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自然地理实习报告_第1页
南京自然地理实习报告_第2页
南京自然地理实习报告_第3页
南京自然地理实习报告_第4页
南京自然地理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总述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考察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等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实习方法: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的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等的总体特征。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三、实习的相关课程: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和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综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路线。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10月30号: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10月31号:幕府山,燕子矶,长江畔,玄武湖。11月1号: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11月2号:小茅山,中山垭口,南京地质博物馆。11月3号:汤山,阳山采石场遗址,南京猿人洞遗址。11月4号:南京中山陵。11月5号:返校。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理现象感性认识,包括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地质剖面,识别主要化石,辨别基本的褶皱和断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更好的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剖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巧收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有初步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者学习奠定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靠老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五.实习地南京简介:南京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全市总面积6600k㎡,其中市区面积4844k㎡,建成区面积752.83k㎡。南京,战国时楚威王始置金陵邑、以为“王之地也”,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南京是华东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教第三城,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政治、军事、科教、文化、工业和金融商业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历史悠久,有着超过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延绵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它的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200-3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400米,如钟山、孔山、栖霞山等。这里地层出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现象清楚典型,岩浆岩类、火山岩类众多且出露广泛。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方便,观察容易,已经成为地质旅游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实习过程10月30日曲师大—六合瓜埠火山—南京师范大学后宰门校区一.早七点曲师大(日照校区)出发,沿途观察植被变化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变为水稻;行道树的种类基本没变,以杨树、柳树、二球悬铃木为主(江苏省内也有少数棕榈),但山东省内树木落叶明显比江苏早。二.六合瓜埠火山实习时间:10月30号下午实习地点简介:南京长江北岸六合、仪征一带,耸立着十余座由玄武岩构成的锥状火山丘及平顶方山,如瓜埠山、灵岩山等,属于六合火山群的一部分。实习内容:在谢小平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有关六合瓜埠火山的如下地质地貌情况:1、六合方山1)、组成火山锥的岩层及其特征:构成该火山基地的岩石是第三纪中新世的浦镇组,层理结构明显,它主要出露在方山的东南坡,为一套胶结疏松的砂砾层,中、上部为棕黄色砂砾层夹砂质层,砾石形状圆滑,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及燧石等为主,有清晰的大型单向斜层理,含硅化木化石,属河流相沉积物。覆盖在浦镇组之上的岩石是一套灰黑色火山集块岩及火山角砾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成分主要是各种形态的火山弹、火山渣、火山砾,此外还有少量磨圆度很高浦镇组砾石,填隙物为火山灰。火山弹有麻花状、纺锤状及梨形等,有螺旋扭转现象,横剖面上为气孔构造发育程度不等的同心层状构造,即此处向内气孔变小而少,往往具有玻璃质外壳,它是熔浆团抛到空中飞行旋转而成。火山渣是无一定形态的多孔渣状玄武岩碎块,比重较小,外表极似炉渣,它是多孔状熔浆抛入空中冷却后撞击地面破碎形成。火山砾为玄武岩的碎块。2)、在火山碎屑岩之上为橄榄玄武岩。它呈新月状围绕山顶分布(北坡火山口开裂和缺失),造成方山顶部的悬崖和陡坎,厚50米至70米。岩石呈暗紫红色和深灰色。微晶质或隐晶质,具气孔构造。按气孔分布特征,可分出七、八层熔岩流,每层厚数米至十余米,其分层标志及原生构造特征如下:①红色烘烤层:见于每层熔岩流的表部,呈红色。是后期溢出的熔岩流在高温下对前期熔岩表层烘烤形成。②熔岩流气孔构造的变化:在方山上玄武岩中,每一层熔岩流气孔的多寡与垂直位置有关,顶部最多,底部次之,中间最少。气孔的形态,顶部以蝌蚪状、卵圆状及串球状为主,其拉长方向与熔岩流层面一致;下部以蜂窝状、不规则状及管状为主。气孔直径从数毫米至十几毫米,一般无填充物,少数情况气壁被碳酸盐及沸石类矿物填充。③绳状构造:这种构造是由于熔岩流表层冷却较快,而内部仍处于流动状态,当内部岩浆流动时,表层塑性冷凝面发生扭动及旋转而成。④原生裂隙构造:玄武岩柱状节理不规则,但仍较发育,其方向垂直于冷凝面,因此沿节理崩落后常形成陡坎。3)、火山喷发过程:方山火山主要形成于晚第三纪上新世。在浦镇组沉积之后,开始有小规模火山喷发,形成方山周围浦镇组智商的火山碎屑堆积;然后是熔岩溢出,形成下橄榄玄武岩;接着喷发作用趋于强烈,从火山口喷发出大量熔岩团块,形成含有火山弹、火山砾及火山渣等的火山碎屑岩。此后火山喷发作用减弱,又一次溢出玄武质熔岩,即上橄榄玄武岩,分布于方山顶部,产状平缓,其岩性是一套气状玄武岩。伴随着这次的喷溢,有辉绿岩的侵入,它填塞了火山颈,亦填塞于火山周围的环状裂隙中。2、灵岩山剖面灵岩山位于六合县城南8公里,其西南坡砂矿开采场揭示的下上新统六和组与下更新统雨花台组最为完整,此两组呈内迭关系,雨花台组为当地的Ⅱ级阶地组成部分。六合组不整合于赤山组之上,全由松散未固结的砂砾石组成水平地层,下部为棕黄色含细砾的砂、粉砂、粘土,多具交错层或透镜体。上部为橘黄、土黄色细砂、砂纸粘土、钙质结核等组成,整个沙砾层表现出韵律构造,是湖泊相与河流相兼有的沉积,总厚度约为25米。其上为玄武岩所覆盖,两者之间有烘烤现象。雨花台组位于灵岩山西南麓,由含玛瑙的砾石层及砂层构成。砾石磨圆度甚佳,显示河床相特点。虽未发现化石,但从岩性上看,与其他新第三纪砂砾层不同。从的地貌上看,属阶地范畴,再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看,它位于玄武岩之上,下蜀组之下,以及从流域的导对比诸方面分析,归于下更新统较易,灵岩山的雨花台组,其下与赤山组呈不整合,与六合组亦呈不整合接触。10月31日

燕子矶——幕府山——长江畔——玄武湖一、幕府山1)实习目的内容:①认识我国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黄棕壤;②观察其剖面并分析比较发育在两种不同母质上的黄棕壤;③提出对这种土壤进行改良利用的措施。2)实习工具及步骤实习工具:洛阳铲,剖面刀,钢卷尺,土样盒,盐酸,PH试纸,玻璃皿,蒸馏水,罗盘。实习步骤:选择合适的自然剖面,用洛阳铲和剖面刀修整直到露出新鲜土壤。测量剖面的方向及所在地坡度。检测各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取样。使剖面复原。二、燕子矶:矶是半岛的意思,燕子矶是突出在长江江岸的半岛,像燕子,燕头高36米,长江沿岸地势低,长江在南京段的流动方向为西西南——东东北。矶顶现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着清乾隆帝所书“燕子矶”三个大字,背面刻着这位万岁爷所题的一首七绝:“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林相凿久相安。”燕矶夕照燕子矶总扼大江,地势险要,矶下惊涛拍石,汹涌澎湃,是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被世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亦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1沿江陡崖是断层作用所称的断层崖。断层崖有很多溶蚀洞,断层崖的主要证据有:走向稳定,与地层倾向无关,甚至相反;崖壁破碎,有的地段可见擦面擦痕;方向与河流弯曲无关,非冲蚀陡崖;具断层三角山和悬谷等特征地貌;沿断崖以一线有泉水出露。2沿江阶地登上燕子矶遥望东,南两个方向,可以看到长江三级阶地,是雨花台组砾石层。三台洞与长江阶地相对应,阶地发育与岸边洞发育一致。三层——一级阶地高出江面10米二层——二级阶地高出江面20—25米,呈小山,孤丘及长岗状一层——三级阶地高出江面40—50米从东到西沿江72洞观音阁那头为台洞——二台洞——三台洞岩性:早古生代寒武纪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可溶性岩。形成原因:(1)岩石有可溶性(2)水有流动性(3)岩石透水性好(裂隙多)3河漫滩一般高出江面5米左右,漫滩上水田及水塘星罗棋布并有沼泽及水草分布。南边窄小,北岸面积宽,河流紧贴南岸远行,阶地北岸宽,最老阶地呈岗丘状分布在南京地区。三、玄武湖:玄武湖古名桑泊,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位于南京城中,紫金山脚下的国家级风景区,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当代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江南三大名湖之一,是江南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金陵明珠”。巍峨的明城墙,秀美的九华山,古色古香的鸡鸣寺环抱其右。六朝时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系皇家禁地,1909年辟为公园,时称五洲公园。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山异,终年景色如画。湖内养鱼,并种植荷花,夏秋两季,水面一片碧绿,粉红色荷花掩映其中,满湖清香,景色迷人。玄武湖的成因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构造原因:湖的南边缘齐,湖北边浅,南边深(8-9米),向北越来越浅,南部有断裂,南盘下降,北盘上升。第二种说法:河成湖:河流改道,古河道淤积形成。依据:钻孔结构,有许多淤积,颜色深,洪相沉积物,下游河流相沉积物,河流相砂层下有火成岩。第三种说法:两种观点结合玄武湖位于南京市东北城墙外,由玄武门和解放门与市区相连。1909年辟为公园。当时称元武湖公园,还曾称五洲公园、后湖等。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0公里,占地面积437公顷,水面约368公顷。湖内有5个岛,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岛之间有桥或堤相通,便于游览。湖水深度不超过2米。玄武湖形似火腿,湖泊分成三大块,北湖(东北湖、西北湖)、东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较浅,西南湖水最深.东南湖其次,湖内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使玄武湖水系完全处于人工控制之中,玄武湖属于浅水湖泊;南北长2、4km,东西宽2.0km;湖底质较厚,平均达70cm,以细粒粘土为主;主要入湖沟渠有7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岗子村和西家大塘,北部与护城河、金川河相通,南部与珍珠河相接。11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南京中山植物园一、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最著名的天文台之一。始建于1934年,建成于1934年9月,位于南京市东南郊风景优美的紫金山上。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由于她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与发展中作出的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天文台选址:应建在气候干燥、大气宁静、天晴少雨、空气洁净并远离城市灯光、最好没有空中航线的地区。1.天球仪古代称浑天仪,又名浑象。东汉张衡,三国王蕃,刘宋时期的钱乐之都曾造过这种仪器。它用以表现恒星和星座位置,并能演示天体的周日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古观象台被劫殆尽,清政府于1903年复制此仪。此仪直径三尺,嵌有1449颗恒星,沿袭了中国古代的星名和星座划分,南极圈内的星座是明末由西方传入的。2.浑仪中国古代用以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西汉洛下闳曾制作过浑仪。此仪铸造于明朝正统年间,有三重环圈组成,可测天体的赤道、黄道和地平坐标。环上刻有周天3651/4度及百刻刻度,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所特有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此仪被掠至德国柏林,1920年归还我国。3.简仪元朝郭守敬创制。它是在浑仪的基础上将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两种装置分离开来,可用于测量天体的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克服了浑仪在实际观测中的一些限制,互不干扰。南侧日晷,白天可按日影测定时刻。带有孔的窥管可上下移动。此仪制造于明朝正统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法军掠至法国驻华公使馆,1905年归还我国。是古代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天文仪器。二、南京中山植物园1.中山植物园简介南京中山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建于1929年,前身是“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中山植物园坐落于南京市东郊的国家级钟山风景区内,占地186公顷,背倚苍翠巍峨的钟山,面临波光潋滟的前湖,傍依古老壮观的明城墙,遥对闻名中外的中山陵。园中气候温和、植被茂盛、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秀色天成,风光旖旎,既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又是一个奥妙无穷的植物王国。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华东工作站接管和重建,定为现名,实行了园、所一体的体制。1970年划归江苏省领导,1993年实行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南京中山植物园南园按照景观侧重点分为11个区域:展览温室、禾草园、水生园、城市景观植物区、岩石园、森林休闲区、孢子植物区、竹园、经济植物展示区、植物迷宫和原有的盲人植物园,收集活植物共3000余种。这11个区域均以展示植物景观为主,兼顾科学普及和休闲游览的功能。南园于2007年国庆对外开放,南园项目已经正式命名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博览园”。七十年来,经过植物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南京中山植物园已成为一座享誉中外,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植物园。作为中国中、北亚热带的植物研究中心,植物园保存植物3000种以上;建成专类园(区)10个;拥有馆藏标本70万份;设有观赏植物中心、药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标本馆。自八十年代以来,植物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600多个单位保持着种苗、标本和图书资料的交换关系;与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建立了我国第一对国际友好姊妹植物园,该园主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雷文博士被聘为南京中山植物园名誉主任;还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植物园、日本东京大学植物园等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是中国最早加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植物园,为IUCN濒危植物委员会成员;成功地主办了亚洲史上第一次国际植物园学术讨论会及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园协会大会。2.实习简介:

实习目的:观察紫金山植物群落,亚热带植物特征,并与山东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同时采集压制植物标本。

本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春季气候多变,秋季天高气爽,年均温15.4℃,年降水量1000-1150mm,自然植被属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栎树林分布普遍。

本区与地处暖温带的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在某些特征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较大差别,现将两者作如下比较:1)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①南京地区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个基本层次,发育良好的乔木层可分为两个亚层:上层为落叶树种,下层为常绿树种,灌木层也可分出几个亚层,草木层按高度分异,以落叶的藤木占优势,附生植物寄生植物比山东常见,生长较旺盛。②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结构,乔木二层,灌木不分层,还有一个草木层。构成群落的植物、乔木层均为落叶类,草本植物整株或地上部分在冬季枯死,层产植物在群落中不起显著作用。藤本植物以草质或半本质为主,攀援能力不强,腐生植物以苔藓和地衣,但由于地面大量落叶覆盖,它们多生长在树干上。2)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①南京区树种甚多,而落叶成分占比例较大,包括许多温带科属,如栎、槭、桦等,更有丰富的中国特有属分布,如琪桐、根树、金钱槭等,常绿植物较多,较耐寒。多山脉青风,石楠,女贞等。本区的植物群落主要有由樟科、木兰科等树种构成,灌木层主要有山红等,地被植物有没街草、吉祥草等种类,此外山坡分布有森林,高达10-20m森林灌木稀少矮小。②由于山东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酷热多雨,冬季炎热干燥,天然植被多以栎林为主,乔木层伴有其它落叶树种,灌木层以荆条、蔷薇、荀子等最常见,在较湿润的山地或各地分布有多种槭、榆等共同的落叶阔叶杂林,另外某些地方广泛生长着带针吕林树种如油浍,赤松等,松林一般较稀疏,树下藻木草类——夏绿叶林内相同,松栎混交林较常见。除此之外,南京地区松树林多而山东多柏树,人工种植园林也不相同,前者多橘子,后者多苹果、梨、山楂等,南方蔬菜中居多,北方多白菜,南北方种类并非与两地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有关。3)季相变化:①南京地区植物群落主要为落叶阔叶混交林,一般整个群落全年富营养生长,夏季更为旺盛,但是在秋冬季节由于落叶植物的存在,使林内部分植物落叶,常绿植物的存在又使其并不显得萧条,群落的花期,大多集中在春末夏初。②在山东地区,大多为落叶阔叶林,在秋季,由于气温下降,树叶变黄脱落,在冬季,树叶全部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春季,随着气温回升,树木开始发芽、开花,夏季只是群落生长最茂密的季节,总起来由于两地所处气候地区、气温带的差异,使得山东区的植物群落比南京区的季相变化明显。4)植物形态差异:暖温带与亚热带植物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在本区也有明显表现,主要如下:叶:①叶较小但厚硬,有脂质光泽,但光线,照射方向垂直,叶呈椭圆形,单叶苹质;②但在山东区夏要植物叶较大,叶薄软,复叶膜质表面光泽不好,叶呈心卵形。根:①在南京区能见到一些有板状根的植物,也有的有气生根;②在山东区的群落中一般是主要系无板状根、寄生根等现象。茎:①在南京区树木的树干高大,灌木、乔木较高,但树干较细,枝条较细,②在山东区的树干稍矮,但较粗,如广玉兰、夹竹桃、事实、水杉,在山东较矮小,但在南京地区却长得非常高大。由于生活习惯、风俗等不同,再加上气候因素,使得两地在观赏植物、园艺植物等方面也有诸多不同。3.实习内容:现在介绍一下我们在植物园听老师讲的植物:银杏:银杏为落叶乔木,裸子植物。4月开花,10月成熟,种子为橙黄色的核果状。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有观赏价值.银杏的果子提炼出来的内酯,可以治冠心病,而内酯只存在于小叶子中,老叶子中几乎没有。银杏叶有毒,所以银杏叶是不能食用的。紫薇:又称痒痒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易脱落,树干光滑,生长缓慢。夏天开花,花期6~9月,果期10~11月。花主要有白色,黄色和红色。在开花的时候需要及时的修剪。树干愈老愈光滑,用手抚摸,全株会微微颤动。珊瑚树:珊瑚树是忍冬科。可以做篱笆,珊瑚树一年四季枝繁叶茂,遮蔽效果好,又耐修剪,因此是制作篱笆的上佳材料。不但在观赏上显得自然活泼,而且扩大了空间感。此外,珊瑚树还可以防火,不容易点着。石楠:石楠是蔷薇科、石楠属,木本植物,常绿灌木类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力不强,喜光也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石楠开花跟板栗开花似的,难闻,具有腥气味,易招苍蝇。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华北地区有少量栽培,多呈灌木状。雪松:雪松,是松科雪松属植物。该属种类球果形状相似,与杉树最为接近。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雪松原产喜马拉雅山,具有抗寒的特点,树形十分漂亮。其中刚发芽的松针能治疗高血压。全缘叶栾树:全缘叶栾树是无患子科,乔木,高10—30米;小枝暗棕色,密生皮孔。叶为二回羽状复叶。花期8—9月,果期10—11月。黄色花,果子呈灯笼状,边开花边结果,长的缓慢,木材较好。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等省。法桐:法国梧桐为落叶乔木。主要生长于中亚热带地区。悬铃木俗称"法桐",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悬铃木科。但我国引入栽培的仅3种,即二球悬铃木也称英桐,是一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的杂交种,一般比较常见,具有杂交优势,故生命力顽强,是行道树之王。一球悬铃木,又称美桐;三球悬铃木,又称法桐。现在我们通常把这三个种统称"法桐"。香樟树:香樟为樟科常绿乔木。树势高大雄伟,树冠广圆形,全株具樟脑香气。花期为5月,9~11月果熟。喜阳光充足,也稍耐半阴、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干旱和严寒。樟树枝叶秀丽,树大浓荫,四季常青而具香气。其木材优良,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主要分布在江南附近。紫藤:紫藤属豆科紫藤属,是一种落叶攀援缠绕性大藤本植物干皮深灰色,花紫色或深紫色,十分美丽。紫藤为暖带及温带植物,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强,较耐寒,能耐水湿及瘠薄土壤,喜光,较耐阴。广泛分布于中国境内,具有较高的园艺装饰价值和药用价值。紫藤是绞杀植物。杨树: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木材用作民用建筑材,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叶是良好的饲料。杨树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枸骨:枸骨,又名鸟不宿,其株形紧凑,叶形奇特,碧绿光亮,四季常青,入秋后红果满枝,经冬不凋,艳丽可爱,是优良的观叶、观果树种,在欧美国家常用于圣诞节的装饰,故也称“圣诞树”。枸骨具有耐寒的特点,并且可以作中药。三角枫:三角枫是槭树科,弱阳性树种,稍耐荫。喜温暖、湿润环境及中性至酸性土壤。耐寒,较耐水湿,萌芽力强,耐修剪。树系发达,根蘖性强。花期4月,果期8月。梅树:梅树是蔷薇科,落叶乔木,植株高度可达15公尺高。叶互生、倒卵形,全缘或上半部有疏锯齿。梅树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花梅;另一种是果梅(话梅)。酢浆草:酢浆草,多年生草本,全体有疏柔毛;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紫色叶,花粉红色,花期很长,下面有球茎,不耐践踏。喜向阳、温暖、湿润的环境,夏季炎热地区宜遮半荫,抗旱能力较强,不耐寒,一般园土均可生长,但以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土生长旺盛,夏季有短期的休眠。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疾的效用。美国山核桃:薄壳山核桃,生长缓慢,树干端直,树冠近广卵形,根系发达,耐水湿,也可以做行道树,但是美国山核桃易招虫子,且虫子不易消灭。亦适于河流沿岸及平原地区绿化造林,为很好的城乡绿化树种和果材兼用树种。皂荚:皂荚又名皂角树,云实科,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生长旺盛。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荚种子可消积化食开胃,皂荚刺可以作为一味中药。木犀桂花:木樨桂花,属木樨科常绿灌木或乔木,常见的桂花有四种:1)金桂:金黄色的花,并且有香味;2)银桂:白色的花,并且具有香味;3)四季桂:白色的花,不具有香味;4)丹桂:花的颜色很深。杜鹃:杜鹃生活在酸性土壤中,同样生活在酸性土壤中的有茶花、狼花,毛鹃生长粗犷,能抵抗虫害。鸡爪枫:鸡爪槭又名鸡爪枫,属槭树科、槭树属落叶小乔木或乔木,树冠伞形,姿态雅丽。树皮平滑。花杂性,由紫红小花组成伞房花序,4月开放。翅果展成钝角,向上弯曲,10月成熟,棕黄色。枫叶有两种:一种是全年都是红色的,一种是春秋两季是红色的。洒金珊瑚:洒金珊瑚是常绿灌木,高可达3m。丛生,树冠球形。树皮初时绿色,平滑,后转为灰绿色。叶面黄斑累累,酷似洒金,是病毒入侵遗传下来的。臭椿:臭椿,因叶基部腺点发散臭味而得名。属于苦木科,是一种落叶树。生长在气候温和的地带。这种树木生长迅速,可以在25年内达到15米的高度。朴树:朴树,榆科,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褐色,光滑不开裂,枝条平展。木材很好,但是生长缓慢。金钟花:金钟花是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株高可达三米。茎丛生,且中空,枝直立。花期3~4月,先叶开放,深黄色,1~3朵腋生。花比迎春花的好看。棕榈:棕榈是棕榈科棕榈属,常绿乔木,种子有油,所以可以做蜡,如地板蜡。并且棕榈还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琼花:琼花,又称聚八仙。忍冬科落叶或半常绿灌木。4、5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聚伞花序生于枝端,周边八朵为萼片发育成的不孕花,中间为两性小花。分布在四川、甘肃、江苏、河南、山东以南等地。杜仲:杜仲是落叶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厘米。树冠圆球形。树皮深灰色,枝具片状髓,树体各部折断均具银白色胶丝,也就是杜仲胶,因为具有耐腐蚀的特点,故可以用于海底缆绳上。花单性,花期4~5月,雌雄异株,无花被,与叶同放或先叶开放。果期10~11月。柳杉:柳杉,杉科,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2米多;树皮红棕色,纤维状,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近轮生,平展或斜展;小枝细长,常下垂,绿色,枝条中部的叶较长,常向两端逐渐变短。柳杉的木材很好。而日本柳杉具有防水和抗腐蚀的特点,且叶子向上。白蜡树:因树上放养白蜡虫,故取名白蜡树,又是固沙树种,木犀科白蜡属植物的通称,又称梣。木材坚韧,耐水湿,制做家具、农具、胶合板等用;枝条可编筐;树皮称“秦皮”,中医用作清热药。北美红杉:北美红杉是一种松科落叶松属落叶乔木,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特大乔木,原产地高达110米,胸径达8米,常绿性;北美红杉树姿雄伟,枝叶密生,生长迅速。适用于湖畔、水边、草坪中孤植或群植,景观秀丽,也可沿园路两边列植,气势非凡。水杉: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墨杉:原产自墨西哥,树形秀美,秋天为红叶。金钱松:金钱松是落叶大乔木,属松科。树干通直,高可达40米,胸径1.5米。它与南洋杉、雪松、日本金松和巨杉统称世界五大公园树种。金钱松树形高大,树干端直,入秋后叶变为金黄色。11月2日小茅山—中山垭口—南京地质博物馆小茅山1、实习地点介绍:紫金山位于南京城东,东西延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最高峰海拔450米,这里有中山陵、明孝陵、及灵谷寺等名胜古迹,小茅山就位于紫金山地区。小茅山出露的地层主要为黄马群和象山群。剖面比较完整。地层:本区出露地层自老而新有:(1)中、上三叠统黄马青群,主要是紫红色钙质页岩、粉砂岩、砂质页岩河页岩,夹有数层细砾岩、含砾砂岩,岩层具有明显的沉寂韵律。有虫迹、交错层理、波痕和微层理等原生构造。岩性自上而下可分为三部分。底部:厚度约十米的砾岩层,砾岩成分主要是灰岩,含少量的石英和燧石,在小茅山北坡未见露头。中部: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页岩,发育大量虫迹及交错层理。上部:暗灰色的泥质砂岩夹黄色砂岩页岩,波痕发育。(2)下、中侏罗统象山群,与黄马青群为假合接触,自上而下为:1)紫霞洞组:以小茅山南坡最为发育,可分为三部分,底部:灰白色砾岩,厚至巨厚层。砾石成分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岩及黑色燧石,圆度良好,胶结物为硅质。中部:灰白色泥质页岩,含少量云母,有丰富植物化石。上部:灰白色或微红色石英砂岩2)陵园组,为灰白色及浅灰色含长石的石英砂岩。长石风化成白色,沙眼中央有少量很好的细砾石。成分大多是石英,少量是硅化灰岩和燧石。靠近中上部有砂岩与云母页岩互层,产少量植物化石。3)西山寺组,灰白色至灰黄色细粒云母砂岩夹杂色页岩。页岩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构造:小茅山北坡出露黄马青群,小茅山山脊及南坡出露象山群。西段岩层走向北东,倾向难懂;东段岩层走向西北,倾向西南;主峰附近近于东西走向,倾向向南。因而区域走向显示向北突出的弧形。与走向的弧形弯曲相关的是有放射状的横断层发育,它们具有平移性质。沿着横向断裂,后期有差异性升降活动,使小茅山的中段上升,东西两段下掉。因而小茅山就整体看还是驹哟地垒山的性质。地貌现象:(1)岩层产状与岩性对山坡发育的影响从横剖面看来,小茅山为一单面山,南北两坡不对称,南坡平缓,地层倾向与山坡坡向一致,称为倾斜坡;北坡较陡,地层倾向与山坡坡向相反,称为反倾斜坡。前者为象山群所在,其岩性变化较小,且因山坡坡角与岩层面倾角相差不大,因此坡度小,也均匀。而组成北坡的岩层种类较多,经过长期剥蚀以后,在北坡的不同地段,坡度差别甚大。沿山脊出露的象山群下部的石英质砾岩,因其岩性坚硬,不易风化,构成峰顶,且因岩石中垂直节理发育,常大块崩塌,形成直立陡崖。北坡的中上部由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因岩石较易风化,故坡度较陡。北坡的中下部受到自上坡带下来的由风化侵蚀而成的细碎屑物覆盖,因此坡度较缓。山麓地带因出露辉长岩,更易风化,故坡度更缓。小茅山山坡坡度之差异,充分反映了岩性对山坡发育的影响。(2)垭口地形沿小茅山山脊常见一种哑口地形,它是小茅山南北两坡的流水不断溯源侵蚀的结果。在某些哑口的南北冲沟中,见于密集的节理和地层沿走向不连续,说明这些哑口的形成还受断裂构造控制。(3)剥蚀面与阶地小茅山附近剥蚀面比较明显。在地壳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剥蚀作用使地表夷平,后来,地壳隆起,被夷平的地面进入了山地之中成为剥蚀面。阶地也是小茅山附近的主要地冒类型之一,可分为三级:一级由河流冲积物组成,为堆积阶地。二级分布较广,大多是基座阶地。最下面是基岩,中部为碎石层上部覆盖着厚度较大的下蜀组粘土或近代残积的积层,离山地较远的地方,可以没有碎石层,下蜀组粘土直接覆盖于基岩之上。在小茅山北麓蒋王庙附近二级阶地的基岩是基性侵入岩,在基岩之上优势有黄马青群与象山群岩层风化剥蚀的碎块,最上部覆盖着残积——坡积成因的岩层,年代可能与下蜀组粘土相当,其中北麓的二级阶地原来是片流侵蚀而成的山麓面,山麓形成以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称为现今的阶地。三级多为侵蚀阶地,在小茅山北麓。基岩常是黄马青群构成的。实习内容:在这里我们进行了植物地理学,地质地貌学和土壤地理学的实验。下面按照我们实验的顺序进行描述:植物地理学:我们通过取一个100m*100m的样方,对里面的植物进行了种类、季相和群落结构的观察,得到了一下结果:三角槭:1棵胸径:7cm树高:6m马尾松:1棵胸径:25cm树高:20m麻栗:1棵胸径:18cm树高:10m朴树:6棵胸径:10cm树高:10m扶芳藤:7棵油茶:17棵蔷薇:2棵枸骨:2棵树高:1.5m未知灌木:7棵树高:5m通过我们的计算,得知乔木的密闭度大约占了70%-80%。地质地貌学:小茅山位于紫金山的东部,海拔300多米,主峰:北高峰,海拔448m,而我们观察的位置则位于垭口部位,垭口主要是由于断裂,岩石破碎而成,成为交通要道。我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岩层的产状。经过我们的测量,得到了一下几组数据:①倾向:120度走向:120度-300度倾角:12度②倾向:225度走向:135度-315度倾角:8度最后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一下几点:①层面找的不准是我们没有测量准确的一个原因;②量倾向和走向垂直的线;③具有的实际意义。土壤地理学:⑴实习目的内容:①认识我国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黄棕壤;②观察其剖面并分析比较发育在两种不同母质上的黄棕壤;③提出对这种土壤进行改良利用的措施。⑵实习工具及步骤实习工具:洛阳铲,剖面刀,钢卷尺,土样盒,盐酸,PH试纸,玻璃皿,蒸馏水,罗盘。实习步骤:选择合适的自然剖面,用洛阳铲和剖面刀修整直到露出新鲜土壤。测量剖面的方向及所在地坡度。检测各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取样。使剖面复原。数据记录——小茅山南麓拥翠亭南约500米,普通黄棕壤。土层划分:分为四层,自上而下分为O层--------枯枝落叶层An层--------腐殖质层,呈暗棕色Bts层------b土层,呈黄棕色C层------母质层,呈紫红色土层测量:整个剖面110㎝,O层3cm,A层12㎝,B层60㎝,(E层淋深层不明显,仅有5㎝),C层30㎝取土样少许放在点滴板上,加蒸馏水3-5滴,使土样浸透着并有少量余液,用玻璃棒搅匀,半分钟后用玻璃棒沾少许溶液浸沾PH试纸,稍后与比色卡对照,即测出土壤各层PH值。石灰反应:取各层土样少量,用手指压碎,滴加5%的稀盐酸,观察泡沫的反应程度,以上各项结果如下表所示:(剖面走向309坡度20)土层厚度㎝颜色质地结构PH值石灰反应O3暗灰色粘、砂粒粒状、团块状6无A25灰棕色粘粒增多粒状、团块状6无Bts23黄棕色粘粒为主棱状、块状6无C27紫红色砂粒块状6无种类普通黄棕壤粘盘黄棕壤颜色黄棕色深黄棕色酸碱反应全剖面呈酸性反应上部呈酸性,下部中性铁锰结核较少较多质地较粗粘重盐基饱和度中度饱和高度饱和表3普通黄棕壤和粘盘黄棕壤性状比较南京地质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改造完成)和新馆(建设中)组成。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3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2500平米。展出标本1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个展厅。《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11月3日汤山—阳山采石场遗址—南京猿人洞遗址一.汤山一带简介:从南京到镇江一线全长约70公里,是由若干背、向斜组成的线状褶皱束。褶皱束的走向在西端为北东、南西走向,过汤山以东转为北东东向。汤山即属于该褶皱束的一支:青龙大连山——汤山——仑山大背斜。这是构成山脉南带的主体构造。由南京城东郊的淳化镇经汤山镇、韦岗,抵五州山、十里长山,并接近镇江城,大背斜绵延60多公里。在南京城东郊的青龙大连山一段为一简单背斜,轴部为志留系地层,具有典型的背斜谷地貌。在汤山,次一级向斜核部由下二叠统栖霞组组成,它将背斜分割成两支,北支即汤山地区有名的空山背斜,核部由五通组地层组成;南支即汤山背斜,核部由寒武系地层组成。二.实习内容:1、汤山位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米,包括排山与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一般标高为160——250米,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三列山之间是两个谷地。1)、地层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寒武系、奥陶系以及志留系下统均分布在汤山。中列山他、与南列山体之间的谷地为志留系所在,谷地的形成是该地岩性软弱,易受侵蚀所致。下中泥盆统茅山群很不发育,仅零星见于中列山。上泥盆统五通组至下二叠统孤峰组发育良好,均产出在中列山,因采石公路达山顶,剖面切割的清楚,化石丰富。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位于中列山北侧谷地之中,谷地的形成是改组地层岩性软弱,易受侵蚀所致。在谷地中段黄花岸附近因公路穿过,有龙潭组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其中植物化石很多。下中三叠统青龙群组成并列山体,在棒槌山西端便道旁其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盛产瓣腮类及头足类化石。这里也局部暴露了上二叠统顶部的大隆组地层。在北列山的西北方向有一引起低缓的丘岗,是由中上三叠统黄马青群与下中侏罗统象山群组成。2)、上泥盆统五通组(D⒊)假整合与茅山群之上。其接触面略显受侵蚀的痕迹,局部见到细砾石,砾石成分为茅山群砂岩。五通组厚约150米。可分为四部分:底部灰白色石英砾岩及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石英砾岩有三层以上。砾石成分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浅色据纹理的硅质岩等,滚圆或半滚圆状,砾径以1——3厘米为主。砾石可排列成单向斜层理。下部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间夹薄层粉沙岩。砂岩中石英含量达95%以上,硅质胶结。具有缝合线构造以及单向斜层理。上部黄褐色砂岩及粉砂岩,夹有较多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局部夹扁豆状薄层赤铁矿。在灰黑色页岩及灰黄色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顶部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缝合线构造十分发育,根据它能准确判断剖面。3)、下石炭统金陵组在机修房旁边的人工剖面上,厚约6米,与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为灰黑色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厚层状。生物碎屑主要是海百合及腕足类碎片。岩石含有机质及泥质成分较高。底部以一层铁质粉砂岩与五通组接触。4)、下石炭统高丽山组假整合与金陵组之上。金陵组顶部的侵蚀面起伏不平,因受过氧化,颜色发红,面上有铁锰质薄层堆积。下部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薄层砂岩,含灰褐色泥质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含腕足类化石碎片。中部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上部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灰黑色粘土质及粉砂纸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总厚约36米。5)下石炭统和州组与高丽山组为假整合接触,厚度约5米。为灰黄色泥质及白云质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在陡山南坡及北坡剖面上本层产袁氏珊瑚、贵州珊瑚及巨长身贝等化石。6)下石炭统老虎洞组与和州组为假整合接触,厚度约6米。为灰色及浅灰色结晶白云岩,致密,较坚硬,与酸仅微弱起泡,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含有灰黑色、灰白色及肉红色的燧石结核,呈透镜体或团块状,其伸长方向与层面平行,故可借以识别层面。产不规则石柱珊瑚等化石。7)、中石炭统黄龙组与老虎洞组为假整合接触。黄龙组底部有白云岩砾块组成的砾岩,砾块为棱角、半棱角及半滚圆状,直径3——5厘米为主,由方解石胶结,方解石晶粒的粒径常达1厘米以上。砾岩厚约5米。黄龙组下部为白色微晶灰岩,斑块状巨粒结晶灰岩,晶粒可粗达0.1——1厘米。厚约5米。黄龙组的主体部分为灰白色略显肉红色微晶生物屑灰岩夹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厚层到块状,层理不清,仅能根据缝合线来判断起产状。厚约55米。8)、上石炭统船山组与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黄龙组顶面因受到侵蚀起伏不平,且因氧化颜色发红。但厚度约40米。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及微晶灰岩。具有缝合线构造,可借以判识剖面。中部及上部产有核形石,为圆形球,似豆粒大小,灰白色,即见于深灰色灰岩中,也见于浅灰色灰岩中,是藻类生物聚集而成的。它是识别船山组的重要标志。顶部有一层及富海百合茎的生物屑灰岩。本组产有麦粒蜓及假希瓦格蜓等化石。9)、下二叠统栖霞组与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厚度约为130米。分为四部分:臭灰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发育缝合线构造。风化面上有沿层面方向延伸的眼球状及扁豆状小溶沟。产米斯蜓。底部有一层数十厘米厚的灰黄色泥质页岩及生物屑灰岩,其中产介形类化石。下硅质层段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纹层构造的含硅质生物微晶灰岩,露头零星。栖霞本部段为深灰色微晶生物屑及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盛产灰黑色燧石结核。具有缝合线构造。有时还见微层理,化石丰富,常见早阪珊瑚、奇壁珊瑚、中国孔珊瑚等。化石突出于岩石表面,极易找到。上硅质层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纹层状生物屑微晶灰岩。露头零星,在深槽中可以找到拟纺锤蜓等蜓类化石。10)、下二叠统孤峰组与栖霞组为整合接触。厚约20米。出露与山麓低地,露头比较零星。下部灰黑色燧石岩及硅质页岩,薄层到中层状,坚脆,易破裂。风化后呈多孔状,质轻。上部灰黑色薄层到中层状硅质页岩、燧石岩夹页岩。产磷质结核,化石有阿尔图菊石。11)、上二叠统龙潭组与孤峰组为整合接触,厚约100米。露头较零星。可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黄色及灰黑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砂岩,厚约40米;中部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煤层及炭质页岩,厚约30余米。上部灰黄色及灰黑色页岩、粉砂岩、砂岩及煤层,顶部夹1——3层灰黑色生物屑微晶灰岩物透镜体,厚30余米。页岩中盛产单网羊齿、大羽羊齿、蕉羊齿等植物化石。12)、上二叠统大隆组与龙潭组为整合接触。厚约20米。仅出露与棒槌山西端矿山车间后,可分为三部分:下部黄绿色页岩夹生物屑微晶石灰岩、钙质页岩及灰黄色泥质粉砂岩;中部灰紫色页岩、灰黑色硅质页岩与燧石岩互层。页岩中产提罗菊石及戟贝等化石;上部黄绿色及灰黑色页岩夹硅质页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13)、下、中三叠统青龙群与大隆组为整合接触,厚约500米。分为上青龙组与下青龙组。在棒槌山西段人工剖面出露下青龙组,可分为四部分:下部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及克氏蛤。中部灰色薄层微晶灰岩及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上部灰色中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及微晶砾屑灰岩。顶部厚层微晶灰岩,多被覆盖,仅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楚。上青龙组未见在此出露。14)、中、上三叠统黄马背群与青龙群为整合接触。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黄马青群底部为石灰岩质角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