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南市英才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南市英才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南市英才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南市英才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南市英才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南市英才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放映这一内容的是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通判制

D.行省制参考答案:C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美国未与清政府签署《北京条约》,这是因为它正忙于A.民族解放战争B.应对国家分裂C.解决经济危机D.反击德国纳粹参考答案:B点睛:明确《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美国的当时的状况。3.苏格拉底一生探求知识,“我无知,所以我求知。”柏拉图则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的人是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古希腊先哲们的精神本质是:A.探索自然

B.人文主义

C.探索社会

D.个人主义参考答案:B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主张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参考答案:B5.张之洞说:“现在洋商已准在内地设厂制造土货,无从禁阻,愈开愈多,华商更难觅生计,即使日后续开,已著著落后。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材料表明张之洞()A.主张中外合作办厂以图求富自强B.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合时宜C.通过民间办厂以解决人民生计D.力图保护自然经济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材料“现在洋商已准在内地设厂制造土货,无从禁阻,愈开愈多,华商更难觅生计,即使日后续开,已著著落后。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反映了张之洞主张中外合作办厂以图求富自强,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洋务运动6.“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有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A.①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③④参考答案: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因此②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不属于民族解放运动的范畴,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实现。故④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的发生是俄国国内外矛盾激化的产物,不是历史的偶然;十月革命是在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因此①③正确,故选A。7.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做出的积极举措是()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支持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参考答案:C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选项中只有C项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其余三项都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8.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表明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参考答案:A【详解】从材料“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有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故BC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9.甘地在《武力政策》一文中说过:“我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对“印度的力量”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B.英国殖民势力强大,印度实力弱小

C.印度宗教文化积淀极深而新的经济因素脆弱D.印度无产阶级力量不大参考答案:A10.图反映了19世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这一侵略特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B、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八国侵略军联合侵略中国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19世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直接原因。19世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这一侵略特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故本题选B。11.“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主要是针对A.天主教会从德意志掠夺大量财富

B.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C.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参考答案:C12.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亊也。”由此可知,陈独秀()A.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C.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

D.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朿缚,倡导女性解放参考答案:C从“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中国当时主要问题在于思想上,所以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对象就是封建思想文化,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科学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更注重的是伦理革命;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13.关键词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关键词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法国大革命B.马克思主义诞生C.德意志统一D.英国议会改革参考答案:B【详解】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故B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以启蒙思想为思想指引,故A不符合题意;德意志统一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D不符合题意。14.“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1924—1927年

B.1937—1945年C.1945—1949年

D.1949—1956年参考答案:C“工厂死在接收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反映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接收工厂,政治上粉饰民主,金融上货币贬值的状况,选择C项符合题意。15.康有为称:“吾中国……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明确“中体西用”思想D.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其历史事件的最大作用是在社会中通过维新思想的传播起到的思想启蒙的作用,所以A正确,BC是指洋务运动D是辛亥革命。16.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其主要原因是(

)A.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B.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C.伏尔泰提出人民主权说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参考答案:D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区别在于主要是反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确立政治蓝图。17.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A.民主政治的成就

B.民族团结的力量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

D.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参考答案:A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三幅图片信息分别展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种制度都是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特点,所以答案选A。B能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C时间与题意不符合。D只能反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18.有人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他评价的是()A.经典物理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现代信息技术参考答案:考点:进化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跨出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对宗教神权的统治者进行了挑战,是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在世界各地都有神权的影子,他们的神权思想统治人类很久了.所以这是真理挑战,最终在人类历史上确认了人类的起源,并非神的制造.解答: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出现于17世纪,不符合材料19世纪的时间,故A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于1859年,不仅对生物学产生影响,更是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B项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产生于20世纪初,不符合材料时间,故C项错误;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于20世纪,不符合材料时间,故D项错误.故选B.19.使马克思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20世纪初时代历史事件是()A.巴黎公社 B.俄国十月革命C.新中国的成立 D.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参考答案: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和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马克思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20世纪初”,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和意义解答即可.解答:注意题干信息“马克思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20世纪初”,巴黎公社是1871年,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故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是在194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20.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巴黎公社的成立D.工人运动的兴起参考答案:B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B项正确;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与“1848年”不符,故C项错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是2007年祭孔大典推荐的五句奥运会迎宾语,这五句迎宾语体现的人文奥运理念包括(

①平等团结

②友好相处

③以礼治国

④和平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22.“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一生可以说什么作品也没有听说过”,这是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是A莫扎特

B.海顿

C.贝多芬

D.德彪西参考答案:C2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德国的军队人数增加最快。其原因是()A.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快B.其他国家实力减弱,难以维持军费开支C.德国发动战争的要求最为迫切D.英法等国支持德国对外扩张参考答案:C解析:在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较快的,但还是不如美国发展迅速,排除A项;当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都有发展,只是发展速度有快慢的差异,没有一个国家的实力减弱,排除B项;D项更是明显错误的。

24.1959年文化部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35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这一盛况的出现直接得益于A.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B.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C.“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D.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强调的经济建设,而题干强调的是文化建设,故A项排除;“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是“难忘的1959年”的具体表现之一,而不是直接原因,其直接得益于的是“双百方针的提出,故B项排除,C项正确;“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的表述不合史实,1956年9月~1966年5月间,科学技术并没有取得巨大进步,故D项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影响

25.假如以“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史实中,不宜作为论据的是

A.中途岛之战

B.日德兰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不列颠之战参考答案:D26.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分别是(C

)A.《论十大关系》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参考答案:2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美国民主制度。解读题干材料,题干作者的核心意思是,从长远来看,对选举资格的限制是不符合民主政治的,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因此,不能够对选举资格作出过多的限制。比较选项可知,只有B项符合题意。其余A、C、D三项均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理解。28.表明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参考答案:D2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参考答案:30.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这主要反映了()A.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 B.报刊业发展迅速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民族危机的加深参考答案:考点:维新思想.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解答: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运动在中国逐渐兴起,西方的政治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主张否定君主专制,进行维新变法,故D正确;AB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表述不正确,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成因: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疆域广大,民族融合,统一占主流;儒家思想占据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淀、交融、创新;农耕经济占居主导地位;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2)新变化:学习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原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不懈探索;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详解】(1)第一小问,“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幵放性并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疆域广大,统一占主流;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主导。(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动地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第二小问,“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进中国人的不懈探索。【点睛】(1)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幵放性并存。(2)本题考查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被动地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32.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百有余年,传业者寖盛,支叶繁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歆(西汉末年刘歆)窥见此旨,造作古文而扫除今学。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陈夔龙《梦蕉亭杂记》材料四、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