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哲学部分复习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_第1页
高三政治哲学部分复习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_第2页
高三政治哲学部分复习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_第3页
高三政治哲学部分复习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_第4页
高三政治哲学部分复习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部分复习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编辑ppt

重要考点编辑ppt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编辑ppt2、透过现象看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要不断深化,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编辑ppt

3.实践: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和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编辑ppt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编辑ppt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认识的目的是用理性的认识去指导实践,获得物质成果。编辑ppt2、真象与假象都是事物的现象,都表现事物的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不同的是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的如实反映,假象是对事物歪曲的反映。由于都是客观的,因此真象与假象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编辑ppt3.认识的深化是指认识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或由一个层次进到另一个层次。认识的扩展是指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编辑ppt以更抽象的形式反映更为广泛领域中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与规律,认识的向前推移是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不断向前推移,或不断研究新事实,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理论.编辑ppt4、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肤浅向深入的不断深化,扩展和向推移的过程。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无限反复。每次反复都使人是进入比较高一级的领域。编辑ppt5、要注意真理,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联系与区别。13.实践对认识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四个反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编辑ppt1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实践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辩证的统一。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坚持实践问题上的唯物论,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就是坚持实践问题上的辩证法。编辑ppt15、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结合,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认识发展观是辩证法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16、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要结合政治常识一起把握。编辑ppt知识网络结构编辑ppt认识的根本任务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实践认识要不断深化发展促进认识的发展必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含义实现的条件认识的两次飞跃认识发展的表现认识不断发展的依据实践的含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四个基本观点坚持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依据群众创造历史的意义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核心辨证关系结构编辑ppt人类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两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①指导实践②认识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推移现象本质反映反映正确真理科学理论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合理想象创造性思维区别联系指导决定制约编辑ppt形式特征客观物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够性社会性,历史性基本形式其他形式教育、艺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反作用依赖于决定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主体人人民

人民群众和群众实践相结合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思想(世界观人生观)改造认识能力思想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认识实践编辑ppt认识含义: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性认识(认识的低级阶段)阶段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通过事物的现象(从感性知识上)认识事物的本质(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世界的过程)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改造世界的过程)认识的深化、扩展、推移编辑ppt哲学原理与方法论编辑ppt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原理

(1)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必要条件。(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方法论要求: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情;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编辑ppt现象和本质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事物,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也都有自己的本质。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方法论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编辑ppt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形成理性认识。

编辑ppt深化认识,扩展认识,

把认识向前推移的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的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编辑ppt实践与认识

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总而言之,实践是认识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决定者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编辑ppt实践与认识

辨证关系原理

主要表现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尤其是真理、科学理论能够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推动实践活动顺利发展,因此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而不符合客观事实本质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要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编辑ppt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一切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方法论要求: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群众服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编辑pptYicuoyihundian易错易混点编辑ppt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的误区1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简析:“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以及精神状态。对此,我们不能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界的规律已经存在并发生作用,且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编辑ppt2认为只要发挥了“主观

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简析: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不能认为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这是因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仅仅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一个条件。除此以外,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并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是为认识和利用规律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编辑ppt3认为只要把“人的主观

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

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辨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脱离实际,违背规律的主观能动性;一种是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因此,只有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编辑ppt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客观条件的辨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利用规律,利用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割裂二者的关系,夸大或否认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认为二者相互制约的观点也是不对的。编辑ppt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因素的辨证关系主观因素不仅包括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等方面,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正确的主观因素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和学习中逐步积累形成。编辑ppt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见《收获季节》第31讲考点93的考点精讲。)编辑ppt对“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理解的误区1感性认识是错误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简析:认识要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不是因为前者错误,后者正确。认识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它是否真实反映了事物的现象还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只要是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是对事物现象姆从郴故嵌允挛锏谋局实姆从,都是正确的认识。歪曲地反映了事物现象或本质的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都是错误的认识。编辑ppt2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可靠简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的反映是正确的,有的反映是错误的,所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可能可靠,也可能不可靠。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也不能笼统地说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可靠。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的感性认识,如果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现象就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更可靠。因为感性认识是对事物个别的、片面的、现象的认识,而理性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反映了事物的整体,所以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编辑ppt3.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简析:感性认识属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属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属于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是人们人们获得认识的两个途径,前者是指亲自实践获得的经验或知识,后者是指从他人那里或书本中获得的经验或知识。但它们都依赖于实践,来源于实践。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简接经验,可以是感性认识也可以是理性认识。同样,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可以从直接经验中获得,也可以从间接经验中获得。编辑ppt认识、理论、真理、科学

理论都是主观的东西、,

所以四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上述四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1联系: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都统一于实践,它们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编辑ppt2区别: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也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论是人们把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也包括错误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成为理论;科学的理论是正确的理论。编辑ppt认识的来源等同于

个人获取认识的途径简析: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理解为实践只是认识的来源之一,认为人的认识一方面来自实践,另一方面来自书本的观点,是含混的、不科学的。因为个人获得认识虽然有两个途径,即直接和间接经验,但从根本上讲,无论是自己获得的认识,还是前人或他人的认识,都离不开实践。认识只能在实践中获得,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源泉。编辑ppt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简析: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是错误的。实际上认识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但实践则是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认识发展内的第一推动力,因为客观世界的变革以及认识工具的创新,主要是人们实践的结果,同时也是不断创新的认识指导的结果。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编辑ppt实践是人们改造

世界的一切活动简析:世界有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分,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有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分。而实践只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则不能称之为实践。编辑ppt正确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

错误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

简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般说来,如果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的,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就是不正确的。并非正确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错误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如果事先都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认识了,那么也就不需要检验了。编辑ppt

如何理解实践既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又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答案要点:(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因为实践的基本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的,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必然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总是在某种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总是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人们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就是把原有的东西改造为新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东西。这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充分说明了实践具有能动性。(3)实践的能动性和实践的物质性是统一的。我们不应用其中一个特征去否定另一个特征。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意识符合客观性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编辑ppt“两个改造”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可以提高改造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在二者的相互关系中

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客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不断完善的双重目的。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是同一实践过程的两个方面注意二者的区别编辑ppt查考情编辑ppt高考考点试题分布题型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改造世界05黑蒙桂3002春招2501全国11单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04春招03全国29、江苏3801全国12问答单项问答单项透过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05滇甘等文综3105广东单科1901全国30单项单项不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与合理想象05天津文综35单项编辑ppt高考考点试题分布题型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发作用

05广东大综合1505黑蒙桂3905北京文综3904湘鄂3303全国1303全国3803天津文综3003全国文综3003春全国文综2902全国文综3202全国3802春京文综3901全国文综3501全国13.14单项问答问答单项单项论述单项单项单项单项论述问答单项单项编辑ppt

考情分析总结

与命题趋势

kaoqingfenxi

yumingtiqushi

编辑ppt本单元全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覆盖了高考的所有题型,考查的知识点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有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等知识点为必考考点。而认识的根本任务、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等内容所占比重比较小。本部分“透过现象看本质”部分,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核(近年也开始出现主观题)。编辑ppt

在试题设计上,可能考查运用本专题某一方面的知识,也可能与其他单元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命题,随着综合考试的逐步深入,这一趋势得到加强,要引起重视。

根据近几年高考和对当前社会热点的分析,以下几方面将成为高考命题注意的重点:1.运用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知识理解陈水扁“台独”言论的实质和危害。编辑ppt2.运用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说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必须既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又要解放思想、艰苦创业。3.运用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分析以人为本执政新理念的积极意义。编辑ppt

4.运用认识的不断发展说明新的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意义;说明“创新”的客观依据.5.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分析下列热点:新的发展观的产生及其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作用;以德治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和如何创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6.运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分析先进事迹,反腐倡廉问题以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编辑ppt动动手动动手动动手动动手dongdongshou编辑ppt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这样一句话:“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1~2题。1、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骛远”是指()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不切合实际的幻想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A编辑ppt

2、上述经验从哲学上看就是要求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B编辑ppt3.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缺乏商品意识,参与市场、改进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常受“小富即安”、“福不可重受”等观念的影响。这表明()A、人的主观能动性受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挥受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制约D、农民活动的利益出发点是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C编辑ppt4在学习中,我们非常强调“百折不挠”“孜孜不倦”“严谨勤奋”等。这是因为()A、有了主观能动性,学习就能无往而不克B、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C、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D、人的决心、意志、干劲等精神状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D编辑ppt5“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C编辑ppt6.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这说明()A、现象和本质是可以合二为一的B、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C、一切科学都以特定的现象为研究对象D、现象和本质是密切联系的B编辑ppt7“并非所有现象都是表现本质的。”这种认识是()A、对的。如个别偶然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B、错的。任何现象都不能表现为事物的本质C、对的。如个别的假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D、错的。任何现象都是表现本质的D编辑ppt8有的同学看到池塘里漂浮的树叶,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走的。物理老师讲:粗看起来,树叶好像跟着波浪走,实际上树叶还是停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上的东西出现上下起伏。因为波浪传到的地方,水在发生振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地方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的。这一事实说明()A、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B、现象有真象和假象,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C、感觉是不可靠的,没有用的D、现象与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离B编辑ppt92001年4月,日本科学家发现,在零下273摄氏度的极低温和18特斯拉的强磁场下,复合晶体电阻为零,呈超导状态,这就是“磁场感应超导现象”,这一发现打破了迄今为止认为强磁场会使超导物质的超导性消失的认识。据此回答:(1)以前人们认为强磁场会使超导物质的超导性消失的认识说明()A、每一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先错误后正确C、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编辑ppt(2)科学家发现“磁场感应超导现象”,打破了以往的认识,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和加深④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D编辑ppt10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据此回答:(1)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正确认识能有效指导实践,错误认识则不能指导实践B、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向前推移的C、事物的发展的实质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编辑ppt(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提高我们活动的自觉性②要用发展的观点处理和解决问题③要统筹兼顾,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④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要努力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A编辑ppt11、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说明: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活动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动12、人们种田先有打算和安排,造机器、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或图纸,侦破案件先有方案;我国搞建设有“五年计划”等等,都体现了实践活动的:A、意识性和目的性B、客观物质性C、社会性D、历史性BA编辑ppt1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青年学生要树立科教意识。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出来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实践主体是智力和体力的统一A、B、C、D、14、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就已经在劳动者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实践是纯主观的活动D、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是不相容的(如果把“主观”改为“客观”呢?)AB编辑ppt1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感性认识应该上升到理性认识A、B、C、D、16、有人认为“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答案:(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强调“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积极参加实践,既能直接获取新的知识,又能扩展和深化已有的知识,所以要提倡。(2)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亲身实践来获取知识。“读有字的书”,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能尽快掌握前人和其他人积累的正确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不能轻视读“有字的书”的作用。(3)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恰当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一方面注重读有字的书,另一方面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结合起来。D编辑ppt17、思考题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的青年的生命。其他的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病人死亡。输血医疗手段被禁止。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北美洲的一位医生给一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结果此人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同时也带来病人的惊人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治病救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3)从输羊血到输人血、到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4)从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的病人的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最终使输血问题得以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编辑ppt18、群众观点和实践观点,这两个基本观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1)实践的观点是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群众观点是指要相信群众、依赖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答案(2)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首先,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其次,群众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蕴藏着无比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而且还要回到群众中去指导群众的实践。再次,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极为有限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必须扎根于群众之中,依靠群众的协作才能完成,离开了群众,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可能取得成功。编辑ppt编辑ppt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023/1/92023/1/9Monday,January9,2023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023/1/92023/1/92023/1/91/9/20239:19:22PM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023/1/92023/1/92023/1/9Jan-2309-Jan-23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2023/1/92023/1/92023/1/9Monday,January9,2023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2023/1/92023/1/92023/1/92023/1/91/9/2023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09一月20232023/1/92023/1/92023/1/9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一月232023/1/92023/1/92023/1/91/9/2023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3/1/92023/1/909January2023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2023/1/92023/1/9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