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适用于公司内部总结汇报演示及相关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适用于公司内部总结汇报演示及相关第四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适用于各种逻辑形式和方法的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在形式逻辑的各种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中具有普遍意义。正确思维必须遵守。一般认为形式逻辑有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从不同角度对保证思维对象的确定性作出限制和约束。逻辑基本规律的根本来源和依据是客观世界某些最普遍的性质和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和确定性。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一般规律,但不是思维仅有的规律。思维还应该符合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第四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一节第二节同一律2-1.同一律的含义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对象必须是同一的。传统逻辑对同一律的表述公式:“A就是A。”对这一含义的理解,有两个要点:一是“同一思维过程”,指“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同一方向上”。二是所谓“同一”,指“确定”,思维的对象应该明确而稳定地对应于同一客观事物或事件。2-2.违背同一律的逻辑错误运用概念时违背了同一律,所犯逻辑错误叫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可以一概称之为混淆概念。
第二节同一律2-1.同一律的含义第四章第二节.2运用命题和推理等逻辑形式时违背了同一律,所犯逻辑错误叫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有意识地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是诡辩论者常用的手段。
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等毛病,一般都是混淆概念或转移论题的错误。辩论、争议,双方对同一个词语理解不同,各执一词,结果争论不得要领,病根还是违背了同一律。
2-3.同一律的客观基础同一律的客观基础是客观事物质的规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同一律不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而是着重从事物相对确定的基础上反映思维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认识事物本身的确定性是认识其在不同时间、条件、方向上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四章第二节.2运用命题和推理等逻辑形式时违背了同一律,所犯第三节矛盾律3-1.矛盾律的含义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既肯定又否定。传统逻辑学表述为“A不是非A”,¬(p∧¬p)。矛盾律与同一律是一致的,用否定形式规定了同一律用肯定形式规定的思维确定性要求。
矛盾律强调不可同时承认同一论域中两个有矛盾关系的思维对象。3-2.违背矛盾律的逻辑错误违背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就是自相矛盾。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肯定两个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对象。
揭露对手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是很有力量的驳难方法。
第三节矛盾律3-1.矛盾律的含义第四章第三节.23-3.矛盾律的客观基础矛盾律的客观基础是客观事物的相对差异性。矛盾律和同一律一样,其客观基础都是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一方面表现为事物的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和其他事物的相对差异性。对矛盾律的理解,要注意两个问题:不能把形式逻辑所说的非此即彼的逻辑矛盾和辩证逻辑所说的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现实矛盾混同起来。二者是内涵和外延都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要注意矛盾律是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同一方向上针对同一对象而起作用的。如果时间、条件、方向变化了,客观事物有了发展变化,“同一事物”就不再是逻辑上的同一对象了。
第四章第三节.23-3.矛盾律的客观基础第四节排中律4-1.排中律的含义同一思维形式,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要么A,要么非A”,p要么¬p。排中律和矛盾律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用否定形式规定了同一律的内容。矛盾律反对“两可”,强调不能同时承认两个相互否定的思维形式;排中律则反对“两否”,强调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思维形式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证明的反证法,就是排中律的具体运用。4-2.违背排中律的逻辑错误许多逻辑书称违背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是“模棱两可”。严格地说,这一逻辑错误是“两不可”。或者说,所谓“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含义是指两不可。
第四节排中律4-1.排中律的含义第四章第四节.24-3.排中律的客观基础和适用范围排中律的客观基础也是客观事物的物质规定性,强调认识客观事物的相对确定性和相对差异性两个方面的客观实在不可偏废。
排中律的适用范围小于同一律和矛盾律。排中律只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对立的思维形式,而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和反对关系的思维形式。
排中律也不适用于由空概念(虚假概念)构成的判断以及无意义的判断形式。
逻辑上的“复杂问语”看似运用排中律,问题在于论域不合理,是不正当提问。论域合理,是正确运用排中律的前提。三大基本规律从不同方面对思维对象的确定性作出了规定,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第四节.24-3.排中律的客观基础和适用范围第五节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是较晚提出的一个规律。它是否可以算作基本规律,至今仍有争议。5-1.充足理由律的含义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对象是真的,必须有其充足的理由,是可以论证的。〔q∧(q→p)〕→p。莱布尼兹的表述:“…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论断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的理由。”所谓“充足”的理由,有两个方面的表现:理由真实。构成命题的概念必须有确实的内涵和外延,构成推理的命题必须是真的。理由和结论之间必须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事物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第五节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是较晚提出的一个规律。它是第四章第五节.25-2.违背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逻辑错误违背充足理由律含义两个方面的要求,有两种逻辑错误:“理由虚假”:作为理由的概念是虚假概念,或命题不是真命题。
“推不出来”:理由和论断间不存在必然联系。逻辑上要求能有规则证明理由和论断的必然联系,不能证明即属推不出来。
5-3.充足理由律的客观基础客观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的一个方面。充足理由律揭示了事物这个方面的本质。关于充足理由律作为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地位,最主要反对意见是认为充足理由律只作用于命题和推理形式,不是普遍存在的规律,所以有人称之为推理的规律。第四章第五节.25-2.违背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逻辑错误第五章演绎推理第一节推理概述1-1.推理及其结构推理:根据已知的命题得出新命题的思维形式。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命题,逻辑上称之为“前提”;推理得出的新命题,称“结论”。形式逻辑讨论前提和结论之间的一般联系、组成判断的概念对这种联系的作用和影响,研究正确推理的规则。
形式逻辑主要讨论正确的推理,也就是结论一定为真的推理。正确推理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前提真,必须是经实践或正确推理、论证证明的真命题;二是推理形式有效,符合正确推理的规则,由真前提能必然推出真结论。说到底,有效的推理形式是客观事物间普遍联系在人们认识中的反映。
第五章演绎推理第一节推理概述第五章第一节.2
1-2.推理的类型推理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1-2.1.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根据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进程方向划分。演绎推理,根据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规律性原理推知这类事物个别对象的性质,一般到个别。归纳推理,根据一个或一些对象的性质推知这类事物的普遍性、规律性原理,个别到一般。类比推理,根据一个或一些对象与另一个或一些对象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属性,推知这些对象有另一个或一些相同属性,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第五章第一节.21-2.推理的类型第五章第一节.3从前提和结论的范围关系和真值关系看: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演绎推理是必然性的推理,前提真,则结论一定真。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结论超出前提。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性的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一定真。演绎推理所得出结论的真实性更可靠,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论的范围更宽阔,不同的推理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和条件。本章主要讨论演绎推理。第五章第一节.3从前提和结论的范围关系和真值关系看:第五章第一节.41-2.2.模态推理和非模态推理演绎推理中,前提或结论有模态命题的推理,我们称之为模态推理。模态命题和模态推理都存在一些复杂的有待深入研讨的问题。我们主要讨论非模态推理。1-2.3.性质命题的推理和关系命题的推理关系命题的推理,前提或结论中存在关系命题。1-2.4.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这是根据前提命题的多少来为性质命题推理划分的类型。直接推理:前提为一个命题,一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间接推理:前提是两个以上命题的推理。间接推理最典型的形式就是逻辑上的三段论,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前提和结论共三个命题组成。三段论突出反映了演绎推理的基本特点,是我们讨论演绎推理的重点。第五章第一节.41-2.2.模态推理和非模态推理第二节直接推理又称简单推理,根据一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的推理。直接推理主要有两种。相同素材命题根据命题对当关系相互推导。进行命题变形,逻辑基础是性质命题主谓项的周延关系。2-1.依据命题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根据命题对当关系,可以推出与前提同一素材的结论。2-1.1.根据矛盾关系由真推假:SAP→¬SOPSEP→¬SIP SIP→¬SEPSOP→¬SAP由假推真:¬SAP→SOP¬SEP→SIP ¬SIP→SEP¬SOP→SAP第二节直接推理又称简单推理,根据一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第五章第二节.22-1.2.根据反对关系两种由真推假:SAP→¬SEPSEP→¬SAP2-1.3.根据下反对关系两种由假推真:¬SIP→SOP¬SOP→SIP2-1.4.根据差等关系由真推真: SAP→SIPSEP→SOP由假推假: ¬SIP→¬SAP¬SOP→¬SEP第五章第二节.22-1.2.根据反对关系第五章第二节.32-2.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改变前提判断的结构形式推出结论。变形主要有两种类型,换质法和换位法。二者的综合叫换质位法或换位质法。2-2.1.换质法换质法的规则:改变前提的质,也就是将联项肯定否定对换。前提主谓项位置不变,但将谓项变为其负概念。
A、E、I、O四类命题换质推理的结果:SAP→SE~P SEP→SA~PSIP→SO~P SOP→SI~P第五章第二节.32-2.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第五章第二节.42-2.2.换位法换位法的规则:结论和前提质相同,结论的主项和谓项,分别是前提的谓项和主项。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结论中也不得周延。换位推理结果:SAP→PIS SEP→PESSIP→PIS SOP不能换位2-2.3.换质位法和换位质法换质法和换位法的结合。先换质再换位,叫换质位法;先换位再换质,是换位质法。还可多次交替使用。运用换质位法和换位质法进行推理,必须遵守这两种推理方法的规则。第五章第二节.42-2.2.换位法第三节简单判断构成的三段论(直言三段论)3-1.直言三段论及其结构
一个直言三段论由且只由两个前提,一个结论三个直言性质命题组成,作为命题主谓项的有且只有三个概念,每两个命题有且只有一个项是同一个概念。
三段论的结构公式:M-PS-M∴S-P三段论结论中充当谓项的概念P,称为大项;结论中作为主项的概念S,称为小项;只出现在前提中而不在结论中出现的概念M称为中项。由大项和中项构成的前提叫大前提;由小项和中项构成的叫小前提。一个完整的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构成。
第三节简单判断构成的三段论(直言三段论)3-1.直言三段论第五章第三节.23-2.直言三段论的规则三段论的公理:对一类对象有所断定,那么,对该类对象中的每一对象也就有所断定。三段论规则是三段论公理的具体体现,是保证推理有效的有力措施。三段论结构形式的推理未必都有效,未必都能根据真前提推出真结论。要进行有效的三段论推理,就必须遵守其推理规则。结论真实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前提真实。
三段论规则:1·构成三段论的三个命题,主谓项有且仅有三个概念。违反这一规则,常见的是“四词项错误”。这种错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出现时不是同一个概念。本质上看,四词项错误是违背同一律的“混淆概念”错误在三段论推理中的具体表现。第五章第三节.23-2.直言三段论的规则第五章第三节.3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中项是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是正确推理的重要环节。违反这一规则的逻辑错误叫“中项两次不周延”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违背这一规则,会犯概念不当周延错误。两种具体表现:大项不当周延:大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结论中周延。小项不当周延:小项在小前提中不周延,结论中周延。4.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大小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判断。两个前提如果都否定,中项就起不到联系大小项的作用,无法得到必然结论。5.结论是否定的,当且仅当一个前提是否定的。有否定前提推不出肯定结论,结论否定则必有否定前提。第五章第三节.3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第五章第三节.43-3.三段论的格及其规则大项、中项、小项在前提命题中的位置是自由的,都可以充当主项和谓项。三段论前提大中小项位置构成四种不同组合,形成的前提形式为三段论的四个“格”。三段论规则在不同格的三段论中有不同的体现,产生了一些格的特殊规则。3-3.1.第一格结构形式:中项是大前提的主项、小前提的谓项。规则:a.大前提必须全称;b.小前提必须肯定。第一格突出显示了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的规律,体现了三段论公理。第一格使用最频繁,称典型格、完善格,又称作审判格。第五章第三节.43-3.三段论的格及其规则第五章第三节.5
3-3.2.第二格结构形式: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是谓项。规则:a.大前提必须是全称;b.前提中必有一否定。第二格的结论必然是否定的。否定常常用来批驳错误、表现事物间的区别,第二格又叫区别格、反驳格。3-3.3.第三格结构形式: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是主项规则:a.小前提必须肯定;b.结论必须特称。第三格结论是特称的,这个格又叫例证格。3-3.4.第四格结构形式:中项是大前提谓项小前提主项规则:a.大前提否定,则小前提须全称;b.小前提肯定则结论特称;c.一前提否定则大前提全称。第五章第三节.53-3.2.第二格第五章第三节.6M-PS-MS-P第一格M-PM-SS-P第三格
P-MS-MS-P第二格P-MM-SS-P
第四格第五章第三节.6第五章第三节.73-3.5.三段论的式格的规则是三段论规则的具体运用。把三段论分为四个格,更为明确,便于理解和判断正误。不同格三段论的具体结构,称为三段论的“式”。每一格三段论有六个有效式,第一格有AAA、AAI、AII、EAE、EAO、EIO;第二格的有AEE、AEO、AOO、EAE、EAO、EIO;第三格的有AAI、AII、EAO、EIO、IAI、OAO;第四格的有AAI、AEE、IAI、EAO、EIO、AEO式。
三段论规则是学习要点,比较简洁,驾一驭万。覆盖面也最宽,是三段论形式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五章第三节.73-3.5.三段论的式第五章第三节.83-4.三段论的省略式和复合式3-4.1.三段论的省略式
又称省略三段论。严格地说并不是逻辑形式上,而是语言层次上的省略。是语言交际时隐含在思维过程中间
。省略三段论的运用对语言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
省略式表达集中简洁,更有力量。但一个组成部分不直接出现,更容易隐藏逻辑错误。检查省略的三段论,先要还原成完整的三段论。具体的步骤:先确定结论所在,然后根据结论明确大小项,找到或补出大小前提。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常常是前提或结论的标记,而没有标记的时候,也常可根据上下文补上。
第五章第三节.83-4.三段论的省略式和复合式第五章第三节.93-4.2.三段论的复合式
又称复合三段论、连锁三段论。几个三段论连贯起来,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是后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或小前提。
常见情况是省略中间的过渡性结论和前提,得出最终结论,构成省略的连锁三段论。
检查连锁的三段论,也和省略三段论一样,要先还原成完整的三段论形式。3-5.检查三段论的步骤第一步,整理:直言推理的语言表达常常不是典型的逻辑形式,检查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情况予以整理。理顺,还原成典型的推理结构式。第五章第三节.93-4.2.三段论的复合式第五章第三节.10第二步,检查结构:是否三个命题;是否三个概念;每两个命题是否一个概念相同;前提是否真实。只要有一条答案是否定的,就不是合格三段论。都肯定,则-第三步,检查肯定否定情况:是否两个前提都否定;是否有一个前提否定而结论肯定;是否两个前提都肯定而结论否定。这三条错误情况排斥了,则-第四步,检查周延情况:中项是否周延;结论中周延的概念前提中是否周延。这两条没问题,检查结束。三段论检查只能证明形式是否有效,而不能证明结论是否必然真实。前提真实、形式有效,这是推理结论真实的充分条件;然而前提虚假或形式无效则不是结论虚假的充分条件。
第五章第三节.10第二步,检查结构:是否三个命题;是否三个概第四节复合命题的推理前提或结论中存在复合命题的推理。根据作为前提的复合命题的类型,复合命题的推理可以有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和联言推理等类型。4-1.假言推理又称假言三段论。最常见的形式是前提是一个假言命题加一个直言命题或其负命题;这个直言命题就是该假言命题的一个支命题或其负命题。结论是另一个支命题或其负命题。假言命题中作为前提的假言命题性质不同,决定了假言推理的三种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假言推理必须遵从不同的规则。第四节复合命题的推理前提或结论中存在复合命题的推理。第五章第四节.24-1.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提中的假言命题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只要p就q。”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承认前件就一定承认后件。否定后件则必否定前件。根据这两条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有两种有效式。肯定前件式:只要p,则q;p;∴q。否定后件式:只要p,则q;非q;∴非p。
反过来看,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不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第五章第四节.24-1.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第五章第四节.34-1.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提中假言命题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规则,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相反:肯定后件则必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则必否定后件。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也有两个有效式: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q;∴p。
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非p;∴非q。
第五章第四节.34-1.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第五章第四节.44-1.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提中假言命题是充分必要条件命题“p当且仅当q”。规则:肯定前提中的一个支命题,则必肯定另一个支命题;否定前提中的一个支命题,则必否定另一个支命题,。有效式共4种:肯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p(或q);∴q(或p)。p当且仅当q;非p(或非q);∴非q(或非p)。假言三段论也有省略式、复合式或连锁式。
第五章第四节.44-1.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第五章第四节.54-2.选言推理又称选言三段论。大前提是选言命题,小前提是大前提的选言支或其负命题。选言推理的两种形式:4-2.1.否定肯定式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肯定另一个。p或者q;非p(或非q);∴q(或p)。否定肯定式对不相容和相容两种选言推理都是有效式。使用否定肯定式选言推理的两个问题:前提选言支必须穷尽;如果前提由多个选言支构成,结论中就必须也只能肯定一个支判断,其余在小前提中一一否定。第五章第四节.54-2.选言推理第五章第四节.64-2.2.肯定否定式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另一个。p要么q;p(或q);∴非q(或非p)。适用于不相容选言推理而不适用相容的选言推理。4-2.3.选言推理的规则相容选言推理: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可肯定另一选言支,而肯定一部分选言支则不能否定另一选言支。不相容的选言推理:肯定一部分选言支就可以否定其他选言支,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可以肯定另一个选言支。第五章第四节.64-2.2.肯定否定式第五章第四节.74-3.联言推理联言推理可以说是最简单的推理。4-3.1.联言推理的合成式合成式联言推理,与一般复合命题推理不一样,其前提不是复合命题,而结论是复合命题。合成式联言推理的结论是联言命题,两个或几个前提分别是结论的支命题。p;q;∴p并且q。4-3.2.联言推理的分解式前提是联言命题,结论是其支命题。p并且q,∴p(或q)。第五章第四节.74-3.联言推理第五章第四节.84-4.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二难推理前提是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选言命题。结论是一个直言命题的,叫简单的二难推理;结论是一个选言命题的,叫复杂的二难推理。
4-4.1.简单的二难推理构成简单二难推理的两个假言前提前件或后件相同,结论是一个直言命题或直言命题的负命题。结论肯定前提的某个支命题,这个推理称为构成式的二难推理;结论否定前提的某个支命题,称为破斥式的二难推理。构成式:只要p则r;只要q则r;p或q;∴r。或:只有r才p;只有r才q;p或q;∴r。
破斥式:p则q;p则r;非q或非r;∴非p。
或:只有p才r;只有q才r;非p或非q;∴非r。
第五章第四节.84-4.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第五章第四节.94-4.2.复杂的二难推理两个假言前提的前后件都不同。结论是一个选言命题。前提中的选言命题断定假言前提的前件或后件;结论中的选言命题就断定假言前提的后件或前件。复杂的二难推理也有构成式和破斥式两种类型。
构成式:只要p则r;只要q则s;p或q;∴r或s或:只有p才r;只有q才s;r或s;∴p或q。破斥式:只要p则r;只要q则s;非r或非s;∴非p或非q。或:只有p才r;只有q才s;非p或非q;∴非r或非s复杂的二难推理常在决策需要选择时使用,比较和判别几种不同方法、原因可能引起的不同结果,权衡得失。第五章第四节.94-4.2.复杂的二难推理第五章第四节.4-4.3.检验二难推理应注意的问题二难推理的两个假言前提的前件,常常是两个有矛盾关系的直言命题,可以概括整个论域,很有说服力。也可从论敌可能选择的观点导出错误,展开论辩。我们不仅要善于使用,而且要善于检验二难推理。检验二难推理要注意三个方面:二难推理由假言、选言等推理形式组合而成,推理要符合这些推理形式的普遍规则,检验其形式是否有效。要检查前提的真实性。假言前提的前后件之间应有必然联系;选言前提要注意选言支应穷尽选择的可能性。
要防止“涉及自身”等逻辑悖论的产生。
第五章第四节.4-4.3.检验二难推理应注意的问题39目录01单击此处添加标题02单击此处添加标题03单击此处添加标题04单击此处添加标题39目录01单击此处添加标题02单击此处添加标题03单击此处过渡页01单击此处添加标题过渡页01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内容页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123456内容页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添内容页双击添加标题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添加标题文字单击添加标题文字单击添加标题文字单击添加标题文字内容页双击添加标题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内容页文本标题文本标题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内容页文本标题文本标题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内容页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内容页点击添加点击添加点击添加点击添加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内容图表页50306580点击添加图表说明点击添加图表说明点击添加图表说明点击添加图表说明点击添加图表说明点击添加图表说明内容图表页50306580点击添加图表说明点击添加图表说明内容图表页23145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内容图表页23145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标题Thankyou!谢谢观赏Thankyou!谢谢观赏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适用于公司内部总结汇报演示及相关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适用于公司内部总结汇报演示及相关第四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适用于各种逻辑形式和方法的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在形式逻辑的各种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中具有普遍意义。正确思维必须遵守。一般认为形式逻辑有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从不同角度对保证思维对象的确定性作出限制和约束。逻辑基本规律的根本来源和依据是客观世界某些最普遍的性质和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和确定性。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一般规律,但不是思维仅有的规律。思维还应该符合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第四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一节第二节同一律2-1.同一律的含义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对象必须是同一的。传统逻辑对同一律的表述公式:“A就是A。”对这一含义的理解,有两个要点:一是“同一思维过程”,指“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同一方向上”。二是所谓“同一”,指“确定”,思维的对象应该明确而稳定地对应于同一客观事物或事件。2-2.违背同一律的逻辑错误运用概念时违背了同一律,所犯逻辑错误叫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可以一概称之为混淆概念。
第二节同一律2-1.同一律的含义第四章第二节.2运用命题和推理等逻辑形式时违背了同一律,所犯逻辑错误叫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有意识地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是诡辩论者常用的手段。
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等毛病,一般都是混淆概念或转移论题的错误。辩论、争议,双方对同一个词语理解不同,各执一词,结果争论不得要领,病根还是违背了同一律。
2-3.同一律的客观基础同一律的客观基础是客观事物质的规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同一律不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而是着重从事物相对确定的基础上反映思维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认识事物本身的确定性是认识其在不同时间、条件、方向上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四章第二节.2运用命题和推理等逻辑形式时违背了同一律,所犯第三节矛盾律3-1.矛盾律的含义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既肯定又否定。传统逻辑学表述为“A不是非A”,¬(p∧¬p)。矛盾律与同一律是一致的,用否定形式规定了同一律用肯定形式规定的思维确定性要求。
矛盾律强调不可同时承认同一论域中两个有矛盾关系的思维对象。3-2.违背矛盾律的逻辑错误违背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就是自相矛盾。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肯定两个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对象。
揭露对手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是很有力量的驳难方法。
第三节矛盾律3-1.矛盾律的含义第四章第三节.23-3.矛盾律的客观基础矛盾律的客观基础是客观事物的相对差异性。矛盾律和同一律一样,其客观基础都是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一方面表现为事物的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和其他事物的相对差异性。对矛盾律的理解,要注意两个问题:不能把形式逻辑所说的非此即彼的逻辑矛盾和辩证逻辑所说的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现实矛盾混同起来。二者是内涵和外延都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要注意矛盾律是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同一方向上针对同一对象而起作用的。如果时间、条件、方向变化了,客观事物有了发展变化,“同一事物”就不再是逻辑上的同一对象了。
第四章第三节.23-3.矛盾律的客观基础第四节排中律4-1.排中律的含义同一思维形式,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要么A,要么非A”,p要么¬p。排中律和矛盾律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用否定形式规定了同一律的内容。矛盾律反对“两可”,强调不能同时承认两个相互否定的思维形式;排中律则反对“两否”,强调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思维形式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证明的反证法,就是排中律的具体运用。4-2.违背排中律的逻辑错误许多逻辑书称违背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是“模棱两可”。严格地说,这一逻辑错误是“两不可”。或者说,所谓“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含义是指两不可。
第四节排中律4-1.排中律的含义第四章第四节.24-3.排中律的客观基础和适用范围排中律的客观基础也是客观事物的物质规定性,强调认识客观事物的相对确定性和相对差异性两个方面的客观实在不可偏废。
排中律的适用范围小于同一律和矛盾律。排中律只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对立的思维形式,而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和反对关系的思维形式。
排中律也不适用于由空概念(虚假概念)构成的判断以及无意义的判断形式。
逻辑上的“复杂问语”看似运用排中律,问题在于论域不合理,是不正当提问。论域合理,是正确运用排中律的前提。三大基本规律从不同方面对思维对象的确定性作出了规定,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第四节.24-3.排中律的客观基础和适用范围第五节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是较晚提出的一个规律。它是否可以算作基本规律,至今仍有争议。5-1.充足理由律的含义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对象是真的,必须有其充足的理由,是可以论证的。〔q∧(q→p)〕→p。莱布尼兹的表述:“…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论断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的理由。”所谓“充足”的理由,有两个方面的表现:理由真实。构成命题的概念必须有确实的内涵和外延,构成推理的命题必须是真的。理由和结论之间必须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事物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第五节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是较晚提出的一个规律。它是第四章第五节.25-2.违背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逻辑错误违背充足理由律含义两个方面的要求,有两种逻辑错误:“理由虚假”:作为理由的概念是虚假概念,或命题不是真命题。
“推不出来”:理由和论断间不存在必然联系。逻辑上要求能有规则证明理由和论断的必然联系,不能证明即属推不出来。
5-3.充足理由律的客观基础客观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的一个方面。充足理由律揭示了事物这个方面的本质。关于充足理由律作为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地位,最主要反对意见是认为充足理由律只作用于命题和推理形式,不是普遍存在的规律,所以有人称之为推理的规律。第四章第五节.25-2.违背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逻辑错误第五章演绎推理第一节推理概述1-1.推理及其结构推理:根据已知的命题得出新命题的思维形式。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命题,逻辑上称之为“前提”;推理得出的新命题,称“结论”。形式逻辑讨论前提和结论之间的一般联系、组成判断的概念对这种联系的作用和影响,研究正确推理的规则。
形式逻辑主要讨论正确的推理,也就是结论一定为真的推理。正确推理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前提真,必须是经实践或正确推理、论证证明的真命题;二是推理形式有效,符合正确推理的规则,由真前提能必然推出真结论。说到底,有效的推理形式是客观事物间普遍联系在人们认识中的反映。
第五章演绎推理第一节推理概述第五章第一节.2
1-2.推理的类型推理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1-2.1.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根据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进程方向划分。演绎推理,根据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规律性原理推知这类事物个别对象的性质,一般到个别。归纳推理,根据一个或一些对象的性质推知这类事物的普遍性、规律性原理,个别到一般。类比推理,根据一个或一些对象与另一个或一些对象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属性,推知这些对象有另一个或一些相同属性,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第五章第一节.21-2.推理的类型第五章第一节.3从前提和结论的范围关系和真值关系看: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演绎推理是必然性的推理,前提真,则结论一定真。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结论超出前提。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性的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一定真。演绎推理所得出结论的真实性更可靠,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论的范围更宽阔,不同的推理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和条件。本章主要讨论演绎推理。第五章第一节.3从前提和结论的范围关系和真值关系看:第五章第一节.41-2.2.模态推理和非模态推理演绎推理中,前提或结论有模态命题的推理,我们称之为模态推理。模态命题和模态推理都存在一些复杂的有待深入研讨的问题。我们主要讨论非模态推理。1-2.3.性质命题的推理和关系命题的推理关系命题的推理,前提或结论中存在关系命题。1-2.4.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这是根据前提命题的多少来为性质命题推理划分的类型。直接推理:前提为一个命题,一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间接推理:前提是两个以上命题的推理。间接推理最典型的形式就是逻辑上的三段论,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前提和结论共三个命题组成。三段论突出反映了演绎推理的基本特点,是我们讨论演绎推理的重点。第五章第一节.41-2.2.模态推理和非模态推理第二节直接推理又称简单推理,根据一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的推理。直接推理主要有两种。相同素材命题根据命题对当关系相互推导。进行命题变形,逻辑基础是性质命题主谓项的周延关系。2-1.依据命题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根据命题对当关系,可以推出与前提同一素材的结论。2-1.1.根据矛盾关系由真推假:SAP→¬SOPSEP→¬SIP SIP→¬SEPSOP→¬SAP由假推真:¬SAP→SOP¬SEP→SIP ¬SIP→SEP¬SOP→SAP第二节直接推理又称简单推理,根据一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第五章第二节.22-1.2.根据反对关系两种由真推假:SAP→¬SEPSEP→¬SAP2-1.3.根据下反对关系两种由假推真:¬SIP→SOP¬SOP→SIP2-1.4.根据差等关系由真推真: SAP→SIPSEP→SOP由假推假: ¬SIP→¬SAP¬SOP→¬SEP第五章第二节.22-1.2.根据反对关系第五章第二节.32-2.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改变前提判断的结构形式推出结论。变形主要有两种类型,换质法和换位法。二者的综合叫换质位法或换位质法。2-2.1.换质法换质法的规则:改变前提的质,也就是将联项肯定否定对换。前提主谓项位置不变,但将谓项变为其负概念。
A、E、I、O四类命题换质推理的结果:SAP→SE~P SEP→SA~PSIP→SO~P SOP→SI~P第五章第二节.32-2.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第五章第二节.42-2.2.换位法换位法的规则:结论和前提质相同,结论的主项和谓项,分别是前提的谓项和主项。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结论中也不得周延。换位推理结果:SAP→PIS SEP→PESSIP→PIS SOP不能换位2-2.3.换质位法和换位质法换质法和换位法的结合。先换质再换位,叫换质位法;先换位再换质,是换位质法。还可多次交替使用。运用换质位法和换位质法进行推理,必须遵守这两种推理方法的规则。第五章第二节.42-2.2.换位法第三节简单判断构成的三段论(直言三段论)3-1.直言三段论及其结构
一个直言三段论由且只由两个前提,一个结论三个直言性质命题组成,作为命题主谓项的有且只有三个概念,每两个命题有且只有一个项是同一个概念。
三段论的结构公式:M-PS-M∴S-P三段论结论中充当谓项的概念P,称为大项;结论中作为主项的概念S,称为小项;只出现在前提中而不在结论中出现的概念M称为中项。由大项和中项构成的前提叫大前提;由小项和中项构成的叫小前提。一个完整的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构成。
第三节简单判断构成的三段论(直言三段论)3-1.直言三段论第五章第三节.23-2.直言三段论的规则三段论的公理:对一类对象有所断定,那么,对该类对象中的每一对象也就有所断定。三段论规则是三段论公理的具体体现,是保证推理有效的有力措施。三段论结构形式的推理未必都有效,未必都能根据真前提推出真结论。要进行有效的三段论推理,就必须遵守其推理规则。结论真实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前提真实。
三段论规则:1·构成三段论的三个命题,主谓项有且仅有三个概念。违反这一规则,常见的是“四词项错误”。这种错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出现时不是同一个概念。本质上看,四词项错误是违背同一律的“混淆概念”错误在三段论推理中的具体表现。第五章第三节.23-2.直言三段论的规则第五章第三节.3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中项是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是正确推理的重要环节。违反这一规则的逻辑错误叫“中项两次不周延”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违背这一规则,会犯概念不当周延错误。两种具体表现:大项不当周延:大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结论中周延。小项不当周延:小项在小前提中不周延,结论中周延。4.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大小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判断。两个前提如果都否定,中项就起不到联系大小项的作用,无法得到必然结论。5.结论是否定的,当且仅当一个前提是否定的。有否定前提推不出肯定结论,结论否定则必有否定前提。第五章第三节.3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第五章第三节.43-3.三段论的格及其规则大项、中项、小项在前提命题中的位置是自由的,都可以充当主项和谓项。三段论前提大中小项位置构成四种不同组合,形成的前提形式为三段论的四个“格”。三段论规则在不同格的三段论中有不同的体现,产生了一些格的特殊规则。3-3.1.第一格结构形式:中项是大前提的主项、小前提的谓项。规则:a.大前提必须全称;b.小前提必须肯定。第一格突出显示了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的规律,体现了三段论公理。第一格使用最频繁,称典型格、完善格,又称作审判格。第五章第三节.43-3.三段论的格及其规则第五章第三节.5
3-3.2.第二格结构形式: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是谓项。规则:a.大前提必须是全称;b.前提中必有一否定。第二格的结论必然是否定的。否定常常用来批驳错误、表现事物间的区别,第二格又叫区别格、反驳格。3-3.3.第三格结构形式: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是主项规则:a.小前提必须肯定;b.结论必须特称。第三格结论是特称的,这个格又叫例证格。3-3.4.第四格结构形式:中项是大前提谓项小前提主项规则:a.大前提否定,则小前提须全称;b.小前提肯定则结论特称;c.一前提否定则大前提全称。第五章第三节.53-3.2.第二格第五章第三节.6M-PS-MS-P第一格M-PM-SS-P第三格
P-MS-MS-P第二格P-MM-SS-P
第四格第五章第三节.6第五章第三节.73-3.5.三段论的式格的规则是三段论规则的具体运用。把三段论分为四个格,更为明确,便于理解和判断正误。不同格三段论的具体结构,称为三段论的“式”。每一格三段论有六个有效式,第一格有AAA、AAI、AII、EAE、EAO、EIO;第二格的有AEE、AEO、AOO、EAE、EAO、EIO;第三格的有AAI、AII、EAO、EIO、IAI、OAO;第四格的有AAI、AEE、IAI、EAO、EIO、AEO式。
三段论规则是学习要点,比较简洁,驾一驭万。覆盖面也最宽,是三段论形式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五章第三节.73-3.5.三段论的式第五章第三节.83-4.三段论的省略式和复合式3-4.1.三段论的省略式
又称省略三段论。严格地说并不是逻辑形式上,而是语言层次上的省略。是语言交际时隐含在思维过程中间
。省略三段论的运用对语言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
省略式表达集中简洁,更有力量。但一个组成部分不直接出现,更容易隐藏逻辑错误。检查省略的三段论,先要还原成完整的三段论。具体的步骤:先确定结论所在,然后根据结论明确大小项,找到或补出大小前提。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常常是前提或结论的标记,而没有标记的时候,也常可根据上下文补上。
第五章第三节.83-4.三段论的省略式和复合式第五章第三节.93-4.2.三段论的复合式
又称复合三段论、连锁三段论。几个三段论连贯起来,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是后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或小前提。
常见情况是省略中间的过渡性结论和前提,得出最终结论,构成省略的连锁三段论。
检查连锁的三段论,也和省略三段论一样,要先还原成完整的三段论形式。3-5.检查三段论的步骤第一步,整理:直言推理的语言表达常常不是典型的逻辑形式,检查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情况予以整理。理顺,还原成典型的推理结构式。第五章第三节.93-4.2.三段论的复合式第五章第三节.10第二步,检查结构:是否三个命题;是否三个概念;每两个命题是否一个概念相同;前提是否真实。只要有一条答案是否定的,就不是合格三段论。都肯定,则-第三步,检查肯定否定情况:是否两个前提都否定;是否有一个前提否定而结论肯定;是否两个前提都肯定而结论否定。这三条错误情况排斥了,则-第四步,检查周延情况:中项是否周延;结论中周延的概念前提中是否周延。这两条没问题,检查结束。三段论检查只能证明形式是否有效,而不能证明结论是否必然真实。前提真实、形式有效,这是推理结论真实的充分条件;然而前提虚假或形式无效则不是结论虚假的充分条件。
第五章第三节.10第二步,检查结构:是否三个命题;是否三个概第四节复合命题的推理前提或结论中存在复合命题的推理。根据作为前提的复合命题的类型,复合命题的推理可以有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和联言推理等类型。4-1.假言推理又称假言三段论。最常见的形式是前提是一个假言命题加一个直言命题或其负命题;这个直言命题就是该假言命题的一个支命题或其负命题。结论是另一个支命题或其负命题。假言命题中作为前提的假言命题性质不同,决定了假言推理的三种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假言推理必须遵从不同的规则。第四节复合命题的推理前提或结论中存在复合命题的推理。第五章第四节.24-1.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提中的假言命题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只要p就q。”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承认前件就一定承认后件。否定后件则必否定前件。根据这两条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有两种有效式。肯定前件式:只要p,则q;p;∴q。否定后件式:只要p,则q;非q;∴非p。
反过来看,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不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第五章第四节.24-1.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第五章第四节.34-1.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提中假言命题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规则,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相反:肯定后件则必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则必否定后件。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也有两个有效式: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q;∴p。
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非p;∴非q。
第五章第四节.34-1.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第五章第四节.44-1.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提中假言命题是充分必要条件命题“p当且仅当q”。规则:肯定前提中的一个支命题,则必肯定另一个支命题;否定前提中的一个支命题,则必否定另一个支命题,。有效式共4种:肯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p(或q);∴q(或p)。p当且仅当q;非p(或非q);∴非q(或非p)。假言三段论也有省略式、复合式或连锁式。
第五章第四节.44-1.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第五章第四节.54-2.选言推理又称选言三段论。大前提是选言命题,小前提是大前提的选言支或其负命题。选言推理的两种形式:4-2.1.否定肯定式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肯定另一个。p或者q;非p(或非q);∴q(或p)。否定肯定式对不相容和相容两种选言推理都是有效式。使用否定肯定式选言推理的两个问题:前提选言支必须穷尽;如果前提由多个选言支构成,结论中就必须也只能肯定一个支判断,其余在小前提中一一否定。第五章第四节.54-2.选言推理第五章第四节.64-2.2.肯定否定式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另一个。p要么q;p(或q);∴非q(或非p)。适用于不相容选言推理而不适用相容的选言推理。4-2.3.选言推理的规则相容选言推理: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可肯定另一选言支,而肯定一部分选言支则不能否定另一选言支。不相容的选言推理:肯定一部分选言支就可以否定其他选言支,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可以肯定另一个选言支。第五章第四节.64-2.2.肯定否定式第五章第四节.74-3.联言推理联言推理可以说是最简单的推理。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体私营企业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商业空间装修设计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全国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竞赛单选题及答案(共50题)
- 2025年居民交通安全知识汇编
- 中国异丁醇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合同争议处理中的劳务派遣实务操作
-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5
- 夫妻房屋产权协议书
- 护理职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呼吸衰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闻记者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恶性肿瘤病人的病例护理查房
- 护士条例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半导体中的静电卡盘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品种授权协议书范本
- 巴西足球儿童课件
- 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现状与展望
- 律师职业道德专题课件
- 2025版《农机专业合作社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
- 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与应用 课件 第1、2章 区块链概述;区块链中的信息安全技术
- 壳牌加油站建设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