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6目录TOC\o"1-2"\h\z\u1前言 12编制依据 32.1项目基本情况 32.2评价依据 72.3环境保护目标 82.4评价因子 112.5评价工作等级 122.6评价范围 132.7评价标准 143工程分析 173.1现有工程概况 173.2“上大压小”关停小机组概况 253.3扩建工程概况 283.4扩建前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变化情况 503.5建设计划 514区域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524.1自然环境特征 524.2气象 544.3社会环境概况 554.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74.5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84.6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94.7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 604.8集中供热现状 614.9电力规划 625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35.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 635.2水环境影响评价 635.3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645.4灰场及运灰环境影响评价 656环境风险评价 676.1评价等级、范围 676.2风险识别 676.3渣油储罐围堰池火影响分析 706.4应急预案 706.5小结 727污染防治措施 747.1“现有工程”整改措施 747.2“上大压小”扩建工程污染防治措施 748总量控制 808.1扩建工程污染物预测排放量 808.2扩建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途径 808.3扩建工程投产后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变化分析 81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839.1环境致损因子 839.2环境效益 839.3社会效益 859.4经济效益 8510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8710.1环境管理机构设置 8710.2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 8711结论 921前言XXXXXXX电力集团油田热电厂(以下简称“油田热电厂”)始建于1989年,1993年全部竣工投产,现装备3×200MW双抽凝汽式机组,配3×670t/h褐煤锅炉,担负着为XXXXXXX、地方工业和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供电以及向XXXXX市东风、万宝住宅区和中林街住宅区居民采暖供热的任务。XXXXXXX电力集团龙凤热电厂(以下简称“龙凤热电厂”)始建于1961年,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中温中压燃油热电厂,1964年11月到1972年2月相继投产,2003年9月完成机组油改煤工程,2004年4月通过XXXXX省环保局验收,共装备6台汽轮发电机组(3×1.2MW+3×2.5MW),总装机容量111MW,8台锅炉(2×60t/h+4×120t/h+2×75t/h),锅炉总出力750t/h。根据《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7]2号)精神,及XXXXX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签订的责任书,按照XXXXX省、XXXXX市、XXXXX石油管理局等各方签订的《XXXXX省关停拆除小火电机组协议书》的要求,龙凤热电厂发电机组已列入“十一五”小火电机组关停范围。龙凤热电厂于2007年12月对6台发电机组实施了关停,对循环冷却水塔实施了爆破拆除,只保留锅炉作为工业供汽和居民采暖热源。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编制小火电机组关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7]490号)及《XXXXX省关停拆除小火电机组协议书》,XXXXXXX电力集团结合《XXXXX市主城区供热专项规划》和《XXXXX市主城区热电联产规划》,对龙凤热电厂小机组关停的同时实施“上大压小”项目建设,对XXXXXXX热电厂进行扩建,以下简称“扩建工程”。扩建工程装机方案为建设1台300MW双抽凝汽式亚临界汽轮发电机组,配1台1025t/h亚临界中间再热汽包锅炉。扩建工程投产后,将形成提供530万m2采暖供热能力和168t/h工业供汽能力,关停龙凤热电厂8台锅炉,并同时拆除供热区域内115台分散小锅炉。该项目初步计划在2010年投产。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现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简本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公众可以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向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提出意见建议。
2编制依据2.1项目基本情况2.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和建设地点项目名称:XXXXXXX热电厂“上大压小”扩建工程(1×300MW供热机组)建设单位:XXXXXXX电力集团建设性质:改扩建建设地点:拟选址于油田热电厂东南侧空闲场地,属XXXXX石油管理局工业用地;新建贮灰场位于电厂以南的龙凤区小西屯附近,贮灰场距电厂约7km。2.1.2项目规模及组成扩建工程建设1×300MW国产亚临界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配1×1025t/h褐煤锅炉,公用和辅助工程充分利用油田热电厂原有设施。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5500h,锅炉设备年利用小时数6244h。扩建工程项目组成见表2-表2-项目名称XXXXXXX热电厂“上大压小”扩建工程(1×300MW供热机组)建设单位XXXXXXX电力集团总投资(万元)193271规模项目台数及单机容量总容量现有工程发电机组(MW)3×200MW600锅炉(t/h)3×6702010扩建工程发电机组(MW)1×300300锅炉(t/h)1×10251025关停龙凤厂小机组发电机组(MW)3×12+3×25111锅炉(t/h)2×60+4×120+2×75750全厂发电机组(MW)3×200+1×300900锅炉(t/h)3×670+1×10253035主体工程1台300MW双抽凝汽式亚临界汽轮发电机组配1台1025t/h亚临界中间再热汽包褐煤锅炉。燃料运输和储存燃料采用神华宝日希勒矿及大雁煤矿的褐煤,采用铁路运输方式;利用原有输煤系统及贮煤场,仅将原有3×200MW机组主厂房煤斗间的C-7带式输送机延长至本期1×300MW机组主厂房煤斗间,并更换驱动装置和配备煤斗间配煤设备。供水系统以XXXXX水库来水作为锅炉补给水水源;以XXXXX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作为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及其它用水的供水水源,不增加生活用水量;平均用水热季为964m3/h,冷季为612m3/h;使用XXXXX水库水量为130×104m3/a,使用城市中水水量为360×104环保工程除尘系统锅炉配置了2台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99.65%,湿法脱硫除尘效率50%,综合除尘效率≥99.825%。脱硫系统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90%。低氮燃烧系统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同时预留脱除NOX的装置空间。废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含油废水除油后排入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含煤废水、煤场雨水利用现有含煤废水处理设施;新建脱硫废水处理站对扩建工程和现有机组脱硫改造后的脱硫废水进行处理;所有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除灰渣系统采用水力除灰渣系统,输灰管线全厂约9.5km。2用1备。贮灰场扩建工程与现有工程新选贮灰场位于电厂以南的龙凤区小西屯附近,贮灰场距电厂约7km;灰场场地地形平坦,属平原贮灰场;灰场采用分格蓄水运行方式,澄清后的灰水经灰水回收管路送至电厂重复利用;脱硫石膏运至贮灰场与灰渣分开堆放。接入系统扩建工程1×300MW机组升压后接入油田热电厂220kV母线,不新增220kV出线,远期预留1个220kV出线间隔,只新增一组起动/备用变压器。供热工程工业热负荷为原来龙凤热电厂供给XXXXX石化总厂炼油厂、XXXXX石油分站的中压蒸汽:冬季平均用汽量168t/h;夏季平均用汽量72t/h。扩建工程1×300MW机组完成后,取代龙凤热电厂供热机组,供热范围为龙凤区片凤阳路以南,万宝工业区滨洲铁路东侧,青龙山区片全部区域,总计536万m2。“以新带老”内容扩建工程同步对油田热电厂现有工程锅炉烟气增设脱硫装置,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90%;现有机组安装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扩建工程投产后现有灰场封场,全部机组将使用新建小西屯灰场。2.2评价依据2.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1998.11.2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1.1;《关于印发“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6]182号;《关于发布火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条件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39号;2.2《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急计基础[2000]126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禁止违规建设13.5万千瓦及以下火电机组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2]6号);《关于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的通知》,环发[2003]159号,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计基础[2003]36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能源[2004]864号;《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国[2007]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7]14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编制小火电机组关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的通知》,特急发改办能源[2007]490号;2.3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为龙凤区、萨尔图区、XXXXX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居民小区、学校、机关、医院等。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见表2-表2-环境类别保护目标简况相对厂址位置至厂边界距离(m)环境特征保护要求环境空气龙凤区辖5个街道、1个镇:龙凤街道、兴化村街道、卧里屯街道、东光街道、三永街道、龙凤镇;共有25个社区、8个村委会;总人口约23万。区政府位于厂址SE方向区政府距厂址约3400m城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萨尔图区辖9个街道:萨尔图街道、铁人街道、友谊街道、富强街道、拥军街道、会战街道、火炬街道、东风街道、东安街道;共有51个社区;总人口约31万人。区政府位于厂址N方向区政府距厂址约3500m城市建成区开发区辖1个街道:黎明街道;下设4个居委会;辖区人口约10万。开发区管委会位于厂址NE方向管委会距厂址约4800m城市建成区地表水环境北二十里泡湿地、滞洪区。卧龙路以东区域为省级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厂址SE方向,位于灰场E方向距厂址约6500m;距灰场约100m。湿地、滞洪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地下水环境灰场及周围1km地下水《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3\*ROMANIII类标准2.4评价因子(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SO2、NO2、PM10、TSP;环境空气预测因子:SO2、NO2、PM10;灰场和煤场的评价因子:TSP。(2)水环境地表水现状评价因子:pH、DO、SS、CODMn、CODcr、BOD、总磷、氨氮、总氮、挥发酚、硫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价铬、铅、砷、镉。地下水现状评价因子: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氟化物、铁、锰、铜、锌、汞、砷。(3)声环境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因子为连续等效A声级。2.5评价工作等级(1)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机组大气污染物等标排放量计算结果见表2-5-1。表2-5-1项目SO2NOx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0.50.24排放量(t/h)0.1120.478等标排放量Pi(m3/h)2.24×1081.99×109扩建工程处于大中城市的城区,属复杂地形,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2)地表水扩建工程供水水源为XXXXX水库和XXXXX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的中水,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地表水环境影响重点分析扩建工程正常生产废水零排放的可行性。(3)声环境本项目为改扩建的大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前后声级明显增多[3-5dB(A)],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4)陆地生态环境扩建工程厂址属XXXXX石油管理局工业用地,新建小西屯贮灰场占地面积32公顷。项目建设占地生物量减少50%,但是影响范围20km2,不属于敏感地区,陆域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5)环境风险扩建工程锅炉点火助燃用燃料为渣油,来油采用管道输送方式,渣油储油罐与老厂共用,容量为2×1000m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中未列渣油,渣油闪点≥60℃,不属于重大危险源2.6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以扩建工程烟囱为中心,东西、南北向各14km的矩形区域,共196km2范围。无组织排放粉尘评价范围:煤场边界外500m,灰场边界外(2)水环境扩建工程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范围为北二十里泡。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灰场边界外1km范围内。(3)声环境厂界噪声评价范围为厂界外1m;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厂界外200m;脱硫石膏运输路线两侧200m范围。(4)陆地生态环境厂区和灰场及周围1km范围。(5)环境风险以渣油储油罐为中心周边3km范围。2.7评价标准2.(1)环境空气根据《XXXXX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扩建工程评价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2)水环境北二十里泡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灰场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3)声环境厂址处于XXXXX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龙凤炼厂区块,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位于此区块中的电厂东南侧的冠庆小区执行2类标准;脱硫石膏至贮灰场运输沿线的环境敏感点执行2类标准;铁路专用线两侧35m区域执行4类标准。2.(1)大气污染物油田热电厂现有工程机组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第1时段燃煤锅炉标准;待关停的龙凤热电厂机组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第2时段燃煤锅炉标准;扩建工程机组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第3时段燃煤锅炉标准;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2)废水目前油田热电厂废水经处理后全部用于水力除灰系统,不外排废水;扩建工程投产后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3)噪声a.施工期场界噪声标准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b.运营期厂界噪声标准油田热电厂东北侧为运煤铁路专用线,铁路专用线两侧35m内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4类标准,东北侧厂界处于此区域内,因此东北侧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Ⅳ类标准,其余厂界执行Ⅲ类标准。c.铁路专用线噪声标准限值铁路专用线两侧30m处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4)固体废物贮灰场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Ⅱ类场标准。
3工程分析3.1现有工程概况3.1.1地理位置油田热电厂始建于1989年,1993年全部竣工投产。厂址位于XXXXX省XXXXX市龙凤区西北部,位于XXXXX市主城区,交通便利,距XXXXX市中心约7km,距XXXXX火车站约9km,距龙凤火车站约2km。地理坐标为东经125˚04'13'',北纬46˚33'16''。3.1.2厂区占地及总平布置现有工程总占地面积49.85公顷,厂区由西南向东北三列式的布置格局,即配电装置、主厂房、贮煤场,各工艺系统按功能要求分区布置,以主厂房为中心,化学水区、制氢站、冷却塔区、生活污水处理区等均布置在厂区西北侧(主厂房固定端);材料、检修、油区布置在煤场和主厂房间;生产办公楼布置在主厂房西北侧,并用天桥相连;行政办公楼和职工食堂分别布置在生产办公楼西南侧并与厂区主入口紧邻;贮煤场、厂内铁路布置在厂区东北侧。3.1.3灰场概况油田热电厂现有工程(以下简称“现有工程”)采用灰渣混排的水力除灰渣系统,贮灰场位于油田热电厂东偏南方向约4km处,为平原型灰渣库,占地面积3.12km2,总容积678.9×104m3,有效库容611.0×104m3,采用分格蓄水运行方式,分为4个贮灰池。灰渣经管道输送至贮灰场,澄清后的灰水经回水管路送至电厂重复使用。现有贮灰场已经位于XXXXX市城市建成区内,根据当地环保要求,现有灰场不再继续使用。扩建工程完工后现有贮灰场将进行封场处理。3.1.4主要设备和环保设施概况现有工程装备3×200MW双抽凝汽式机组,配3台670t/h褐煤锅炉,总装机容量600MW,锅炉总蒸发量2010t/h。现有工程主要设备和环保设施概况见表3-1-1表3-1-1项目单位现有机组出力投产时间出力MW3×200时间分别于1991、1992、1993年投产锅炉种类煤粉炉(褐煤锅炉)蒸发量t/h3×670汽机种类双抽凝汽式出力MW3×200发电机组容量MW3×200烟气治理措施除尘装置种类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效率%98.5烟囱型式单筒高度m210出口内径m7冷却水方式带冷却塔的二次循环冷却系统排水方式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水力除灰渣系统,灰水经沉淀后返回厂区循环使用,不外排。灰渣处置方式产生量万t/a48.4处置方式部分粉煤灰用密闭罐车从干灰库装车外运综合利用;其余通过水力除灰渣系统送至贮灰场,晾晒后外运综合利用。3.1.5燃料情况3.1.5.1煤源及煤质现有工程2006年燃煤消耗量约280×104t,主要为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褐煤。现有工程燃煤量情况见表3-1-2表3-1-3现有工程燃煤量机组燃料来源耗煤量t/ht/d104t/a3×200MW神华宝日希勒矿褐煤3×152.83=458.59170290×104注:锅炉日运行小时数按20h;年运行小时数按6500h。3.1.5.2燃料运输和储存燃煤采用铁路运输方式,由矿区经滨洲铁路线运至龙风站交接场,再经电厂铁路专用线到达电厂进入卸煤系统,总运距约1100km。铁路专用线接轨点距厂内铁路咽喉区其第一付道岔岔心约0.6km。厂外专用线直线部分1km,厂内铁路现有重车线、空车线、卸煤沟线、机车行走线、机车库线,铁路总长度约10.5km。3.1.6水源及供排水3.1.6.1水源及用水量现有工程机组的补给水源为XXXXX水库。XXXXX水库位于萨尔图区区政府北20km处,距油田热电厂28km,于1976年建成,水域面积60km2,库容1.3亿m3,供水能力20万m3/d,主要供采油一厂、三厂、六厂和油田热电厂及东风新村生产、生活、农业灌溉用水。现有工程生活用水来自市政污水管网。现有工程新鲜水总用水量为热季2494(冷季为2042)m3/h,生活用水为110m3/h。现有工程耗水指标见表3-1-表3-1-4装机容量(MW)工业耗水(t/h)生活耗水(t/h)补水合计(t/h)装机水耗(t/s·GW)重复利用率(%)3×200249411026041.298.42%3.1.6.2给水系统补给水由XXXXX水库经两根DN1000~DN700输水钢管送至位于油田热电厂西北侧的补给水预处理站,预处理站处理能力为3000m33.1.6.3排水系统油田热电厂现有工程是雨污分流系统,雨水排入赵家屯南泡,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水力除灰渣系统,不对外排水。3.1.7现有工程环保概况3.1.7.1废气(1)锅炉烟气现有工程3×200MW机组锅炉烟气采用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处理,除尘效率为98.5%,三炉共用一座210m、出口内径7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根据XXXXXXX电力集团油田热电厂2006年环境统计报表,现有工程锅炉烟气中烟尘、SO2、NOx的排放浓度均符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第Ⅰ时段排放标准要求,满足达标排放。3.1.7.2废水油田热电厂现有废水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含煤废水及生活污水。厂内设有中和池、废水处理站、含油污水处理站、输煤系统冲洗水沉淀池、煤场雨水沉淀池等处理设施。电厂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水力除灰系统,不外排。3.1.7.3噪声根据电力集团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记录,现有工程厂界噪声值范围见表3-1-5表3-1-5项目监测值标准限值达标情况厂界昼间噪声60.25~62.465达标厂界夜间噪声48.21~51.6455达标由监测记录结果可见,现有工程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厂界噪声限值的要求。3.1.7.4固体废物现有工程采用灰渣混排的水力除灰渣系统。电厂至贮灰场管线总长10km,高差6m,除灰管路采用Ф478×11钢管,钢管内衬铸石,两根除灰管一用一备。灰场采用分格蓄水运行方式。灰场内的澄清水通过灰水回收泵升压后,经钢筋混凝土管灰水回收管路送至电厂供除灰重复利用。2006年现有工程产生灰渣量约48.4万t,目前新产生的灰渣能够100%综合利用。3.1.8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1)污染物排放总量根据XXXXX市环境保护局下发的《关于核定“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削减计划指标的通知》,XXXXXXX热电厂“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见表3-1-6表3-1-6XXXXXXX企业主要控制指标/tXXXXXXX热电厂二氧化硫烟尘2005年2006年2010年2005年2006年2010年17863148231275013539108164000根据核算结果,2006年现有工程SO2排放量为14306.5t/a,烟尘排放量为2730t/a,能够满足上表中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到2010年如果仍维持现有污染物排放水平,烟尘能够满足控制计划,但SO2排放量将不能满足控制计划,因此须采取措施对SO2排放进行削减。(2)灰场现有工程水灰场始建于1989年,目前已经位于XXXXX市主城区建成区内,灰场的存在和运行已经对周围的城市景观、环境质量造成了影响,制约了城市发展;同时灰场采用蓄水方式运行,建设时未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根据对灰场区域地下水的监测结果,灰场的运行已经对周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现有工程灰场需要搬迁。(3)在线监测装置根据《XXXXX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XXXXX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庆环发[2007]28号)的规定,“单台出力在65t/h(45.5MW)以上的火力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厂、设有单台容量≥14MW(20t/h)锅炉、设有炉窑且SO2产生量大于100吨/年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安装总量控制监测设备,XXXXXXX热电厂属于上述排污单位,目前尚未按照要求安装控制监测设备。3.1.9“以新带老”措施(1)现有工程机组脱硫现有工程改造拟采取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脱硫效率为90%,除尘效率50%。建设2套烟气脱硫装置(三台炉对应两座吸收塔),每座吸收塔处理烟气的能力为一台半200MW机组100%的烟气量。石灰石浆液制备和脱硫副产物处置与扩建工程1×300MW机组的烟气脱硫系统合并,其系统设置在扩建工程的脱硫岛内。(2)贮灰场改造结合扩建工程的实施,对现有工程贮灰场进行搬迁,将现存的灰渣全部进行综合利用后将实行封场,现有工程和扩建工程产生的灰渣立足全部综合利用,在冬季或综合利用不畅时,灰渣暂时存放到新建的小西屯贮灰场。(3)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现有工程将按照《固定污染源烟气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XXXXX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XXXXX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庆环发[2007]28号)的规定,在现有工程脱硫改造的同时安装烟气连续监测系统。3.2“上大压小”关停小机组概况3.2.1龙凤热电厂位于XXXXX市龙凤区北端,厂址西北1.5km处为油田热电厂,西南紧邻赵家屯南泡,东南与XXXXX石化总厂炼油厂毗连。龙凤热电厂厂区总占地面积20公顷,厂址南、北侧和厂前300m范围内为热电厂家属住宅区,家属区占地约6.6公顷。龙凤热电厂临时渣场位于厂区南侧,占地面积1.5公顷,储渣量约1500m33.2.2龙凤热电厂主要设备和环保设施概况见表3-2-1。表3-2-1龙凤热电厂主要设备和环保设施概况表项目单位现有机组出力及投产时间出力MW3×12+3×25时间1964~1972年相继投产,2003年完成油改煤改造锅炉种类旋风炉(燃煤),燃气炉蒸发量t/h2×60(燃煤)+4×120(燃煤)+2×75(燃气)汽机种类抽汽凝汽式出力MW3×12+3×25发电机组容量MW3×12+3×25烟气治理设备烟气脱硫装置种类掺烧石灰石脱除效率%70烟气除尘装置种类三电场静电除尘器效率%99.5烟囱型式混凝土、单筒高度m120出口内径m4冷却水方式二次循环冷却排水方式废水种类酸碱废水、锅炉排污水、冷却系统循环排污水、生活污水处理方式酸碱废水经中和处理后,与其他废水排入赵家屯南泡排放量104t/a55.4灰渣处置方式种类灰、渣分除的机械干除灰、水力机械除渣,汽车外运。灰渣全部综合利用。3.2.33.2.3采取炉内燃烧煤、石灰石混合燃料的方式降低SO2排放;每台锅炉配置1台三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99.5%~99.8%;处理后的烟气经120m高、出口内径4m的烟囱排放。根据龙凤热电厂油改煤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黑环监字[2004]03号),龙凤热电厂锅炉烟气中烟尘、SO2、NOx的排放浓度均符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第Ⅱ时段标准要求,能够达标排放。3.2.3龙凤热电厂目前为雨污合流系统,废水主要包括化学酸碱废水、锅炉排污水、主厂房地面冲洗水、冷却系统循环排污水、生活污水等。根据2004年验收监测报告,废水排放量为138.4t/h,约55.4万t/a,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5、NH3-N、石油类、动植物油等。龙凤热电厂在监测的废水污染物项目中排放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二级标准,能够达标排放。3.2.3龙凤热电厂昼间厂界噪声在44.3~63.3dB(A)之间,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标准65dB(A)的要求;夜间噪声有一个监测点超标,超标范围为1.3~6.3dB(A),其它各点在40.8~54.7dB(A)之间,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标准55dB(A)的要求。厂界噪声夜间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受冷却塔噪声影响。3.2.3龙凤热电厂2006年产生3万吨粉煤灰,和3.5万吨渣。根据龙凤热电厂与XXXXX市龙凤区顺昌灰渣加工厂签署的粉煤灰、灰渣销售协议,龙凤热电厂的粉煤灰及渣全部销售给顺昌灰渣加工厂进行综合利用。顺昌粉煤灰加工厂始建于2004年,现有生产工人32名。其粉煤灰综合利用途径主要有生产助膜剂、水泥添加料、砌块添加以及用于修建道路的基础层。3.3扩建工程概况3.3.1厂址概要扩建工程在原有厂区由西北向东南扩建,扩建场地地形平坦开阔,自然地面标高在149.10m左右,属XXXXX石油管理局工业用地,场地内现有一些施工临时建筑,地面上没有永久建构筑物。厂区附近末调查到大洪水,不受外来洪水威胁;厂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质条件稳定;厂址及其周围无文物风景区和自然保护禁区,无名胜古迹,不压覆固体矿产资源;对XXXXX市新建机场和XXXXX军分区军事设施无影响。3.3.2厂区占地及总平布置根据场地大小及厂区布置需要,将原材料库拆除,扩建工程厂区总平面布置仍采用三列式布置,新建主厂房与现有工程主厂房脱开30m,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布置。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主厂房、脱硫装置、除灰设施、贮煤场及卸煤设施(现有工程)。主厂房至烟囱距离为186.5m,汽机房纵向长为73.2m,在主厂房前增设一偏屋,布置供热首站,便于集中管理。冷却塔布置于220KV屋外开关场东南侧,采用二次循环供水系统。扩建工程新建220KV屋外配电装置紧邻原开关场东侧布置,南北方向与原有开关场相错73m。其它附属建筑如食堂、浴池、车库等均与前期共用。3.3.3灰场概况由于现有贮灰场已经处于XXXXX市城市建成区内,根据当地政府和环保要求需要进行搬迁,结合现有灰场搬迁和扩建工程建设,新建小西屯贮灰场。小西屯贮灰场位于电厂南侧龙凤区小西屯附近,贮灰场距电厂约7.6km,贮灰场地貌单元上属于松嫩冲积平原,拟建贮灰场范围内地域平坦宽阔,地形起伏不大,由北向南倾斜,高程为145.32m~147.27m,高差约为1.95m,现状土地类型为荒地。现有工程2×300MW和扩建工程1×300MW机组共同规划贮灰场占地面积32hm23.3.4生产工艺和主要设备扩建工程主要设备和环保设施情况见表3-3-1表3-3-1项目概况机组锅炉型式亚临界、中间再热、自然循环煤粉锅炉(褐煤)最大连续蒸发量(t/h)1025汽轮机型式单轴、双缸、双排汽、双抽供热抽汽式汽轮机纯凝工况额定功率(MW)300发电机发电机冷却方式水氢冷额定功率(MW)300冷却水方式带冷却塔二次循环冷却烟气治理脱硫系统方式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效果≥90%NOx控制方式低氮燃烧器效果NOX排放浓度≤400mg/Nm3除尘系统种类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湿法脱硫系统效果除尘效率≥99.825%烟囱种类防腐型单筒式钢筋混凝土烟囱高度(m)210出口内径(m)8排水处理方式工业废水处理方式利用原有的废水处理系统,新建脱硫废水处理站一座排放去向回用于除灰系统、输煤系统冲洗水补充水、电厂杂用水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利用原有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排放去向用于厂区绿化、浇洒道路或除灰系统用水输煤冲洗水处理方式利用现有含煤废水处理系统排放去向作为输煤冲洗水补充水煤场雨水处理方式利用现有煤场雨水沉淀池沉淀,进入含煤废水处理系统排放去向回用于输煤冲洗水补充水脱硫废水处理方式新建脱硫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排放去向用于除灰渣系统固废处置灰渣处置除灰渣方式厂内灰渣分除,渣采用捞渣机方式,飞灰采用干灰气力输送至灰库贮存的方式;外部采用水力除灰渣方式,进入灰渣浆前池的灰、渣浆由灰渣泵经灰渣输送管道送往灰场,灰渣分排,灰水回收循环使用。产生量(万t/a)19.66(设计煤种)灰渣综合利用100%综合利用,冬季或综合利用不畅时送至贮灰场脱硫石膏处置产生量(万t/a)1.67处置方式100%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送至贮灰场分格贮存3.3.4.3化学水处理系统(1)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现有工程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流程为:XXXXX水库来水→活性炭过滤器→双室阳浮床→除碳器→双室阴浮床→混床。现有补给水处理系统现有酸贮存罐50m3共12台,碱贮存罐50m3共4台,除盐水箱2×(2)热网补充水处理系统现有工程软化水处理系统处理工艺为:XXXXX水库来水→顺流再生弱酸阳床→除炭器→循环冷却塔补水/热网补水。现有工程软化水处理系统用于循环水补充水和热网补水,正常出力为1260t/h。现状冬季实际补水量为700~900t/h,夏季补水量为1100t/h。扩建工程冬季热网平均补水量为50t/h,夏季无需补水,现有软化水处理系统能够满足现有工程(3×200MW)和扩建工程(1×300MW)的用水要求,软化水处理系统不扩建。(3)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扩建工程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采用体外再生高速混床系统,设3台50%高速混床。体外再生装置所用酸碱,单独贮存在贮罐内,酸碱贮罐各设一台。酸、碱计量采用计量泵,设备包括:一台酸计量箱、一台碱计量箱、一台电热水器及酸、碱计量泵各两个。再生废液排到中和池再通过泵打到循环水系统。3.3.4.4燃料输送现有工程厂内配套卸煤系统综合卸煤能力为2400t/h;堆/取能力为1200t/h;带式输送机带宽为B=1400mm、带速为2.5m/s、额定出力为1400t/h;筛碎贮仓楼以下部分的带式输送机带宽为B=1200mm、带速为2.5m/s、额定出力为1100t/h;筛碎煤系统出力分别为1000t/h、500t/h。以上配套工程可同时扩建工程1×300MW机组供煤,不再扩建输煤系统,仅将原有3×200MW机组主厂房煤斗间的C-7带式输送机延长至本期1×300MW机组主厂房煤斗间,并更换驱动装置和配备煤斗间配煤设备就可以满足扩建工程的输煤要求。由于扩建工程的建设而增加的厂外铁路燃煤运输量已取得铁路部门的复函。3.3.4.5脱硫系统扩建工程配套建设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FGD),脱硫效率不低于90%。锅炉烟气从烟道引出,进入FGD装置,经增压风机升压后进入吸收塔,烟气自下而上上升,被吸收塔中已雾化的石灰石浆液反复洗涤,烟气中的SO2与石灰石浆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汇于吸收塔下部的循环氧化浆池,由氧化风机向循环氧化浆池送入空气,使亚硫酸钙氧化为硫酸钙(石膏),再用泵将石膏浆液排出送入脱水系统处理。脱硫后的低温烟气利用处理前的热烟气经烟气加热器(GGH)升温至80℃左右后,由脱硫塔排回烟道,通过烟囱排放。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由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SO2吸收氧化系统、烟气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组成。3.3.4.6除灰渣系统(1)除渣系统锅炉排渣拟采用螺旋捞渣机。炉膛落下的高温炉渣由水冷却,然后由螺旋捞渣机捞出经碎渣机破碎到粒径小于25mm后落入渣浆池,捞渣机溢流水通过渣浆泵输送到厂区内的灰渣浆前池,(2)除灰系统锅炉配置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6%。除灰系统采用正压气力输送方式,飞灰由灰管集中输送至厂区内的灰库。扩建工程共设二座灰库,每座灰库有效容积860m3每座灰库下设四个排灰口,其中一个排灰口下设加湿搅拌机,用于调制湿灰装车外运;另一个排灰口下设干灰卸料器,供干灰综合利用;另外两个排口采用水力喷射制浆装置将灰浆用管道输送至灰渣浆前池。(3)灰渣输送系统本期外部水力输送系统采用一座灰渣泵房,进入灰渣浆前池的灰、渣浆由灰渣泵经灰渣输送管道送往灰场。灰渣泵的容量是按照灰渣全部水力输送考虑。共设4台灰渣泵,2台运行,2台备用。灰渣输送管道设二根DN300焊接钢管,一根运行,一根备用。3.3.4.7制氢站现有工程安装有2×DQ10Nm3/h制氢装置,12×1.0MPa的贮氢罐,可满足3×200MW+1×300MW机组的用氢要求,扩建工程不再单独设置制氢站。3.3.4.8燃烧系统选用风扇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干燥剂成分按热风+冷炉烟+高温炉烟三介质考虑。每台炉设计选用6台风扇磨煤机,其中5台运行,1台备用。每台锅炉配有2台送风机,2台吸风机,2台冷炉烟风机;每台磨煤机配有1个原煤斗,每个原煤斗的有效容积约为550m3,总储煤量可以满足锅炉BMCR工况连续运行8h。每台磨煤机配有1台煤粉分离器;烟囱出口内径8m,高210m3.3.4.9冷却塔扩建工程采用一座4000m2自然通风冷却塔,采用高度为1.25m的塑料双斜波淋水填料,塔高105m,布置于220KV屋外开关场东南侧,采用二次循环供水系统。冷却塔采用单竖井配水,竖井位于冷却塔的中心,一条钢筋混凝土压力进水沟从冷却塔外穿过池壁,直接进入中央竖井;中央竖井与呈十字型布置的4条压力配水槽相连,配水槽再连接塑料配水管,形成全塔的配水系统;3.3.5燃煤消耗及来源扩建工程采用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矿煤作为设计煤种,采用大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煤作为校核煤种。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已同意每年向油田热电厂供应燃煤180万吨。扩建工程燃煤量详见表3-3-2。表3-3-2项目单位设计煤种(宝日希勒矿)校核煤种(大雁矿)小时耗煤量t/h218.3214.6日耗煤量t/d48034721年耗煤量万t/a136.31134.0注:锅炉运行小时数按每天22h计算,按每年6244h计算。(2)煤质扩建工程燃煤煤质分析见表3-3-3表3-3-3项目符号单位设计煤质(宝日希勒矿)校核煤质(大雁矿)元素分析收到基碳分Car%41.8440.23收到基氢分Har%2.692.60收到基氧分Oar%9.819.44收到基氮分Nar%1.051.017收到基硫分Sar%0.270.29工业分析空气干燥基水份Mad%16.8018.16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43.4743.65灰分Aar%14.2314.62全水分Mt.ar%30.1031.80低位发热量QnetarMJ/kg13.3413.57灰熔融性变形温度DT℃11501100软化温度ST℃12201150半球温度HT℃12301200流动温度FT℃126012503.3.6石灰石耗量扩建工程脱硫吸收剂石灰石由XXXXX省阿城市永峰石材有限公司提供,建设单位已与供应商签定石灰石供应意向协议,以保证满足脱硫系统的需用量。阿城市永峰石材有限公司距油田热电厂200km,采用铁路运输,每年可保证提供8万吨氧化钙(CaO)含量54.66%,粒度小于20mm的石灰石块。石灰石成分见表3-3-4,扩建工程石灰石消耗量见表3-3-5表3-3-4检验项目单位数值二氧化硅%0.77三氧化二铝%0.30氧化镁%0.47氧化钙%54.66三氧化硫%0.21表3-3-5项目单位设计煤种校核煤种石灰石用量t/h1.982.19t/d39.643.8t/a12363.1213674.36注:锅炉运行时间按每天20h,每年6244h计算。3.3.7水源及供排水3.3.7.1水源扩建工程水源为XXXXX水库中引水厂来水和XXXXX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一级排水。锅炉补水由XXXXX水库水源供给,循环水系统补充水和其它工业用水采用XXXXX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经深度处理后的中水,生活用水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1)城市中水XXXXX东城区污水处理厂位于北二十里泡北侧,占地6.1公顷,目前正在扩建,扩建后占地10.2公顷,主要担负着XXXXX市东城区生活污水的处理。东城区污水处理厂于2001年目前东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5.0×104m3/d,可供给油田热电厂的中水量为2×104m3/d。东城区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进行扩建,处理工艺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其处理流程为:污水→预处理间→调节池及提升泵→反应沉淀池→级曝气生物滤池→二级生物滤池→接触池→回用/排放,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A标准。该扩建工程预计2008年7月投运,扩建完成后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15.0×104m3/d,可供中水总量为7×104m3/d。扩建工程中水最大用水量为20112m3/d,中水供水能力能够满足需求(2)XXXXX水库XXXXX水库来水还作为城市中水水源的备用水源。3.3.7.2用水量及水平衡扩建工程建设的同时对现有工程用排水情况进行进一步优化,根据各系统对水质的要求,做到一水多用,能回收的水尽量回收利用,提高水的复用率。各系统排水分别经过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对外排放。扩建工程用水量见表3-3-6、表3-3-7表3-3-6扩建工程热季平均工况补给水量单位:m3序号项目用水量回收量耗水量备注1冷却塔蒸发损失4880488使用城市中水2冷却塔风吹损失18018使用城市中水3循环水系统排污3003000回收供水力除灰4水力除灰用水3000300部分回收水回至一期除조供水泵房5锅炉连排水08-8经降温池回收至循环水系统6锅炉排污降温池60600使用城市中水,回收补入循环水系统7循环水处理系统用水40400回收补入循环水系统8小计12064087989不可预见水量4004010中水总用量1266428838城市中水11湿式除尘器用水404使用一期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2喷水除尘用水404使用一期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3输煤冲洗补充水202使用一期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5脱硫系统用水751065使用一期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6脱硫系统冷却水20200使用一期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7小计1053075一期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8锅炉补给水处理用水15034116使用一期水预处理站水19热网补水000使用一期水预处理站水20其它杂用水303使用一期水预处理站水21小计1533411922不可预见水量60623XXXXX水库水总用量15934125XXXXX水库水24生活用水101接自一期生活给水管网25总3-3-7扩建工程冬季平均工况补给水量单位:m3序号项目用水量回收量耗水量备注1冷却塔蒸发损失1890189使用城市中水2冷却塔风吹损失707使用城市中水3循环水系统排污1201200回收供水力除灰4水力除灰用水3000300部分回收水回至一期除灰供水泵房5锅炉连排水08-8经降温池回收至循环水系统回收一期工业水0180-1806锅炉排污降温池60600使用城市中水,回收补入循环水系统7循环水处理系统用水40400回收补入循环水系统8小计7164083089不可预见水量1601610中水总用量732408324城市中水11湿式除尘器用水404使用一期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2喷水除尘用水404使用一期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3输煤冲洗补充水202使用一期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5脱硫系统用水751065使用一期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6脱硫系统冷却水20200使用一期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7小计1053075一期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8锅炉补给水处理用水26954215使用一期水预处理站水19热网补水55055使用一期水预处理站水20其它杂用水303使用一期水预处理站水21小计3275427322不可预见水量1401423XXXXX水库水总用量34154287XXXXX水库水24生活用水101接自一期生活给水管网25总计1179492687按锅炉年利用小时数为6244小时计,热季、冷季各按6个月折算,XXXXX水库水热、冷季用水量分别为126m3/h及288m3/h,年用水量约为129.3×104m3,城市中水热、冷季用水量分别为838m3/h及324m3/h,年用水量为362.8×1043.3.7.2排水系统扩建工程排水系统仍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别为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由于扩建面积增加不大,均利用已建的废水处理构筑物,分别排入原系统,仅各管网适当延伸。脱硫废水中含有比较高的SS、COD、盐类及Cl-,与电厂的其他排水水质存在较大差异。扩建工程新建脱硫废水处理站一座,承担全厂(3×200MW+1×300MW机组)脱硫废水的处理任务。脱硫废水经中和、氧化、絮凝、沉淀等工艺处理达标后回用于除渣系统补水。3.3.8供热3.3.8.1机组热负荷(1)采暖热负荷扩建工程1×300MW机组完成后,取代龙凤热电厂供热机组,供热范围为龙凤区片凤阳路以南,万宝工业区滨洲铁路东侧,青龙山区片全部区域,总计536万m2。(2)工业热负荷目前油田热电厂供热区域内无工业热负荷。扩建工程建成后将承担目前龙凤热电厂供中国石油XXXXX石化公司炼油厂、XXXXX石油分站的中压蒸汽,参数为1.0MPa,300℃。2006年龙凤热电厂所带的工业热负荷冬季最大用汽量176t/h,平均供汽量168t/h,夏季平均用汽量72t/h,。扩建工程总热效率为61.1%,采暖期热电比为139%,热经济指标符合国家计委、经贸委、环保总局、建设部联合颁布的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第七条第一款“供热式汽轮发电机的蒸汽流既发电又供热的常规热电联产,应符合总热效率年平均大于45%”和第2.3款“单机容量在200MW及以上抽汽凝汽两用供热机组,采暖期热电比应大于50%”的要求。综上所述,扩建工程1×300MW机组供热负荷是落实的,扩建工程的建设对保障XXXXX市主城区采暖供热和工业供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3.93.3.9.1废气扩建工程为控制烟气污染物的排放,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包括:(1)采用除尘效率99.65%的双室四电场高效静电收尘器,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100mg/Nm3,再经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后,排气筒烟尘排放浓度50mg/Nm3;(2)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环评脱硫效率90%;(3)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机组预留脱硝空间,氮氧化物排放浓度400mg/Nm3;(4)采用210m高、单个烟囱出口内径为7.5m扩建工程机组废气排放情况见表3-3表3-3项目单位设计煤种(宝矿)校核煤种(大雁矿)烟囱型式防腐型单筒式钢筋混凝土烟囱高度m210出口内径m7.5烟气排放状况烟气量m3/s331.1313.3烟气温度℃70排烟速度m/s9.48.9烟气量×104744284.8704323.2SO2排放浓度mg/m388.199.4排放量t/h0.1050.112烟尘排放浓度mg/m341.544.3排放量t/h0.0490.05NOX排放浓度mg/m3400400排放量t/h0.4770.451注:锅炉年运行小时数按6244h计。3.3.9.2废水扩建工程排水主要有: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含煤废水、煤场雨水、脱硫系统排水等,这些废水经分别处理达标后,根据厂内各生产系统和设施对水质的要求进行重复利用。扩建工程废水产生量、主要污染因子、防治措施以及去向见表3-3-9表3-3-9类别产生方式产生量主要污染因子防治措施去向循环水排污连续300(120)t/h盐份不处理回用于水力除灰系统脱硫废水连续20t/hSS、COD、盐类脱硫废水处理站回用于水力除灰系统化学处理排水间歇26(46)t/hpH中和、过滤回用于水力除灰系统生活污水间歇1t/hCOD、BOD5、SS现有污水站统一回用锅炉酸洗废水2~3年一次4000t/次COD、pH、SS等有机酸回收,冲洗水集中处理中和后回用扩建工程新建脱硫废水处理站处理全厂脱硫废水,其它废水处理仍利用油田热电厂现有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的水全部回用,不向外排水。3.3.9.3噪声电厂主要噪声源为设备噪声和排汽噪声,主要采取隔声、消声等防治措施。类比其它相近规模的机组,扩建工程主要噪声源及源强见表3-3表3-3-10设备名称台数声压级降噪措施治理后噪声汽轮发电机198~101内衬吸声板、外设隔声罩,厂房隔声≤80引风机295~98加装消声器,基础减震≤85送风机293~98吸风口处加装消声器,基础减震≤85冷炉烟风机295~98加装消声器,基础减震≤80风扇磨煤机6(5用1备)100封闭式设计、基础减震、厂房隔声≤80汽动给水泵3(2用1备)90设隔声罩,基础减震≤70凝结水泵190基础减震,厂房隔声≤70循环冷却水泵290~95设隔声罩,基础减震≤70热网循环水泵290~95设隔声罩,基础减震≤70空压机490机房建筑隔声、基础减震≤75灰渣泵4(2用2备)85泵房建筑隔声、基础减震≤77冷却塔184设隔声屏障≤70变压器180基础减震≤75消防泵280基础减震≤77石灰石湿磨195基础减震、厂房隔声≤80石灰石浆液泵285基础减震≤70脱硫增压风机188加装消声器,基础减震≤80氧化风机198加装消声器,基础减震≤80浆液循环泵185设隔声罩,基础减震≤70石膏浆液排出泵185设隔声罩,基础减震≤70密封风机2(1用1备)88加装消声器,基础减震≤80真空泵185基础减震、厂房隔声≤70锅炉排汽口*1130加装高效排汽消声器≤100*注:锅炉排气为偶发噪声。3.3.9.4固体废物扩建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有燃煤产生的粉煤灰、炉渣,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产生的脱硫石膏。扩建工程采用灰渣分除方式,设置了粗灰库和细灰库,留有干灰接口,灰库下设干灰散装机和湿式搅拌机,为综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灰渣按100%综合利用考虑。在冬季或综合利用不畅时,采用厂外水力除灰方式用管道将灰渣输送至新建的小西屯贮灰场暂时贮存。脱硫石膏经脱水处理后用汽车外运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用汽车运至小西屯贮灰场分格单独贮存。扩建工程灰渣及脱硫石膏产生量见表3-3-11,粉煤灰成份分析见表3-3-1表3-3-11项目单位设计煤质(宝矿)校核煤质(大雁矿)灰t/h26.7727.03t/d535.4540.6万t/a16.7216.88渣t/h4.724.77t/d94.495.4万t/a2.952.98脱硫石膏t/h2.683.00t/d53.660.0万t/a1.671.87灰渣合计万t/a19.6619.86注:锅炉运行小时数按每天20h,年运行小时数按6244h计。表3-3序号项目符号单位设计煤质(宝矿)校核煤质(大雁矿)1二氧化硅SiO2%54.5062.952三氧化二铝Al2O3%15.0117.013三氧化二铁Fe2O3%3.252.684氧化钙CaO%6.016.085二氧化钛TiO2%1.000.666氧化钾K2O%2.991.947氧化钠Na2O%2.571.478氧化镁MgO%1.660.909三氧化硫SO3%1.152.5910五氧化二磷P2O5%0.550.213.4扩建前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变化情况扩建工程投产后龙凤热电厂锅炉将全部关停,同时将替代供热区域内115台分散小锅炉(2006、2007年已关停105台),投产后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见表3-表3-4-1扩建工程投产后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项目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油田热电厂变化量-12221.4(-12177.7)-1059(-1052.8)+2978.4(+2816)关停小机组削减量-584-216-1172关停小锅炉削减量-142-1952.5-379.9区域变化量-12947.4(-12903.7)-3227.5(3221.3)+1426.5(1264.1)注:括弧内为校核煤质,“-”号表示削减,,“+”号表示增加。由表9-5-1可见,扩建工程投产后最大可削减区域内SO2排放量12947.4t/a(燃用设计煤种),最大可削减区域内烟尘排放量3227.5t/a(燃用设计煤种),同时增加部分氮氧化物排放量1426.5t/a。因此扩建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促进XXXXX市总量控制削减任务的完成有重要意义。3.5建设计划扩建工程安装1×300MW供热机组,根据主厂房的结构类型及工艺布置和厂区内的实际情况,施工综合轮廓进度具体考虑安排如下:施工准备(包括施工降水):2个月主厂房施工灌注桩至可浇注承台混凝土:3个月主厂房浇注承台混凝土至安装开始:9个月安装开始至水压试验:10个月水压试验至点火吹管:3.5个月点火吹管至四号机组投产:2.5个月从主厂房开工至四号机组投产:28个月扩建工程计划2008年6月开始施工准备,2010年10月机组投产;从施工准备至机组投产共计29个月。
4区域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4.1自然环境特征4.1.1地理位置XXXXX市位于XXXXX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属松花江流域,地理位置处在北纬45˚23′~47˚29′,东经123˚45′~125˚48′之间;东与绥化地区相连,南与吉林省隔江(松花江)相望,西部、北部与XXXXX市接壤。滨洲铁路从市中心穿过,东南距XXXXX市159km,西北距XXXXX市139km。全市总面积21219km2,占全XXXXX省总面积的4.7%,其中市区面积4.1.2地形地貌XXXXX市处于松花江、嫩江一级阶地上,大地貌为微起伏波状平原。境内无山无岭,地势东北偏高,西南偏低,海拔高程在126~165m之间,相对高差10~9XXXXXXX的主体—XXXXX长垣,南北长140km,东西最宽处约70km,是油田的主产区。该区地势平坦,小地形变化复杂,基本地貌由突起小丘、小泡沼、小碟形洼地和平缓漫岗组成。XXXXX市的西部为嫩江冲积风沙地,沙地起伏5~10m4.截止2005年末,XXXXX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9.6%,草原面积1034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1.1%增长到35.6%,人均公共绿地由6.5m2增长到8.5m2。全市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4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由于XXXXX市地处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带,加之长期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石油资源的加密开发,使油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机械性和利用性破坏,土地沙化面积逐年扩大;草原畜力超载严重,草原无序经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大面积草原出现退化症状;地下水位上升,污水浸灌以及盲目开垦荒地,使土壤表层产生次生盐渍化,破坏了植被资源;西部地区地下水超采,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油田开发及石油化工生产所排放的大量废气、落地油、废渣、废液以及施用农药等,引起土壤结构成份和功能变化,造成土地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环境局部恶化,生物多样性和天然生物链遭到一定破坏;化肥、农药、农膜使用不当及污染较重的中小企业盲目发展,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城市大气污染、交通噪声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城区绿化面积与绿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4.2气象4.2.1气候特征XXXXX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影响较大;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多西北风;夏季较短,温暖,雨热同期,多南风;春、秋两季为过渡期,季风交替,气温变化大,冰封期长,无霜期短,冻土深达2m~2.2m;区域降水表现出明显季风气候特征,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充沛,占全年降水的65%左右;冬季在干冷东北风控制下降水稀少,仅占全年的4~6%,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4.2.2地面气象资料本次评价所采用XXXXX市气象站2004~2006年的地面常规气象统计记录。XXXXX市气象站位于XXXXX市高新开发区,位于油田热电厂东北约5km。(1)风向XXXXX市2004~2006年全年主导风向为NW,出现频率为12.76%;静风出现频率为5.51%;春季主导风向为NW,出现频率为13.88%,夏季主导风向为S,出现频率为13.04%;秋季主导风向为S,出现频率为14.19%;冬季主导风向为NW,出现频率为20.48%。(2)风速全年WNW方向风速最大,平均3.91m/s;其次是NW方向,平均3.63m/s;全年ENE方向风速最小,平均2.08m/s。春季最大风速出现在WNW方向,风速为4.88m/s;夏季最大风速出现在NNW方向,风速为3.02m/s;秋季最大风速出现在NE方向,风速为5.85m/s;冬季最大风速出现在WNW方向,风速为3.64m/s。全年四季中秋季平均风速最大,为5.85m/s。(3)污染系数春季污染系数最大的风向为NW,最大污染系数为11.67;夏季和秋季污染系数最大的风向均为S,最大污染系数分别为14.03和17.38;冬季污染系数最大的风向为NW,最大污染系数为14.96;全年污染系数最大的风向为S,污染系数为12.76,其次为NW,污染系数为10.55。因此油田热电厂S和NW风下风向受项目大气污染可能性较大。(4)大气稳定度XXXXX市全年和各季大气稳定度频率均以D类稳定度为主,2004~2006年平均40.6%,其次为F类稳定度,占20.15%,未出现A类及D-E类稳定度。4.3社会环境概况(1)行政区划XXXXX市现辖四县、五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县为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五区为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截至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264.4万人,市区人口122.3万人,四县人口142.1万人。(2)社会经济XXXXX是国内重要的能源和石油化工基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XXXXX市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已成为一座新兴的石油和化工工业城市,包括钻井采油、炼油、化工、乙烯、纺织、机械电子、建材、医药、文教用品等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2006年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400.7亿元扩大到1620.3亿元,同比增长10.5%,经济总量占全省的1/4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3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88.6亿元,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亿元,同比增长16.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3.0:85.9:11.1调整为3.1:85.7:11.2。2006年非油经济实现增加值527.6亿元,同比增长22.9%,非油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50.8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公有制经济高11.2个百分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85.2:14.8调整为84.5:15.5。(3)主要资源XXXXX地区油气资源储量巨大。XXXXX石油勘探范围包括XXXXX省的全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共计72万km2的广大地区,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8亿t,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1000亿m3。XXXXX石油比重中等,粘度高,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含硫量极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肥料混合机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1年中国鲜味剂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智能生产线升级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温控玻璃桌面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环保再生纤维休闲服饰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代驾协议合同样本
- 火锅底料生产厂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熟食品牌故事传播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智能新闻分类助手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特色米面饼干零食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与统计分析
- (高职)《国际商务谈判与沟通》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电子教案
- 漏缆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资料
- 《大学物理》说课课件
- 用En值评价人员比对结果的范例
-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及策略探究
- 支局一点一策PPT通用课件
- 国防科大暗室屏蔽部分标书
- 国家开放大学《电工电子技术》章节自测题参考答案
- GB∕T 16754-2021 机械安全 急停功能 设计原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