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超声心动图2课件_第1页
M型超声心动图2课件_第2页
M型超声心动图2课件_第3页
M型超声心动图2课件_第4页
M型超声心动图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1/91

M型超声心动图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张利辉2023/1/81M型超声心动图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2023/1/92

工作原理:

逆压电效应探头的压电晶片高频机械能介质中传播发生反射

正压电效应

触发高频发射高频接收电路多次放大检波示波管电路电路讯号控制板

时基扫描电路垂直偏转荧光屏上形成(快扫描电压)板Y轴上高速运动光点慢扫描电路水平偏转板X轴上回声讯号依次排列显示一串光点

(代表幅度与深度)

使心内结构的反射光点展开形成一幅能显示时间、距离,幅度及反光强弱的时间、位置活动的曲线

M-UCG。2023/1/82工作原理:2023/1/93

由于心脏各部位声阻不同,

故探查时常出现不同的反射类型:

无反射波型:如血流、心包液其介质密度均匀,无声阻差,

故超声经过相应区域无波反射。2)少反射波型:如胸壁、室壁、室间隔等组织结构较为均匀,有一定的声阻差。多反射波型:液体和实质腔器交界面,声阻差较大,有较强的反射,使之成清晰反射界面;如心内膜、瓣膜及大血管与血液间有声阻差较大的界面。

4)全反射波型:心脏与肺组织声阻差很大,相差约3000多倍,不能透入第二介质近乎全反射。

由上述所知,介质中界面声阻差大,光点强;声阻差小,光点弱,因此超声波通过心脏不同部位,由于心脏结构不同便反映出心脏不同结构的不同表现,以此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动态变化。2023/1/83由于心脏各部位声阻不同,

故2023/1/94探查方法:1)定点探查:探头固定于某点,声束方向不变,观察一径线上各界面活动的规律,用于测量腔室大小,心壁厚度及活动速度。注意: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位,平静呼吸尽量减少心脏位移;由内向外,从上到下,逐肋探查,全面观察;探查某点时,尽量使探头与胸壁垂直,波形不清晰时,探头稍加转动。2)滑移探头:探头置于LB3-4内二尖瓣水平,找到二尖瓣后探头由内向外慢慢滑动,稍转动声束方向,观察心脏水平切面上各个结构的相互连续关系。2023/1/84探查方法:1)定点探查:探头固定于某点,声2023/1/95纵轴扇扫:

以LB3-4为轴心,先找到二尖瓣波群,然后探头斜向内上,沿心脏纵轴由内向外下弧形转动(见图)。依声束方向不同即出现1区;2a区;2b区;3区;4区。2023/1/85纵轴扇扫:以LB3-4为轴心,先找到二尖2023/1/96

横轴扇扫:

探头置于LB3—4,声束先指向右侧,后由右向左进行扇形扫查

可见TV—IVSIAS—AMV.2023/1/86横轴扇扫:探头置于LB3—2023/1/97探查部位及命名心底波群(4区)

LB3-4探查可获主动脉根部曲线图,解剖结构自前至后为胸前壁,右室流出道(个别者为PA)主动脉根部及左房、左房后壁,结构位于心底部,故称心底波群。

2023/1/87探查部位及命名心底波群(4区)2023/1/98主动脉根部曲线:

U波:于ECG的R波之后,曲线的最低点;V波:(主波)于ECG的T波之后,曲线最高点;V’波(重搏波):V波下降主W再上升形成幅度为4mm;UV段为上升支,心脏收缩时主动脉根部位置前移;VW段为下降支,心脏舒张时主动脉根部位置后移。主动脉后壁活动一样,则命名相同。2023/1/88主动脉根部曲线:

U波:于ECG的R波之后2023/1/99主动脉瓣曲线:位于主动脉根部前后两线间,收缩期分开形似六边形盒样,舒张期则闭合成一直线。右冠状动脉瓣(RCV)“右瓣”靠近主动脉前壁。无冠状动脉瓣(NCV)“后瓣”靠近主动脉后壁。左冠状动脉瓣(LCV)位于RCV与NCV之间有时可见。2023/1/89主动脉瓣曲线:位于主动脉根部前后两线间,收2023/1/910K点:位于ECG的R波及第一心音之后,相当于等长收缩期,心室收缩,主动脉瓣开放。

G点:位于ECG的T波之后,第二心音处,心室舒张,主动脉瓣关闭,二尖瓣开放。

K-G段为心室射血期。

G-K段为心室充盈期。2023/1/810K点:位于ECG的R波及第一心音之后,相2023/1/9112023/1/8112023/1/912

正常值RVOTAOLAAVO男21-3323-3619-3316-26女23-3221-2921-30RVOT:AO:LA=1:1:1

小儿:主动脉瓣关闭将4区分为二等份应为1:12023/1/812正常值RVOT:AO:L2023/1/913左房后壁曲线:常为一平直线,亦可见小波或凹陷(C凹)C凹<2mm。如大于4mm,示为二尖瓣返流,由于MR量较大,收缩期返流血液冲击左房后壁而形成。

2023/1/813左房后壁曲线:常为一平直线,亦可见小波或2023/1/914主动脉根部为平行曲线

与下列因素有关:

(1)心脏解剖特点:心底部固定:

AO较固定,左、右室、心尖部游离。(2)

左房舒缩挤压主动脉产生摆动(3)心室肌层有的为螺旋形排列,心脏收缩先从心尖部开始所致。2023/1/814主动脉根部为平行曲线

与下列2023/1/915

二尖瓣波群:(3区及2b区)

探头置LB4稍向上翘获得3区图像(见图)由上至下可见胸壁、RV、LVS、LVOT、AMV、LA、LA后壁。探头置LB4稍向下指获得2b区图像。由上至下可见:胸壁、RV、IVS、LV、AMV、PMV、LVPW。

2023/1/815二尖瓣波群:(3区及2b区)2023/1/9162023/1/8162023/1/9172023/1/8172023/1/918

二尖瓣前叶曲线:

一般正常人呈双峰,命名为A峰与E峰A峰:位于ECG的P波后0.08〞~0.12〞;心舒张早期房压大于室压,二尖瓣开放;舒张晚期左房收缩,血液经二尖瓣口流入左室,使半关闭状态的AMV再度推开并向前移动,产生A峰,故有心房收缩波之称。因此,Af.结区心律时A波消失。B点:心房收缩后,房内压下降,AMV回到原来半关闭状态,故下降至B点(与F点同一水平),一般情况下,心房收缩后心室立即收缩,AMV急速后移,由A至C直线下降,故B点显示不清,仅在AVB时房缩与室缩间期延长方可见到B点。C点:位于ECG的R波之后,心肌除极,心室收缩LV压迅速升高>LA

压时将AMV向后推移,前后二叶碰拢关闭产生C点.(S1)。CD段:为一缓慢上升平段,二尖瓣口处关闭状态,其末段在S2以后为等长舒张期外,绝大部分为心室收缩期,故CD段全程≠收缩期全程.S2≠D点。2023/1/818二尖瓣前叶曲线:2023/1/9192023/1/8192023/1/9202023/1/8202023/1/921D点:出现于ECG的T波与第二心音之后,为等长舒张期终点;MV即将开放.S2出现——心室舒张开始——LV压小于AO压——AV关。但此时LV压>LA

压——MV未闭,开放待等长舒张期末——LV压<LA压——MV开放曲线上出现D点。故S2≠D点,

CD段并非收缩期全程。S2-D点.为等长舒张期。DE段:为一急速上升的直线。等长舒张期后——左室扩张——此时LV压<LA

压——MV开放——血由LA向LV灌注——MV迅速前移。曲线由D点直线上升达E峰。E峰:MV曲线最高点,MV开放至最大限度,E峰距胸壁最近。EF段:曲线达最高E峰后,随即迅速下降至F点(EF段)

2023/1/821D点:出现于ECG的T波与第二心音之后,2023/1/922MV开放——LA迅速排空.LA压↓——LV快速充盈压力↑——房室间压力差迅速减小,加之血流入LV后的反冲作用,使漂浮在左室内AMV向后推移,形成迅速下降的EF段。

DE、EF段相当于心室快速充盈期。

EF下降速男:70~160㎜∕S

女:70~180㎜/SEF下降速与瓣口流量有关,流量大下降速快,

流量小下降速慢。2023/1/822MV开放——LA迅速排空.LA压↓——L2023/1/923:目测法从E点作一平行线与EF夹角应大于70°。夹角小,EF下降速慢,MVO流量小;夹角大,EF下降速快,MVO流量大。F点:舒张期终最低点,房室间压差很小,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为缓慢充盈期。G点:于F点之后,因HR不同而变异。

HR↑时,心室缓慢充盈期短,曲线达F点后下一心动周期即开始,心房收缩,曲线上升,故F点后即为A峰,G点不能清晰辨认。

HR↓时,缓慢充盈期长,曲线下降至F点后不立即上升而成一平段,待下一心动周期开始时于

P波曲线上升,出现A峰,平段与A峰上升支交界处为G点。2023/1/823:目测法2023/1/924

二尖瓣后叶曲线:

PMV在收缩期与前叶合拢,共同形成CD段,舒张期瓣口开放,后叶与前叶分离,活动方向与前叶相反,向下的二个尖峰与AMV相对应,分别称E′及A′,因PMV较前叶短,故曲线的幅度较低。A′峰代表左房收缩二尖瓣开放。E′峰:PMV开放至最大限度,EE′间距可反映MVO大小,正常人为3—3.5CM。C点:MV前后叶碰拢,MV关闭。2023/1/824二尖瓣后叶曲线:PMV在收2023/1/9252023/1/8252023/1/926二尖瓣位于左房与左室之间,由前后两叶构成,前叶位于右前方,上下径较长约22㎜,横径较窄,上侧与瓣环连续成根部,下侧与腱索相接称尖部(游离缘)尖部与根部之间为体部,后叶较前叶短约10㎜,后叶与前叶活动相反。二尖瓣瓣膜为薄膜组织,无心肌纤维,不能主动活动;UCG上二尖瓣活动曲线主要依赖于心脏收缩、舒张来影响房室内之间压力变化而形成。因此,临床上可通过二尖瓣活动曲线来了解瓣膜病变,左房、左室的压力变化及血动学的规律。2023/1/826二尖瓣位于左房与左室之间,由前后两叶构成2023/1/9272023/1/8272023/1/928

室间隔曲线:IVS位于AMV曲线之前,其前为RV腔,其后为LV,收缩时IVS向后,舒张期向前,与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2023/1/828室间隔曲线:IVS位于AMV曲线之2023/1/929心室波群(2a区)一般在LB4探及,自前至后解剖结构为胸壁,右室前壁、右室腔、室间隔、左室及腱索、左室后壁、心室腔大小、室壁厚度均在此区测量。2023/1/829心室波群(2a区)一般在LB4探及,自前2023/1/9302023/1/8302023/1/931

正常参考值RVAWRVIVSLVLVPW厚度幅度厚度幅度男4-5.510-20.9.5-10.48-10S25-33D45-558-1211-19女3.56.9-11.75-15S20-35D35-507-117-17

男女LV/RV=2-3EPSS<7㎜LVOT21-3821-322023/1/831正常参考值RVAWRVIVSLVLVP2023/1/932

心尖波群(1区)

声束指向心尖可获,此处腔室内径较小,少用。如心尖区室壁瘤作纵向扫查时可获。2023/1/832心尖波群(1区)声束指向心2023/1/933

三尖瓣波群(5区)

于LB3-4探查,声束向内斜,可获的幅度较大的双峰曲线,距体表约50㎜左右,为三尖瓣前叶的反射,正常人一般难获得,右心室扩大时容易观察。所获解剖结构因声束方向而异,声束向右上倾斜依次可见CW、RVAW、RV、ATV、RA、IAS、LA。三尖瓣前叶曲线命名与AMV相同。5区可在剑突下探查。2023/1/833三尖瓣波群(5区)2023/1/934

肺动脉瓣波群(6区)

于LB2-3探测,通常为后瓣曲线,收缩期PV开放,曲线向后,舒张期瓣膜关闭,曲线向前。a波:位于ECG的P波之后,RA收缩所产生,吸气时加深。b点:RV射血的标志,a波的终点,即PV开放起点。

c点:PV开放幅度最大点,后叶最低点。

dc段:RV射血,PV迅速开放。cd段:RV射血期。e点:PV完全关闭点,ECG.T波之后相当于S2.de段:心室收缩末期,PV快速关闭。ee″段:AO摆动引起PA及PV位移。ef段:心脏舒张时,PA向后轻移。肺动脉瓣正常人难以探到,肺动脉增宽时易见,PA一般探查在胸骨上窝。MPA:20——22㎜RPA:18㎜2023/1/834肺动脉瓣波群(6区2023/1/9352023/1/8352023/1/9362023/1/8362023/1/937测量中注意事项:

幅度:两点间的垂直距离以㎜为单位;速度:单位时间内曲线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单位mm/sec。内径:某腔室或液暗区的宽度测量上下两线间的内缘以㎜为单位。厚度:舒张末期以ECG.R波顶峰为准,收缩末期以ECG的T波降支终点,外缘对外缘。2023/1/837测量中注意事项:幅度:两点间的垂直距2023/1/938

M型超声的临床应用:

观察:1)心脏各房室及大血管的内径大小;

2)心室壁、室间隔的厚度、振幅变化;

3)心各瓣膜形态活动振幅的变化;

4)心包积液;

5)心功能监测;

6)了解疾病的特征,可作出明确的诊断。如:风心病、MS、MVP、IHSS、CDM、

LA-Maxy,瓣膜赘生物、PE、CAD—F4、均可确诊。

2023/1/838M型超声的临床应用:观察:1)心脏2023/1/939二尖瓣狭窄2023/1/839二尖瓣狭窄2023/1/940二尖瓣脱垂2023/1/840二尖瓣脱垂2023/1/9412023/1/8412023/1/9422023/1/8422023/1/943肥厚性心肌病2023/1/843肥厚性心肌病2023/1/9442023/1/8442023/1/9452023/1/8452023/1/946心包积液2023/1/846心包积液2023/1/9472023/1/8472023/1/948F42023/1/848F42023/1/9492023/1/8492023/1/950粘液瘤2023/1/850粘液瘤2023/1/9512023/1/8512023/1/9522023/1/8522023/1/9532023/1/8532023/1/954赘生物2023/1/854赘生物2023/1/9552023/1/8552023/1/956谢谢大家2023/1/856谢谢大家2023/1/957

M型超声心动图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张利辉2023/1/81M型超声心动图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2023/1/958

工作原理:

逆压电效应探头的压电晶片高频机械能介质中传播发生反射

正压电效应

触发高频发射高频接收电路多次放大检波示波管电路电路讯号控制板

时基扫描电路垂直偏转荧光屏上形成(快扫描电压)板Y轴上高速运动光点慢扫描电路水平偏转板X轴上回声讯号依次排列显示一串光点

(代表幅度与深度)

使心内结构的反射光点展开形成一幅能显示时间、距离,幅度及反光强弱的时间、位置活动的曲线

M-UCG。2023/1/82工作原理:2023/1/959

由于心脏各部位声阻不同,

故探查时常出现不同的反射类型:

无反射波型:如血流、心包液其介质密度均匀,无声阻差,

故超声经过相应区域无波反射。2)少反射波型:如胸壁、室壁、室间隔等组织结构较为均匀,有一定的声阻差。多反射波型:液体和实质腔器交界面,声阻差较大,有较强的反射,使之成清晰反射界面;如心内膜、瓣膜及大血管与血液间有声阻差较大的界面。

4)全反射波型:心脏与肺组织声阻差很大,相差约3000多倍,不能透入第二介质近乎全反射。

由上述所知,介质中界面声阻差大,光点强;声阻差小,光点弱,因此超声波通过心脏不同部位,由于心脏结构不同便反映出心脏不同结构的不同表现,以此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动态变化。2023/1/83由于心脏各部位声阻不同,

故2023/1/960探查方法:1)定点探查:探头固定于某点,声束方向不变,观察一径线上各界面活动的规律,用于测量腔室大小,心壁厚度及活动速度。注意: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位,平静呼吸尽量减少心脏位移;由内向外,从上到下,逐肋探查,全面观察;探查某点时,尽量使探头与胸壁垂直,波形不清晰时,探头稍加转动。2)滑移探头:探头置于LB3-4内二尖瓣水平,找到二尖瓣后探头由内向外慢慢滑动,稍转动声束方向,观察心脏水平切面上各个结构的相互连续关系。2023/1/84探查方法:1)定点探查:探头固定于某点,声2023/1/961纵轴扇扫:

以LB3-4为轴心,先找到二尖瓣波群,然后探头斜向内上,沿心脏纵轴由内向外下弧形转动(见图)。依声束方向不同即出现1区;2a区;2b区;3区;4区。2023/1/85纵轴扇扫:以LB3-4为轴心,先找到二尖2023/1/962

横轴扇扫:

探头置于LB3—4,声束先指向右侧,后由右向左进行扇形扫查

可见TV—IVSIAS—AMV.2023/1/86横轴扇扫:探头置于LB3—2023/1/963探查部位及命名心底波群(4区)

LB3-4探查可获主动脉根部曲线图,解剖结构自前至后为胸前壁,右室流出道(个别者为PA)主动脉根部及左房、左房后壁,结构位于心底部,故称心底波群。

2023/1/87探查部位及命名心底波群(4区)2023/1/964主动脉根部曲线:

U波:于ECG的R波之后,曲线的最低点;V波:(主波)于ECG的T波之后,曲线最高点;V’波(重搏波):V波下降主W再上升形成幅度为4mm;UV段为上升支,心脏收缩时主动脉根部位置前移;VW段为下降支,心脏舒张时主动脉根部位置后移。主动脉后壁活动一样,则命名相同。2023/1/88主动脉根部曲线:

U波:于ECG的R波之后2023/1/965主动脉瓣曲线:位于主动脉根部前后两线间,收缩期分开形似六边形盒样,舒张期则闭合成一直线。右冠状动脉瓣(RCV)“右瓣”靠近主动脉前壁。无冠状动脉瓣(NCV)“后瓣”靠近主动脉后壁。左冠状动脉瓣(LCV)位于RCV与NCV之间有时可见。2023/1/89主动脉瓣曲线:位于主动脉根部前后两线间,收2023/1/966K点:位于ECG的R波及第一心音之后,相当于等长收缩期,心室收缩,主动脉瓣开放。

G点:位于ECG的T波之后,第二心音处,心室舒张,主动脉瓣关闭,二尖瓣开放。

K-G段为心室射血期。

G-K段为心室充盈期。2023/1/810K点:位于ECG的R波及第一心音之后,相2023/1/9672023/1/8112023/1/968

正常值RVOTAOLAAVO男21-3323-3619-3316-26女23-3221-2921-30RVOT:AO:LA=1:1:1

小儿:主动脉瓣关闭将4区分为二等份应为1:12023/1/812正常值RVOT:AO:L2023/1/969左房后壁曲线:常为一平直线,亦可见小波或凹陷(C凹)C凹<2mm。如大于4mm,示为二尖瓣返流,由于MR量较大,收缩期返流血液冲击左房后壁而形成。

2023/1/813左房后壁曲线:常为一平直线,亦可见小波或2023/1/970主动脉根部为平行曲线

与下列因素有关:

(1)心脏解剖特点:心底部固定:

AO较固定,左、右室、心尖部游离。(2)

左房舒缩挤压主动脉产生摆动(3)心室肌层有的为螺旋形排列,心脏收缩先从心尖部开始所致。2023/1/814主动脉根部为平行曲线

与下列2023/1/971

二尖瓣波群:(3区及2b区)

探头置LB4稍向上翘获得3区图像(见图)由上至下可见胸壁、RV、LVS、LVOT、AMV、LA、LA后壁。探头置LB4稍向下指获得2b区图像。由上至下可见:胸壁、RV、IVS、LV、AMV、PMV、LVPW。

2023/1/815二尖瓣波群:(3区及2b区)2023/1/9722023/1/8162023/1/9732023/1/8172023/1/974

二尖瓣前叶曲线:

一般正常人呈双峰,命名为A峰与E峰A峰:位于ECG的P波后0.08〞~0.12〞;心舒张早期房压大于室压,二尖瓣开放;舒张晚期左房收缩,血液经二尖瓣口流入左室,使半关闭状态的AMV再度推开并向前移动,产生A峰,故有心房收缩波之称。因此,Af.结区心律时A波消失。B点:心房收缩后,房内压下降,AMV回到原来半关闭状态,故下降至B点(与F点同一水平),一般情况下,心房收缩后心室立即收缩,AMV急速后移,由A至C直线下降,故B点显示不清,仅在AVB时房缩与室缩间期延长方可见到B点。C点:位于ECG的R波之后,心肌除极,心室收缩LV压迅速升高>LA

压时将AMV向后推移,前后二叶碰拢关闭产生C点.(S1)。CD段:为一缓慢上升平段,二尖瓣口处关闭状态,其末段在S2以后为等长舒张期外,绝大部分为心室收缩期,故CD段全程≠收缩期全程.S2≠D点。2023/1/818二尖瓣前叶曲线:2023/1/9752023/1/8192023/1/9762023/1/8202023/1/977D点:出现于ECG的T波与第二心音之后,为等长舒张期终点;MV即将开放.S2出现——心室舒张开始——LV压小于AO压——AV关。但此时LV压>LA

压——MV未闭,开放待等长舒张期末——LV压<LA压——MV开放曲线上出现D点。故S2≠D点,

CD段并非收缩期全程。S2-D点.为等长舒张期。DE段:为一急速上升的直线。等长舒张期后——左室扩张——此时LV压<LA

压——MV开放——血由LA向LV灌注——MV迅速前移。曲线由D点直线上升达E峰。E峰:MV曲线最高点,MV开放至最大限度,E峰距胸壁最近。EF段:曲线达最高E峰后,随即迅速下降至F点(EF段)

2023/1/821D点:出现于ECG的T波与第二心音之后,2023/1/978MV开放——LA迅速排空.LA压↓——LV快速充盈压力↑——房室间压力差迅速减小,加之血流入LV后的反冲作用,使漂浮在左室内AMV向后推移,形成迅速下降的EF段。

DE、EF段相当于心室快速充盈期。

EF下降速男:70~160㎜∕S

女:70~180㎜/SEF下降速与瓣口流量有关,流量大下降速快,

流量小下降速慢。2023/1/822MV开放——LA迅速排空.LA压↓——L2023/1/979:目测法从E点作一平行线与EF夹角应大于70°。夹角小,EF下降速慢,MVO流量小;夹角大,EF下降速快,MVO流量大。F点:舒张期终最低点,房室间压差很小,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为缓慢充盈期。G点:于F点之后,因HR不同而变异。

HR↑时,心室缓慢充盈期短,曲线达F点后下一心动周期即开始,心房收缩,曲线上升,故F点后即为A峰,G点不能清晰辨认。

HR↓时,缓慢充盈期长,曲线下降至F点后不立即上升而成一平段,待下一心动周期开始时于

P波曲线上升,出现A峰,平段与A峰上升支交界处为G点。2023/1/823:目测法2023/1/980

二尖瓣后叶曲线:

PMV在收缩期与前叶合拢,共同形成CD段,舒张期瓣口开放,后叶与前叶分离,活动方向与前叶相反,向下的二个尖峰与AMV相对应,分别称E′及A′,因PMV较前叶短,故曲线的幅度较低。A′峰代表左房收缩二尖瓣开放。E′峰:PMV开放至最大限度,EE′间距可反映MVO大小,正常人为3—3.5CM。C点:MV前后叶碰拢,MV关闭。2023/1/824二尖瓣后叶曲线:PMV在收2023/1/9812023/1/8252023/1/982二尖瓣位于左房与左室之间,由前后两叶构成,前叶位于右前方,上下径较长约22㎜,横径较窄,上侧与瓣环连续成根部,下侧与腱索相接称尖部(游离缘)尖部与根部之间为体部,后叶较前叶短约10㎜,后叶与前叶活动相反。二尖瓣瓣膜为薄膜组织,无心肌纤维,不能主动活动;UCG上二尖瓣活动曲线主要依赖于心脏收缩、舒张来影响房室内之间压力变化而形成。因此,临床上可通过二尖瓣活动曲线来了解瓣膜病变,左房、左室的压力变化及血动学的规律。2023/1/826二尖瓣位于左房与左室之间,由前后两叶构成2023/1/9832023/1/8272023/1/984

室间隔曲线:IVS位于AMV曲线之前,其前为RV腔,其后为LV,收缩时IVS向后,舒张期向前,与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2023/1/828室间隔曲线:IVS位于AMV曲线之2023/1/985心室波群(2a区)一般在LB4探及,自前至后解剖结构为胸壁,右室前壁、右室腔、室间隔、左室及腱索、左室后壁、心室腔大小、室壁厚度均在此区测量。2023/1/829心室波群(2a区)一般在LB4探及,自前2023/1/9862023/1/8302023/1/987

正常参考值RVAWRVIVSLVLVPW厚度幅度厚度幅度男4-5.510-20.9.5-10.48-10S25-33D45-558-1211-19女3.56.9-11.75-15S20-35D35-507-117-17

男女LV/RV=2-3EPSS<7㎜LVOT21-3821-322023/1/831正常参考值RVAWRVIVSLVLVP2023/1/988

心尖波群(1区)

声束指向心尖可获,此处腔室内径较小,少用。如心尖区室壁瘤作纵向扫查时可获。2023/1/832心尖波群(1区)声束指向心2023/1/989

三尖瓣波群(5区)

于LB3-4探查,声束向内斜,可获的幅度较大的双峰曲线,距体表约50㎜左右,为三尖瓣前叶的反射,正常人一般难获得,右心室扩大时容易观察。所获解剖结构因声束方向而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