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 古诗词鉴赏四讲之一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 古诗词鉴赏四讲之一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 古诗词鉴赏四讲之一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 古诗词鉴赏四讲之一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 古诗词鉴赏四讲之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鉴赏,读懂是关键。通过设题引导学生关注对内容的把握已成为高考命题人的追求。读懂古诗诗歌,把握其内容、思路,是鉴赏诗歌的原点。只是就题做题,忽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重做题,轻读诗,是学生的通病,也是做诗歌鉴赏题失分的原因之一. 如何读懂古诗,再重申以下几点: ①从标题切入对诗歌题材、内容及思路的理解。 ②抓住情感语言,尤其关注诗歌的尾句,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 ③利用近体诗结构“起承转合"中的“转”和过渡句这些特点理清诗词的层次、思路。 ④反复咀嚼词语、诗句,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⑤充分利用作者、写作背景及注释这些暗示性材料辅助理解。1.(2017·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解析此题为内容概括题。首先理解诗歌内容,诗歌大意是:我的头发快全白了,回到故土已经三个年头.喝醉了凭高阁远眺,看到国土越来越少,人到中年疾病缠身,时光飞逝。身经百战空有报国之志,五更传来的战争号角,让我心生哀愁.明天在烟雨微茫的桐江岸边,且在枫树上系上小船垂钓吧。然后根据“醉"“病入中年”“空许国”“五更画角”等关键词,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际分析即可。2.(2016·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八声甘州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解析本题考查归纳诗歌内容要点和诗歌的构思技巧.词的上阕共可以分为三层意思,分别叙述了李广的三个事迹。“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为第一层,写的是一代名将李广夜饮归至灞陵亭,被灞陵廷尉奚落、呵止一事。这五句,作者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示对灞陵廷尉势利行径的愤慨,可见世风炎凉。“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为第二层,写的是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而射裂大石之事。这两句突出了李广的英勇。“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为第三层,写的是李广虽劳苦功高却未封侯,英勇而遭罢黜,回归田园之事。这两句写出了一代英雄晚年的落魄。诗为言志,联系辛弃疾的生平,不难理解他之所以选取李广的这些事迹,主要是为了申诉自己无端落职、赋闲家居的不平,暗示自己和李广境遇相似—-虽都为英雄,但晚景一样落魄不得志.把握诗歌的内容及层次、思路大致有以下几种题型。探究活动一诗句内容信息筛选与提取题1.题型特点与答题要点(1)题型特点提问方式: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请找出反映某方面的意象.“……"表现在哪些方面?(2)答题要点在诗中寻找具体内容答题,提取信息要准确全面.2.演练体悟(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洛桥晚望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诗歌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试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冰、陌上、榆柳、楼阁等意象.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凄清氛围: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解析提炼意象要准确,避免不全面或者无中生有;“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要求语言体现“(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吊王将军①墓常建嫖姚②北伐时,深入强千里。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尝闻汉飞将③,可夺单于垒。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注①王将军:唐将军王孝杰,一生征战,有胜有败,最后在与契丹军作战中战死。②嫖姚:指汉代嫖姚校尉霍去病。③飞将:指飞将军李广.诗歌的颔联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颔联描绘了唐军与契丹军的激战场景.上句,写战斗异常激烈残酷,直杀得天昏地暗,战罢,落日已昏黄无光;下句,写唐军一直在进击,没有退缩,直至全军覆没。探究活动二诗句内容概括题1.题型特点与答题要点(1)题型特点提问方式:诗分为几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概括某联内容或全诗主旨。(2)答题要点对诗句内容进行概括,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揣摩诗句叙写的角度。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从“历史遗迹”的角度叙写的,我们在概括时把角度写进答案即可;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不要答成翻译,语言一定要简洁。2.演练体悟(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舟中晓望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①,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②标.注①利涉:意为宜于远航。②赤城:为东南名山天台山的山峰名.这首诗从内容上写了哪两层意思?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二两联描绘了现实中拂晓扬帆、旅途开始、百舸争流、客商熙来攘往的景象,这是实写;后两联描绘了想象中天台石桥胜迹和赤城尖顶璀璨的美丽景象,这是虚写。(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示秬秸[注]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②(示例)在我身边,总是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得方法.对待孩子习惯凡事包办,遇到问题喜欢对孩子絮叨地说教,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既无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说教内容也不易为孩子所接受,甚则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适得其反.这就需要家长更换一种教育方式,张耒的做法值得借鉴。张耒以诗教子,描绘一个不畏艰辛,意志坚定的卖饼儿形象,从而艺术性地教育了孩子应以卖饼儿为榜样,有所追求,持之以恒,勤勉不懈。张耒如此诫子之法是高明的,收效也必定显著。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若能如张耒这样遵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尽可能避免枯燥的说教,寓教于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艺术,必能在赢得孩子认同的同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解析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要结合原诗解读分析,切记对原诗进行反复推敲,启示要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说说自己的感受,但也不能随意发挥,要联系原诗,不可偏离。探究活动三诗句内容的描述和理解题1.题型特点与答题要点(1)题型特点提问方式:该诗(该联)描绘了哪几幅(种)画面(活动)?“××”句(联)该如何理解?(2)答题要点关键是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必要时需联系全诗来理解。

2.演练体悟(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故都韩偓①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掩鼻计成②终不觉,冯③无路学鸣鸡。注①韩偓: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②《韩非子》的故事: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③冯: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得以脱身。诗歌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前四句运用虚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遥想中的故都长安的荒凉破败景象:杂草丛生、塞雁侵池、宫鸦犹啼.诗歌一开始就笼罩了一种凄迷悲凉的气氛,寄寓作者对家国将亡的无比哀痛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元十八①溪居白居易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注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图.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探究活动四诗的层次、思路、谋篇布局的梳理与分析题1.题型特点与答题要点(1)题型特点它着眼于对写作层次和思路的梳理,写作顺序和线索的分析以及构思布局的把握,这一考查点是今后考查的新动向.题干带有明显的如“线索"“顺序”“思路”等用语。(2)答题要点不管考查角度如何变化,都要建立在对诗的层次、思路的把握基础之上。为此,首先,需具备2.演练体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③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片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片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承上启下。“意转迷”上承第一句,“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情与境之间起了结合作用。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画面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的爱国之志.解析首先应对诗中出现的景物进行定位、感知,借助想象力还原画面,最后用准确的词语进行归纳概括.答题时还应注意景与情的关系,在答出内容后加以适当的关联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1)简要分析此诗主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