层层而进,强调对外在对象的考察了解。材料四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象山先生全集》材料五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3.据材料四,在贯通明理的途径上,陆九渊是如何认识的?材料五中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是指什么?如何获得“良知”?提示:(1)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实际是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2)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3)良知无需外求,只需内心反省、知行合一。材料一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肖国华《李贽的“儒学情结”》1.据材料一和所学,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哪些?提示:(1)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市民阶层的壮大;(3)宋明理学日益僵化。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材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者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

“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则有不尽于是刻者,须绝笔之后,藏之名山,以待抚世宰物者之求。”——顾炎武《日知录·序》材料四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太虚本动,天地日新。——《读四书大全说》卷十2.据材料二、三、四分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批判传统儒学的?提示:(1)黄宗羲批判“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2)顾炎武继承先秦儒家关注现实民生的思想,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学以致用。(3)王夫之批判理学的“天命论”和“先知论”,蕴含唯物主义的思想。材料五16~17世纪的中国,虽然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但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早已经吹响了“解放人自身”的号角……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新时代的曙光——明清》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经济: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技能提升抓主线,明规律高考命题常常设置迷惑项来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和理解。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要明确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抓住“变化”这一特征归纳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展演变的史实,并能透过变化趋势揭示演变的本质,总体认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的特点。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三种主张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