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记事随笔800字(5篇)_第1页
中秋节记事随笔800字(5篇)_第2页
中秋节记事随笔800字(5篇)_第3页
中秋节记事随笔800字(5篇)_第4页
中秋节记事随笔800字(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秋节记事随笔800字(5篇)中秋节邻近,让我送上香甜的月饼,连同一颗祈福的心!成为第一个祝愿你的人!明月无价,高山有情,愿你的生活像十五的月亮,亮堂照人!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秋节记事随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记事随笔1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也叫聚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其次大节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别的传统节日一样,也是逐渐形成的。

中秋节有着一段凄美的传闻:相传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大地冒烟,一名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仑山,挽弓搭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因而很受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一位美观良善的女子--嫦娥。有一天,后羿上昆仑山求道,巧遇王母,赐予长生丹,后羿不忍心撇下嫦娥,将仙丹交与嫦娥。不料被小人蓬蒙察觉。

一天,蓬蒙趁后羿狩猎之时,叫嫦娥交出灵丹,嫦娥当机立断,将丹吞下,于是就飞天成仙,借住月亮上。后羿回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痛不欲生,他追啊,跑啊,可是,他跑月亮也跑,他停月亮也停。他知道再也追不回嫦娥了,他举头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突然察觉月亮里仿佛展现了嫦娥的身影。后羿加紧在院子里摆上嫦娥最热爱的糕点,以此纪念嫦娥。此后,这一中秋祭月的习俗就这样流传开了。

月饼的展现始于元朝,由于元朝的残酷统治,中原宏大人民纷纷起义,当时朝廷搜查得特别紧,军师刘伯恩想出妙计,将纸条放进饼中,纸条上写着:“八月十五起义。”再将饼运进义军军营,八月十五,一举攻城,攻下了元大都,朱元璋欣喜若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将“月饼”作为食品赏赐群臣。于是,中秋就有了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不仅是一个弥漫美观传闻的节日,也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从古至今,有大量文人墨客为之写下一篇篇不朽的着作,有的咏月颂月,还有借月抒怀。苏轼的《水调歌头》,王唯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人想起远在异乡的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妈妈拿出一盒包装精致的月饼,拿出刀切开一瞧,绿茶的,我们尝了尝几口,带有浓浓的茶香味!妈妈又切出其次个,原来是牛肉的,硬硬的,甜中带咸。当切出第三个时,一看是莲蓉的,我们尝了尝,又酸又甜,真是好味道!在中秋前夕,听着关于中秋的美观传闻,品着甜甜的月饼,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中秋节气息。

中秋节记事随笔2

有一首诗写道:月到中秋分外明。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爸爸奶奶在小院里,一边品尝甜甜的月饼,一边闲聊赏月。

夜静静静的。深蓝色的天空,月亮类似圆盘,已不是平常的那种弯弯的小船了。它把一片片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它不像太阳光那样夺目、夺目,只是将自己的光轻轻地洒向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爸爸,月亮上有没有嫦娥和玉兔?”没有,那只是一个美观的传闻。那里只有环形山和一些巨石。哦,我很消沉。爸爸又问:那你知道吗?全世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犹如是阿姆斯特朗吧!我回复。对呀!

清风习习,我感到清爽怡人。一家人说说笑笑,让人感到温馨无比。中秋节的月亮显得特别亮堂,它给大地披上一层银纱,给人们添加了喜悦!月光挂在夜空中,照亮了深蓝色的夜空。奇怪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中秋节的月亮那么大,那么圆呢?”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中秋节,是一家人聚合、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听完妈妈的话,我不禁想起李白出名的诗《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家人聚合,由于那天的月亮最圆。

今天是中秋节,透过窗户,我望见月亮从楼角逐渐上升,犹如内向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貌似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即刻,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望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望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观动人的嫦娥,活泼心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突然想起和爸爸赛诗的事,便请了妈妈做裁判,并给爸爸讲了比赛规矩:每人只能说带有‘月’字的诗,谁接不上就算谁输。

比赛正式开头了。我一马率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妈妈说:“不行,这首诗太简朴,重背一首。”我只好背起了《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爸爸说:“你只会背这种短诗,看我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甘示弱,背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背完,我还挑战的看了爸爸一眼。爸爸寻思了一会,还是一个字也没吐出,我得意极了,和妈妈一起数:“5、4、3、2、1,时间到。”“天舒赢了。”妈妈宣布。我欣喜的蹦起来,抬头看了看月亮,嫦娥姐姐仿佛在冲我笑,庆祝我取得告成。

下一次中秋节赏月时,确定还要来一次赛诗大会,我也确定要保持冠军这个称号犹如长了一对翅膀,飞向那无垠的夜空。

中秋节记事随笔3

中秋节起源于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告成,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大量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怅然,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剩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开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此后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成了。

吃月饼有很大的意义,吃月饼以示“聚合”。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聚合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步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聚合的一大象征,逐渐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更加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热爱。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_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四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上下低,摆的极为喧嚷。

中秋节记事随笔4

每一个佳节都弥漫快乐;每一个承诺都弥漫期望;每一个季节都弥漫魅力;每一个中秋都弥漫聚合的热泪!

此时何挂心头重石,何须屡屡思人间愁苦,只愿置身于幸福与情亲之间,无忧,享受天伦之乐,此生何求什么。在何时,在何地,哪能缺少这中秋佳节,与亲人共拥抱!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聚合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聚合节”。

今日,家人团聚在此,皎洁的月光洒向这个节日,马路上人声鼎沸,广场四周每一个灯塔托着亮堂的色调,月饼的贩卖人高声呼喊。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脸上洋溢着笑意,欣喜得说到:儿子回来了,一家人终究可以聚合了。说罢又笑笑用心挑拣着月饼,沧桑的手上,可见她受了多少苦,才盼来这天的团聚。我逐渐地走,细细地想,手里端着满满的幸福走回家。我望着天空上的星星,呆呆的笑了。我推开家门,一阵温馨的暖气向我扑面而来。

夜晚,星空洒遍,每一个闪烁的光彩,都弥漫温馨。一家人坐在月下,坐在屋子中,谈笑风声,吃着喜悦的月饼,唠唠家常,问问身体,聊聊喜悦,谈谈学习。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声,每一份迫切的心情。都被美好所冲破,人世间的烦扰,都被这一切的慰问所打动。我不由的忘却平日的负担,充分的和伙伴们,玩耍。月的美,不及一家的情意,可能正真让家人欣喜的是不是中秋,而是见面的喜悦。以前一家人总是分割与不同的区域,探望的时间也及少,不管是什么节日,有时勉勉强强地通话抚慰,可见不到的和暖面孔也缺乏以表达爱,见一面真好不轻易。一天的光阴不能抚平几年的时间差距,只因在这佳节能挂念,能团聚,可能中秋是远在他乡的儿女要感谢的一个节日,我也有时把它看做一个,说不著名字的天使,在中秋的夜空上洒下团聚的光彩!可惜的是舅舅没有回家,可能是工作繁忙的理由,不知道他一个人怎么样,在中秋没有返回真怅然,月明回来一家人多好啊。我诽谤起来。夜晚,我坐在沙发上悄悄地看着电视节目,想起工作的明星们,连中秋的到来也不知道,生命中只有工作二字,无论在忙,也要看看自己最亲的人啊。钱,终究是身外之物,终究不能与亲情相提并论。

我躺在床上细细地想,回味着这天的快乐与温馨!

中秋节记事随笔5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晚上,我们一家人要去柚子园过中秋节。

柚子园位于市郊,离我们这对比远,我们吃过晚饭后,与爸爸的几个亲朋好友一同驱车前往。在路上,我们披着淡淡的月光,呼吸着郊外新颖的空气,路过了片片草丛和树林,草丛里的虫子发出阵阵顺耳入耳的声音,好象是在乐曲中接待前往柚子园欢庆中秋的人们!

到了柚子园,这里早已成了快乐的海洋,园里张灯结彩,人头攒动,人山人海。柚子园的中央搭起了一个小型的露天舞台,红色的地毯,舞台的后面是用水泥塑造的3米高的大柚子,还长有眼睛、耳朵、嘴吧呢,可形象逼真极了。舞台的前方摆放了盆景和各种各样的、奇形怪状的瓜类。从大门沿着一条100米长的廊道直通往露天舞台,廊道的外围是挂满了柚子的果园,廊道的两侧吊挂着好多奇形怪异的瓜果。另外,舞台的周边布设了好多游乐或自助工程,如:瓜果长廊、木楼餐厅、篝火、竹竿舞、小型游乐园、红薯窑、叫化鸡、烧烤场等等。我们在舞台的正前方瓜果棚下要了一张大圆桌,大家齐动手,把带来的月饼、水果、饮料摆得满满的一桌,嘴馋的我先下手为强,拿了点点心,在舞台邻近转了几大圈。

随着节目主持人的几句开场白,一簇簇礼炮呼哨升空而起,在中秋的夜晚绽放出美观的烟花,游园活动开头了!整个柚子园更加沸腾了,满园的游客,有的拥向露天舞台,参观歌舞表演;有的拥向篝火晚会现场,围着两堆篝火跳起了竹竿舞;有的拥向搬柚子大赛现场;有的……反正,柚子园里全体游乐工程都挤满了人群。可能是童心未泯吧,我第一赶往的是小游乐园,在那里和我一起玩的有好多小挚友,也有比我大的姐姐和哥哥,我们在一起玩荡秋千、走吊梯、爬恐龙、捉迷藏等,玩得满头大汗,笑得合不拢嘴。而其它游乐场地,如搬柚子大赛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篝火晚会,熊熊的`火光下,人们尽情跳起了竹竿舞,伴随清亮的竹竿节奏声,传来了人们阵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