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邢台市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长: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篇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勉下上。与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铭文的“威仪”原本表达了“帅型祖考威仪”的政治意识。春秋以降,“威仪”逐渐泛化为社会成员基本礼节的代名词,而且在时人眼中,“保姓受氏”已算不得不朽,个人德业流芳百世方为不朽,故有以威仪“省祸福”“定命”之说。这种变化反映出()A.克己复礼观念的强化 B.诸子诉求异曲同工C.慎终追远意识的传承 D.社会秩序渐趋重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以后,“威仪”逐渐泛化为社会成员基本礼节的代名词,个人德业流芳百世成为追求,有以威仪“省祸福”“定命”之说,说明社会转型期间,“威仪”遭到破坏,新的社会秩序渐趋重塑,D项正确;材料反映克己复礼变弱,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诸子诉求,得不出诸子诉求异曲同工,排除B项;慎终追远是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考古研究发现,在目前出土大量汉简令文中,诸如“击鸠杖主,折伤其杖,弃市”、“击匈奴降者赏令”、“吏三百石、庶民嫁娶毋过万五千。关内侯以下至宗室及列侯子聘娶各如令,犯者没入所赍奴婢、财物”等类似或相关条文不胜枚举。据此可知汉朝()A.剥夺王国财权 B.文书体例繁多C.重视社会教化 D.行政运作高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击鸠杖主,折伤其杖,弃市”体现对老人的优待;“击匈奴降者赏令”是指参与打击匈奴的汉人得到奖赏;“吏三百石、庶民嫁娶毋过万五千。关内侯以下至宗室及列侯子聘娶各如令,犯者没入所赍奴婢、财物”是指婚嫁费用的标准;这些条文体现汉朝重视社会教化,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剥夺王国财权,排除A项;文书体例繁多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每岁祈蚕者,四方云集,皆获灵应”;“初见酒库,外画一神——杜康”;“时鬻茶者,至陆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金银行首纠合其徒”,祈福于吴泰伯庙。这些现象折射出唐朝()A.宗教迷信劳民伤财 B.经济活动影响民间信仰C.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D.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变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每岁祈蚕者”“外画一神——杜康”“茶神”“祈福于吴泰伯庙”等信息可知,经济活动影响民间信仰,B项正确;材料的信仰具有一定迷信色彩,但不能等同于宗教迷信劳民伤财,排除A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打破了坊市界限,排除C项;主流意识形态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书籍的信息汇总表。表格信息可用于说明宋朝()书名作者完成时间主要内容书评《禾谱》曾安止元祐五年至绍圣元年(1090-1094年)间,辞去县令后吉泰盆地地区水稻品种的特征、插秧、收割、栽培等中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芍药谱》刘攽熙宁六年(1073年),罢海陵守至广陵游历期间今扬州,芍药的种类、栽培等,绘图附录中国现存最早关于芍药的专著《永嘉橘录》韩彦直淳熙五年(1178年),知温州任内今温州,柑橘的种类、栽培等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柑橘栽培学著作《救荒活民书》董煟大约嘉泰元年(1201年)上呈朝廷前三卷,大约嘉定二年(1209年)左右完成《拾遗》,地方官任期内条陈救荒之策,记述了世界上最早的治虫法规,备述本朝名臣贤士可资鉴戒的救荒议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全面论述救荒之策的著作《菌谱》陈仁玉淳祐乙巳(1245年),仕宦子弟,居于家乡时今台州,食用菌菇的性味、生长、采摘等,附有解毒方法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用菌专著A关中百姓致力于农副产品生产 B.地方官僚着眼于经济重心南移C.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提高 D.劳动人民精耕细作的成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部分书籍的信息汇总表涉及“水稻品种”“芍药”“柑橘栽培学”“救荒之策”“食用菌”等方面,说明宋朝经济作物种类多,商品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材料中的扬州、温州不是关中地区,排除A项;《禾谱》《芍药谱》不能体现着眼于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项;精耕细作的成就指的是农业方面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5.学者张问陶为罗聘(“扬州八怪”之一)的《鬼趣图》八首之六(如图所示)题诗:“头重如山强步趋,鬼穷还被鬼揶揄。几人毛发无端竖,尔辈形骸太不拘。大手凭空扇道路,丰颐随意插牙须。笑他一样衣冠客,一凿凶门貌便殊。”这首诗句揭示出,该绘画作品()A.崇尚自然和谐 B.再现了贵族家庭的生活C.注重主观诉求 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鬼趣图》以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满足了市民阶层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不是崇尚自然和谐,而是讽喻社会现实,排除A项;材料是鬼怪喻世,体现不了贵族家庭的生活,而是寄托作者孤愤之情,排除BC项。故选D项。6.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后,运河早就基本不通漕船。1883年,清廷决定“其下游直隶、东光、南皮、沧州等处一律疏浚”,“勿任阻挠”。但是,各地府衙私利为重之风、资金不足之患等诸多因素,导致社会纠纷丛生,该区域水道治理问题终清一朝都悬而未决。这种结果表明()A.满清中央政权的权威性自此丧失 B.晚清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有限C.新式交通工具的优越性展露无遗 D.京畿地区的粮食作物大量外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决定疏浚“直隶、东光、南皮、沧州”等黄河段,但是地方政府执行不力,致使问题“终清一朝都悬而未决”,说明晚清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有限,B项正确;黄河疏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无法提现中央政权的权威性自此丧失,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新式交通工具的优势,排除C项;江南地区是产粮重地,材料体现不了京畿地区的粮食作物大量外销,排除D项。故选B项。7.1941年5月,毛泽东的政治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引起强烈反响。1942年10月和12月,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汇编《六大以前》和《六大以来》正式编印发行。1942年11月,响应中共中央号召而整理的红军长征回忆录正式印刷。这些历史文献的问世()A.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强化自身凝聚力 B.体现了陕甘宁抗日民主政权的开放性C.得益于解放区战场全面反攻侵略者 D.揭露了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真面目【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引导党员干部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政治报告,编印发行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汇编和红军长征回忆录等历史文献,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强化自身凝聚力,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陕甘宁抗日民主政权具有开放性,排除B项;1945年以前,解放区战场并未全面反攻侵略者,排除C项;国民党发动内战是在1946年6月,排除D项。故选A项。8.民国十年,学者梁启超在《墨子学案》疾呼:“‘命’是儒家根本主义之一,儒说之可议处,莫过此点。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实在被这种‘命定主义’阻却无限的进化。墨子大声疾呼排斥他。真是思想界一线曙光。”可见,当时梁启超的学术研究着眼于()A.民族国家的进步性 B.晚清学术界的腐朽C.维新变法的可能性 D.新文化运动的不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认为儒家的“命定主义”阻碍中国进步,赞成墨子批判儒家思想,说明当时梁启超的学术研究着眼于民族国家的进步性,A项正确;民国十年,清朝已经灭亡,没有涉及晚清学术界的腐朽,排除B项;维新变法是1898年,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的不足是对东西方思想的绝对肯定和否定,排除D项。故选A项。9.新中国初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地理学科教育。下表是1956年版中学地理教科书章节目录(节选)。据此可知该套教科书的编撰()教材版本章节标题《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地理》上册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疆域形势海陆疆界、陆疆形势、海疆形势中国的海海岸和岛屿岛屿的分布中国的气候气候复杂的原因寒潮、台风《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地理》下册东南沿海区位置和地形交通和城市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香港和澳门高级中学《外国经济地理》下册美国民族、人口和国家制度美帝国主义的向外扩张民族成分与种族歧视对外侵略军事基地A.深受苏联高等教育的影响B.注重国家认同意识的渗透C.营造了巩固政权所需的睦邻友好环境D.保证了工业建设所需的地理学科精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版中学地理教科书章节目录(节选),深化了学生对国家地理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国家认同意识的培养,B项正确;材料得不出是苏联的影响,排除A项;《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地理》只介绍中国的国家地理了,与营造了巩固政权所需的睦邻友好环境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了的地理学科精英培养,而是涉及意识形态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0.据统计,1982年,海口“去年全市就放映电影七千一百多场,观众五百二十五万人次,利润十三万一千多元”,“1985年在琼中县的湾岭、营根、中平、长征、吊罗山、和平、红岛等区农村先后出现个体电影队”。材料可以用来阐释()A.经济政策的调整 B.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成熟C.城乡差距的拉大 D.海南经济特区的国贸地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代初期,海口电影市场的活跃和当地农村先后出现个体电影队等现象,可以用来阐释当时经济政策的调整,A项正确;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材料与城乡差距的拉大无关,排除C项;海南经济特区的国贸地位与“红岛等区农村先后出现个体电影队”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据普林尼《自然史》记载,公元前2世纪,帕加马帝国国王欧迈尼斯二世热衷于收集和抄写图书,打算从埃及大量进口纸莎草纸。为了遏制帕加马图书馆的发展,托勒密王朝国王托勒密五世下令将纸莎草纸制造方法列为国家机密,并严格禁止向帕加马输出纸莎草纸。欧迈尼斯二世不得不另辟蹊径,命令把羊皮处理成光滑的薄片,用其来代替纸莎草纸。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区位因素限制莎草纸的使用 B.古代文明表现出多元性特征C.政治因素影响古文明传承 D.两河流域创造出辉煌的文化【答案】C【解析】为了遏制帕加马图书馆的发展,托勒密王朝严格禁止向帕加马输出纸莎草纸,迫使其放弃从埃及大量进口纸莎草纸的计划,用羊皮做替代品,反映出政治因素影响古文明的传承,C项正确;限制莎草纸使用的是托勒密王朝的禁令而非区位因素,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古代文明的多元性特征,排除B项;两河流域创造出辉煌的文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亚当·斯密认为,一个享有特权的世袭贵族,是自由的最大反对者和压制者,世袭贵族不应该充当统治者,而是由中下层中靠自己所受的良好教育和勤奋脱颖而出的“自然贵族”取而代之。可见亚当·斯密()A.描述了自由主义的市场学说 B.顺应工业化时代要求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向往美国民主共和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当·斯密认为世袭贵族不应该充当统治者,“自然贵族”应该取代“世袭贵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顺应工业化时代要求,B项正确;自由主义的市场学说是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亚当·斯密向往美国民主共和制,排除D项。故选B项。13.1933年9月,美国内政部长伊克斯向全美石油生产州发出指令,规定各州的生产份额,使全国产量每天减少了30万桶。1934年10月,伊克斯组织各产油州成立了州际石油协议委员会,相互协调石油生产。美国石油生产逐步稳定,1934年到1940年间,美国油价不断上升并稳定在每桶1-1.18美元。材料表明美国()A.联邦政治遭遇危机 B.掌控中东石油资源C.国家调控颇见成效 D.度过经济滞胀阶段【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限定石油生产州的生产份额,组织各产油州成立州际石油协议委员会,协调石油生产,使得全国石油生产逐步减少,油价不断上升并趋于稳定等,表明美国国家调控颇见成效,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美国联邦政治遭遇到了危机,排除A项;掌控中东石油资源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14.1919年4月,列宁说:面对叛乱与干涉,“我们的军队却阵容整齐,在这里进行斗争的人们能够经历一场比沙皇时代艰苦得多的战争”,“是因为他们看到,每一个军事指挥官身旁都有一个党员政治委员——一个来自彼得格勒或莫斯科,或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的优秀工人”。据此可知列宁肯定了()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紧迫性 B.实施余粮收集制的弊端C.推进苏联军队党建工作必要性 D.加强红军政治建设的意义【答案】D【解析】列宁赞扬党员政治委员在红军克服困难,战胜叛乱和干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肯定了加强红军政治建设的意义,D项正确;早在1918年,苏俄已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余粮收集制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军队党建工作的意义而非必要性,排除C项。故选D项。15.1956年10月31日危机爆发,尼赫鲁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我们对最近中东形势的发展”“深感震惊”,“英法两国不是去设法制止这种侵略,而是也在进犯埃及的领土,这不仅是公然冒犯安全理事会和破坏联合国宪章的行为,而且还有可能给全世界以最严重不过的后果”。尼赫鲁此举()A.科学分析了印度独立前的复杂形势 B.有利于扩大第三世界的国际影响C.彻底瓦解了英法在亚洲的殖民体系 D.意味着巴拿马运河区主权被收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尼赫鲁对苏伊士运河危机的表态,主要是因为苏伊士运河对印度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反对英法占领苏伊士运河,有利于维护印度与中东国家之间的关系,扩大第三世界的国际影响,B项正确;印度1947年独立,排除A项;C项彻底瓦解错误,排除C项;材料是苏伊士运河危机,不是巴拿马运河,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文献中关于李鸿藻的记述(部分)记述摘编出处李鸿藻,字兰孙,直隶高阳人。(同治)十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时有修葺圆明园之旨,朝臣同起力争。鸿藻亦言:“不应虚糜帑精,为此不急之务。”乃止。光绪二年(注:1876年),命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寻丁本生母忧,服阙……时崇厚与俄擅定伊犁约,鸿藻坚持不可,争於廷。卒治崇厚罪,议改约。及法越启衅,言路愈奋发,劾罢枢臣。二十年,日韩事棘,命鸿藻商办军务,再授军机大臣。与翁同稣皆主战,并争和约,卒不能阻。鸿藻性至孝,为学守程朱,务实践,持躬俭约。谥号“文正”。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三》查郑州口门五百六七十丈,鸿藻督工不过半年,堵塞五百余丈,只剩三十丈,计六占未进,工程进行之速为历年来治河者所仅有。《高阳县志》高阳李文正公当国,宝为之魁,弹击不避权贵……举朝为之震竦。恽毓鼎《崇陵传信录》直隶旱灾,公倡议募赈款于京内外,施以救济。李宗侗,刘凤翰《李鸿藻先生年谱》执事日记(注:1877年版,郭嵩焘出使英国沿途见闻《使西纪程》)一编,初闻兰孙大为不平,逢人诋毁……总署惧而毁板(版)吴汝纶《李文忠公朋僚函稿》不敢犯清政府一向关于结社的禁令参加到强学会里边去,只是在会外做赞助人,做支持者。王试《维新运动》(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藻个人经历的重要片段。(至少三个,切忌摘抄原文)(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李鸿藻的人物形象。(要求:人物形象鲜明、结合所概括出的一个或几个重要片段、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片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拒理力争,阻止了清政府浪费资财修葺圆明园;针对中俄边疆冲突,反对崇厚的卖国行为,促使改订中俄条约;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任军机大臣,属于主战派,反对卖国条款,失败。(2)人物形象:孝敬父母,重视伦理,务实节俭;督办河工,能力强,效率高;正直刚毅,不畏权贵;同情洋务派和维新派,向往先进,心怀天下,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未摆脱传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阶级局限性。【解析】(1)片段:根据材料中“((同治十年)时有修葺圆明园之旨,朝臣同起力争。鸿藻亦言:‘不应虚糜帑精,为此不急之务’”“乃止”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拒理力争,阻止了清政府浪费资财修葺圆明园;根据“时崇厚与俄擅定伊犁约,鸿藻坚持不可,争於廷。卒治崇厚罪,议改约”可知,面对中俄边疆冲突,反对崇厚的卖国行为,促使改订中俄条约;根据“二十年,日韩事棘,命鸿藻商办军务,再授军机大臣。与翁同稣皆主战,并争和约,卒不能阻”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任军机大臣,属于主战派,中日议和,反对卖国,失败。(2)人物形象:根据材料中“鸿藻性至孝,为学守程朱,务实践,持躬俭约”可知,孝敬父母,重视伦理,务实节俭;根据“郑州口门五百六七十丈,鸿藻督工不过半年,堵塞五百余丈,只剩三十丈,计六占未进,工程进行之速为历年来治河者所仅有”可知,督办工程工作能力强,效率高;根据“高阳李文正公当国,宝为之魁,弹击不避权贵”可知,正直刚毅,不畏权贵;根据“执事日记(注:1877年版,郭嵩焘出使英国沿途见闻《使西纪程》)一编,初闻兰孙大为不平,逢人诋毁……总署惧而毁板(版)”“不敢犯清政府一向关于结社的禁令参加到强学会里边去,只是在会外做赞助人,做支持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藻同情洋务派和维新派,向往先进,心怀天下,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未摆脱传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阶级局限性。整个解题过程注意人物形象鲜明,综合重要片段,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某中学历史研究社团的研究性教材《国际经济组织》的目录(残缺)。第一章国际经济组织概述第一节国际经济组织简介第二节国际经济组织的意义第二章联合国在经济领域的专门机构第三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四章世界银行第五章……第六章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概述第七章北美自由贸易区第八章……第九章亚太经合组织第十章其他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参考文献请对该目录(残缺)某一处进行改动(增加、减少、补充、合并等均可)或不予以改动,并说明修改与否的理由。(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

观点:须补充第五章目录为世界贸易组织。

理由:二战后,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减少贸易壁垒和歧视性贸易,妥善解决全球贸易活动中遇到的纠纷与问题,国际社会先后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促使全球化朝着制度化、法律化方向发展;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组织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能忽略不计。

综上,应完善第五章目录为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解析】论述:首先,阅读《国际经济组织》的目录,找到其残缺部分,即第五章和第八章没有具体内容;然后,提出观点,应该对目录残缺部分进行改动,如须补充第五章(或第八章)目录为世界贸易组织(或欧洲联盟);接下来,结合所学知识,明确改动的理由,如二战后,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减少贸易壁垒和歧视性贸易,妥善解决全球贸易活动中遇到的纠纷与问题,国际社会先后建立了经济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两个组织促进了全球化朝着制度化、法律化方向发展,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组织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能忽略不计;最后,总结观点,强调应完善第五章目录为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解题过程中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洪武年间,“京师军民居室皆官所给,比舍无隙地”,“房屋各照原编字号造定文册,内府收照”,如报恩寺的42间廊房就属于南字号。其中,军士居营房,官员所居廊房称廨舍,均免“赁钱”。“苟在朝者,皆给廨舍处之”,“不许别衙门官员掺占”,“凡有司官吏不住公廨内官房而住街市民房者,杖八十”。太祖还“命於三山诸门外,濒水为屋,名塌房,以贮商货”。至于城中民居之廊房,则征“廊房钞”,“系民住房屋上纳”,“四季征收”,沿至明末;征“门摊”,明初收钞贯,嘉靖朝“针对开张铺面,每户征银3分3厘”;万历年间,征“房号钱”(摊派的雇佣钱),“以门面间数征收”。然而,景泰年间,“洪武中拨住房屋,今多焚毁倒塌,而办纳房钞如故”。嘉靖年间,“御赐廊房通被军民之家占为己业,法司各官反行赁典借住,使恩制不及于品官,官房占为市业”,对各卫新军,兵部不再供房,而是“每名给银买房居住”。——摘编自「明]施沛《南京都察院志》、《明史》等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出现了不少乱占城市房屋的混乱现象。1950年1月,经政府机关研究后《人民日报》信箱答文:城市房屋,无论是属于城市地主或乡村地主所有、现在都不得没收,政府保护城市会馆及一般宗教迷信团体的房产,不予没收或接收。1950年11月,政务院规定:城市一切合法之私人房产出租时,其租约由双方协议订立,若有不正常租赁关系,予以取缔;公共房产出租,公私两利原则下,应收一定租金,对贫苦、烈、军、工属及集体宿舍等,可酌情照顾。1951年2月政务院《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没收后的财产(包括房产)归国家所有。中共中央于1956年1月批转《关于目前城市私有房屋基本情况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中指出:在一两年内逐渐完成对城市私人房产的社会主义改造;私人之间的买卖仍应允许,但必须经政府房产管理机构登记和批准。——摘编自何勘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南京房产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其演变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我国城市房产政策的意义。【答案】(1)特点:南京房产国有化;国家统一登记、管理房产;官兵免费住房;严禁官员私住民宅;建造多处塌房,供商货存放;向居民征收住房税;对商户征收房号钱,标准由按户发展为按门面间数;明朝后期,房产管理制度遭到破坏。因素:明朝迁都北京后,政治中心北移;明朝后期政治腐败,放松了对南京房产管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赋税政策调整;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和南京人口数量增多。(2)意义:制止了乱占城市房屋的现象;规范了房屋经营活动;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京师军民居室皆官所给,比舍无隙地”可知,南京房产国有化;根据“房屋各照原编字号造定文册,内府收照”可知,国家统一登记、管理公私房产;根据“军士居营房,官员所居廊房称廨舍,均免‘赁钱’”可知,官兵免费住房;根据“凡有司官吏不住公廨内官房而住街市民房者,杖八十”可知,严禁官员私住民宅;根据“命於三山诸门外,濒水为屋,名塌房,以贮商货”可知,建造多处塌房,供商货存放;根据“廊房钞”“系民住房屋上纳”“四季征收”可知,向居民征收住房税;根据“(嘉靖年间)针对开张铺面,每户征银3分3厘”“(万历年间)以门面间数征收”可知,对商户征收房号钱的标准,由按户发展为按门面间数;根据“(嘉靖年间)御赐廊房通被军民之家占为己业,法司各官反行赁典借住,使恩制不及于品官,官房占为市业”可知,明朝后期,房产管理制度遭到破坏。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影响南京房产制度演变的因素主要有,明朝迁都北京后,政治中心北移,明朝后期政治腐败,放松了对南京房产管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赋税政策调整,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和南京人口数量增多等。(2)意义:根据材料二中“不得没收(一切城市房屋),政府保护城市会馆及一般宗教迷信团体的房产”可知,制止了乱占城市房屋的现象;根据“城市一切合法之私人房产出租时,其租约由双方协议订立”“不正常租赁关系,予以取缔”可知,规范了房屋经营活动;根据“公共房产出租,公私两利原则下,应收一定租金,对贫苦、烈、军、工属及集体宿舍”“1951年2月政务院《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没收后的财产(包括房产)归国家所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於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寥廓,钟声军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然寺数最多,不可遍写,今之所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