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界xDSL宽带接入技术_第1页
林世界xDSL宽带接入技术_第2页
林世界xDSL宽带接入技术_第3页
林世界xDSL宽带接入技术_第4页
林世界xDSL宽带接入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护岗位认证教材(IP专业)xDSL宽带接入技术中国电信维护岗位认证教材编写小组编制xDSL宽带接入技术PAGE27目录第1章xDSL概述 31.1接入网主流承载技术 31.2xDSL 31.3DSL的形成与发展 41.4ADSL概述 41.5G.SHDSL技术概述 51.6ADSL2+概述 51.7VDSL技术概述 51.8xDSL性能汇总 6第2章ADSL/ADSL2/ADSL2+技术原理 72.1ADSL协议簇标准化进程 72.2ADSL技术原理 72.2.1G.Lite概述 82.2.2ADSL调制解调技术 82.2.3DMT 92.2.4DMT子载波 92.2.5ADSL系统初始化 102.3ADSL2技术特点 102.3.1ADSL2标准 102.3.2ADSL2和ADSL技术比较 102.3.3ADSL2新增特性-更低的功耗 112.3.4ADSL2新增特性—模块化结构 122.4ADSL2+技术特点 122.4.1ADSL2+标准 122.4.2ADSL2+主要特性—高速长距 122.4.3ADSL2+的主要特性-更远的传输距离 122.4.4ADSL2+主要特性—速率绑定功能 132.4.5ADSL2+主要特性—更稳定的运行与良好的频谱兼容能力 132.4.6ADSL2+主要特性—SRA 142.4.7ADSL2/ADSL2+特性汇总 142.4.8总结 14第3章ADSL参数详解 153.1ADSL工作模式 153.1.1ADSLtransmissionmode—ADSL工作模式 153.1.2端口在训练中遵循的标准 153.2ADSL速率相关参数 163.2.1Parametersforrate—速率设置 163.2.2上行速率设置低影响下行速率 163.2.3上/下行通道位交换 163.3ADSL稳定性相关参数 173.3.1Trelliscoding—格栅编码 173.3.2ChannelMode—通道模式 173.3.3交织原理 183.3.4交织深度设置不当引发的故障 183.3.5SNRmargin—信噪比容限/噪声容限 193.3.6SATN—信号衰减 193.3.7根据通道衰减判断线路问题 193.3.8参数关系参考表 203.3.9总结 20第4章影响ADSL速率的主要因素 214.1影响ADSL速率的几个因素 214.2ADSL传输性能表 21第5章ADSL组网介绍 225.1IP网络结构 225.2数据网络的分层结构-组网模型 225.3宽带接入组网结构 235.4ADSL典型组网应用 235.4.1ADSL组网-集中BRAS直连方式 245.4.2ADSL组网-集中BRAS二层汇聚 245.4.3ADSL组网-集中BRASMSTP汇聚 255.4.4ADSL组网-分布BRAS 255.4.5ADSL组网-分布BAS+内置BAS 26参考资料 27第1章xDSL概述1.1接入网主流承载技术xDSL:因为其接入物理线路的普及性及资源专属性的绝对优势,xDSL技术自宽带接入网诞生以来就一直占据接入网市场的统治地位。ETHERNET:源自企业级局域网应用的Ethernet技术也随着宽带接入网市场的出现找到了新的舞台。逐渐形成了与ADSL技术互补的局面,主要用于接入网汇聚层以及大客户专线等。PON:新兴的PON无源光网络技术能够以低廉的成本提供Gigabit带宽至用户桌面,无疑将成为接入网技术的强有力竞争者。1.2xDSL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是利用现有的双绞线资源,为用户提供上、下行非对称传输速率的一种技术;G.SHDSL(单线对高速数字用户环路)则可以在普通双绞线上为用户提供对称的高速专线接入业务,主要适用于中小企业互联、移动基站中继、ISDN基群接入;VDSL宽带接入技术,适用于酒店、网吧用户高速上网、视频会议等,实现专线互连和专线接入。VDSL(甚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环路):VDSL和ADSL技术相似,采用频分复用方式,将POTS、ISDN以及VDSL的上、下行信号放在了不同的频段传输,但VDSL比ADSL的传输速率更高,是高速的ADSL。VDSL在一对普通电话双绞线上提供的典型速率为上行1.6-2.3Mbit/s,下行12.96-55.2Mbit/s(目前最高达到155Mbit/s),速率比ADSL高约10倍,但传输距离比ADSL也短得多,典型的传输距离为0.3-1.5km。由于VDSL的传输距离比较短,因此特别适合于光纤接入网中与用户相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并且要求光网络单元尽量与用户接近,其系统配置图与ADSL类似,它存在于用户与本地光网络单元之间。VDSL可同时传送多种宽带业务,如高清晰度电视(HDTV)、高清晰度图像通信以及可视化计算等,其国际标准还正在制定中。VDSL是目前传输带宽最高的一种DSL接入技术,具有支持双向速率对称、传输速率高的特点,但传输距离短。对于相对密集、中等距离(在1~1.5

km内)及带宽需求较高的住宅小区用户可考虑采用VDSL方式,取代LAN接入技术,避免在综合布线上的大量投资;对于酒店、商业楼宇等无法进行综合布线或综合布线成本太高的特殊商业区域以及被竞争对手通过综合布线先行占领的区域,也可考虑采用VDSL技术,以快速抢占用户市场。ADSL2+:目前,不管是在覆盖距离、出线率、下行带宽方面还是在电源管理、故障检测等方面,ADSL2+相对ADSL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拥有许多新的特性与功能。这些新的特性和功能将进一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协同工作能力,这样运营商可以通过对现有设备的升级来实现新技术应用部署,而不是淘汰现有设备,同时更好地支持新的应用和服务。因此,ADSL2+技术作为ADSL技术的补充,通过对现有ADSL设备的升级,使其具有ADSL2+的能力。在一些用户线距离较远的地区可以利用ADSL2+对用户进行覆盖;而对部分带宽需求高于ADSL提供能力的地方,也可以部署ADSL2+;对于出线率较低的地区,ADSL2+也可以作为一种解决方法进行部署,以减少线束之间的干扰,提高出线率。1.3DSL的形成与发展DSL:DigitalSubscriberLine,数字用户线。ISDN是xDSL系统之前的数字技术,在欧洲有一定程度的普及,ISDN数字数字用户线路(IDSL)是ISDN和DSL技术的结合。只适用数据信道,忽略控制信道。HDSL为第一代数字用户线路技术,延长T1/E1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ADSL已成为时下非常流行的一种宽带接入手段,在国内外市场正在遍地开花,以其“物美“价廉”的巨大优势,正在抢占各路宽带市场,它已经是用户可以实实在在看得见、用的着的东西。ADSL起源于DSL,也称“最后一公里”技术,那么让我们回顾一下xDSL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铜线回路接入技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ISDN。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了可以使用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数字用户线的思想,传输速率要求是144Kbps,即2B+D信道。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开始研究HDSL技术,即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路,该技术提供T1速率,但是不需要中继器作为中间设备。20世纪90年代初期,贝尔通信研究公司的工程师认识到还可以支持不对称业务,即在一个方向上的速率可以比另一个方向上的速率高得多,这种不对称性很适合当时提出的视频点播试验,于是开始开发ADSL技术,即不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技术。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工程师开始考虑在更短的回路长度上提供比ADSL更高速率的技术,VDSL技术,即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路技术。直到现在,出现了许多DSL技术,我们统称其为xDSL技术。DSL利用这些已有的传输介质,本身就降低了物理成本;另外DSL技术的应用基本上都不会跟电话业务产生冲突,而且DSL业务不会过窄带交换设备,不会额外增加话费;从上边就已经差不多能够看出DSL的优点了,除此之外最大的优势就是速率上,以往的拨号或者ISDN速率都是以Kbps来计算的,而DSL基本上都是以M为单位,最新的ADSL+甚至是以24Mbps为单位,这样的速率是以前不敢奢望的,而且DSL所承诺的速率都是实实在在的,不会像一些小区宽带,承诺10M或100M,而实际上是整个一个小区或者一堆用户分享这些带宽。1.4ADSL概述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是一种非对称的xDSL传输技术,利用了普通电话线中未使用的高频频段,通过不同的调制,在铜缆上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其中上行频带26KHz~138KHz,下行频带从138KHz~1.104MHz,上行速率可达到896Kbit/s,下行速率可达到8160Kbit/s。ADSL具有速率自适应性和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根据线路状况,包括距离、噪声等影响,自动调节到一个合理的速率上。ADSL的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的关系是:传输距离越远,衰减越大,传输速率越低。但传输距离与衰减并非线性关系。1.5G.SHDSL技术概述G.SHDSL(Single-pairHighratedigitalsubscriberline)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技术是从HDSL、SDSL和ISDN上发展而来的新的对称数字用户线。SHDSL具有多速率、更优的性能、更低的发送功耗、频谱的兼容性等特点,单线对速率为192kbit/s~2312kbit/s,可以根据线路情况自适应调整线路速率,调整粒度为8k;传输距离:3km~5.5km。SHDSL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将E1/V.35(TDM方式)拉远至普通E1/V.35传输距离的4倍以上,可达3~5.5km1.6ADSL2+概述ADSL2+为第二代全速率不对称数字用户线。2003年,ITU组织推出了ADSL的新标准G.992.5,也称作ADSL2+标准。该标准在兼容第一代ADSL标准的基础上,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更高的速率和更稳定的性能。ADSL2+由于其优越的技术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ADSL2+的特性:增强的编码功能更低的功耗模块化结构高速长距速率绑定功能更稳定的运行与良好的频谱兼容能力无缝速率适配技术1.7VDSL技术概述VDSL(Very-highspeedDigitalSubscriberLine)甚高速数字用户线路是一种比较新的xDSL技术,在一对双绞线上提供上下行对称/非对称传输输率,传输距离在1.5km左右。最大下行速率52M(非对称速率),最大上行速率12M(对称速率)。是当前速率最快的xDSL技术。标准化为ITU-TG.993.1。VDSL被视为在家中或办公室就能取得接近光纤数据传输速率的技术。VDSL允许同时使用模拟电话和高速数据连接。但是,VDSL只能短距离传输高速数据。VDSL技术类似ADSL技术。但是,因为ADSL的设计目的是用来适应比VDSL系统更恶劣的线路条件,实际上实现VDSL技术更简单。1.8xDSL性能汇总xDSL技术特性对照xDSL技术对称性传输速率最大传输距离(KM)线对支持POTSG.SHDSL对称最大速率2.3Mbps5.51不支持ADSL不对称下行最大速率8196Kbps,上行最大速率896Kbps51支持ADSL2+不对称下行最大速率25Mbps,上行最大速率3Mbps6.51支持VDSL对称/不对称下行最大速率52Mbps(非对称),上行最大速率12Mbps(对称)1.51支持

第2章ADSL/ADSL2/ADSL2+技术原理2.1ADSL协议簇标准化进程目前从事ADSL技术的标准化工作的国际组织有: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ANSI,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ADSL论坛ADSLForum。ANSI最早启动ADSL标准化工作。1995年,提出了采用DMT作为调制技术的ANSIT1.413标准草案。ITU-T从事ADSL标准化的工作起步较晚,1999年制定了G.992.1标准草案。ADSLFORUM是由世界著名电信设备制造商,电话公司等组成的行业性组织。ADSLFORUM与ATMFORUM合作,制定了在ADSL上承载ATM信元的规范。FAMILYDESCRIPTIONRATIFIEDADSLG.992.1/T1.4131999ADSLG.992.2G.lite1999ADSL2G.992.3G.dmt.bis2002ADSL2G.992.4G.lite.bis2002ADSL2+G.992.5ADSL2PLUS20032.2ADSL技术原理ADSL是一种上下传输速率不相等的DSL技术。这里,上行传输是指从用户到中心局方向的传输,下行传输是从中心局到用户方向的传输。ADSL下行传输速率最大可以达到8Mbps,上行传输速率最大可以达到896kbps,由于ADSL的下行速率不等于且远远大于上行速率,所以被称作非对称DSL技术,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ADSL技术可以在同一对双较线上同时传输数据信号和传统的模拟话音信号。ADSL的技术特性及其方便易用性使得ADSL成为目前广泛使用的接入技术。首先,ADSL采用非对称传输有其特殊的意义。第一,目前很多DSL应用中,用户通常是从主干网络上大量获取数据,而发送出去的数据却相对少得多。例如用户在访问Internet和视频点播时,都要求高速获取大量数据,而发送的只是一些地址信息和简单的命令信息。第二,非对称传输可以大大减少近端串扰。另外,ADSL相对于其它DSL技术的另一项突破在于它可以在同一对双绞线中同时提供传统的话音业务,这样不仅便于用户使用,而且节省了另外铺设线路的成本。1998年10月,ITU组织正式给出了关于ADSL的推荐标准:G.992.1和G.992.2。G.992.1又称G.dmt。它规定了全速率的ADSL技术规范,最大下行传输速率为8Mbps,最大上行传输速率为896kbps。G.992.2又称G.lite。他规定了不用信号分离器的ADSL技术规范。这种ADSL系统省略了分离器,降低了设备安装的复杂性和成本,但同时也降低了信号速率,其最大下行速率为1.536Mbps,最大上行速率为512kbps。2.2.1G由于G.dmt方式的ADSL标准需安装语音分离器,且不同厂商间的设备难以实现互换。而G.lite方式省略了语音分离器。大大降低了芯片和安装成本。低速G.Lite的技术特点:成本降低,不需要分离器G.Lite仍采用抗干扰性好的DMT线路编码方式上行512K,下行1.5M,非对称速率传输距离增大,可达7KM由于带宽与市场化原因,国内G.Lite方式应用少。2.2.2ADSL调制解调技术在调制技术中,一般均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性能更佳的传输码制,以获得传输中的高速率和远距离。当前ADSL调制解调方法主要采用以下3种线路编码技术:QAM: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正交波幅调制技术)使两个信号调制成一个载波频率的过程。这两个信号的振幅调制频率相同但相位相90°。CAP:CarrierlessAmplitude/PhaseModulation(无载波幅度和相位调制)基于正交幅度调制(QAM),数据被调制到单一载波之上。CAP在数据信号在发送前被压缩,然后沿着电话线发送,在接收端重组由于CAP信号传输占用全部信道带宽,所以频域与时域都会对它造成影响。DMT在每个子信道内传送的比特率可以按信道内信号和噪声的大小自适应的变化,故DMT技术可以自动避免工作在干扰大的频段。CAP优点是处理简单,功耗低。现在绝大多数芯片制造商都采用DMT技术,CAP技术逐渐淡出市场。DMT:DiscreteMulti-Tone(离散多音频调制)数据被调制到多个载波之上,每个载波上的数据使用QAM进行调制。由于DMT抗干扰能力强及日常化原因,DMT方式为当前市场主流技术。2.2.3DMTDMT是当前ADSL使用最广泛的调制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将整个传输频带分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对应不同频率的载波,在不同的载波上分别进行QAM调制,不同信道上传输的信息容量(即每个载波调制的数据比特数)根据当前子信道的传输性能决定。DMT技术以4.3125kHz频宽为基本单位,把1MHz的频带分为256个子信道,而POTS业务在电话线上占用的频带大致为300Hz~4kHz,再加上隔离效果等因素,在DMT技术中把0~25kHz的频带都留给话音业务使用,也就是前面的6个子信道,实际用来作为数字业务传输的子信道为250个。DMT技术中的每个信道都采用QAM技术(除去前面用于话音业务的子信道),然后把每个子信道的输出波形再叠加(因为每个子信道的频率不一样)后输入到线路上;对端接收端再根据频率先分解成各子信道的输入波形,各子信道再采用QAM解调过程解出传送的比特数据。2.2.4DMT子载波导频信道负责一些控制信息的传输,类似E1中的TS0信道。DMT首先将有限的本地用户环路的模拟通道分割成大量相等的子信道,通常称为子载波。在保留的模拟信号范围的基带中,带宽通常大于1.1MHz。这1.1MHz的带宽被分成256个子信道0到255,也称为子载波,每个子载波占用4.3125KHz。低端的子载波,通常是第1号到第6号子信道用于传送4KHz的模拟话音。因为4.3125KHz的6倍是25.875KHz,所以将26KHz看作是ADSL业务的开始点。整个信道中有32个上行子载波,一般从第7号子载波开始,还有250个下行子载波。这给ADSL提供了非对称的带宽,而且只有采用回波抵消时才真正有250个下行子载波。一些子载波比较特殊,如第16号和64号子载波分别是为上下行导频预留的载波,用于系统同步信息,不用于传输数据。另外第256号子载波的频率也不用于数据传输。实际可用的子载波数目只能在ADSL系统初始化时通过实际信道分析得到。2.2.5ADSL系统初始化ADSL系统初始化的目的:是为了在ATU-C和ATU-R工作之前,测试实际信道的性能,协调两者之间的传输配置情况,如上下行带宽大小、子频带数目等,并交换各种参数,以便建立一个实际可用的通信链路。激活请求和激活请求和确认过程收发器训练信道分析参数交换ADSL系统的初始化过程:2.3ADSL2技术特点2.3.1ADSL2标准ADSL2是在ADSL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DSL2的标准(G.992.3)已经于2002年6月制定。ADSL2的频带划分基本同目前的ADSL(下行频带都是到1104KHz),由于ADSL2标准采用了增强的调制方式理论上其下行的最高速率可以达到12M,上行的最高速率可以达到1.2M左右。G.992.3的AnnexI、J中,增加了对全数字环路模式的支持,其中AnnexI适用于临路线对为POTS的情况,AnnexJ适用于临路线对为ISDN的情况。G.992.3的AnnexL就是所谓的长距离ADSL2。2.3.2ADSL2和ADSL技术比较ADSL2提供了更好的性能。由于ADSL2标准采用了增强的调制方式,可以更好地降低线路噪声对信号的影响,可以获得更高的线路编码增益,提高连接速率。ADSL2采用了可变的开销位,开销速率可以选择4—32Kbps,ADSL的开销速率固定为32Kbps。可以认为ADSL2比ADSL增加了50K的速度和200米的距离,相当于覆盖面积增加6%。2.3.3ADSL2新增特性-更低的功耗ADSL2提供了功率管理功能,用于降低运行功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降低发送功率,削减超过要求的噪声容限,在保证运行稳定的前提下降低无用的功率消耗。新增的低功耗模式L2mode,在没有用户数据传送的情况下,降低发送功率,只维持传送必要的管理消息以及同步信号(比如使用1bit星座)所必须的功耗,在有用户数据传输时又能快速恢复。L2mode的功耗只有正常运行时的30%左右。局端能看到的发送功率一般是下行发送功率,一般以dBm为单位。下行发送功率一般为8~20dBm,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上行发送功率是固定值,约13dBm。功率参数一般不能配置,由系统自动生成。2)ADSL2的CO、CPE都具备powercutback功能,范围为0~40dB,配合第1条,可以有效地降低正常运行时的发送功率(ADSL则只有CO才有,而且最大只有12dB)。2.3.4ADSL2新增特性—模块化结构ADSL2/ADSLplus将ADSL收发器按照功能分成多个子层:TPS-TC(传输协议相关的汇聚子层)PMS-TC(物理媒质相关的汇聚子层)PMD(物理媒质相关子层)MPS-TC(管理协议相关的汇聚子层,用于网管接口)将每一个子层封装起来并定义了各子层之间的消息,这样有助于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实现互通。2.4ADSL2+技术特点2.4.1ADSL2+标准ADSL2+为第二代全速率不对称数字用户线。2003年,ITU组织推出了ADSL的新标准G.992.5,也称作ADSL2+标准。该标准在兼容第一代ADSL标准的基础上,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更高的速率和更稳定的性能。ADSL2+由于其优越的技术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ADSL由于其高带宽,多业务支持,可运维等特性,已成为当前xDSL的主流技术。2.4.2ADSL2+主要特性—高速长距高速率-增加下行频带:根据ADSL2、ADSL2+频谱分布对比可以了解到,ADSL2+,由于使用更宽的频率(tone32~511),更多的子带(512个),因此支持24Mbps以上的下行速率。更长的传输距离。2.4.3ADSL2+的主要特性-更远的传输距离ADSL2/ADSLplus则支持距离不低于6.5kM的应用,速率192k/96kbpsADSL2支持1bit星座,ADSL支持的星座最小为2bit。ADSL2annexL使用新的频谱划分,超过4km的情况下tone128以上的子带关掉,提高128以下的发送功率,增大距离。可灵活配置的帧开销能够提供28kbps的带宽,在长距离下非常重要。由接收器决定的载波排序(toneordering)以及导频,能够改善因为ADSL导频信号信噪比过低而无法激活的情况,并且导频上承载2bit也能提供8kbps的额外带宽。2.4.4ADSL2+主要特性—速率绑定功能运营商经常需要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通过绑定多个电话线为一个应用,就可以为家庭用户和商业用户提供更高的速率。为了实现绑定功能,ADSL2标准支持ATM运营的IMA标准。通过IMA技术,ADSL2可以绑定2到多个铜线为一个ADSL连接,这种应用在下行速率提交上特别灵活。IMA在ADSL物理层和ATM层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子层。在发送端,IMA子层把一个ATM层来的ATM数据流分到多个ADSL物理层。在接收端其过程相反。为了绑定不同误码、不同时延以及不同情况下的应用,IMA子层详细定义了IMA帧,协议和管理功能。同时,IMA子层需要更新一些标准ADSL物理层功能,比如在接收端丢弃idle信元和误码等。2.4.5ADSL2+主要特性—更稳定的运行与良好的频谱兼容能力由接收器根据信道分析结果决定的载波排序,选择最好的tone作为导频,有利于ADSL连接稳定。在训练过程中关闭tone,接收端测试RFI(射频干扰信号)分布,很好的避开RFI,并减少对其他线对的串扰。良好的动态适应能力:增强的bitswap,无缝动态改变线路速率。接收机和发送端高达40dB的Powercutback功能减少了近端回音及串扰。接收端决定导频避免了线路桥接头或AM干扰导致无法激活。提供缩短的训练过程,能够很快从错误中恢复连接同步。2.4.6ADSL2+主要特性—SRAADSL2+可以通过“无缝速率适配技术(SeamlessRateAdaptive,SRA)”改善串扰问题,这项新技术被称为SRA。能够在不改变ADSL连接速率以及误码率的情况下改变ADSL连接速率。ADSL2+检测到其通道环境改变时,会适配其速率应用于新环境,这对用户是透明的。SRA用于ADSL2+系统的调制层和成帧层的解耦。解耦会使调制层改变发送速率参数却不改变成帧层的参数。成帧层参数的改变会导致丢失帧同步,造成误码使系统重启。2.4.7A增强的编码功能更低的功耗模块化结构高速长距速率绑定功能更稳定的运行与良好的频谱兼容能力无缝速率适配技术2.4.8总结现网中ADSL应用普遍,ADSL2只是做为一种技术上的过渡,商用很少。ADSL升级为ADSL2+正在进行中。标准\特性工作频率Hz上/下行速率bps传输距离KM步长Kb/sADSL26K~138K138K~1.1M896K/8196K532ADSL226K~138K138K~1.1M1.2M/12M5.24ADSL2+26K~138K138K~2.2M3M/25M6.54

第3章ADSL参数详解3.1ADSL工作模式3.1.1ADSLtransmissionmode—ADSL工作模式这个参数用来让用户选择用哪种标准激活ADSL线路,分别对应于ITU组织的标准:G992.1、G992.2、G992.3(G.dmt.bis)、G992.4、G.992.5(G.dmt.bisplus)和ANSI出的T1.413issue2。由于G.dmt(G.992.1、G.992.3、G.992.5)和T1.413下行速率最大都可以达到8Mbps以上,而G.lite下行速率最大只能到1.5Mbps,所以G.dmt和T1.413合称全速率模式。另外由于ITU专门定义了一个用于DSL的握手协议G994.1(G.hs)G.dmt和G.lite都用此握手协议,所以G.dmt和G.lite又合称为G.hs方式。3.1.2端口在训练中遵循的标准CO端支持的模式线路最终训练出的模式All(全兼容)根据CPE的支持情况,端口可以以G.dmt、G.dmt.bis、G.dmt.bisplus、G.lite、T1.413其中任何一种标准激活。FullRate(全速率)根据CPE的支持情况,端口可以以G.dmt、G.dmt.bis、G.dmt.bisplus、T1.413其中任何一种标准激活。G.lite根据CPE的支持情况,端口可以以G.lite标准激活。T1.413根据CPE的支持情况,端口只应该以T1.413标准激活。G.dmt根据CPE的支持情况,端口可以以G.dmt、G.dmt.bis、G.dmt.bisplus其中任何一种标准激活。G.hs根据CPE的支持情况,端口可以以G.dmt、G.dmt.bis、G.dmt.bisplus、G.lite其中任何一种标准激活。G992.1根据CPE的支持情况,端口只应该以G.dmt标准激活。G992.2根据CPE的支持情况,端口只应该以G.lite标准激活。G992.3根据CPE的支持情况,端口可以以G.dmt、G.dmt.bis其中任何一种标准激活。G992.4根据CPE的支持情况,端口只应该以G.lite标准激活。G992.5根据CPE的支持情况,端口只能以G.dmt.bisplus标准激活。3.2ADSL速率相关参数3.2.1Parametersforrate—速率设置Minimumtransmitrate:线路激活后该方向上必须要达到的最小激活速率。Maximumtransmitrate:线路激活后该方向上不能超过的最大激活速率。如果设置成固定速率方式,最大激活速率必须和最小激活速率一致。线路实际激活后的速率会在期望的最大、最小速率范围之间自适应,最后会以一个满足激活要求(误码率不大于10-7,噪声容限在目标噪声容限附近)的最好速率激活。在建立ADSL连接的过程中,如果线路条件比较好,计算出来的下行的速率大于所设置的最大速率,系统会将下行的速率限制在所设置的最大的速率上,但会增加下行的信噪比容限;如果线路的条件比较差,计算出来的下行最大速率不能满足所设置的下行最大速率的要求,系统会在保持下行目标信噪比容限的前提下,按照实际计算出来的下行速率建立连接。上行速率的配置方法与下行速率相同。3.2.2上行速率设置低影响下行速率【故障现象】上行速率设置较低引起下行速度也较低【处理措施】查看端口参数发现MA5100的ADSL板端口的上行速率64kbit/s,下行速率为960Kbit/s。将上行速率改为512Kbit/s后,上网速率正常。【故障分析】由于涉及收费问题,将上下行速率分不同档次,但在实际中若将上行速率设置太低,当低于128kbit/s(如为64kbit/s)会严重影响上网速度。【原因】一个ADSLModem所带的局域网用户数量较多或用户打开的网络应用很多的情况下,TCPSESSION数量很多,会造成许多TCP接收方同时发送“确认”造成上行拥塞、延时,导致发送方重发TCP报文段,使得实际使用下载速率也上不去,故建议上行速率最低不小于128kbit/s。3.2.3上/下行通道位交换Upstream/Downstreamchannelbitswap—上/下行通道位交换,位交换功能主要作用是在不用去激活线路的情况下即可在子信道的内部之间进行比特分布的调整或功率调整。在线路激活时每个子信道都是独立计算信噪比和承载比特,但在线路激活后线路的信噪比可能就会因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落到每个子信道上就是可能有的子信道的信噪比因此而变小,有的因此而变大,长时间维持可能就会导致线路的误码率提高,甚至不能满足要求而导线线路重新训练。比特交换的目的就是让这些信噪比下降到不能再维持承载那么多比特的子信道,转移一些它们的比特到那些信噪比比较高的子信道上去比特交换的目的就是让这些信噪比下降到不能再维持承载那么多比特的子信道,转移一些它们的比特到那些信噪比比较高的子信道上去,或者减小那些子信道上的发送功率,因为它们当前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发送功率,然后把多出来的发送功率加到这些子信道上去通过增加它们的发送功率来提高它们的信噪比,从而降低误码率(注意所有子信道的发送功率总和是有限制的),同时这个动态调整过程中线路不会重新训练。3.3ADSL稳定性相关参数3.3.1Trelliscoding—格栅编码格栅编码就是通过特殊的编码算法达到最好的编码效益,以提高线路的信噪比增益,实践证明,使用格栅编码,至少能提高线路3~6dB的信噪比增益,而用于差错控制的冗余码所占线路带宽的比例没有增加,具体表现就是在线路格栅编码开关打开之后,激活速率会较不打开的情况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ADSL协议(G.992.1),格栅编码功能是可选支持功能;对于ADSL2/ADSL2+协议(G.992.3/G.992.5),格栅编码功能是强制支持功能。3.3.2ChannelMode—通道模式通道方式有两种:交织通道和快速通道。fast:快速方式,纠错能力一般,但延迟较小,适用于那些对延迟敏感的业务;interleaved:交织方式可以解决突发噪声问题。纠错能力较强,随着深度越深,纠错能力越强,但相应的延迟就越大,这种方式适用于那些对可靠性要求较高但不太在意延迟的业务;Unitofinterleaveddelay-交织延迟单位DMT:直接以深度为单位,叫做交织深度interleaveddepthMS:直接以时间ms为单位,叫做交织延迟interleaveddelay3.3.3交织原理3.3.4交织深度设置不当引发的故障【故障现象】MA5100的ADSL用户(PPPoEoA)在ISN8850上实现认证上网,开通后用户反映经常掉线,但掉线后马上能够重新拨号实现上网。【处理措施】到用户端监测发现问题确实存在,且期间Modem并没有去激活;由于部分用户端组网是Modem+HUB+PC,怀疑HUB性能问题导致在有大的数据交换的时候,导致HUB阻塞,更换HUB后问题依然存在;怀疑ISN8850的CPU的占用率太高导致,察看cpu占用率仅为19%,排除这种可能性;在排除了上述最容易发现的可能性后,检查MA5100的数据配置,发现端口工作模式为交织,交织深度64,且在用户端监测过程中,发现PING包规律性的抖动,即每7-8个稳定PING包后就出现一个时延比较大的PING包。在PPPoEoA模式下,ISN8850会每隔40秒向客户端软件发送PPPECHO报文,检测PPP用户是否在线,如果重传3次(2分钟)后无任何响应,则ISN8850挂断用户,故怀疑由于交织深度过大,导致ISN8850向客户端拨号软件发送的PPPECHO报文丢失,致使用户被ISN8850挂断。于是,将端口参数的交织深度改为16,监测发现,问题现象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将交织深度改为8,经长时间监测,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故障原因】交织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