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仲裁程序.法律课件电子教案_第1页
第六章 仲裁程序.法律课件电子教案_第2页
第六章 仲裁程序.法律课件电子教案_第3页
第六章 仲裁程序.法律课件电子教案_第4页
第六章 仲裁程序.法律课件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仲裁程序

本章重点第一节仲裁当事人第二节申请和受理第三节仲裁庭的组成第四节仲裁审理和裁决第五节简易程序第六节仲裁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比较按“Esc”键返回章目录本章重点:1.仲裁第三人问题2.仲裁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的异同返回第一节

仲裁当事人一、当事人的概念与特征仲裁当事人,是指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提起或参加仲裁,并接受仲裁裁决约束的地位平等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具有下列特征:(一)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必须是平等的

(二)当事人之间必须订有有效的仲裁协议

(三)当事人之间必须发生了仲裁协议范围内的纠纷

二、当事人与仲裁参加人、仲裁参与人和第三人

仲裁参加人除当事人外,还包括仲裁代理人仲裁参与人除包含仲裁参加人外,还包括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仲裁法》对第三人没作规定三、仲裁中的律师代理(一)律师在接受委托时应该审查的必要事项,分为接受申请人委托与接受被申请人委托两种情况(二)律师在仲裁程序中应协助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三)律师可协助当事人及时申请撤销或执行仲裁裁决返回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一、申请(一)概念:申请仲裁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就他们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根据仲裁协议,提请有关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并作出裁决的行为。(二)条件:

1.有仲裁协议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三)仲裁申请书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二、受理受理,是指仲裁委员会收到民商事纠纷的当事人向其提交的仲裁申请后,经审查认为符合法定的申请仲裁的条件,决定予以接受并开始组织实施仲裁活动的行为。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受理通知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但不予受理的通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通常是15天)将仲裁规则(包括仲裁费用表)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包括仲裁费用表)、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三、答辩与反请求仲裁答辩,是指仲裁案件的被申请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对申请人在仲裁申请书中提出的仲裁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进行答复和辩解的行为。反请求,是指在仲裁程序进行中被申请人针对申请人提出的独立的请求。在仲裁过程中,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反请求与原来的请求既有关联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四、对有仲裁协议的起诉的处理如果当事人在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法院经审查若发现有仲裁协议,应不予受理;若没有发现仲裁协议,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受理了当事人的起诉,但另一方当事人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则应审查仲裁协议是否有效,若有效,则裁定驳回起诉;若无效,则继续诉讼程序。对于有仲裁协议的涉外案件,法院认为该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的,在决定受理一方当事人起诉之前,必须报请本辖区所属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如果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受理,应将其审查意见报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未作答复前,可暂不予受理。五、财产保全仲裁中的财产保全,是指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其他原因,可能使将来的仲裁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经一方当事人申请并经仲裁委员会提交,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采取的限制特定财产处分权的强制措施。基本特点:强制性和临时性财产范围的限制性程序性六、证据保全仲裁中的证据保全,是指在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证据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对某些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经当事人申请并由仲裁委员会提交而采取的强制性保护、固定措施。若仲裁尚未开始,利害关系人不能申请证据保全。如果此时发生需要保全的紧急情况,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公证,以公证的方式保存有关证据的证明作用。返回第三节

仲裁庭的组成一、仲裁庭的组成形式独任制仲裁庭:由一名仲裁员组成合议制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二、仲裁庭的组成程序

(一)确定仲裁庭的形式: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确定组庭形式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二)选定仲裁员:独任仲裁庭的仲裁员应由当事人共同协商选定;合议制仲裁庭的仲裁员应由双方当事人各自选定1名,第3名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若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时间内选定仲裁员,则仲裁委员会主任有权作出指定。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应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三、仲裁员的回避(一)回避的理由

1.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二)回避的形式

1.仲裁员自行回避

2.当事人申请回避

(三)回避申请提出的时间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仲裁法》对仲裁员自行提出回避请求的时间未作明确规定,仲裁员应当在知道自己有法律规定的回避事由时,立即提出。(四)对回避申请的处理

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五)回避的后果仲裁员回避后,当事人应当依法重新选定仲裁员,或者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替代的仲裁员。重新选定或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重新进行,是否准许,由仲裁庭视情况决定。仲裁庭也可自行决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重新进行。(六)对《仲裁法》关于回避规定的评价仲裁员回避的事由范围较小,且现行规定缺乏灵活性,过多地模仿民事诉讼法,而没有体现仲裁自身的特性。关于当事人可提出回避的时间值得商榷,其可能使当事人事实上达到拖延时间的目的。没有规定相应的仲裁员披露制度,使得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可能流于形式。当事人一旦申请回避,仲裁员若自行回避,并不意味着仲裁员或仲裁机构承认存在当事人所提出的回避事由。返回第四节

仲裁审理和裁决

一、仲裁审理的原则(一)开庭原则在我国,仲裁案件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以书面审理以例外。进行书面审理的案件,一般经当事人协商同意,或者案件标的较小、案情简单,甚至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并无争议,只是对所涉法律和责任的认识和理解不一致,仲裁庭认为书面审理是合适的。(二)不公开原则在仲裁中,不论案件是开庭审理,还是书面审理,都应该不公开进行。开庭审理时,不允许非仲裁参与人旁听,不允许记者采访报道。除涉及国家秘密以外,当事人可以协议公开进行。二、证据和举证责任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材料,具有客观性、关联性与合法性三个特性。参照《民事诉讼法》,仲裁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这些证据必须在仲裁审理中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一般情况下,仲裁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统称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如果不能举证,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与民事诉讼一致,在某些情况下,仲裁也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三、开庭前的准备(一)通知当事人开庭的时间和地点(二)开庭前的讨论仲裁员在开庭前应当仔细地审阅案件的全部材料,确定审理方案;如有三位仲裁员,首席仲裁员应当在开庭前提出庭审方案的初步构想,供仲裁庭讨论,在各位成员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审理方案,以保证开庭审理过程有计划地、顺利地进行。(三)确定庭审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四、开庭审理(一)开始开庭宣布正式开庭在仲裁庭的首次开庭中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根据《仲裁法》,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或仲裁案件管辖权的抗辩,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当事人的回避申请,也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除非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才为当事人得知。(二)庭审程序仲裁庭通常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庭审调查:①当事人陈述;②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③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④宣读勘验笔录和鉴定结论。接着按下列顺序进行辩论:①申请人及其仲裁代理人发言;②被申请人及其仲裁代理人发言;③双方互相辩论;④辩论终结时,询问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在具体开庭中,上述程序可灵活掌握。(三)开庭中仲裁员应注意的问题在开庭中,仲裁员要全神贯注地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在提问时,要注意用语和态度不要有任何倾向性仲裁员要避免对关键性问题过早作出结论等(四)开庭笔录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五、书面审理首先,书面审理是指仲裁庭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只根据当事人提供的书面材料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仲裁裁决的行为其次,进行书面审理,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进行书面审理必须依据当事人的协议,即当事人协议不开庭,仲裁庭才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进行书面审理的案件一般应是争议金额小、案情简单、事实清楚的案件。

进行书面审理时,应注意几个问题:仲裁委员会应当把一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材料及时送达对方当事人。仲裁庭应限定当事人提供材料的必要时间。如果当事人逾期提供材料,仲裁庭可不予接受。书面审理并不绝对排除仲裁庭通知一方当事人到审理地点,就案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询问。但是仲裁庭必须及时把询问的一切情况告知另一方当事人,以示公平。六、和解和解,是指当事人通过协商就已经提交仲裁的争议自行达成解决方案的行为。一方当事人在申请仲裁后,有权随时与另一方当事人和解。和解的结果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当事人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制作仲裁裁决书。调解与和解的区别:调解是在仲裁庭主持下进行的,而和解是当事人对权利的自行处分,不需要仲裁庭来主持。在仲裁过程中,调解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解则没有。和解达成协议后,当事人既可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调解达成协议后,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根据调解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七、调解仲裁中的调解,是指经各方当事人同意,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和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具有如下特点:调解不是一个独立的程序,也不是裁决前的必经程序调解是在各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并在仲裁庭主持下进行的仲裁庭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调解调解协议必须是各方当事人经协商达成的一致意见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当事人经调解对纠纷的解决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后,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如未获成功,仲裁庭应及时作出裁决;调解过程中,仲裁庭发表的任何意见以及任何一方当事人的陈述、承诺,不能成为各方当事人证实自己的请求或主张的依据。八、对当事人消极行为的处理(一)申请人不按期补正申请书:当事人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未提交仲裁申请。(二)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预交案件受理费:视为撤回仲裁申请。(三)被申请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答辩书:视为其自愿放弃答辩的权利,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四)有仲裁协议而一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法院首次开庭前对法院受理此案提出异议,法院将裁定驳回一方当事人的起诉另一方当事人没有提出异议的,视为其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将继续审理此案(五)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约定组庭方式或选定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主任确定组庭方式和仲裁员人选。(六)当事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九、裁决(一)裁决的作出在合议制仲裁庭,出现意见分歧时,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二)裁决书的内容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当事人协议无须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可以不写。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后,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三)部分裁决仲裁所涉争议事项本来就是分离或分阶段进行的,当事人据此亦提出数宗仲裁请求,仲裁庭完全查清案情尚需时日,而对已查清部分作出裁决又不影响后期审理的。在仲裁过程中出现了紧急情况,不先行裁决将引起当事人的损失。要求当事人合作和采取措施,以便仲裁庭顺利开展工作的程序性事项。(四)裁决的生效在我国,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五)裁决书的补正在我国,对裁决书的补正事项,限于三项:①文字错误;②计算错误;③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自行补正;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也可以请求仲裁庭补正。返回第五节

简易程序一、概述

简易程序,即普通程序的简化,是仲裁机构审理简单的仲裁案件或根据当事人的协议进行仲裁时所适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仲裁程序。《仲裁法》没有规定简易程序。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首先在其仲裁规则中规定了简易程序。二、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争议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0万元。对于这类小标的案件,仲裁委员会可直接决定适用简易程序。争议金额超过人民币50万元,但当事人书面约定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对此,仲裁委员会无权直接决定适用简易程序。没有争议金额或争议金额不明确的,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涉及利益的大小以及其他有关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

三、简易程序的特点(一)审理组织较为简单,适用独任制仲裁庭(二)审理方式灵活,仲裁庭可以按照其认为适当的方式审理(三)进行仲裁程序的期限较短(四)作出裁决迅速

四、简易程序的进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总体上仍应按普通程序的规定进行,简化的只是有关期限、时限,以及在组庭方式和审理方式上。而在程序的进行中,有关仲裁庭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能简化,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依法作出公正裁决的要求不能简化。返回第六节

仲裁程序与民事诉讼

程序比较

一、受案范围在民商事关系范围内,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要比仲裁范围广泛的多。

二、提起条件和管辖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并达成仲裁协议;当事人提起诉讼不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民事诉讼实行严格的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即使是协议管辖,当事人也不能脱离案件与受诉法院之间的联系而自由选择受案法院。申请仲裁必须是书面的;提起民事诉讼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如果当事人之间订有仲裁协议,法院不能受理一方当事人就协议范围内的事项提起的诉讼,即使该事项属法院专属管辖的范围。三、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仲裁机构没有实施保全措施的权力。民事诉讼中,法院在必要时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而仲裁中,仲裁机构无权主动向法院请求采取保全措施。

四、组成仲裁庭和审判组织仲裁中,当事人可以确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指定仲裁员;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则无此权利。五、审理方式仲裁案件以开庭审理为原则,若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进行书面审理。在民事诉讼中,一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时,必须开庭审理,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只有在第二审程序中,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才可以实行书面审理。六、审理原则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以公开审理为例外。而诉讼以公开审理为原则,以不公开审理为例外;并且无论何种情况,法院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七、审理程序的阶段性和顺序性仲裁中的开庭程序没有严格的阶段性,调查和辩论未作严格区分。而民事诉讼的庭审过程明确地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工作都有法定顺序。八、审级制度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九、和解《仲裁法》规定的和解发生在仲裁审理过程中,而《民事诉讼法》没有明文规定审理过程中的和解,只规定了执行过程中的和解。仲裁中和解的结果是因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或仲裁庭根据和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