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功能_第1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功能_第2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功能_第3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功能_第4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原则了解城市大园林理论熟悉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原则及布局形式掌握各类园林绿地的主要特征及绿地指标的计算方法熟知园林绿地的功能第三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功能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第二节园林绿地的功能第三节城市大园林理论习题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一、城市园林绿地二、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规划原则三、各类园林绿地的主要特征四、城镇园林绿地指标及计算方法一、城市园林绿地1.园林2.绿地3.绿化4.城市绿地5.城市绿地系统1.园林:由山水地貌、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要求综合组成的统一体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植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园林和绿地属于同一范畴,但在概念上有区别园林通常包含四种基本要素:地形、水体、建筑和植物,强调人的使用,这种使用通常是以观赏、游憩或居住为主。绿地则可以具有多种多样的目地和功能,并且有时可只需要植物这一种要素,不论植物是自然生长的还是人工栽植的。就所指对象的范围看,“绿地”比“园林”广泛可以这样说,园林是绿地中设施质量和艺术水准较高、环境优美,可供游憩、观赏的部分。城市用地构成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绿地”,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3.绿化:人类为保护、改善环境和美化环境而栽植植物的行为,通常指城镇园林绿地建设和植树造林。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和文明的象征。4.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5.城市绿地系统:是由质和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是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二、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规划原则(一)城市绿地的分类(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则及布局形式(三)各类园林绿地的主要特征(四)城镇园林绿地指标及计算方法(一)城市绿地的分类国家的《城市绿化条例》和部颁文件《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中将城市绿地分为六大类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及风景林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分为两类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专属于某一单位或部门使用的绿地,包括工矿企业、仓库、机关、学校、医院等的内部绿地包括公路、铁路、街道、桥头等两旁及中间分隔带绿地包括居住区内的庭院、道路绿地及居住区游园绿地等包括苗圃、花圃、草圃、果园、林场等生产绿地和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的防护林等防护绿地包括城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风景林等公开开放的,供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园林绿地建设部2002年9月1日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城市绿地划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类。指为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而设的防护林。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包括苗圃、花圃、草圃、果园、林场等生产绿地和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的防护林等防护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市政设施绿地、对外交通绿地等,由所属单位自行负责。公开开放的,供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园林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公园(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则及布局形式1.规划基本原则:(1)综合考虑,全面安排(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均匀分布,比例合理(4)远近结合,创造特色(5)结合生产、创造财富2.规划布局形式和方法(1)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模式点状布局: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利用一些宝贵的空间进行绿化。环状布局:绿地和城市用地由市中心一层一层分布出去。网状布局:由城市中的道路、水系等一些线形要素的绿化相互交织而成的。楔状布局;由郊区伸入城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可增加城市通风。(2)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①块状绿地布局②带状绿地布局③楔状绿地布局④混合式绿地布局①块状绿地布局: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风貌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的作用不明显。如上海、天津、武汉、青岛、大连。

②带状绿地布局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风貌。如哈尔滨、苏州、西安、南京等城市。

③楔状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变窄的绿地,为楔状绿地。一般利用河流、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来布置。能使城市通风条件好,有利于城市艺术风貌的体现。如合肥市。④混合式绿地布局:点、线、面的结合。如北京、深圳(三)各类园林绿地的主要特征1.公共绿地2.生产绿地3.防护绿地4.附属绿地5.风景名胜区1.公共绿地指供全城镇居民休息、游览的公园绿地。它包括市级和区级综合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滨水带状公园、城市广场等。2.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因此,一个城市生产绿地的建设质量会直接影响该城市的园林绿地效果。其中苗圃、花圃是城镇绿化的生产基地,包括各单位自用的苗圃和属于城镇园林部门的大片苗圃、花圃。有的花圃布置成园林式,可供人们游憩之用。3.防护绿地防护绿地是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路绿带、防风林等。4.附属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种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1)居住区绿地(2)工矿企业、仓库绿地(3)公共事业绿地(4)公共建筑庭院(5)交通绿地5.风景名胜区(四)城镇园林绿地指标及计算方法城镇园林绿地面积的大小和绿化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镇环境的质量及生态平衡,它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的优劣,评价一定时期的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福利、保健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反映城镇居民的精神文明程度。1.城镇园林绿地总面积2.绿地率3.城市绿地率4.绿化覆盖率2.绿地率是指绿地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占面积的比例,如城市绿地率、居住用地绿地率等。屋顶绿化部计入绿地面积。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镇人均公共面积=城镇公共绿地总面积/城镇人口3.城市绿地率城镇绿地率(%)=(城镇园林绿地总面积)/100%4.绿化覆盖率是指各种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在一定用地范围内面积的比例。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各类绿地植物覆盖面积/市区用地面积)×100%环境专家认为,一个地区的植物覆盖率至少在30%以上才能起到改善气候的作用。第二节园林绿地的功能一、城市的问题二、园林绿地的功能(一)环境质量下降1.大气污染一、城市的问题(一)环境质量下降2.废物污染德清县新市镇一家蓄电池厂附近居住的一些儿童及成人展示其超标的血铅检测结果。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一)环境质量下降3.噪音污染(二)人口密集,居住条件差(三)地方特色缺乏

面对这些环境问题,

城市绿地可能帮助改善哪些方面?城市问题有哪些?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

废物污染

(废水废渣生活垃圾)、

噪音污染城市拥挤,居住条件差游憩体系不完善地方特色缺乏(一)生态效益(二)社会效益(三)经济效益二、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一)生态效益1.调节温度:2.调节湿度:3.净化空气:4.杀菌作用:5.降低噪声:6.净化水体:7.净化土壤:城市生态系统虽不象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能承受相当程度的外界干扰压力,但仍具有一定的抗外界干扰和自我维持的能力。这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1.调节温度园林绿地对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体表面温度和气温。园林绿地能有效地调节物体表面温度和气温,从而给人们创造一个冬暖夏凉的惬意环境。2.调节湿度绿色植物,尤其是乔木林,由于植物的生理机能,植物蒸腾大量的水分,增加了大气的湿度,这给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使绿地区域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温度都比未绿化区域的要大。夏季园林绿地的相对湿度较非绿地高10%-20%,可见,绿地中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与绿色植物对空气与湿度的调节是紧密相关的。改善城市小气候

城市热岛

城市热量平衡特征表明城市往往有更多的热量,使城市在广阔的郊区和农村中成为一个热量较多的孤岛地区。1918年霍华德在(伦敦的气候)一书中就论述了伦敦城市区的气温比周围农村高的现象,并把它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heat

island

effect)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条件:

第五,城市建筑物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散。

第一,城市下垫面的性质特殊。第二,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农村自然界的下垫面要大得多,因而城市下垫面的贮热量也多。第三,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广场不透水。第四,城市中有较多的人为热进入大气层,特别是在冬季,高纬度地区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采暖,这种人为热在莫斯科超过太阳辐射的3倍。3.净化空气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有害气体虽对植物生长不利,但在一定条件下,有许多植物对他们具有吸收和净化作用例如植物叶片表面可吸收SO2。正常植物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S,当植物处于被SO2污染的大气中时,其含量可为正常含量的5~10倍。一般地说,对SO2抗性越强的植物,吸收SO2的能力也越强;阔叶树对SO2的抗性比针叶树强。臭椿吸取SO2能力特别强,超过一般树木的20倍对有害物质具有抗性和对有害物质具有吸收能力的树种:

罗汉松侧柏

合欢对有害物质具有抗性和对有害物质具有吸收能力的树种:

构树对有害物质具有抗性和对有害物质具有吸收能力的树种:

吸滞烟尘和粉尘由于枝叶茂密,具有强大的减低风速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由于叶子表面粗糙、有绒毛或黏性分泌物,当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便附着于其叶面及枝干上。经过雨水的冲洗,又能恢复其吸滞能力。草地不仅和树木一样具有吸附灰尘的作用,并且还可固定地面的尘土.不同类型区域的树种滞尘状况

吸滞烟尘和粉尘

马尾松黑松对有害物质具有抗性和对有害物质具有吸收能力的树种:有害物质树

种二氧化硫罗汉松、桧柏、夹竹桃、女贞、樟树、栀子、山茶花、丝兰、黄杨、合欢、朴树、构树、无花果、桑树、刺槐、乌桕、槐树、无患子、玉兰、印度榕、高山榕、桃树、芒果、细叶榕、红背桂、菩提树、番石榴、人心果、蝴蝶果、蒲桃、黄葛榕、米仔兰、树菠萝、石栗氯桧柏、侧柏、夹竹桃、女贞、樟树、黄杨、菩提树、蒲桃、黄葛榕、米仔兰、石栗、芒果、细叶榕、蒲葵氯化氢夹竹桃、黄杨、栀子、茶花、朴树、构树、无花果、合欢、木芙蓉氟化氢罗汉松、桧柏、夹竹桃、女贞、黄杨、乌桕、朴树、月季、乌桕、李树、棕榈二氧化氮夹竹桃、女贞、黄杨、樟树、构树、无花果、桑树、楝树、合欢、乌桕、乌桕、棕榈硝酸雾罗汉松、无花果、桑树、石榴、木芙蓉二硫化碳棕榈、樟树、枇杷、构树

各类林地和草地的含菌量比较4.杀菌作用5.降低噪声

树木能降低噪声,是因为声波投射到树叶、树枝上后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减弱。减轻噪声效果最好的树种是那些枝叶茂密,叶片较肥厚并具有较长叶柄的乔木和灌木。这些特征的结合,有助于叶片的摆动和振动。粗大的树枝和树干也能够使声波发生偏转和折射。就平均情况而言,30m宽的林带可减弱频率为1000Hz的声波6~8dB(A)绿化减噪效果示意林带的结构比宽度更重要绿化带隔绝和吸收噪音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对林带结构与减噪效果进行了研究后认为,林带宽度:市内以6—15m,市郊以10—30m为好;林带高度:10m以上;林带与声源的距离:尽量靠近声源为佳;林带结构:以乔、灌、草结合的紧密林带效果最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有更好的减噪效果,特别是高绿篱减噪效果最佳。6.净化水体据研究,树木可以吸收水中溶解的物质,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如在通过30~40m宽的林带后,由于树木根系和土壤的作用,1L水中所含细菌的数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在栽有芦苇的水池中,悬浮物要减少30%,氯化物减少90%,有机氮减少60%,磷酸盐减少20%,氨减少66%,总硬度减少33%7.净化土壤通过存在于系统大气、水体、土壤中的物理过程如稀释、扩散、挥发和沉淀,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如中和、分解与降解等达到净化的目的通过城市园林绿地的一系列生态效应,对污染物质起吸收、减弱和消除作用,综合调节城市环境;从而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洁净、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二)社会效益1.日常游憩活动2.文化宣传、科普教育3.心理调节4.美化城镇(三)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

指园林产品、门票和服务的直接收入。如结合生产获得的果品、药材、饲料等;提供餐饮、小卖、摄影等生活文体娱乐服务,以及花卉盆景、书画等园艺产品和艺术品的生产和销售。

指园林绿化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福建省推算出全省森林生态与社会效益的价值约为7431亿元/年,而直接经济效益约为15亿元,其比例为11.7:1。美国一资料显示绿化间接效益是他本身价值的18~20倍。总之,城市园林绿化的间接效益比直接效益大得多。2.间接经济效益(三)经济效益第三节城市大园林理论一、城市大园林理论的形成过程二、建设城市大园林三、城市大园林中的生态与文态问题一、城市大园林理论的形成过程1.传统园林——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混合阶段这个时期的园林虽然改变了服务对象,民众成为园林的主人,但园林格局改变不大,仍然是一个个独立的院子,与城市建筑、街道等设施没有形成相互联系。园林、建筑、城市设施在城市中彼此独立,或者只是一个简单的混合。因此,传统园林式园林发展的初级阶段。园林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古典园林造型艺术和园林的观赏方面。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磨合阶段此时的园林虽然注重了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但仍以观赏为主,缺少多功能兼顾,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还存在距离与区别,但已有一定的联系,形成了相互的渗透和磨合。园林研究也进入了生态研究和城市园林系统研究等方面。3.城市大园林——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融合阶段“城市大园林”的核心是建设园林式的区域、城市甚至国家,实现大地景观规划,其实质应该是园林与建筑及城市设施的融合,也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