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永遇乐复习课课件_第1页
念奴娇永遇乐复习课课件_第2页
念奴娇永遇乐复习课课件_第3页
念奴娇永遇乐复习课课件_第4页
念奴娇永遇乐复习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探究两首词的异同2、分析鉴赏“咏史怀古诗”3、积累写作素材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探究两首词的异同2鉴赏探究1、《念奴娇》与《永遇乐》各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分析。2、鉴赏比较两首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鉴赏探究1、《念奴娇》与《永遇乐》各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3

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4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余秋雨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5咏史怀古诗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古今多少兴亡事6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由于这类诗歌7

写作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念奴娇。永遇乐复习课课件8一、主要内容和情感

1、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2、吊古伤今

凭吊古代感伤今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物换星移、朝代更迭、人事沧桑、岁月变化等)如:《滕王阁》一、主要内容和情感1、怀人伤己9

3、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3、借古讽今,别有寄托104、理性反思

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理性反思11二、常被吟咏的对象

1、西塞山、金陵、石头城、乌衣巷、朱雀桥、南京(六朝旧事)

二、常被吟咏的对象12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乌衣巷(唐)刘禹锡石头城13

2、吟咏的人物:王昭君、贾谊、诸葛亮、苏武如:《咏怀古迹五首》杜甫《蜀相》2、吟咏的人物:14三、主要手法1、借古讽(伤)今2、借景抒情3、用典4、(今昔)对比5、议论三、主要手法1、借古讽(伤)今15阅读下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手法和内容上的异同。

汴河曲

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抒发昔盛今衰之情《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阅读下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手法和内容上的异同。答:两首诗都16品其文懂其人明其志积累写作素材品其文懂其人明其志积累写作素材17文——“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苏辛”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fú书、画——“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才华横溢的苏轼文——“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才华横溢的苏18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思想复杂外儒内道旷达的苏轼19

品东坡年轻时候的脸,你能读懂东坡将纵横透辟的议论,博大精深的才学,喷薄欲出的感情熔于一炉。我宁愿相信,残菊犹肯为他傲霜枝,只为看他傲视一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脸神;我宁愿相信,红梅为他零落为他开,只为看他“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脸神;我宁愿相信,映日荷花别样红,只为妒他“照水红渠细细吞”的柔情脸神。东坡的脸或显款款柔情,或显朗朗豪迈。品东坡的脸,犹如品东坡的情,才情如海。——《脸》(江西卷)品东坡年轻时候的脸,你能读懂东坡将纵横透20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要真正成熟起来。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圆形与星形》(福建卷)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21辛弃疾南宋时,有一个人,他是一员武将,戎马一生,满心想的都是收复失地;有一个人,他.是一位词人,笔耕不辍,魂牵梦萦的还是收复失地!魂牵梦萦的那片土地呀,是他一生的牵挂!这个人就是

……辛弃疾南宋时,22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23

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梁衡

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24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5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探究两首词的异同2、分析鉴赏“咏史怀古诗”3、积累写作素材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探究两首词的异同26鉴赏探究1、《念奴娇》与《永遇乐》各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分析。2、鉴赏比较两首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鉴赏探究1、《念奴娇》与《永遇乐》各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27

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28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余秋雨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29咏史怀古诗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古今多少兴亡事30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由于这类诗歌31

写作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念奴娇。永遇乐复习课课件32一、主要内容和情感

1、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2、吊古伤今

凭吊古代感伤今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物换星移、朝代更迭、人事沧桑、岁月变化等)如:《滕王阁》一、主要内容和情感1、怀人伤己33

3、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3、借古讽今,别有寄托344、理性反思

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理性反思35二、常被吟咏的对象

1、西塞山、金陵、石头城、乌衣巷、朱雀桥、南京(六朝旧事)

二、常被吟咏的对象36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乌衣巷(唐)刘禹锡石头城37

2、吟咏的人物:王昭君、贾谊、诸葛亮、苏武如:《咏怀古迹五首》杜甫《蜀相》2、吟咏的人物:38三、主要手法1、借古讽(伤)今2、借景抒情3、用典4、(今昔)对比5、议论三、主要手法1、借古讽(伤)今39阅读下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手法和内容上的异同。

汴河曲

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抒发昔盛今衰之情《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阅读下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手法和内容上的异同。答:两首诗都40品其文懂其人明其志积累写作素材品其文懂其人明其志积累写作素材41文——“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苏辛”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fú书、画——“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才华横溢的苏轼文——“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才华横溢的苏42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思想复杂外儒内道旷达的苏轼43

品东坡年轻时候的脸,你能读懂东坡将纵横透辟的议论,博大精深的才学,喷薄欲出的感情熔于一炉。我宁愿相信,残菊犹肯为他傲霜枝,只为看他傲视一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脸神;我宁愿相信,红梅为他零落为他开,只为看他“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脸神;我宁愿相信,映日荷花别样红,只为妒他“照水红渠细细吞”的柔情脸神。东坡的脸或显款款柔情,或显朗朗豪迈。品东坡的脸,犹如品东坡的情,才情如海。——《脸》(江西卷)品东坡年轻时候的脸,你能读懂东坡将纵横透44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要真正成熟起来。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