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课件_第1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课件_第2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课件_第3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课件_第4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形态与功能的测评方法

实验原理:实验名称人体形态与功能的测评1学习交流PPT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形态与功能的测评方法

实验原理:实验名称正确的测量姿势直立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左右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并使手的掌面朝前,两下肢自然并拢卧位坐位返回结果2学习交流PPT正确的测量姿势直立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左右上肢自然人体主要测量点返回结果3学习交流PPT人体主要测量点返回结果3学习交流PPT测量注意事项1、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取直立姿势。男性上身裸露,下着短裤;女性上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2、一般测量右侧肢体3、测量前校正仪器,大样本经一定人数的检测后,随时检验仪器4、读数视线应垂直,避免产生测量误差4学习交流PPT测量注意事项1、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取直立姿势。男性上测量注意事项5、长、宽、围以cm为单位;皮脂厚度mm单位;体重Kg为单位6、误差范围:身高0.5cm;其余长度测量0.2cm;体重0.1Kg7、带尺测量围度,应与人体中轴垂直,用力不可过大8、直、弯角规的圆端轻轻靠在测量点,不可用力压于测量点返回5学习交流PPT测量注意事项5、长、宽、围以cm为单位;皮脂厚度mm单位;体一、体格测量(一)长度测量1、身高人体直立时支撑面(身高计底板)至头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测量方法: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足跟、骶骨及两肩胛间部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垂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眼、耳水平位)。水平压板轻压于受试者头顶。读数双眼与压板平面等高。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返回6学习交流PPT一、体格测量(一)长度测量返回6学习交流PPT2、坐高人体呈坐姿时,头顶点至坐板平面的垂直距离测量方法受试者作用坐高计的坐板上,骶骨部及两肩胛肩部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呈耳眼水平位。两腿并拢,大腿与地面平行并与小腿呈直角。上肢自然下垂,双手不得支撑坐板。双足平踏在底面上。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返回7学习交流PPT2、坐高人体呈坐姿时,头顶点至坐板平面的垂直距离返回7学习交8学习交流PPT8学习交流PPT中指间距与手足间距返回9学习交流PPT中指间距与手足间距返回9学习交流PPT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返回10学习交流PPT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返回10返回大腿长小腿长足长膝盖到踝关节的直线距离髋到膝盖的直线距离11学习交流PPT返回大腿长小腿长足长膝盖到踝关节的1、胸围(胸廓外面的周长)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下肢自然放松下垂。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至胸前。男性及未发育女性带尺下缘至于乳头上缘,已发育女性带尺经乳头上方胸中点(第四肋骨平齐)测量。测量意义: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情况的围度指标返回12学习交流PPT1、胸围(胸廓外面的周长)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2、腰围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右侧或对面,用带尺测量肚脐上2厘米处(相当于腰最细处)水平位一周的周长测量意义:反映腹壁肌和腹部脂肪的情况。注意:平稳呼吸时进行,不得俯身或挺腰返回13学习交流PPT2、腰围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右侧或对面上臂围和前臂围返回14学习交流PPT上臂围和前臂围返回14学习交流PPT腿围测量返回小腿最粗处,水平测量一圈大腿根部,水平测量一圈

踝关节处,水平测量一圈

15学习交流PPT腿围测量返回小腿最粗处,水平测量一圈大腿根部,水平测量一圈(三)宽度测量测量仪器:测径规测量方法:除肩宽测量位于后侧外,其他均位于受试者前方1、肩宽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受试者在背面,用两手拇指沿肩胛骨的肩胛冈自内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用测径规测量注意:两肩放松。注意鉴别肩峰点和肱骨大结节返回16学习交流PPT(三)宽度测量测量仪器:测径规返回16学习交流PPT2、骨盆宽使用器材:测径规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肩放松。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前面,用食指摸到髂嵴点(骨盆最宽处),测量两点间的距离返回17学习交流PPT2、骨盆宽使用器材:测径规返回17学习交流PPT(一)重量指数1、体重/身高×1002、瘦体重/身高×1003、体脂重/身高×10018学习交流PPT(一)重量指数1、体重/身高×10018学习交流PPT(二)长度指数1、上肢长/身高×1002、指距/身高×1003、坐高/身高×1004、前臂长/上肢长×1005、下肢长/身高×1006、(小腿长+足高)/下肢长×100——指数越大,相对环节长度较长19学习交流PPT(二)长度指数1、上肢长/身高×10019学习交流PPT(三)宽度指数1、肩宽/身高×1002、骨盆宽/身高×1003、骨盆宽/肩宽×1004、手宽/身高×1005、足高/身高×100——指数大,身体较宽,体格较强壮20学习交流PPT(三)宽度指数1、肩宽/身高×10020学习交流PPT(四)环节围度指数1、胸围/身高×1002、腰围/身高×1003、上臂放松围/身高×1004、上臂紧张围/身高×1005、大腿围/身高×1006、小腿围/身高×100——指数大,相对较粗壮,反映各部位发育程度21学习交流PPT(四)环节围度指数1、胸围/身高×10021学习交流PPT(五)人体比例1、身高中点位耻骨联合上缘。该点至支撑面的垂直距离为身高的1/2小于1/2——腿短型大于1/2——腿长型2、指距与身高等长指距/身高小于1——臂短型指距/身高小于1——臂长型>0.53长躯干型坐高/身高<0.51短躯干型

0.51~0.53正常返回22学习交流PPT(五)人体比例1、身高中点位耻骨联合上缘。该点至支撑面的垂直(五)人体比例3、体重与身高比例身高155~165:身高cm-100=标准体重身高166~175:身高cm-105=标准体重身高176~185:身高cm-110=标准体重身高186以上者:身高cm-115=标准体重返回23学习交流PPT(五)人体比例3、体重与身高比例返回23学习交流PPT身体成分测量

皮褶(脂)厚度测量法1、测量仪器:皮脂厚度计2、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测试部位。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皮下脂肪捏起,右手持皮脂厚度计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1cm处,待指针停稳,立即读数并做记录。测量3次,取中间值或其中两次相同的值。单位毫米,小数点后一位。24学习交流PPT身体成分测量

皮褶(脂)厚度测量法1、测量仪器:皮脂厚度计2皮脂厚度计25学习交流PPT皮脂厚度计25学习交流PPT3、测量部位上臂部:肩峰与上臂鹰嘴连续的中点。皮褶走向与肱骨平行肩胛部:肩胛下角点约1cm处。皮褶走向与脊柱成45°角,方向斜下腹部:脐水平线与锁骨中线垂线相交处。皮褶走向平行。髂部:髂嵴上缘与腋中线相交处上方约1cm处。皮褶走向稍向前下方。26学习交流PPT3、测量部位上臂部:肩峰与上臂鹰嘴连续的中点。皮褶走向与肱骨皮褶测量部位返回27学习交流PPT皮褶测量部位返回27学习交流PPT(三)评价方法青年体脂百分比男性:10~15%

女性:20~25%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加,中年时期最高28学习交流PPT(三)评价方法青年体脂百分比28学习交流PPT各种身体状况下的体脂百分比29学习交流PPT各种身体状况下的体脂百分比29学习交流PPT用皮下脂肪厚度评价肥胖程度30学习交流PPT用皮下脂肪厚度评价肥胖程度30学习交流PPT

“X”腿型,两膝并拢时两足跟不能靠拢,且距离超过1.5cm以上

“O”型腿,两足跟并拢时两膝不能并拢,且距离超过1.5cm以上4、“D”型和“K”型腿,一侧膝正常,若另一侧膝内翻称为“D”型,而外翻则称为“K”型腿。返回31学习交流PPT“X”腿型,两膝并拢时两足跟不能靠拢,且距离超过1.5cm检方法:印迹法、足高测量法和X线摄片评定:划线比例(1)弓形足:足印区狭窄处断离不连接(2)正常足弓:a:b=2:1(3)轻度扁平足:a:b=1:1(4)中度扁平足:a:b=1:2(5)重度扁平足:足印无空白区返回32学习交流PPT检方法:印迹法、足高测量法和X线摄片评定:划线比例返回32学实验结果与分析腿形足形标准体重心血管功能评价:x=——————=

P1+P2+P3-20010<0优秀1~5良好6~10中等11-15下>16差33学习交流PPT实验结果与分析腿形足形标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形态与功能的测评方法

实验原理:实验名称人体形态与功能的测评34学习交流PPT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形态与功能的测评方法

实验原理:实验名称正确的测量姿势直立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左右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并使手的掌面朝前,两下肢自然并拢卧位坐位返回结果35学习交流PPT正确的测量姿势直立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左右上肢自然人体主要测量点返回结果36学习交流PPT人体主要测量点返回结果3学习交流PPT测量注意事项1、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取直立姿势。男性上身裸露,下着短裤;女性上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2、一般测量右侧肢体3、测量前校正仪器,大样本经一定人数的检测后,随时检验仪器4、读数视线应垂直,避免产生测量误差37学习交流PPT测量注意事项1、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取直立姿势。男性上测量注意事项5、长、宽、围以cm为单位;皮脂厚度mm单位;体重Kg为单位6、误差范围:身高0.5cm;其余长度测量0.2cm;体重0.1Kg7、带尺测量围度,应与人体中轴垂直,用力不可过大8、直、弯角规的圆端轻轻靠在测量点,不可用力压于测量点返回38学习交流PPT测量注意事项5、长、宽、围以cm为单位;皮脂厚度mm单位;体一、体格测量(一)长度测量1、身高人体直立时支撑面(身高计底板)至头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测量方法: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足跟、骶骨及两肩胛间部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垂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眼、耳水平位)。水平压板轻压于受试者头顶。读数双眼与压板平面等高。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返回39学习交流PPT一、体格测量(一)长度测量返回6学习交流PPT2、坐高人体呈坐姿时,头顶点至坐板平面的垂直距离测量方法受试者作用坐高计的坐板上,骶骨部及两肩胛肩部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呈耳眼水平位。两腿并拢,大腿与地面平行并与小腿呈直角。上肢自然下垂,双手不得支撑坐板。双足平踏在底面上。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返回40学习交流PPT2、坐高人体呈坐姿时,头顶点至坐板平面的垂直距离返回7学习交41学习交流PPT8学习交流PPT中指间距与手足间距返回42学习交流PPT中指间距与手足间距返回9学习交流PPT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返回43学习交流PPT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返回10返回大腿长小腿长足长膝盖到踝关节的直线距离髋到膝盖的直线距离44学习交流PPT返回大腿长小腿长足长膝盖到踝关节的1、胸围(胸廓外面的周长)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下肢自然放松下垂。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至胸前。男性及未发育女性带尺下缘至于乳头上缘,已发育女性带尺经乳头上方胸中点(第四肋骨平齐)测量。测量意义: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情况的围度指标返回45学习交流PPT1、胸围(胸廓外面的周长)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2、腰围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右侧或对面,用带尺测量肚脐上2厘米处(相当于腰最细处)水平位一周的周长测量意义:反映腹壁肌和腹部脂肪的情况。注意:平稳呼吸时进行,不得俯身或挺腰返回46学习交流PPT2、腰围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右侧或对面上臂围和前臂围返回47学习交流PPT上臂围和前臂围返回14学习交流PPT腿围测量返回小腿最粗处,水平测量一圈大腿根部,水平测量一圈

踝关节处,水平测量一圈

48学习交流PPT腿围测量返回小腿最粗处,水平测量一圈大腿根部,水平测量一圈(三)宽度测量测量仪器:测径规测量方法:除肩宽测量位于后侧外,其他均位于受试者前方1、肩宽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受试者在背面,用两手拇指沿肩胛骨的肩胛冈自内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用测径规测量注意:两肩放松。注意鉴别肩峰点和肱骨大结节返回49学习交流PPT(三)宽度测量测量仪器:测径规返回16学习交流PPT2、骨盆宽使用器材:测径规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肩放松。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前面,用食指摸到髂嵴点(骨盆最宽处),测量两点间的距离返回50学习交流PPT2、骨盆宽使用器材:测径规返回17学习交流PPT(一)重量指数1、体重/身高×1002、瘦体重/身高×1003、体脂重/身高×10051学习交流PPT(一)重量指数1、体重/身高×10018学习交流PPT(二)长度指数1、上肢长/身高×1002、指距/身高×1003、坐高/身高×1004、前臂长/上肢长×1005、下肢长/身高×1006、(小腿长+足高)/下肢长×100——指数越大,相对环节长度较长52学习交流PPT(二)长度指数1、上肢长/身高×10019学习交流PPT(三)宽度指数1、肩宽/身高×1002、骨盆宽/身高×1003、骨盆宽/肩宽×1004、手宽/身高×1005、足高/身高×100——指数大,身体较宽,体格较强壮53学习交流PPT(三)宽度指数1、肩宽/身高×10020学习交流PPT(四)环节围度指数1、胸围/身高×1002、腰围/身高×1003、上臂放松围/身高×1004、上臂紧张围/身高×1005、大腿围/身高×1006、小腿围/身高×100——指数大,相对较粗壮,反映各部位发育程度54学习交流PPT(四)环节围度指数1、胸围/身高×10021学习交流PPT(五)人体比例1、身高中点位耻骨联合上缘。该点至支撑面的垂直距离为身高的1/2小于1/2——腿短型大于1/2——腿长型2、指距与身高等长指距/身高小于1——臂短型指距/身高小于1——臂长型>0.53长躯干型坐高/身高<0.51短躯干型

0.51~0.53正常返回55学习交流PPT(五)人体比例1、身高中点位耻骨联合上缘。该点至支撑面的垂直(五)人体比例3、体重与身高比例身高155~165:身高cm-100=标准体重身高166~175:身高cm-105=标准体重身高176~185:身高cm-110=标准体重身高186以上者:身高cm-115=标准体重返回56学习交流PPT(五)人体比例3、体重与身高比例返回23学习交流PPT身体成分测量

皮褶(脂)厚度测量法1、测量仪器:皮脂厚度计2、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测试部位。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皮下脂肪捏起,右手持皮脂厚度计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1cm处,待指针停稳,立即读数并做记录。测量3次,取中间值或其中两次相同的值。单位毫米,小数点后一位。57学习交流PPT身体成分测量

皮褶(脂)厚度测量法1、测量仪器:皮脂厚度计2皮脂厚度计58学习交流PPT皮脂厚度计25学习交流PPT3、测量部位上臂部:肩峰与上臂鹰嘴连续的中点。皮褶走向与肱骨平行肩胛部:肩胛下角点约1cm处。皮褶走向与脊柱成45°角,方向斜下腹部:脐水平线与锁骨中线垂线相交处。皮褶走向平行。髂部:髂嵴上缘与腋中线相交处上方约1cm处。皮褶走向稍向前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