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1/61参考书目1.《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盖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税法》2007年版3.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教材《税法》2007年版4.《增值税会计》,盖地,立信会计出版社2023/1/61参考书目1.《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盖地,2023/1/62第一章税法概述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税法的法律级次2.掌握税收的基本特征3.掌握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4.掌握我国现行税法体系5.掌握我国现行税收收入的划分6.掌握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2023/1/62第一章税法概述本章学习要求:2023/1/63本章主要节次第一节税法与税收第二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第三节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第四节国际税收(自学)2023/1/63本章主要节次第一节税法与税收2023/1/64第一节税法与税收一、税法的含义二、税法与税收的关系三、税收法律关系2023/1/64第一节税法与税收一、税法的含义2023/1/65第二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一、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二、税务机构的设置与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2023/1/65第二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2023/1/66第三节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义务人二、课税对象三、税率四、减税免税五、纳税环节六、纳税期限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八、纳税地点2023/1/66第三节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义务2023/1/67税法的含义
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法律级次(二)税法的分类(三)税法的原则2023/1/67税法的含义税法的概念2023/1/68税法与税收的关系(一)从税收的本质来看,税收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关系(二)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三)从税收职能来看,调节经济是其重要职能2023/1/68税法与税收的关系(一)从税收的本质来看,税2023/1/69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二)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三)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四)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五)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2023/1/69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2023/1/610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包括所有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税法体系的总称狭义: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税收法律税法的概念2023/1/610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2023/1/611税法的法律级次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法规2023/1/611税法的法律级次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2023/1/61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08年起废止)《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2023/1/61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082023/1/613《增值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资源税暂行条例》《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08年起废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授权立法2023/1/613《增值税暂行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2023/1/614《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2023/1/614《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制2023/1/615财政部颁发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税务代理施行办法》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2023/1/615财政部颁发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2023/1/616税法的分类按内容分类按法律效力分类按税法的地位分类按税收管辖权分类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处罚法税收行政法税收基本法税收单行法国内税法国际税法详见税法的法律级次2023/1/616税法的分类按内容分类按法律效力分类按税法2023/1/617《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税收实体法2023/1/617《增值税暂行条例》税收实体法2023/1/618税法的原则1.税法的基本原则2.税法的适用原则2023/1/618税法的原则1.税法的基本原则2023/1/619税法的基本原则
(1)法定性原则(依法征纳税、刚性)(2)税收公平原则(相对公平)(3)公众信任原则(双方信赖、合作)(4)实质课税原则(能力决定税负)2023/1/619税法的基本原则(1)法定性原则(依法征2023/1/620税法的适用原则
(1)法律优先原则。(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3)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5)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原则。(6)程序法优于实体法的原则。2023/1/620税法的适用原则(1)法律优先原则。2023/1/621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2.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2023/1/621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2023/1/622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征税主体纳税主体税收法律关系客体以此为依据征税以此为依据纳税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自然人法人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征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2023/1/622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征税主体纳税主体税收2023/1/623应税的商品、货物、财产、资源、所得等物质财富和主体的应税行为(即征税对象)是区分税种的主要特征。税收法律关系客体2023/1/623应税的商品、货物、财产、资源、所得等物质2023/1/624权利:主要表现在依法进行征税、进行税务检查以及对违章者进行处罚;义务:主要是向纳税人宣传、咨询、辅导税法,及时把征收的税款解缴国库,依法受理纳税人对税收争议的申诉等。征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2023/1/624权利:主要表现在依法进行征税、进行税务检2023/1/625权利:主要有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延期纳税权、依法申请减免税权、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权等。义务:主要是按税法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接受税务检查、依法缴纳税款等。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2023/1/625权利:主要有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延期纳税2023/1/626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2.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3.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2023/1/626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1.税收法2023/1/627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以税法为前提,以应税行为出现为标志如:税法规定个人每月工资薪金扣除费用1600元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前提)月工资超过1600元,超过1600元的部分需要缴税(纳税事实形成)但如果你的月工资不超过1600元,则不需要缴税(纳税事实未形成)2023/1/627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2023/1/628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由于某一法律事实的发生,使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发生变化(1)由于纳税人自身的组织状况发生变化。(2)由于纳税人的经营或财产情况发生变化。(3)由于税务机关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的变化。(4)由于税法的修订或调整。(5)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破坏。纳税主体发生变化纳税行为发生变化征税主体发生变化征税依据发生变化税法减免导致变化2023/1/628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由于某一法律事实的发生2023/1/629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1)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2)纳税义务因超过期限而消灭。(3)纳税义务的免除。(4)某些税法的废止。(5)纳税主体的消失。2023/1/629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1)纳税人履行纳税义2023/1/630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保护税收法律关系,实质上就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2023/1/630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保护税收法律关系,实质2023/1/631我国现行税法体系实体法程序法流转税类(4)所得税类(3)资源税类(2)特定目的税类(7)财产和行为税类(6)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共22种2023/1/631我国现行税法体系实体法程序法流转税类(42023/1/632流转税类主要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调节作用,计税依据均为销售额或流转额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2023/1/632流转税类主要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2023/1/633所得税类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形成后,对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发挥调节作用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08年取消)个人所得税2023/1/633所得税类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形成后,对生产经2023/1/634资源税类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资源税土地使用税2023/1/634资源税类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2023/1/635特定目的税类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征)筵席税(大部分省份已停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烟叶税2023/1/635特定目的税类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2023/1/636财产和行为税类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新改)印花税屠宰税契税遗产与赠与税(将来可能开征)2023/1/636财产和行为税类房产税2023/1/637农业税类农业税(对农民个人已停征)牧业税2023/1/637农业税类农业税(对农民个人已停征)2023/1/638税务机构的设置与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一)税务机构的设置(二)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划分2023/1/638税务机构的设置与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一)2023/1/639税务机构的设置国家税务总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省级人民政府中央政府协助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国家税务局县、县级市、旗国家税务局征收分局、税务所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地方税务局县、县级市、旗地方税务局征收分局、税务所国税系统国税系统2023/1/639税务机构的设置国家税务总局省、自治区、直2023/1/640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1.国家税务局系统: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等;2.地方税务局系统:营业税、城建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除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的税种。3.财政部门:部分地区的农业税、牧业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4.海关: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2023/1/640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1.国家税务局系统:增2023/1/64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划分1.中央政府固定收入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3.地方政府固定收入2023/1/64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划分1.中央2023/1/642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具体包括:关税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车辆购置税等。2023/1/642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2023/1/64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1)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75%,地方25%(2)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地方政府按比例分享。分享比例为中央60%,地方40%(3)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2023/1/64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1)增值税(2023/1/64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4)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5)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6)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7)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94%归中央,其余的6%和其他印花税归地方2023/1/64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4)个人所得2023/1/645地方政府固定收入主要指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具体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牧业税等。2023/1/645地方政府固定收入主要指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2023/1/646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简称纳税人,也称“纳税主体”相关概念: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扣缴义务人: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纳税单位:申报缴纳税款的单位,是纳税人的有效集合2023/1/646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2023/1/647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征税主体纳税主体课税对象征税纳税计算应纳税额的标准税基税款的经济来源税源具体的划分税目2023/1/647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2023/1/648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或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纳税人税负轻重的标志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2023/1/648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2023/1/649比例税率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2023/1/649比例税率增值税2023/1/650定额税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消费税2023/1/650定额税率土地使用税2023/1/651减税免税减税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的鼓励或照顾措施。减税是从应征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税款2023/1/651减税免税减税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2023/1/652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税法上规定的课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采购、生产、批发、零售、消费一次课征制:同一税种在商品流转的全过程中只选择某个环节课征的制度(大部分税种)多次课征制:同一税种在商品流转全过程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环节课征的制度(增值税)2023/1/652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税法上规定的课税对象2023/1/653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纳税人以多长时间为一期纳税(纳税周期)纳税期结束后在多长时间内申报纳税(纳税时限)2023/1/653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2023/1/654参考书目1.《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盖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税法》2007年版3.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教材《税法》2007年版4.《增值税会计》,盖地,立信会计出版社2023/1/61参考书目1.《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盖地,2023/1/655第一章税法概述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税法的法律级次2.掌握税收的基本特征3.掌握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4.掌握我国现行税法体系5.掌握我国现行税收收入的划分6.掌握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2023/1/62第一章税法概述本章学习要求:2023/1/656本章主要节次第一节税法与税收第二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第三节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第四节国际税收(自学)2023/1/63本章主要节次第一节税法与税收2023/1/657第一节税法与税收一、税法的含义二、税法与税收的关系三、税收法律关系2023/1/64第一节税法与税收一、税法的含义2023/1/658第二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一、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二、税务机构的设置与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2023/1/65第二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2023/1/659第三节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义务人二、课税对象三、税率四、减税免税五、纳税环节六、纳税期限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八、纳税地点2023/1/66第三节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义务2023/1/660税法的含义
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法律级次(二)税法的分类(三)税法的原则2023/1/67税法的含义税法的概念2023/1/661税法与税收的关系(一)从税收的本质来看,税收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关系(二)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三)从税收职能来看,调节经济是其重要职能2023/1/68税法与税收的关系(一)从税收的本质来看,税2023/1/662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二)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三)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四)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五)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2023/1/69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2023/1/663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包括所有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税法体系的总称狭义: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税收法律税法的概念2023/1/610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2023/1/664税法的法律级次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法规2023/1/611税法的法律级次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2023/1/665《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08年起废止)《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2023/1/61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082023/1/666《增值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资源税暂行条例》《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08年起废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授权立法2023/1/613《增值税暂行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2023/1/667《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2023/1/614《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制2023/1/668财政部颁发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税务代理施行办法》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2023/1/615财政部颁发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2023/1/669税法的分类按内容分类按法律效力分类按税法的地位分类按税收管辖权分类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处罚法税收行政法税收基本法税收单行法国内税法国际税法详见税法的法律级次2023/1/616税法的分类按内容分类按法律效力分类按税法2023/1/670《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税收实体法2023/1/617《增值税暂行条例》税收实体法2023/1/671税法的原则1.税法的基本原则2.税法的适用原则2023/1/618税法的原则1.税法的基本原则2023/1/672税法的基本原则
(1)法定性原则(依法征纳税、刚性)(2)税收公平原则(相对公平)(3)公众信任原则(双方信赖、合作)(4)实质课税原则(能力决定税负)2023/1/619税法的基本原则(1)法定性原则(依法征2023/1/673税法的适用原则
(1)法律优先原则。(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3)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5)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原则。(6)程序法优于实体法的原则。2023/1/620税法的适用原则(1)法律优先原则。2023/1/674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2.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2023/1/621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2023/1/675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征税主体纳税主体税收法律关系客体以此为依据征税以此为依据纳税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自然人法人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征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2023/1/622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征税主体纳税主体税收2023/1/676应税的商品、货物、财产、资源、所得等物质财富和主体的应税行为(即征税对象)是区分税种的主要特征。税收法律关系客体2023/1/623应税的商品、货物、财产、资源、所得等物质2023/1/677权利:主要表现在依法进行征税、进行税务检查以及对违章者进行处罚;义务:主要是向纳税人宣传、咨询、辅导税法,及时把征收的税款解缴国库,依法受理纳税人对税收争议的申诉等。征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2023/1/624权利:主要表现在依法进行征税、进行税务检2023/1/678权利:主要有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延期纳税权、依法申请减免税权、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权等。义务:主要是按税法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接受税务检查、依法缴纳税款等。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2023/1/625权利:主要有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延期纳税2023/1/679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2.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3.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2023/1/626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1.税收法2023/1/680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以税法为前提,以应税行为出现为标志如:税法规定个人每月工资薪金扣除费用1600元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前提)月工资超过1600元,超过1600元的部分需要缴税(纳税事实形成)但如果你的月工资不超过1600元,则不需要缴税(纳税事实未形成)2023/1/627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2023/1/681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由于某一法律事实的发生,使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发生变化(1)由于纳税人自身的组织状况发生变化。(2)由于纳税人的经营或财产情况发生变化。(3)由于税务机关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的变化。(4)由于税法的修订或调整。(5)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破坏。纳税主体发生变化纳税行为发生变化征税主体发生变化征税依据发生变化税法减免导致变化2023/1/628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由于某一法律事实的发生2023/1/682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1)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2)纳税义务因超过期限而消灭。(3)纳税义务的免除。(4)某些税法的废止。(5)纳税主体的消失。2023/1/629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1)纳税人履行纳税义2023/1/683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保护税收法律关系,实质上就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2023/1/630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保护税收法律关系,实质2023/1/684我国现行税法体系实体法程序法流转税类(4)所得税类(3)资源税类(2)特定目的税类(7)财产和行为税类(6)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共22种2023/1/631我国现行税法体系实体法程序法流转税类(42023/1/685流转税类主要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调节作用,计税依据均为销售额或流转额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2023/1/632流转税类主要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2023/1/686所得税类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形成后,对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发挥调节作用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08年取消)个人所得税2023/1/633所得税类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形成后,对生产经2023/1/687资源税类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资源税土地使用税2023/1/634资源税类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2023/1/688特定目的税类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征)筵席税(大部分省份已停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烟叶税2023/1/635特定目的税类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2023/1/689财产和行为税类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新改)印花税屠宰税契税遗产与赠与税(将来可能开征)2023/1/636财产和行为税类房产税2023/1/690农业税类农业税(对农民个人已停征)牧业税2023/1/637农业税类农业税(对农民个人已停征)2023/1/691税务机构的设置与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一)税务机构的设置(二)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划分2023/1/638税务机构的设置与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一)2023/1/692税务机构的设置国家税务总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省级人民政府中央政府协助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国家税务局县、县级市、旗国家税务局征收分局、税务所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地方税务局县、县级市、旗地方税务局征收分局、税务所国税系统国税系统2023/1/639税务机构的设置国家税务总局省、自治区、直2023/1/693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1.国家税务局系统: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等;2.地方税务局系统:营业税、城建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除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的税种。3.财政部门:部分地区的农业税、牧业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4.海关: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2023/1/640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1.国家税务局系统:增2023/1/69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划分1.中央政府固定收入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3.地方政府固定收入2023/1/64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划分1.中央2023/1/695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具体包括:关税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车辆购置税等。2023/1/642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2023/1/696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1)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75%,地方25%(2)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地方政府按比例分享。分享比例为中央60%,地方40%(3)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职业卫生健康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招聘《机动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人工智能训练师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护理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职业健康达人比赛题库及答案
- 2025中西医执业医师考点练习题及答案
- 元宇宙投资分析报告
- 高级光伏系统的材料选择与采购指南
- 能源服务岗位面试技巧大全
- 泌尿系CTU检查流程
- 免疫规划知识培训课件PPD
- 巨量千川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题(附答案)
-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急诊科专科护理常规
- 材料化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北京十四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临电转正式电施工方案
- 平面设计专业职业规划
- 【9语期中】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