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流通加工统计文献综述_第1页
物流流通加工统计文献综述_第2页
物流流通加工统计文献综述_第3页
物流流通加工统计文献综述_第4页
物流流通加工统计文献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价班级:姓名:班级:姓名:自评:物流流通加工统计文献综述一、流通加工效益综述流通加工是指物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对其实施分割、组装、包装、标识等改变其外形或组合状态的简单作业,使之流通更方便、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何恩东(2014)选用物联网技术解决流通加工信息采集难题,并以采集的实时数据为基础进行流通加工的集成优化问题研究[1]。李春香(2012)认为绿色流通加工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物流活动,它为流通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何恩东;屈挺;王宗忠(2014)以物联网驱动的"生产—物流"实时联动为应用理念和研究背景,研究公共仓库中的流通加工智能管理系统[3]。李小鹏;李孝忠(2013)认为应进一步优化加工环节,流入系统的标记流速还应加快[4]。刁成福(2013)通过研究中厚钢板切废(即板头、板边)的冶炼使用流程,分析实际调研成本构成,检查出不增值的部分,再造出新的流通加工物流流程,节能且环保,降低了物流成本297.73万元/年,提高了经济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5]。蒋宁(2013)认为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重视物流资源条件建设,优化资源状况,提高林产品物流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林产品物流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6]。宋伯慧(2013)以大物流理论,特别是大物流要素论为依据,结合系统理论,从物流的客观现象出发,审视物流的基本概念,研究物流的性质和实体构成[7]。涂传清(2013)以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为实例,运用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8]。张睿(2010)阐述了新形势下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竞争态势,提出了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出路问题,并试图从流通加工的特点和需求入手,给出流通加工是物流企业竞争中的新选择这一建议,并具体说明了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从特定的行业、从原有的客户等方面入手的方法,希望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9]。刘小莉;朱晓光(2011)在国内港口开展传统物流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开展流通加工这一物流项目进行探索[10]。茅建华(2013)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RDC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RDC所在环境的发展机会与潜在威胁,并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得出RDC进一步提高配送能力的策略[11]。郭亚枫(2011)结合物流流通加工的理论知识,对生产实际提出了物流运输策略分析[12]。韩静(2013)着眼于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研究,通过对产品、作业链、作业和资源的分析,为改善企业物流管理提供了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13]。二、农产品流通的研究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刘根荣等(2011)采用因子分析法,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对31个省份流通产业的区域竞争力进行测评、排序、划类,并进行了比较研究[14]。杨志宏;翟印礼(2011)就如何缩减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16]。欧阳小迅;黄福华(2011)对我国各农村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测算,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决定因素[17]。王俊(2011)以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流通效率、流通专业化指数等四个指标表示流通业发展水平,并以2000—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流通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TFP的影响[18]。张磊;王娜;谭向勇(2011)认为农产品流通效率,特指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效率,是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流通产出与流通成本的比值[19]。孙剑(2011)根据可操作性和全面性原则,建立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的指标体系,包括农产品流通速度指标、流通效益指标和流通规模指标三大类,共12项指标[20]。汪旭晖;杨东星(2011)以2005—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对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21]。徐从才;唐成伟(2012)以开放经济条件下切实保护农民和消费者利益为基本立足点,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23]。王晓红(2011)加快现代农产品流通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大力支持农产品流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完善和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4]。韩柱(2011)提出为完善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应借鉴日本成功经验,着力优化产业组织形式,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编制农产品流通体系,衔接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流通[25]。李连英;李崇光(2012)认为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存在着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主体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流通领域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交易方式落后、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水平较低及农产品流通技术落后等问题[26]。(2012)提出了推进农产品(2013)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视角,从流通观念、流通功能、流通模式、流通产业结构、流通政策及流通效率共六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进行了研究,以期实现流通产业附加值和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全面提升[32]。荆林波(2013)认为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33]。刘天军;胡华平;朱玉春(2013)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安全化、平价化、标准化和敏捷化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目标,提出从公共管理政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组织对接模式、现代流通方式和食品安全体系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34]。赵晓飞;田野(2009)认为相对落后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市场快速发展的瓶颈[35]。王冲;陈旭(2012)认为在当前因全球通货膨胀、国内外农产品供需双重拉动引发的农产李圣军(2010)利用VAR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农产品生产环节利益涨幅明显低于批零环节,流通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明显呈现出需求倒逼、自我强化、相对稳定的特点[38]。王家旭(2013)从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突破口,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39]。三、流通加工发展的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经济体制转型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任保平(2012)基于对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统计数据分析,运用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来分析资本、劳动、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综合影响,对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做出评价,认为现阶段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基本还处于投入推动型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要实现商贸流通业从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在增加物质资本投入的同时,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40]。朱立龙;于涛;夏同水(2012)现代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快推动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和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41]。丁俊发(2011)认为为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必须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我国流通业的地位与作用,摆正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推动流通产业发展与体制改革[42]。周凌云;顾为东;张萍(2013)认为当前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流通网络布局不合理、流通衔接不畅、流通组织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经营主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产、消费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43]。赵凯;宋则(2009)认为长期以来对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主观评价是不准确的,主要表现是高估了其直接影响力,而大大低估了其间接影响力[44]。李骏阳;余鹏(2009)通过建立我国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包括周转率指标、规模性指标和效益性指标三大类共10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流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1995至2007年我国流通效率先降后升的演进趋势,并对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进行了解释[45]。夏春玉;张闯;梁守砚(2009)提出了一个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概念模型,并重点研究了系统中城乡互动机制和可能的建立路径[46]。孙敬水;章迪平(2010)提出了转变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方式政策建议:一是加快推进流通信息化;二是推进流通产业政策和制度创新;三是大力培养和引进流通人才;四是推进流通方式现代化[47]。宋则;常东亮;丁宁(2010)认为流通业的高效运作可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我国产业政策常常忽视流通业内在的竞争性机制对调整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力,因而使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48]。赵锋(2013)认为研究流通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探索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促进流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对策,不仅可以丰富流通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而且对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49]。荆林波;王雪峰(2012)我们必须重视流通产业,明确产业定位;消除政策歧视,促进市场统一;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流通竞争力;加强流通理论研究,引导流通企业健康发展;加强流通学科建设,培养流通人才队伍[50]。

参考文献:[1]何恩东.物联网环境下流通加工集成优化问题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2]李春香.绿色流通加工的内涵及其发展路径探讨[J].物流科技,2012,11:109-111.[3]何恩东,屈挺,王宗忠,罗浩,黄国全.公共仓库中基于RFID的流通加工智能管理系统[J].物流科技,2014,08:1-6+13.[4]李小鹏,李孝忠.基于随机Petri网的流通加工系统建模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3,02:68-73.[5]刁成福.天钢中厚板切废流通加工物流再造[J].天津冶金,2013,04:64-66.[6]蒋宁.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7]宋伯慧.基于大物流要素理论的物流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8]涂传清.基于农户增收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9]张睿.流通加工物流企业差异化经营的新选择[J].物流科技,2010,10:144-145.[10]刘小莉,朱晓光.国内港口及港口物流企业开展流通加工的探索[J].中国储运,2011,12:80-82.[11]茅建华.上海通汇公司汽车零部件物流配送服务能力提升研究[D].复旦大学,2013.[12]郭亚枫.绥化市大豆流通加工环节的物流运输策略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22+54.[13]韩静.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农产品企业物流成本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3.[14]刘根荣,付煜.中国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01:11-18.[15]杨志宏,翟印礼.超市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分析——以沈阳市蔬菜市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02:73-78+112.[16]杨宜苗,肖庆功.不同流通渠道下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比较研究——基于锦州市葡萄流通的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02:79-88.[17]欧阳小迅,黄福华.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度量及其决定因素:2000—2009[J].农业技术经济,2011,02:76-84.[18]王俊.流通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1,01:70-77.[19]张磊,王娜,谭向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概念界定及评价指标设计[J].华东经济管理,2011,04:18-21.[20]孙剑.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评与演进趋势——基于1998~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05:21-25.[21]汪旭晖,杨东星.我国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宏观经济研究,2011,06:39-45.[22]徐从才,唐成伟.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4:5-10.[23]纪良刚,刘东英.农产品流通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思路[J].中国流通经济,2011,07:18-20.[24]王晓红.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04:73-76.[25]韩柱.日本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流通编制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1,10:17-22.[26]李连英,李崇光.中国特色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2,02:21-26.[27]徐从才,唐成伟.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4:5-10.[28]田野,赵晓飞.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2,10:19-24.[29]龚梦,祁春节.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约因素及突破点——基于供应链理论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43-48.[30]赵晓飞,李崇光.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演进规律、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12,03:81-95.[31]陈耀庭,蔡贤恩,戴俊玉.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演进——从农贸市场到生鲜超市[J].中国流通经济,2013,03:19-23.[32]上创利,赵德海,仲深.基于产业链整合视角的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3:175-183.[33]荆林波.中国流通业效率实证分析和创新方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3,06:13-17.[34]刘天军,胡华平,朱玉春,霍学喜.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08:20-25+110.[35]赵晓飞,田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02:16-22+91.[36]王冲,陈旭.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与流通改革的思路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2,04:11-17.[37]张浩,安玉发.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展望[J].农业展望,2010,01:39-42.[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